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采收与加工与贮藏
中药采集、贮藏中变异因素、常见变异现象、贮藏与养护方法总结
![中药采集、贮藏中变异因素、常见变异现象、贮藏与养护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8ba367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7.png)
中药采集、贮藏中变异因素、常见变异现象、贮藏与养护方法总结采集:全草:在植物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从根以上割取地上部分,益母草、荆芥等;需连根入药,车前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等;须用带花、叶、梢的需适时采收,夏枯草、薄荷等。
叶:常在花蕾将放或正盛开的时候采集,此时叶片茂盛、药力雄厚,枇杷叶、荷叶、大青叶、艾叶等;桑叶需在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
花、花粉:采收未开放的花蕾或刚开放的花,野菊花、金银花、月季花、旋覆花等;花期短或花朵次第开放的植物,应分次及时摘取;蒲黄(以花粉入药)须在花朵盛开时采取。
果实、种子:青皮、枳实、覆盆子等少数药材在果实未成熟时采收果皮或果实;瓜蒌、马铃薯等在果实成熟时采收;以种子入药的常在果实成熟后采集,如莲子、白果、沙苑子、菟丝子等;既用全草又用种子入药的,可在种子成熟后割取全草,将种子打下后分别晒干贮存,如车前子与车前草;小茴香、牵牛子、豆蔻等种子成熟时易脱落,或果壳易裂开种子散失,在刚成熟时采集;枸杞子、女贞子等容易变质的浆果,在略熟时于清晨或傍晚时分采收。
根、根(块)茎:一般以早春或深秋时节(即农历二月或八月)采收为佳,如天麻、葛根、玉竹、大黄、桔梗、苍术等;半夏、延胡索等要在夏天采收。
树皮、根皮:常在春、夏时节植物生长旺盛,植物体内浆液充沛时采集,如黄柏、杜仲、厚朴等;牡丹皮、苦楝皮、地骨皮等在秋后采收为宜;尽量避免伐木取皮或环剥树皮。
中药的贮藏:中药的变异现象:中药在运输、贮藏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养护不善,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性质相互作用下,就会逐渐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出现发霉、虫蛀、变色、变为、泛油、风化等现象,直接影响药物的质量与疗效。
中药的变异现象不仅取决于中药自身的性质(包括所含化学成分及其性质、含水量等),而且和外界的环境密切相关。
一、影响中药变异的常见外界因素(一)温度中药在常温下成分基本稳定,利于贮藏,温度升至34℃以上时会发生某些中药的变异,如含油脂较多的苦杏仁、柏子仁等油分外溢;含糖较多的黄精、玉竹黏连、变味等。
中药材的采收与加工工艺
![中药材的采收与加工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147d27fa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1.png)
中药材的采收与加工工艺中药材是传统中医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采收与加工工艺对药材的品质和疗效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药材的采收与加工工艺,包括采收时间、采收方法和加工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一、中药材的采收时间中药材的采收时间是确保药材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的中药材有不同的采收时间要求,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 花材类:大部分花草类中药材以花开时期为采收时间,如菊花、玫瑰花等。
此时的花草品质最佳,所含有效成分最丰富。
2. 叶材类:叶材类中药材的采收时间一般在植物生长的旺盛期,如春季或夏季的早晨或傍晚。
此时的药材叶片颜色鲜绿,质地柔软,药效最好。
3.根、茎材类:根、茎材类中药材一般在秋季或冬季采收。
此时植物的养分主要储存在根、茎中,所以药效最好。
二、中药材的采收方法中药材的采收方法直接影响到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以下是常见的中药材采收方法:1. 花材类:花材类中药材的采收时,应选择开放程度最佳的花朵进行采摘,避免过开或未开的花朵。
采摘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损坏花瓣。
2. 叶材类:叶材类中药材的采收时,应选取未受病虫害侵害的叶片进行采摘。
采摘时要避免将泥土、杂草等杂质带入。
3. 根、茎材类:根、茎材类中药材的采收时,应选取生长健壮的植株进行采摘。
采摘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损伤植株。
三、中药材的加工工艺中药材在采收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以保证其药效和保存性。
