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
北京市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分类汇编之《论语》(十三区共60张PPT)
【语译】 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傲慢,怎么样?”孔子说:
“可以啊,但比不上贫困却快乐,富有却喜好礼议。”子贡说: “《诗?卫风?淇奥》说像切磋加工象骨、琢磨加工玉石一样,那说 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啊,可以开始和你谈《诗》了, 告诉你过去的事情,你就能推导出未来的事情。”
【解读】 本章孔子和子贡探讨对待贫富的态度。 子贡悟性极高,颖悟敏慧,能言善辩,也善经商。这句话大约
北京市2020届高三一模 语文分类汇编之《论语》
《论语》
2020东城高三一模语文 2020海淀高三一模语文 2020朝阳高三一模语文 2020西城5月高三语文诊断 2020门头沟高三一模语文 2020平谷高三一模语文 2020房山高三一模语文
2020西城高三一模语文 2020丰台高三一模语文 2020石景山高三一模语文 2020通州高三一模语文 2020延庆高三一模语文 2020密云高三一模语文
老师见弟子如此聪颖敏捷,欣慰非常,情不自禁亲切地呼唤出 子贡的名字“赐也”。老师对学生直呼其名,符合上对下称名不称 字的礼节。在这个语境中更重要的是表现先生对弟子的一种亲切而 赞许的口吻。接着又对子贡做了一个更高一些的肯定,“始可与言 《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这两句话应注意两个地方,一个 “始”,也仅仅是“始”,一个是句末用“已矣”一语气词,这个 词也表现的是“仅仅如此而已”的语气。可见孔子对学生的表扬, 极注意语言的分寸。意思是,你子贡我可以与你讨论《诗经》的问 题,因为你具有联想能力了,告诉你以往的一件事,你可以推导出 未来的另外一件事,“闻一以知二”。这一段对话表现三重境界: 第一重、“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第二重、“贫而乐,富而好 礼”;第三重、“联想境界”。孔子在这里也展示出了他高超的教 育艺术。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微写作、写作)教师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微写作、写作)教师版西城一模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1.语言基础运用(5分)只有保持生物多样性,才能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大面积单一栽种杨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显示出生态学这一规律的普遍性。
由此种种,人们对有些地区杨树一家独大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
(1)将下面四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由于自然天敌数量不足,从三北防护林到黄淮海区域,各大杨树栽种带更是屡次爆发大规模的病虫害。
②雌性杨树得到授粉后发育结籽,就会产生白色絮状的杨絮,大量杨絮飘飞堆积,不仅引发人们皮肤过敏、鼻痒流涕等健康问题,还常常引发火灾。
③一些地区由于杨树栽种面积急剧扩大,本土树种急剧减少,以本土树种为生的鸟类、昆虫的多样性也就随之急剧降低。
④雄性杨树只开花,不结果,没有杨絮问题。
A.①③④②B.②④③①C.③①④②D.④②①③(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结构混乱,请将修改后的句子抄写在答题卡相应处。
(2分)答:22.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①家庭生活中一定有引发你关注的细节。
请以一次家庭聊天作为背景,刻画聊天场景以及你的心理状态。
150字左右。
②在疫情中奔赴一线有所作为的人,人们称之为“逆行者”。
请写一段抒情文字,向这些“逆行者”致意。
150字左右。
③请从《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及《老人与海》中任选一部,就其中某个片段写一段推荐阅读的文字。
150字左右。
23.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新情况,需要人们去面对并作出反应。
学会如何应对,应该成为引领人们成长的重要方面。
请以“应对”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
路上的情形,可能让人欣喜,也可能让人忐忑。
2020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2017年10月29日,“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京举办。
清华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北京大学教授许晨阳分别获得“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中国的未来能否回到科学的制高点?对此,施一公说:“中国在过去两三百年期间科学技术没有领先过,一直是受惠于世界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
现在的年轻一代应该有危机感,中国的科技水平与国家命运。
”潘建伟表示,量子研究在“二十年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
