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带答案必考考点训练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带答案必考考点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10284d1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4.png)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带答案必考考点训练选择题1、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影响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B.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D.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3、沙特阿拉伯将于2020年11月21~22日在利雅得举办第15届G20领导人峰会。
通过担任主席国,沙特旨在进一步加强与其他G20成员的关系,并就首脑会议的议题达成国际共识。
这将是第一次在阿拉伯世界举办的G20峰会。
沙特阿拉伯居民属于什么人种,主要使用什么语言()A.黑种人、阿拉伯语B.白种人、阿拉伯语C.黄种人、英语D.黄种人、西班牙语4、世界七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A.亚洲B.非洲C.拉丁美洲D.欧洲5、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是A.出生率B.死亡率C.出生率和死亡率D.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6、《桃花源记》中这样描写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桃花源”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的最主要理由是()A.城市,这里“阡陌交通”B.乡村,这里“屋舍俨然”C.乡村,这里“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城市,这里“土地平旷”7、某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8个婴儿,死亡人数15人,那么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2 .8%B.1 .5%C.1 .3%D.4 .3%8、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加强国际合作显得尤其重要,这是因为()A.发达国要从发展中国家购买全部原料,并售出全部产品B.发展中国家要引进全部资金、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C.如果离开了某一大国,其他国家无法生存D.任何国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与其他国家发生不同程度的联系填空题9、聚落形成的条件是什么?10、人类必须控制自己。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05fe745022aaea988f0f58.png)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高台民居是我国某地古代民居建筑,就地取材,以黄粘土制作的土坯墙、土块墙为主,厚度达1米。
该建筑依山之势、傍水之边,建在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高台民居位于我国()A. 福建省B. 安徽省C. 内蒙古自治区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高台民居建在高台上的主要原因是()A. 登高望远B. 防御洪水C. 通风采光D. 方便交通【答案】(1)D(2)B【解析】【解答】(1)由题目可知,高台民居就地取材,以黄粘土制作的土坯墙、土块墙为主,以上四个省区中,该民居应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故选D。
(2)高台民居建在高台上的主要原因是离水近,这样做可以更好防御洪水,对于登高望远和通风采光不是主要目的,故选B。
【分析】(1)高台民居是新疆喀什市老城东北端一处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是喀什展示维吾尔古代民居建筑和民俗风情的一大景观。
高台民居这里的维吾尔族人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这样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这些房屋大多是土房,也有不少新建的砖房。
(2)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2.下列世界遗产不属于四川省的是()A. 九寨沟B. 皖南古村落C.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D. 青城山—都江堰【答案】B【解析】【分析】皖南古村落属于安徽省,而不是四川省。
故答案为:B【点评】考查地方地理,这种考法地方性比较突出,需要学生有广泛的课外阅读和见识,提醒学生要多走出去看看。
3.小明计划到澳大利亚留学。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61938a192e45361066f5ea.png)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昭通)下列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组合不准确的是()A.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B. 中国黄土高原——窑洞C. 东南亚地区——高架屋D. 中国南方——蒙古包【答案】D【解析】【分析】北极地区地处高纬,气候严寒,当地的因纽特人就地取材用冰块建造了冰屋居住,保温功能很好;黄土高原地区,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东南亚地区气候湿热,当地民居多为高架屋,既隔热又便于雨水的排泄,还能抵御毒蛇猛兽的侵袭;内蒙古草原上,由于游牧方式,人们就居住在便于搭建、拆迁和搬运的蒙古包里。
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点评】依据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来解答此题。
2.认识世界,读下组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上组图中表示马六甲海峡的是图( )A. ①B. ②C. ③D. ③(2)上组图中的图②所示区域的主要人种、通用的语言和信仰的宗教分别是A. 黄色人种、英语、基督教B. 黑色人种、西班牙语、佛教C. 白色人种、阿拉伯语、伊斯兰教D. 黄色人种、阿拉伯语、基督教(3)上组图中有关图③所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A. 该区域常住居民为因纽特人、拉普人B. 站在A处,面北而立,该海峡西侧为太平洋,东侧为大西洋C. 该区域气候酷寒,地面全被冰雪覆盖,没有植物能够生长D. B所在的大洲淡水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答案】(1)A(2)C(3)B【解析】【分析】(1)马六甲海峡地处东南亚,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图①表示的是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
②表示的是西亚地区,③表示的是南极地区,④表示的是白令海峡。
(2)图②是西亚地区,西亚主要以白色人种为主,通用阿拉伯语、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3)图③是南极地区,南极地区无定居人口,北极地区常住的居民是因纽特人、拉普人,A错;图③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区域,南极点是地球最南端,因此站在A德雷克海峡处,面北而立,该海峡西侧为太平洋,东侧为大西洋,B正确;南极地区气候酷寒、烈风、干燥,南极地区的暖季,在大陆边缘的沿海地区是无冰区,这里生长着主要以地衣、苔藓、藻类为主的植物,C错;B所在的南极洲淡水资源丰富,主要以冰川的形式存在。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带答案必练题总结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带答案必练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27f8c7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9.png)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带答案必练题总结选择题1、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就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B.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C.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D.乡村聚落在地域上没有差异2、“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
歌词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A.乡村,这里有板桥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C.城市,这里有道路.D.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3、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发达国家人口密度大于发展中国家C.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人口稀少D.所有国家都存在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4、我国某地民居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被称为船形屋。
该民居所在地的气候特点是()A.全年高温,分早雨两季B.全年温和湿润C.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D.终年炎热干燥5、在平安夜的解放路上,一个外国人一边祈祷一遍在胸前划十字,这个人可能是A.信仰基督教B.信仰佛教C.信仰伊斯兰教D.信仰道教6、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来看,不属于同类型国家的是()A.印度B.巴西C.中国D.英国7、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使用泛围最广泛的语言分别是()A.英语、法语B.汉语、英语C.阿拉伯语、西班牙语D.俄语、英语8、当你到我国某城市旅游时,应当选择的导游图是()A.中国地图B.该市比例尺较小的地图C.世界地图D.该市比例尺较大的地图填空题9、列举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_________和乡村。
