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教案
《长江之歌》教案
《长江之歌》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长度、流域面积等。
培养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长度、流域面积等基本信息。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长江的美丽景色和生态环境。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美丽景色和生态环境。
学生分享他们对长江的印象和保护意识。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长江的基本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长江保护意识的表达。
第二章:长江的起源与演变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培养学生对长江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2.2 教学内容介绍长江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包括长江的形成、发展、变迁等。
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长江的演变过程。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演变过程。
学生分组讨论长江的演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长江演变过程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长江历史的理解。
第三章:长江的地理特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特征,包括流域、地形、气候等。
培养学生对长江地理环境的兴趣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介绍长江的流域、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
通过图片和地图展示长江的地理特征。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特征。
学生分组讨论长江地理特征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长江地理特征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长江地理环境的兴趣。
第四章:长江的生物多样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生物多样性,包括鱼类、鸟类、植物等。
培养学生对长江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长江的鱼类、鸟类、植物等生物多样性。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长江的生物多样性。
4.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生物多样性。
学生分享他们对长江生物多样性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长江之歌》教案(优秀10篇)
《长江之歌》教案(优秀10篇)篇一:《长江之歌》教案篇一【教学设计说明】《长江之歌》是H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第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朗读要正确清楚。
教学要求是: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读破句;吐字清楚,音量恰当,速度合宜。
朗读训练是H版6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整套教材中,朗读训练共分四个层次:①正确清楚;②自然流畅;③传情达意;④熟读背诵。
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长江之歌》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教学目标应明确、集中,不宜要求过高。
为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写为:①指导学生把课文中的每一个字读正确,每一句话读连贯,并注意音量的变化。
②体会作者赞美长江、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这样,看似起点低,但严格要求可打下扎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思想教育体现在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之中。
2.重点要突出,难点要把握。
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和把握恰当的音量,这三者之中,重点应是把句子读连贯,难点是把握恰当的音量。
因为音量的把握与领会课文内容有密切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和难点,应设置训练的阶梯、必要的反复,以便于师生操作。
3.以训练为中心,删除繁琐的讲解。
整堂课应以朗读训练为中心,读的时间应占整堂课的时间,教师的讲解只是适当点拨。
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应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逐步提高。
至于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应尽量精简,水到渠成,画龙点晴。
其他如段意的概括、写作特点的分析等等,则一概删除。
4.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充分运用教材配套的音带。
有些教师本身的普通话不够好,朗读水平也不高,那么在教学中更应充分发挥学生中朗读基础好的学生的作用,充分运用教材配套的音带,以及其他辅助手段。
这样既可提高朗读训练的质量,又可弥补教师自身的弱点。
朗读训练应采取多种方式,领读、齐读、范读、听录音等等。
【教学主要步骤】一、读准字音1.教师朗读,进行语言示范。
长江之歌教案设计优秀10篇
长江之歌教案设计优秀10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篇一之四佚名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训练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把每一个字都读正确,把每一个句子都读连贯,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音量的变化。
重点难点:1. 本诗的朗读要求以“正确、清楚”为重点、为基础,音量变化为辅。
2. 应重视朗读中的领读示范作用,帮助、鼓励朗读水平低的学生大胆朗读,达到基本要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我们的母亲河吗?同学回答(略)2. 教师提问:有没有同学到过或是在电视上见过呢?同学回答(略)3. 教师作总结引出新课: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
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4. 第一句中:“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备知识点: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8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附:世界河流的排名: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流经九省二市分别是:(指着地图) 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二、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幻灯片)三、由教师范读来训练学生“正确、清楚”的朗读能力。
