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尼克松时期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走向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走向](https://img.taocdn.com/s3/m/5bc03de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e.png)
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走向浅谈中美关系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摘要:中美关系是我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随着上个世纪尼克松总统的访华,中美外交冷冻关系终结。
近四十年来,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明显增多,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两国的关系也从上个世纪中期以来的敌对关系逐步发展到今天的合作和对抗并存的复杂关系。
而中美关系之所以能够经历风雨,迈过坎坷,两国间的“共同利益”是根本。
从这个方向来看,中美双方之间的合作和对抗关系还将长期存在。
本文首先对当前中美关系的复杂性现状做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美合作关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了中美关系的几个关键因素,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做了讨论和阐述。
一、当前中美关系的复杂性现状我们必须要正确地面对两国关系的复杂局面,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两国间的关系。
近些年,中美之间的摩擦和争论虽然不断,但是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对抗,两国关系总是在经历坎坷之后继续前进,而这种局面的形成正是因为中美两国之间共同利益的存在。
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十分清楚两国间的共同利益是要大于分歧的。
一旦两国外交关系破裂,爆发大规模的冲突,对双方来说打击都是巨大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共同利益和矛盾分期的存在,中美关系还将长期保持。
当前,虽然美国屡屡对中国做出危险举动,比如,美国加快推行“转向亚洲”政策。
不仅加紧在中国周边的军事部署,频频与中国邻国进行联合军事演习,而且在南海、钓鱼岛领土争端上言行不一,对中国采取捍卫领土主权的正当行动说三道四。
但是两国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却仍是主流。
同时,两国之间的贸易交流频繁。
这也再次证明了中美经贸合作的互补互惠、互利共赢本质,说明了当前中美两国之间的复杂和微妙关系。
因此中美关系可能会有摩擦和麻烦,但当前绝不会全面恶化。
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它关系到国家的统一与复兴。
中美都是当今世界的大国,双方都具备使对方瘫痪甚至毁灭的实力,双方都承担不起战争带来的后果,所以说维持台海现状乃中美妥协的产物。
浅析美国对台政策演变及其基本特点
![浅析美国对台政策演变及其基本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9a2916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8.png)
浅析美国对台政策演变及其基本特点浅析美国对台政策演变及其基本特点近年来,台海局势愈加复杂,中美对台关系备受关注。
美国对台政策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在不同历史阶段发生了演变,呈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简要分析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及其基本特点。
美国对台政策在1949年以后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迁。
首先,从1949年至1972年,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合法政府,与中华民国断交,并采取一系列政策限制对台军售。
这一时期包括“封锁中国”和“断交”两个阶段,以平衡大陆和台湾关系为主要目标。
在美国看来,台湾是一个政治与军事战略的“筹码”,用以牵制和遏制大陆的发展。
然而,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美国对台政策经历了重大转变。
为了改善中美关系,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加强与大陆的合作。
而与此同时,美国也开始以“一中政策”为基础与中华民国保持非官方关系。
此后的一段时间内,美国对台政策体现了“软碰硬”策略,即在保持与大陆关系的前提下,维持对台军售,以避免大陆对台采取军事打击的可能性。
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台政策再度发生调整。
在台湾开始推动民主化和多元化的过程中,美国对台感兴趣的程度加深。
在这一阶段,美国加大了对台军售和技术合作的支持,积极参与台湾局势的稳定。
而到了90年代,美国对台政策进一步进展,旨在帮助台湾维持其作为独立经济体和民主化社会的地位。
然而,2000年后的美国对台政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随着大陆的快速崛起,美国选择不再积极推动台湾的军事现代化,而是注重发展与台湾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倡导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这种变化显示出美国对台政策的灵活性和权衡。
总结起来,美国对台政策演变的基本特点包括:首先,以台湾是区域稳定与平衡的重要利益为前提。
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后冷战时期,美国一直将台湾视为抗衡大陆的工具。
其次,适应大陆崛起对台海地区力量格局的影响。
由于大陆在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上的快速增长,美国对台政策不得不有所调整,以维护自身利益和地区稳定。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的里程碑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的里程碑](https://img.taocdn.com/s3/m/707257a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9.png)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的里程碑1969年2月21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历史性地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展开了为期一周的访华之旅。
这次访问被普遍认为是中美关系的里程碑,为两国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终结了长达20年之久的敌对状态。
本文将探讨尼克松访华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以及两国关系发展的背景和后续进展。
一、中美关系背景尼克松访华之前,中美关系备受挫折。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台海问题和冷战氛围对两国关系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冷战期间,美国与中国之间一直处于对立的状态,美国支持中国的敌对势力,包括蒋介石政权。
而中国则将美国视为掠夺中国利益的帝国主义国家。
此外,美国对中国的封锁政策和军事威胁也使得两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受到限制。
面对这种局面,中美两国都意识到对抗的无意义。
