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财政体制:制度缺陷与改革模式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及创新思考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及创新思考一、引言高校作为我国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财务管理制度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
本文将围绕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及创新进行探讨,以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改革现状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以下问题:1. 刚性行政制度:高校财务管理缺乏灵活性,过于注重规范性管理,忽视了高校特殊的教育教学需求。
2. 审批繁琐:高校财务管理中审批程序繁琐,增加了行政成本和时间成本,影响高校财务管理效率。
3. 缺乏激励机制:现行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激励机制,难以调动高校财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责任不明确:高校财务管理中责任不明确,容易出现推诿和失误。
三、改革方向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 强化财务管理团队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2. 简化审批流程:精简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审批流程,减少行政废品,提高工作效率。
3. 创新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高校财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可以引入绩效考核制度,根据个人和团队的工作表现给予奖励。
4. 明确责任分工:明确高校财务管理中各个环节的责任分工,确保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效运作。
四、创新思考1. 数据驱动的财务管理: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高校财务状况的实时监控和分析,为高校财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财务透明化:通过建立财务公开制度,提高高校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增加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的参与度。
3. 跨界合作:高校可以与企业等外部机构进行合作,共享资源和信息,实现互利共赢。
4. 引入市场机制: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如采购、投资等方面可以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进行,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
五、结论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是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提出了加强财务管理团队建设、简化审批流程、创新激励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等改革方向,以及数据驱动的财务管理、财务透明化、跨界合作和引入市场机制等创新思考。
高校政府会计制度实施面临的问题与措施分析
高校政府会计制度实施面临的问题与措施分析随着我国高校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高校财务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高校政府会计制度实施面临的问题和针对这些问题的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为高校政府会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一、问题分析1. 制度缺失我国高校政府会计制度相对滞后,与部分国际先进经验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具体表现在高校政府会计制度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方面有待提高,相关制度和规范缺失。
2. 制度落实难度大高校政府会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基层财务管理人员理解能力、执行力度等问题的影响,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3. 综合素质不足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在专业性和综合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4. 内外部环境不稳定高校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
政策法规的变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调整等都会影响高校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
5. 控制措施薄弱高校内部对于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控制措施薄弱,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对于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
二、措施建议2. 人才培养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
3. 内部控制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抓住机遇,化解风险,确保高校政府会计制度能够顺利实施。
加大对高校政府会计制度落实的力度,加强对基层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执行力度,确保高校政府会计制度能够真正落实到位。
三、结语高校政府会计制度实施面临一系列问题,但只要我们针对问题主动出击,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就能够有效化解这些问题,推动高校政府会计制度向着更加规范、科学、有效的方向持续发展。
希望高校各方面都能够关注高校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问题,并且积极主动地采取相关的措施,为高校财务管理和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问题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问题分析概述高等教育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对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国高等教育财政问题日益突出,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
本文将就我国高等教育财政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等教育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然而,由于高等教育财政经费的不足以及分配不均,我国高等教育财政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首先,高等教育所需的资金巨大。
大学建设、教师培训、科研设备等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这些投入往往难以得到充分的财政支持。
其次,高等教育财政经费分配不均。
部分一流大学能够得到较多的财政资金支持,而相对落后的高校则面临较少的经费投入,造成高校间的教育资源差距扩大。
此外,高等教育财政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赖于政府拨款。
而政府预算的有限性导致高等教育财政经费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
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问题的存在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首先,高等教育质量下降。
由于经费不足,高校往往无法购买最先进的教学设备,聘请优秀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导致高校教育质量下降。
其次,高校竞争力下降。
由于财政问题导致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一些中小高校面临较大的压力和困境,无法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师资和学生,影响其在学术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竞争力。