以下是常见的中药材加工工艺:1. 先加工:有些中药材需要先进行初步加工,如清洗、去杂、晾晒等。
这些加工步骤可以去除杂质,防止细菌繁殖,并提高药材的干燥度。
2. 后加工:一些中药材需要经过特殊的后加工工艺,如炒制、蒸制、炙烤等。
这些加工步骤可以改变药材的性质,提高药效,并增加药材的保存期限。
3. 制剂加工:有些中药材需要进一步制成中药制剂,如汤剂、丸剂、散剂等。
这些制剂加工可以更好地发挥药材疗效,并方便患者服用。
四、中药材的贮藏与使用中药材的贮藏与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中药的采收加工贮藏
![中药的采收加工贮藏](https://img.taocdn.com/s3/m/37cbbade0508763231121289.png)
果实种子类
果实类:一般 多在充分生 长近成熟或 完全成熟后 采收; 种子类:必 须在完全成 熟后方可采 收。
10/20/2015
藻、菌、孢子类
藻、菌、 地衣及孢 子类:视 情况而定
10/20/2015
动物类药材
10/20/2015
矿物类药材
一般没有采收季 节的限制,全年 可采收
10/20/2015
中药的加工
洗涤与挑选 修整与去皮 蒸、煮、烫 熏硫 发汗 干燥 挑选分等
10/20/2015
拣、洗、漂:
漂是用水溶去部分有 毒成分,如半夏、天南星等。另外有 些药材含有大量盐分,在应用前需要 漂去,如海螵蛸、海藻、昆布等。
10/20/2015
切片 去壳
种子类
第三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10/20/2015
中药材的采收与质量的关系
药材的生长年限 药用部位 采收时间 采收方法
10/20/2015
这些因素的不 同往往可以引 起中药的内在 成分和外观性 状发生较大的 变化。
红花的采收:
5-7月花冠由黄变红时,
择晴天趁早晨露水未干时采
摘,阴干或晾干。
红花中化学成分:
10/20/2015
(2) 生霉:
霉菌在药材表面或内部滋生的现象。 霉菌孢子 温度25℃左右 相对湿度85% 药材含水量15%以上 口服中药: 霉菌总数测定 黄曲霉菌测定
10/20/2015
(3)变色:
贮存不当或贮存过久。
氧化、聚合或分解、缩合
某成分
色泽加深 或改变
10/20/2015
(4)走油:
传统经验: 石灰缸储藏 密封储藏 对抗储藏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节中药的采收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节中药的采收](https://img.taocdn.com/s3/m/b70e1a30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df.png)
▪ 6、菌、藻、孢粉类 ▪ 7、动物类 ▪ 注意:保护野生药源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 一、产地加工 ▪ 1、产地加工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除去杂质、促使干燥、符合商品规格,保 证药材质量,便于包装贮运。 ▪ 要求:达到形体完整,含水分适度,色泽好,香 气散失少,不变异味(玄参、生地、黄精等须加 工改变味道的例外),有效成分破坏少等要求。
▪ 二、 中药采收的一般原则 ▪ 1、根和根茎类 一般宜在植物生长停止,花叶
萎谢的休眠期,或在春季发芽前采集。 ▪ 2、叶类和全草 应在植物生长最旺盛时,或在
花蕾时或在花盛开而果实种子尚未成熟时采收。 ▪ 3、树皮和根皮 树皮多在春夏之交采收,易于
剥离。根皮多在秋季采收。
▪ 4、花类 一般在花开放时采收。有些则于花蕾 期采收。
对提高药材质量,降低成本起到有利作用。
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
▪ 一、药材的防霉 霉菌孢子,在适宜温度(25℃左右)、湿度
(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或药材含水超过 15%)、适宜的环境(如阴暗不通风的场所)、 足够的营养条件下,即萌发。
▪ 二、药材的防虫 药材因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在
适宜的温度(通常为18~32℃左右)、湿度(空 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或药材含水超过13%), 害虫比较容易繁殖。
者已曝晒有五六成干且不宜继续曝晒的。
▪ 3、烘干。 ▪ 烘干法一般温度以 50℃~60℃为宜。 ▪ 对含挥发油或须保留酶活性的药材,不宜采用本
法干燥。
▪ 易变色的中药:可用石灰干燥器进行干燥。 ▪ 一般中药干燥后含水分8-11%即可。
▪ (二)中药干燥中新技术的应用 ▪ 红外干燥机、微波加热器等用于中药材加工,
中药材白芍的采收、加工和贮藏
![中药材白芍的采收、加工和贮藏](https://img.taocdn.com/s3/m/eb00487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60.png)
中药材白芍的采收、加工和贮藏白芍栽种后3~4年即可采收,过早采收产量低,过迟采收则根心空,不仅产量低,品质也会受到影响。
一般三年即可采收。
采收季节对药材的品质、产量也有较大的影响。