中国政府一直希望与美国和其他国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同样地,美国对中国的快速崛起和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产生了新的认识,开始在一些领域展开积极的接触。
二、尼克松访华的背景和意义尼克松访华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最重要的外交事件之一。
尼克松是美国共和党党员,他提出了所谓的“平衡外交”的思想,主张通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关系来对抗苏联的扩张。
此外,国内政治的压力也促使他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应对越战的困境和经济问题。
尼克松访华的真正目的是改善中美之间的关系,寻求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
这次访问是秘密进行的,并且突破了长达两十年的相互敌对。
尼克松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多次会谈,并与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密切互动。
这种高层互动为两国关系的改善铺平了道路。
三、尼克松访华的影响尼克松访华改变了中美两国之间的政治格局,为两国之间的接触和合作创造了条件。
首先,尼克松的访问重塑了中美之间的外交关系。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这一决定打破了过去美国对中国的封锁政策,为两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
台湾问题与思考
![台湾问题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36704d680eb6294dd886c7f.png)
台湾问题与思考摘要:台湾,国人心中一个美丽而敏感的词语。
从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以来,两岸的分裂始终是国人心中的一个伤疤,隐隐作痛。
由于美国及各种势力的介入,使之变得更加复杂化,造成了如今不统不独的局面。
然而,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仍在坚持不懈的探索者,我们坚信,祖国的统一大业一定可以完成。
关键词:台湾统一经济发展台湾自古就和中国大陆同属中国领土,这是毋庸置疑的。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有万多人官兵舰队到达“夷洲”(台湾等地),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没有放松对台湾的管辖。
台湾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的一系列主权或领土问题。
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
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惟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坚持发动内战,败退台湾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台海隔绝的情况已经被改变。
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
邓小平建设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案,并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加快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的步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
国共两党领导人举行首次会谈。
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些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点。
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和法律保障。
由过去的“9个热”,即探亲热、访问热、寻根热、交流热、旅游热、投资热、服务业热、农畜业热、求婚热,发展为现在的“16个热”,即新增加金融热、寿险热、文化热、求学热、求职热、购房热、高科技热等。
截至2003年底,累计批准台资项目6.02万个,合同台资700.3亿美元,实际使用台资364.9亿美元;在对台经贸方面,2003年,两岸贸易额达583.6亿美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7%,大陆自台湾进口493.6亿美元,同比增长29.7%;大陆逆差403.6亿美元,突破了400亿美元。
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
![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cb226b2fd0a79563c1e727e.png)
责编
赵秋红
.
2 阅读 下 列材 料 回 答 问题 高考 【 预 测】 1978 2 0 0 9 年 是 中美 建 交 3 0 周 年 材 料 :尼 克 松 在 回 顾 1 9 7 2 年 访 华 时 年 1 2 月 1 6 日 中美发表《 交 联 合 公 报》 说 : 我 知 道 1 9 5 4 年 在 日 内 瓦 会 议 时 福 斯 建 同 从 1 9 7 9 年 1 月 1 目 起 两 国 正 式建 交 中 特 杜 勒 斯 ( 当 时 的 美 国 国 务 卿 ) 拒 绝 . 周 美关 系 与 时事结 合 紧 密 与 台 湾 问题 相 联 ( 周 恩 来 ) 握 手 使 他 深 受侮 辱 因 此 我 走 完 边 向他 走去 当 系 预 计 将 会是 2 0 0 9 年高考 的热 点 内容 之 梯 级 时 决 心 伸 出我 的 手
。 、
。
,
一
.
。
…
…
.
.
一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
.
.
到 1 9 7 0 年 支持 恢 复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在 联 合 国 合 法 席位 的 提 案 第 次 超 过 支 持 美 国 反 对 恢 复 中 国 在联 合 国 合 法 席位 提 案 的 票数 中国 恢 复 在联 合 国 合 法 席 位 的
。
.
.
一
( 3 ) 根 据 材 料 三 分析 2 0 世 纪 八 九 十 年 代 中美关 系 出现 不和 谐 音 符 的根 本 原 因 是 什么 ? I 提 示 与答案 1 1_ 通 过 分析 材 料 可 以 看 出 美 国 要 在 A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ea5f9a70029bd64783e2c79.png)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一、中美关系缓和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此之前,1949年以来,中美关系的标志是敌视和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美国马上对中国实施了经济封锁。
然后,两国又先后发生了在朝鲜和越南的直接与间接的战争。
就在美国最终陷入越战泥潭又受到苏联威胁的时候,尼克松总统开始谋求与中国和解,世界为之震动。
然而这也仅仅是个开始。
这次访问,双方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在充分照顾了两国利益的情况下签订了《上海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也开始了中美建交的长跑。
中美谈判的关键是台湾问题,就此双方进行了激烈争论,最终美方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与台湾断交,从台湾撤兵。
但到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谈判几乎停滞了五年,因为美国坚持要中国保证不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中国从一开始就认为台湾始终是中国的一部分,凡是与台湾有关的事情都属于中国内政,任何外来的指手画脚都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
在美对台武器出售问题上双方存在着严重的争议,到今天也没能很好的解决。
