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学习指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指南

一、学习目标

《中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方向)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是语文教师职前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全方位、高要求、精细化的指导原则,其授课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崇高教育信念、坚定从业志趣,又具有较强理论素养和扎实教学能力的创新性、实践性未来语文教育人才,促进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反思意识的成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方面、多角度地思考语文课程改革的缘起、发展与动向,对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并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语文教学实践能力。

本课程尤其注重以理论学习和案例研讨为支撑,以学生的教学实践和全程反思为依托,激发学生对全球视野下当代母语课程改革的深度思考,把握具有代表性的、前瞻性质的语文课程改革动态;通过全程反思和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语文教育、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师角色的理解,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探讨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有效结合,做到学以致用,鼓励他们尽快成长为专家型、创新型教师。

二、学习要求

1.学生应当具备比较系统的汉语言文学课程,同时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

2.在本门课程开始之前,应当细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等课程文件,对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有一定的认识;

3. 在每章开讲之前,应当认真阅读推荐的相关阅读材料,初步了解课程内容;

4.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讨论活动中去,结合相关阅读材料和自身求学经历,勇于发表有根有据的观点;

5. 认真撰写每一次课后的反思,不少于1000字,要求:论述集中,不泛泛而谈,尽量围绕一至两个感兴趣的点展开,可援引相关材料。

6. 认真准备期中、期末作业。高度重视教学试讲活动,并在课前准备好教学材料,反复练习,达到流畅程度;在试讲过程中,应表现自然大方、积极投入;试讲结束后,结合老

师和同学的互动点评,及时撰写不少于1500字以上的教学反思。

7. 主动寻找教学实践机会,自觉加强教学基本功练习(重点是板书、普通话等),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三、学习建议

1. 高度重视理论学习的价值。在文献阅读和这门课程的学习全部过程中,要自觉提升理论素养,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对语文教科书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形成明晰的认识。

2. 利用一切机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去。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类教学体验、观摩研讨活动;并在课后加强教学基本功的练习(如板书、普通话等);主动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给予指导。

3.不断增强自己的反思意识。通过撰写随堂作业、期中小论文、期末教学反思,养成经常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习惯;鼓励经常和同学、老师展开交流,在分享中成长。

四、主要参考书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2001.

2.朱慕菊主编.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2002.

3.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2012.

5.郑国民.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刘正伟.国际语文课程与教学比较[M].杭州:浙江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吴忠豪.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8.董蓓菲.全景搜索:美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评价[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

9.庄文中.外国母语课程改革与新课程标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2004.

10.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1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北师大学出版社,2007.

12.【美】David W.Johnson,Roger T.Johnson著.伍新春,郑秋,张洁译.合作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3. 潘新和.新课程语文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4. 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2005

15. 汪秀梅.怎样让阅读教学更有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16. 程翔.课堂阅读教学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

17. 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8.于漪.我和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9. 洪宗礼.锤炼“双引”教学艺术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0.曹明海.语文教育学[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21.王松泉,韩雪屏,王相文.语文课程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2.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3.黄伟,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与教学设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4.靳彤.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5.雷实.初中语文教学评价[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6.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7.王相文、韩雪屏、王松泉.语文教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8.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9.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0.韩雪屏,王相文,王松泉.语文课程教学资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2.于漪、刘远.余映潮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33.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4.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