11、按照________,________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人类通常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________人种、________人种和________人种。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带答案必须掌握的典型题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带答案必须掌握的典型题](https://img.taocdn.com/s3/m/ae2bff6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1.png)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带答案必须掌握的典型题选择题1、当你到我国某城市旅游时,应当选择的导游图是()A.中国地图B.该市比例尺较小的地图C.世界地图D.该市比例尺较大的地图2、小雪想去美国留学,她首先要过的语言关是A.阿拉伯语B.法语C.英语D.西班牙语3、由“人口分布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A.北半球中、低纬度B.南半球中、高纬度C.南半球中、低纬度D.北半球中、高纬度4、如图所示的传统民居中,最适合游牧民族居住的是A.B.C.D.5、谷爱凌夺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
接受采访时,她流利的说着两种不同的语言,其中一种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另一种是使用最普遍的,它们分别是()A.汉语、英语B.法语、汉语C.汉语、俄语D.汉语、西班牙语6、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A.欧洲B.亚洲C.非洲D.北美洲7、下列关于世界居民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缓慢B.西欧以白色人种为主,多信仰基督教C.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北部D.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英语8、中东地区的大多数民居墙厚、窗小、色浅,这是因为A.受地形影响B.受宗教习惯影响C.抵御冬季的寒冷D.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填空题9、列举题:分别写出能够描述天气和气候的一句话.________ .列举两个由于世界人口增长过快所带来的问题.________ .10、澳大利亚的居民以________ 人种居多,他们绝大部分是________ (国家)移民的后代.11、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指标是________,自然增长率=________解答题12、读“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演变过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最早影响该聚落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
(2)聚落后来发展高楼林立,有许多企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
该类聚落叫_________。
最新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最新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4ffae52e3f5727a4e96226.png)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高台民居是我国某地古代民居建筑,就地取材,以黄粘土制作的土坯墙、土块墙为主,厚度达1米。
该建筑依山之势、傍水之边,建在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高台民居位于我国()A. 福建省B. 安徽省C. 内蒙古自治区D.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高台民居建在高台上的主要原因是()A. 登高望远B. 防御洪水C. 通风采光D. 方便交通【答案】(1)D(2)B【解析】【解答】(1)由题目可知,高台民居就地取材,以黄粘土制作的土坯墙、土块墙为主,以上四个省区中,该民居应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故选D。
(2)高台民居建在高台上的主要原因是离水近,这样做可以更好防御洪水,对于登高望远和通风采光不是主要目的,故选B。
【分析】(1)高台民居是新疆喀什市老城东北端一处建于高40多米、长800多米黄土高崖上的维吾尔民族聚居区,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是喀什展示维吾尔古代民居建筑和民俗风情的一大景观。
高台民居这里的维吾尔族人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这样一代一代,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这些房屋大多是土房,也有不少新建的砖房。
(2)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2.人类传统民居深深地打上了环境的烙印。
读我国各地传统民居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各传统民居环境及成因描述不正确的是()A. ①多受台风影响,防风吹B. ②气候湿热,多蛇虫C. ③终年多雨,黄土广布D. ④降水稀少,无需考虑房屋排水(2)各民居所在地的降水由少到多的排列顺序是()A. ①②③④B. ②③①④C. 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答案】(1)C(2)D【解析】【分析】(1)①台湾兰屿多受台风影响,地下屋防风吹,A正确;②云南气候湿热,多蛇虫,吊脚楼凉爽,防蛇虫,B正确;③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广布,气候较干旱,C错误;④新疆降水稀少,无需考虑房屋排水,D正确,故选C。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带答案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带答案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f52949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7.png)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带答案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选择题1、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B.山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C.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D.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2、小李在观察下图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①赤道横穿亚洲东南部②亚洲位于非洲的西南方向③西经60°经线穿越亚洲大陆西部④亚洲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3、阿拉伯人属于三大人种中的()A.混血种人B.黄种人C.黑种人D.白种人4、“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
歌词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A.乡村,这里有板桥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C.城市,这里有道路.D.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5、下列属于经济全球化具体体现的有①资源、技术共享②人才、信息共享③经济相互依赖④生产分工不明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关于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过快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B.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西亚C.非洲北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D.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7、谷爱凌夺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
接受采访时,她流利的说着两种不同的语言,其中一种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另一种是使用最普遍的,它们分别是()A.汉语、英语B.法语、汉语C.汉语、俄语D.汉语、西班牙语8、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来看,不属于同类型国家的是()A.印度B.巴西C.中国D.英国填空题9、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用_____________表示, 即人口密度=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10、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1)白种人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
最新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精选及答案
