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地区水污染的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太湖地区水污染的治理
内容摘要:太湖流域是国家确定的“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重点,近年来,苏、锡、杭地区不惜巨资投入治理太湖工程,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太湖地区污染治理仍然滞后于经济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湖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水质恶化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由于水污染严重,该地区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嘉兴地区还引发了地面沉降等一系列问题,反过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太湖地区污染现状及原因做初步分析,并探索其问题的解决办法,并结合实际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太湖流域,污染,治理,对策
2007年5月29日太湖水因严重污染,暴发蓝藻,致使以水美闻名的太湖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一潭死水,水体变色,腥臭难闻,无锡城区百万居民饮水困难,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太湖流域地处东南沿海,其中浙江境内跨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所占面积为太湖流域面积的33.4%,杭嘉湖地区的污染治理对治太工程来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来,太湖流域内工业和生活点源污水每年向太湖的排放量达53亿吨,使得太湖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泔水缸”,在默默忍受了几十年之后,终于借助蓝藻滋生全面暴发。这为我国水污染治理再次敲响了警钟,这是没有从思想深处树立科学发展观所造成的恶果,也是太湖流域治理多年来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的症结
所在。
1.杭嘉湖地区污染现状
1.1.治污取得阶段性成果
“九五”期间,浙江环保局制定了《太湖流域浙江省水体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及2000年远景规划》。其目标是:太湖流域浙江省内到2000年,水质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湖州境内地面水基本保持三类标准,嘉兴地面水质提高一个类别,运河变清。自太湖蓝藻暴发以来,江苏省就把太湖治理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坚持“科学治太、铁腕治污”,太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流域水环境有所改善,水质富营养化状态由中度转为轻度,蓝藻发生面积和频率明显下降。
1.2.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太湖流域经济发展迅速,而降低排污措施不力,结果造成水质严重污染,尽管多年来太湖周边地区在治理太湖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有关专家认为,由于湖泊治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太湖的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要恢复该地区生态平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嘉兴河网地面水大部分为劣五类,已找不到一个合格的饮用水源地。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并诱发了日趋严重的地面沉降问题。嘉兴目前已成为长三角州地区地面沉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太湖地区污染原因
2.1.工业污染源控制明显,但水污染仍然严重
太湖地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使工业废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和削减,使该地区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部分河道的水质开始好转,但是尽管很多企业通过了验收,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治理设施不运转或部分不运转的现象时常发生,企业偷排、漏排的现象难以杜绝。一些地方保护主义在处罚违法排污企业上软弱无力,使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落后的生产工艺及设备未能及时淘汰。使得企业守法承成本高,违法成本低。同时产业结构性污染还未根本解决。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解决太湖地区环境污染问题的步伐。
2.2.农业污染源未得到有效控制
太湖地区是江、浙两省主要产粮区之一,以种桑、养殖、种稻为主。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所造成的水体污染不可忽视。同时该地区蓄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太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在被污染的水体中,55%的磷来自生活污水,60%的氮来自农业面源污染。太湖流域的农业面源很多,包括农田面源、水产养殖面源、畜禽养殖面源和农村生活源等,污染防控难度很大。面对千家万户的小农分散经营和浪费惊人的施药、施肥习惯,环境部门一筹莫展。尽管太湖地区也在进行生态农庄、生态县城点建设,但这仍是总量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要解决这棘手问题还有待时日。
3.太湖地区治污对策
太湖地区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所带来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等一系列问题。反过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环境、资源和生态为代价的。其污染物的排放问题早已远远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带来了恶性循环。要改善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3.1.政府加大监管力度
太湖污染让我们要深刻思考政府在工作中是否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1999年12月31日,流域内两省一市的负责人宣告:1035家重点污染企业“悉数关闭”,辖区内再无超标排放企业。然而,“治污活动”不仅没有使太湖变清,反而经受了蓝藻污染,这使得政府不得不再一次掀起“治污风暴”。地方政府的关注点在经济增长上,而对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却忽略管治。对此,我们急需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摒弃先污染、后治理,重发展、轻防治的观念,走人水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必须抓紧工业污染防治,严格实现达标排放,对偷排和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要加大惩治力度。
3.2.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清洁生产
太湖地区要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大幅度调整、优化工业和农业等产业结构,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行业,控制耗水型企业的
发展,坚决杜绝引进重污染项目,对一些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及设备要及时淘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改变。政府应加强管理、鼓励、引导企业大力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从源头上杜绝污染物的排放,对现有的企业要加强监管,要努力做到基本无超标排放。要切实推进发展模式的战略性转变,促进太湖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3.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的控制
太湖水体中的氮源主要来自农业污染,其中土地农田为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要是控制了氮磷污染源就能逐步减轻并控制太湖水体富营养化,这就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氮磷的流失,在杭嘉湖地区通过生态农业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推广以控制氮磷流失为主的节肥技术,实现农田灌溉水的循环利用。在中小城镇及乡村建设生活废水净化池,积极推行以村为主单位的养殖区,实行防疫、治污的一体化。
3.4.加快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完善环保资金投资政策
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支持各类资金投向环境保护领域,推进环境基础实施建设乃至整个环保事业的发展以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如果民间资金能介入污染治理实施环境基础建设中来,一方面可以使投入的资金得到回报,更主要的是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从目前情况来看,民间资金主要涉及工业废水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及其它一些固体放弃物处理,大致有以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