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扩张咽鼓管成形术-临床研究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通过气囊扩张咽鼓管来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方法。
咽鼓管是连接鼻腔和中耳的管道,它的主要功能是平衡鼓膜两侧的气压,保持中耳内的压力平衡,同时排除中耳内的分泌物和空气。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指咽鼓管的开放和关闭功能受损,导致气压不平衡和中耳内积液,常表现为听力下降、耳嗡、耳痛等症状。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非手术的治疗方法,通过将一个气囊插入鼻腔,再通过充气使气囊膨胀,从而扩张和恢复咽鼓管的正常功能。
这个过程通常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检查:医生会通过鼻内窥镜等工具检查咽鼓管的状况,确定其功能障碍的原因和程度。
2. 麻醉:在进行扩张术之前,鼻腔需要局部麻醉,以减轻病人的不适感和疼痛。
3. 插入气囊:医生会先在鼻腔中放置一个导丝,再沿着导丝将气囊插入到咽鼓管的入口处。
4. 扩张:当气囊插入到正确的位置后,医生会通过充气的方式膨胀气囊,这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并将咽鼓管逐渐扩张。
5. 清洗和排痰:在气囊膨胀的医生还可以进行清洗和排痰的操作,以帮助排除中耳内的分泌物和炎症。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无创伤、恢复快,且可以通过多次疗程进行治疗。
在临床应用中,该术式有效提高了咽鼓管的开放和关闭功能,改善了气压平衡和中耳排泄功能,从而缓解了咽鼓管功能障碍所致的症状。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限制。
一些患者可能会感到不适,如鼻塞、鼻血等,但这些反应通常是暂时性的。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适合进行此项治疗。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引言:一、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咽鼓管是连接中耳与咽喉的通道,其主要功能是调节中耳内外压力平衡。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指咽鼓管的开放和关闭功能受到影响,导致中耳腔内部压力不能得到有效调节,从而引起一系列耳鼻喉系统的症状。
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鼻腔息肉、过敏性鼻炎等。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耳鸣、听力下降、耳部不适、头晕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生活负担。
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原理及技术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咽鼓管内放置一个球囊,然后通过充气使球囊扩张,从而改善咽鼓管的功能。
具体的手术步骤如下:1. 患者在手术前需进行全面的鼻咽部检查,确定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病因和范围。
2. 在手术中,医生首先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并通过鼻孔将导管引入咽鼓管内。
3. 将球囊导管引入咽鼓管的口部,经过确认位置无误后,将球囊缓慢充气,直至扩张到一定的程度。
4. 扩张完毕后,医生及时排除导管及球囊,手术结束。
三、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具有如下几项优势:1. 创伤小: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对患者的组织损伤较小,恢复期较短,可以避免传统手术的许多并发症。
2. 疗效确切:通过球囊扩张,可以更直接有效地改善咽鼓管的功能,从而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症状。
3. 安全性高: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较为安全,可以通过严格的术前检查来筛选适合的患者,手术风险较低。
4. 适应症广:咽鼓管球囊扩张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不受年龄、性别等限制。
多项研究显示,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治疗中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据报道,术后患者的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明显改善,且长期有效,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需要患者在术后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力和感冒等因素引发的复发。
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老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
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老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老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92例老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征求患者及其家属意见后,按入院时间编号,随机抽签分成两组,参照组行鼓膜置管术治疗,研究组行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进行老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更理想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鼻内镜;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老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为临床常见病,主要症状为鼓室积液和传导性耳聋,是影响听力的主要疾病类型之一。
目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与咽鼓管功能异常有较大相关性,临床可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后者效果更为确切,可供选择的术式也较多,效果有所差异。
但就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症状的有效缓解来看,传统治疗方法对部分患者来说还不是特别理想[1]。
老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由于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咽鼓管功能和鼓室积液排出的能力也有减退,治疗的难度更大[2]。
鉴于咽鼓管功能异常在此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鼻内镜下利用球囊扩张咽鼓管,使其功能恢复,已成为近年临床医生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新的尝试。
本研究针对鼻内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老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探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老年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2例,均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患者。
征得患者及其家属意见后,按入院时间编号,抽签随机分为两组。
