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与葡萄酒工艺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葡萄酒工艺学完整版

葡萄酒工艺学完整版

4.3 葡萄酒酿造中主要酵母菌种




25属150种之多,进行正常的AF的主要是酿酒酵母; 在AF中不起作用或作用很少的统称为野生酵母。引 起葡萄酒腐败,产生异味和蹼膜的多为野生酵母的 一些菌株,汉逊、毕赤氏和圆酵母都会引起二次发 酵。 根据能否产生孢子,将酵母菌分为两大类,即子囊 酵母(真酵母)和无子囊酵母(非产孢酵母,拟酵母) 酵母的特性:产酒精能力、产酒精效率、抗SO2能力。 思考:还应该考察酵母菌的哪些特性? 自然发酵酵母菌象接力赛一样。

3.1.2 降低含酸量

化学降酸


生物降酸
物理降酸
化学降酸



降酸剂:碳酸钙、碳酸氢钾、酒石酸钾 降1g/L(硫酸)需要降酸剂的量 降酸时间:根据酸的高低、是否陈酿、陈酿条件 决定 方法:用部分葡萄汁溶解降酸剂,加入罐中混匀。 复盐法降酸:原理,计算,操作 注意:化学降酸剂用量的限制,降酸后酒中酒石 酸应大于1g/L



酵母菌的生长发育需要水、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维 生素和无机盐等。在正常情况下,葡萄汁含有酵母菌需 要的所有营养成分。铵离子和多数氨基酸能作为酵母属 酵母的氮源;酵母能很好地利用无机磷酸盐,但也能利 用磷酸酯类;需要铁、镁、锰、铜、钙、钾、锌等,钠 有毒性;营养缺乏导致发酵迟缓或不完全,还会导致产 生不希望的产物 当基质中不再含有酵母菌所需营养物质时,部分酵母菌 自溶形成高级醇和氨基酸。 为加速并完成AF,只能使用化学催化剂,以酒石酸盐、 氯化物、硫酸盐或磷酸盐等形式与铵离子结合的盐类、 硫胺素加量<0.0006g/L,硫酸铵<0.3g/L。磷酸二铵
葡 萄 酒 工 艺 学
第二章 酵母菌与酒精发酵AF

《葡萄与葡萄酒工艺学》教学大纲

《葡萄与葡萄酒工艺学》教学大纲

《葡萄与葡萄酒工艺学》教学大纲英文课程名称:Viticulture and Enology课程编号: 0611611总学时:24总学分:1.5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适用专业:生物工程开课单位: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教研室执笔人:赵新节审校人:王燕一、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述第一节葡萄酒的起源与发展葡萄酒的起源;葡萄酒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葡萄酒生产现状世界葡萄酒的分布、产量与趋势;中国主要的葡萄与葡萄酒产区;中国葡萄酒生产动态。

第三节葡萄酒的价值保健价值:葡萄酒中含有热源、氨基酸、矿子元素、维生素、类黄酮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滋补、帮助消化、利尿、杀菌、预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抗癌等作用;文化与经济价值:美食与配餐;产地个性化与酒庄旅游。

第四节葡萄酒的概念与分类葡萄酒的概念(破碎或未破碎的新鲜葡萄果实或葡萄汁经完全或部分酒精发酵后获得的饮料,其酒度不能低于8.5%。

但是,根据气候、土壤条件、葡萄品种和一些葡萄产区特殊的质量因素和传统,在一些特定的地区,葡萄酒的最低总酒度可降到7.0%);葡萄酒的分类:根据酒中二氧化碳含量和加工工艺可将葡萄酒分为平静葡萄酒、起泡葡萄酒、特种葡萄酒。

第五节葡萄酒工艺学的定义与任务葡萄酒工艺学的定义(研究葡萄酒酿造、贮藏以及利用化学方法(规律)研究葡萄酒成分的科学);葡萄酒工艺学的任务:防治葡萄酒的病害,利用最低的消耗尽可能地提高葡萄酒的质量和产量。

第二章葡萄第一节酿酒葡萄品种白葡萄品种:龙眼(Dragon Eye)、贵人香(Italian Riesling)、霞多丽(Chardonnay)、白雷司令(White Riesling)、白玉霓(Ugni blanc)、白羽(Rkatsiteli)、赛美蓉(Semillon);红葡萄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鹿辄(Merlot)、品丽珠(Cabernet Franc)、蛇龙珠(Cabernet Gernischet)、佳利酿(Carignon)、黑品诺(Pinot Noir)、西拉(Sirah)玫瑰香(Muscat Hambury)、佳美(Gamay)、宝石(Ruby Cabernet)、玫瑰蜜(Rose Honey)、山葡萄(V.amurensis)、烟73(Muscat ×Alicanfe Bouschet)。

葡萄酒工艺学

葡萄酒工艺学

葡萄酒工艺学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葡萄酒工艺学第一章概述第一节葡萄酒的发展葡萄酒是一种国际性饮料酒,产量在世界饮料酒中列第二位。

由于葡萄酒酒精含量低,营养价值高,所以它是饮料酒中主要的发展品种。

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的葡萄酒产量居世界前列。

第二节葡萄酒的分类一、按酒的颜色分类1.红葡萄酒:用果皮带色的葡萄制成2.白葡萄酒:用白葡萄或红皮白肉葡萄的果汁制成3. 桃红葡萄酒:用带色红葡萄短时间浸提或分离发酵制成二、按含糖的多少分类1.干葡萄酒:含糖量≤L2.半干葡萄酒:含糖量~12g/L3.半甜葡萄酒:含糖量~50g/L甜葡萄酒:含糖量≥L三、按酿造方法分类1.天然葡萄酒:葡萄原料在发酵过程中不添加糖或酒精,即完全用葡萄汁发酵酿成的葡萄酒。

