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地现状及未来发展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7f3b89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1.png)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5.22•【字号】甘政办发[2012]122号•【施行日期】2012.05.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2012〕122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甘肃省“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二日甘肃省“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甘肃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阶段。
为进一步明确全省农村经济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构筑西部生态屏障,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1〕21号)总体部署,特制定本规划。
一、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一)“十一五”甘肃农村经济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着力加强“三农”工作,全力实施“促农增收六大行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到2010年底,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1057.2亿元和575亿元,较2005年分别增长102.7%和86.7%;全省粮食总产量年均递增27%,实现连续7年增产,2010年达到958万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900万吨台阶;肉类产量达到86.78万吨、蔬菜产量1208万吨、禽蛋产量10.7万吨、奶产品44.79万吨、水产品1.23万吨,全省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均衡供应能力显著增强。
兰州农村产业发展现状
![兰州农村产业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c1f5517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7.png)
兰州农村产业发展现状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城市,也是甘肃省农村发展的重要区域。
兰州农村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兰州农村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农业、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
农业是兰州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谷物作物,以及水果、油料、蔬菜等经济作物。
农产品产量逐年递增,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推进,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与此同时,兰州农村工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农村工业主要包括农副产品加工、农村电商、农业旅游等领域。
农产品加工企业日益增多,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农村电商发展迅猛,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新的渠道。
农业旅游正在成为兰州农村的新兴产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此外,农村服务业也在兰州取得了长足发展。
农村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业逐渐完善,为农民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
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和发展,为农户提供了融资渠道,解决了农民的资金问题。
农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保障。
尽管兰州农村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业生产水平仍然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农民收入增速不够快。
其次,农村工业发展不均衡,一些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产业结构单一、企业规模小等问题。
最后,农村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兰州农村产业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效益。
其次,加大对农村工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最后,加强农村服务业的建设,提高农民的服务水平和满意度。
总之,兰州农村产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仍需要解决一些问题和挑战。
只有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才能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兰州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甘肃生态产业发展趋势
![甘肃生态产业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f263e4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7.png)
甘肃生态产业发展趋势甘肃省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甘肃省重视生态产业的发展,通过推动生态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重点分析甘肃省生态产业发展的趋势,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甘肃省生态资源的优势甘肃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是中国生态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
甘肃省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处,拥有大片的草原、森林、湖泊和山地等生态景观。
此外,甘肃省还拥有世界上最著名的以弯曲的黄河为特色的景观,黄河流经甘肃的一段被誉为“黄河第一滩”,不仅风景如画,而且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
甘肃省的气候条件适宜,日照充足,雨量适宜,特别适合农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这些优势为甘肃省发展生态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甘肃省生态产业的现状甘肃省的生态产业已经初步发展起来,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现阶段,甘肃省的生态产业主要包括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养殖、生态矿业、生态能源等几个方面。
1. 生态旅游甘肃省以其独特的地理和自然环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近年来生态旅游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甘肃省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如敦煌莫高窟、鸣沙山、嘉峪关长城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甘肃省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如藏族、回族、土族等,形成了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
