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子振荡及CP破坏理论描述_徐新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櫍殻
中微子振荡及 CP 破坏理论描述
(苏州大学 物理·光电与能源学院, 江苏 苏州
徐新平, 王 越, 唐沈立, 李井文
215006

中微子物理提供入门级的训练和帮助 .

中微子振荡及 CP 破坏的理论描述

中微子振荡是一个量子力学现象 . 最早由理论 物理学家布鲁诺·庞蒂科夫(Bruno Pontecorvo )于 1957 年提出 [ ]. 中微子共有 3 种类型,即电子中微 子、 它可以在接近光速的飞行 μ 中微子和 τ 中微子, 中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称为中微子振 荡 [ ,]. 中微子振荡的原因是 3 种中微子的质量本征 态与弱作用本征态之间存在混合, 一个中微子具有 3 种质量本征态成份, 传播一段距离后变成电子中 微子、 μ 子中微子、 τ 子中微子的叠加,其本质是量 [ ] 子干涉现象 . 本文将简要介绍真空中的中微子振 荡和 CP 破坏理论 . 1.1 中微子混合矩阵 中微子振荡的原因是 3 种中微子的质量本征态 与弱作用本征态之间存在混合 . 中微子的产生和探 测都是通过弱相互作用, 而传播则由质量本征态决 产生时的弱作用本征态不是质量 定 . 由于存在混合, 本征态, 而是 3 种质量本征态的叠加 .3 种质量本征 态按不同的物质波频率传播, 因此在不同的距离上 观察中微子, 会呈现出不同的弱作用本征态成分 . 当 用弱作用去探测中微子时, 就会看到不同的中微子 . 弱作用本征态(味本征态)| ν ñ(α = e, μ, τ )与质量 本征态 | ν ñ(i = 1, 2, 3 )不重合, 二者通过中微子混
1 2
DOI:10.16854/j.cnki.1000-0712.2016.0154
收稿日期: 2016- 04- 25 ; 修回日期: 2016- 07- 0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475123 , U1532101 )、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5xj070)资助 作者简介: 徐新平(1980—), 男, 湖北黄冈人, 苏州大学副教授, 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实验数据分析工作 .
ij ij 8 α i αi i i α αi α 8 9 i i i i i - i tE i i i i i i i i 8 9 i 2 i 2 i 2 i 2 i i i - it
m2 i E+ 2E
因此, x = t = L 时 | ν ñ′中含有 | ν ñ的概率振幅为 〈ν | ν (t = L)〉′ = e U U e ( 9) 上式中的相位因子 e 与中微子种类无关, 因而可 以去掉而不影响振荡概率 . 因此初始时刻为 α 类型 的中微子, 飞行距离 t = L 后变为 β 类型的中微子的 概率振幅可以写为 [ ,] = U U e A( ( 10 ) ν →ν ) 由此 | ν ñ中微子飞行距离 L 后变为 | ν ñ中微子的概 率为 = | A( P( ν →ν ) ν → ν )| = U U e ( 11 ) 利用中微子混合矩阵的幺正性及参数化形式, 上述表达式可以化简为 [ ,] L m = δ - 4 Re[ + P( U U U U ] sin ν →ν ) (Δ 4E )
ij iδ
c 12 c 13 - s 12 c 23 - c 12 s 23 s 13 e iδ s 12 s 23 - c 12 c 23 s 13 e
ij ij iδ
s 13 e
- iδ
s 23 c 13 c 23 c 13
1) (
式中 c = cos θ , s = sin θ , i, j = 1, 2, 3 . δ 是 CP 破坏 相位角, 是实验上要测量的重 θ 称为中微子混合角, 要物理量 . 弱作 用 本 征 态 和 质 量 本 征 态 之 间 的 变 换 满足 [ ]: | ν 〉= U | ν 〉, | ν 〉= U | ν 〉 ( 2) 1.2 中微子振荡概率 考虑真空中的中微子振荡问题 . 根据量子力学, 中微子态随时间的变化应当由质量本征态满足的薛 即 定谔方程来描写 [ ,], =H|ν ( i |ν ( t )〉 t )〉, i = 1, 2, 3 3) ( t 假设 t = 0 时处于质量本征态, 令 | ν (t = 0 )ñ = | ν ñ, 由上式得 | ν (t)ñ随时间的演化关系: =e |ν ( t )〉 |ν 〉 ( 4) 中微子质量 m 非常小, 其速度 ν ≈ 1, 接近光速, 所 以飞行距离 L 所用的时间: L t = ≈L ( 5) ν 其能量可以近 在相对论极限下中微子动量 p >> m , [ , ] 似表示为 m m E =槡 ( 6) p +m ≈ p + ≈ E + 2p 2E 该近似对所有种类的 上式中 E 为中微子的总能量, 中微子都成立 . 由于中微子的质量小于 1 eV 而能量 上式是非常好的近似 . 飞行距离 L 后, 大于 1 MeV , 中微子的波函数变为 ) |ν 〉 =e ( |ν ( t = L )〉 ( 7) 初始 时 刻 (x = 0,t = 0 时),弱 作 用 本 征 态 | ν ñ (α = e, 2) . 飞行距离 L 后( t = L) μ, τ )可以写成式( [ , ] 后, 弱作用本征态 | ν ñ′可以按上式写成 | ν ( t = L )〉 ′= U | ν( t = L )〉=
i α β - i tL β α αi - iL βi
m2 i 2E