2.加强葡萄酒:包括加强干葡萄酒和加强甜葡萄酒。

3.加香葡萄酒:按含糖量不同可将加香葡萄酒分为干酒和甜酒。

四、按含不含二氧化碳分类1.平静葡萄酒:不含二氧化碳的葡萄酒,也称静酒2.起泡葡萄酒:酒中所含二氧化碳是以葡萄酒加糖发酵产生或用人工压入3.葡萄汽酒:葡萄酒经加糖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或是人工方法将二氧化碳压入酒中,压力略低于起泡葡萄酒第二章葡萄第一节主要酿酒用葡萄品种不同类型的葡萄酒对葡萄的特性要求也不同,制白葡萄酒、香槟酒和白兰地的葡萄品种含糖量约为15%—22%,含酸量—12g/L,出汁率高,有清香味。

对制红葡萄酒的品种则要求色泽浓艳。

一、酿造白葡萄酒的优良品种包括龙眼,雷司令,贵人香,白羽,李将军等二、酿造红葡萄酒的优良品种包括法国兰,佳丽酿,汗堡麝香,赤霞珠,黑品乐等三、山葡萄包括公酿一号,双庆,左山一等四、调色品种包括紫北塞,烟74等第二节葡萄的构造及其成分葡萄包括果梗与果实两个不同的部分一.果梗:是果实的支撑体,由木质素构成。

葡萄酒都不带果梗发酵,一般在葡萄破碎时除去二.葡萄果实:包括有:1.果皮:果皮的单宁和色素对酿制红葡萄酒很重要,且含芳香成分,能赋予葡萄酒特有的果香味2.果核:含有害葡萄酒风味的物质,如带入发酵醪会严重影响品质,所以,在葡萄破碎时必须尽量避免将核压破3.果肉和汁:是葡萄的主要成分,统称为葡萄浆第三节葡萄的生长特性与环境因素一.葡萄的生长特性葡萄的生长和成熟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花期,发育期,成熟期和过熟期二、环境因素主要是指温度,光照,湿度和降水量及土壤1.温度:是影响葡萄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葡萄生长的各个时期对温度的要求是不同的2.光照:葡萄是喜光植物,对光照非常敏感,日照多的年份收获的葡萄,酿出的酒质量好3.湿度与降水量:湿度太大容易引起霉菌感染4.土壤:世界各国酿制优良葡萄酒的葡萄,大都在砾质土壤上栽培三、我国葡萄生产地区的分布1、沿海平原地区2、黄河故道及淮河流域地区3、黄土高原干旱地区4、东北中北部及内蒙古地区5、甘肃、新疆干旱地区6、长江流域及江南丘陵地带第四节葡萄的采摘与运输一.采摘时间决定葡萄最适当采摘时间,对酿酒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视酿造产品的要求而定,及“工艺成熟度”。

葡萄酒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葡萄酒加工技术教学大纲

葡萄酒加工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介绍葡萄酒的加工技术,包括葡萄的采摘与选型、葡萄酒的酿造工艺、葡萄酒的储存与陈化等方面。

通过该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掌握葡萄酒加工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为今后从事相关行业提供良好的基础知识。

二、研究目标1. 了解葡萄酒的加工流程及每个环节的重要性;2. 掌握葡萄的采摘与选型技巧,以保证原料的高品质;3. 熟悉葡萄酒酿造工艺,包括发酵、澄清、调配等关键步骤;4. 研究葡萄酒的储存与陈化方法,了解葡萄酒的品质改善过程。

三、教学内容1. 葡萄酒加工概述- 葡萄酒加工的概念与意义- 葡萄酒加工的基本流程2. 葡萄的采摘与选型- 葡萄品种的选择与栽培技术- 葡萄的采摘时机与方法3. 葡萄酒的酿造工艺- 葡萄的压榨与发酵过程- 葡萄酒的澄清与过滤技术- 葡萄酒的调配与降温控制4. 葡萄酒的储存与陈化- 葡萄酒储存条件与注意事项- 葡萄酒的陈化过程与影响因素5. 葡萄酒品质控制- 葡萄酒的品质评估与调整- 葡萄酒质量监控与改进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

学生将参与实际操作,了解葡萄酒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

五、课程评估学生将通过课堂小测、实验报告和综合实践项目等方式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将涵盖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操作的熟练度以及综合应用能力。

六、参考资料1. Smith, J. 葡萄酒加工技术概论,葡萄酒出版社,20XX年。

2. Johnson, M. 葡萄酒制作全程指南,葡萄酒出版社,20XX年。

3. White, L. 葡萄栽培与酿酒理论,葡萄酒出版社,20XX年。

以上是本课程的大纲,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葡萄酒的加工技术,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葡萄酒工艺学(写写帮整理)

葡萄酒工艺学(写写帮整理)

葡萄酒工艺学(写写帮整理)第一篇:葡萄酒工艺学(写写帮整理)1、请谈一谈对葡萄酒的分类方法有哪些?通过这些分类方法,可以将葡萄酒分为哪些种类?(1)可以根据葡萄的生长来源、葡萄酒的颜色、葡萄酒的含糖量、葡萄酒的CO2含量和他书葡萄酒来划分。

(2)A、根据葡萄的生长来源可以划分为:山葡萄酒和家葡萄酒;B、根据葡萄酒的颜色可以划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C、根据葡萄酒的含糖量可以划分为:干型葡萄酒、半干葡萄酒、半甜葡萄酒和甜葡萄酒;D、根据葡萄酒中CO2的含量可以划分为:平静葡萄酒和起泡葡萄酒;E、特殊葡萄酒:比如白兰地、利口酒等。

2、葡萄酒酿造的原料改良有哪些方面,如何进行改良?在葡萄酒酿造工艺中讲究“七分原料,三份工艺”,对于原料的要求相当高,可以说只有好的原料才可以酿出好的高品质的葡萄酒,下面介绍几种改良原料的方法。