这些都为甘肃省的生态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 生态农业甘肃省重视农业的生态化发展,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近年来,甘肃省发展了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品牌推广和市场开拓,生态农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甘肃省的生态农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逐渐走进市场,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3. 生态养殖甘肃省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是养牛、养羊等养殖业的重要基地。
甘肃省通过引进现代化养殖技术、改良畜禽品种等方式,提升了养殖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甘肃省乡村金融发展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及对策
![甘肃省乡村金融发展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e4f817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b.png)
2022年6月6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联合甘肃省乡村振兴局等4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该通知就甘肃省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及甘肃省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22条细化措施。
甘肃省要通过金融发展实现乡村振兴,首要任务就是要推进金融机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全面提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1现状1.1甘肃省乡村振兴金融需求1.1.1产业振兴金融需求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和物质基础,产业振兴就是要形成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1]。
从总体上看,甘肃省地处西北,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发展较为落后。
要实现产业兴旺,必须促进甘肃省金融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通过注入金融活水,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甘肃省发展“牛、羊、菜、果、薯、药”等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产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1.1.2人才振兴金融需求要推动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应立足本地,鼓励当地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当地政府及金融机构应拿出“真金白银”激励创业,通过创业贷款财政贴息、自主创业财政补贴、吸纳就业财政奖补等政策吸引当地人才回流。
同时,把人才留住后要多措并举加快对其的培育,针对创业就业人员特点、需求和产业,成立专项培训基金,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并按规定给予创业培训补贴。
1.1.3文化振兴金融需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思想保障,要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就要从乡村文化硬件、软件两方面入手。
在硬件建设上,加强建设农村文化广场,梳理、传承农村非遗项目,保存或恢复承载乡野文化的建筑和物件;同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设电子阅览室、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
在软件建设方面,有效整合城市和乡村文化资源,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丰富文收稿日期:2023-07-16作者简介:杨调连(1985—),女,甘肃天水人,本科,讲师,主要从事商业银行发展研究。
基层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现状及建议
![基层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现状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f0fbf6f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6.png)
基层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现状及建议刘福忠(甘肃省金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金塔 735300)[摘 要]文章立足基层县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加贴近农村实际的农业保险解决途径及贫困县资金筹措办法,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强农业抗巨灾能力。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巨灾[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42 0921 发展现状位于甘肃河西走廊北端的某基层县,全县农业人口11 3万人,总耕地面积73 59万亩,光热资源丰富,地势平坦,灌溉便利,具有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
但霜冻、风灾、干热风、冰雹、疫情等自然灾害频繁,增大了农业生产风险,给受灾农户造成极大损失。
该县从2007年把能繁母猪纳入农业保险,于2013年开展实施蔬菜保险,2014年将奶牛、玉米、棉花纳入农业保险。
至2015年全县7491户农民参加了农业保险,总赔款达到226 44万元,其中玉米66159 42亩,棉花6001 3亩,能繁母猪3132头,奶牛420头,温室大棚1125亩,共收取保费累计达26 269265万元,承担风险保障金额近5793 92万元,全险种县财政配套资金73 39万元。
在保险赔款中,以设施农业—温室、大棚赔付比例最高,投保金额47 9万元,赔付金额近47 47万元,保险公司基本是亏本保险。
2 存在的问题2 1 农民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淡薄,缺乏投保积极性农民“靠天吃饭”的思维根深蒂固,对自己从事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熟悉,对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发生情况,据经验大概能预知风险,对参加农业保险认识不足,认可度不高;近年由于农业种植业种植效益低,参保就成了变相增加种植成本,故农民参保意识不强。
2 2 农业保险设计不够贴近实际,与农民要求差距较大一是参保品种少。
目前基层农业保险是按中央、省级名录进行,像该县只保玉米、棉花、能繁母猪和奶牛、设施温室、大棚,而真正左右农民收入水平的经济效益高、自然风险大的经济作物没有纳入保险范围。
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
![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71f2588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0.png)
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愈发突出。
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甘肃省的耕地利用效益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对甘肃省耕地的利用效益进行评价,探讨提高耕地利用效益的策略。
一、甘肃省耕地资源概况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总面积达45.61万平方公里。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甘肃省的耕地面积约为570.8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5.7%。
甘肃省地处高原山地、沙漠戈壁、丘陵山地等地形复杂的地区,耕地资源相对较为稀缺。
因此,提高甘肃省耕地的利用效益,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的评价指标(一)产量指标产量是评价耕地利用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甘肃省农作物主要种植区域分布在黄土高原和河道两侧的平原地区。
甘肃省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等。