许晨阳称,是时代造就他今天的成功,“作为年轻的获奖者,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从事科学研究,在科学中实现自我价值应该成为当今更多年轻人的选择。
”当代世界正处于从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
未来社会,科学将作为"社会中轴"起决定性作用。
科学在塑造人类思维方式和完善人类理性方面将持续发挥作用。
中国要成为世界科学强国,必须进行文化的推陈出新。
这不仅要求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自觉意识,还要求进行爱因斯坦说的“真理的再发现”,即“真理必须一次又一次地为强有力的人物重新加以雕刻,使之适应雕刻家为之工作的那个时代的需要”。
(取材于“中国日报网”相关报道)1.填入材料一第2段横线处最恰当的成语是(3分)A.相辅相成B.不离不弃C.息息相关D.并行不悖2.根据材料一,我们“为之工作的那个时代”最本质的特征是(3分)A.中国在未来重回科技制高点B.由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转型C.自觉认识本民族文化的长处D.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推陈出新材料二这几个中国年轻人正在致力于用科技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随着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智能驾驶已经慢慢从“概念化”走向了“实用化”。
吴甘沙就瞄准了这个对很多人来说完全陌生的领域,他要颠覆人们对“无人驾驶”的认识,完成一个全天候、全区域、全速度的无人驾驶过程。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西城一模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得作品,完成17-20题。
(18分)大敦煌从兰州出发,沿河西走廊一路西行,过武威、张掖、嘉峪关,最后到达敦煌,凡一千一百余公里。
一路西域风光,沧桑雄浑,美不胜收....,而至敦煌则达到顶点。
敦煌,一座总面积只有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只有18万得蕞尔小城,就敢取这么一个大气磅礴得名字,让人不得不佩服她得气魄。
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
”唐朝李吉甫编得《元与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
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尽管现代大多数学者都说,“敦煌”一词就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得汉语音译,但就是敦煌人宁愿相信古人得解释。
就就是这块土地,曾经连接起汉唐盛世与西域文明,手挽着长安城与波斯湾,见证了无尽得繁华与沧桑。
在汉代,敦煌疆域辽阔,统管六县,被誉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
在唐代,敦煌更就是成为一座拥有140万人口得大城市,仅次于首都长安。
现在,敦煌虽然没有了当年得显赫地位,规模也大大缩小,然而,历经汉风唐雨得洗礼,文化灿烂,古迹遍布。
价值独特得敦煌文化所散发出得迷人魅力,更就是与日俱增。
到达敦煌,暮色四合。
深秋得敦煌格外清朗,夜晚得天空格外高蓝,明月洒下一地清辉。
从来没有见过那样晶亮得满天繁星,好像一天得星星都集中到这块天空了。
城市不大,但建设有序、干净整洁、规划整齐。
汉唐得建筑,街头得飞天雕塑,满墙风动得壁画,让人怀疑就是在历史与梦幻之中。
一夜小雪,鸣沙山披上一层洁白得轻纱,空气像水洗过一样清爽。
登上山顶,举目四望,那一道道沙峰如奔涌得波浪,气势磅礴。
微风吹来,扑人心怀,爽人心肺,心胸顿觉空明。
鸣沙山得沙粒有红、黄、绿、黑、白五色,当地人称它“五色神沙山”。
登临此山, 听山与泉同振共鸣,犹如钟鼓管弦齐奏,令人动魄惊心。
《后汉书·郡国志》引南朝《耆旧记》云:敦煌“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
北京市海淀区2020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一模试题语文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寒风凛冽的严冬,生活在北京的鸟类多是麻雀、喜鹊等留鸟。
到了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季节,京城的鸟会多起来,因为夏候鸟来了。
在众多的夏候鸟中,最著名的要数北京雨燕。
1870年,英国著名鸟类学家罗伯特·斯温侯在北京采集到了这种鸟的标本,并将其命名为“北京雨燕”。
北京雨燕翅膀呈细长而尖的镰刀形,尾羽有分叉,体重只有31-41克,体长 169-184毫米。
成鸟的体羽多为黑褐色,喉部呈灰白色,胸腹部有白色细纵纹。
喙呈短三角形,口裂非常宽大,能够使它们在飞行中兜捕到大量农林害虫,包括蚊、蝇、虻等。
北京雨燕是典型的夏候鸟。
每年4月底,它们飞抵北京,繁殖、育雏,再于当年8月离开,飞往远方过冬。
它们具有超强的导航定向能力,常多年返回同一地点,有延用旧巢的习性。
北京雨燕具有高超的飞行本领,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110-200公里。
在风雨到来之前,它们常常作超低空飞行表演,流矢一般掠地而过,成为天气变化的一种标志。
雨燕身形小巧,在高空飞行时很少扇翅,尖长的翅膀能提供强大的升力。
展开双翅时,雨燕能够长距离地滑翔;向内收起翅膀时,又能够高速冲刺追捕飞虫。
它们飞行技术高超,可是脚爪却很细弱,四趾向前,无法握住树枝,也就无法借此腾跃,要想飞起来,就只能在从高处向下落的过程中展翅飞翔。