U αi e
- it
(
E+
m2 i 2E
)
| νi


8) (
- i EL
8 9
α
β

αi
- iL
βi
m2 i 2E
α
β

α
β
α
β

αi
- iL
wk.baidu.comβi
m2 i 2E

8 9
α
β
αβ
αi
β
αj
βj

2 ij
i >j

瑞典皇家科学院 2015 年 10 月 6 日宣布,将 2015 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 鶨 田 隆章(Takaaki Kajita )以 及 加 拿 大 科 学 家 阿 瑟 · 麦克唐纳(Arthur B . McDonald ),以表彰他们 发 现中微 子 振 荡 的 现 象 从 而 证 实 了 中 微 子 有 质 量 [ ]. 至此,中微子科学已经 4 次获得诺贝尔物 理学奖 . 因中微子振荡的基础性发现和研究揭示 2016 年基础 了可能远远超越标准模型的新前沿, 物理学突破奖授予研究中微子振荡的 7 名 领 导 者和他们领导的 5 个研究团队,它们分别是王贻 芳(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陆锦标(伯克 利)领导的中国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团队,铃木厚 人(Atsuto Suzuki)领导的日本 KamLAND 实验团 队, 西川公一郎(Koichiro Nishikawa )领导的日本 K2 K / T2 K 实验团队,阿瑟·麦克唐纳( Arthur B . McDonald )领导的加拿大萨德伯里中微子天文台 以 及 鶨 田 隆 章 (Takaaki Kajita )、铃 木 阳 一 郎 (Yoichiro Suzuki )领 导 的 日 本 超 级 神 冈 实 验 团 队, 基本上覆盖了中微子振荡研究中的重大科学 发现 [ ]. 中微子科学先后 4 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 奖和 2016 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可见中 微 子 的 研究是基础物理学最热门的方向之一 . 本文从量子力学理论出发, 对中微子振荡及 CP 破坏理论作简要的介绍, 对未来中微子科学中的若 干重大科学问题进行展望, 这对研究生了解和学习


α
8 9
α
α

αi

m [ ] ( LΔ ( 12 ) 2E ) 上式中 Δ m = m -m , 称为质量平方差项 . 通过测量 质量平方差项的符号, 就可以确定不同种类中微子 的质量顺序 . 实验上通过测量中微子的振荡概率与 由式(12 )可以间接测量出中微子 L / E 的关系曲线, 混合矩阵元及混合角 . 1.3 中微子振荡的 CP 破坏 CP 算符是粒子物理学中电荷共轭( C )和空间 一般在弱相互作用中受到破 反演(P )的组合算符, 坏 . 至今为止,对 CP 破坏的研究依然是一个在理 论物理和实验物理中非常活跃的领域 . 上述中微子 振荡概率也可以用来研究中微子 CP 宇称破坏问 CP 破 坏 导 致 正 反 中 微 子 振 荡 概 率 不 同,即 题, P( . CP 破坏效应的大小用这 ν →ν ) ≠P( ν →ν ) 两个 概 率 之 差 来 衡 量,并 只 和 式 (12 )第 三 项 有关 [ ]: = A( )= P( ν → ν )- P ( ν →ν ) L m 4 Im [ U U U U ]sin ( 13 ) (Δ 2E ) 上式中 CP 破坏导致的反对称参数 A ( )太小, 至今 实验上还没有观测到 CP 破坏效应 . 从上述理论描述中,可以看出中微子振荡的 包括 3 个中微子混合角 θ 、 规律由 6 个参数决定,
4 5 6 α i
第 11 期