通过对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种植面积和产量进行统计,可以评估甘肃省的耕地产量水平及其潜力。
(二)资源利用率指标耕地资源利用率是评价耕地利用效益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由于甘肃省地形复杂,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提高耕地利用效益的关键。
农作物的品种选择、土地的轮作休闲、合理施肥等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甘肃省的耕地资源利用率。
(三)经济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是评价耕地利用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统计甘肃省主要农作物的市场价格和产量数据,分析农作物的市场价值,进而评估甘肃省耕地的经济效益。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都能够进一步提高甘肃省耕地的经济效益。
三、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的现状目前,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总体上比较低下。
一方面,由于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水资源短缺等自然因素的制约,甘肃省耕地的产能较低,耕地利用率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偏单一,耕地的利用方式和方法相对落后,导致耕地利用效益不高。
甘肃保险市场调查报告
![甘肃保险市场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f9a314afe4733687e21aa8e.png)
甘肃保险市场调查报告一是保险业务发展基本稳健:2011年甘肃省保险保费收入为140.9亿元,同比下降3.7%,占全国总保费用收入的0.98%。
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为46.5亿元,占总保费用收入的32.99%;寿险保费收入为84.2亿元,占总保费用收入的59.72%;意外险保费收入为3.4亿元,占总保费用收入的2.43%;健康险保费收入为6.8亿元,占总保费用收入的4.86%。
年份保费收入财产险收入人身险收入赔付支出财险赔款人险赔款赔款率2007 4584582.651277192.413307390.252168159.79672028.78149613147.30%2008 6609298.931561470.145047828.791936222.72800746.61135476.0829.30%2009 7838874.561892095.445946779.122090310.04877165.671213144.3626.70%2010 1463353.77388223.641075130.12311828.89163245.99146025.121.30%2011 1409270.05464949.04944321.01381961.64193967.7187993.9527.10%二是保险机构稳步增加全省共有23家保险市场主体,去年新增2家寿险分公司,34家分支机构,目前共有保险分支机构1276家,保险总资产339.08亿元,比年初增长17.9%。
专业保险中介机构21家,保险从业人员5.6万人。
三是发展质量持续提升在寿险领域,新单期交和保障型产品占比上升,投资型产品增速继续下降。
在产险领域,企财险、保证险和责任险保费发展迅速,车险占比有所下降,薄弱环节得到加强。
同时,产险机构连续三年实现赢利。
四是赔付支出较快增长去年全省保险业累计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34.42亿元,同比增长25.4%。
农业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的重新审视与优化调整
![农业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的重新审视与优化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c053051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2.png)
Gansu Finance/甘肃金融/◎邵亚楠宋结焱魏彬刘觐荣【内容简介】文章介绍了税收优惠政策、政策施行优势等农业保险税收优惠现行政策,从优惠税种不同对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影响、优惠方式不同对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影响、优惠对象不同对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保险机构对农险税收优惠作用机制的影响,提出面向乡村振兴的农业保险发展要求、面向乡村振兴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等乡村振兴战略的农险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建议。
作者单位:邵亚楠、宋结焱,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魏彬,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甘肃监管局;刘觐荣,国家税务总局甘肃省税务局。
农业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的重新审视与优化调整据统计,2019年我国农作物受灾面积19260千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2800千公顷,受制于自然、市场、技术与社会四重风险叠加影响,我国农业弱质性明显,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2021年1月4日《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文件聚焦乡村振兴对农业保险服务“三农”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农业保险的重要保障助推全面脱贫任务得以完成,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农业风险的应对是关键,农业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管理与灾害补偿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对调节收入再分配、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2013年3月1日《农业保险条例》颁布实施,明确提出保险机构经营农业保险业务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2014年1月1日财政部下发《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我国农业保险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调整优化,更加突出涉农优惠与制度优惠[1]。
税收优惠力度的不断加大,在促进农业保险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将充分调动涉农金融机构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引导资源资金“下沉”农村,反哺“三农”建设。
农业保险税收优惠现行政策(一)税收优惠政策当前,农业保险市场面临“供需双冷”的现实发展困境,保险经营机构陷入“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的经营漩涡。
浅析甘肃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甘肃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fb4373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3.png)
浅析甘肃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甘肃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甘肃省是我国最干旱的省份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不断加剧严重制约着甘肃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是保障甘肃全省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立足甘肃干旱缺水,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低的实际阐述了甘肃发展节水农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完善措施。
关键词:甘肃省节水农业问题措施引言:干旱缺水是21世纪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尖锐和水资源循环日趋恶化,节水已成为我国解决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农业灌溉用水是我国用水的第一大户,其用水量占全国工农业用水的80%以上并且整体利用率不高,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节水技术潜力是十分巨大的,意义十分重大。