这种生理结构特性决定了其迁徙到京城之后,会选择在高耸的城楼、高大的皇城建筑和古塔筑巢。
这些建筑飞檐翘角,梁、標、椽纵横交错,形成一个个“人造洞穴”,为雨燕提供了理想的集群繁殖之所和起飞滑翔的平台。
北京雨燕,是极少数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动物之一。
春夏季节的黄昏,从太庙到雍和宫,从天安门到内外城的城门楼、箭楼,从天坛到十三陵,从通州的燃灯塔到海淀的慈寿寺塔,以及景山、颐和园等处的楼台亭阁,雨燕倾巢而出,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尖锐叫声,一道道黑色的剪影划过天空,成为古都北京引人注目的景观。
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2020.5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网络直播并非由我国产生,早在1995年,美国苹果公司就已经进行了目前看来最早的一场网络直播,直播的内容是一场音乐会。
但由于当时技术所限,这一直播只是音频直播,并未实现画面的同步。
如果从专业角度来对网络直播进行定义,它其实就是一种借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的媒体演示,不过是能够从一个内容源分发到多个用户端,实现内容的共享而已。
网络直播行为涉及的各参与方包括直播平台、主播以及直播的用户。
其中,直播平台作为信息发布的承载者,为行业提供实时网络服务及技术支持;主播则负责直播节目的具体内容的发布,例如策划、编辑、制作、与直播间观众进行互动等,作为节目的把控需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是信息发布的实施者;网络直播的用户,具体指网络直播的观众,作为直播信息辐射的主体,是网络直播内容的主要受众。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与腾讯研究院联合发布的《网络表演(直播)社会价值报告》深刻分析了网络直播的重要社会价值:一方面,网络直播满足了青年人丰富娱乐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代表了互联网业务的未来方向。
直播为好奇心强的青年人打开了一扇窗,有机会了解日常生活环境外的多元体验。
主播与观众通过问答、点播、打赏等方式全方位互动,实现密集化的社交互动,观众之间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达到情感共鸣。
另一方面,直播用户数量迅速增加,占网民近半,高学历高收入高职级群体成为主流用户,直播用户人群素质快速提升,也将带来内容生产和消费的主流化,成为直播内容去低俗、精品化、专业化的优良土壤。
实质上,直播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好的直播产品对增强社会归属感和凝聚力有着独特的优势。
(取材于白玥、杨雨洁等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网络直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网络直播并不一定是视频直播B.其行为涉及平台、主播和用户C.直播平台是直播信息的发布者D.互动让直播用户收获情感共鸣材料二经历过2016年的融资大战后,中国网络直播行业进行了一轮大洗牌,于2017年从高速发展过渡到市场结构化调整、直播平台重塑业务规划的时期。
北京市通州区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 人教版高三
【4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和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等角度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C项,“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不具有“文化隐喻意象”。根据“使得风筝装载着艺术家所要传达而又颇为含蓄、朦胧却又不易言明的思想意义”可知,“文化隐喻意象”是指诗歌中传达含蓄朦胧却又不易言明的的思想意义,本诗只是描绘放风筝的人和放风筝的季节,以及放风筝时出现断线的情况。因此,不具有“文化隐喻意象”。
以后的年代,兵家利用风鸢作测量或传递信息的事例不胜枚举,散见于多个历史时期的记载中,这些纸鸢都要求灵活变动可以操纵,从而向“运动类型”风筝这一支流发展。清代军事组织“八旗”间仍保留着其特殊扎糊技法,只是不允许在市肆坊间售卖。这种军事专用风筝可以单线操纵,用以传递信息,越过敌人阵地,把书信传递给自家友军,并把回信再带回来。这种具有特殊放飞功能的风筝由两个风筝配成一套,一静一动,静的是要能“钻高”,加上“吊环”,把另一风筝的主线穿入被固定的吊环内,使这“吊环”升到敌人弓箭射不到的高度。然后,把另一只灵活善动的风筝也放起来,加以操纵,使它上、下、左、右、斜飞、横飞、下扎、上翻。用于军事的风筝要求放飞者技巧极其熟练,还要善于辨识风力的变化,放飞风筝的两个人各自放飞自己的风筝,但又要相互配合默契,才能使风筝成为军中送信取物的工具。在南宋时,人们喜欢在杭州西湖堤上放飞此类风筝互相缠绕搅斗,以决胜负为趣。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粗读全文,重点阅读相关段落,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并归纳概括,分点作答。
2020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4月5日)(讲评版)(共65张PPT)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回答,病原微生物对人类造成了哪些影响? (6 分)