此外,高等教育财政问题还拖累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大学难以开展创新型科研工作,限制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
原因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财政问题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财政预算分配机制不合理。
当前,我国高校财政预算主要通过政府拨款进行,但分配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些一流大学和重点学科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财政资金,而其他高校则往往处于较为困难的境地。
其次,高等教育财政经费的投入比例较低。
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财政经费占GDP比例较低。
我国高校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我国高校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摘要]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进行改革。
具体为:固定资产核算改革,部分引入“权责发生制”,重塑会计报表。
[关键词]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一、高校会计制度亟须改革(一)高校会计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会计主体所面临的会计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市场化体制和市场进程不断推进,无论公办学校还是民营独立学院,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高校筹资渠道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由过去的国家统一拨款,改为多方筹集资金。
政府投资比重逐渐减小,学生的学费、住宿费收入、银行借款、教育捐赠等占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比重逐渐上升,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高等教育筹资的多元化,使得高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从向单一政府部门变为满足银行等金融机构、学校举办者、投资者、社会公众、捐赠者等的需要。
然而现实情况是目前高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客观上要求高校的会计制度进行改革。
(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提供契机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必然在整体预算会计改革框架内进行,受到预算会计的影响。
2006年2月10日,财政部发布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2007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
《方案》特别指出:“要对现行制度进行清理,及时修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以及税收、国库、财政总预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专家认为,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为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修订和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高校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会计制度通过十年的实践,许多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固定资产未提取折旧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不实行折旧,按原值入账。
购置的固定资产全部计人当年的经费支出,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
虽然按规定提取修购基金,但并不减少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
固定资产在投入使用后,由于存在有形损耗或无形损耗,必然会造成其价值的减少。
我国高校现行财务制度特点及弊端分析
我国高校现行财务制度特点及弊端分析【摘要】现行高校财务制度以生均综合定额为基础。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制度内涵繁杂、界定不清;其绩效评价和拨款的机制尚待完善;正常经费拨付的核定方式过于粗放;正常经费和专项资助的结构失衡;支持高校中长期发展的远期预算管理缺位等,这一切阻碍了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教育资源合理、高效配置。
【关键词】高等院校;财务制度;特性;弊端一、高等教育现行财政拨款模式的特点2003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绝大多数实行的是“生均综合定额+专项补助”预算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模式的提出是对过去“生均公用经费定额+人员经费+专项补助”的进一步完善,它的设计原理是将学校合理性正常运营支出平均分摊到每个学生身上,按在校学生人数进行补助。
专款项目的安排仍然是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科研实力、基础设施修缮改造的需要并考虑前一年的拨款规模进行确定。
此种管理模式取消了对学校人员经费必保的补助政策,通过引入合理的生师比系数进行修正,促使学校从精简教职工队伍入手,调整支出结构,更高效地使用教育资金。
同时将同类院校进行归并,实行相同定额,也促使同样办学规模、支出额度高的学校学习他校先进经验,压缩不合理支出项目。
在这种预算管理方式下,最关键的是对生均综合定额的合理确定。
目前生均综合定额的确定,是以承认各校实际支出规模为基础的,虽然维护了各高校现有的拨款水平,但不利于学校挖掘潜力,多渠道筹措教学经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也不利于创新的形成和特色的保护。
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生均综合定额含义模糊,内容不统一由于生均综合定额是在生均运营成本的基础上测算出来的,而支撑运营成本的经费来源,既有财政拨款,又有学校的事业收入甚至还有和学生培养没有直接关系的离退休人员经费拨款。
所以现行的生均综合定额并不是财政正常经费的拨款标准。
(二)绩效拨款的力度不够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高等教育经费使用的效率和责任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世界各国进行的财政拨款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把产出或绩效拨款机制引入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中。
应用文-高校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完善措施
高校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完善措施'摘要:随着高等院校自主权的拓宽、创收项目的增多,个别高校在财务方面一些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原因在于:受行政权力干扰;会计机构及岗位设置不尽合理;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鉴于此,必须加强国家宏观监管力度和高校内部控制力度,制定经费使用的信息反馈制度、创收项目审批制度、创收资金申报制度、资金支付限额授权审批制度、重大资金项目集体审议联签制度。
同时,加快会计委派制度的实施,使之形成强有力的校内控制的管理体系,以利于高校开源节流,降低办学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遏止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
\xa0关键词:高等院校;会计制度;国家监督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进入新世纪,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为了适应现代市场的,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力度在不断加大。
随着教育经费的逐年增加,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家为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使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迅速提高。