二、中美建交经过长时间的谈判中美两国终于在1979年发表了建交公报,中美正式建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商定自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重申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三、《与台湾关系法》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时美国政府宣布与台湾“断交”、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出美国军队。
按照正常的外交状况,中美关系应该平稳向前发展,然而,1979年3 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
该法案允许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宣布台湾的未来应该由和平手段解决,宣称美国将抵制任何危及台湾安全的军事力量,并且规定美国总统将决定关于台湾的防务。
浅析尼克松时期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浅析尼克松时期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6b1062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2.png)
浅析尼克松时期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上世纪60年代以后,中苏关系逐渐交恶,中苏关系的恶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美关系的缓和。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出现了巨大的转折。
可是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中美正式宣布建交,是在1979年1月1日。
之所以会延后7年,有尼克松辞职的因素,有苏联的影响,但最重要的,还是双方在关键问题上,一直没有谈拢。
这个关键问题,自然就是台湾问题。
在台湾问题上,双方到底进行了怎样的博弈?“建交三原则”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3年1月,尼克松连任美国总统。
基辛格也在1973年2月第五次访华,并且提出了双方互设贸易使团的意见。
美方的举动,让中方也决定向前跨出一大步,尽快促使中美两国建立“事实上的外交关系”。
1973年5月,中美两国已经正式在对方的首都设置联络处,中国在美国的联络处,甚至派遣了两位具有大使衔的外交官。
可没想到,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的影响,被迫于1974年8月8日,辞去了总统的职务。
这一年多来,尼克松一直在应付“水门事件”,以及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完全没有精力去应对中美关系的推进。
福特总统上任以后,首要的任务,也是要应付尼克松留下的“烂摊子”,中美关系依然无法成为他最关切的事件。
就这样,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一直在僵持中。
不过双方也不是完全没有理会这件事。
1974年基辛格再次访华,并且提出了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台湾问题。
早在1954年,美国和台湾就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美国承诺,会在1977年全部撤完驻台美军,但是关于这个条约,美国还没有找到合理解决的方案。
美国希望中方承诺,绝对不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这样,美国也可以考虑,放弃和台湾的“防御关系”。
另外,美国国内,还有大量的亲台势力,他们当然是不希望美国放弃台湾的,美国政府也不能无视这些人的影响。
因此,美国希望,按照“日本方式”解决中美关系正常化,并且在台湾设置联络处。
史料解读: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史料解读: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https://img.taocdn.com/s3/m/58cb16f716fc700aba68fce2.png)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启动材料一如果我在死以前有什么事情可做的话,那就是到中国去,如果我去不了,我要我的孩子们去。
──尼克松在《时代》周刊上的讲话(1970年10月5日)材料二我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做旅行者来谈也行,当做总统来谈也行。
总而言之,都行。
──《毛泽东外交文选》材料三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大陆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由于目前存在的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
我们是能够采取这一步骤的唯一国家。
对这个问题,我想很有限地谈谈。
因为我们不应该认为已经发生了比实际发生的更多的事情。
我们所做的就是把门打开──把旅行的门打开,把贸易的门打开。
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的与世隔绝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材料四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
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一九七二年五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
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人民日报》1971年7月16日【解读】为了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斗争中的不利处境,缓和国内不断加深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1969年尼克松总统上台后决定对美国的外交政策进行调整,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与日益强大的中国进行接触,改善两国关系。
1970年10月5日尼克松在《时代》周刊上的讲话向中国发出了改善关系的信息。
为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实现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打开中美关系长期以来的僵局,中国也表达了同美国改善关系的愿望。
浅析中美关系
![浅析中美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7d5dbdc658f5f61fb73666bd.png)
浅析中美关系摘要:在当代国际体系和全球体系中,中美关系是最重要也最复杂的一对双边关系。
中美建交30年多年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之路也是一波三折,但是中美关系依然不断高速发展。
2000年以来,中美关系逐渐步入平稳发展时期并在多个领域实现了越来越多超出双边关系的范畴的合作,在许多地区热点和全球性议题上展开合作,中美关系已成为21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然而由于不同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经济、政治制度等原因,两国之间依然存在巨大分歧,面对分歧,求同存异、建立共识乃是最佳解决之道。
关键词:中美关系;全球化;金融危机;中美关系的变化2009年I1月,中美两国签署了《中美联合声明》,声明指出,中美双方认为,培育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对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至关重要。
双方重申致力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这一举措可能将使中美双边提高至新的台阶。
一、中美关系由双边关系走向全球(一)过去的30多年中美关系是双边性的,或者是地区性的。
时至如今双边与地区性关系依然是两国关系中的重要议题。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就有一层全球含义,即:两国共同阻止了前苏联的全球扩张主义。
