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中物理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

第一章测量

1、测量单位:应掌握初中学过的所有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表一、测量单位

注:温度的常用单位为摄氏度(℃)。

2、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

表二、测量工具

测量方法:1)掌握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概念,灵活运用一些巧妙的测量法;2)测量时必须保留估计值,估计值为量具最小刻度的十分之一的整数倍。如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米,测应估计到0.1米的整数倍。

3、进行物理计算时,务必采用国际单位制进行运算。若物理量不是国际单位,先将其化为国际单位,然后进行计算。这样,所有运算出的物理量的单位都是国际单位。

第二章声和光

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振动产生,传播时需借助物质(或称媒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频率,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松紧、粗细等有关,弦越短、越紧、越细,发出的音调就高。

3、响度:声音的响度取决于声源振动幅度以及离声源的距离,是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程度,单位为分贝。

4、音色:即音品,反应声音的品质。

5、乐音与噪声:(没)有规律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称为(噪声)乐音。通常采用消声、隔声、吸声的办法控制噪声。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6、光的反射: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称为光的反射。掌握一点(入射点)、二角(入射角/反射角)、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光的反射可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7、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8、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大小相等;2)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3)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4)像是虚像;5)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对称。作图时注意:1)像和物对称;2)虚像,应用虚线表示。

9、光的折射:光由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透明物质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里时,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光线的传播方向要

发生改变,其中一部分光线发生反射,同时要有一部分光线进入另一种物质里而发生折射,即光线在分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然后再沿直线传播,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折射的产生是光从一种物质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里时,在分界面处发生的。

10、光折射原因:光在两种物质里传播,传播速度各不相同。

1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与入线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掌握:1)一点(入射点)、二角(入射角/折射角)、三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2)折射角、入射角都是指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在确定入射角、折射角时法线是关键;3)注意因果关系,入射角决定折射角;4)折射角随入射角改变而同向改变,当入射角为0度时,折射角也为0度,此时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因此在产生光的折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但并不是一定会改变;5)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折射现象中,光线的方向颠倒时,光传播的路径是不变的。

12、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把光源放在焦点上,光源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变为平行光,因此利用凸透镜,可以产生平行光。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入射光线的延长线通过凸透镜的虚焦点,折射后距主轴平行射出。

14、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注:1)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2)两倍焦距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3)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第三章质量和密度

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称为质量。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2、质量的测量:要掌握托盘天平的结构及使用方法。质量测量分为以下几步:托盘天平的水平调节、横梁平衡调节(平衡螺母和游码)、称量、记录。切记:左物右码,游码零位在左,砝码总量与游码示数之和才是所测物体的质量。

3、密度概念: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运算公式:ρ=m/V,掌握公式变形。

4、密度的测量:1)对于固体物体,其密度一般采用间接测量法,即先测出物体的体积和质量,然后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运算;2)对于液体的密度,除了采用方法1)外,还可以采用直接测量法,即采用密度计进行测量。##拓展:密度计的工作原理、密度计的刻度标画(上小下大)及其原因。

第四章机械运动

1、物体的绝对运行和相对静止。由于参照物选取的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出现不同结果。

2、速度概念: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指标,即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所产生的路程。

运算公式:V=S/t。单位为:米/秒(m/s)。

3、直线运动(相对于曲线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可用平均速度来表征其运动快慢。

第五章热

1、温度:表征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液体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常用单位:℃,国际单位:

开尔文(K)。

2、物态变化:物体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存在形式,三态间可互相转换。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即熔点不变)的固体称为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的固体称为非晶体。只有晶体才有熔点。

4、气化可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在液体表面缓慢气化的现象称为蒸发,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表面积、液面上方空气流速有关。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进行的剧烈气化现象。

5、熔化和沸腾必备条件:1)物体温度达到熔(沸)点;2)继续吸热。

6、液化方法:1)加压;2)降温;3)加压并降温。

7、三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概念解释三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过程。

8、画出三态变化图,标出升华、熔化、气化、液化、凝固、凝华过程,指出每个过程的吸/放热情况。

第六章力和运动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力的图示:力是矢量,即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图示必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效果: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使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即形变。

4、力的测量:采用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注意“在一定范围内”,原因是:弹簧必须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才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关系。另外,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做到:1)校零;2)确定秤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3)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5、重力: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计算公式:G=mg,注意该公式的变形。

6、摩擦:摩擦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1)增大接触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