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随着国家政企分离、权力下放等各项改革政策的相继出台,也使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会计制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已成为当前高校会计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高校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自主权在不断拓宽,在高等教育经费逐年增加的同时,院校自主立项的创收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尽管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但却忽视了对所投资金的跟踪问效,对资金的正确使用和使用后的效益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致使账外设账、挪用公款、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此外,尽管有些院校对自主办学,增加创收有所认识,但由于受本位主义的影响,没能把各项收入纳入学校的预算之中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仍存在着相当一部分的遗漏、隐匿现象。
尤其是下属学院仍存在着截留创收项目收入,另设“小金库”搞资金体外循环的违规行为。
研究我国高等教育财政预算管理模式的改革
研究我国高等教育财政预算管理模式的改革一、背景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而财政预算管理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预算管理模式的改革旨在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高效、透明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财政预算使用效益,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主要问题在我国高等教育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金分配不透明在高等教育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着一些学校之间分配的不公等问题。
一些知名高校经常被优先分配到更多的经费,而一些普通高校却因为经费不足而无法开展普及性工作。
这些问题也会导致一些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高校无法发展起来。
2. 财务审批流程繁琐高等教育的财务审批流程十分繁琐,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审批。
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会导致高校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及时获取到足够的经费资助。
3. 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经费使用效率低下是高等教育财政预算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一些高校会将大量的经费用于研究,但是并不一定取得实质性进展。
而其他一些高校则将经费用于不必要的活动,导致经费浪费。
三、主要改革为了解决高等教育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 确立基准化分配高等教育经费分配将全部改为基准化分配,保证公平性。
而经费分配的标准则主要在人员编制、认证领域领先者的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指向,以获得更好的效益。
2. 管理体系优化设计高效的管理体系,简化财务审批流程,从而加快经费分配流程。
可以使中小学快速准备学生的教学,也可以立此为证明,说明学校在应对课程设置和教师的教学基础方面是多么的有经验和运用。
在广大中小学中,这将会使课堂变得更加有教和更有效。
3. 强化经费使用效率的监管全面加强对高校经费使用效率的监管,从细节入手,促进经费使用效率的提高。
在用于教学科研方面的经费上,视情况从各高校相应的科研规划等方面入手,落实各项经费的燃料油质量和使用方向,保证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在用于生活方面的经费上,需进一步完善各区域的精细化消费政策,从而确保资金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改革——问题、对策与隐比
占国家财政 预算 的 1 9 . 6 %一2 O . 4 %,中东 和北非地 区平均 为
1 5 . 9 %一2 1 . 1 %, 拉 丁美洲 和加 勒 比海地 区平均为 1 3 . 6 %一 1 7 . 8 %。 而 中国只有 4 . 3 %一 1 2 . 8 %。 如果按人均教育经费算 ,
引言
2 0世纪 9 0年代以来 , 我国高等教育在大踏步前进 的同 时, 高等教育经 费短缺 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 的问题 。在 中国 高等教育规模不 断增 长的情况下 , 教育经费不足 以至影响高
等教育事业发展 的问题 日显 突出。拓宽高等教育经费渠道 、
所王志刚认 为 , 高 等教 育院校支 出区域支 出不均衡 。改革必 须处理好政府与高校之 间的关 系 、 中央与地方政府 的高 等教
立格局 , 其中, 主渠道所 占比重不足 5 0 %, 第二渠道大约 占3 3 %,
第三渠道 大约 占 2 0 %。随着 时间推移 , 主渠 道和第二 渠道形
作者简介 : 高蒙蒙( 1 9 8 8 一 ) , 女, 河南商丘人 , 硕 士研 究生 , 从事公共财政与经济发展研 究。
一
9 6 —
2 0 1 3 年第 8 期
经济研 究导 刊
EC ON0MI C RE S E ARCH GUI DE
No. 8, 2 01 3
总第 1 9 0期
S e ia r l No . 1 9 0
浅 谈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财 政 改 革
问题 、 对 策 与 隐 比
高 尚 蒙 蒙
王善迈 认为 , 财政 资金的供 给是通过 政治过 程确定 的 , 分配机制 中采用拨 款公式保 障 了经 费分配 的客观性 与透 明 性 ,问责机制对资金 的使 用过程和结果起到 了约束作用 , 并 体现在经费分配过程 中。 朱 锡平对近几年 中国以及一些发达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高等教育具有竞争性的特征,属于准公共物品的范畴,因而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经过改革最终确立了以政府拨款为主,多种渠道筹集教育资金的模式。
但是自20 世纪80 年代改革至今,高等教育财政体制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
一、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变革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是国家财政体制下的一个分支,因此高等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分不开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开始分权化,经历了“分灶吃饭”、“分税制”和“部门预算”三次重要变革,与此相适应,高等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变革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杨会良等,2010):(一)1978 年至1993 年“分灶吃饭”财政体制下, 政府间分权型高等教育财政体制初步形成1980 年开始实行的对地方政府放权让利的财政包干体制,确立了中央与地方“分灶吃饭”的分权型财政体制。
财政用于高等教育的事业费支出也由过去的中央政府独自承担改为了中央与地方各自切块负担、分级管理,即由中央各部委举办和管理的学校仍由财政部拨款,地方高等院校由地方财政拨款,中央不再统一高等教育财政。
1985 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高等院校“可以在计划外招收少量的自费生,学生应缴纳一定数量的培养费”等,这意味着政府赋予了高校开展创收活动的权利。
1993年,国家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明确地规定“在国家和地方预算下达的教育经费之外,学校可依法筹集资金”。
自此“中央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政府间分权型高等教育财政体制初步形成。
(二)1994 年至1999年“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分权型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深化从1994 年起,国家开始实施“分税制”改革。
同一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的实施意见》提出, “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高等教育逐步实行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的体制”。
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问题及启示