但当时仅仅一维的全球领域合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美关系从全球领域回到双,边。
随着中国领导人1982年和1984年的两次访美,以及里根总统1984年对中国的访问,两国之间签署并落实了大量双边协议。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半期,双边关系则受到了创伤。
但其后半期,中美关系则随前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富有成效的国事访问得到恢复。
特别是受到1995年至1996年的台海危机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双边关系本能地着眼于地区。
(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在世界的政治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经济大国、并逐渐成为全球外交大国。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美在经济领域内的相互依赖进一步增强,双方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中美两国的经济能否健康发展,两国经贸关系矛盾能否缓和、加强合作,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能否复苏最重要的因素。
现实主义外交的斡旋——浅析1969—1972年尼克松主义下的对台政策
![现实主义外交的斡旋——浅析1969—1972年尼克松主义下的对台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3e16a4e6aeaad1f346933fcb.png)
力量 , 就像肯尼迪执政时所说 的那样 :我们 准备支付任何代 “
价, 挑起任何重担 , 应付 任何 艰难 , 持任何 朋友 , 支 反对 任何
敌人 , 以确保 自由的生存 和胜 利。 在 越南用 兵 的不断 升 ”
约义务 ; 其二 , 在没有核大 国威胁 的前提下 , 美国希望亚洲 国 家来处理 自己的事务 , 国减少对亚洲 问题的干涉。 美
的 必要 契机 , 同时正是在尼 克松 主义的指导下, 美国对 台政 策改变了以往 台湾 问题在 中关关 系中的尴尬 地位 。这种
政策性 的转 变虽然缓解 了中关之 间的摩擦 , 有利 于 中国的发展 , 但我们也 必须看到政策转 变背后 的现 实利益 目的。
关键词 : 克松 主义; 实主义 外交; 尼 现 中美关 系; 台政 策 对 中图分类号 : 8 0 D 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0 - 8 6 2 1 )6— 0 8- 3 1 1 7 3 (0 1 0 0 0 0 0
体系和“ 关税贸易总协议 ” 的建 立 以及在美 国主导下 成立 的
联合国 , 使它 的政治 势力 和经 济 能量居 世 界之 首。 自 15 90 年朝鲜战争爆 发后 , 国不断地 向世 界各 地输送 经济 、 美 军事
二、 尼克松主义的实质和关键性问题
16 9 9年 7月 2 5日, 尼克松在关 岛就美 国的亚洲政 策发
在美国经济实力削减的同时 , 是苏联实力和信心的增
收稿 日期 :0 0—1 0 21 2— 6
则转向了“ 冷静观察” 的工作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讲, 尼克
作者简介 : 贾春辉(96一 , , 18 )女 黑龙江黑河人 , 教育硕士研究生。
谈谈对中美关系的看法
![谈谈对中美关系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f657767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d.png)
谈谈对中美关系的看法一、引言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的合作和竞争影响着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格局。
近年来,由于贸易战、台湾问题、南海争端等因素,中美关系出现了波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美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历史背景中美两国建交已有40多年的历史。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开启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大门。
在此之后,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然而,在某些时期,由于意识形态和利益分歧等原因,两国之间也曾出现过紧张局势。
三、现状分析1.贸易战2018年3月以来,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国也采取了报复性措施。
这场贸易战给两国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并且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不良影响。
2.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议题之一。
美国一直支持台湾,并在军事、外交等领域提供帮助。
中国则坚决维护一个中国原则,认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南海争端南海争端是中美关系中的另一个敏感问题。
美国认为中国在南海进行了扩张性行为,并在该地区派遣舰艇和飞机进行巡航。
中国则认为自己有权在南海开展活动,并反对外部干涉。
四、未来发展趋势1.合作尽管中美关系存在一些分歧,但两国之间也有许多合作领域。
例如,在气候变化、反恐等问题上,两国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2.竞争中美之间的经济和技术竞争将继续存在。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它将成为与美国匹敌的大国。
这种竞争可能会导致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
3.协商解决分歧中美之间的分歧需要通过协商和谈判来解决。
只有通过对话和交流,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五、结论中美关系是复杂的,包含了许多不同的因素。
虽然两国之间存在一些分歧,但合作也是有可能的。
未来,中美需要加强对话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国际问题专家解读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国际问题专家解读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1b7caa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0.png)
国际问题专家解读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分析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并探讨其对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影响。
本文首先阐述了台湾问题的历史背景和现状,接着分析了中美关系中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然后详细论述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各种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及其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影响,从而为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二、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特点双边关系的重要性: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局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双方在贸易、投资、科技、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与竞争不仅关乎各自的利益,也影响着世界的稳定和发展。
