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民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民歌的历史悠久, 吴文化孕育了吴歌,使 其具有鲜明的特色,自古以来,就具有温柔敦 厚、 含蓄缠绵隐喻曲折、 吟诵性强的特点, 区别于北方民歌的热烈奔放、率直坦荡、 豪情粗犷、 高亢雄壮。吴歌具有浓厚的水 文化特点,体现并传承着“软、糯、甜、媚” 的语风。江南民歌的温柔娴静、 婉约轻扬 就恰如其分地体现出了这一点。
江 南 民 歌 的 歌 词 特 色
江南民歌歌段异常灵活,和其曲调自由灵活有关。 不少吴歌都是能合乐的歌,其中多数又是山歌、渔歌、 船歌。这些歌的歌唱大多在野外,环境空旷,又不太多 地受劳动动作的限制,所以能灵活自由地抒发内心情绪, 其曲调在口头歌唱中就会发生多种变化。当然这种变化 首先是以歌词的内容不同为基础的,另一方面,同样的 山歌曲调,因歌者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常常出现许多衬 字、衬词、衬句,还有抢词、叠句,甚至在原来比较对 称的乐句中出现很多重叠节奏的滚句,因而,在歌词中 衬词衬句的处理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演唱江南民歌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主要表现在对唱 腔的所有润饰处理方法上,它对小调色彩形成常常起着 很重要的作用。润腔依存于旋律乐汇,旋律又需润腔来 增添光泽、活力和表现力。江南民族的演唱,经常出现 很多装饰音,使润腔显得非常纤细、精巧。如字前的上 下滑音或颤音,幅度较小,大多不超出三度。如果幅度 较大,则往往形成多倚音,江南民歌的颤音不仅幅度小, 而且快、细,大多功能单颤音,双颤音较少,多颤音更 少见。由于幅度较大的快颤音不易唱,所以在五声音阶 为主的江南民歌中,颤音以大二度居多,小三度亦有, 但较少。小三度的倚音、滑音比颤音多。 江南民歌的润腔具有南方幽雅、婉转的特点,又兼 具了北民歌的热情、明快,演唱时声音明亮,流畅、抒 情。
民歌的特点是:
1、民歌源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最直接最 紧密的联系,并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 2、民歌是经过人民大众的即兴创作、口传心授 而逐渐发展的,是无数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3、民歌是民族文化的精粹,集中体现了一个民 族的精神、性格、气质、心理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 特征和地方色彩。 4、民歌的音乐语言洗练, 形式生动灵活,篇幅短小精干, 内容简明朴实,易于传唱。
江 南 民 歌
江南民歌的前身是“吴歌”,又称 “吴声歌”,是中国吴语地区民 歌民谣的总称。
江南民歌的历史与发展
江南民歌很早就受到世人的注目。它的历史可以上溯 到春秋战国时代甚至更早的“吴歌”。 歌 —— “歌”一般说就是 “唱山歌”, 也包括一些俗曲之类 吴歌 谣 —— “谣”就是通常说的“顺口溜” 到孙吴时代, 吴歌已很有名气。但是, 吴歌作为一种 歌体,应该是从南朝乐府开始的, 南北朝乐府中有一类 《吴声歌曲》 , 就是吴歌。
走 西 口
山东民歌具有质朴、淳厚、强悍、粗犷、诙谐点击 此处添加图片说明和风趣等特点。表现山东人民朴 实、憨厚的性情,往往以生活小调为最突出。表现 山东人民在和大自然斗争中的伟大气魄、坚强意志 和英雄性格的歌曲就表现出强悍、粗犷的特点,如 在劳动号子中以黄河硪号、海洋号子最有代表性。
沂 蒙 山 小 调
河南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民歌, 遍及河南省境内各个角落。由于中原地区自宋、元、明、清 以来,在民歌基础上,曲艺演唱,以及戏曲音乐安展较早较 快,民间群众的文艺活动,多为戏曲曲艺音乐所代替,河南 民歌现任多分布在偏僻的山区和省内的一些边沿地区,风格 格鲜明,品种(或歌种)以及数量上也是比较多的;有些民歌 现在还和民间的舞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部分发展成为曲 艺或戏曲,或者被曲艺,戏曲吸收应用,现在流行的民歌除 了和劳动结合紧密的号子、夯、硪歌和少量的民歌之外,其 余多半是流行在城市集镇里的小调。
编 花 篮
江南素有“鱼米之乡”之称,风景秀丽,景色迷 人,人民勤劳心细,历代文人辈出,形成了江南民歌 婉转轻盈、含蓄细腻的风格,和北方的豪爽粗犷形成 了鲜明的对比。
江南民歌特色
一、 江南民歌的语言特色 二、 江南民歌的曲调特色 三、 江南民歌的歌词特色 四、 江南民歌的演唱特色 五、 江南民歌的色彩特色
江 南 民 歌 的 语 言 特 色