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问题及启示教育财政体制是指国家对教育事业的经济投入以及财政管理体制。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财政体制进行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探讨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问题及启示。
一、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1.资金分配不公平。
在目前的教育财政体制下,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着不公平现象。
一些发达地区的教育资金投入远远高于欠发达地区,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问题。
2.教育经费占比不高。
目前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占GDP的比例仍然较低,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明显不足。
这就意味着我国需要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以提高教育事业的水平,促进教育公平。
3.教育财政体制不透明。
在当前的教育财政体制下,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地方的教育财政体制不够透明,导致了一些不正当的资源分配现象。
二、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启示1.均衡教育资源分配。
首先,应该通过改革教育财政体制,建立起一个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机制,确保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到各个地区,提高教育机会公平性。
2.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
一方面要提高中央对教育的经费投入比例,另一方面也要提高地方教育经费的投入比例,确保教育事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3.完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
要加强对教育财政的监管和管理,确保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合理规范,杜绝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4.推动教育财政体制的现代化。
要在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上推进现代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5.提高教育经费使用的透明度。
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和公开,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教育财政信息公开制度,让社会公众都能够了解到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
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路径1.中央和地方政府协调。
中央政府应该提高教育经费的投入,同时也要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确保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财政支持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2.社会资金参与。
可以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教育事业,通过各种途径来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向教育领域,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来源。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及创新思考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及创新思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也面临着改革和创新的挑战。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本文将就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一些新的思考。
一、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1. 体制机制不够灵活: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采取的是集中管理的模式,各项财务决策需要经过多层级的审批,决策效率低下。
2. 缺乏市场化运作: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往往以行政化管理为主,缺乏市场化运作的理念和手段,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3. 制度落后: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往往还停留在过去,不能满足信息化、规范化、专业化的需求,制度落后导致了管理水平不高。
二、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1. 加强科学化管理:高校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程度,确保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2. 强化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是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高校财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种风险。
3. 注重市场化运作:高校财务管理应该向市场化运作靠拢,加强成本意识,推行财务制度和运作模式的市场化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4. 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高校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健全财务信息公开制度,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5. 加强规范化管理:强调规章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规定,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运作效率。
三、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思考1. 推行差异化管理:高校财务管理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推行差异化管理,充分发挥各高校的特色和优势。
2. 强化风险管理: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应该重点关注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3. 加强利益调整: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需要加强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协调,有效调整各方利益,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及创新思考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及创新思考二、改革现状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体制不够灵活,流程繁琐、效率低下,财务监管机制不够健全,财务信息披露不够透明等方面。
这些问题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改革和提升,也阻碍了高校财务运行的健康发展。
三、改革方向在新的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需要积极探索改革的路径,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提升管理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 强化财务管理制度的灵活性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较为僵化,管控能力较弱,应该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建立起灵活、适应市场化的财务管理制度。
通过制定更加灵活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调财务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实现财务管理体制的现代化。