相互依赖的复杂性:中美两国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相互依存关系,这种依赖性使得双方在处理彼此之间的分歧和矛盾时更加复杂和敏感。
双方需要保持开放和坦诚的沟通,加强互利共赢的合作,以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
地缘政治的影响:中美两国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可能引发地区乃至全球性的冲突和战争。
因此,双方需要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分歧和争端,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挑战并存:中美之间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如领土争议、文化差异等。
同时,双方也在一些新领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气候变化、非传统安全等。
这些问题需要双方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和协商来寻求妥善解决之道。
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特点体现在双边关系的敏感性、相互依赖的复杂性、地缘政治的影响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挑战并存等方面。
这些因素决定了中美关系需要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和协商来寻求妥善解决之道。
三、台湾问题的历史渊源和现状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不可逾越的红线。
中美建交以来,双方在三个联合公报中都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不容挑战的底线。
然而,近年来美方在处理涉台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偏差,不仅屡次突破一中政策防线,更是鼓吹“两国论”,这无疑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肆意违背,也是对中美关系的极不尊重。
浅谈台湾问题
![浅谈台湾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3bda303581b6bd97f19ea67.png)
1.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
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与随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外国势力的介入。
台湾问题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爱国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继续携手,共肩振兴中华大业,惟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於不顾,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被迫进行了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由於当时的国民党集团倒行逆施,已为全国各族人民所唾弃,中国人民终於推翻了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
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干涉和中国所做的努力台湾问题与美国政府的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的态势下,美国政府基於它的所谓全球战略及维护本国利益的考虑,曾经不遗余力地出钱、出枪、出人,支持国民党集团打内战,阻挠中国人民革命的事业。
然而,美国政府最终并未达到它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当时的美国政府本来可以从中国内战的泥潭中拔出来,但是它没有这样做,而是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并且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
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七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
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了台湾海峡,美国第十三航空队进驻了台湾。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省置於美国的“保护”之下。
美国政府继续干预中国内政的错误政策,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台湾问题自此亦成为中美两国间的重大争端。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与争议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与争议](https://img.taocdn.com/s3/m/ed3b2d0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d.png)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与争议从地理上来看,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份。
然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台湾却成为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一个敏感议题。
在中美关系中,台湾问题一直是双方之间争议最多也是最紧张的一个话题。
本文将探讨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深入了解其背景和现状,同时也对于未来带来的影响进行一些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中美关系中台湾问题的背景。
中美从二战后开始建立外交关系,但是对于台湾的定位一直是争议的焦点。
在中国内战中,中共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后,国府退至台湾,实际控制台湾地区。
然而,大陆和台湾的政治体系、发展模式以及社会制度差异巨大,导致两岸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对立和分歧。
为了抵抗共产党的威胁,台湾得到了美国的支持,成为美国冷战时期战略的一部分。
美国与台湾签订了《台湾关系法》,保持与台湾的非正式外交关系。
这一举动让台湾成为了中美关系中的敏感问题之一。
其次,我们来看中美关系中台湾问题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崛起和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调整,台湾问题再度成为争议焦点。
中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主张和平统一台湾,而美国则把台湾视为民主社会的典范,坚持与其保持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在2019年以来,美国通过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手段,加强对台军售和与台湾的高层交往,这进一步削弱了中美之间的互信和稳定。
然而,台湾问题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中美两国之间复杂多变的关系网。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国家之一,继续保持稳定的关系对于全球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
而台湾问题可能成为中美之间冲突和对抗的导火索,这对于两个大国和全球来说都是不利的。
因此,在处理台湾问题时,中美双方应遵循和平稳定的原则,通过对话和磋商解决分歧。
另外,台湾问题的解决还要综合考虑台湾岛内的需求和民意。
虽然台湾地区目前实行的是“中华民国”政权,但是岛内的民意和意识形态有着多元化和复杂性。