(1)从品种选择葡萄的品种特别多,适合酿酒的有赤霞珠、蛇龙珠、品丽珠、佳美、梅鹿辄等。

这些葡萄酿造出了葡萄酒的许多传奇,在酿酒过程中,要选择良好的品种去酿造对应的葡萄酒。

(2)从种植环境改良葡萄对土壤的腐殖质含量要求并不高,也正是贫瘠的土壤,才增加了葡萄的颜色和香味。

在实际栽培中,改善土壤条件,适合葡萄生长需求,得到高品质的葡萄。

(3)从管理方法改良葡萄生长管理的也是影响葡萄生产葡萄酒的一个因素,传统的葡萄管理方式,易使葡萄的许多指标不达标,比如修剪不科学,使葡萄受光照不足,导致酸度增加,成熟不统一等。

所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对葡萄质量的影响很大。

在种植过程中,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常见到病虫害有白粉病、霉腐病等,大多数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在防治过程中,可以利用生物技术进行防治,减少农药使用。

第二篇:葡萄酒工艺学教学大纲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葡萄与葡萄酒工程《葡萄酒工艺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2206013 课程中文名称:葡萄酒工艺学课程英文名称:Wine Technology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使用专业:葡萄酒专业开课学期:第五学期总学时:36+27 总学分:3 预修课程:葡萄酒酿造工艺学—原理及应用、发酵工程、葡萄酒生产技术参考书:1、赵光鳌译.葡萄酒酿造工艺学—原理及应用,中国轻工出版社,2003。

葡萄酒工艺学13

葡萄酒工艺学1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专业必修课葡萄酒工艺学授课专业: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授课教师:陶永胜授课时间:2012年秋葡 萄 酒 工 艺 学 内 容1.绪论2.葡萄的成熟与采收3.原料的改良4.酵母菌与酒精发酵5.苹果酸-乳酸发酵6.葡萄酒酿造的基本工艺7.红葡萄酒的酿造8.白葡萄酒的酿造9.桃红葡萄酒的酿造 10.二氧化碳浸渍酿造法11.利口葡萄酒和蜜甜尔 12.起泡葡萄酒13.白兰地14.葡萄酒的成熟15.葡萄酒的澄清 16.葡萄酒的稳定17.葡萄酒的病害 18.葡萄酒的封装什么是酒?⏹1999年版的《辞海》对酒是这样定义的:“酒,用高粱、大麦、米、葡萄或其它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

如白酒;黄酒;啤酒;葡萄酒。

”⏹酒是一种饮料;⏹酒含有酒精(乙醇);⏹酒是经发酵酿制而成的。

酒可分为那几类?习惯上将酒按照酿造工艺的主要特征分为三大类:发酵酒(又称酿造酒):即用原料经酒精发酵后获得的酒,其酒度通常较低,如黄酒、啤酒、葡萄酒和其它水果酒等。

蒸馏酒:即在原料酒精发酵后采用蒸馏技术而获得的酒,也就是用发酵酒通过蒸馏将酒度提高后的酒,其酒度较高,如构成世界六大蒸馏酒的白兰地、威士忌、金酒、伏特加、朗姆酒和中国白酒。

配制酒:即以蒸馏酒或发酵酒为基础(酒基),人工配入一定比例的甜味辅料、芳香原料或中药材、果皮、果实等,混合陈酿后获得的酒,其酒度界于发酵酒和蒸馏酒之间,又根据酒基进行分类。

酒的分类造酒酿黄酒 ;啤酒;果酒、葡萄酒蒸酒馏白酒;白地、威士忌、金酒、伏特加、朗姆酒 兰配制酒黄酒酒基香酒、桂花黄酒绍果酒、葡萄酒酒基味美思、桂花陈白酒、酒精酒基酒、酒、花香类、果香类、利口药补酒类;香白酒调④13 白兰地主要内容:白兰地的定义、分类、对原料的要求和生产工艺。

要求:掌握白兰地的定义、分类、对原料的要求及酒龄的表示方法,掌握分别以Cognac和Armagnac为代表的白兰地的酿造方法,掌握白兰地的人工老熟及装瓶前的处理方法。

《葡萄酒工艺学》课程 学习指南

《葡萄酒工艺学》课程 学习指南

葡萄酒工艺学学习指南葡萄酒工艺学是“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必修课,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葡萄酒酿造的基本理论和酿造实践操作的基本技能,学好本课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课程学习的前期准备在学习本课程之前需要学习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葡萄栽培学、葡萄品种学、葡萄酒分析检测等专业基础课。

二、理论课程学习1. 教学过程课堂教学48学时,教师按照资源库教学大纲讲授系统的理论知识,随堂穿插问题讨论和案例分析,设置问题,鼓励学生互动,针对教学内容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课后留有思考题,期末设理论考试。

2. 指导与建议(1)课前准备简单地做课前预习,了解下一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置问题。

(2)课堂互动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教师的问题,理解教学内容,争取回答问题。

(3)课后思考认真思考课后留有的思考题,深入理解教授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4)课外拓展查阅教师推荐的课外阅读资料,尤其是外文资料,掌握专业术语的英文名,了解更多案例和国际葡萄酒工程领域的相关进展。

三、实验课学习1. 教学过程实验教学32学时,围绕葡萄酒酿造过程设置实验课程。

学生两人一组,根据实验目的、原理、葡萄原料状况,进行实验设计,讨论并提出实验方案,教师随堂修改,学生两人一组,完成实验操作的各个环节,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课后实验组讨论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2. 实验内容及学时安排见资源库教学大纲内容。

3. 指导与建议(1)前期准备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基本和关键实验步骤,为实验方案的设计做好准备。

(2)方案设计实验组根据实验目的和酿酒原材料状况,充分讨论,综合运用所学葡萄酒酿造学知识,设计酿酒实验方案。

教师现场审阅,讨论并修改完善。

(3)重视实验操作葡萄酒工艺学是一门技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共同操作完成实验方案,实现酿酒思想。

(4)书写实验报告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现象,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报告按照实验目的、原理、材料与方法、现象与结果分析,心得体会五个部分书写,要求目的、原理清晰,结果分析方法得当,结论正确,鼓励引用教学和文献案例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会。