2. 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不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可以通过借鉴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手段,如信息化建设、财务审批流程优化等措施,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降低财务管理成本,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
3. 健全财务监管机制加强对高校财务管理的监督和评估,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财务监管机制,强化对高校财务运行的监督和约束,提高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和处理能力,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规范运行。
4. 提升财务信息披露透明度财务信息披露透明度直接关系到高校财务管理的公开透明和大众监督的有效性。
高校应当建立起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公开财务信息,依法接受社会监督,让社会各界更加清晰地了解高校财务运行状况,实现财务管理的公开透明。
四、创新思考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还需要有更多的创新思路,从而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进步和提升。
1. 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在财务管理理念上,要有更多的创新思路,打破传统的管理思维定式,积极倡导风险管理、价值管理等现代财务管理理念,以更加科学的管理理念指导高校财务管理。
2. 创新财务管理模式高校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新模式,探索一种更加适应现代高校管理需求的财务管理模式,通过强化财务管理的业务支撑和服务功能,实现财务管理的精准化和专业化。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缺陷及对策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缺陷及对策标题一: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现状分析在高等教育领域,财务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涉及到资金的运转、资源的配置和各项支出的监管。
然而,在现实中,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却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校的稳定运营。
首先,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着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的问题。
一些学校在资金使用、招标采购等方面存在着不公正的现象,导致了资金浪费和学校形象受损。
其次,财务管理制度的审批流程繁琐、速度慢,难以满足学校日益增长的需求。
同时,一些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过于僵化,无法及时适应新的运营环境和管理需求,影响了管理效率和质量。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制度规范化建设,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管理流程的监管和审计工作,确保各项资源的合理使用和把控。
其次,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财务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从而提高效率和减少出错率。
此外,还需要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提高其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保证财务工作的高效、精准运行。
总结: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现存问题及其对策,对于促进高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化,提高运营效率和保障资金安全、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政府应加强对高校教育事业的监管和引导,进一步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以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升。
标题二: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缺陷及对策财务预算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各项收入和支出的管理与分配。
然而,在现实中,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是因为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所致。
首先,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不同学部、不同单位之间缺乏协同和共享,往往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其次,财务预算的制定和执行缺乏对细节的充分考虑,不够科学、合理和符合实际情况,常常出现支出过高或收入预测不足的问题。
此外,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还存在着过于注重短期收益、忽视长期发展和社会效益的现象,这更加深化了管理缺陷和问题的根源。
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问题及启示
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问题及启示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关注的话题。
而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关系到政府的公共财政管理、社会公平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因此,本文将探讨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问题及启示。
一、现有问题教育财政体制的现有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财政重心不明显;二是用钱的效率不高;三是财政分权不够。
1.教育财政重心不明显在现有的财政体制下,教育部门所得到的资金比例不高,且优先投放的领域较广,导致其投入的重点不够明显。
此外,地方政府收入中的教育经费补助比例较低,导致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动力不够,也没有太大的主导权。
2.用钱的效率不高由于教育财政投入缺乏重心,加之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用钱的效率并不高。
一些地方甚至存在着浪费、闲置等问题。
同时,由于学校经费重点围绕教育教学,管理投入偏少,这也导致了教育管理质量的下降。
3.财政分权不够现行教育财政体制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中,地方政府具有较大的财政支配权,导致中央拨款与地方财政的落实存在着较大的透支。
同时,中央和地方教育财政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平衡。
二、改革措施针对现有的教育财政体制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的改革措施:1.明确教育财政的重心要明确教育财政建设的重心,优先投入到科研和教学领域,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
中央和地方教育财政应该更加明确其投资方向,加强资金投入的管控力度。
2.提高用钱效率要优化学校管理机制,加强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
同时,要注重建设和优化教育体系,着力推动教育创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加强财政分权改革中央和地方教育财政分权,加强中央和地方教育财政的协调,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来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同时,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保证其财政使用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三、改革启示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问题不仅仅是教育管理问题,更是财政管理、社会公平和国家竞争力的问题。
研究我国高等教育财政预算管理模式的改革
中国高等教育财政预算管理模式的改革引言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以及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高等教育的财政预算管理模式一直面临着挑战和改革的需求。