有些人希望继续保持与美国的密切联系,寄望于美国的支持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有些人则认为应与大陆加强交流合作,实现和平统一。
浅析尼克松总统的缓和国际战略
![浅析尼克松总统的缓和国际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f668463cd15abe23492f4dc9.png)
浅析尼克松总统的缓和国际战略在美国约巴林达葱郁的森林中,有一片飘着星条旗的建筑,上面写着“尼克松图书博物馆与出生地”,在纪念他的那块黑色墓碑上雕刻着这样一句话:历史所能赋予的最高荣誉是和平缔造者。
尼克松总统的墓志铭,节选自他的第一次就职演说。
1969年1月他宣誓成为总统后的第一次演讲,他在演讲中说到,历史可以赠予的最大荣耀就是和平缔造者的称号。
因为他已经在思考处置三个重要危机——越南战争、与苏联关系的恶化和同中国的绝交。
1969年尼克松步入白宫之时,面对着一系列的内外危机:美国深陷越战泥潭,五十多万的美国士兵在遥远的土地上与越南、中国人战斗;在约翰逊执政期间美苏关系也逐渐降温,现在承受着来自苏联的威慑;还有盟国的竞争,美国的国际地位大受挑战。
美国二战后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一直是世界霸权,在世界广泛承担“义务”,到处侵略、颠覆和干涉。
在无视自身力量限度的错误思想下,在远东挑起了两场大规模军事干涉行动。
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美国的全球干涉达到了顶点,同时能力也达到了极限。
侵越战争的失败,是美国60年代力量衰减的最重要体现。
与此同时,苏联在核威慑能力建设方面与美国基本持平。
丧失了核优势,核威慑的能力不足支撑全球战略体系的需要。
在经济上,美国在世界上的经济霸主的优势地位不再,其占世界经济份额明显下降。
在对欧、日的关系上,由于西欧、日本经济腾飞,加速了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衰落。
当下,美国的力量已大大下降,其对外政策丧失了国内支持——不管是普通美国民众,还是统治阶层普遍要求政府改变政策,反战呼声日益高涨;经济状况也在恶化,政局动荡,在世界上到处侵略、干涉和颠覆的方针再也无法维持下去。
在对当时的国际形势进行分析和对美国处境作出基本的判断后,尼克松在美国的外交安全政策问题上,特别是在有关战争与和平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体现个人主张的“尼克松主义”。
尼克松的目标,是美国应减少并最终结束越南战争对美国士兵的需要,以及减少在远东军事存在,将军事重心转向欧洲。
试论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台湾主权归属——从中美关系的角度 (1)
![试论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台湾主权归属——从中美关系的角度 (1)](https://img.taocdn.com/s3/m/f55d5971a26925c52cc5bfea.png)
学者伊斯坎德雷曼发表了 另一篇文章 《台湾为什么很重要?》, 为美国的台湾政策辩护。 “不沉的航空母舰”
40 年前,尼克松总统跨越 太平洋,实现了中美两国领导 人历史性握手,不仅改变了中 美两国,也改变了整个世界。 今天中美两国相互依存的深度 与广度远非当年可比。中美两 国关系的健康发展不仅将决定 两国未来的前途与命运,同时 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人类 的前途与命运。
1
2
3
4
以国际法 规定缔约国 是缔约国 主权国家 真实意思 之间缔结的 为依据 权利与义务 的合意Leabharlann 法律效力疑义批驳22
3
4
并非名称为 “条约“的, 才是国际法意义 上的“条约”。
签字并不是 条约的必备 构成要件之一。
美国官方立场 和日本《投降书》 及《中日联合声明》 确认了两份法律 文件的条约性质。
《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这两份 重要的国际条约与之前的《对日宣战布告》 和之后的日本《无条件投降书》一起,从法 律上确认了日本侵占台湾的非法性,明确了 将台湾主权归还给中国,是确定台湾法律地 位的一个有力的国际法证据。 从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接受日本 投降,正式收复台湾、澎湖列岛并恢复对台 湾行使主权那天开始,台湾在事实和法律上 都已经重新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波茨坦公告》
《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 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第六条规定:“欺骗及错误 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
.法律效力疑义批驳
《开罗宣言》
《波茨坦公告》
《旧金山和约》
国际条约构成的四个要件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 ”属于国际法范畴, 《与台湾关系法》属 于美国的国内法,两 者的效力等级就产生 了较大争议。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变化与影响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变化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e85a97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6.png)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变化与影响
郭震远
【期刊名称】《国际问题研究》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进入21世纪后,美国在插手、干涉台湾问题的同时,保持台海相对和平也已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的重要内涵之一.这意味着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将可能进入一个更为复杂,而冲突却有所缓解的新阶段.但由于美国不可能停止插手、干涉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将继续严重干扰中美关系.不过,中美双方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保持中美关系相对稳定,发展中美更广泛的合作,符合双方在21世纪初期和更长时期的利益.这决定中美关系持续改善、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总页数】6页(P20-25)
【作者】郭震远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
【相关文献】
1.美国国会:影响中美关系的恒定因素--以台湾问题为视角 [J], 李华
2.台湾问题:影响中美关系的最关键因素 [J], 王琍
3.论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J], 孙利军
4.布什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J], 巨东红
5.从克林顿政府对台政策的变化看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J], 张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世纪50~80年代的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20世纪50~80年代的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16b81e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f.png)
20世纪50~80年代的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
围绕台湾问题,中美两国的关系从五六十年代的敌视对抗,走到七八十年代的缓和合作,九十年代再次跌入低谷。
台湾问题成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最大障碍,也是中美两国关系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仍未实现关系完全正常化的根本症结所在。
(一)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台湾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