参照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66~82岁,平均(75.14±4.31)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3.01±0.47)年;研究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67~81岁,平均(75.25±4.27)岁,病程4个月~5年,平均(3.26±0.41)年;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患者知情同意,相关证明文件公开签署。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经过严格辨识后对于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的一种选择性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该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获得了较好的疗效和回报。
咽鼓管是连接鼓膜和喉部的一条管道,起到耳腔和鼻咽腔之间的通道作用。
咽鼓管在体内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耳膜和环境间的气压平衡,同时排除耳腔内部积聚的分泌物。
当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时,便会引起多种症状,如耳鸣、听力下降、头晕、面肌痉挛、耳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针对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传统治疗手段一般为保守治疗,如口腔保健、鼻咽部清洗、药物治疗等。
但是,尽管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安全、简单,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而且治疗时间较长,患者需要耐心等待。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将球囊导入咽鼓管通道内,通过扩张来增加通道的通畅度,从而改善气压平衡和分泌物排出。
球囊扩张术是一种低创伤、微创的治疗方式,在疗效和耐受性方面均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能够显著改善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并且在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等方面也更具优势。
球囊扩张术的成功率高达90%以上,而且操作过程简单,疗程短暂,患者能够在术后迅速恢复正常生活。
需要指出的是,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并不适用于所有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
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检和辨识,必要时需要做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治疗方式和手段。
此外,球囊扩张术也有一定的风险,如操作失误、球囊破裂、出血等,因此需要严格的术前准备和后续随访。
总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但其应用必须谨慎,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对于患有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考虑选择该治疗方式,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桉柠蒎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桉柠蒎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桉柠蒎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期间,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40例(46耳),按统计学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20例(24耳),对照组20例(22耳),对照组予以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组予以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照组为基础,都在全麻下进行。
结果术后全部随访:鼓膜和中耳情况、声阻抗情况、Valsalva检查、TMM检测R值正常情况,全部随访3个月、6个月和9个月,治疗组对比术前和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术后6个月和9个月,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结论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球囊扩张联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具有良好效果,能有效改善咽鼓管功能,防止鼓室粘连、听力进一步下降,改善耳部症状及听力,使用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可行,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是目前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一种治疗手段。
关键词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桉柠蒎肠溶软胶囊【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ustachian tube balloon dilation combined with eucalyptus pinae in the treatment of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Methods From July 2021 to June 2022, 40 patientswith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46 ears) were selected and p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20 ears) and a control group (20 ears) according to theprinciple of statistical randomizat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eucalyptus pine-enteric soft capsules,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eustachian tube balloon dilatation, which was performed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Results All postoperative follow-up: tympanum and middle ear, acoustic impedance, Valsalva test, TMM test R value was normal, all follow-up for 3 months, 6 months and 9 months, the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preoperative and control group, P<0.05,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6 months and 9 months after surgery, 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Conclu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the combination of eustachian tube balloon dilatation and eucalyptus lime pinic enteric soft capsule has good effects, which caneffectively improve eustachian tube function, prevent tympanic adhesion andfurther hearing loss, and improve ear symptoms and hearing. It is safe, reliable, convenient and feasible to use, with little trauma and fast recovery, and isworth clinical application.It is a kind of treatment for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Key words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Pharyngotympanic tube balloon dilatation;Eucalyptus pine-lime enteric soft capsules咽鼓管(ET)是沟通鼻咽与中耳腔通道,在吞咽、打哈欠、喷嚏或捏鼻鼓气时可短暂开放,具有通气、引流、防止鼻咽部分泌物返流、消声、防声作用等功能,以维持中耳正常功能【1】,咽鼓管功能障碍为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疾病,成人发病率在1%左右【2】,患过3次以上咽鼓管不良、分泌性中耳炎(SOM)的患儿约占50%【2】。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通过在咽鼓管内放置球囊,并进行逐渐充气来扩张咽鼓管的治疗方法。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患者常常出现耳鸣、听力下降、中耳炎等症状。