一、甘肃省节水农业现状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属典型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降水稀少,日照充足,风力强劲,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0-14℃,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为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甘肃年均降水量为42-760mm,且降水各地差异很大,自东南向西北减少,河西走廊地区年降水量只有160mm,但年蒸发量却有2100mm,且甘肃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储量也很少,但是农业需灌溉面积却有113,3万亩,占全省耕地的28%,地表水资源严重紧缺决定了甘肃省发展农业的潜力已十分有限,发展高效用水的节水农业,维持旱区的粮食产量的稳定成为保障区域粮食产量的关键,如何高效的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发展现代高效节水农业始终是全省面临的紧迫问题,面临新的形势,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的应用和普及。
近十年来,节水农业技术在甘肃有了很大发展地膜覆盖保墒技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和滴灌等开始推广应用,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论政策性马铃薯保险与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
![论政策性马铃薯保险与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5b00abe65ce0508763213d7.png)
、
甘 肃省 农 业 保 险 发 展 的新 机 遇 持和甘肃省各级政府的推动下 , 甘肃省 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 。 甘肃省“ 《 十二
农 不仅 提 出了种植 面 从 20 07年开展能繁母猪保险试点 农业保 险从 停到办 、 从小 到大 , 承保 品 五” 业发展规划 》
0万 0 产 0万 吨 的 “ 一 0 双 工作 以来 , 至 目前 , 截 甘肃省政策 性农 种不 断增加 , 承保 收入 不断增长 , 盖 积 1 0 亩 、 量 l 0 覆
等 7个品种 。其中 , 稞 、 除青 牦牛 、 藏系 农村经济社 会发展意 义重大 ,影 响深 来 , 马铃 薯种植 面积 不断扩大 , 成了 形
羊 三个品种涉 及甘南州 及武威市 天祝 远 。第一 , 南 中部河 自中央财政开展农 业保 险保 北部干旱 区 、 部高寒 阴湿 区 、 县等藏 区之外 , 繁母猪 、 能 奶牛两 个品 费补贴工作 6 年来 , 农业 保险 已成 为财 谷川 区三 个 区域化 特色 生产 基 地 , 到 放大器 ” 三农 ” “ 发展 的 2 1 0 0年种植 面积 3 8 亩 ,产业总产 2万 种 覆盖全省 , 玉米 、 马铃 薯两个 品种覆 政金融 支农 的“ 88 3 盖天水等 7个市( )除青稞 、 牛 、 州 ; 牦 藏 “ 稳定 器”农村金融发展的“ 、 传导器” 和 值 1. 亿 元 ,农 民人均从 中获益 6 0 系羊等三个涉 及藏 区品种 中央及 地方 保险公司前进的“ 助推器” 马铃薯保险 元 , 均 纯 收 入 的 2 %。 0 1年 种植 。 占人 3 21
发展 目标和四大马铃薯基地 的建设 业 保险 除省 财政每年安 排专项补 贴资 范 围不断扩大 ,体 制机制不断健全 , 已 千”
浅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1d9d315bf7ec4afe04a1df74.png)
浅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2013年05月13日11:23 来源:《新财经》2013年第1期作者:唐敏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2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大国,农业问题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步伐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近年来,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已经成为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指标因素之一。
关键词:防范风险,财政补贴,立法工作,农业保险体系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但伴随着目前我国的农业风险损失逐年增大,我国的农业保险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遵循“政策支持、政府引导、协同推进、市场运作”与“保成本、低费率、广覆盖”的原则下,逐步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不断增加承保品种,应用风险分析工具增强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探索与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涉农保险试点,顺应我国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全面分析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加快农业保险体系的建立农业在我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脆弱的农业需要农业保险的强有力保障和持续不断支持,但由于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保险公司开在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也很难进行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面临着人才匮乏、资源短缺等问题。
1.我国农业保险险种过于单调,传统的农业保险险种,如蔬菜保险、麦场火灾保险、塑料大鹏保险等,由于赔付率高、风险高等因素造成部分农业保险市场亏损,发展程度较低。
2.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意识欠弱,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农业在农业方面的参保意识不高,使得我国农业保险在农村的推广工作受到困难阻碍。
二、通过政府调控,完善农业保险的立法工作我国在农业保险扶持方面,由于目前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这为农业保险的实践带来了众多困难,令我国政府无法确定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作用和地位,导致农险的投保面难以明确或有效落实。
1.政府应加强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制订与农业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一个完善的制度环境,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农业保险的地位,对商业性农业保险进行政策扶持,进一步在政策方面鼓励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积极探索推广,从而为多渠道、多险种的农业保险销售进行法律方面的保障。
甘肃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甘肃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929574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1.png)
甘肃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农业大省,甘肃省的蔬菜产业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蔬菜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甘肃蔬菜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对甘肃蔬菜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甘肃蔬菜产业的现状。
目前,甘肃省的蔬菜种植面积较大,各类蔬菜品种齐全,品质优良的甘肃农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甘肃蔬菜产业主要集中在临夏、定西、天水等地,其中临夏地区以种植瓜类蔬菜为主,定西地区以种植辣椒为主,天水地区则以种植叶菜类蔬菜为主。