1948年底,美国极不情愿地看到了蒋介石在大陆的统治已成强弩之末,国民党溃退台湾已成定局。
为了据有台湾,在战略上掣肘新中国,美国政府于1948年末至1949年初开始考虑将台湾与中国大陆分开处理的问题。
美国政府为此制订了四套方案:一是设法阻止蒋介石迁台;二是在台湾培植亲美代蒋势力;三是制造“台湾地位未定论”;四是制造“联合国托管”案。
但是,这些方案都因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兵压境而落空。
中美两国遂形成对立。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使“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落到实处,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一行访问苏联。
美国对此极为关注。
12月29日,艾奇逊在白宫召开军政首脑会议,专门讨论中苏问题,认为当前最大问题是拉拢中国,以分裂中苏关系。
至于台湾问题,由于蒋介石集团已腐败得不可救药,台湾陷落是早晚的事,美国不能因为援台而引起中国人民强烈的反美情绪,引起中国对苏联的进一步靠拢,美国若这样作太不划算了①。
出于这一想法,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如下声明:“美国始终承认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的野心,〖ZZ2〗现在美国亦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益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ZZ2〗现在的局势,美国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争中的途径。
同样地美国也不拟对在台湾的中国军队供给军事援助或咨询。
”②为了及时揭穿美国以台湾问题为诱饵来分裂中苏关系的阴谋,1月19日毛泽东以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的名义在莫斯科发表声明:“美国在中国大陆上的赌博已经彻底输光,剩下一个台湾,似乎还想在那里打点什么主意。
尼克松访华前后美台关系的微妙变化
![尼克松访华前后美台关系的微妙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be4adc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8.png)
尼克松访华前后美台关系的微妙变化
娄杰
【期刊名称】《统一论坛》
【年(卷),期】1997(000)006
【摘要】国民党退台后,设法保住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和加强台美关系一直是台湾当局对外政策的两大支柱。
尤其是台美关系对台湾当局更为重要,依照台湾国民党当局的话来说,台湾"只有争取美国政府的同情与支持,才是最有利的发展途径"。
然而,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美建交前,美国的对华政策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为维护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并处于制衡苏联的战略需要,美国改变了过去单纯援助台湾当局和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做法,在继续保持同台湾当局官方联系的同时,注意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善关系,谋求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随着中美两国由对峙隔绝到接触谈判,再由接触谈判到开始两国关系正常化过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娄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29.712
【相关文献】
1.变化中的选择——中美关系与美台关系走向的离合 [J], 贾军霞
2.从历史制度主义看中美台关系变化(1949-2008) [J], 刘效宇
3.浅议农村高中女生形体变化与心理微妙变化特点 [J], 马莅
4.浅议农村高中女生形体变化与心理微妙变化特点 [J], 马莅
5.从亚太安全格局变化看美台关系 [J], 周忠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尼克松时期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摘要:中国台湾地区曾被日本强占,抗日战争结束后回归中国,內战后由国民党军队占领。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插手台湾问题,鼓吹“两个申国”,以中国台湾地区来制约大陆。
尼克松上台后,开始着手改善中关关系,先通过第三国家通气,到基辛格两次秘密访华,最后1972年尼克松正式访华,签署了《联合公报》,中美关系迅速发展,走上了正常化道路。
但与此同时,在中关关系申最核心的台湾问题上,美、中各自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竭力保护各自的利益。
美国在与中方取得突破后,与中国台湾地区却依然保持密切的联盟关系。
关键词:中国台湾地区;中美关系;共同防御条约;联合公报;尼克松;基辛格一、中国台湾地区的历史问题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毋庸置疑的。
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将台湾岛和澎湖列岛割让给了日本。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中国政府根据1943年12月中美英签署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以中美英三国首脑名义发表的《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于1945年9月4曰宣告:中国政府将根据有关协议,接受治理台湾地区全境及澎湖列岛。
10月25日,中国政府派军政人员到台湾接受曰军投降。
以此为标志,日本对中国台湾地区的占领彻底结束,从1943年的开罗会议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收复中国台湾地区的整个过程中,美国政府不仅从未提出过异议,而且积极主张将台湾归还中国。
1946年,中国爆发全面内战。
辽沈战役结束后,美国看到国民党的彻底失败已无可挽回,便开始认真考虑未来中国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的关系。
为此美国政府曾作出各种设想,并尝试可能实施的办法,以达到将中国台湾地区与大陆分离的目的,但终未得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内部经过再三权衡,决定设法从中国内战中“脱身”,于是宣布美国无意插手中国台湾地区问题。
但到了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情势发生了逆转。
两天后美国政府宣布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从此形成了美国以武力介入中国内部事务,阻止中国大陆与台湾统一的局势。
杜鲁门公开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
这是美国在中国台湾地区问题上从准备不介入到重新干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此时美国支持和援助台湾当局可达到如下几个目的:第一是使台湾当局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以阻止中国进入联合国,在国际上继续孤立中国:第二,使台湾成为包围中国的军事基地;第三,在未来大陆政府一旦“垮台”时,台湾当局可以成为取而代之的力量。
朝鲜战争一结束,美国立即开始与台湾当局针对台湾问题展开谈判,1954年12月正式签定了《共同防御条约》。
这--项条约的签订对美国有两重含义。
一方面,该条约的签订奠定了美国与中国台湾地区军事安全关系的基础。
另一方面,该条约包含着美国使中国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永久分离的企图,与此同时,美国努力使台湾问题国际化,鼓吹“两个中国”,要求联大讨论台湾问题。