1. 教师范读前四句,请同学说说老师读的好不好?好在哪里?为什么好?2. 教师总结如何朗读,然后让学生全班齐读前四句,纠正其中的不足之处。
3. 运用齐读,散读等朗读全文。
四、听录音朗读1. 先听录音,然后跟读。
2. 对比同学们自己所读的语气语调,请同学们作一些评价。
3. 以个别、分组、全班的形式来朗读。
五、作业:1. 抄写词语、解释2. 练习册P1/一3. 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训练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把每一个字都读正确,把每一个句子都读连贯,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音量的变化。
长江之歌教案(多篇)
长江之歌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长江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长度等。
让学生认识到长江在中国地理、经济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1.2 教学内容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长江的长度、流域面积和年径流量。
长江在中国的地理、经济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通过地图和数据让学生了解长江的长度和流域面积。
通过案例和故事让学生感受长江在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1.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长江基本情况的理解。
通过作业和测试检查学生对长江在中国的地理、经济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
第二章:长江的起源和发展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让学生认识到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2.2 教学内容长江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的事实和证据。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长江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通过地图和数据让学生了解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2.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长江起源和发展过程的理解。
通过作业和测试检查学生对长江是中国最长河流的认识。
第三章:长江的地理特征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特征,包括河流形态、流域地貌等。
让学生认识到长江流域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3.2 教学内容长江的河流形态和流域地貌。
长江流域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长江的河流形态和流域地貌。
通过案例和故事让学生感受长江流域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3.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长江地理特征的理解。
通过作业和测试检查学生对长江流域多样性和独特性的认识。
第四章:长江的经济价值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经济价值,包括农业、工业、交通等。
让学生认识到长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4.2 教学内容长江的农业、工业和交通价值。
长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长江的经济价值。
长江之歌 教案(6篇)
长江之歌教案(6篇)《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篇一一、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长江的知识,搜集有关长江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等,有条件的可播放《话说长江》光碟,听一听、学一学歌曲《长江之歌》和《我的中国心》。
二、导入播放《长江之歌》录音磁带或者碟片,如无条件教师则引导学生回忆《长江之歌》。
初步感受长江的宏伟气势。
引导学生自由地说说自己心中最强烈的想法是什么,最想对长江说些什么。
三、初读感悟,小组交流自由地读一读这首歌词,把生字新词圈出来,多读几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画上问号,勾画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和同桌或在小组里交流交流,体会母亲河怀抱的博大和宽广。
四、细读体会,全班交流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在全班交流的,讨论全组认为最深的感受,做上记号,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
提出小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
五、品读探究,升华情感咱们仔细看看这首歌词,它用第二人称,写来十分亲切,大家体会体会。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长江是我们所深深依恋的母亲河,她就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站在我们的身旁,它更是一位坚强有力的母亲,给我们力量。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第二人称的好处。
重点读以下句子——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有条件的班级,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播放这几句歌词的碟片,引导学生随着旋律练习朗诵这几句。
条件不具备的班级,学生自己练习品读这几句。
教师激情导语:你听到长江惊涛拍岸的声音了吗?你看到长江正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了吗?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让人回肠荡气的歌曲。
播放全首歌曲。
学生自由地跟唱,自由地练习朗诵全诗。
六、尝试背诵,丰富积累想进一步走进母亲河的怀抱吗?想把长江的涛声听得更清楚吗?咱们来试着背诵这首诗歌吧!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体会长江所蕴含着的深刻的民族情怀。
长江之歌教案(优秀8篇)
长江之歌教案(优秀8篇)《长江之歌》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二、本课教学难点分析及对策难点:在朗读课文中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
对策: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图片放映,教师指导,美读课文等方法解决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结构1、放映图片,通过图片的欣赏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江的壮观美丽。
2、听录音,画出文中生字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生字词。