江南民歌的旋律中,以五声音阶级进为 主,五音阶的特性很强,偶尔出现清角或变 宫,只做经过音看待,没有尖锐的半音音程 和强烈的半音倾向。乐汇的间域不宽,因而 旋律起伏不大。在江南的谣曲、山歌中,常 常有连续下行级进的乐汇,有如一串多倚音 向尾音作旋律倾向进行,较单纯地体现了江 南色彩特征。 江南民歌旋律中很少出现大跳音程,正 因为少,在旋律中显得十分突出。偶有大跳, 必然是受到语言声调的影响,音调亦表现出 地方方言的色彩个性。 江南民歌中经常出现乐汇重复甚至句重复 的手法,有人认为这是音乐素材单调造成的 现象,其实不然,这种有意进行重复的方法, 表现了对语气加重和欲诉不尽的特殊效果。 有的还带有风趣或数唱的意味。
江 南 民 歌 的 演 唱 特 色
江南民歌承吴歌之传统,具有细腻柔 婉、清雅秀丽的风格。江南是鱼米之 乡,风景秀丽怡人,迷人的园林景观, 小桥流水。这样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方 式酿就了吴地人民温柔敦厚的民风。 歌曲是地方民俗民风具体生动的体现, 可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一个地区人民 的性格、气质、爱好及其它方面的东 西。江南民歌的温柔娴静、婉约轻扬 就恰如其分地体现出了这一点。
江 南 民 歌 的 曲 调 特 色
江南民歌歌词大多具有水乡生活、 农耕劳动的特色,词中常有江、塘、 河、滨、水鱼、藕等字样出现,在 表达中,总离不开农田、季节、秧 稻、粮棉、花鸟、农活、气、年成 等环境和场地,富有乡土气息。在 表现上,常有抒情和叙事相结合, 即兴编唱和依列表相结合,朴素的 白描和生动风趣的比喻相结合的特 征。善用谐单、双关语和运用大量 的衬词、叠词、衬句造成句式、段 落的丰富变化,是吴歌歌词形态的 显著特点。
异在内录内看从 程传容的容 民 古族 度播作江相 人音 是过一南差 的乐 有程比民不 记学 限中较歌大 的有即与 录调 与查 。所可流就 今的 变看传冯 人实 异出于梦 的际 今龙 但虽日的歌情 变然的记唱况 , , , ,
汉族民歌的江南色彩区位于我国长江下游南岸、 东海之滨。它的中心区域是苏南、上海、浙江以及赣 东北、赣中的大部分地区。它的四周是向其它色彩区 过渡的中间地带。北面,江苏的南通、镇江、南京、 安徽的芜湖等地是向江淮色彩区过渡的中间地带;西 面和西北面,江西的九江地区和吉安地区是向湘鄂色 彩区过渡的中间地带;西南面和南面,江西的赣南地 区、福建的闽西地区以及闽北地区是向闽粤台色彩区 过渡的中间地带。
曲称为“吴歌”(《子夜歌》《子夜四 时歌》《华山畿》《读曲歌》)
产生于江汉流域的荆(今湖北江陵)、郢 (今江陵附近)、樊(今湖北襄樊)、邓 西曲(142首) (今河南邓县)等几个主要城市,是南朝西 部重镇和经济文化中心,故其民间歌曲称为 “西曲”。(《石城乐》《莫愁乐》《那呵 滩》)
产生于六朝都城建业(今南京)及周围
南朝民歌 (始于三国 东吴,迄于 陈。东晋以 后达到兴盛)
北魏孝文时南侵,收集这两种歌 曲,借用汉乐府分类,总称为 “清商”。后世沿袭,至北宋郭 茂倩编纂《乐府诗集》,将“吴 歌”和“西曲”统归为《清商曲
南朝民歌的风格特点
(1)内容:所表现的爱情完全是浪漫色彩的,极少有伦理因素 的考虑。诗中的男女主人公往往是“非礼”的关系。 更能够表现对爱情单纯、热烈、天真而痴情的追求, 以及对人生幸福与快乐的渴望。 (2)情绪:欢娱之辞很少,基调哀伤。 (3)语言:具有出语天然、明朗巧妙、清新自然、委婉含蓄的特点。 (4)手法:大量运用双关隐语,避免过于简单直露的表现。这 种隐语意义并不晦涩,主要利用谐音字和一字多义, 常和比喻、象征手法结合使用。这使得诗歌的感情在 热烈大胆的同时又显得婉转缠绵,增加了 语言的活泼和形象的生动。 (5)句式:大多篇幅短小,以五言四句为主。对形 成明快的诗风,具有关键的意义。民歌 中占主导的五言四句的格式,对五言绝 句的形成,也起了极大的作用。
—— 漢 語 言 文 學 ( ) 班 2
民歌
民歌原本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 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 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 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 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 代的传下去至今。
民歌的起源