本文将研究我国高等教育财政预算管理模式的改革,并探讨其挑战和前景。
背景在中国,高等教育的财政预算管理是由政府负责的。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经历了快速的扩张,但也面临着财政预算不足、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改革高等教育财政预算管理模式。
改革举措资源调配的优化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财政资源,中国政府开始着重优化高等教育财政预算的资源调配。
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估和监控机制,政府可以更准确地判断高校的学科特长和办学水平,进而合理分配预算。
此外,政府还鼓励高校间的合作与共享,以降低资源浪费并提高整体效益。
增加财政投入中国政府逐渐意识到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并相应增加了财政预算的投入。
这包括增加教育经费的总量以及加大对薄弱学科和地区的支持力度。
此举旨在提高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促进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
优化办学机制除了资源调配和财政投入的改革,中国政府还着手优化高等教育的办学机制。
这包括改革高校的管理体制,推动校企合作,加强教师培训与激励机制等。
通过优化办学机制,中国政府希望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挑战与前景尽管中国高等教育财政预算管理模式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包括:•资源分配不均: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巨大规模和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资源分配不均依然存在。
这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资源调配机制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分布。
•教育资金管理的透明度:高等教育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度一直是一个问题。
政府需要加强对财政预算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公布,以增加对财政预算使用效益的评估和监控。
•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政府需要制定长远的规划和政策,以确保高等教育的稳定发展,并提供足够的财政支持。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预算管理模式改革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预算管理模式改革研究【摘要】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为目的的高等教育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已提上日程。
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财政预算管理的现状,揭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革思路和选择路径,旨在推进高等教育绩效预算模式的实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绩效预算;绩效评价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以规模和增长速度为价值取向,忽视了投入资金的效率和效益,即办学质量和效益。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经费供求矛盾更加突出,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为主题的高等教育投入机制改革开始出现。
在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指导下,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开始应用到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领域。
一、我国高等教育财政预算管理的现状(一)我国现行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制度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拨款制度是“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即财政部门根据教育投入的成本为基础,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别制定不同的定额标准,计算出“综合定额”;根据高校发展的各种特殊需求和政府专项资助的重大工程,如实施“211工程”、“985工程”项目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的一系列建设项目等,给予“专项补助”。
现行拨款制度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以数量和规模为导向,忽视办学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现行的高校财政拨款采用“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 模式,这种模式下的拨款依据是在校学生数量,生均成本,实际是往年的决算数而非合理的成本。
由于拨款的标准无法体现高校之间的资源利用效率与社会效益方面的差别,在校生数量多的学校获得更多的拨款,导致高校在数量和层次结构上盲目扩张和升级,并由于缺乏绩效评价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滑和教育经费的浪费。
2. 以“隶属关系”和“办学层次”为导向,忽视规范性和公正性由于隶属关系和地区的差别,导致部属院校与地方院校、重点院校与一般院校和专科院校在政府拨款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
某些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一般,但由于隶属于中央各部委,所获得的办学经费,远远高于同等质量和水平的地方高校。
我国高校现行财务制度特点及弊端分析(一)
我国高校现行财务制度特点及弊端分析(一)【摘要】现行高校财务制度以生均综合定额为基础。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制度内涵繁杂、界定不清;其绩效评价和拨款的机制尚待完善;正常经费拨付的核定方式过于粗放;正常经费和专项资助的结构失衡;支持高校中长期发展的远期预算管理缺位等,这一切阻碍了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不利于教育资源合理、高效配置。
【关键词】高等院校;财务制度;特性;弊端一、高等教育现行财政拨款模式的特点2003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绝大多数实行的是“生均综合定额+专项补助”预算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模式的提出是对过去“生均公用经费定额+人员经费+专项补助”的进一步完善,它的设计原理是将学校合理性正常运营支出平均分摊到每个学生身上,按在校学生人数进行补助。
专款项目的安排仍然是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水平、科研实力、基础设施修缮改造的需要并考虑前一年的拨款规模进行确定。
此种管理模式取消了对学校人员经费必保的补助政策,通过引入合理的生师比系数进行修正,促使学校从精简教职工队伍入手,调整支出结构,更高效地使用教育资金。
同时将同类院校进行归并,实行相同定额,也促使同样办学规模、支出额度高的学校学习他校先进经验,压缩不合理支出项目。
在这种预算管理方式下,最关键的是对生均综合定额的合理确定。
目前生均综合定额的确定,是以承认各校实际支出规模为基础的,虽然维护了各高校现有的拨款水平,但不利于学校挖掘潜力,多渠道筹措教学经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也不利于创新的形成和特色的保护。
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生均综合定额含义模糊,内容不统一由于生均综合定额是在生均运营成本的基础上测算出来的,而支撑运营成本的经费来源,既有财政拨款,又有学校的事业收入甚至还有和学生培养没有直接关系的离退休人员经费拨款。
所以现行的生均综合定额并不是财政正常经费的拨款标准。