甘肃蔬菜产业在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同时,也积极开拓外销市场,向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地区进行供应。
然而,甘肃蔬菜产业仍然存在一些面临的挑战。
首先是技术水平和设施设备的相对滞后。
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甘肃蔬菜产业在温室设施、灌溉系统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其次,市场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甘肃蔬菜产业缺乏完善的市场体系,农民的销售渠道相对狭窄,导致价格波动较大,利润空间不稳定。
再次,气候因素的不确定性也对蔬菜产业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甘肃省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降雨不均匀,对蔬菜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了不利影响。
然而,尽管面临这些挑战,甘肃蔬菜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是积极的。
首先,甘肃省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农业产业。
这为蔬菜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甘肃省正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大对蔬菜产业的支持力度。
政府鼓励农民发展现代温室农业和园艺农业,引导农民加大投入,改善种植设施和技术水平。
此外,甘肃还加大了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拓宽了市场渠道,提高了蔬菜的销售和出口量。
未来,甘肃蔬菜产业发展的重点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持。
通过引进和研发新的种植技术,提高蔬菜的品种改良和质量水平,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加强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的产业链条。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从业技能,促进农民形成合作社,拓宽销售渠道。
甘肃农业保险研究
![甘肃农业保险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afc3db31a37f111f1855b9f.png)
甘肃农 业保 险研究
郭冬梅 ( 兰州商学 . 院)
摘要 : 甘肃农业人口约 占 全部人口的 7 %,三农” 0 “ 问题始终制约着甘肃经 23 商业化运 营模式导致农业保险不断萎缩 前 已述及农业风 . 济的发展。 本文主要探讨甘肃农业保险对甘肃农业的保障力度不足的原因, 希望 险的可保性 问题 , 以看 出, 可 农业保 险的非盈利性与商业运 营模 式 通过发展甘肃特色农业、 积极探索农业保险的新型发展模式等方法予以懈决。 之间的冲突 , 因此在此运营模式 实施 后承保公司 少: 农业保 险不断 关键词 : 甘肃农业 农业保险 农业风险 财产保 险 农 民收入 萎缩 , 对农业的保 障作用也越来越差。截止 2 0 0 7年底 , 我国财产保 O 引言
自2 0世纪 8 0年代开办 以来 , 甘肃经 营农业保险的只 有中国人 保一家 , 开办险种最 多时有二十多种。 9 6年到 2 0 19 0 4年 , 险种 大量 萎缩 , 保险品种 、 经验、 才都 比较匮 乏, 人 农业保险业 务基本处于停 办状态。2 0 0 6年 , 省委、 省政府高度 重视发展 农业 保险 , 出台 了支 持、 加快农业保 险发展的政策措施 ,0 7年全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 20 43 18万元 ,比上年增长 5 5倍 ,并呈现 出 良好的发展 态势 。截止 20 0 7年底 , 肃共有财产保 险公司 1 甘 1家 , 总保费收入 为 1 .8亿 87 元, 甘肃经 营政策性农业保险 的仍然主要是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 1家, 其他财产保险公司基 本未开展商业性农业保险。2 0 0 7年全省 农业保 险保费 收入 4 3 18万元 , 农业 保险的保险密度仅为 23 甘肃 . 1 元/ , 人 保险深度仅 为 00 % , 很低 , 明农户投保意愿不 强 , .1 都 说 农 业保险对甘肃 农业经济的支持作 用不 明显。
农业保险存在的现状及展望
![农业保险存在的现状及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719b6c1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c.png)
农业保险存在的现状及展望1. 引言1.1 农业保险意义重大农业保险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保障手段,在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业保险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帮助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疾病等意外风险,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
农业保险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他们的生产压力,激发农业生产的活力。
农业保险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农业保险还有利于推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金融创新,为农村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农业保险的意义重大,对于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保障农业发展,保障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繁荣,这些都是农业保险意义重大之处。
1.2 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不广泛,很多农民还没有购买到合适的保险产品。
这导致在灾害发生时,很多农民无法得到相应的赔偿,影响了农业保险的实际效果。
保费高企也是制约农业保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农业保险的保费相对较高,很多农民无法承担这样的费用,从而导致市场需求不足,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受到了影响。
农业保险的理赔流程相对繁琐,需要农民提供大量的证据和资料,办理起来比较麻烦。
这也成为了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一个阻碍,降低了农业保险的实际效用。
农业保险产品创新不足也是当前的一大问题。
现有的农业保险产品种类较少,覆盖范围有限,无法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推动农业保险产品的创新。
农业保险虽然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市场竞争,才能进一步推动农业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不广泛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不广泛是当前农业保险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我国,农业保险主要覆盖大宗农产品和重要农业区域,对于一些小农户和偏远地区的农业生产往往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计划的通知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计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677bfb9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0.png)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1.11.28•【字号】甘农财发〔2021〕78号•【施行日期】2021.11.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计划的通知甘农财发〔2021〕78号有关市(州)、县(市、区)农业农村(畜牧兽医)局:根据《财政部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预算的通知》(财农〔2021〕114号)要求,为细化安排资金,确保政策有效落实,经研究,现将提前下达的2022年中央财政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计划下达你们(见附表1-2),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资金支持方向和重点2022年中央财政提前下达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渔业增殖放流。