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正是针对这一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本文将通过对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介绍,以探讨该方法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
一、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指患者由于咽鼓管功能不全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中耳炎等。
患者常常在扁桃体炎、鼻窦炎的急性期或加重期出现此症状。
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诊断主要是通过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来确认,如听力测试、鼓室压力检测、内镜检查等。
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原理及方法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通过在咽鼓管内放置球囊,并进行逐渐充气来扩张咽鼓管的治疗方法。
手术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麻醉及消毒:患者在局麻或全麻的情况下,医生在喉部喷洒局部麻醉药物,并消毒术区;2.球囊导丝置入:医生通过内镜在咽咽鼓槽内置入球囊导丝;3.球囊扩张:医生逐渐充气球囊,扩张咽鼓管;4.球囊取出:扩张完毕后,医生将球囊取出,手术完成。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
通过扩张咽鼓管,能够有效改善咽鼓管的功能,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表明,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具有较好的疗效,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对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疗效进行了评价。
一项对60例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的研究显示,术后耳鸣和听力下降等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约85%的患者在手术后6个月内获得满意疗效。
另一项研究对100例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显示术后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的缓解率达到了90%以上。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一、引言1. 临床疗效评价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一项研究观察了100例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手术后1个月内耳道分泌物减少,中耳积液明显改善,听力得到明显提高。
另一项研究观察了50例儿童患者,手术后中耳炎的复发率显著降低,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方面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
2. 听力改善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常常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可以通过改善中耳排气功能,减轻中耳软骨骨化等病变,从而明显改善患者的听力。
一项研究中,手术后6个月患者的听力得到了明显提高,特别是高频听力的改善效果更加显著。
这说明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可以显著改善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听力损失问题。
3. 长期疗效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长期疗效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一项追踪观察研究显示,手术后3年内患者中耳炎的复发率明显降低,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了痊愈的情况。
这表明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于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长期疗效具有明显优势。
三、优势和局限性1. 优势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术后痛苦轻,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性高,适用于各种年龄段的患者,特别适用于儿童患者;长期疗效明显,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对于中小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2. 局限性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专业的医疗设备和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支持,对于一些基层医院和欠发达地区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术后患者需要一定的康复护理和术后随访,对于患者和家属的要求较高;手术费用相对较高,不同地区的医保政策对于手术费用的报销存在差异,部分患者可能存在经济压力。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应用。
首先分析了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然后介绍了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原理、适应症和操作技术。
随后总结了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该手术在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结论部分探讨了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该研究有望促进咽鼓管功能障碍治疗的进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球囊扩张术、临床特征、原理、适应症、操作技术、临床研究结果、治疗效果、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咽腔的通道,具有调节中耳气压和清除分泌物的重要功能。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其症状包括中耳压力失衡、听力下降、耳鸣等。
目前,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但效果有限且复发率较高。
尽管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术后效果的持续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康复指导等方面亟待进一步的探讨和改进。
本研究旨在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情况,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依据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旨在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疗效。