《葡萄酒工艺学》课件

《葡萄酒工艺学》课件
公司
葡萄酒工艺学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葡萄酒的历史
02
葡萄酒的品种与酿造原料
03
葡萄酒的酿造工艺
04
葡萄酒的风格与品尝
05
葡萄酒的产区与生产者
06
01
添加章节标题
01
葡萄酒的历史
葡萄酒的起源
起源地:中东地 区
起源时间:公元 前6000年
起源原因:农业 发展,葡萄种植
苹果酸-乳酸发酵:将苹果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 可以降低葡萄酒的酸度
发酵温度: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为18-24℃,苹 果酸-乳酸发酵的最佳温度为15-20℃
发酵时间:酒精发酵通常需要7-14天,苹果酸乳酸发酵通常需要1-2周
发酵容器:酒精发酵通常在橡木桶中进行,苹果 酸-乳酸发酵通常在钢罐中进行
发酵过程:酒精发酵和苹果酸-乳酸发酵是葡 萄酒酿造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步骤,直接影响 葡萄酒的品质和风味。
群体的竞争
技术创新:传统 工艺与现代科技
的竞争
营销策略:线上 线下、传统媒体 与新媒体的竞争
感谢观看
汇报人:
04
美国加州纳帕谷:以赤霞珠、霞多丽等葡萄 品种为主,生产出许多高品质的葡萄酒
06
新西兰马尔堡:以长相思、黑皮诺等葡萄品 种为主,生产出许多高品质的葡萄酒
知名葡萄酒生产者及其产品
法国波尔 多:拉菲、 拉图、玛 歌等
意大利托 斯卡纳: 西施佳雅、 安东、桃乐 丝等
陈酿与橡木桶的使用
陈酿:葡萄酒在 橡木桶中存放一 定时间,使酒体 更加稳定,口感 更加醇厚
橡木桶:橡木桶 可以赋予葡萄酒 特殊的香气和口 感,如香草、咖 啡、巧克力等

葡萄酒工艺课程设计

葡萄酒工艺课程设计

葡萄酒工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葡萄酒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葡萄的挑选、压榨、发酵、陈年等环节,以及相关的卫生安全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葡萄酒的基本工艺流程及其重要性。

2.识别并解释葡萄挑选、压榨、发酵、陈年等环节的关键因素。

3.掌握葡萄酒卫生安全的基本知识。

4.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独立完成葡萄酒的基本制作过程。

5.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葡萄酒的制作过程进行优化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到葡萄酒工艺的重要性,增强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学生能够从葡萄酒工艺的学习中,体会到酿酒师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培养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葡萄酒的基本工艺流程、卫生安全知识以及实验操作。

具体安排如下:1.葡萄酒的基本工艺流程:葡萄的挑选、压榨、发酵、陈年等环节。

2.葡萄酒卫生安全知识:包括原料卫生、设备卫生、生产过程卫生等。

3.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葡萄酒的制作,体验酿酒的全过程。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葡萄酒的基本工艺流程和卫生安全知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探讨葡萄酒工艺的细节和问题。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葡萄酒工艺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葡萄酒的制作,培养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葡萄酒工艺学》2.参考书:《葡萄酒酿造技术》、《葡萄酒品鉴与欣赏》3.多媒体资料:葡萄酒制作过程的视频、图片等。

4.实验设备:葡萄压榨机、发酵罐、温度计、PH试纸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具体安排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葡萄酒工艺学完整版

葡萄酒工艺学完整版

发酵和呼吸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发酵和呼吸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代 谢方式。酵母属酵母在发酵过程不能提供足够的 ATP时,如果有氧存在和葡萄糖浓度较低,就会 增强呼吸作用的力度。从发酵代谢向呼吸代谢并 无突然的切换,从呼吸向发酵的转换也是如此。 这就是酵母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不同的生长条件 的原因。发酵性生长受呼吸程度的影响,具体取 决于生长条件和细胞对ATP的需求。
AF的主要副产物
甘油(glycerol):每当磷酸二羟丙酮氧化一分子NADH2, 就形成一分子甘油,这一过程称为甘油发酵。3-12g/L
影响因素:菌种,含糖量、SO2、pH值、发酵温度高,甘油 产量高。
乙醛:丙酮酸脱羧,乙醇氧化,氧化味,亚硫酸乙醛 醋酸:挥发酸,1.1g/L 琥珀酸(succinic acid): 乳酸:AF,苹果酸乳酸发酵 高级醇(higher (fusel) alcohols):二类香气的主要物质,
酸应大于1g/L
用量
上述降酸剂的用量,一般以它们与硫酸的反应 进行计算。
例如,1g碳酸钙可中和约1g硫酸:
CaCO3 + H2SO4
CaSO4 +CO2 + H2O
因此,要降钙或2克碳酸氢钾或2.5-3克酒石酸钾。
使用方法
化学降酸最好在酒精发酵结束时进行。对于 红葡萄酒,可结合倒罐添加降酸盐。对于白 葡萄酒,可先在部分葡萄汁中溶解降酸剂, 待起泡结束后,泵入发酵罐,并进行一次封 闭式倒罐,以使降酸盐分布均匀。
当基质中不再含有酵母菌所需营养物质时,部分酵母菌 自溶形成高级醇和氨基酸。
为加速并完成AF,只能使用化学催化剂,以酒石酸盐、 氯化物、硫酸盐或磷酸盐等形式与铵离子结合的盐类、 硫胺素加量<0.0006g/L,硫酸铵<0.3g/L。磷酸二铵