(一)支持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
2022年继续对广河县、夏河县等12个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进行补助,支持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粪肥还田面积120万亩。
资金主要用于粪肥收集、处理、转运、施肥等重点环节,扶持一批社会化服务组织配备转运车辆、腐熟设备和施肥机械,开展还田服务。
积极开展种养循环模式完善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种养结合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二)支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2022年,在镇原县和徽县开展和推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和燃料化利用,大力发展秸秆肥料化利用,积极开展秸秆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建立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培育市场主体,有效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增收和农业绿色发展。
资金主要用于秸秆“五料化”利用、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和秸秆补贴补偿机制试点探索。
(三)支持渔业增殖放流。
为维护我省重点水域水生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根据农业农村部安排部署,2022年,在兰州、天水、白银、酒泉、嘉峪关、张掖、武威、定西、陇南、平凉、庆阳、临夏、甘南等13个市州境内黄河、长江、内陆河水系共放流草鱼、鲢鱼、鳙鱼、兰州鲶等各类经济物种1429.8万尾以上,放流大鲵、秦岭细鳞鲑、厚唇重唇鱼、极边扁咽齿鱼、祁连山裸鲤等珍稀濒危物种106.9万尾以上。
浅谈甘肃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甘肃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3196266a45177232f60a244.png)
浅谈甘肃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就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问题;建议农业产业化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出路,是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甘肃省农业正处在“爬坡”时期,农民增收空间变小,难度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农村新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成为应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者和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和依托。
近年来,甘肃省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战略措施,依托资源,面向市场,积极发展节水高效特色产业,完善政策措施,扶植龙头企业,培育市场体系,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1 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多年发展,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已经进入了加快发展、提升层次和重点突破的新阶段。
纵向相比,发展很快,成绩很大。
但横向比,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甘肃省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业龙头企业的规模小,缺乏知名度高、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和带动能力强的“重量级”龙头企业。
由于龙头企业规模小,缺乏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的能力,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不能带动产业基地的稳定发展。
二是产业发展、加工产品的层次较低,科技含量不高。
目前,在发达地区龙头企业拥有数量较多的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综合收益较高,而甘肃省农产品生产加工占了绝大部分比重,且精深加工落后,名牌产品很少,这不仅难以获取加工增值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整个产业化工程的效益,而且在市场竞争中难以摆脱不利地位。
三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民获利少。
要实现龙头企业和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就必须有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
由于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经济组织、运销大户、农户等各利益群体之间联结不紧密,利益不均衡,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产融合问题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产融合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2cddacf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2.png)
从甘肃三产融合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二、第三产 业发展情况优于第一产业,农业处于弱势地位,使得 一二三产业无法深度融合、协调发展。从农产品生产 加工情况来看, 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产量较 高,但大多只能进行简单的初级加工,欠缺深加工技 术,并且在仓储、物流运输等基本配套设施方面不完 善,当地近距离产销尚可,跨区域销售有一定难度。此 外,近几年兴起的休闲农业市场,运营模式单一,缺少 特色,未能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文化,对于游客的吸引 力不够,无法形成顾客黏性。农业产业存在发展不均 衡的现象,龙头企业和知名企业数量少,无法形成强 有力的带动力量,品牌意识薄弱,市场上同类产品鱼 龙混杂,不具备品牌优势[3]。 2.2 三产融合中各方主体联结机制不顺畅, 影响合 作社作用的发挥
· 68 ·
山西农经 / 2022 年 7 期
3 促进甘肃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产融合的建议
3.1 调整三产融合的整体布局,做好前期规划 一方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
源头出发,严格把控农产品品质,学习、研究、引进先 进的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借助“互 联网 +”或新媒体平台发展电子商务农业,尽快完善 产品仓储,尤其是物流和运输,打通跨区域运输通道。 部分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农业地区,合作社可因 地制宜挖掘当地文化,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另一方面, 转变生产思路必不可少。在生产决策中做好市场调研 与长中短期市场需求分析工作,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决 策。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与实际情况,进行农业生产,合 理种植,发展养殖业,培育一批优势产业,加强对农业 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促进三产融合。对品牌建设 与合作社文化建设予以高度重视, 形成示范合作社, 增强自身竞争力[5]。 3.2 建立合作社各方利益主体联结机制,互利共赢
【《甘肃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9200字》(论文)】
![【《甘肃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9200字》(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800648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5.png)