徐新平, 等: 中微子振荡及 CP 破坏理论描述

合 矩 阵 (Pontecorvo - Maki - Nakagawa - Sakata [ ]进行变换: Matrix )
U e1 U = U μ1 U τ1 U e2 U μ2 U τ2 U e3 U μ3 = U τ3 s 12 c 13 c 12 c 23 - c 12 s 23 s 13 e iδ - c 12 c 23 - s 12 c 23 s 13 e
2 Im U sin2 α i Uβ i Uα j Uβ j i >j 2 i 2 j 2 ij 2 ij α β α β 8 αβ CP α β α β αi βi αj βj 2 2 ij i>j αβ CP 12

2 21 2 32
大 学 物 理
第 35 卷
、 , 个质量平方差 Δ m 、Δ m 以及 1 个电荷 宇称相位角 δ . 在这 6 个参数中, 太阳中微子振荡实 验确 定 了 其 中 的 一 组 参 数 sin 2 θ ≈ 0 . 86 和 Δ m ≈ 7 . 5 × 10 eV ,大气中微子振荡实验确定了 另一组参数 sin 2 θ ≈ 1 和 Δ m ≈ 2 . 5 × 10 eV . 3 种中微子之间的振荡公式比较复杂, 但因为两个 质量平方差相差 30 倍, 中微子振荡经常可以近似 为两种中微子之间振荡 [ ]. 一个能量为 E 的 α 类 型中微子, 飞行距离 L 后振荡为 β 类型的中微子可 [ 以表达为 ] Δm L = sin ( P( 2θ) sin ( ( 14 ) ν →ν , α≠ β) 4E ) 一个能量为 E 的中微子, 飞行距离 L 后仍然是它自 身的概率 (存活 概 率,Survival Probability )可 以 表 达为 [ ] Δm L = 1 - sin ( P( 2θ) sin ( 15 ) ( ν →ν ) 4E ) 2012 年 3 月, 中国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 以超过 5 倍标准偏差的置信水平精确测量了第三 种振 荡 模 式 的 混 合 角 sin 2 θ = 0 . 092 ± 0 . 016 ± 0 . 005 [ ]. 至此, 6 个中微子振荡参数已测得 5 个, 只有 CP 破坏相角 δ 未知 . 太阳中微子振荡因为有 物质效应,可以确定中微子质量本征态 m 比 m 重, 而大气中微子实验不能给出 Δ m 的符号, 因此 不清楚 m 与 m 哪个更重,称为中微子质量顺序 问题 .
35 2016
第 卷第 11 期 年 11 月
櫍殻 櫍櫍櫍櫍櫍殻 櫍櫍櫍櫍櫍殻
COLLEGE PHYSICS
大 学 物 理
Vol.35 No.11 Nov.2016
教学研究
摘要:2015 年 10 月 6 日, 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物理学家 鶨 田隆章和加拿大物理学家阿瑟·麦克唐纳, 以表彰他们发 现中微子振荡并证实中微子有质量 . 同年 11 月 8 日, 包括 鶨 田隆章和麦克唐纳在内的 7 名在中微子振荡研究中做出关键贡献 的科学家获得 2016 年度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 中微子振荡成为基础物理学研究的焦点 . 本文从量子力学理论出发, 对中微子振 荡及 CP 破坏理论作简要的描述, 并介绍未来中微子研究中的若干重大科学问题 . 中微子振荡; 诺贝尔物理学奖; 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关键词: CP 破坏; 中图分类号: O 572.32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0712 ( 2016 ) 110002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