根据各产地的具体情况,采收期最早不能早于6月下旬,否则会影响产量,最迟不能迟于10月上旬,否则根内淀粉转化,干燥后不坚实,重量也会减轻。
采收时先割去茎叶,挖去四周泥土,翻掘深度约0.33~0.5m(1~1.5尺),再挖尾部泥土,这样可防止芍药主根被挖断。
待主根全部挖出后,抖掉泥土,运至室内,割下芍根(把根头另放作种用),剪去侧根或须根,修平凸面,切去头尾,按大中小分成三级,在室内堆2~3天,每天翻堆两次,促使芍根水分蒸发,质地变得柔软,便于加工。
芍药加工方法虽有不同,但大致可分为修削、擦白、煮制、干燥四个步骤。
有些地区是采用先擦白(刮皮),后煮制的方法,也有些地区是采用先煮制后刮皮的方法。
1.修削用小刀将芍根上的须根削除干净(切勿用手扯,否则会留下许多下陷的麻根,影响品质,切去头尾,削平两端及表面凸出部分,使表面平整。
2.擦白先将修削好的芍根装入箩里浸泡在流水或水塘中1~2h,使皮容易擦去。
但浸泡时间不宜生长,否则会使部分根皮脱离。
然后将芍根捞起放在木床上搓擦。
木床高65~70cm,宽85~100cm,长约200cm,两侧有栏板,高17~20cm。
在木床两边各站两人,各拿一木槌,两端互相交叉来回推动。
推动时,加入一定量的黄沙以增加摩擦力。
待表皮擦净后,用水洗净泥沙,浸于水中待煮。
3.煮制芍根要当天浸当天煮,浸泡时间约为半天.不可太长。
先将锅水(最好用铝锅)烧至80~90℃时,把芍根放入锅中,放水量以浸没芍根为度.每锅约放芍根15~25kg。
先将锅密闭5min,然后打开,锅盖上下翻动,使芍根受热均匀.控制火力以保持锅内水微沸即可。
若发现锅水过沸,要及时加入凉水,并上下翻动迅速使热度一致,因为锅水过沸,加热过快会使芍根表皮已熟,而内部浆液未吐尽还是生的。
中药材采收、加工与储存方法
![中药材采收、加工与储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c55408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52.png)
干燥与炮制
干燥
将清洗整理后的药材晾干或烘干,注 意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发霉和虫蛀 。
炮制
根据不同的药材和用途进行炮制处理 ,如炒、炙、煅、蒸等,以改变药性 、增强药效或降低副作用。
加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遵循传统加工方法
中药材的加工方法有其独 特的传统和经验,应遵循 传统加工方法,以保证药 材质量和药效。
不同种类的中药材应分开储存,避 免相互影响和混杂。同时,应根据 中药材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 储存方式和环境。
防止鼠害和虫害
中药材储存过程中应注意防止鼠害 和虫害的侵袭,可以采用防鼠、防 虫措施,如放置樟脑丸等。
04
中药材质量与安全
中药材质量标准
产地要求
中药材应来源于规定的 产地,以确保其品质和
中药材采收、加工 与储存方法
contents
目录
• 中药材采收 • 中药材加工 • 中药材储存 • 中药材质量与安全 • 中药材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
01
中药材采收
采收时间
最佳采收时间
根据不同中药材的生长特性和药 用价值,确定最佳的采收时间。 一般来说,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时 间是在其生长成熟、有效成分含
光照
光照对中药材的影响较大,长时间直接光照可能导致中药材变色、变质。因此,储存时应 尽量选择阴凉、避光的地方。
储存方式
01
密封储存
对于易受潮、易氧化或易挥发的中药材,应采用密封储存的方式,以隔
绝空气中的水分、氧气和异味物质,保持中药材的干燥、纯净。
02
通风储存
对于易受潮、易霉变或易生虫的中药材,应采用通风储存的方式,以保
量最高的时候。
季节选择
对于一些特定中药材,季节选择 也很重要。例如,某些中药材在 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时间 采收,其药效成分含量会有显著
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和初加工、贮藏方法
![中药材最佳采收期和初加工、贮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3430207ff00bed5b9f31db0.png)
子 、千 金 子 等 。
二、中药材产 地初加工 中药材加工处理程序 :洗涤一 清理 和选择一去皮一修整一蒸 、煮 、烫一 浸
漂 一 熏 硫 一 发 汗 一 干 燥 。因 药 材 品 种 要
( 四)以皮类入药 的品种
好 ,采 收季节 多在秋 、冬或早春 ,待其
生长停止 、花叶凋谢 的休 眠期及 早春发
芽前 采收。大部分品种春季发芽前采收 为最适 时期 ,因为初春时药 用植 物准备
Hale Waihona Puke 萌发 ,根茎部贮存 的大量营养物质还没
有或刚开始分解 ,所以有效 成分含量最
洋金花 在春 夏季 花初 开时 ,菊 花在秋冬
目的 。
求和产地 习惯不 同,以上程序不是每种 药材都需要。 1 . 清洗。清除泥 土 、污垢 、剥皮 、 去须根等 。主要有喷淋 、涮洗 、淘洗等 方法 。如动物类药材牡蛎 、石决 明、刺 猬皮等 。
2 . 修 整 。 植 物 类药 材 主要 用 刀 、剪
2 . 根 皮 类。采收 时期与根类相 同。 皮类药材一般生长期较长 ,如牡丹皮需 3~ 4年 ,杜仲 、厚 朴 、 肉桂 需 l 0~2 0 年才能剥皮。