![最新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精选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24f8a3f78a6529657d5382.png)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长沙)读北半球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据图可知,人口稠密地区大多分布于A. 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B. 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C. 中高纬度的临海地区D. 中高纬度的内陆地区(2)甲处人口稠密,其适合人口居住的气候条件A. 冬冷夏热B. 冬雨夏干C. 终年高温多雨D. 终年温和多雨【答案】(1)A(2)D【解析】【分析】(1)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
故选:A。
(2)甲地位于欧洲西部,属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适合人类居住,所以甲地人口稠密。
故选:D。
【点评】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
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
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
此题考查世界人口分布,理解回答即可。
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A. 法语B. 阿拉伯语C. 汉语D. 英语【答案】 C【解析】【分析】解: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最广泛的是英语;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C【点评】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汉语: 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等 ;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俄语: 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家;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3.人类传统民居深深地打上了环境的烙印。
读我国各地传统民居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各传统民居环境及成因描述不正确的是()A. ①多受台风影响,防风吹B. ②气候湿热,多蛇虫C. ③终年多雨,黄土广布D. ④降水稀少,无需考虑房屋排水(2)各民居所在地的降水由少到多的排列顺序是()A. ①②③④B. ②③①④C. 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答案】(1)C(2)D【解析】【分析】(1)①台湾兰屿多受台风影响,地下屋防风吹,A正确;②云南气候湿热,多蛇虫,吊脚楼凉爽,防蛇虫,B正确;③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广布,气候较干旱,C错误;④新疆降水稀少,无需考虑房屋排水,D正确,故选C。
最新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复习题(附答案)
![最新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复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b855cf1ed9ad51f11df23d.png)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长沙)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是我国多雪地区,当地民居多为人字型屋顶,窗户较小的木屋,该民居结构主要功能是A. 防御风沙B. 防御台风C. 防御风雪D. 防御地震【答案】 C【解析】【分析】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喀纳斯是我国多雪地区,每到冬季,这里就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厚厚的积雪,构成童话般的冰雪梦境。
当地人将粗大笔直的红松整木两端挖槽,相互嵌扣,木头之间的缝隙用泥巴粘合,屋顶普遍采用人字形,以便于防御风雪。
故选:C。
【点评】考查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要理解记忆。
2.我国台湾省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3 16万(2010年数据),其人口密度约为()A. 643.3人/平方千米B. 0.001 6平方千米/人C. 0.064人D. 15.54平方千米/人【答案】 A【解析】【分析】解: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通过公式计算可知台湾的人口密度是23160000/36000= 643.3人/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A【点评】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是中国第一大岛,主要少数民族为高山族,主要地形为山地与丘陵,平原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交界处,中部及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
它的主要工业类型为进口加工出口型工业。
3.剪纸是中国民族传统艺术。
剪纸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剪纸显示的传统民居是()A. 四合院B. 竹楼C. 蒙古包D. 窑洞(2)图示景观所属地形区是()A. 云贵高原B. 黄土高原C. 华北平原D. 内蒙古高原(3)这种民居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建筑特点是()A. 通风散热B. 隔热防潮C. 冬暖夏凉D. 冬冷夏热【答案】(1)D(2)B(3)C【解析】【分析】(1)读图观察可知,图中的传统民居是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
最新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精选含答案
![最新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精选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0bcd2902d276a200292ee5.png)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青岛)6月至7月,某探险队沿①到④线路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地理探险考察,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沿途队员们发现人口分布稀疏的地区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②③④(2)途中探险队员们曾遭遇“狂风暴雨”的天气,这个地点最有可能是()A. ①B. ②C. ③D. ④(3)在①地不能看到的现象是()A. 排列整齐的橡胶林B. 随风摇曳的椰子树C. 一望无际的水稻田D. 硕果累累的枣椰树【答案】(1)D(2)A(3)D【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①是东南亚地区,该地区人口稠密,②是高山高原气候,③是温带大陆性气候,④是寒带气候,图中的②③④三地人口稀疏。
(2)图中所示的是气候类型中,④是寒带气候,③是温带大陆性气候,②是高山高原气候,这三种气候降水稀少。
年降水量最大的是①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雨季多暴雨。
(3)读图可知,图中①地为东南亚地区;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东南亚各国普遍种植水稻,故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枣椰树是热带和亚热带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西亚的伊拉克是椰枣的主要出产国,其产量居世界首位。
【点评】世界人口分布、亚洲气候和农作物的分布。
2.图中景观所在国家居民多信仰()A. 佛教B. 伊斯兰教C. 基督教D. 犹太教【答案】 B【解析】【分析】解:图中景观是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埃及主要以阿拉伯人为主,多信奉伊斯兰教。
故答案为:B。
【点评】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
领土还包括苏伊士运河以东、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
南接苏丹,西连利比亚,东临红海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经地中海与欧洲隔海相通,东南与约旦和沙特阿拉伯相望,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
3.甘肃省面积约4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600万,则平均人口密度约为()A. 33人/平方千米B. 60人/平方千米C. 600人/平方千米D. 300人/平方千米【答案】 B【解析】【分析】解:一个地方的人口密度是由当地的人口总数除以当地的面积大小,可以得出甘肃省的人口密度是由2600万人/43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是60人/平方千米。
最新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最新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c6128baaea998fcc220ec6.png)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怀化)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奉为圣城的是()A. 麦加B. 巴勒斯坦C. 耶路撒冷D. 拉萨【答案】 C【解析】【分析】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看作圣城的地方.故选:C.【点评】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圣地.自从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圣殿在耶路撒冷建成,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昔日圣殿的遗迹西墙,仍是犹太教最神圣的所在.基督徒也相当重视耶路撒冷,因为根据《圣经》记载,这里是耶稣受难、埋葬、复活、升天的地点.2.2019年3月8日,《航拍中国第二季·福建》在CCTV-9播出,读下面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①山脉是()A. 武夷山B. 太行山C. 雪峰山D. 戴云山(2)右图是福建沿海某岛屿的传统民居石厝,其低矮、窗小、顶缓的设计主要是为了()A. 防震B. 防风C. 防洪D. 防沙(3)关于福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B. 城市大多沿河沿海分布C. 西隔武夷山与江西相邻D. 闽江在宁德市注入南海【答案】(1)D(2)B(3)D【解析】【分析】(1)图中①山脉是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闽中屋脊"之称,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五高峰,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