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 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它成 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 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显 得愈来愈重要了。 《诗经》中的《国风》,是我国古 代最早的民歌选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到 春秋约500多年间,流传于北方15个地 区的民歌。《国风》中的民歌,大部揭 露了统治阶级的剥削实质,表达了被剥 削阶级的反抗思想和斗争精神,如《伐 檀》,它以辛辣的语言讽刺和诅咒了剥 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在《硕鼠》中,更 把剥削阶级比作贪得无厌的老鼠,刻画 出劳动人民对奴隶主的切齿痛恨和对于 “乐土”、“乐园”的向往。
江 南 民 歌 的 色 彩 特 色
南朝民歌
题材内容及产生原因
1、内容相对狭窄,多是情歌,多反映男女之间的情感生活。
2、兴盛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江南幽秀的自然地理环境。 (2)经济的发展。 (3)社会思想观念的改变。 (4)帝王贵族的好尚。
南朝民歌的分类
吴歌(326首) 地区,这一带习称为吴地,故其民间歌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江南地区主要分为两大方言区,一是江淮方 言区,一是吴方言区。江南民歌多用非常温 和的吴语来演唱。吴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保 持了浊声母和清声母的分别,浊声母的发音 需要振动声带。语言的特点是没有清声与浊 声的对立,清声母多而浊声母很少。韵母最 突出的特点是辅音韵尾比较少,声调方面最 突出的特点是调类的数目较少。由于字调而 引起的字前装饰和下滑音。听起来是细腻、 温和,说话的语调委婉、曲折富于变化。吴 语方言特点对江南民歌旋律和音乐影响很大, 声调类型较多的特点,是造成旋律线曲折细 致的一个直接因素,单元音较丰富的特点, 往往是要求旋律在句尾、腔节尾有较多的抒 咏成份,以传达语意。众多的方言词语,表 现了吴语那特殊的轻快、柔和、细腻、圆润 加上活泼的间韵,增添了歌曲的地方风味和 特殊的语言美。
唐诗中就有不少《吴声歌曲》格式的诗, 唐朝的五绝就是在《吴声歌曲》的基础上 形成的。《乐府诗集》中收录了“无名氏” 所作《吴声歌曲》(属清商曲辞 )共三百四 十余首, 基本己格律化, 大多是清丽动人 的民间情歌。也许是江南自然条件、 生活 方式所酿成的人民的性格、 气质、 方言、 爱好等方面影响的缘故,吴歌的风格比较温 柔敦厚、 婉约轻扬。
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内居住着众多少数民 族:壮族、瑶族、苗族……这些少数民族的民 歌十分丰富,而且常用唱民歌这一方式来交流 情感,传递信息,旋律一般来说较简单易唱, 常借助于歌舞形式来描述剧情,其中云南民歌 流传最广。
小 河 淌 水
于尧天舜日之时就有传录的,如《击壤歌》 《南风歌》,《诗三百》中所收集的《魏 风》、《唐风》共十九篇,大部分采自山西。 山西一百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 歌。据有关方面统计,现在已经收集起来的 民歌达两万余首。山西各地民歌品种繁多, 大致可归纳为四大类:一、山歌;二、号子; 三、小调;四、套曲
唐宋时, 吴歌己由以五言为主的格律发展为七 言四句。明清的江南民歌广泛流传。吴歌繁荣于 明朝, 从冯梦龙的《山歌》中就可以窥见一斑, 这与明朝民歌俗曲的繁荣有很大关系, 《山歌》 收集有吴地三百余首民歌, 但《山歌》中的吴歌 和《吴声歌曲》比较起来, 己经大为不同了。此 外, 在明代王世贞《艺苑后言》、郑之文传奇的 《旗亭记》、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 清人 褚人获《坚瓤十集》卷三亦有记录,一直流传和 保存到许多当今江苏的民歌中。
民歌作为地域文化的代表之一, 深深地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 既体现出自然环境的差异,也体 现出人类活动的特点。北方民歌 给人以粗犷的感觉,南方民歌则 给人柔情似水的感觉。
陕北民歌丰富多彩,它那浓郁的乡土气味和朴实 风格,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 其中《信天游》更是以 其独特的风格赢得赞誉。它的内容和曲调都异常丰富, 其节奏一般较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嘹亮,音域宽广, 旋律有的起伏很大,有的则平稳委婉,有的感情豪放率 直,有的则柔和抒情,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和 意境。在演唱特点上,一种是以声音平直高亢的山歌风 格来表现,另一种则以感情细致、声音委婉的小调风格 来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