3、出示问题,学生带这问题自由读文。
4、读文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讨。
5、信息反馈。
6、指导学生美读课文。
四、主要教学过程说明1、教学过程结构中,学生在合作、探讨时,老师应做到将长江的有关资料图象投影到大屏幕上,给学生一个感官认识,这对理解课文是有益处的,同时,老师还应注意巡回指导,注重反馈信息的集中。
2、在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时,老师应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美读中,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
五、教学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看、听、说、读、合作等能力。
六、关键处处理:1.搜集关于长江的资料,加强对长江的了解。
2.用直观的课件、音乐将学生带入情景,增强对母亲河的热爱。
七、教学准备:教师:DV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中国地形图、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学生:查阅有关长江的资料等。
八、教学过程: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生字,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位居世界第三,中国一的长河是什么名字?板书:长江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问学生,看见长江的流域面积这样大有什么样的感受?3、长江不仅流域广大而且沿江两岸风光秀丽,曾经有一部记录片《话说长江》展现了长江的秀丽风光。
当这部纪录片一播映,收视率极高。
《长江之歌》教案
《长江之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2)培养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演讲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长江;(2)采用对比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长江的自然特点、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2)培养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1)长江资源的开发与保护;(2)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2)准备相关讨论话题和演讲题目。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2)收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长江之歌》歌曲,引导学生感受长江的魅力;(2)提问:你们对长江有哪些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长江相关资料。
3. 课堂讨论(1)讨论长江资源的开发与保护;(2)对比分析国内外长江治理的案例。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长江治理项目进行研究;(2)小组成员合作,分析项目优缺点,提出改进措施。
5. 课堂演讲(1)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演讲,展示小组研究成果;(2)其他学生担任评委,对演讲进行评价。
6.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江的保护意识;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演讲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长江,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演讲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包括对长江的了解、参与讨论和小组合作的表现进行评价。
《长江之歌》教案范文
《长江之歌》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基本知识。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有关长江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地图等展示长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培养学生欣赏诗歌、抒发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3)引导学生珍惜和保护水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长江的基本知识。
(2)诗歌的字词理解、句子翻译。
(3)诗歌的欣赏和表达。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的解释。
(2)诗歌的深层次含义和情感的把握。
1. 教具:课件、图片、地图、视频等。
2. 教材:课文《长江之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长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长江的美丽风光。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长江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长江的基本知识:(1)通过地图引导学生找出长江的源头和流经的省份。
(2)讲解长江的相关知识,如全长、流域面积等。
3. 学习课文《长江之歌》:(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
(2)讲解诗歌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诗歌欣赏与表达:(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长江的美丽景色,感受诗歌的意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欣赏和感受。
(3)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长江的热爱和赞美。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画出长江的流程图。
2. 要求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长江的资料,了解长江的生态状况和保护措施。
3. 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长江的作文,表达自己对长江的情感和思考。
1. 介绍长江的生态现状:(1)通过课件展示长江的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重要性。
长江之歌教案(精选8篇)
长江之歌教案(精选8篇)长江之歌篇1教材简析:《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这首歌词,从地理、人文两个方面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是理解的难点。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步感知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朗读,反复吟诵。
2、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准备:1、《长江之歌》的音乐磁带。
2、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