具体目的包括:1.分析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2.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原理,了解其如何通过扩张咽鼓管缓解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总结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适应症,明确哪些患者适合接受此项手术治疗;4.介绍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操作技术,以指导临床实践中的医护人员进行规范操作;5.总结临床研究结果,系统评价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旨在进一步明确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并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和展望。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指咽鼓管在正常情况下无法维持正常开合功能,导致中耳内负压增加、中耳内炎症反复等症状。
这一疾病常见于儿童和成人,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听力损害和耳鸣等不适症状。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然而效果有限,且容易引起并发症。
为了解决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困境,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应运而生。
该手术通过在咽鼓管内插入球囊并扩张,从而改善咽鼓管功能,减轻中耳内压力,改善听力和耳鸣症状。
近年来,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并逐渐被医生和患者接受。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通过系统性的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
【内容到此结束】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及疗效评价,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为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2. 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3. 总结手术操作技术及注意事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发生;4. 研究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丰富的经验;5.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促进医疗技术进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治疗水平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研究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对于探索该新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尤其对那些对传统治疗方法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来说,有望提供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通过研究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疗效评价指标和手术操作技术,可以为进一步完善手术方法和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最重要的是,通过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优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决策,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Eustachian tube balloon dilation)是一种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介入性手术方法。
咽鼓管是连接中耳与咽喉的管道,其功能障碍或阻塞会导致中耳病变,如中耳炎、耳鸣和听力下降等。
本文将对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指咽鼓管的开闭功能异常,使得中耳与咽喉之间的通气和压力平衡受阻。
导致这一障碍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咽鼓管的结构畸形、炎症、肿瘤、过敏等。
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常表现为中耳炎、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介入性手术方法,通过在咽鼓管位置放置球囊并充气,扩张咽鼓管的开口部分,以恢复其正常的通气和压力平衡功能。
该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不需要住院,手术时间短,恢复期较快。
临床研究显示,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该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的中耳炎症状。
咽鼓管的开口部分扩张后,中耳内的气体可以正常排出,减轻中耳内的压力,降低中耳炎的风险。
该手术还可以减轻患者的耳鸣和听力下降症状。
通过恢复咽鼓管的正常功能,可以改善中耳与咽喉之间的气体交换,提高听觉系统的通气和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耳鸣和听力下降的症状。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局限性。
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局部出血、感染、咽喉疼痛等。
该手术适用于大部分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对于咽鼓管结构异常、肿瘤引起的咽鼓管阻塞等情况,该手术效果有限。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有效手术方法,可以改善中耳炎、耳鸣和听力下降等症状。
在选择该手术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手术的适用性和可能的风险,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共同制定最合适的治疗计划。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引言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咽腔的通道,起着平衡中耳与外界空气压力的作用。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患者常常表现为中耳炎、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针对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对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咽鼓管功能障碍概述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咽鼓管功能异常,进而影响中耳通气和排液功能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耳痛、听力下降、耳鸣、头晕等,严重者还可出现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并发症。
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病因较为复杂,可包括感染、过敏、解剖结构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
目前,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在一些患者中效果不佳,特别是对于咽鼓管解剖结构异常或痉挛引起的功能障碍患者。
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原理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通过球囊扩张咽鼓管来改善其功能的微创手术方法。