也是戴云山脉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
故答案为:D。
(2)读图可知,当地传统民居石厝的特点是:低矮、顶缓、窗小。
石厝是当地居民从实用出发,针对海岛资源和气候发展起来的一种石结构建筑。
当地缺砖少木,石材于是成为主要建筑材料。
风是海岛民居最可怕的敌人,少开窗和开小窗,为的都是防风。
故答案为:B。
(3)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西隔武夷山与江西相邻,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城市大多沿河沿海分布;闽江在福州市注入东海。
故答案为:D。
【点评】(1)福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峰岭连绵不断,山地丘陵约占陆地总面积的80%,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素称“东南山国”。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d960c3561252d380eb6edf.png)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图示意山西省农耕型古村落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山西省农耕型古村落集中分布在()A. 中部和南部B. 中部和北部C. 南部和北部D. 东部和西部(2)影响山西省农耕型古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气候、水源和土壤B. 气候、矿产和土壤C. 地形、水源和矿产D. 地形、水源和气候(3)下列传统民居中,能反映山西省自然环境特点的是()A. 冰屋B. 高架屋C. 窑洞D. 蒙古包【答案】(1)A(2)D(3)C【解析】【分析】(1)农耕型古村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从图中可知,山西省农耕型古村落集中分布在中部和南部。
(2)从图中可知,农耕型古村落都在河流沿岸,地形平坦的地区,故影响山两省农耕型古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水源和气候。
(3)山西主要位于黄土高原上,窑洞是山西当地的传统民居,冬暖夏凉,依山而建。
故答案为:(1)A;(2)D;(3)C。
【点评】(1)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2)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早期人类的聚居地一般都选择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点。
例如,中国陕西蓝田猿人的遗址,就在一条河流最高的阶地上。
(3)黄土高原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典型民居为冬暖夏凉的窑洞。
2.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面四幅景观图所展示的是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判断其中描述有误的是()A. ①是位于东南亚的高脚屋B. ②是位于北极地区的雪屋C. ③是位于西亚地区的村庄D. ④是位于非洲的茅草屋(2)对上述四处民居的设计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B. 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C. 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D. 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多台风,茅草屋便于拆卸【答案】(1)B(2)D【解析】【分析】(1)从图上来看,①是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②是日本的合掌屋;③是西亚的村庄;④是非洲的茅草屋,故选B。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第4章 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第4章 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c4badb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e.png)
2023-2024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9小题每题3分共计27分)1.(1)图中①、②、④四地区中人口分布较密集的是()1.(2)到①地区去旅游最常见的宗教建筑是()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A【解析】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读图可知图中①地是欧洲西部②地是亚洲东部人口稠密③地是亚欧大陆北部④地是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人口稀疏依据题意【答案】B【解析】读图可得图中①是欧洲西部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 B图中的建筑有十字架是基督教的代表建筑基督教堂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图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C图是佛教的佛塔 D图是道教的道观故选 B2.(1)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是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该宗教主要分布在()2.(2)巴黎圣母院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火灾之后最好是()A. 亚洲西部和中部B.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C. 非洲北部和东部D.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答案】D【解析】(1)读图可知巴黎圣母院是基督教的宗教建筑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故选D【答案】B【解析】(2)作为人类宝贵财富的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某个城市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巴黎圣母院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因此火灾过后应恢复原貌故选B3.甲城市位于20°N、110°E 乙城市位于40°N、116°E 乙城市位于甲城市的()A. 东北方B. 西北方C. 东南方D. 西南方【答案】A【解析】从甲、乙两地的经纬度可以看出从东西来看乙城市应位于甲城市的东方从南北来看乙城市应位于甲城市的北方因此乙城市(40°N、116°E)位于甲城市(20°N、110°E)的东北方向故选A4.(1)看左侧两半球图关于海陆分布及大洲大洋认知正确的是()4.(2)看右侧大洲轮廓和野生动物分布图认知偏差的是()A. 东半球陆地面积远大于西半球的且东半球陆地面积也大于海洋面积B. 世界大洋面积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乙、丙、甲、丁C. 赤道穿过的大陆有②、④、⑤、⑦D. 最炎热和最寒冷的大洲分别是⑦和③【答案】D【解析】(1)读图可知东半球陆地面积远大于西半球的且东半球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 A错世界大洋面积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甲—太平洋、乙—大西洋、丙—印度洋、丁—北冰洋 B错赤道穿过的大陆有②、⑦ C错最炎热和最寒冷的大洲分别是⑦非洲和③南极洲 D对故选D【答案】C【解析】(2)海牛没有远涉重洋的能力故C错故选C5.(1)该国2018年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5.(2)目前该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可能是()A. 20.1‰B. -0.7‰C. 0.7‰D. 9.7‰【答案】【解析】【答案】【解析】6.与20°W构成经线圈的是()A. 120°EB. 80°EC. 120°WD. 160°E【答案】D【解析】每一条经线都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经度的度数相加等于180°但方向相反与20°W构成经线圈的是160°E故选D7.(1)图示聚落为()7.(2)该聚落的人们从事的主要工作是()7.(3)该聚落呈条带状分布影响其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 农村B. 渔村C. 牧村D. 城市【答案】D【解析】解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聚落是城市房屋高大密集人口稠密.故选 D.【答案】C【解析】解渔业、畜牧业和耕作业都属于农业工业、服务业属于非农业结合选项.故选 C.【答案】D【解析】解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结合图示得知影响该聚落条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便利根据题意.故选 D.8. 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因素有()①土壤肥沃②地形平坦③人口稠密④交通便利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A【解析】9.(1)从照片中可以看出该古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9.(2)在古城旅游资源开发时我们对文物古迹应()A. 气候适宜B. 水源充足C. 能源丰富D. 