5.(6 分)答案要点: ①病原微生物引发的疫病伤害了人类的健康。 ②病原微生物引发的大规模疾病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③病原微生物的相关研究,推动了现代医学防疫事业不断飞跃发展。 ④病原微生物与人类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会对人类生活产生连带影响。 评分标准: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三点,得 6 分。意思对即可。
当然,在与肆虐的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医学事业也在不断 进步。16 世纪解剖学的发展,17 世纪生理学的进步,18 世纪病理解 剖学的创立,加上 19 世纪细胞学、细菌学等学科的建树,以及 20 世 纪初临床医学的巨大飞跃,共同成就了现代医学。而现代医学发展、科 学技术进步以及政府职能改善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卫生防疫工作在全球 的普遍开展。可以说,人类正在以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捍卫着自身 的安全与幸福。(取材于张大庆等的文章)
选项C:对应原文“当历史进入到欧洲向外扩张的殖民主义时期,病原 微生物才真正开始了全球传播的旅程。”属于因果倒置。故选C。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疾疫”,“疾”指的是比较普通的一般性疾病, “疫”指的是比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这种分法与现代医学的主张也比 较吻合。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报告曾经指出,在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 中,属于传染病的占绝大多数。相比较而言,“疫”比“疾”的影响要 大得多,“疫”的大规模爆发往往给社会造成严重灾难。 中国历史上大疫流行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名医辈出的时代。据史料 记载,东汉后期屡有瘟疫流行。以治疗伤寒著名的张仲景,在自己的 《伤寒杂病论》中论述了多种传染性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面对传染性 黄疸病,东汉时的华佗曾用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来治疗。现代医学研究 更是循此路径,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新药。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微写作、写作)教师版
2020届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微写作、写作)教师版东城区期末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1.语言基础应用(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白河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激见底。
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 )。
水中游鱼来去,皆如( )在空气里。
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迫人眼目。
②白河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因出山泉水的缘故,略显浑浊。
随舢舨逆流而上,即便是三五丈的谭水,也都清激见底。
铺满平静的水面,那些原本微不可见的白色石子和满是花纹的玛瑙石,都在眼前一览无余。
四周游弋的鱼儿,仿佛触手可及。
两岸高山重重叠叠,山中可用作造纸的细竹,苍翠欲滴,迎面而来,让人睁不开眼。
(1)依次填人文段①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A.明明白白浮B.清清楚楚漂 C明明白白漂 D.清清楚楚浮(2)以上两段文字是对湘西同一风光的描写,你更喜欢哪一段? 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说明理由。
(3分)22.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题,按要求写作。
①班里组织“小说人物谈”专题讨论会。
请你从《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作品中的相关容,写一段文字,读谈你对他(她)的认识以及可以从中获得的人生启示。
要求:写出人物,150字左右。
②近期校学生会要组织一次活动,围绕“落实垃圾分类,主要靠法律强制,还是教育引导”展开辩论。
请确定你的立场,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条理清晰。
150 字左右。
③请以"我愿把青春献给你"为开头向祖国告白.写一首诗或段抒情文字。
23.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①今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中国力量令国人自豪,令世界震惊。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思考?请以“中国力量”为题作文.要求:自选角度(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传统文化土壤等),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20北京海淀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北京海淀高三一模语文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寒风凛冽的严冬,生活在北京的鸟类多是麻雀、喜鹊等留鸟。
