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社会生活 普列汉诺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列汉诺夫

1.《艺术与社会生活》

在这一书中,普列汉诺夫论述了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作者提出了存在的两种对立的艺术观,一种是功利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艺术家应为社会而存在,艺术应促进人的意识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改善,另一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即将艺术自身视为目的,反对将艺术变成达到任何其它目的手段,认为把艺术作为手段降低艺术的价值。功利主义和

“为“为艺术而艺术”观点的产生是由艺术家与他们周围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艺术而艺术”的观点和倾向是在艺术家与周围社会环境之间无法解决的不协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功利主义的观点和倾向则相反,是在艺术家与社会上大部分人之间有着相互同情的时候产生的。

两种观点对艺术发展的作用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种观点,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和不同的社会环境里,其作用也是不同的。比如功利主义观点不只能与革命情绪相适应,也能同保守的情绪相适应。任何政权只要注意到艺术,总是对艺术持功利态度,要求它为自己的统治利益服务。所以功利主义艺术观并不是革命的和先进的人所特有的。

作者着重剖析了资产阶级衰落时期艺术的特征及产生的思想根源与社会根源。自有艺术以来,它就是为一定社会利益服务的,超然于社会之上的艺术任何时候也不曾有过。资产阶级作为革命阶级时因为与人们的广泛联系曾有过艺术上的光辉时期。但随着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并与无产阶级发生冲突时,它的艺术家与人们的联系缩小,艺术成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工具,资产阶级的极端个人主义阻塞了这些艺术家们灵感的源泉,因此,思想上的神秘主义和颓废主义,形式上的离奇古怪和矫柔造作就成为这个时期资产阶级艺术的特征,资产阶级艺术走上了衰落。资产阶级衰落时期的艺术是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潮在艺术上的表现,也是脱离群众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悲观与颓废情绪的反映。这种艺术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整个体系的衰落。

2.《没有地址的信》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开头论述什么是艺术并且提出了以唯物史观来看待艺术,要从社会学而不能从生物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艺术。分析达尔文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关系,认为其并不矛盾对立。不同时代的人具有不同审美观念并且其审美与人的观念是相联系的。正如原始狩猎民族以动物的皮、牙为美,是与勇敢和荣耀的观念联系的。而这些复杂观念的产生,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的。人的模仿能力和对节奏、对称美的感受能力是自然的,但是这种能力的实际运用是由社会生活方式巩固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艺术的研究必须从生物学观点转向社会学观点,否则对艺术现象不可能作出科学解释。一些文艺家对于艺术的研究抱有的唯心史观使他们始终走不出循环论的误区。唯物史观是艺术研究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美学的科学理论只有依据唯物史观这一科学的历史观才能向前迈进。

第二部分讲述原始民族的艺术,先提到了经济。在这里他列举了个人寻找食物的图景,并且以此扩展开去来谈原始的经济和原始的氏族分工关系、生产方式、产品分配。在这里作者批判了“游戏先于劳动”、“艺术先于有用物品的生产”的观点,指出有用的物品的生产和一般的经济活动是先于艺术生产的,并在艺术身上打下了最鲜明的标记。这部分主要讲述的是艺术的起源问题,劳动是游戏的产儿,劳动先于游戏,先于艺术。原始战争、图腾崇拜、性爱等因素也影响艺术的起源,但这些因素的作用最终是受生产方式制约的。劳动是艺术产生的最根本的和最终的根源。

第三部分依然论述原始民族的艺术,着重从原始的舞蹈、宗教观、生活方式等方面加以

进一步证实原始艺术是与所处的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的。

书的小结:普列汉诺夫的这两本书都不是那种一昧的理论灌输,作者当中为了解释理论而参入了很多的举例,有些例子很贴切形象,有利于读者的理解。《艺术与社会生活》主要阐释的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探讨了功利主义和为艺术而艺术两种观点及其各自的影响性。《没有地址的信》主要探讨的是艺术的起源以及原始社会的艺术,强调了唯物史观看待艺术。

3.浅谈普列汉诺夫的原始宗教研究(郝保英郝瑞斌)

普列汉诺夫对原始宗教的论述:

一、万物有灵论及产生根源

含义:灵魂和肉体对立相信超自然力量

产生根源:不了解自然,是人类自我臆测的产物;狩猎为生的生产力状况使其觉得被狩猎对象的死亡是灵肉脱离;原始人类不愿寻根究底,所以有了自我臆测就不会再探寻。二、万物有灵论以及宗教

万物有灵论是最初阶段的宗教,最低限度的宗教。

三、原始宗教的表现形式

神话魔法图腾崇拜

4.试论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郭鹏)

一、马克思主义历史来源: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费尔巴哈黑格尔产生巨大影响

二、形成过程:第一阶段是黑格尔的抽象的自我意识,第二阶段是费尔巴哈的具体由抽象的人,第三阶段即最后阶段是现实的人,生活在特定社会经济环境下现实阶级社会的人。外部环境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三、重要组成部分:唯物史观与“经济唯物主义”根本上不同;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性特征、作用

5.普列汉诺夫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论问题(吴晓明)

从本质上来说,从存在论的根基上来说,普列汉诺夫规定了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同一性。他区分了现代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的万有学说是哲学唯物主义。通过与费尔巴哈跟斯宾诺芬思想联系与差异进一步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论问题。普列汉诺夫以斯宾诺莎式的实体来规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论的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论基础中恢复自我意识的活动原则,就像革命的无产阶级必须领有其自我意识(阶级意识)一样。

6.普列汉诺夫的社会结构“五层次论”的理论蕴涵及历史与现实意义(黄沁茗)

在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提出并阐述社会结构“五层次论”,这一理论是以马克思的四个层次社会结构为理论源流,在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转折时期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作者阐明了“五层次论”的理论蕴含社会心理的作用,揭示了社会意识的内在构成和规律,并特别强调了社会心理和文学艺术之间的关系。“五层次论”的意义也在文章最后做了简要交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