《葡萄酒工艺》课件

《葡萄酒工艺》课件
年球各个葡萄酒 产区,口感丰富,层次
感强。
葡萄酒的年份与品质
年份
葡萄酒的品质受年份影响较大,好年份的葡萄酒通常 品质更佳。
品质
葡萄酒的品质取决于品种、气候、土壤和酿造工艺等 多种因素。
陈年潜力
优质葡萄酒具有较好的陈年潜力,经过适当的陈放能 够提升品质。
CHAPTER 04
葡萄的破碎与压榨
总结词
破碎与压榨是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重要步骤,通过破碎葡萄 释放出果汁和果肉,为后续发酵做好准备。
详细描述
破碎是将葡萄颗粒破碎成葡萄浆,以便于压榨提取汁液。压 榨则是通过适当的压力将葡萄汁从葡萄浆中挤出。在这个过 程中,需要控制破碎程度和压榨压力,以避免过度破碎和压 榨,从而影响葡萄酒的品质。
全球葡萄酒贸易
欧盟是全球最大的葡萄酒出口地 区,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是主 要的葡萄酒生产国。
中国葡萄酒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葡萄酒产量
中国葡萄酒产量逐年增长,主要集中在宁夏、新疆和烟台等地区 。
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消费者 对葡萄酒的品质和口感要求也越来越高。
葡萄酒的品鉴与礼仪
葡萄酒的品鉴方法
观察酒的颜色
观察葡萄酒的颜色、透明度、 浓度以及挂杯情况,以初步判
断酒的品质。
闻酒的香气
将酒杯靠近鼻孔,深吸一口气 ,感受葡萄酒的香气,包括果 香、木香和发酵香等。
品尝酒的味道
小口品尝葡萄酒,感受其口感 、酸度、甜度、单宁和余味等 ,以全面评价葡萄酒的品质。
对比与评价
芳香与海鲜、白肉的搭配
芳香型葡萄酒适合与海鲜、白肉等较为清淡 的食物搭配,以增强食物的风味。
葡萄酒的礼仪与文化

葡萄酒工艺学:第十章 二氧化碳浸渍酿造法

葡萄酒工艺学:第十章 二氧化碳浸渍酿造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专业必修课葡萄酒工艺学10. 二氧化碳浸渍酿造法葡萄酒工艺学内容1.绪论2.葡萄的成熟与采收3.原料的改良4.酵母菌与酒精发酵5.苹果酸-乳酸发酵6.葡萄酒酿造的基本工艺7.红葡萄酒的酿造8.白葡萄酒的酿造9.桃红葡萄酒的酿造10.二氧化碳浸渍酿造法11.利口葡萄酒和蜜甜尔12.起泡葡萄酒13.白兰地14.葡萄酒的成熟15.葡萄酒的澄清16.葡萄酒的稳定17.葡萄酒的病害18.葡萄酒的封装10 二氧化碳酿造法主要内容:二氧化碳浸渍酿造法的原理、定义、工艺及所酿造的葡萄酒的特点。

要求:了解二氧化碳浸渍酿造法的工艺过程及操作要点,掌握该方法的原理、适用情况及所酿酒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二氧化碳浸渍酿造法的原理和特点。

10.1 二氧化碳浸渍酿造法(MC)简介10.2 MC法葡萄酒的特点10.3 CO2浸渍中的生物化学变化10.4 MC法的工艺及管理10.5 Beaujolais酿造法思考题10.1 二氧化碳浸渍酿造法(MC)简介Carbonic Maceration⏹原理:如果将整粒的葡萄浆果放在CO2气体中或无氧条件下,即使没有酵母菌的作用,葡萄浆果本身也可以将少部分糖转化为酒精,并形成特殊的香气。

简史●1872年巴斯德曾注意到该现象,认为可能用于葡萄酒的酿造。

●1935年Flanzy经实验提出了MC法,即将完整的葡萄放入充满CO2的密闭罐中,数天后葡萄再被压榨开始酒精发酵。

(CO浸渍+AF)2●70年代以来,由于同位素技术的应用,对CO2浸渍过程中的厌氧代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0.2 MC 法酿造酒的特点1/3感官特点:⏹MC法酿造葡萄酒口味更为柔和。

原因:总酸量和多酚物质总量较低,因此在酒度相同的情况下,其口味就更为丰满、流畅、圆润。

⏹香气主要为樱桃味、李子味;而经传统方法酿造的葡萄酒的香气主要为木味、树脂味、甘草味,前者主要是植物味和乳味,而后者主要为酒味和酚味。

《葡萄酒生产技术与工艺》教学大纲

《葡萄酒生产技术与工艺》教学大纲

《葡萄酒生产技术与工艺》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酿酒技术、食品加工、生物工程技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典型的基于工作系统化课程。

课程任务:通过理论教学、顶岗生产实习,使学生掌握白葡萄酒的酿造、红葡萄酒的酿造、桃红葡萄酒的酿造、起泡葡萄酒的酿造、白兰地的酿造技术;要求学生掌握葡萄酒生产设备的操作维护,工艺应用、工艺参数控制,原料、半成品、成品检验等葡萄酒生产技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前导课程:应用微生物技术、生物发酵原理及设备、分离纯化技术与设备、生物化学等课程。

二、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葡萄酒酿造的工艺原理、原料质量控制、工艺流程、工艺技术要点●能进行基本的设备操作维护,工艺参数控制,原料、半成品、成品检验,感官品尝等技能。

●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具有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教学条件师资标准: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教学工作。

校外实训基地标准:本课程需建立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工学结合,学训交替”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实施。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五、教法说明5.1 课堂搬进企业,学生边生产边学习5.2 建立岗前、岗间培训,岗终考核制度学生在企业顶岗生产期间,技术人员、学校教师、学生三方互动教学。

企业安排学生工作岗位并进行岗前培训,学生顶岗生产。

企业技术人员、学校教师定期进行岗间的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

5.3 自主学习,相互学习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教学及工作任务,调动、督促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4 网络教学作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利用教学网站上的教学资源:教学标准、教学实训指导书、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教学进度、考核方法;紧密贴合生产实际测试题,在线测试,仿真实训,图片,动画,行业标准、职业考试信息库、前沿信息、葡萄酒文化等教学资源,帮助同学们了解葡萄酒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拓展视野,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葡萄酒专家 教学大纲及计划