甘肃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1甘肃省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历程 (2)1.12009.12出台政策,启动试点 (2)1.22009.12-2010.10扩大试点,面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 (2)1.32010.7-2016.12加速扩面,从农村扩展到城市 (3)1.42017.12实现全覆盖,提前完成试点任务 (3)2.甘肃省农村养老保险现状 (4)2.1甘肃省农村人口情况 (4)2.2甘肃省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情况 (5)3.甘肃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5)3.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保险覆盖面较窄 (5)3.2农村养老保险中缺乏商业养老保险的补充 (6)3.3养老保险的基金收支压力较大 (6)3.4养老支出财政补贴不足 (6)3.5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保障水平不高 (7)4.老龄化背景下甘肃省农村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7)4.1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最终实现全省统筹 (7)4.2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范围,实现全民覆盖 (8)4.3保证其资金运作的安全性 (9)4.4完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9)4.5发挥地方政府对于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11)五、结论.................................................... H参考文献 (12)甘肃省从2009年12月开始分批开展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2011年7月,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同步启动,首次统一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1甘肃省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历程2019年7月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
从试点启动到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经历了四个发展历程:1.12009.12出台政策,启动试点根据甘肃省政府部门的总体安排和部署,从2009年10月21日,省政府正式出台《甘肃省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试行办法》;11月25日,经兰州有关部门对兰州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批准,兰州市榆中县等10个县首批实施了乡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12月12日,与此同时,平凉市人民政府也在华亭县主持召开了有关全省贫困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工作的主题会议,此后正式开始试点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地处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处,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自然灾害的种类多、发生频繁,农业生产受灾严重。
2012 年对省农业保险发展来说是一个充满了机遇的时期,《农业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公布和马铃薯保险工作在全省围正式启动为省农业保险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抓住机遇,通过模式机制创新解决参与率和服务水平两大问题是当前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关键。
本文从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现状出发,结合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践和经验,探索更适合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新道路。
[关键词]: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ABSTRACTGansu Province is in the loess Plateau,the Plateau and the qinghai-tibetPlateau inierchange,And is climate change sensitive regional and vulnerable areas of ecologieal environment,that kinds of natural disasters oceurred frequently serious damageagricultural Production.2012 is a full of opportunity period for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 Gansu Province,"Agricultural insurance act" draft released and potato insurance work officially started in the province-wide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 Gansu province.Seize the opportunity,The ke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y--related agriculturalinsurance in Gansu Province is to increase the coverage rate and improve service level through pattern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Gansu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insurance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insurance policy,Exploration of the new path is more suitable for our province policy agricultural insurance development.关键词:省,,政策性农业保险, 发展Keywords:GansuProvinee,Policy-related Agricultural Insurance,Decelopment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历程近年来,农业保险在各级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
目前,农业保险的承保险种明显增多,业务规模不断增大,覆盖领域逐步拓宽,保险主体日益多元,功能作用逐步发挥,各项试点逐步推进,效果十分显著。
(一)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逐步推进2008年,中央财政在2007年基础上大幅增加对农业保险的补贴支持,保费补贴经费预算由2007年的215亿元增加到605亿元,对种植业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由2007年的25%提高到35%,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已由2007年的6个省区扩展至16个省区和生产建设兵团。
截至2008年底,保险实现签单保费1107亿元,同比增长1125%,承保各类农作物5.32亿亩.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5%.参保农户达9 000万户次,为农民提供了2397.4亿元风险保障,三项指标分别比2007年增加了130%、80.7%和113%。
(二)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领域不断拓宽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农业保险险种达160多个,基本涵盖了种养两业的各个领域。
种植业方面,2008年中央财政支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所涵盖的主要农作物,在2007年初期的玉米、水稻、小麦、棉花、大豆5个品种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花生、油菜,达到7个品种;养殖业方面,2008年在巩固发展能繁母猪、奶牛等养殖业保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家禽、淡水养殖和地方特色农业等领域的保险服务。