储藏加工
・ 综 台
嘹 蠛 最 壤 蛾
一
、
中药材最佳采收期
年 播种 收获 的药材 有玄 参 、半 夏 、天 麻 、地黄 、北沙参 、天南星 、板蓝根 、 浙 贝等 。栽 培 2~3 年收获 的药 材有 乌
头 、柴胡 、黄 芪 、川 贝 、当归 、黄 芩 、 白
所谓最佳采收期 ,是针对 中药材 的 质量而言 的。中药材质量 的好坏 ,取决
中药材基础知识资料
![中药材基础知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f70c665ff00bed5b8f31d2f.png)
【2】茎、木类药材
• 一般在秋、冬季落叶后初春萌芽前采收。 如大血藤、鸡血藤等;
• 与叶同用的槲寄生、忍冬藤等茎、木类药材,应在植物生 长旺盛的花前期或盛花期采收。
槲寄生
忍冬藤
【3】皮类药材
• 多在清明到夏至时间采集,此时植物体内液汁较多、 形成层细胞分裂迅速,树皮易于剥离,同时有效成分 含量高,如杜仲、厚朴。
• 如人参叶在夏天采收,叶浓绿而茂盛。但桑叶需 经霜后采收,枇杷叶、银杏叶需落地后收集。
【5】花类药材
• 一般宜在花含苞待放时采收,不宜在花完全盘开时采收, 更不可在花衰败欲落时采收。因为后两种情况不仅影响 药材性状、颜色、气味,更重要的是药效成分的含量也 会显著减少。
木槿花
• 如金银花、辛夷花、丁香、槐花米等都应在花含苞 待放时采收。
• 修整要根据药材规格、质量要求来制定。
去皮、壳
• 对果实、种子、根及根茎类药材及皮类药材去除表皮 或外壳,使药材表面光洁、符合药材的商品特征,有 利于干燥和贮藏。
• 如去皮抛光的药材:桔梗、山药、白芍、杜仲、黄柏、 肉桂等。
• 去壳晒干的药材:白果、苦杏仁等。
蒸、煮、烫
• 含黏液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 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处理,则易干燥。
• 此类药材多数在捕捉后用沸水烫死并晒干,如斑蝥、土鳖虫等
• 全蝎在产地加工时,通常用10%食盐水浸泡后加热煮沸,至全蝎脊背 抽沟、全身僵挺、色泽光亮时取出,置通风干燥处晾干即得
• 动物药蛤士蟆秋末进入冬眠期,易于捕捉,且蛤 士蟆油于体内较多。
• 鹿茸于清明后40—60天(5-7月)截取,过时则角化而 不能称之为鹿茸
• 对动物药材熊胆、牛黄、麝香、马宝、蟾酥在捕捉 后或屠宰场采收。
3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3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https://img.taocdn.com/s3/m/e8dab6cee45c3b3566ec8b3c.png)
3、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中药源于动物、植物、矿物及少数人工制品。
中药的产地、采收与贮藏是否合宜,直接影响到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神农本草经》有说:“阴干曝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用药法象》也谓:“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
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性味不全。
”可见,药物产地、采集和贮存方法的研究,是保证药材质量和保护药源的重要课题。
一、中药的产地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
我国疆域辽阔、资源丰富,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等条件差异很大。
古代医药学家经过长期使用、观察和比较,认识到即便是分布较广的药材,也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各地所产,其质量优劣不一样,由此逐渐形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
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
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道地药材是在长期的生产和用药实践中形成。
道地药材的确定除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产量等因素有关外,临床疗效是确定道地药材的关键因素。
中国传统的道地药材按资源分布区域不同主要分为川药、广药、云药、贵药、怀药、浙药、关药、北药、江南药、西药、藏药等类。
1、川药:指四川、重庆等地所出产的道地药材。
四川、重庆是我国著名药材产区,所产药材近千种,居全国第一位。
川产珍稀名贵药材有麝香,冬虫夏草,川黄连,川贝母,石斛,熊胆,天麻等。
大宗川产道地药材有黄连(川黄连—重庆石柱),川泽泻,川白芍(“银心白芍”),川白芷,川牛膝(四川天全),川郁金,川黄柏,川芎(四川灌县),附子(四川江油),川木香,川大黄,川枳壳,川杜仲,川厚朴,巴豆,使君子,明党参等。
四川道地药材呈明显的区域性或地带性分布。