3、课文录音及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长江吗?长江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江上船只往来,一片繁忙,极目远眺,令人神清气爽,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激qing和豪迈。
《长江之歌》将把你带到大江边,让你感受到她的雄浑气魄,得到心灵的震撼。
2、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2)出示“歌“的解释:a、唱歌。
b、用唱歌、朗诵等形式来颂扬。
(选择后解释题目的意思)(3)介绍并听歌曲: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是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好,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范读课文1、听完后学生评议,明确标准:(1)正确、流利、有感情。
(2)鼓励大家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2、听了范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自由交流)三、初读课文1、自读生字、生词、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
2、检查自读情况:(1)生字:哺bǔ涤dí埃āi灌ɡuàn溉ɡài(2)词语:灌溉哺育尘埃荡涤气概春潮(3)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
(4)课文,指名读并评议。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轻读,找出中心句,用“——“标出,并圈出关键词。
(赞美、依恋)2、讨论交流: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长江之歌》教案
《长江之歌》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培养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长江的相关知识。
(2)运用多媒体展示长江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长江的自然特点、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培养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1)长江的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平衡。
(2)如何培养学生对长江的情感认同。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江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长江的了解和感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保护长江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长江的概况。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长江之歌》,了解长江的基本信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长江之歌》歌曲,引导学生感受长江的壮美。
(2)简要介绍长江的自然特点、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长江的基本信息。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长江的了解和感受。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保护长江的重要性。
(2)学生发表看法,提出保护长江的建议。
5. 情感体验:(1)学生朗读课文《长江之歌》,感受对长江的热爱。
(2)教师引导学生表达对长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江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长江之歌音乐教案篇一:《长江之歌》音乐教学设计《长江之歌》教学目标:1、学唱《长江之歌》,引导学生能够用亲切、热情地情绪,以赞颂、赞美的歌声演唱歌曲。
2、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认真倾听音乐,积极思考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体验、领会并用己的语言解释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信息。
3、通过歌曲《长江之歌》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唱好歌曲《长江之歌》,感受和体验歌曲的情绪及情感。
教学难点:歌曲情感的表现。
唱准歌曲中出现的六度七度大跳音程。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歌曲《中国美》【设计意图:创设轻松活泼的氛围,渲染气氛,为导入新课作铺垫】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了歌曲《中国美》,中国美不美,生:美。
师:确实很美,山也美,水也美,山水之间流淌着中国美,中国的山水就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其中长江、黄河是盘踞在中国的两条巨龙,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歌曲 | c4(3 2. 2 2 6 | 5 ——d2 3 | 5 4 .4 3 . 2 |1——师:第一句,第二句运用了七度、六度大跳音程,音域较宽,表现了长江一泻千里,蜿蜒奔腾的气概。
指导学生听琴用啦模唱。
第三句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犹如掀起滔天巨浪把歌曲推向高潮。
要求演唱时力度要强一些。
第四句运用了从六度又到气七度的大跳音程,表现出滚滚浪潮奔流向前的景象。
要求学生把握节奏,唱准音准。
同学们很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设计意图:这四个有个性的乐句,运用了六度、七度大跳音程,让我们感觉到旋律犹如长江水一样波涛起伏,体会旋律波浪式进行的形态,为下面的歌曲演唱打下基础。
】(3)现在让我们用饱满的热情来歌颂长江,表达我们对它的热爱和赞美。
a 师弹琴演唱第一段歌词,师:纠正唱不准的乐句,简单讲解歌唱的方法,口腔要上下打开,使声音竖起来,保持歌唱位置的统一和声音的连贯。
b 带着这种感觉随琴演唱第二段歌词。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精选14篇)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精选14篇)《长江之歌》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情感,品位作者用词,以及相同句式给本首歌词带来的气势。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体会作者语言,抒发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领悟长江的磅礴气势,并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体会“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及课文两段是如何对应着写的。
板书设计:长江之歌源远流长——实写哺育挽起赞美依恋历史悠久——虚写灌溉推动赞美依恋教学过程:课前留预习作业,自主解决生字.解词,请同学找到长江的相关资料,找到《长江之歌》的产生背景或是长江之歌的歌曲磁带。
一、激发情感,导人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讲解:出示地图,同学们,(指着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沿途汇人许许多多支流,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系。