到了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季节,京城的鸟会多起来,因为夏候鸟来了。
在众多的夏候鸟中,最著名的要数北京雨燕。
1870年,英国著名鸟类学家罗伯特·斯温侯在北京采集到了这种鸟的标本,并将其命名为“北京雨燕”。
北京雨燕翅膀呈细长而尖的镰刀形,尾羽有分叉,体重只有31-41克,体长 169-184毫米。
成鸟的体羽多为黑褐色,喉部呈灰白色,胸腹部有白色细纵纹。
喙呈短三角形,口裂非常宽大,能够使它们在飞行中兜捕到大量农林害虫,包括蚊、蝇、虻等。
北京雨燕是典型的夏候鸟。
每年4月底,它们飞抵北京,繁殖、育雏,再于当年8月离开,飞往远方过冬。
它们具有超强的导航定向能力,常多年返回同一地点,有延用旧巢的习性。
北京雨燕具有高超的飞行本领,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110-200公里。
在风雨到来之前,它们常常作超低空飞行表演,流矢一般掠地而过,成为天气变化的一种标志。
雨燕身形小巧,在高空飞行时很少扇翅,尖长的翅膀能提供强大的升力。
展开双翅时,雨燕能够长距离地滑翔;向内收起翅膀时,又能够高速冲刺追捕飞虫。
它们飞行技术高超,可是脚爪却很细弱,四趾向前,无法握住树枝,也就无法借此腾跃,要想飞起来,就只能在从高处向下落的过程中展翅飞翔。
这种生理结构特性决定了其迁徙到京城之后,会选择在高耸的城楼、高大的皇城建筑和古塔筑巢。
这些建筑飞檐翘角,梁、標、椽纵横交错,形成一个个“人造洞穴”,为雨燕提供了理想的集群繁殖之所和起飞滑翔的平台。
北京雨燕,是极少数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动物之一。
春夏季节的黄昏,从太庙到雍和宫,从天安门到内外城的城门楼、箭楼,从天坛到十三陵,从通州的燃灯塔到海淀的慈寿寺塔,以及景山、颐和园等处的楼台亭阁,雨燕倾巢而出,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尖锐叫声,一道道黑色的剪影划过天空,成为古都北京引人注目的景观。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海淀一模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依赖一条邮路①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自以为获得专业创作的最佳境地时,决定回归乡下祖居的老家,以求得一个耳目清静的环境,而不是陶渊明式的避世隐居。
我在这里可以坐下来潜心阅读世界名著,可以平心静气回嚼20年乡村生活,形成新的作品。
我几乎本能地关注着生活,尤其是乡村世界的变化,自然少不得一份报纸。
能否每天看到当日的地方报纸,成为一个小小的却也揪心..的问题。
②我祖居的村子虽然距西安不过50华里,却是一个被地理环境限制着的“死角”。
回到这样环境的老屋里,我首先想到如何能读到当天的报纸。
得知这里的邮递员仍旧是我熟悉的那位姓史的乡党,便找到他商量,把我所订的报纸投送到他每天必经的村子的我的一位亲戚家,由我走读上中学的儿子放晚学时顺便捎回来。
这样,每天傍晚,我停歇工作的时候,坐在祖居的小院里,借着尚未暗淡的天光,打开《参考消息》,看世界的这个和那个角落又发生了什么值得关注的大事和趣闻;还有贴近我生活的《西安晚报》,既有国家大事,更有城市和乡村的新鲜事。
我曾在该报上读到一位农村女人首创家庭养鸡场的新闻报道,竟然兴奋不已,随之便搭乘汽车追到西安西边的户县进行采访,先写了一篇报告文学发表在《西安晚报》,后又演绎成8万字的中篇小说《四妹子》,这是我写农村体制改革最用心也最得意的一部小说。
③每有或长或短的小说或散文写成,或者要投寄一封信,我便骑自行车赶到4公里远的邮政代办点。
代办点设在军校大门内右侧的一间小平房里,只有一位代办员。
我把自行车停在路边,便拿出要寄的稿件或信件走到办理窗口前,看着那张熟悉面孔的眼神里显示出“你来了”的意象..,等着我先开口。
如果是寄信,我便会说要几张邮票;如果是寄稿件,便把封好的信递给他,让他在桌旁的磅秤上称一下重量,然后用算盘算出邮资。
我用他摆在窗台上的糊贴好邮票,再把装着文稿的信封给他。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寒风凛冽的严冬,生活在北京的鸟类多是麻雀、喜鹊等留鸟。
到了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季节,京城的鸟会多起来,因为夏候鸟来了。
在众多的夏候鸟中,最著名的要数北京雨燕。
1870年,英国著名鸟类学家罗伯特•斯温侯在北京采集到了这种鸟的标本,并将其命名为“北京雨燕”。
北京雨燕翅膀呈细长而尖的镰刀形,尾羽有分叉,体重只有31-41克,体长169-184毫米。
成鸟的体羽多为黑褐色,喉部呈灰白色,胸腹部有白色细纵纹。
喙呈短三角形,口裂非常宽大,能够使它们在飞行中兜捕到大量农林害虫,包括蚊、蝇、虻等。
北京雨燕是典型的夏候鸟。
每年4月底,它们飞抵北京,繁殖、育雏,再于当年8月离开,飞往远方过冬。
它们具有超强的导航定向能力,常多年返回同一地点,有延用旧巢的习性。
北京雨燕具有高超的飞行本领,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110-200公里。
在风雨到来之前,它们常常作超低空飞行表演,流矢一般掠地而过,成为天气变化的一种标志。
雨燕身形小巧,在高空飞行时很少扇翅,尖长的翅膀能提供强大的升力。
展开双翅时,雨燕能够长距离地滑翔;向内收起翅膀时,又能够高速冲刺追捕飞虫。
它们飞行技术高超,可是脚爪却很细弱,四趾向前,无法握住树枝,也就无法借此腾跃,要想飞起来,就只能在从高处向下落的过程中展翅飞翔。