如:高原地带的冬虫夏草,川贝母,麝香;岷江流域的姜,郁金;江油的附子;绵阳的麦冬;灌县的川芎;石柱的黄连;遂宁的白芷;中江的白芍;合川的使君子,补骨脂;汉源的花椒,川牛膝等,均为国内外著名中药材。
中药材的采收与管理制度
![中药材的采收与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eb29705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1.png)
中药材的采收与管理制度中药材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市场需求。
为了保护野生资源,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中药材的采收与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中药材的采集、管理和监督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中药材的采集1、采集地点的选择中药材的采集地点应当选择在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中,避免选择在工业区、化工厂周边、农药、化肥使用频繁的地区进行采集。
同时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禁止采集国家保护的珍贵濒危植物,只有在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后方可采集。
2、采集时间的选择中药材的采集时间应当选择在植物的生长期内,一般为春、夏季,尤其是采集药用部位的时候。
同时,禁止在植物的繁殖期进行采集,以保护植物的生长繁殖。
3、采集方法中药材的采集方法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尽量减少对植物的伤害。
可以采用手工采集或者适当的工具进行采集,避免采集过度或者伤害植物的根系和果实。
4、采集量的控制中药材的采集量应当在合理范围内,不得超过植物的生长能力,避免采集过度导致植物资源减少,甚至灭绝。
同时,对于使用频繁的中药材应当采取适当的轮作、休耕等措施,促进植物资源的更新和恢复。
二、中药材的管理1、中药材的加工和储存中药材在采集后需要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包括清洗、晒干、熏蒸等,以保持其药用价值和品质。
同时应当选择无污染的储存地点,避免与有害物质接触,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2、中药材的销售和流通中药材的销售和流通应当有相应的许可证,来源清晰可追溯,避免虚假产品和劣质产品流入市场。
同时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系统,加强对中药材的抽检和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产品。
3、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应当遵循国家的相关标准,包括外观、含量、微生物等指标,严格把关产品的质量。
同时应当建立中药材的产地证明和质量检测体系,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中药材的行业管理中药材的行业管理应当有相应的机构和部门进行监管,加强对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督,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四章 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与贮存
![第四章 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与贮存](https://img.taocdn.com/s3/m/30a4745ef01dc281e53af088.png)
昆虫类生药,必须掌握期孵化发育活
动季节。以卵蛸入药的,如桑螵蛸,
则在三月收集;以成虫入药的,均应 在活动期捕捉;有翅昆虫,在清晨露
水未干时捕捉。
在生药采收中要注意保护野生药源,计划采药,合理采挖。凡 用地上部分者要留根;凡用地下部分者要采大留小,轮采地要分区 封山育药。 野生药用动物如虎、麝、羚羊、穿山甲等严禁滥捕。
第四章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
第四章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
学习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生药的一般采收原则和常见的药材干燥方法; 2、熟悉药材在贮藏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防御措施;
3、了解生药适宜采收期的确定
第四章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
生药的合理采收、产地加工和贮存对保证生药质量,保护和扩大药源以 及生药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干燥 温度