全流域的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
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长江,无论就长度、流域面积或水量来说,都可称得上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
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
2.谈一谈你对长江的了解。
3.《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指导朗读课题。
二、深入研读,理解歌词。
(一)学习第一节。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说说你读课文后的感受。
(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气势恢弘、雄壮豪迈,读起来有荡气回肠之感……)领悟歌词基调,参照“我的视角”中丁丁说的话:朗读《长江之歌》,我豪情满怀。
《长江之歌》教案
《长江之歌》教案课程名称:学唱《长江之歌》三维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长江之歌》,感受长江的大气磅礴,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使心灵得到震撼和升华。
2、过程与方法:欣赏、演唱、体验3、知识与技能:能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对歌曲感情的把握,如何把这种情感真正内化于学生之心。
教学难点:第一段与第二段(再现段)的对比,情感升华的体验与演唱实践。
教学准备:多媒体、音视频资料、黑板教学过程:课程导入、欣赏、练声环节、学唱、知识了解、小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程导入欣赏《话说长江》片段,让学生感受长江的磅礴气势。
在欣赏的同时引导学生聆听背景音乐,请学生说一说音乐与视觉画面之间的联系。
二、新课学习(一)欣赏声乐曲《长江之歌》体验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能联想什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长江之歌》。
(二)练声环节1、演唱音阶、四度音程,尝试演唱七度2、2/4 |:c1 3 5 3 1 3 5 3|1—|li la li lali注意气息要连贯3、跟琴演唱乐谱4、逐句教唱歌曲,并分析乐曲结构。
a b a(三)了解作曲家王世光与作词家胡宏伟。
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与流传情况。
(四)回顾歌曲,跟音频演唱。
小结:广阔的长江总是让我们心潮澎湃,流连于她的壮美,她的神情,让我们怀着崇敬与热爱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歌曲中。
作业:背唱《长江之歌》欣赏欣赏与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演唱发声练习跟琴演唱乐谱板书设计:长江之歌壮美、激昂、气势磅礴a→b→a情感升华教学反思:2.《长江之歌》教案篇2一、齐读两节最后4行诗句二、细读第一节,理解诗意1、思考:该以怎样的语气读第一节?自由朗读第一节。
2、指名朗读第一节,同学评议。
3、四人小组讨论各自读懂之处。
4、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思考:(1)“你”指谁?为什么用第二人称?(2)“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说明了什么?长江的发源地、入海口分别是哪儿?(3)“春潮是你的风采”“惊涛是你的气概”让你懂得了什么?5、讨论、交流(1)第二人称显得亲切(2) 发源于唐古拉山,入海口是东海。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范文
长江之歌音乐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
引导学生欣赏长江之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长度等基本信息。
欣赏长江之歌《长江之歌》片段,感受音乐的美感。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展示长江的美丽景色。
引导学生聆听《长江之歌》片段,感受音乐的韵律和情感。
第二章:长江之美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感受长江之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长江的自然景观,如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等。
介绍长江的人文景观,如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等。
欣赏长江之歌《长江之歌》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长江之美。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展示长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引导学生聆听《长江之歌》片段,通过音乐感受长江之美。
第三章:长江之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熟悉长江之歌《长江之歌》的歌词,学会演唱。
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2 教学内容:学习长江之歌《长江之歌》的歌词,熟悉歌词的内容。
教授歌曲的旋律,引导学生学会演唱。
3.3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学习、接龙等形式,让学生熟悉歌词。
运用示范、辅导等方法,教授歌曲的旋律,引导学生学会演唱。
第四章:长江环保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生态环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对长江环保的关注和支持。
4.2 教学内容:介绍长江的生态环境,如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
讨论长江环保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欣赏长江之歌《长江之歌》片段,引导学生关注长江环保。
4.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长江的生态环境。
引导学生聆听《长江之歌》片段,关注长江环保。
第五章:课堂小结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长江和长江之歌的理解。
《长江之歌》课文优秀教案
《长江之歌》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长江之歌》。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长江”、“母亲河”、“滚滚”、“源头”等。
(3)了解长江的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测和想象,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3. 长江的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长,生词多,需要学生耐心阅读和记忆。
2. 对长江的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长江之歌》的文本。
