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1、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人类学习是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动物的学习是在维持生存和种族延续后代的自然环境下产生的,二者的本质差别。人类学习是在社会环境中的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而动物的学习只限于满足个体的生理需求,消极适应自然界环境变化的要求。

3、学生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

4、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S-R模式

5、认知学习理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个体学习的不仅依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不受习惯所支配。

6、联结学习理论的观点:教学目标是通过向学习者呈现刺激,学习者作出适当的反应。

7、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如何使知识更有意义,必须基于学习者现有的心理结构和图式。

简答

学习的实质或特征: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而引起的;4、学习没有价值标准与对错之分;5、学习是指过程而非结果;6、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行为。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经典实验

人物:巴甫洛夫(1904年诺贝尔奖);实验:狗的条件反射实验;规律:1、获得与消退。(1)条件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2)条件作用的消退是指条件作用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多次重复出现,但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使条件刺激失去信号意义的过程。2、刺激的泛化与分化。(1)刺激的泛华指在条件反应建立初期,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能够诱发条件反应。(2)刺激泛华指只对刺激作出条件反应,而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不予反应。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的经典实验

人物:桑代克;实验:桑代克尝试错误理论的实验使猫走“迷笼”实验。桑代克把一只饥饿的猫放到特制的迷笼中,把食物放在笼外,使猫可望而不可即。“迷笼”情境和触动开关的动作之间建立了联结;基本观点:尝试错误说,即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桑代克超越巴甫洛夫之处在于,他提出了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结果会影响未来的行为;规律:(1)效果率:即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反应之后的效果支配。如果反应之后得到了满意的结果,那么在联结就会加强;如果反应之后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那么联结就会削弱。个体当前行为的结果对决定未来起着关键的作用。(2)练习律:是由使用律和失用律组成。使用律是指一个已形成的刺激反应联结,加以练习应用,则联结就会增强;失用律是指若不予以使用,联结就会减弱。练习律必须与效果

律结合起来,否则没有效果的练习是没有意义的。(3)准备律:可以看做是尝试错误说的动机原则,个体是否会发生联结,与个体事先是否处于准备·状态有关。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的观点,尤其是3大规律中的效果律和练习律对后来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人物:斯金纳,创建了“斯金纳箱”;基本观点:将行为分为答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答应性行为:由特定刺激所引发的、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又称引发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研究的对象。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斯金纳认为,行为之后的结果是影响行为再次发生频率的决定性因素。学习的实质就是在某种情境中,个体自发反应产生的结果使反应发生的频率增加的过程。桑代克和斯金纳对学习的理解略有不同。桑代克认为结果影响的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斯金纳认为,结果影响了相同行为再次发生的频率。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认为,凡是能够提高反应概率或者反应发生可能性的手段,可以称为强化。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正强化,指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之后,呈现一个愉快的刺激,使同类反应再次发生的概率增加。负强化是指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后,消除某种厌恶的刺激或不愉快的情境,从而使同类行为在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总之,不管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目的都是为了增加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如果行为之后的结果使反应发生的概率或者反应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就是惩罚。惩罚对于行为的消除来说,不一定有效。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的改变,只能暂时抑制行为的发生。因此,要消除或改变行为,最好能将惩罚与强化结合使用,在惩罚一种不良行为的同时,强化另一重良好的行为。消退是指通过消除正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种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总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把学习看成是行为反应发生概率上的变化,把强化看成是增加反应发生概率的唯一手段。

强化理论在学习中的应用

1、强化的应用。强化理论认为行为会随着其后的及时的结果而变。愉快的结果成为正强化物,不愉快的结果成为负强化物。强化物有许多种:如表扬、奖励。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奖励时,应注意避免外部奖励对内部兴趣的破坏,维持强化本身带来的快乐。

2、惩罚的应用。惩罚是为了减少学生某种行为出现的频率。要尽可能少用惩罚,在必要的时候才用。惩罚的运用该及时,即在学生作出某种行为后,立即给予惩罚。在惩罚时,最好选择一定的替代反应进行强化。

苛勒完型顿悟说

苛勒把黑猩猩的这些表现成为“顿悟”,由此提出了“完形顿悟说”。基本观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整个情境以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积累或盲目的尝试。尝试错误的渐进学习过程,也可以解释为一系列小的、部分的顿悟。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顿悟是对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与途径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是对事物关系的整体认知。学习的实质就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构建完形的过程,而不是联结力量的加强。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人物:托尔曼,他是一位认知行为主义者。实验:白鼠迷宫实验。托尔曼认为,在头脑中形成一幅“认知地图”。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