50~60℃
70~90℃迅速干燥
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 含挥发油的生药
35℃以下
方法:(晒干、烘干、阴干、远红外线干燥、微波干燥)
第四章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
晒干:
利用阳光直接晒干,这是一种最简便、经济的干燥方法。 注意: a.含挥发油的药材不宜采用此法,以避免挥发油散失 b.药材的色泽和有效成分受日光照射后易变色变质者,不 宜用此法 c.有些药材在烈日下晒后易爆裂 d.药材晒干后,要凉透,才可以包装
蓼蓝
马蓝
5 花类药材采收方法
一般在花 蕾期或花 初开时采 收。
6 果实种子类药材采收方法
果实类:一般多 在充分生长近 成熟或完全成 熟后采收; 种子类: 必须 在完全成熟后 方可采收。
7 全草类药材采收方法
全草类药材多 在植物充分生 长,茎叶茂盛 或在花盛期时 采收。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节中药的采收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一节中药的采收](https://img.taocdn.com/s3/m/38119f6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3.png)
炮制加工是中药制剂和汤剂的重 要环节,对于保证中药的疗效和
安全性至关重要。
中药的净制加工
净制加工是指对药材进行挑选、清洗、剪切等处理,以便于制剂或煎煮的过程。
净制加工能够去除药材中的杂质和无效部分,提高药材的纯度和药效。
净制加工对于中药制剂和汤剂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不当的处理方法可能会影 响药效和安全性。
中药的采收方法
手工采收
对于一些小型的中药,如草药和 部分根茎类中药,可以采用手工 采收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小心 操作,避免损伤药用部位。
机械采收
对于一些大型的中药,如林木类 中药,可以采用机械采收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采收效率, 但需注意对药用部位的损伤。
02
中药的加工
中药的产地加工
产地加工是指中药材在采收后,经过 初步处理,以便于保存和运输的过程。
清洁卫生
采收过程中应注意清洁卫 生,避免污染和病虫害的 传播。
中药的采收时间
根据生长周期
不同中药的生长周期不同,采收时间 也不同。一般来说,植物药在生长旺 盛期采收,动物药则根据其生长阶段 和药用部位确定采收时间。
根据季节
一些中药的采收时间与季节密切相关 。例如,一些草药在春夏季采收,而 一些根茎类中药则在秋季采收。
产地加工对于中药材的品质和药效至 关重要,不当的处理方法可能会影响 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常见的产地加工方法包括干燥、去皮、 切片、筛选等,这些方法能够去除药 材中的水分和杂质,保证药材的质量 和药效。
中药的炮制加工
炮制加工是指根据中医药理论, 将生药加工成中药饮片的过程。
炮制加工的方法包括炒、炙、煅、 煨、蒸、煮等,这些方法能够改 变生药的药性、药效和作用方式。
天麻采收加工及贮藏技术
![天麻采收加工及贮藏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f78141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0.png)
天麻采收加工及贮藏技术天麻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搞好天麻的采收与加工是提高商品天麻质量最关键的环节。
同时,天麻商品价值高,搞好商品天麻的分级和保管也很重要。
现将天麻的采收、加工、分级、贮藏方法介绍如下:一、采收1.采收时间。
天麻的采收时间一般在深秋至初冬(即10~11月)。
这时天麻已停止生长,此时采收既便于加工,又利于收获后及时栽培,而且天麻产量高、质量好。
2.采收方法。
采收天麻时要认真细致,注意不要损伤麻体。
首先要小心地将表土扒去,取出土上层菌材以及填充料,然后轻轻地将天麻取出,这样一层一层地收获。
取出的天麻要进行分类,箭麻和大白麻需及时加工,小白麻和米麻做种用。
做种用的小白麻和米麻要特别注意妥善贮藏以免造成烂种。
具体贮藏方法是:先用手捏能成团、松手可散开为度的湿润细土撒在平地上,以5~10厘米厚为宜,然后将天麻种单层摆在上面,上面再撒5厘米厚的细湿润土,放种时要小心轻放。
但是,这样贮藏的时间也不能过长,否则会造成烂种。
最好是采收和栽培同时进行,先备好新菌材和木段。
二、加工先将采收的天麻用清水洗净,并用薄竹片轻轻刮去块茎表面的粗皮,也可用清洁球搓洗,然后分为大(200克以上)、中(100~200克)、小(100克以下)3级分别放在清水中进行浸泡,并及时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加工。
1.笼蒸法。
先将空蒸笼放在锅中加水用大火烧至锅内水沸腾,然后将天麻按大、中、小分别放进蒸笼里蒸。
大天麻蒸45分钟左右,中等的蒸30分钟左右,小的蒸15分钟左右,以蒸透为宜,即对着光看不见黑心为准。
蒸好后,取出放在事先备好的烘烤架上进行烘烤,并用少量硫磺熏蒸1次,一般每10千克鲜天麻放硫磺5克。