二、美中正常化步伐及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关系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面临着苏联在全球范围和各个领域的巨大挑战,需要借助中国来平衡力量格局。
中苏关系的恶化也使美国相信走近中国成为可能。
同时美国深陷越战的泥潭,由于中国是越南反美斗争的主要支持者,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有利于结束战争。
最本质的是中国力量的曰益强大,使尼克松认识到不可能将一个七亿人口的大国如此孤立在世界体系之外,这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是潜在的危害。
因此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放弃了孤立和遏制中国的政策,开始试图与中国缓和关系。
作为一个核心问题,美国先调整了其对台政策。
此时的蒋介石政权雄心勃勃地准备反攻回大陆,但这是与美国整体的远东政策相违背的。
台湾当局于1969年7月2日对中国大陆进行突袭。
美国并不支持蒋介石擅自动武。
为服务于它的全球战略,此时美国并不希望远东发生战氧之后,美国又主动向中国大陆抛出了橄榄枝,提出减少海军及其开支,但是未对细节提出太多。
但同时承诺《共同防御条约》不变,继续向台湾当局提供海军装备,第七舰队仍集结在台湾港上,同时强调巡逻只是舰队在中国台湾地区存在的一个方面。
”这表明,虽然美国有意与中国改善关系,但并不想以中国台湾地区作为代价,他们一直坚持对台政策不变这一点。
美国在尝试与中国大陆通过第三国家进行接触的过程中,从未停止对台湾当局的安抚。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加大其对中国台湾地区的军备投入。
“增加五艘驱逐舰和护航驱逐舰”,还增加了空中力量的援助,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F-104S。
1969年12月7日,蒋介石与美国大使在台北召开一个会议,美国明确表示台湾当局是美国最为亲密的盟友,与中国大陆的缓和不会稀释美国和台湾当局的交往,双方不仅在军事上,而且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更为密切的关系。
1970年尼克松提出新亚洲政策,即在亚洲不撤军,增加军事援助,坚守与台湾当局盟约以及反对中国大陆加入联合国等。
在1970年4月21日的会议记录中蒋介石表示支持尼克松的新亚洲政策,不和中国大陆发生武装冲突,并指出台湾问题是亚洲问题的核心,中国台湾地区的安全与美国的安全休戚相关。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只是美国在积极调整政策平衡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台湾当局也在努力调整配合美国,可以说蒋介石在被逼到这个小岛上后,为了早曰反攻大陆,几乎把全部的希望都押在了美国身上。
我们在解密文件中可以看到很多都是关于尼克松或基辛格对台湾当局的安抚,他们一再强调虽然与中国大陆的关系逐步缓和,但与台湾当局的《共同防御条约》依然有效,不会改变。
不过蒋介石的这个想法显然无法实现了,因为美国一直鼓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而蒋基于上面的想法同中国大陆一样表示强烈的反对,由于受到国际社会、中国政府和台湾当局等各方面反对,美国“一中一台”的企图始终未得逞。
转而在文件中声称,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主权上未界定。
中国应该由哪个政府管辖,美国的立场与关于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上的立场一致,坚持“两个政府,一中一台”。
这可以看成是“一中一台”说法的一个“变种”,当然,是一个进化了的变种,对于中美关系正常化有一定的意义。
虽然台湾方面做了种种的努力,也依然改变不了中美缓和的大潮,1971年7月,基辛格准备秘密访华。
在访华前,尼克松分析了三种可能性:越战陷入僵局、重建好战的日本、来自苏联的威胁。
强调在谈话中不要主动提起台湾问题,如果对方提到了,对于中国台湾地区的未来一定要采用模糊的说法(这一点是美国后来在台湾问题上的惯用伎俩)。
其目的就是不愿放弃中国台湾地区,不想用台湾问题作为缓和的条件。
”1971年7月、10月基辛格两次秘密访华,与周恩来进行了详谈。
中方提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一点就是美国要断绝与中国台湾地区的关系。
但基辛格表示不能接受立即放弃“老朋友”中国台湾地区,这也是按尼克松的策略,将台湾问题拖到未来,最显著的突破是美国明确表示不支持台独,并酝酿着一个联合公报的产生,这个公报不仅关系着本国政治,也关乎公众的反应。
”中方也有自己的战略考虑。
中方之所以不急于让美军从台撤出是出于防范日本的目的。
日本一直对中国台湾地区虎视眈眈,美在台驻军,可以防止日本以解放中国台湾地区为借口在台驻军,因为这样的事无论如何由中方去做是不太方便的。
而由美国来做就比较有效果,可以缓解远东紧张局面,维护和平。
因而中方的原则是同意美方缓慢撤离中国台湾地区,但是不可以不行动。
而美国在对待台湾问题上与中国一向采取模糊原则,像中国的太极拳一样,似是而非,退两步再进一步,可以说步步为营,尽力保留任何可以不放弃的利益。
而此时蒋介石的心情。
似乎也只能用无奈来形容,一方面他做了种种努力希望阻止美国改善同中国大陆的关系(像他当年阻止美国援助蒙古一样),但难以扭转中美缓和的大势,此时要美国支持他攻回大陆几乎变成了不可能;而另一方面,即使有着种种不满,他又必须一如既往地保持同美国的友好关系,甚至要更主动,因为美国对其军事和经济的援助,是他稳定中国台湾地区进而攻回大陆的唯一希望所在。
在与台湾当局关系中,美国不是要“收养”中国台湾地区,只是不想把中国台湾地区“饿弱”,使它无法作为同大陆抗衡的有力筹码。
台湾当局在这种关系中,不具有任何主动权,完全处于被动。
基辛格的访华为尼克松1972年2月的中国之行铺平了道路。
这是自冷战以来中美最高领导入第一次单独正式的会谈,在会谈中,双方着重讨论了台湾问题。
两国在大方向上都没有异议,但对美国从中国台湾地区撤军的时间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
基辛格解释说现在美国国内面临很大压力,极右势力很猖獗,他们又联合了亲苏、亲日、亲印势力,带来很坏的影响。
中国外交副部长乔冠华对此表示理解,但同时指出,我们中国也有很大的困难,但中国人民凭坚强的意志来克服。
并强调,对于我们的分歧,必须要有明确的说法,因为没有明确的最终目的就不会有正确的方向。
所以,中方坚持撤军的问题必须确定,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能把中国台湾地区作为谈判的筹码。
”乔冠华总结了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观点。
中方认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正常化道路中一个重要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法政府。
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外人无权千涉其内政,因而美国的军事设备和军队必须从中国台湾地区撤出。
反对“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台独”等言论,而美方承认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不会干涉。
但强调要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并企图将此作为从台湾地区撒军的先决条件。
”美国的这一立场反映到2月28日双方发表的联合公报中。
美国政府在公报中表示:“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于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了它对由中国人民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美国政府就是以这种模棱两可的方式,第一次公开表示接受一个中国原则。
《上海公报》的签署和随后中美关系的显著改善,严重动摇了美国和台湾当局关系的基础。
尼克松在逐步拉开与台湾当局的距离,并于尼克松的第二任期中进一步密切与中国的关系,使中美各在对方的首都设立了联络处。
但是从种种解密档案中显示,美国其实从未真正想过与台湾当局断绝。
基辛格的上海新闻发布会和总统在安德鲁空军基地的演说中都重申了美国和台湾当局订立的《共同防御条约》,他们认为《联合公报》不是正式条约,不具有那么强的有效性。
只计划了FY73的一支空军的两个中队可能会撤走,但总体上撒军计划不到台湾问题和平解决时是不会着手去做的。
这也反映美方对社会主义中国仍然存在不信任感,他们预测中国大陆在未来三四年内会发动对中国台湾地区的武力攻击。
总之,在尼克松在任时期,中美关系一直正常陕速地向前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