2. 与长江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长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长江的壮丽景色。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长江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和词义。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卡片,引导学生学习和记忆。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推测和想象,深入理解长江的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背景。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学生表达对长江的热爱之情和对自然资源的珍惜之意。
六、教学延伸:1.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长江相关的主题,如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长江的历史文化、长江的利用和保护等。
(2)每组通过调查、研究和讨论,制作PPT或海报,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长江之歌教案(多篇)
长江之歌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长江的概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等。
2. 培养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长江的地理位置和发源地2. 长江流经的省份和重要城市3. 长江的主要支流和湖泊4. 长江的地理意义和作用三、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长江的了解和印象。
2. 讲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和发源地,引导学生观看长江地图。
3. 介绍长江流经的省份和重要城市,引导学生了解长江在经济和文化上的影响。
4. 讲解长江的主要支流和湖泊,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水系特点。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地图,找出长江流经的省份和重要城市。
2. 让学生了解长江的主要支流和湖泊,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第二章:长江的自然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2. 培养学生对长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长江的水资源特点和利用2. 长江流域的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3. 长江的生物资源及其保护4. 长江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长江资源的了解和认识。
2. 讲解长江的水资源特点和利用,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3. 介绍长江流域的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引导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4. 讲解长江的生物资源及其保护,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5. 讨论长江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了解长江的水资源特点和利用,并思考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2. 让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并思考如何在农业发展中保护土地资源。
第三章:长江的生态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包括水质、湿地、生物多样性等。
2. 培养学生对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长江流域的水质状况和保护2. 长江湿地的生态功能和保护3. 长江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4. 长江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三、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长江生态环境的了解和关注。
《长江之歌》优秀教案设计
《长江之歌》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长江的自然特点、历史和文化,从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
让学生掌握与长江相关的地理知识,提高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获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搜索、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长江的壮丽和伟大,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长江之歌》是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描绘了长江的壮丽景象和伟大历史。
课文通过描绘长江的自然特点、历史文化和人民生活,展现了长江的伟大和祖国的繁荣。
2.2 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包括长江的图片、视频和地图等。
参考资料:关于长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长江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长江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3.2 课文阅读与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长江之歌》,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3 课文分析与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长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认为长江的伟大在哪里?3.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选择一个与长江相关的话题,进行研究和展示。
学生可以选择研究长江的地理特点、历史演变、文化意义等,通过展示的方式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课文理解测试:通过提问和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研究展示评价: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和展示情况进行评价。
4.2 评价标准学生课堂参与度:积极发言、提问和参与讨论。
课文理解测试:正确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研究展示评价:内容丰富、表达清晰、展示生动。
第五章:教学总结5.1 教学反思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之处。
《长江之歌》(优秀5篇)
《长江之歌》(优秀5篇)《长江之歌》音乐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唱《长江之歌》,能以赞颂、赞美的情感背唱歌曲,知道影视音乐的概念、表现形式和内容分类。