葡萄酒专家 教学大纲及计划

葡萄酒专家教学大纲及计划简介本教学大纲旨在提供葡萄酒专家教学课程的框架和计划。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获得关于葡萄酒的深入知识和专业技能,以成为合格的葡萄酒专家。

目标- 培养学生对葡萄酒产区、葡萄品种、酒品特征等方面的深入了解。

- 培养学生流利地描述和解释不同类型葡萄酒的特征和品质。

- 培养学生辨别并评估葡萄酒的能力。

- 培养学生了解葡萄酒行业的不同职业机会和就业前景。

教学内容1. 葡萄酒基础知识- 葡萄酒的历史和文化- 葡萄酒的生产过程- 葡萄酒的分类和品质标准2. 葡萄酒产区与葡萄品种- 主要葡萄酒产区的特点和地理位置- 不同葡萄品种的特征和适应环境3. 葡萄酒品鉴技巧与评估- 品鉴葡萄酒的步骤和方法- 辨别并评估葡萄酒的外观、香气、口感等特征4. 葡萄酒搭配与服务- 葡萄酒与食物的搭配原则- 葡萄酒的储存和服务温度5. 葡萄酒行业与职业机会- 葡萄酒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葡萄酒专家的职责和职业素养教学计划本课程将分为若干讲次,每讲次包括理论授课和实践培训。

第一讲:葡萄酒基础知识- 介绍葡萄酒的历史和文化- 讲解葡萄酒的生产过程- 解析葡萄酒的分类和品质标准第二讲:葡萄酒产区与葡萄品种- 分析主要葡萄酒产区的特点和地理位置- 探讨不同葡萄品种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第三讲:葡萄酒品鉴技巧与评估- 演示品鉴葡萄酒的步骤和方法- 练辨别并评估葡萄酒的外观、香气、口感等特征第四讲:葡萄酒搭配与服务- 解释葡萄酒与食物的搭配原则- 演示葡萄酒的储存和服务温度的正确方法第五讲:葡萄酒行业与职业机会- 分析葡萄酒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探讨葡萄酒专家的职责和职业素养考核方式- 课堂参与度:15%- 作业与小组讨论:25%- 品鉴报告:30%- 期末考试:30%以上为葡萄酒专家教学大纲及计划的草案,教师保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权利。

《葡萄酒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葡萄酒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葡萄酒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Winemaking Process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葡萄酒工艺学是论述葡萄酒酿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技能的学科,是葡萄与葡萄酒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程之一。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葡萄酒酿造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了解国内外葡萄酒工艺学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为祖国葡萄与葡萄酒事业献身的精神。

3、适应专业本大纲适用于大学本科四年制葡萄与葡萄酒专业的葡萄酒工艺学课程。

4、学时与学分本课程总学时48(理论)+32(实验),学分3.0+2.0,讲课48学时。

具体教学时数分配见表1。

5、先修课程学习葡萄酒工艺学要具备葡萄栽培学、葡萄品种学的基本知识,同时又必须掌握葡萄酒工程学、葡萄酒化学和葡萄酒分析检验课程。

因为葡萄原料是酿酒的物质基础,葡萄酒的酿造是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过程,酿酒工艺的实施要依靠设备来完成,葡萄酒质量的控制又离不开分析检验,为此要求掌握以上课程。

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使用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华主编的《葡萄酒工艺学》2007年为教材。

主要参考书目:①朱梅,李文庵,郭其昌.葡萄酒工艺学.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3.②李华.葡萄酒酿造与质量控制.陕西杨凌:天则出版社,1990.③戴仁泽.酿造酒工艺学. 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5.④朱宝镛.葡萄酒工业手册. 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95.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传统黑板板书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并设计有课堂讨论。

8、考核方式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10%)、专题论文(20%)和闭卷考试成绩(70%)共同构成。

9、课外自学要求查阅与本门课程相关的资料,就某一方面写出论文。

二、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国内外葡萄酒工艺学的现状和研究进展;(2)掌握葡萄酒酿造的基本理论和技能;(3)正确理解葡萄、工艺、设备、分析检测与葡萄酒质量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葡萄成熟与采收

第二章,葡萄成熟与采收

College of Enology, NWSUAF
2.1 葡萄浆果的成熟 (p41)
因此,了解葡萄果实的成熟和果实中的成 分及其在成熟过程中的变化,即葡萄浆 果的生物化学,并根据需要进行控制, 是保证葡萄酒质量的第一步。 • 2.1.1 葡萄浆果成熟的不同阶段 • 2.1.2 葡萄浆果中的主要成分 • 2.1.3 葡萄浆果主要成分的变化
College of Enology, NWSUAF
Two 2.1.1 periods of rapid volume increase are separated 葡萄浆果成熟的不同阶段 by a short slower lag period. Berry Development and Ripening The first rapid enlargement prior to veraison involves growth from perhaps 50 mg to about 1 g for a typical wine grape giving a 20-fold increase. The second rapid growth period produced only another doubling or so, but the amount of increased fresh weight is equivalent to or greater than the whole previous period. Furthermore the moisture content is higher in the first stage with nearly all the sugar accumulation in the later one. Therefore dry weight increase is much greater late. Moisture stress can affect the first enlargement stage 葡萄酒工艺学 especially strongly. 主讲 王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与葡萄酒工艺学》教学大纲英文课程名称:Viticulture and Enology课程编号: 0611611总学时:24总学分:1.5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适用专业:生物工程开课单位: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教研室执笔人:赵新节审校人:王燕一、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述第一节葡萄酒的起源与发展葡萄酒的起源;葡萄酒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葡萄酒生产现状世界葡萄酒的分布、产量与趋势;中国主要的葡萄与葡萄酒产区;中国葡萄酒生产动态。

第三节葡萄酒的价值保健价值:葡萄酒中含有热源、氨基酸、矿子元素、维生素、类黄酮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滋补、帮助消化、利尿、杀菌、预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抗癌等作用;文化与经济价值:美食与配餐;产地个性化与酒庄旅游。