交通便利【答案】B【解析】(1)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读图可得图中聚落分布于河流沿岸所以说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源充足故选B【答案】C【解析】(2)作为人类宝贵财富的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惯、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在古城旅游资源开发时我们对文物古迹应加强保护修旧如旧适度开发故选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0.(1)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是______(A/B)所在大洲请说出解决该大洲因人口快速增长带来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措施________ A、B、C三地人口稀疏的原因是________(任选一处说明原因)10.(2)亚洲东部、南部人口稠密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3)C处居住的土著居民与亚洲东部的人种________(相同/不相同)10.(4)世界上教徒最多、分布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双选)10.(5)A处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其教徒被称为________ B所在国家大多数居民使用的语言是世界上________(使用人数最多/流传最广)的语言 C所在国家是世界上________(人数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答案】(1)A,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A 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解析】(1)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是A所在大洲该大洲因人口快速增长带来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措施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A、B、C三地人口稀疏的原因是A地位于热带沙漠炎热干燥【答案】(2)地处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解析】(2)亚洲东部、南部人口稠密的原因地处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答案】(3)相同【解析】(3)C处居住的土著居民为因纽特人与亚洲东部的人种相同均为黄色人种【答案】C, D【解析】(4)世界上教徒最多、分布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等【答案】(5)穆斯林, 使用人数最多, 面积最大【解析】(5)A处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 B所在国家大多数居民使用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C所在国家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11.(1)A山峰与B山峰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 C代表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11.(2)EF段河流流向是________ 沿着AB做剖面线绘制地形剖面图右图中第________幅更符合实际情况11.(3)图中有甲、乙两个村落规模较大的村落是________村请简述原因11.(4)根据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乙村落适宜发展________(农业类型)并说明理由【答案】(1)120~220, 鞍部【解析】(1)根据等高线可知 A山峰的高度为500~600米 B山峰的高度为720米所以A与B的相对高度为120~220米由图可知 C位于两山之间比较平缓的位置为鞍部【答案】(2)自北向南(或自西北向东南), 一【解析】(2)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知该地(西)北部高、(东)南部低河流自高向低流故河流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 A山较低 B山较高两山之间有鞍部右图第一幅更符合实际情况【答案】(3)甲①临近公路交通便利②靠近河流水源充足③平原地形地形平坦【解析】(3)甲临近公路交通便利且靠近河流水源充足甲是平原地形地形平坦故甲村落规模较大【答案】(4)林业, 地形以山地为主(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或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解析】(4)乙村落地形以山地为主等高线密集地形陡峭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12.(1)图中A、B、C、D四地为人口稀疏区请分析B地人口稀少的原因12.(2)图中①、②、③为人口________区三地共同的原因是什么?12.(3)①处人种主要是________ ②处人种是________ 通用语言是________12.(4)③所在地区居民使用的语言主要是________ 该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B地位于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解析】(1)图中B地是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该地人口稀疏【答案】(2)稠密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交通运输便利【解析】(2)图中①欧洲西部、②亚洲东部、③北美洲东部为人口稠密区三地共同点是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交通运输便利【答案】(3)白色人种, 黄色人种, 汉语【解析】(3)①处位于欧洲西部该地主要是白种人②位于亚洲东部该处人种是黄色人种通用语言是汉语【答案】(4)英语历史上英国的殖民地遍及全球【解析】(4)③所在地区是美国该国家居民使用的语言主要是英语该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原因是历史上英国的殖民地遍及全球13.(1)A城市位于五带当中的________带 2008年8月8日A城市举办奥运会开幕式时当地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13.(2)里约奥运会所在的大洲有世界最大的亚马孙平原该平原的人口________(稠密/稀疏)13.(3)试判断希腊雅典的气候类型________13.(4)伦敦奥运会举办期间运动员出门经常要带雨伞请分析其原因【答案】(1)北温带, 高温多雨【解析】(1)读图可知 A城市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属于五带当中的北温带 A地是温带季风气候 8月8日A城市举办奥运会开幕式时当地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答案】(2)稀疏【解析】(2)读图可知里约奥运会所在的大洲南美洲南美洲有世界最大的亚马孙平原该平原气候湿热人口稀疏【答案】(3)地中海气候【解析】(3)读图可知雅典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答案】(4)降水季节分配均匀【解析】(4)伦敦奥运会举办期间运动员出门经常要带雨伞其原因是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每天都有可能下雨14.(1)蕾蕾发现世界人口分布________(均匀、不均匀)你认为能否采取人口迁移的方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呢?说明理由14.(2)上世纪90年代后俄罗斯人口持续出现负增长说出人出现负增长会给社会发展带来哪些不利影响(至少写出两点)14.(3)大量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如果城市人口无计划的膨胀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哪些问题(至少写出两点)【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6aa2d801f69e3142329413.png)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A. 土壤肥沃B. 水源不足C. 地形平坦D. 交通便利【答案】 B【解析】【分析】解: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水源不足、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故答案为:B【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
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2.小明计划到澳大利亚留学。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小明需要加强学习的语言是( )A. 英语B. 法语C. 西班牙语D. 阿拉伯语(2)为更好的适应当地生活,他最好了解以下哪种宗教习俗( )A. 佛教B. 道教C. 基督教D. 伊斯兰教【答案】(1)A(2)C【解析】【分析】(1)英语是适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
澳大利亚通用英语,故选:A。
(2)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澳大利亚主要信仰基督教,故选:C。
【点评】(1)世界六大语言的分布区域:汉语主要分布于中国以及新加坡、马拉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英语主要分布于欧洲西部、北美洲、大洋洲几亚洲南部等地区;俄语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及东欧部分地区;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国家。