该术式通过导丝引导下的球囊,经鼻腔插入咽鼓管内,然后充气扩张球囊,从而扩张咽鼓管及周围软组织,促进其功能恢复。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可以改善咽鼓管的输液、排液和通气功能,减轻炎症和水肿,从而缓解耳腔内压力不平衡,减轻耳鸣、头痛等症状。
这一手术方法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适用于多种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
三、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能够显著改善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的症状,包括耳痛、听力下降、耳鸣等,有效率高达90%以上。
一些相关的临床实验研究表明,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能够改善咽鼓管通气功能,减轻耳腔内压力不平衡,从而减轻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一项随访研究显示,经过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后,患者的中耳炎复发率明显降低,耳鸣、头痛等症状也得到了缓解。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一、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咽鼓管是连接中耳腔和鼻咽腔的一条管道,它的主要功能是平衡中耳与外界的压力,并清除中耳内的分泌物。
当咽鼓管功能受到影响时,会导致中耳内压力增大,引起中耳炎、鼓膜移位、听力减退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耳鸣、头晕等不适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当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理疗、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需要长期服用,且效果有限;而传统手术治疗则存在较大的创伤和复发率。
寻求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共同需求。
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原理及操作技术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通过在咽鼓管内放置球囊,然后通过充气扩张管道的方法,以恢复其功能。
手术操作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麻醉:患者在手术前接受局部麻醉或全麻。
2. 引导:在鼻腔内插入导丝,引导球囊进入咽鼓管。
3. 放置球囊:将球囊插入咽鼓管内,确保位置准确。
4. 充气扩张:通过充气扩张球囊,让咽鼓管得以扩张。
5. 确认效果:观察患者症状是否改善,确认手术效果。
整个手术过程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但由于该手术方法痛苦小、创伤小、康复快,因此备受患者青睐。
三、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1. 疗效确切:研究表明,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能够明显改善中耳内的通气功能,从而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症状。
术后复查结果显示,手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听力水平,减少中耳内分泌物的滞留。
2. 安全可靠: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术中出血少、疼痛小,且术后几乎不会留下瘢痕。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手术体验。
3. 适应症广泛:咽鼓管球囊扩张术适用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多种症状,如中耳炎、耳鸣、自动脱落性鼓膜等。
并且适用范围较广,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接受该手术治疗。
四、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注意事项及禁忌症虽然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应用效果较为确切,但在进行手术前,患者和医生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和禁忌症。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临床效果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
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疾病,常表现为分泌性耳聋、耳鸣、耳痛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药物治疗容易导致耐药性和复发,手术治疗则存在创伤大、术后疼痛明显等问题。
寻找一种能够有效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且创伤小的方法变得至关重要。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利用球囊扩张咽鼓管的方法,通过扩张咽鼓管可以有效改善中耳引流通畅,促进中耳分泌液的排出,减轻中耳炎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方法,不需要切开中耳壁和乳突,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
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可以尽快回到正常生活中。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不会对身体其他部位造成损伤,减少了手术的风险。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适用于各种年龄段的患者。
临床观察发现,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后患者的中耳炎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中耳引流明显减少,耳聋和耳鸣等症状也有所改善。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部分患者在手术后仍可能出现术后复发的情况,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治疗。
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部分患者可能对手术材料过敏,需要针对性的处理。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数据进行验证。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作为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新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一定的局限性。
临床医生在选择该项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手术前后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等方面,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咽部的一条通道,起着平衡中耳压力、排泄耳部分泌物、防止外界细菌、病毒感染的重要作用。
当咽鼓管功能障碍时,就会出现中耳内积液、内耳感染、听力下降等一系列耳鼻喉科疾病。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就是针对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一种治疗方法。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指的是将填充气体的球囊导入咽鼓管内,通过给球囊充气扩张,使咽鼓管通路畅通。
这种操作技术简单、安全、无创、可重复性强,而且能够几乎立即产生治疗效果,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咽鼓管功能障碍治疗中。
现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咽鼓管功能障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有以下优点:
1.治疗效果好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式,不需要开刀,几乎不留痕迹,且治疗效果好。
疗效快、病人立即感觉到效果。
2. 安全无创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治疗方式。
临床研究表明,球囊扩张法的副作用是非常少的,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任何影响。
3. 可重复性强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可重复性强的治疗方法。
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需要进行多次治疗,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可重复性强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治疗中。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病情特点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疾病,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中耳感染,伴随有中耳分泌物滞留和增生,导致炎症长期存在、反复发作。
患者常表现为耳朵胀痛、听力下降、耳聋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病情较为复杂,容易产生并发症,如耳硬化、侵袭性中耳炎、中耳腔胆脂瘤等,严重者甚至可引起化脓性中耳炎和听神经损伤。
由于病情反复,患者常需长期接受抗生素治疗,导致耐药性增加,对治疗造成困难。
1.2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原理和方法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通过球囊扩张咽鼓管来改善中耳通气功能的微创手术技术。
咽鼓管是连接鼻咽和中耳腔的通道,其功能异常可能导致中耳通气不畅,引发中耳炎等疾病。
该手术的原理是通过将球囊导入咽鼓管,然后通过充气扩张球囊,以恢复咽鼓管的通畅性。
通畅的咽鼓管可以改善中耳腔内压力平衡,减少感染的发生和复发。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主要适用于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特别是那些因咽鼓管功能不全而引起的中耳炎。
手术方法简单,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手术操作包括导丝引导、球囊置入、球囊充气、定位调节等步骤,操作过程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解剖知识和操作经验。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症状,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该手术的方法简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治疗技术。
2. 正文2.1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1. 术前评估: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这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确定手术方案。
2. 术前准备: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以确保患者在手术中的安全性。
还需要进行麻醉科评估,确保患者适合接受手术。
3. 术前禁食禁水:手术前一定要遵医嘱进行禁食禁水,通常是术前8小时禁食,术前2小时禁水。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及其应用
最新研究对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长期效果进行了评估,发现该手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听 力状况,减少中耳炎的复发。
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研究还发现,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包括改善听力、减少耳部不适和提 升社交能力等。
手术与其他治疗的比较研究
与药物治疗的比较
与其他手术的比较
研究表明,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相比药物治疗, 能更有效地解决咽鼓管功能障碍问题,提高 患者听力水平。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及 其应用
目录
CONTENTS
•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简介 •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应用范围 •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优势与风险 •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未来展望
REPORT
CATALOG
DATE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 进行术后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心理调适
术后应避免用力擤鼻涕、剧烈咳嗽等行为 ,以免加重中耳压力。同时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以便尽快康复。
对于术后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应及时寻求心理支持和治疗。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风险与并发症
感染
手术过程中可能引起感染,需 要在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出血
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咽鼓管周 围组织,导致出血。
咽鼓管功能异常
手术可能会影响咽鼓管的正常 功能,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等 症状。
其他并发症
如面神经麻痹、颈部皮下气肿 等,但发生率较低。
术后护理与康复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临床效果。
我们选取了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的统计分析。
手术方法采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经过临床效果评价,我们发现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结论认为该手术在治疗该疾病中具有重要价值,未来研究应进一步优化手术方法和提高治疗效果。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关键词: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患者选取、手术方法、术后随访结果、并发症分析、价值、未来研究方向、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疾病,其特征为中耳黏膜长期分泌物增多,炎症反复发作。
患者常表现为耳朵堵塞、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有限,部分患者反复发作难以控制,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球囊扩张咽鼓管,改善鼓室通气,消除中耳积液,减少炎症反复。
这一方法具有微创、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关注和认可。
关于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和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病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疾病,给患者带来许多困扰和不良影响。