烘烤时要经常翻动,开始火可旺点,当烘烤至麻体开始变软时,即转为文火烘烤,以避免麻体形成离层,出现空心,影响质量。
一旦麻体表皮生泡,要用竹针扎破。
当烘烤至6~7成千时,取出用木板压扁,压扁后再烘烤至全干即成商品天麻。
这样加工的天麻色泽鲜艳、质量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⒉ 加工的方法
⑴拣
将采收的新鲜药材中的杂物及非药用部分拣 去,或是将药材拣选出来。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⒉ 加工的方法
⑵洗 清洗泥沙。 注意:有些种子类药材含有多量的粘液质,
下水即结成团,不易散开,故不能水洗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⒉ 加工的方法
⑵洗 清洗泥沙。 注意: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一般不用水淘洗。
① 根及根茎类
一般在秋、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 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 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含有效成分也比较高。
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
⒉ 采收的一般原则 ⑴ 植物药
② 茎木类 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
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
⒉ 采收的一般原则 ⑴ 植物药
③ 皮类
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 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和木部容易剥 离,伤口较易愈合。
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
⒉ 采收的一般原则 ⑴ 植物药
④ 叶类
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 成熟前采收。
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
⒉ 采收的一般原则 ⑴ 植物药
⑤ 花类 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开放过久几
近衰败的花朵,不仅能影响药材的颜色和气味, 而且有效成分的含量也会显著减少。
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⒉ 加工的方法
⑶漂 用水溶去部分有毒成分;或漂去有些药材
中大量的盐分。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⒉ 加工的方法
⑷ 切片 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
的果实类药材大多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⒉ 加工的方法
⑷ 切片 注意:具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容易氧化
的药材,则不宜提早切成薄片干燥或长期贮存, 否则会降低药材质量。
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
⒉ 采收的一般原则 ⑵ 动物药
因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药用部位,采收 时间也不同。
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
⒉ 采收的一般原则 ⑶ 矿物药
全年可挖。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⒈ 加工的意义
⑴ 保证药材质量 ⑵ 便于临床用药调剂和有效成分的煎出 ⑶ 利于运输、贮藏、保管 ⑷ 消除或降低毒性、刺激性或其他副作用 ⑸ 利于药材商品标准化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⒉ 加工的方法
⑼ 干燥
② 烘干
利用人工加温的方法使药材干燥。一般温度以 50~60℃为宜,此温度对一般药材的成分没有大的破坏 作用,同时抑制了酶的活性。
对含维生素C的多汁果实药材可用70~90℃的温度以 利迅速干燥。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⒉ 加工的方法
⑼ 干燥
② 烘干
注意: a.含挥发油或须保留酶的活性的药材,不宜用此法 b.要注意富含淀粉的药材如欲保持粉性,烘干温度须缓 缓升高,以防新鲜药材遇高热淀粉粒发生糊化。
⒉ 采收的一般原则 ⑴ 植物药
⑥ 果实种子类
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时采收,有的采收未 成熟的幼果。
种子类药材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