(二)绩效拨款的力度不够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高等教育经费使用的效率和责任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世界各国进行的财政拨款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把产出或绩效拨款机制引入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中。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及创新思考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及创新思考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也面临着不断的变革和创新。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不仅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更是为了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保障高校经费的合理使用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本文将围绕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展开思考,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和创新,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现状1. 现行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在改革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分配不够透明、管理流程繁琐等。
由于高校的特殊性,经费来源多样、科研项目复杂、管理难度大,因此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一些瓶颈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费用管理、资金管理、审计管理等方面,整体上以预算控制为主,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内部控制机制,导致出现了诸多问题。
例如:财务数据不够透明、审计制度不够完善等。
在改革后,高校财务管理制度逐渐趋于规范化和科学化,财务数据更加透明,审计制度更加完善,并逐步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为高校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1.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合理预算和精细管理,确保每一分经费都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
要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经费的合理使用。
2. 加强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之一。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机制,确保每一项经费都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使用。
要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灵活调整预算,以适应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需要。
3. 完善财务数据管理财务数据的透明和准确是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关键。
要建立健全的财务数据管理制度,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及时公布财务数据,接受各方的监督和评价。
4. 强化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制度缺陷与改革模式【摘要】经过近些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克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弊端,建立起完善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本文借鉴世界上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的美国和英国的经验,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目标模式,即:资金来源的多元化、财务管理自主化、高校经营的企业化、资源分配的合理化。
【关键词】高等教育财政制度缺陷改革模式高等教育财政(higher educational finance),指的是在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中,有国家参与的一种分配关系。
它代表着国家利益在某种程度上向有关高等教育机构拨发经费、调控高等教育的经费开支,并通过相应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管理和发展高等教育事业。
高等教育财政在对国家高等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高等教育财政已成为政府和学界的共识,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财政取得的重大的成就,但离理想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明确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进一步改革的目标模式十分必要。
一、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进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财政逐步形成了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元化,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体制.政府财政拨款实行中央和地方分担,以地方财政为主的制度,规定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和教育财政拨款增长的原则和数量,开征了城乡教育费附加,非义务教育普遍实行上学缴费的制度,以及发展校办产业和有偿服务,社会捐资,集资等多种教育投入形式,我国的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资源分配由中央统一计划拨款改为分级计划拨款。
随着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国家财政体制的改革,以及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改革,我国目前高等院校来源已经有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央统一计划拨款改为分级计划拨款,目前我国高校分为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教育部直属大学,另一是省属院校,中央财政负担各部委所属高校的经费,地方所属的高校经费则由各省、市、自治区财政解决。
不论是中央财政拨款,还是地方财政拨款,统称为政府拨款。
这种变化的直接结果是办学权的下放和地方投资高等教育积极性的提高。
(二)确立了多元化资金筹措体制改革的方向。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成就之一是确立多元化经费筹措体制改革的方向,通过制度创新部分地解决了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 1998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了《高等教育法》,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还制定了有关的法规或有关教育投入的条款,使多元教育投入纳入法制规范,力图形成以财政拨款为主,城乡教育费附加,学杂费、校产和社会服务收入、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教育基金等多元的教育投资体制。
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了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
(三)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方式由过去的“基数加发展”改为目前的“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
自1986年起,我国高等教育拨款实行“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的制度,基本依据是在校生人数和各项开支标准。
它体现了学校间在获得政府公共教育支出上的平等,但体现不出经费使用的效率和社会效益上的差别,也体现不出政府的高教政策。
为此,《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21条规定:“改革对高等学校的财政拨款机制,充分发挥拨款手段的宏观调控作用,对于不同层次和科类的学校,拨款标准和拨款方法也有所区别。
改革按学生人数拨款的办法,逐步实行基金制。
”二、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制度缺陷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的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经济高速发展相比,其发展速度还是相对缓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教育投入长期不足,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严重地制约教育的健康发展.我国现行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一直保持了在国际上较快的势头,然而,教育投入却与此不相协调,教育经费占GNP的比例和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一直处于低下水平。