截至2008年8月22日,能繁母猪保险第一个承保周期结束,全国共承保能繁母猪4355万头,提供风险保障4373亿元,承保覆盖面超过90%。
另外.除主要农作物外,各地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了林木、烟叶、葡萄、西瓜、青稞等特色险种,进一步拓宽了农业保险的服务领域。
例如市2008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新增了豆类、柿子、大桃等险种,承保险种已达到184种,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495亿元。
惠及农户164万户,已覆盖全市主要农业资源的30%。
(三)政策新农业保险组织形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鼓励人保、中华联合等全国性保险公司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同时,自2004年以来.保监会先后批准了5家专业经营农业保险的公司:农业互助保险公司、安华农业保险公司、安信农业保险公司、法盟保险分公司、国元农业保险公司。
此外,等地结合本地农业发展特点,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原则的指导下,采用“共保经营”和“互助合作”两种方式,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
中国渔业互保协会也在积极开展渔业保险经营的探索。
目前,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险组织形式主要有:股份制的商业保险公司形式、专业农业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合作组织、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外资或合资农业保险公司等。
政策性保险经营主体日益丰富.并形成向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推动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稳步向前迈进。
二、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一)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情况20世纪80年代,省曾在、等地零星试办农业保险,开办险种最多的时候有二十多种,经营农业保险的只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一家。
随着1996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从国营性质向商业性保险公司转型,农业保险开始大量萎缩,保险品种、经验和人才都在缩减,到2004年,农业保险基本处于停办状态。
自2004年,我国在统筹城乡平衡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下,将农业保险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组织在多个省份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
省在2006年先后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充分发挥保险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意见》。
2007年,在中央组织和财政补贴下,全省开展了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同时,开展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在、等地开始试点。
从2007年到2011年,逐年增加试点地区和品种,不断完善组织方式和管理制度,目前,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开展模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采取保险公司替政府代办的经营模式,保监局负责开展农业保险机构的资格认定。
目前,省替省政府承保农业保险业务的主要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自主投保”的原则经营。
省级试点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试点地区参保农户的保费补助,由市(县、区)级财政部门按报账制办法直接向承保保险机构支付。
农户与承保保险机构签订合同并缴纳其承担保费后,市(县、区)级财政部门按补助标准一次性将资金支付到承保保险机构。
省上对省级试点投保方式不作统一规定,由各市(县、区)根据当地情况自行确定。
可由农户分散投保,也可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统一组织投保。
2.开展险种及试点地区2007年,中央确定省为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试点省份,2008年,中央确定省为政策性奶牛保险试点省份;2010年,中央财政在能繁母猪和奶牛保险的基础上,又安排新增玉米制种保险,2011年新增藏区青棵、耗牛、藏羚羊保险项目,以扶持藏区农业保险发展;2012 年启动的政策性马铃薯保险不仅标志着省最具特色、最具优势、最具规模和影响的马铃薯产业进入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安排之中,也标志着省农业保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全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在开展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的同时,省也开展了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品种,具体试点地区和品种见表2-1。
表2-1 省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围及品种资料来源:省保监局资料(二)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分析为减少自然灾害给藏族农牧民带来的经济损失,2010年年底,财政部将、、、和5省区的青稞、牦牛和藏系羊列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品种。
2011年6月17日,人保财险省夏河支公司成功签发藏区特色农牧业保险第一份保险合同,标志着率先在全国启动藏区特色农牧业保险承保工作。
为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甘南藏族自治州制定政策性特色农牧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并召开了藏区特色农牧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启动大会,对开办青稞、牦牛、藏羊等特色农牧业保险进行了具体安排。
同年,省财政厅和农牧厅于联手出台了畜牧业保险补贴政策措施,以为基点,大幅度提高了畜牧业政策性保险财政投入,比2010年翻了一番。
此项补贴政策大力支持了建立养殖业、种植业重大病害、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保险制度,增强农户抵御重大病害、自然灾害等风险的能力,逐步构建市场化的农牧业生产风险保障体系,促进了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
与此同时,补贴政策将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农民收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等方面的作用,此项政策在奶牛保险数量不变的基础上,农户所承担的保费降低63%;还增加了能繁母猪保险数量,进一步提高保障能力。
截至8月底,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5749.4万元,同比增长192.26%。
其中,藏区特色农牧业3个品种实现签单保费 7885万元,占全省农险总保费的50.07%,占全国5省区总签单保费的45.2%,承担风险保障13.14亿元,共承保青稞14万亩、牦牛50万头、藏羊93万只,分别完成省财政下达计划的94%、83%和93%,基本完成年度承保目标数量,承保进度和保费总量均暂居全国第一。
2012年,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承保面进一步扩大,实现保费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51.18%,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保险的功能得到彰显,2012年前11个月,承保畜禽291.88万头(只),农作物2581.53万亩,已决赔款1.63亿元,受益户次45.2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