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的本土经济学博士培养模式 徐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的本土经济学博士培养模式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徐舒1
“其实每个人的聪明程度并没有太大差异;尤其对于博士生群体而言,这样的差异更是可以忽略不计。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学博士生和国外的经济学博士生有如此大的差距?根本的原因在于缺乏系统的训练以及讨论和钻研的氛围。”
2006年我进入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经管院),成为经管院的首批学生。9月份的成都还略有些闷热。黄楼的小教室坐了十几个人,六个海归,六个学生,几乎是一样的年轻。甘犁院长在讲台上略显激动地讲述着上面一段话。老旧的风扇吱呀转动着,我们六个新生似懂非懂又莫名激动。
不曾想那样略有些昏昏沉沉的午后,成为了我学术生涯的起点。经管院也由当年的十几个人发展成现今近五十名全职教授,数十名博士生的规模。甘犁院长的一席话,贯穿了经管院的博士生培养思路。由此出发,经管院对博士生的培养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上借鉴北美标准,制定规范的课程和考核标准;另一方面注重对学院科研氛围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学问题,形成对经济学研究的热情与喜爱。
不是在考试,就是在去考试的路上
经管院于2006年成立,同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并采用“1+3”的硕博连读培养模式。经过校内选拔考试录取的学生(通常为硕士二年级研究生)成为博士预备生,在经管院第一年学习高级宏观、高级微观以及高级计量的基础必修课程,在通过考核后正式成为经管院的博士研究生,继续后三年的博士学习。
经管院的课程设置主要由基础课和专业课两个部分构成。基础课即前文所述的第一年“三高”课程,这是经济学研究的入门砖。没有基础知识的储备,就无法掌握经济学者学术交流的“语言”,无法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所谓研究更是无从谈起。第一年的基础课学习可谓“压力山大”,作业、随堂测试、论文演讲样样具备,且每门课程轮番进行,基本没有喘息的机会。一年级的博士生们常戏称“每天不是在考试,就是在去考试的路上,要不就是在准备考试”。但是,每一位经管院的博士研究生在第一年的基础课学习训练中,都能体会到知识迅速膨胀的快感,都会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经历从痛苦“看不懂”到愉悦的“能明白”,从忧伤的“没想法”到欣喜的“有启发”的过程。
经过第一年的基础课学习,并通过了课程考核后,经管院的博士生在第二年将进入专业课的学习。与北美高校的模式相同,学院要求每位博士生必须选择两个方向的专业课,一为主要研究方向,一为次要研究方向。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有利于博士生接触更多的研究领域,拓展自己的研究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进博士生之间研究课题的交叉,鼓励讨论和合作。专业课阶段的课程设置通常包括专业基础理论、学科研究方法与学科前沿三个部分。其中专业基础理论以及学科研究方法由相应研究方向的老师开设系统课程,在一年时间内讲授;而学科前沿的形式则较为灵活,通常由几位老师共同讲授或聘
1作者获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作者电子邮箱:xushu@。
请海外教授通过短期课程或讲座的方式进行。
如果说第一年的基础课让博士生们掌握了经济学研究的入门工具,那么第二年的专业课学习则给这些拿着工具的博士生指明了攀登经济学研究这座大山的方向。但是,仅仅依靠课堂学习的知识从事经济学研究显然是不够的。在这个过程中仍然需要秉承“干中学”的精神,不断吸收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并找到与自己的研究兴趣相契合的时机。经管院在其他方面的制度安排为博士生找到这样的契机提供了便利。
令人期待的“科讨会”
每周至少一次研讨会(seminar)是博士生们接触研究前沿的最佳时机。研讨会的时间定在每周五下午,学院老师会将演讲者的简历和本次演讲的论文提前大约一周发给每位博士生,让大家对演讲者和本次研究的论文有初步的了解。另外,周五的上午是演讲者的办公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可以通过提前预约的方式,与演讲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可以深入了解本次演讲的文章思想,以及演讲者在其他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而为长期的交流和合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学院要求博士生针对每周研讨会的论文,从审稿的角度进行点评;换言之,是要求博士生撰写审稿报告(referee report)。每位博士生每学期都必须完成一份这样的审稿报告,而点评的文章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挑选。审稿报告要求指出文章在相关研究领域的贡献,并根据自身理解指出文章可以进一步完善的方向,最后由学院老师进行评价打分。
无疑,对于低年级的博士生而言,对一篇超过自己知识范围、看着与“天书”无异的文章是一件何等痛苦的事。更痛苦的是,即使面对这样的文章,你仍然需要指出文章可以进一步完善的方向。但是,正是这样痛苦的磨练极大加速了博士生的成长,有不少博士生就是在这样痛苦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研究兴趣与方向。
除了常规的seminar以外,经管院还经常邀请国外的知名学者给博士生讲授短期课程。课程的内容有某一领域的研究课题探讨,也有前沿研究方法的讲授。此外,经管院内部还有不同研究方向老师自行组织的研讨会,都欢迎学生参加。通过这样的方式,博士生能在课堂之外获得大量信息,极大丰富自身对文献和相关研究方向的理解。
当然,对于经管院的博士生而言,与自身最密切相关、也最让人期待的便是一年两次的研究生科学讨论会(简称“科讨会”)。科讨会通常安排在每年的六月和十二月份,每次为期两天。科讨会让人期待的原因有二:一是科讨会是经管院博士生展示自己的最佳舞台,每位博士生都需要在科讨会上宣读一篇自己的论文(一、二年级为自愿宣读;
三、四年级则必须宣读),由各位老师就研究内容、演讲技巧等方面给学生打分,并评出最佳论文奖若干,以资鼓励;二是科讨会充分利用了四川风景秀美的优势,其地点总是选取在成都附近风景优美的景区,如峨眉山、青城山、蒙顶山等。在经过了一天紧张的论文宣讲后,第二天便可以放松身心,师生们可以尽情游览、自由交流。
亦师,亦友
在经管院,除了教学培养制度安排的别具一格外,最令人称道的是师生间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由于建院时间短,经管院的老师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学者,与学生间的年龄差距不大,这极大便利了师生间的交流。经管院的老师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学生们有任何问题,除了可以随时和老师预约时间外,在着急的时候也可以直接敲门向老师请教。而几乎所有老师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
对于大部分经管院的博士生而言,与老师交流的开始往往来自课堂教学。尤其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