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
⒉ 采收的一般原则 ⑴ 植物药
⑦ 全草类 多在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
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
⒉ 采收的一般原则 ⑴ 植物药
⑧ 藻、菌、地衣类 不同的药用部位,采收情况也不一样。
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
确定适宜采收时期的总原则: 必须把有效成分的累积动态与
药用部分的产量变化结合起来考虑。
花蕾期:薄荷油含量
薄荷
花盛期:薄荷脑含量
花后期:叶的产量
5年:丹皮酚含量最高
3年与5年生的牡丹皮比
牡丹
较而言,丹皮酚含量没
有显著差异。
最佳采收年限:3年
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
⒉ 采收的一般原则 ⑴ 植物药
中药的采收、加工 与贮藏
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
⒈ 与药材质量的关系
陶弘景菜园求学
“其根物多以二月八月 采者,谓春初津润始 盟,未充枝叶,势力 淳浓也。至秋枝叶干 枯,津润归流于下也。 大抵春宁宜早,秋宁 宜晚,花、实、茎、 叶,各随其成熟尔。”
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
孙思邈吸血肿妙用水蛭
“夫药采取,不知时节, 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 名,终无药实,故不依 时采取,与朽木不殊, 虚废人工的方法
⑺ 薰硫 防止药材霉烂,使药材色泽洁白。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⒉ 加工的方法
⑻ 发汗 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煮、
蒸后,堆置起来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往外溢,变 软、变色、增加香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干燥。 这种方法习称“发汗”。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⒉ 加工的方法
⑼ 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及时除去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免发霉、虫蛀以及有效 成分的分解和破坏,利于贮藏,保证药材质量。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⒉ 加工的方法
⑼ 干燥
① 晒干 利用阳光直接晒干,这是一种最简便、经济的干燥方法。 注意: a.含挥发油的药材不宜采用此法,以避免挥发油散失 b.药材的色泽和有效成分受日光照射后易变色变质者, 不宜用此法 c.有些药材在烈日下晒后易爆裂 d.药材晒干后,要凉透,才可以包装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⒉ 加工的方法
⑼ 干燥
③ 阴干
将药材放置或悬挂在通风的室内或荫棚下,避免阳光直射,利用水 分在空气中自然蒸发而干燥。
主要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花类、叶类及草类药材。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⒉ 加工的方法
⑼ 干燥
④ 远红外加热干燥 干燥的原理是电能转变为远红外线辐射出去,被干燥物
体的分子吸收后产生共振,引起分子、原子的振动和转动, 导致物体变热,经过热扩散、蒸发现象或化学变化,最终达 到干燥目的。
具有干燥速度快,脱水率高,加热均匀,节约能源以及 对细菌、虫卵等杀灭作用。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⒉ 加工的方法
⑼ 干燥
⑤ 微波干燥
微波干燥实际上是一种感应加热和介质加热,药材中的 水和脂肪等能不同程度地吸收微波能量,并把它转变成热能。
具有干燥速度快,加热均匀,产品质量高等优点。
第三节 中药的贮藏
⒈ 中药贮藏保管中常发生的变质现象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⒉ 加工的方法
⑸ 去壳
晒干去壳,取出种子
果实采收后
先去壳取出种子而后晒干 不去壳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⒉ 加工的方法
⑹ 蒸、煮、烫 含粘液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
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或烫处理,则易干燥。
第二节 中药的加工
⒉ 加工的方法
⑹ 蒸、煮、烫
便于刮皮 杀死虫卵 熟制后能起滋润作用 不易散瓣 可使一些药材中的酶类失去活力,不致分解药 材的有效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