为了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该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本研究旨在评估该手术方法对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评估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如耳鸣、听力下降、耳痛等症状的缓解程度;2. 观察手术后患者的中耳炎复发率,对手术的长期效果进行追踪观察;3. 比较咽鼓管球囊扩张术与传统治疗方法在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咽鼓管是连接鼻咽腔和中耳腔的一条管道,通常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在吞咽或咳嗽时才会打开并调节中耳腔内气压。
然而,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鼻塞、耳塞、耳痛等不适症状。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通过扩张咽鼓管来改善其功能的治疗方法,已经在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推广。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原理是利用特制的球囊导管,通过鼻腔或口腔将球囊导入咽鼓管内部,然后将球囊膨胀,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张力,以达到扩张咽鼓管的目的。
扩张后,咽鼓管内径增大,通畅度提高,便于气体进出,从而改善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适应症包括:
1. 慢性咽鼓管功能障碍,如咽鼓管开放不足、关闭不全等;
2. 上呼吸道感染后导致的中耳积液、听力下降、耳塞、耳痛等症状;
3.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病变导致的咽鼓管功能障碍。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具有微创、安全、简便等特点,常规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手术时间约为十分钟,术后患者可立即出院。
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鼻咽部检查和听力检查,以确定手术是否适宜。
手术中需要仔细把握球囊的充气压力和时间,避免过度扩张造成损伤。
虽然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手术,但也存在一些风险。
术后可能出现短暂的耳痛、出血、嗓音嘶哑、喉头水肿等不良反应,一般会在数小时内逐渐消失。
少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重复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法。
总体而言,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较为有效、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改善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面临的问题,但在选择手术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和风险预估。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一、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通过在咽鼓管开口处植入球囊,通过球囊的膨胀来扩张咽鼓
管的手术治疗方法。
该手术的操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麻醉患者鼻腔和咽喉部位;
②通过导丝引导下,将球囊送入咽鼓管的开口处;③球囊膨胀并停留一定时间;④最后将
球囊取出。
通过球囊的膨胀来扩张咽鼓管的开口,可以有效地改善咽鼓管的通气功能,从而改善
中耳内的通气和排液情况,帮助患者摆脱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困扰。
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已经得到了一
定的验证。
该手术具有微创性和可逆性的特点,术后恢复较快,对于一些手术风险较高的
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而言,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选择。
经过手术治疗的患者,
在术后能够明显感觉到中耳内压力的改善,耳闷、听力减退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研究表明,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能够显著提高中耳内的通气和排液功能,减少中耳内分泌物的堆积,从而减少了复发性中耳炎的发作次数和病情的恶化程度。
三、注意事项和术后护理
虽然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手
术的选择和术后护理方面也需要患者和医生们多加注意。
患者在选择手术治疗时,应该结
合自身病情和手术优势和风险进行全面考虑。
术后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安排休
息和饮食,避免剧烈活动和饮食刺激。
术后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定期复诊,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摘要】咽鼓管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患者常表现为耳聋、耳鸣和听力下降等症状。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咽鼓管功能。
本研究旨在探讨该手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情况。
在术前患者评估中,通过详细调查病史和症状,确定手术适应症。
术中操作技术包括准确定位和准确放置球囊扩张器。
术后观察及效果评估是了解手术疗效的重要手段,同时应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显示,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该手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其更深层次的治疗机制和优化手术方案。
【关键词】关键词: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术前评估、术中操作技术、术后观察、并发症处理、临床疗效评价、应用前景、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展望。
1. 引言1.1 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咽鼓管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鼓室功能障碍、听力下降、耳痛、耳鸣和头晕等症状。
患者常感到耳朵堵塞,有时伴随耳内压痛感,甚至出现听力下降或耳鸣。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患者容易反复发作中耳炎、耳鸣、头晕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与咽鼓管的正常功能密切相关。
咽鼓管是连接咽腔和中耳腔的通道,主要功能是调节中耳内耳压平衡,保持听觉系统的正常功能。
当咽鼓管功能受损时,会导致中耳腔内的气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失去平衡,进而引起压力变化,影响中耳内气体的自然循环,导致中耳炎和听力下降等症状。
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与中耳内气压平衡失调相关的症状。
1.2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介绍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针对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特殊的球囊扩张器在咽鼓管内部进行扩张,以改善其功能。
这种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通过经鼻或经口插入球囊扩张器,然后逐渐扩张球囊,使咽鼓管得以打开和通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球囊扩张咽鼓管成形术-临床研究Thorsten Ockermann,医学博士;Ulf Reineke,医学博士;Tahwinder Upile,皇家外科学会会员;J rg Ebmeyer,医学博士;Holger H.Sudhoff,医学博士,哲学博士摘要目的:评估球囊扩张咽鼓管成形术,作为治疗咽鼓管功能不良患者可选术式的可行性。
研究设计:经伦理委员会批准的介入研究。