2、过程与方法:聆听、演唱《长江之歌》,感受、体验影视主题歌或插曲在影视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感受、体验影视音乐中,喜欢影视音乐并产生继续学习和了解的愿望。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能以赞颂、赞美的情感演唱歌曲《长江之歌》。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场景音乐;《猪八戒背媳妇》、电视纪录片《长江之歌》等影视音乐片段。
(1)要求:同学们认真聆听,会唱的跟着哼唱。
(2)问题:这些音乐属于哪个艺术门类?(3)交流:影视音乐。
2、了解影视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分类。
(1)提问:什么是影视音乐?它包括哪些内容?(2)交流:影视音乐就是电影、电视剧中的配乐和歌曲。
歌曲包括主题歌和插曲;配乐包括主题音乐和场景音乐。
3、教师简介《长江之歌》的有关内容。
二、学唱歌曲(一)教师播放音乐《长江之歌》,学生聆听。
思考:歌曲给你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它分为几段?交流:歌曲给人以雄伟、开阔、激昂、庄严、抒情、赞美……的感觉。
(二)全体学生有感情朗诵歌词。
(三)学唱旋律1、学生跟着教师的琴声用“啦”唱第一乐段的旋律。
(1)了解旋律的基本特点。
问题:请大家观察曲谱的旋律和节奏有哪些特点?交流:四个乐句都是弱起进入。
(2)、学生用充满激情和赞颂的声音唱旋律。
2、学唱第二段旋律(1)教师播放第二乐句旋律音乐,学生用“啦”跟唱。
提问:这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有哪些不同?他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交流:附点音符比较多、音域比较宽广;前后两句给人亲切抒情和精神饱满的感觉。
(2)教师指导学唱第二乐段旋律a、用撘音阶的方法演唱2 5 ,第三小节3 5 1和第五小节4 6 3,解决音准问题。
b、用稍慢的速度、深情饱满的声音划拍视唱。
3、学唱第三乐段旋律。
(1)、教师带学生用“啦”唱旋律。
《长江之歌》公开课教案设计
《长江之歌》优秀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长度、流域面积等基本知识。
2. 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内容:1. 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
2. 长江的长度和流域面积。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长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简要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提问学生是否有所了解。
3. 教师讲解长江的长度和流域面积,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长江的相关知识。
5. 教师总结并板书重点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长江的地理位置、长度、流域面积等问题。
2. 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知识。
第二章:长江的源头和流经地区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源头和流经地区。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能力。
教学内容:1. 长江的源头。
2. 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区。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长江源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讲解长江的源头,提问学生是否有所了解。
3. 教师讲解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区,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长江流经地区的相关知识。
5. 教师总结并板书重点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长江的源头和流经地区等问题。
2. 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知识。
第三章:长江的水文特征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长江的水文特征。
2. 培养学生对水文环境的认知能力。
教学内容:1. 长江的水量。
2. 长江的流域面积。
3. 长江的流速。
教学步骤:1. 教师出示长江水量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讲解长江的水量,提问学生是否有所了解。
3. 教师讲解长江的流域面积和流速,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长江水文特征的相关知识。
5. 教师总结并板书重点内容。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回答长江的水量、流域面积、流速等问题。
长江之歌教案(优秀8篇)
长江之歌教案(优秀8篇)歌曲长江之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
抄写一节诗句。
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品: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对“长江”有哪些了解?1984年,中央电视台《话说长江》摄制组向全国征集主题音乐歌词,当时的东北青年胡宏伟创作的歌词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后被选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长江之歌》。
想先听一听这首歌吗?歌曲渲染。
听完后你有哪些感受?二、正确、流利朗读诗歌。
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把诗歌读正确、流利。
2.自读——指名读———听录音读三、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表达的情感。
学习诗歌1.读一读,你都读懂了什么?(长江从雪山走来,向东海奔去,哺育各族儿女,挽起高山大海)2.你怎样理解这些诗句的意思?它在讲什么?3.恰当地补充课外资料:结合地图长江大发源地帮助学生理解从雪山走来,补充注入东海帮助学生理解向东海奔去,补充长江所流经的8个省自治区来体会哺育各族儿女等。
4.通过这些了解,你又感受到了什么?(长江的伟大)5.有感情地读一读前4句。
6.作者在描写长江时,是用则那样的手法来写的?(拟人)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7.作者有怎样的感受?(齐读后两句)8.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志士都以各种方式来赞美长江。
你们学过哪些赞美长江的诗,读一读。
(杜甫的《登高》、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等)2.一大河,我国还有一条母亲河就是黄河。
你了解它吗?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继续查阅一些信息更加深入地了解长江黄河,也可以像诗人那样写一首小诗来赞美长江、黄河。
《长江之歌》教案篇二《长江之歌》教学反思新学年,在新接手的班级上一课——《长江之歌》, 为了能尽力上好这一课,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在上课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认真阅读教材,上网查找各种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长江之歌》
课标分析: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就是中小学教育最基本得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得教学领域中。