1993年,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将政府拨款作为发展教育的主要资金来源,为保证有足够的教育经费来源,政府规定到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NP 的比例要达到4%;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例全国不低于15%;省级政府一般应达到20%以上.然而,令人忧虑的是,虽然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量在不断增加,但占GNP 的比例一直在2-3%之间徘徊.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2002年世界竞争力年鉴评价,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很低,在49个参评国家和地区中位于第47位.该比例至2001年达到最高,为3.19%,离4%的目标尚有一定距离。
2、现行中国教育财政体制主要依靠行政命令来管理,缺乏法律依据和保障,主观随意性较大,不是审慎地研究学校的实际经费需求,而是依据财政供给能力,是一种资源约束体制.在这一体制下,学校的发展直接取决于分配的经费数.为了取得较好的发展条件,所有学校都努力争取更多的经费拨款,因此各校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经费之争.这种经费竞争的结果,取决于有关领导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与上级领导或主管部门的关系,学校的名声等.因此,随意性较大,缺乏法律依据,不够规范。
3、多渠道筹集资金政策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教育经费筹措体制。
然而,从对各项教育经费来源构成比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教育经费筹措还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量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从1989年的87.5%下降到2000年的66.58%.从整体的教育投资来源来看,我国近10年教育投资渠道逐渐变窄,政府教育投入相对量减少,教育税费,集资减少,企业教育投入减少,只有个人教育投入在增加。
三、经验借鉴与改革模式严峻的财政挑战和高涨的入学压力是世界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目前,我国政府正加大高等教育投资力度,努力形成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税收、学费、服务收入、社会捐赠等为辅的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格局。
通过提供奖学金、贷款、助学金、困难补贴、学费减免等途径,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体系。
同时,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提高大众化水平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财政模式,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以下以目前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美英两国的高等教育财政的经验为借鉴,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模式。
1、促使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逐步形成合理化资金来源结构。
教育作为一种具有明显外部性的准公共产品,决定了政府在教育发展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事实上,市场经济条件下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真正将教育全面推向市场,政府仍然也必须是教育的主要投资者,大力增加公共教育经费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潮流.根据我国经济学家的实证研究,要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必须达到一定的底线。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正处于800—1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对公共教育经费投入的整体水平也应符合不低于4.06%-4.22%的客观比例要求。
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处所公布的资料,1999~2000年度英国大学院校的财政总收入127.8亿英镑,其中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的补助51.5亿英镑,占财政总收入的40.3%;学杂费收入28.7亿英镑,占财政总收入的22.5%;研究补助与契约收入19.7亿英镑,占15.4%;捐赠与投资收入2.9亿英镑,占2.4%;其它收入25亿英镑,占19.5%。
1根据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1995~1996年度,其公立高等教育的财政收入为1235亿美元,其中州政府提供35.9%,联邦政府提供11.1%,当地政府提供4.1%,销售、服务收入22.2%,学费收入18.8%,社会捐赠0.6%,余为其他收入。
2相比美英西方发达国家,尽管我们国家教育资金来源逐步趋向多元化,但是资金来源结构仍然很不合理,学生负担的资金不断增加,已经造成了一些贫困学生不能入学的问题,带来严重得社会问题,企业投入等其他方式的投入却没有得到有效增加,甚至减少,因此,拓宽资金来源下一步,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国家财政的教育投入比重:一是要确保现有的预算口径教育支出的稳定增长.在预算安排时各级政府要在保证落实《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中央,地方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重,地方财政的超收部分也应更多的用于教育投入。
另一方面要挖掘社会办学的潜力,增加企业投入和其他方式投入。
2、财务管理自主化。
如果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制度原因政府对高校管理采取直接的行政手段无可厚非,那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高等院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使得高校财务管理的自主化成为必然,当然这里的自主化应该是在法律监督体制比较完善情况的自主化,是接受法律监督情况下自主化,政府更多的管理应该体现在宏观指导,而不是运用行政手段进行直接的管理,插手学校的内部事务。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教育权责隶属于州政府,联邦教育部无权管辖各州教育,而各州政府只设管理中小学教育的教育厅,并没有直接控制高等教育的机构。
各大学内部的管理机构,无论公私立大学都设有董事会作为内部决策单位。
但公私立大学有所区别,公立大学的董事部分为政府指定,在校务决策上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相比较私立大学的董事会拥有更多的权力和自主性。
董事会负责掌控组织的政策方向,在大学机构中扮演关键性的角色,故必须随时注意与大学有关的立法与政策动向,以确保学校的有效运作。
因此,未来我们国家高等教育财政改革上,应该逐步建立大学与政府间的中介机构,通过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的财务等进行间接的管理,使政府不能直接干预大学的日常运转,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也不能不考虑大学的自身利益。
另一方面要完善高校法律法规,加强对高校的监督,避免学校腐败等行为的发生。
近年来我国高校成为腐败行为的高发区,是缺少监督的恶果,强调学校管理自主化,一定要在严格监督管理下才能实施,一条腿走路只会适得其反。
3、高校经营的企业化。
高校经营得企业化是目前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财政改革一个主要方向,以近年来英国高等教育财政改革为例,早期,英国各大学多由教师兼任管理者,尤其是牛津、剑桥等传统大学内部运作型态,相比其它大学而言更强调学术性的组织、特性与管理。
但是随着大学教育大众化与市场化时代的来临,传统管理方法逐渐无法教育市场的多变性,因此基于竞争市场对生产效率的强调,英国大学教育机构的运作方式开始改变,越来越强调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对大学经营效率越来越重视。
由于大学教育大众化与市场化的趋势,使得大学机构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
大学传统上以学术为主的经营方式,已无法适应环境变迁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因此许多大学经营者开始引进企业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