方法:8名咽鼓管评分不良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在内窥镜辅助之下,使用球囊导管扩张13个咽鼓管的软骨及骨性部分。
介入治疗前后行CT检查。
全部患者在球囊扩张术后1、2和8周进行评估。
结果:咽鼓管球囊扩张,从技术上来说,易于操作,对基本结构无损伤,实验中发现,尤其是对颈动脉管的保护。
比较术前和术后2个月的咽鼓管评分,结果提示具有显著改善。
改善具有时间依从性,随时间的延长,改善愈加显著。
结论:在扩张咽鼓管的手术过程中,球囊导管的应用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但有必要行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作为评价咽鼓管球囊导管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咽鼓管功能不良、计算机断层扫描、球囊扩张、管压测量、咽鼓管评分循证等级:2b概述成年人咽鼓管功能不良的发病率在1-5%1,2,40%的10岁以下小儿都具有咽鼓管功能不良3,4。
婴儿的功能不良多因感染而继发的淋巴肥大和粘液肿胀。
当咽鼓管功能不良患者因症状加重而就医诊治,通气管刺破鼓膜则使中耳暴露于空气之中。
慢性持续性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患者则需要反复穿刺置管。
如此则容易出现结痂、感染、阻塞、膨出和永久性的鼓膜穿孔。
咽鼓管功能不良是小儿的常见病,且可持续至成年。
发病机理为慢性感染、过敏、咽喉返流、原发性粘膜病变、扩张机制不良和阻塞5-7。
咽鼓管功能不良可产生不同的症状,导致不同的疾病,诸如浆液性中耳炎,甚至慢性中耳炎,并出现严重的后遗症。
本实验研究咽鼓管球囊扩张术,作为治疗咽鼓管功能不良的首选治疗方法的可行性。
在预试验中,我们检测了球囊在尸头上的扩张效果,籍此保证作为一种治疗技术的安全性,并且能够优化其临床应用。
为验证球囊导管的安全性操作,采用了高解析度的CT扫描。
材料与方法病例选择8例成年患者(4男4女),具有慢性阻塞性咽鼓管功能不良症状,或因阻塞性咽鼓管功能不良而引发中耳炎,由于渗出性中耳炎的恶化,近期经历一次或多次中耳整复术。
全部患者均经鼻内镜检查咽鼓管和耳镜检查外耳。
平均年龄44.1岁,最小21岁,最大患者81岁。
5个患者双侧病变,3个患者单侧病变(2右,1左)。
共13个咽鼓管进行了球囊成形术(7右,6左)。
为以下的分析,每一个经过治疗咽鼓管作为一个单独研究对象。
6例具有上坡压力感,2名患者为渗出性中耳炎恶化,5例慢性渗出性中耳炎。
7例预先经过中耳整复术,其他6例以往未曾经历任何外科治疗。
咽鼓管压力测定为定量诊断咽鼓管功能不良,获得咽鼓管的可靠动力学资料,采用了管压力测量技术(TMM),此项技术由Estève进行改良,咽鼓管开放和进入中耳的气体压力均可被处于封闭状态的外耳端的传感器记录下来。
在吞咽动作时,经鼻咽部给予一定量的气体作为刺激物。
测试中随后记录三个限定压力值(30、40、50 mbar)。
相对于旧式咽鼓管压力测定法,改良测定法对于无鼓膜穿孔的患者,更具有可行性,能明确地传递出咽鼓管的压力动态范围。
咽鼓管开放瞬间的压力可显示在压力-时间曲线上(图1)在试验中,可显示是否存在可记录到的咽鼓管开放,如果记录到咽鼓管开放,则此时的时间和压力都被检测并记录下来。
系统可以计算出咽鼓管开放指数或称R指数,R值≤1提示咽鼓管开放提前;R值>1则表明咽鼓管开放延迟,亦可解读为不满意;R值无法计算则表明咽鼓管不能主动开放。
咽鼓管评分为应用统计学比较术前、术后的结果,应用了咽鼓管功能合计评分,此种评分法依靠患者病史及咽鼓管压力测定的结果。
询问患者能否在做吞咽或屏气急呼动作时能否听见滴答声,不能,0分;不能经常,1分;总是,2分。
改良咽鼓管压力测定法:测定值为30、40、50mbar,无法测出R指数,0分;R>1,1分;R<1,2分。
以上5项检查评分相加,所以咽鼓管评分(ETS)分值从0分(最低值)到10分(最佳值)。
临床研究研究球囊扩张术的可行性,采用可膨胀的球囊在人体,对咽鼓管进行扩张治疗。
伦理批准和知情同意从波鸿大学伦理委员会获得伦理批准(3226-08),治疗原则与应用PTCA扩张动脉具有相似性。
并且近期球囊扩张术在慢性阻塞性鼻窦炎的治疗中逐步得到发展,鼻窦球囊扩张术已经显示出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13,14。
全部入组患者均得到由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告知信息,和全面咨询的知情同意。
入组患者均18岁以上无妊娠患者。
球囊扩张咽鼓管成形术全部患者均采用经鼻路径,使用特殊设计的球囊导管(制造商:SPIGGLE& THEISS,奥佛拉特,德国)直径600μm的球囊导管经由一个工作腔导入,工作腔带有一个显微镜(图2)。
球囊定位于咽鼓管的骨性和软骨部分后,以压力泵(制造商:SPIGGLE&THEISS)充胀至20mm长,3mm宽,压力10bar,维持时间2m(图3A-3D)。
图像研究全部患者均在术前、术后行CT扫描(Brilliance CT64排,飞利浦Best,荷兰)重叠扫描。
图形由两位放射科人员进行独立分析(图4A,4B)。
结果术前评估(表II)全部患者术前均不能持续听到滴答音,仅有1例患者(该患者行双侧球囊扩张术)1耳能偶尔在做吞咽动作时,可听到滴答音。
瓦氏试验有10例从未听到,2例经常听到,1例总可以听到。
咽鼓管测压试验(TMM),9例在30、40、50mbar 时显示无开放,仅2名患者在一次测压试验中有开放。
1名患者在三个压力测试中有开放,但是在吞咽动作和瓦氏试验中,不能感受嘀嗒声。
这位患者曾经历2次鼓膜手术。
平均术前咽鼓管评分(ETS)1.077(±0.605标准差SD)(图5)。
临床应用使用带有吸引和引导腔的改良内镜,在全部病人次操作中,找到开口无技术困难。
内镜端头靠近咽鼓管咽口,在内镜辅助下,球囊导管沿内镜的引导腔缓缓推出,进入咽鼓管2cm(图3A-3D)。
球囊正确定位后,接压力泵以生理盐水充胀球囊,压力10bar,维持时间2m。
随后回抽液体,在内镜辅助下小心取出导管,完成操作。
经内镜引导,全部患者共13个咽鼓管均置管成功。
当到达临近位置正确时,球囊导管由助手推出,无阻力。
无明显并发症,如鼓膜损伤、骨折,球囊在整个操作中,工作正常。
影像研究术前CT检查无明显发现(图4A),未发现颈动脉瘤、肿瘤及咽鼓管解剖变异。
术后CT检查,未见咽鼓管的骨性变化,放大多重扫描亦无发现骨折线。
术后评估术后在1、2、8周进行随访检查,全部的咽鼓管评分均有提高。
1周后平均咽鼓管评分(ETS)为4.154(±3.023SD),而且咽鼓管测压试验(TMM),7例在三个压力水平出现开放。
2周后,平均咽鼓管评分5.846(±2.609SD),8周后,平均咽鼓管评分7.539(±1.391SD)。
吞咽动作时的嘀嗒声11例可获得(5全部,6经常),12例在瓦氏试验时可听到嘀嗒声(5全部),只有1例不能。
术前术后以及术后随访1、2、8周的咽鼓管评分,统计学显示显著性差异(P<0.05)。
有关患者是否愿意接受二次手术,全部患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术中、术后无并发症,操作无痛苦也不令患者厌烦。
讨论球囊扩张技术近期在心脏和鼻窦的应用,结合内镜的应用于经鼻手术,为临床治疗增加了新的选择。
1983年日本的山下教授应用带有工作通道的纤维内镜,通过鼓气来扩张咽鼓管,奠定吹张技术的基础15。
内镜系统的进一步小型化使得在保持鼓膜完整下,咽鼓管、鼓室的无创检查成为可能,正如霍夫及其协作者16。
在可操纵纤维内镜的辅助下,直径350-650μm的内镜经咽鼓管咽口,在目视控制之下进入了鼓室。
所有这些研究并没有以治疗咽鼓管功能不良为目的17。
为矫正咽鼓管功能不良,发展了无数的外科术式。
但是咽鼓管腔最狭窄的部分是骨峡部分,也是咽鼓管功能不良的原发部位。
所以以往的手术也大多为扩大咽鼓管的骨性部分18。
Zöllner和Wullstein尝试使用丝带和随后的聚乙烯管,甚至是经中耳入路骨部钻孔的方法来改善咽鼓管的功能18,19。
1966年,Willian F.House及其同事引入经颅中窝的咽鼓管成形术20。
但是因其损伤过大而没能继续应用。
最近,Poe及其同事研究了安全、有效、可行的腔内治疗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手术21。
最初的结果提示,激光咽鼓管成形术治疗难治性咽鼓管功能不良安全有效。
随后的研究中得出,激光咽鼓管成形术配合适当的医学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慢性持续性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方法22。
咽鼓管功能不良经常被认为是“黑箱”,因其系统功能尚不清楚。
目前随着不能不良的诊断逐步清晰,使得针对病因学的治疗为临床进步提供了基础。
为避免在扩大咽鼓管穿刺上因损伤颈内动脉造成的损伤甚至患者死亡不良事件,颈内动脉近端的明确对此亦有重大意义8,23。
但是如此的损伤,在尸头研究时,颞骨组织病理学检查和高解析CT并没有出现损伤的迹象。
无粘膜损伤对于术后挛缩来说也具有重大意义。
预实验中的结果,咽鼓管球囊成型术对于治疗咽鼓管功能不良来说,意味着前景良好。
结论应用球囊导管及改良的内镜系统扩张咽鼓管软骨和骨性部分,对于改善咽鼓管功能,我们提供了一个微创的新方法。
在临床适用之前,我们先行了尸头研究,高解析度CT和组织学提示,并发症极小。
此种方法安全可行,本次试验结果也提示,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咽鼓管功能不良方面,是一个可选方式,随访两个月后的咽鼓管客观检查(咽鼓管测压评分)结果提示咽鼓管功能的改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