同时,音乐课还应从音乐学习得特点出发,设计生动活泼得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得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得喜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获得对音乐得亲身体验。
教材分析:本课选择得教学内容就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得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影视金曲》中得一首音乐作品《长江之歌》
本单元选择得音乐都就是围绕影视这一综合艺术形式。
结合新课标得基本理念“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突出学科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等,本单元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领会音乐在影视中无可代替得功能,音乐在影视中得形式与作用。
通过对教材得认真考量,我从本单元得五首经典曲目中选择了《长江之歌》作为本节课得主要内容。
其特点就是它作为本单元得必唱曲目,具有极高得艺术性与思想性,其旋律得形态起伏跌宕。
歌曲为大调式,4/4拍,ABA三段体。
在电视片中,音乐以器乐演奏为主与只用衬词“啊”演唱得混声合唱,采用卡农式得音乐进行,又在电视片得片头、片中、与片尾反复得出现,让人心潮起伏、回味无穷。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得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也积累了有关演唱、演奏、表演等得相关经验。
但对于《长江之歌》这样一首专业性较强得歌曲,学生学起来不免有些困难,要充分把握歌曲得情绪与意境就成了本节课得难点问题。
还有如:歌曲中六度、七度得
大跳音程得音准,高音得解决等。
音准可以跟琴演唱,但遇到高音时要么就是害怕不敢唱、要么就是喊唱,因此教师应该随时提醒学生歌唱得位置及气息,更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得实际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得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感受歌曲中所要表达对祖国大好山河得赞美之情,从而激发爱国情怀。
2、能积极参与演唱与音乐欣赏得活动,激起学习得兴趣与求知得欲望。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得演唱歌曲。
3、能够简单分析歌曲得特点与风格,来表现歌曲得音乐情绪与意境。
2、能初步了解主题音乐得基本概念极其在影视作品中得作用。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积极主动参与体验、模仿、探究、综合等音乐活动中来。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完整、准确得演唱《长江之歌》。
2、难点:能够简单分析歌曲得特点与风格,来表现歌曲得音乐情绪与意境。
教学方法:听唱、欣赏、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瞧一组画面,仔细聆听(师朗诵《长江之歌》第一段)背景音乐《长江之歌》伴奏课件1图片、音乐
问:画面中描写得就是什么?(长江)老师刚才就是用哪种形式来赞美得长江?(配乐诗朗诵)
二、新授课件2课题、歌片
1、完整聆听歌曲
请同学们听下面这种表现形式问:这就是用哪种表现形式?(歌唱)对,有了旋律,给您又就是怎样得感觉?(学生自由回答)正就是因为有了旋律才让我们更深刻得感受到了长江得跌宕起伏、汹涌澎湃。
课件3旋律
2、音乐知识:旋律进行得方式请同学们瞧,旋律也称。
旋律有四种进行得方式:刚才我们已经体会了《长江之歌》波浪式旋律得特点,下面就让我们跟着歌曲旋律再来体会一下,同学们听得时候要注意这几个地方。
这几个地方就是歌曲中出现得几个大跳,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师示范课件4歌谱
3、学唱歌词问:体验了波浪式旋律得优美及跌宕起伏,我们一起来学唱歌曲。
请同学们聆听这几句,每一句得起唱就是强拍还就是弱拍?在弱拍上起唱我们叫它弱起,划着拍子我们一起来唱一下,注意每一句得换气点。
这一部分主要就是描绘了长江得风采,我们称它为A段,我们用怎样得情绪来演唱?用怎样得力度来表现这种情绪(mf),让我们带着热情再来演唱一遍,(提示:休止符)课件8弱起、
换气点、A
4、请同学们聆听第二部分,每一句得起唱就是在强拍还就是弱拍上?它用了什么样得节奏型?(师示范)这叫切分节奏,唱得时候前长后短,我们一起划着拍读一下这个切分节奏,注意歌曲中得连音线,要唱得连贯,我们跟着音乐轻声得唱一遍。
力度上有什么变化?前两句用(mp),后两句用(mf)这里出现了全曲得最高音6,犹如掀起滔天巨浪,把歌曲推向了高潮,所以力度上也要加强。
我们称这一部分为B段,让我们用亲切、热烈得情绪与力度得变化放开声音再来演唱一遍。
课件9 B
5、我们瞧这一部分就是全曲得高潮,仔细聆听,它跟哪一部分相似?对,这就是第一部分得再现,但再现得部分情绪更加得激动,感情也更加得真挚,所以我们用激昂得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得曲式结构就就是ABA,一起来唱一下再现部分。
课件10 A
6、尾声处理大家瞧最后得尾声,这就是歌曲得扩展,延长音记号得加入,表现了作者对长江无尽得赞美之情。
课件11尾声
7、完整演唱歌曲让我们跟着音乐体会情绪与力度得变化,完整演唱歌曲。
课件12歌片
8、这么好听得一首歌曲,它得创作背景就是怎样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强调先有曲后填词)课件13创作背景
三、拓展延伸
1、欣赏《话说长江》第一集片头录像(有背景音乐)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电视片《话说长江》得片头,来聆听这首歌曲得
原型。
课件14视频
2、刚才我们感受了音乐与画面结合所带给人视觉与心灵得震撼。
这个音乐在片头出现,我们叫它片头音乐,它起到了怎样得作用?课件15片头音乐、作用
3、这段主题音乐不光在该影片得片头出现,还在片中、片尾反复出现,让人新潮起伏,回味无穷,用音乐语言来概括全片基调,这就就是音乐在影视中得重要位置,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影视音乐。
课件16影视音乐
4、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个电影片段《眺望您得路途》,这就是电影《放牛班得春天》主题歌,简单介绍剧情,(图片)您来体会一下音乐在电影中起了什么作用?(概括影视剧内容得作用)它有什么特点?(多次出现)我们再一次体会了影视音乐得作用带给我们听觉与视觉得享受。
课件17 视频、图片课件18作用、特点
四、结束语:
许多影视剧已过去多年,故事情节已模糊。
但影视音乐却能勾起属于那个年代得记忆与情愫,让我们记住这些优美得旋律,尽情得去享受音乐得魅力吧。
让我们再次唱响《长江之歌》。
课后反思:《长江之歌》就是一首抒情风格得进行曲。
它气势宏大、舒展起伏得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长江得波澜壮阔、曲折回转得情景,通过聆听旋律得四种进行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得体会波浪式旋律进行得特点。
歌词大气磅礴,感情亲切而热烈,通过学习激起了学生对祖国得热爱之情。
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A+B+A+尾声得结构,在教唱环
节我采用了分段来学唱歌词,让学生更好得了解歌曲得结构。
通过音乐与画面得结合,更就是让学生激情荡漾豪情无限。
刚踏入中学校园得同学们,对音乐课充满期待,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注意教学切入点导入,其二,注重教学环节得衔接,用简练精悍得语言承上启下,将教学细节环环相扣,使课堂既生动又活泼,从而激起同学们对音乐课得喜爱。
讲解音乐知识得时候与歌曲相结合,做到形象与生动,容易接受。
《长江之歌》教案
白埠中学
周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