(2)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创始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3.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3c3a5a4693daef5ff73d45.png)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青岛)6月至7月,某探险队沿①到④线路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地理探险考察,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沿途队员们发现人口分布稀疏的地区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②③④(2)途中探险队员们曾遭遇“狂风暴雨”的天气,这个地点最有可能是()A. ①B. ②C. ③D. ④(3)在①地不能看到的现象是()A. 排列整齐的橡胶林B. 随风摇曳的椰子树C. 一望无际的水稻田D. 硕果累累的枣椰树【答案】(1)D(2)A(3)D【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①是东南亚地区,该地区人口稠密,②是高山高原气候,③是温带大陆性气候,④是寒带气候,图中的②③④三地人口稀疏。
(2)图中所示的是气候类型中,④是寒带气候,③是温带大陆性气候,②是高山高原气候,这三种气候降水稀少。
年降水量最大的是①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雨季多暴雨。
(3)读图可知,图中①地为东南亚地区;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东南亚各国普遍种植水稻,故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枣椰树是热带和亚热带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西亚的伊拉克是椰枣的主要出产国,其产量居世界首位。
【点评】世界人口分布、亚洲气候和农作物的分布。
2.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面四幅景观图所展示的是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判断其中描述有误的是()A. ①是位于东南亚的高脚屋B. ②是位于北极地区的雪屋C. ③是位于西亚地区的村庄D. ④是位于非洲的茅草屋(2)对上述四处民居的设计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B. 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C. 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D. 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多台风,茅草屋便于拆卸【答案】(1)B(2)D【解析】【分析】(1)从图上来看,①是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②是日本的合掌屋;③是西亚的村庄;④是非洲的茅草屋,故选B。
2023年中考地理训练专题06 居民与聚落(含答案及解析)
![2023年中考地理训练专题06 居民与聚落(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560d1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b.png)
2023年中考地理专题训练专题06 居民与聚落一、选择题某地的人口出生率为1.2%,死亡率为2%,回答下面1-2小题。
1.该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0.8% B.—0.8% C.3.2% D.2%2.该地可能位于哪一个大洲()A.亚洲B.欧洲C.非洲D.南极洲【答案】1.B 2.B【解析】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也就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2%-2%=-0.8%。
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结合题干来看,该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
欧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有的国家出现负增长,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积。
据此完成下面3-4小题。
3.对橘与枳产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橘主要生长在暖温带B.枳主要生长在亚热带C.两地均以面食为主 D.两地都位于我国季风区,雨热同期4.以下符合橘产地的传统民居风格的是()A.B.C.D.【答案】3.D 4.C【解析】3.据所学知识可知,受气候因素的影响,橘与枳产地地理环境差异大,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雨热同,D正确;橘树要生长在亚热带,A错误;枳要生长在暖温带,B错误;橘地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米饭为主食,枳地位于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北,以面食为主,C错误。
故选D。
4.据题可知,橘产地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气候暖湿,降水多,传统民居为江南水乡建筑,C正确;A为新疆晒葡萄干的房子,A错误;B为黄土高原的窑洞,B错误;D为内蒙古高原上的传统民居蒙古包,D错误。
故选C。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小洲村,保存着为数不多的蚝壳厝,利用黄泥、热糯米和蚝壳建造厚厚的外墙,质地坚硬、蚝壳墙又被称为“凸砖遮阳墙”,亦可防潮防雨。
读图,完成下面5-6小题。
5.下列关于蚝壳厝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沿海地区生蚝多,就地取材②便于房屋排水③利于防风沙④可以降低室内温度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6.对蚝壳厝古建筑应采取的措施是()A.吸引外来人口大量定居,增加收入B.拆毁原有建筑,重建新村C.加大旅游宣传,合理有序开发D.整村搬迁,保护古建筑【答案】5.C 6.C【解析】5.读材料利用黄泥、热糯米和蚝壳建造厚厚的外墙,质地坚硬、蚝壳墙又被称为“凸砖遮阳墙”,亦可防潮防雨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沿海地区,生蚝多,就地取材,①正确;该地降水丰富,有利于房屋排水,②正确;厚厚的外墙,质地坚硬可以降低室内温度,④正确;①②④正确,C正确;该地风沙小,与防风沙无关,主要防潮防雨,排除③,排除ABD;故选C。
最新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精选及答案
![最新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精选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1a2c52941ea76e59fa0488.png)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昆明)关于世界人种和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A.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B. 黑色人种的故乡是南、北美洲C. 阿拉伯人信仰基督教D. 佛教建筑物为清真寺【答案】 A【解析】【分析】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A正确;黑色人种的故乡是撒哈拉以南非洲,B错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C错误;佛教建筑物为佛塔或寺庙,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D错误。
故选:A【点评】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非洲的北部,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
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教徒以亚洲为最多,在亚洲又集中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
2.小明计划到澳大利亚留学。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小明需要加强学习的语言是( )A. 英语B. 法语C. 西班牙语D. 阿拉伯语(2)为更好的适应当地生活,他最好了解以下哪种宗教习俗( )A. 佛教B. 道教C. 基督教D. 伊斯兰教【答案】(1)A(2)C【解析】【分析】(1)英语是适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
澳大利亚通用英语,故选:A。
(2)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澳大利亚主要信仰基督教,故选:C。
【点评】(1)世界六大语言的分布区域:汉语主要分布于中国以及新加坡、马拉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英语主要分布于欧洲西部、北美洲、大洋洲几亚洲南部等地区;俄语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及东欧部分地区;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国家。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56701e65ce0508763213dd.png)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图为东南亚马来群岛中的加里曼丹岛略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岛屿的地势特征是()A. 中部高,四周低B. 中部低,四周高C. 北部高,南部低D. 东部高,西部低(2)甲地的传统民居是()A. B. C. D.【答案】(1)A(2)D【解析】【分析】(1)读加里曼丹岛的河流分布图,由河流流向可知,加里曼丹岛的河流都是从中部流向四周,由此可推断该岛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故选A。
(2)读加里曼丹岛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岛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A是窑洞,是黄土高原传统民居,B是蒙古包,是内蒙古高原的传统民居,C是冰屋,是北冰洋沿岸的传统民居,D是双层竹楼,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特点,最适应该地的气候。
故选D。
故答案为:(1)A;(2)D。
【点评】(1)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细长部分叫马来半岛。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判断一个地区的地势可结合河流流向去综合分析。