第四节葡萄酒的概念与分类葡萄酒的概念(破碎或未破碎的新鲜葡萄果实或葡萄汁经完全或部分酒精发酵后获得的饮料,其酒度不能低于8.5%。

但是,根据气候、土壤条件、葡萄品种和一些葡萄产区特殊的质量因素和传统,在一些特定的地区,葡萄酒的最低总酒度可降到7.0%);葡萄酒的分类:根据酒中二氧化碳含量和加工工艺可将葡萄酒分为平静葡萄酒、起泡葡萄酒、特种葡萄酒。

第五节葡萄酒工艺学的定义与任务葡萄酒工艺学的定义(研究葡萄酒酿造、贮藏以及利用化学方法(规律)研究葡萄酒成分的科学);葡萄酒工艺学的任务:防治葡萄酒的病害,利用最低的消耗尽可能地提高葡萄酒的质量和产量。

第二章葡萄第一节酿酒葡萄品种白葡萄品种:龙眼(Dragon Eye)、贵人香(Italian Riesling)、霞多丽(Chardonnay)、白雷司令(White Riesling)、白玉霓(Ugni blanc)、白羽(Rkatsiteli)、赛美蓉(Semillon);红葡萄品种: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鹿辄(Merlot)、品丽珠(Cabernet Franc)、蛇龙珠(Cabernet Gernischet)、佳利酿(Carignon)、黑品诺(Pinot Noir)、西拉(Sirah)玫瑰香(Muscat Hambury)、佳美(Gamay)、宝石(Ruby Cabernet)、玫瑰蜜(Rose Honey)、山葡萄(V.amurensis)、烟73(Muscat ×Alicanfe Bouschet)。

第二节影响酿酒葡萄品质的因素内在因素:品种及砧木;自然因素:温度、湿度、光照等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人为因素:各种栽培技术。

第三节酿酒葡萄优质生产技术原则肥水供应原则;葡萄修剪技术;病虫防治原则。

第四节葡萄发育与采收期的确定葡萄果实的发育规律;葡萄采收期的确定;原料的改良。

第三章酵母与酒精发酵第一节主要酵母菌种及其特性真酵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serevisiae)椭圆形,8-9微米,产酒精能力强(17%),抗so2能力强(250mg/L),是其将葡萄汁中绝大部分的糖转化为酒精。

贝酵母(S.bayamus)形状大小与酿酒酵母相似,产酒精能力更强,在发酵后期起主要作用;带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pora delbrueckii)细胞小,近圆形(6.5×5.5微米),产酒精能力为8-14%,其主要特点是能缓慢地发酵大量的糖);非产孢酵母:柠檬形克勒克氏酵母(Kloeckera aniculata),产酒精能力低(4-5%),产酒精效率低(1%的酒精需糖21-22g/L),对so2敏感,可用二氧化硫处理将其去掉;星形假丝酵母(Candida stellata)细胞小,椭圆形,产酒精能力为10-11%,主要存在于感灰腐病的葡萄汁中。

第二节酒精发酵发酵原理;酒精发酵的主要副产物:甘油、乙醛、醋酸、琥珀酸、乳酸、高级醇、酯类;酵母的发酵抑制与生存素:抑制酵母活动的因素(基质中高糖浓度和乙醇在酵母细胞的积累);生存素(促进处于生存状态酵母存体活力的物质);抑制酵母活动的因素:基质中高糖浓度和乙醇在酵母细胞的积累;影响酵母生长与酒精发酵的因素:温度、通风、酸度、酵母代谢产物。

第四章葡萄酒酿造基本工艺第一节原料处理破碎:在破碎过程中,益尽量避免撕碎果皮、压破种子和碾碎果梗,降低杂质的含量;在酿造白葡萄酒时,还应避免果汁与皮渣接触时间过长;除梗:将葡萄浆果与果梗分开,并将果梗除去,一般在破碎后进行,且常常与破碎在同一破碎除梗机中进行。

生产中应进行除梗,可部分除梗(10~30%),也可全部除梗;压榨:将存在于皮渣中的果汁或葡萄酒通过机械压力而压出来,使皮渣部分变干。

在生产红葡萄酒时,压榨是对发酵后的皮渣而言。

在生产白葡萄酒时,压榨是对轻微沥干的新鲜葡萄而言。

原料予处理后应尽快压榨,避免压出果皮、果梗、和种子本身的构成物质,压榨过程应较为缓慢,压力逐渐加大,为提高出汁率,采用多次压榨。

第二节二氧化硫的应用二氧化硫的作用:对发酵微生物的选择作用;澄清作用;抗氧化和抗氧作用;增酸作用等;二氧化硫对葡萄酒的影响:净化发酵基质,提高酒度,提高有机酸含量,降低挥发酸含量,增加色度,改善味感质量,缓和霉味、泥土味、醋味及氧化味等,保持果香味。

但使用不当或用量过高,可使葡萄酒产生怪味,且对人产生毒害,由于控制降酸微生物的活动和抗氧作用,推迟葡萄酒的成熟;二氧化硫在发酵基质和葡萄酒中的存在形式:游离态、结合态;二氧化硫的用量:二氧化硫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发酵基质的含糖量、含酸量、温度、微生物的含量与活性、所产葡萄酒类型;二氧化硫的来源:固体、液体和气体;二氧化硫的添加时间:发酵以前、在葡萄酒陈酿和贮藏时。

第三节酵母的应用目的与作用:将人工选择的活性强、性能优良的酵母菌系加入到发酵基质中,以便迅速触发酒精发酵、利于发酵完全,获得品质优良、易于贮藏的葡萄酒;活性干酵母的使用:复水活化后直接使用和活化后扩大培养制成酒母使用。

第四节酒精发酵的管理与控制发酵过程的物理现象:“帽”的形成和发酵基质的膨胀;发酵基质温度升高;比重降低;红葡萄酒颜色变浓;味道发生变化;发酵进程的测定与记录:温度测定、比重测定、发酵记录、绘制发酵曲线;发酵控制:温度控制,降温方法、升温方法;倒罐。