这种生理结构特性决定了其迁徙到京城之后,会选择在高耸的城楼、高大的皇城建筑和古塔筑巢。
这些建筑飞檐翘角,梁、標、椽纵横交错,形成一个个“人造洞穴”,为雨燕提供了理想的集群繁殖之所和起飞滑翔的平台。
北京雨燕,是极少数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动物之一。
春夏季节的黄昏,从太庙到雍和宫,从天安门到内外城的城门楼、箭楼,从天坛到十三陵,从通州的燃灯塔到海淀的慈寿寺塔,以及景山、颐和园等处的楼台亭阁,雨燕倾巢而出,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尖锐叫声,一道道黑色的剪影划过天空,成为古都北京引人注目的景观。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文本阅读)教师版东城一模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
(共17分)人生应有堆花时①朋友从江西旅行回来,约我到他家小酌,聊聊旅途见闻。
佐酒的菜是在街上买的几样传统卤菜。
酒却是从江西带回来的,有一个既好听又有意思的名字——堆花。
这酒过去听人说起过,是江西名酒,最早产于庐陵一带,原本叫“谷烧”。
相传庐陵人文天祥少年时求学白鹭洲书院,文章之余与同窗于酒家买醉,但见“谷烧”倒入杯时,有酒花叠起,醇香满店,遂脱口赞道:层层堆花,好酒好酒!若干年后,文天祥举兵抗元兵败被捕,被押送元大都途经白鹭洲时,百姓沿途把“谷烧”酒相送——送他过惶恐滩、过零丁洋。
到大都后,文天祥仍宁死不屈,英勇就义。
庐陵百姓闻讯,纷纷以“谷烧”洒地遥祭英魂……后来,人们就借文天祥当年赞语,把“谷烧”改名为“堆花”,作为对英雄的纪念。
②想到这些,我迫不及待地催朋友开瓶,想看看“堆花”是什么样子。
瓶开伊始,有淡淡的醇香弥散,似乎并无多少独特。
但在倒的过程中,奇妙就出现了——丰富的气泡不断泛起,煞是好看。
原来这酒是米酒,发酵期长,一遇空气自然产生“酒花”,层层叠叠堆于杯中,很有层次感和诱惑力。
③堆花的“堆”,一是作量词用,如一堆土,一堆草。
一是作动词用,堆砌,堆放。
小时候参加农业劳动,因体弱常与妇女一起干些轻活。
最喜欢的活是摘棉花,不需要多少农业技术不说,还轻松干净。
到要收工时,会计就会提一杆秤,拖声吆喝:“堆花啰,堆花啰!”他喊的“堆花”,其实就是把棉花集中到一起过秤记工分。
这是我儿时听到的最有意趣的呼叫,堆花于是入脑入心....。
④每个人都会对某些词语过敏,或者被不断地击中。
堆花二字,就常常让我莫名其妙地在毫不相干的情景或语境中想到它。
读诗读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会想到堆花;看天看到头顶的朵朵白云,会想到堆花;在江边看到絮状的芦花,会想到堆花;夏天吃冰淇凌,会想到堆花……⑤我知道,我感兴趣的并不是花,而是“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师版西城一模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当中。
有研究表明,书中提到的一部分灾难,从所描述的特征或影响来看,应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由有害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导致的疫病。
根据研究,大约从公元前500年开始,因病原微生物而起的疫病,就开始影响到欧洲文明的发展进程。
而1347-1353年间在欧洲流行的黑死病,更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疫病,它的爆发竟然使欧洲人口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
当时,民众的恐慌情绪急剧增长,以至于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抚平与此相关的痛苦记忆。
由于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分布严重不均,社会结构开始出现变化,农奴从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劳动者。
应该说,黑死病、麻风病等疫病从多方面影响了欧洲社会和中世纪的西方文明。
如果说欧亚之间的疫病传播最初还受到距离限制的话,那么当历史进入到欧洲向外扩张的殖民主义时期,病原微生物才真正开始了全球传播的旅程。
1519年,西班牙人试图征服位于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
阿兹特克人最初抵挡住了西班牙人的攻势,但战争形势随着感染过天花病毒的西班牙人的到来而发生改变。
不久,肆虐的天花就杀死了阿兹特克帝国的大量人口,这也成为阿兹特克文明灭亡的重要原因。
当然,在与肆虐的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医学事业也在不断进步。
16世纪解剖学的发展,17世纪生理学的进步,18世纪病理解剖学的创立,加上19世纪细胞学、细菌学等学科的建树,以及20世纪初临床医学的巨大飞跃,共同成就了现代医学。
而现代医学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政府职能改善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卫生防疫工作在全球的普遍开展。
可以说,人类正在以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扞卫着自身的安全与幸福。
(取材于张大庆等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不属于疫病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的一项是(3分)A.引发民众恐慌情绪B.改变社会结构形式C.动摇阿兹特克文明D.开展全球卫生防疫2.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在世界最早的英雄史诗中也能找到一些疫病的讯息。