(2)东南亚地处热带,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
农作物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2.聚落是人们的聚居地。
爱护聚落,人人有责。
结合漫画,回答下列小题。
(1)该漫画中的聚落景观,可描述为()A. 林海雪原B. 沟壑纵横C. 高楼林立D. 大漠辽阔(2)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A. 禁止焚烧秸秆B. 珍惜每寸土地C. 杜绝乱扔乱放D. 实行达标排放【答案】(1)C(2)C【解析】【分析】(1)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
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
最新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最新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d6f241172ded630b1cb6b9.png)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读“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对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叙述正确的是()A. ①地有极昼极夜现象B. ②地居民主要为黄色人种C. ③地盛产苹果、甜菜D. ④地所在国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2)我国某企业拟将一批通信设备通过海运从上海运送至④地,最短航线须经过()A. 土耳其海峡 B. 苏伊士运河 C. 马六甲海峡 D. 白令海峡(3)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①地气候类型只分布在欧洲B. ②地气温年较差小,全年降水均匀C. ③地的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多雨D. ④地气候类型在非洲南北两端都有分布【答案】(1)B(2)C(3)D【解析】【分析】世界上各地区受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差异很大,由气候导致各地的风俗也有很大差异。
(1)①地在北温带,没有极昼极夜现象,A错误;②地位于东亚的中国,居民主要为黄色人种,B正确;③地在中南半岛,盛产热带作物,不会有苹果、甜菜等温带作物,C错误;④地所在国是南非,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国家是澳大利亚,D正确。
(2)我国某企业拟将一批通信设备通过海运从上海运送至④表示的南非,最短航线须经过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
(3)①地表示的温带海洋气候类型除分布在欧洲外,还分布在南北美洲,A错误;②地属于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不均匀,B错误;③地的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夏季多雨,C错误;④地表示的地中海气候类型在非洲南北两端都有分布,D正确。
故答案为:(1)B;(2)C;(3)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区域的地理特点,综合性强,有难度,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小明计划到澳大利亚留学。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小明需要加强学习的语言是( )A. 英语B. 法语C. 西班牙语D. 阿拉伯语(2)为更好的适应当地生活,他最好了解以下哪种宗教习俗( )A. 佛教B. 道教C. 基督教D. 伊斯兰教【答案】(1)A(2)C【解析】【分析】(1)英语是适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2464aeeff9aef8941e06be.png)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宜宾)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在()A. 罗马B. 北京C. 南京D. 洛阳【答案】B【解析】【分析】北京是著名古都,更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荟萃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有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故选:B【点评】北京市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
2.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甲图四类国家中容易出现经济发展压力大,居民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的国家类型为()A. IB. ⅡC. ⅢD. Ⅳ(2)关于乙图中图示区域说法错误的是()A. Ⅳ类国家主要分布在①地区,经济水平高,人口稠密B. ②地区属于Ⅳ类国家,这里种族复杂,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C. ③地区主要以Ⅱ类国家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 ④地区既属于Ⅱ类国家,也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答案】(1)B(2)B【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只有Ⅱ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这就说明这类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较快,易出现经济发展压力大,居民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
(2)Ⅳ国家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这就说明这类国家的人口增长较慢,属于发达国家,图中②地区的国家是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故答案B错误。
故答案为:(1)B;(2)B;【点评】(1)考查世界人口的增长问题以及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有一定难度。
(2)考查几个地区和国家的人口问题,一般主要考查几个大国,学生要特别注意。
3.2019年3月8日,《航拍中国第二季·福建》在CCTV-9播出,读下面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①山脉是()A. 武夷山B. 太行山C. 雪峰山D. 戴云山(2)右图是福建沿海某岛屿的传统民居石厝,其低矮、窗小、顶缓的设计主要是为了()A. 防震B. 防风C. 防洪D. 防沙(3)关于福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B. 城市大多沿河沿海分布C. 西隔武夷山与江西相邻D. 闽江在宁德市注入南海【答案】(1)D(2)B(3)D【解析】【分析】(1)图中①山脉是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闽中屋脊"之称,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五高峰,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湖北省的总人口数约6568万人(2010年),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其人口密度约为:()A. 36.5平方千米/人B. 365人/平方千米C. 0.0027平方千米/人D. 300人/平方千米【答案】B【解析】【分析】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是由当地人口总数除以当地面积,所以湖北省的总人口数约6568万人(2010年),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其人口密度约为365人/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人口密度的计算,理解人口密度的含义是答题的关键,注意计算数据的准确性。
2.读聚落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民居主要分布在()A. 青藏高原B. 内蒙古高原C. 云贵高原D. 黄土高原(2)该民居体现当地的气候特点是()A. 终年高温B. 终年低温C.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D. 终年温和【答案】(1)D(2)C【解析】【分析】(1)图中的民居是窑洞,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故选D。
(2)窑洞民居体现了黄土高原地区干燥少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故选C。
【点评】(1)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
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2)黄土高原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750公里,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黄土高原具有冬季严寒、夏季暖热的特点,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大部分地区温度条件能满足农作物两年三熟的需要。
3.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最有可能形成聚落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 C【解析】【分析】解: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读图可知,图中③处位于平原,地形平坦,在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最有可能形成聚落。
故答案为:C。
【点评】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按照聚落的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4.2019年4月15日,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建筑损毁严重。
巴黎圣母院位于()A. 英国B. 法国C. 意大利D. 俄罗斯【答案】 B【解析】【分析】解:巴黎圣母院是一座位于塞纳河畔、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筑,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
