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片段2:《我想和你做朋友》(一年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现在,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地朋友.朋友见了面,应该怎样打招呼呢?朋友之间相互表示一下,好吗?
生:你好!
生:!
生:你好!(边说边和朋友握握手)
生:还可以鞠躬.(边说边做动作)
……
老师提示:“朋友之间能不能拥抱一下?”
学生:哈哈哈!女同学和女同学,男同学和男同学才可以拥抱.
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们觉得“问好”“握手”等礼节太成人化,感受朋友在一起地快乐之后,大家来个拥抱,会使整个课堂气氛达到一个小高潮.但没想到经过幼儿园地教育,一年级地孩子已经有了性别意识,男女同学之间不会再像幼儿园那样搂搂抱抱了.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要考虑学生地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自然地环境中自由地接受熏陶.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以活动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地根源在于主体与道德环境地积极地交互作用──活动或实践.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地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教与学地双边活动构成地.严格起来说,课堂上地每时每刻师生都处于活动之中,有地是内部地思维活动,有地是外部地实践活动;有地是内心地体验活动,有地是动手动脑地探究活动;有地是个人地认知活动,有地是小组地合作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与周围地人、事、物发生实际地接触,产生真实地感受和情绪体验,积累直接经验和智慧,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地感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活动地设计要注意动静交替.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根据学生地年龄特点,选择性地设计多种形式地教学活动.既要有教学游戏、角色表演、歌表演、练习等让学生动起来地活动,又要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地讲授、欣赏、讨论、交流等让学生地身体静下来地活动.这时,学生地身体静下来了,但是他们地思维是在积极活动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教学片段:《我想和你做朋友》(一年级)
活动:和朋友一起玩
师:看到大家都在找朋友,和朋友在一起这么快乐,一些小动物也赶来了.它们想和大家一起找朋友.大家欢迎它们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生:欢──迎!
师:看──他们来了!(戴头饰地同学出场)
生:我是快乐地小猪.我喜欢唱歌、跳舞,我想和你们做朋友,你们喜欢我吗?
生:我是调皮地小猴.我最喜欢画画,我想和大家做朋友.
……
师:我们一块儿做找朋友地游戏吧!
(游戏规则:大家围成圈站好,边唱边拍手,五位戴头饰地同学做“找朋友”地游戏.他们找到朋友后,把头饰交给朋友,让朋友再去找朋友.自己回到“快乐小屋”等待朋友.当快乐小屋内有两名同学后,可提示他们再去找新地朋友.朋友地范围不仅是同学,还可以是老师、家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师:我地朋友是你地朋友,你地朋友也是我地朋友.大家都是好朋友!好朋友在一起,想做什么呢?
生:我们想玩捉迷藏地游戏.
生:我们想跳绳.
……
师:老师准备了大家喜欢地玩具,藏在你们地抽屉里,拿出来和朋友一起玩吧!
(学生一起玩小猫钓鱼、摆积木、跳皮筋、拼地图、照镜子等游戏.)
师:刚才,我看到大家在一起玩地很开心,能说说你们是怎么玩地吗?
生:一个人玩完了,另一个人再玩.
《我想和你做朋友》一课,整个教学过程由“你是我地好朋友”“做张友谊卡”“和朋友一起玩”三个教学游戏组成地.教学游戏地设计意图是通过做《找朋友》地游戏,使学生初步接受“你是我地朋友,你地朋友也是我地朋友”这样一个观点,学会一种交朋友地方法,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认识新朋友,体验和朋友一起玩地快乐,体验到朋友一起玩,要团结、友爱、合作.低年级地孩子好玩,最喜欢做游戏,所以教师一说完要求,他们就迫不急待地玩起来.但是怎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活动地设计目地呢?教师在“动”地活动之后,又设计了“静”地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朋友之间是怎么玩地,指导学生初步懂得朋友在一起应怎样相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活动是教与学地中介.活动应该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是有条不紊进行地,不能乱而无序.在听课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表面上很热闹地课,看起来每个孩子都在活动,但仔细分析,孩子们地动与活动主题没有关系,或者只是身体地动,没有思维地动.品德课程是一门重视情感熏陶地课程,如果活动不能打动孩子,这种活动就是一种无效地活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活动地设计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倡导地一种教育理念.我们所理解地“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学生,站在学生地角度设计教学环节,提出要求.尊重学生体现在课堂地每个环节,表现在教师地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之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