B.黑死病的流行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影响最具毁灭性。
C.疫病的全球传播导致西班牙要在美洲推行殖民扩张。
D.卫生防疫工作的成效得益于社会多方面因素的推动。
材料二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疾疫”,“疾”指的是比较普通的一般性疾病,“疫”指的是比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这种分法与现代医学的主张也比较吻合。
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报告曾经指出,在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占绝大多数。
相比较而言,“疫”比“疾”的影响要大得多,“疫”的大规模爆发往往给社会造成严重灾难。
中国历史上大疫流行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名医辈出的时代。
据史料记载,东汉后期屡有瘟疫流行。
以治疗伤寒着名的张仲景,在自己的《伤寒杂病论》中论述了多种传染性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面对传染性黄疸病,东汉时的华佗曾用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来治疗。
现代医学研究更是循此路径,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新药。
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隔离传染病患者是行之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
公元2年,民间疫情严重,《汉书·平帝纪》中就有记载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到唐朝时,还有佛教寺院设立的“病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
在与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人在16世纪时摸索出世界上第一种有效预防天花的方法——接种“人痘”。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通过有限度地主动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或接种该病原微生物的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针对该疫病的抗体,从而避免感染疫病。
而接种“人痘”,就是主动让未感染的人接触处理过的天花病毒从而产生病毒抗体。
接种“人痘”的办法曾经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在《哲学通讯》中专门称赞过中国人的这种伟大创造:“这被认为是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取材于陈忠海、和静钧的文章)3.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防治疫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历史上,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
B.采用隔离措施防止疫病传播,最早出现在中国唐代。
C.“人痘”的发明应用,是天花防治史上的重大突破。
D.中国古代防疫方法,对现代医学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材料三疫病在很多时候是由病毒而起,这就让病毒听起来有些吓人。
一直到20世纪初,科学家们对病毒的认识仍然各执一词,他们甚至在病毒究竟有无生命这一点上都无法达成共识。
1935年,美国生化学家运用提纯和结晶技术,首次得到了烟草花叶病毒的晶体。
这种病毒晶体看起来就像一块没有生命的冰或钻石,但是只要把病毒晶体溶液放在烟草叶上,病毒侵入烟草叶细胞之后就马上开始增殖。
当时曾有媒体评价说,这一发现“动摇了人们对生与死的区分和辨别”。
近些年来的研究则进一步揭示,人类基因组里也有病毒基因的痕迹。
尽管病毒自身的遗传信息量非常之小,但它们仍然可以把自己的基因注入宿主细胞,并把宿主细胞变成帮助自己复制的“代工厂”。
一般而言,一粒小小的病毒进入一个细胞,很短时间之内就能够复制出上千个病毒体。
所以当病毒性疫病出现时,在没有外在干预的条件下,被病毒袭击的宿主,可能会依靠自身机能得以存活,也可能会走向毁灭。
由于病毒试图“劫持”宿主细胞来自我复制并蔓延,自然就会激发宿主使用自身的免疫系统这一“武器库”来予以反击。
而在现代医学条件下,一些医疗防疫手段的介入,能够帮助人体更加有效地阻止病毒对人的侵害,从而能够避免出现更多的伤亡。
在一定意义上,人类的抗病毒过程,既是一个促进人类自身身体机能不断强大起来的过程,也是一个推动人类抗病毒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过程。
事实上,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斗争由来已久,人类对病毒的认识也在这样的持久斗争中一步步丰富起来,完备的病毒防治体系也正在逐步建立起来。