故答案为:B。
【点评】法国的旅游资源可谓得天独厚,既有湖光山色、民俗风情,又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宝藏,还有展示现代化科技的人工文化娱乐景点,这些宝贵的旅游资源使法国的旅游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入境旅游收入在世界居第二位。
首都巴黎、地中海、大西洋沿岸风景区及阿尔卑斯山区等都是旅游胜地,此外还有一些历史名城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5.如图为2018年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状况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巴西B. 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印度C. 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较低D. 中国人口总量最大,自然增长率最低(2)中国人口密度比印度低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发展水平更高B. 领土面积更大C. 人口自然增长率更低D. 人口总数更少【答案】(1)C(2)B【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尼日利亚,故A错误。
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日本,故B错误。
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较低,故C 正确。
中国人口总量最大,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是最低,故D错误。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2)人口密度是人口总数与面积之比。
中国人口总数比印度多,人口密度比印度低,主要原因是中国领土面积比印度大。
依据题意。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人口增长率为正数时表示总人口数在增加,人口增长率为负数时表示总人口数在减少。
就全世界而言,人口增长只有人口自然增长一个因素,人口增长率等于人口自然增长率。
不同国家或地区差别很大。
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低,发展中国家自然增长率较高。
6.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岡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下图为某区域景观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区域()A. 河流是内流河B. 有高原和平原C. 森林多在平原D. 桥梁跨越河流(2)图中()A. 农田主要分布在山区B. 聚落主要集中在平原C. 山区修路取最短路线D. 城市建设要靠近湖泊(3)“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中,人类应在()A. 陡坡开荒,扩大耕地增加粮食产量B. 河流上游拦水,减少山区灌溉面积C. 山区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 河流下游填湖,建设大规模的城市【答案】(1)D(2)B(3)C【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河流流入海洋,是外流河,主要地形类型为山地和平原,没有高原,森林多分布在山地,桥梁跨越河流。
(2)由图可知,农田主要分布在平原,聚落主要集中在平原,山区修路选择最平缓的路线,城市建设靠近河流,农田靠近湖泊。
(3)陡坡开荒,扩大耕地增加粮食产量,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引发水土流失;河流上游拦水,减少山区灌溉面积,不利于农田的发展;山区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河流下游填湖,建设大规模的城市,导致湖泊调蓄能力下降。
故答案为:(1)D;(2)B;(3)C;【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
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7.我国没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是()A. 平遥古城B. 安徽皖南古村落C. 傣族竹楼D. 丽江古城【答案】 C【解析】【分析】解:聚落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城市和乡村;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有山西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丽江古城等;傣族竹楼尚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答案为:C【点评】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最好的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
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3类。
8.(梧州)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但人口分布不均。
图甲、乙、丙、丁中,人口相对稀少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A【解析】【分析】沙特阿拉伯有沙漠地带,所以人口稀少。
故选:A【点评】从图中可知甲是西亚、乙是南亚、丙是东南亚、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再根据地形特点分析即可。
9.2019年3月8日,《航拍中国第二季·福建》在CCTV-9播出,读下面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①山脉是()A. 武夷山B. 太行山C. 雪峰山D. 戴云山(2)右图是福建沿海某岛屿的传统民居石厝,其低矮、窗小、顶缓的设计主要是为了()A. 防震B. 防风C. 防洪D. 防沙(3)关于福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B. 城市大多沿河沿海分布C. 西隔武夷山与江西相邻D. 闽江在宁德市注入南海【答案】(1)D(2)B(3)D【解析】【分析】(1)图中①山脉是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闽中屋脊"之称,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五高峰,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
也是戴云山脉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
故答案为:D。
(2)读图可知,当地传统民居石厝的特点是:低矮、顶缓、窗小。
石厝是当地居民从实用出发,针对海岛资源和气候发展起来的一种石结构建筑。
当地缺砖少木,石材于是成为主要建筑材料。
风是海岛民居最可怕的敌人,少开窗和开小窗,为的都是防风。
故答案为:B。
(3)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西隔武夷山与江西相邻,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城市大多沿河沿海分布;闽江在福州市注入东海。
故答案为:D。
【点评】(1)福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峰岭连绵不断,山地丘陵约占陆地总面积的80%,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素称“东南山国”。
主要山脉有武夷山脉、杉岭山脉、太姥山脉、戴云山脉、玳瑁山脉、博平岭山脉。
(2)福建省简称“闽”,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
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在夏秋季节常受到台风的影响。
(3)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呈东北-西南走向。
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
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10.(黑龙江)下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中,属于意大利的是()A. 平遥古城B. 丽江古城C. 皖南古村落D. 威尼斯城【答案】 D【解析】【分析】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皖南古村落都属于中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
11.下列有关非洲和南美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 处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该地动物有随季节迁移的特点B. A 处和②处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C. 非洲居民都属于黑色人种,南美洲居民以混血人种为主D. 非洲西临大西洋,南美洲东临太平洋【答案】 A【解析】【分析】赤道穿过非洲中部,其气候特点呈南北对称分布。
B处位于非洲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该地动物有随季节迁移的特点,故A正确;A处为刚果盆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②处为巴西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故B错误;撒哈拉以南非洲居民以黑色人种为主,南美洲居民以混血人种为主,故C错误;非洲西临大西洋,南美洲东临大西洋,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赤道穿过其中部,气候特点呈南北对称分布。
美洲大陆是一块整体,人们在美洲大陆中部中美地峡的最狭窄部位开凿了巴拿马运河,习惯上以它作为划分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界线。
12.下列不属于世界四大人口密集区的是()A. 亚洲南部B. 南美洲东部C. 欧洲D. 亚洲东部【答案】B【解析】【分析】以上四个地区中,亚洲南部、欧洲和亚洲东部都属于人口稠密区,南美洲东部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