第五节苹果酸-乳酸发酵作用:降酸作用、增加细菌学稳定性、风味修饰、乳酸细菌可能引起的病害;苹果酸-乳酸发酵的控制:利用自然乳酸菌、利用活性干乳酸菌。

第六节葡萄酒的澄清倒罐;下胶;过滤;离心;冷冻。

第五章白葡萄酒的酿造工艺第一节工艺流程前处理;果汁澄清;酒精发酵;原酒陈酿;稳定性处理。

第二节主要工艺技术取汁:直接压榨,酚类物质含量低;破碎后压榨,酚类物质含量高;防氧化:二氧化硫处理(60-120mg/L)、澄清、冷热处理、隔氧操作;酒精发酵:为获得优质干白葡萄酒,必须利用澄清葡萄汁进行低温发酵(18-20℃);贮存:贮存的方式与时间长短取决于原料品种和酿酒的类型。

果香型酒贮存时间短,一般不用橡木桶贮存。

有些品种(霞多丽、索味浓)宜用橡木桶适时贮存,更能体现其香气特征;冷处理:冷处理的温度为接近葡萄酒的冰点,T = -[(酒度-1)/ 2]℃;稳定性试验:可能浑浊类型有铁破败、铜破败、蛋白质破败、酒石沉淀,检验方法分别是冲氧或强烈通气或在0℃下贮藏7天,非直接阳光下7天或30℃温箱3-4周,加热80 ℃,30分钟或加入单宁0.5克/升,0 ℃下几周。

第六章红葡萄酒酿造工艺第二节工艺流程前处理;酒精发酵;皮渣分离;陈酿;稳定性处理。

第二节主要工艺技术浸渍发酵:浸渍时间、温度、倒罐、二氧化硫处理;苹果酸-乳酸发酵:只有在苹果酸-乳酸发酵结束,并进行恰当的二氧化硫处理后,红葡萄酒才具有生物稳定性。

应尽量使苹果酸-乳酸发酵在出罐以后立即进行。

应当注意的是,这一发酵有时在浸渍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在出酒是使之中断;陈酿:罐内陈酿、橡木桶陈酿、瓶储。

第七章桃红葡萄酒酿造工艺第一节桃红葡萄酒的特点桃红葡萄酒的特点;桃红葡萄酒对葡萄品种的要求。

第二节桃红葡萄酒生产工艺直接压榨法;短期浸渍分离法;低温短期浸渍法。

第八章起泡葡萄酒酿造工艺第一节起泡葡萄酒酿造工艺流程及葡萄品种起泡葡萄酒酿造工艺流程;起泡葡萄酒对葡萄品种的要求。

第二节起泡葡萄酒原酒的酿造压榨;葡萄汁处理;酒精发酵及苹果酸-乳酸发酵;原酒的调整与处理。

第三节起泡葡萄酒原酒的二次发酵瓶内发酵法;罐内发酵法。

第九章白兰地生产技术第一节白兰地概念及对葡萄品种的要求白兰地概念;对葡萄品种的要求第三节白兰地原酒酿造原料处理;原酒的酒精发酵。

第四节原白兰地酒的蒸馏技术壶式蒸馏法;塔式连续蒸馏法。

第五节白兰地的陈酿白兰地陈酿过程中的变化;白兰地的陈酿工艺;白兰地的勾兑与调配。

二、习题课、课堂讨论内容1.二氧化硫使用量的计算2.影响葡萄酒澄清的因素与澄清技术的合理应用教学大纲说明书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葡萄与葡萄酒工艺学》是一门涉及葡萄园艺的研究葡萄酒酿造、贮藏以及葡萄酒成分变化规律的专业课程。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葡萄与葡萄酒行业的状况与发展特点,掌握葡萄与葡萄酒的基本知识、生产原理和主要技术工艺,具备从事葡萄酒科学研究与实际生产的基本素质。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葡萄与葡萄酒工艺学》是一门专业课程,应在修完《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等专业基础课以后开课。

通过《生物化学》的学习,奠定葡萄酒原料科学基础;通过《微生物学》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发酵原理的掌握;通过《化工原理》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葡萄酒酿造化学原理的理解。

三、各章内容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第一章概述基本要求:了解葡萄与葡萄酒的起源、发展和生产现状,掌握葡萄与葡萄酒的价值、葡萄酒的概念与分类,明确葡萄与葡萄酒工艺学的任务。

重点:葡萄酒的概念与分类;葡萄酒分类的依据和指标。

第二章葡萄基本要求:了解酿酒葡萄品种的基本特点和生产中常用的酿造红、白、桃红、起泡、白兰地的葡萄品种,了解葡萄生产中的主要栽培技术;掌握影响葡萄品质的主要因素、葡萄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果实采收期的确定和原料的改良技术。

重点:影响葡萄品质的主要因素、合理采收葡萄的理论依据和原料的改良。

难点:各种因素对葡萄品质影响的机理和原料改良的原理。

第三章酵母与酒精发酵基本要求:了解酵母菌种的分类、掌握与葡萄酒发酵有关的主要菌种及其特点;掌握酒精发酵的基本原理、主产物与副产物,了解各种发酵产物与葡萄酒品质的关系;掌握影响葡萄酒酒精发酵的主要因素。

重点:酒精发酵的主要菌种、酒精发酵原理与影响因素。

难点:各种发酵产物与葡萄酒品质的关系及影响酒精发酵的主要因素。

第四章葡萄酒酿造基本工艺基本要求:了解不同原料处理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二氧化硫和酵母等辅料的特点;掌握葡萄破碎、除梗、压榨等原料处理的工艺要求,二氧化硫应用原理和使用量确定的依据,酵母的应用方法和添加量,酒精发酵和苹果酸-乳酸发酵的管理与控制技术,葡萄酒的澄清方法、原理与工艺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