客观地说,病毒也并非只有破坏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与地球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一样,病毒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每天有20%-40%的细菌被病毒杀死,这才使海洋环境中细菌过快繁殖得以抑制。
以此而言,病毒在海洋生态系统里扮演着“反垄断”的角色——有助于确保任何物种或细菌都不能称王称霸,这对保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
(取材于苗德岁、内森·沃尔夫等人的文章)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烟草花叶病毒有时仿佛没有生命,但是在条件合适时又充满活力。
B.病毒的遗传信息少,短时间内就能大量复制并共同冲击宿主细胞。
C.人类与病毒之间不断作战,客观上也使人类的生存能力不断强大。
D.病毒杀死海洋中的一部分细菌,有利于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回答,病原微生物对人类造成了哪些影响(6分)答:一、(18分)1.(3分)A 2.(3分)C 3.(3分)B 4.(3分)B5.(6分)答案要点:①病原微生物引发的疫病伤害了人类的健康。
②病原微生物引发的大规模疾病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③病原微生物的相关研究,推动了现代医学防疫事业不断飞跃发展。
④病原微生物与人类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会对人类生活产生连带影响。
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得6分。
意思对即可。
延庆一模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紫禁城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其规划和设计蕴含着我国古代工匠的诸多科学智慧,而其中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即为建筑营造过程中融合的数字智慧。
紫禁城的营造尺寸和体量标准都是有讲究的,比如“斗口”与“材份”。
“斗口”是紫禁城古建筑的模数标准。
紫禁城内所有的建筑,均以斗口尺寸为基准。
所谓斗口,即古建筑斗拱的某个指定位置,该位置的尺寸作为整座建筑尺寸的基准,称为1斗口。
比如紫禁城某古建筑,柱子直径为6斗口,柱高为58斗口,那么只要确定1斗口的实际尺寸,檐柱直径、檐柱高度就很容易算出来。
紫禁城古建筑梁、柱等所有构件尺寸及建筑的总体尺寸,均由斗口尺寸放大而来。
“材份”是紫禁城古建筑群体量大小确定的参考标准。
对于紫禁城建筑整体而言,其建筑构造组成基本相同,但建筑等级高低不同,建筑体量大小也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古代技术人员通过材份制的方法来实现建筑的快速施工。
清朝官方的具体做法为,将建筑用材料大小分为十一个等级,每个等级的斗口尺寸不同。
对于不同的宫殿建筑而言,只需确定其用材等级,即可确定其建筑体量大小。
?“9”和“5”是紫禁城建筑喜欢使用的数字。
我国古人把单数称为“阳数”,双数称为“阴数”。
而阳数中,“9”是最大的阳数,寓意数量最多;“5”为居中的阳数,寓意包含东、西、南、北、中的全部空间。
数字“9”“5”的组合,形成具有特定含义的标记,即“九五至尊”,寓意帝王权威的至高无上。
古代工匠在营建紫禁城过程中,巧妙地把“9”“5”融入到建筑中,来体现紫禁城及其使用者的至高地位。
比如,紫禁城重要宫殿的建筑如太和殿、保和殿、乾清宫等建筑的平面布局都是长度方向为9间、宽度方向为5间的布局方式,来体现“九五至尊”的思想。
作为明清时期我国政治权力的中心,紫禁城前朝三大殿“土”字形大台基在平面布局上也有“九五至尊”的概念。
台基南北相距234米,东西相距130米,二者之比也刚好为9∶5。
这无疑又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
(取材于周乾的《紫禁城数字趣话》)1.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紫禁城建筑营造过程中融合的数字表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
B.紫禁城古建筑的梁、柱等所有构件总尺寸基准为一斗口。
C.数字“9”“5”融入建筑中以体现紫禁城及其使用者的至高地位。
D.紫禁城建筑体量大小的不同决定了建筑等级高低的不同。
材料二紫禁城的布局体现着设计者的诸多智慧。
“□□□□”(甲)的巧思是其中一个明显特征。
紫禁城的北面为景山,南面为内金水河。
景山是北京城内的制高点,呈东西走向,南北方向狭窄,很像一座屏风。
金水河经城隆庙蜿蜒而南,一路弯弯曲曲,过武英殿转而向东,过太和门、文渊阁,从东南角楼下流出紫禁城。
金水河不但为紫禁城内的人们提供了排水通道,还和景山相呼应,形成了有山有水、山水协调的审美意象。
金水河的河面低于紫禁城的地面,紫禁城的主体部分就建在景山和金水河间的向阳台地上。
通过景山和金水河,紫禁城在审美意义上做到了与天地自然的和谐一致。
“负阴抱阳”也是紫禁城布局的一个特色。
城内所有重要宫殿面南而立。
老子有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意思是世间万物都背阴而向阳,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形成新的和谐体。
紫禁城重要宫殿建筑坐北朝南,且在南面开设大量门窗,在北面则开设较少门窗。
这种布局形式有着地理学上的科学意义:我国的黄河流域处于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最为显着的地区,冬季在亚洲大陆西北内部形成高气压,有长达数月的偏北寒风;夏季高气压中心转向东南太平洋上,来自南方致雨的季风,使得温度上升、暑气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