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对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它的发生往往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

AMI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危害。

AMI后出现的心律失常时有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静脉溶栓是一种治疗AMI的有效方法,但它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

因此,准确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AMI患者的主要症状和心电图改变,并减少AMI后的死亡率和残余率。

本文旨在探讨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静脉溶栓是一种将溶栓剂直接注入静脉的治疗方法。

溶栓剂可以促进心肌梗死相关的血栓溶解并恢复心脏的功能。

然而,静脉溶栓治疗后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

心律失常的出现使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容易发生再次心肌梗死和猝死。

因此,在静脉溶栓治疗后,重视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AMI静脉溶栓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卧床休息、浅表静脉护理、静脉输液护理、口腔护理以及医学观察与记录。

心理护理对心理因素对AMI患者的心身健康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护士可以与患者建立亲密的关系,及时解答患者的问题,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卧床休息可以减轻患者的运动代谢负荷,增加患者的心肌供血量和氧气供给。

浅表静脉护理可以避免与其它静脉管输液交错,避免患者的手臂多次扎针。

静脉输液护理可以避免皮下组织坏死、炎症和水肿等并发症,保证溶栓药物及时而稳定地进入血液。

口腔护理可以减少口腔细菌感染,防止心脏病的继发感染。

医学观察与记录是AMI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包括静脉溶栓后的心率、血压、呼吸、心电图变化等记录。

AMI静脉溶栓后的心律失常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得以证实。

该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心理因素对AMI患者健康的影响,促进病人身体的恢复。

在实践过程中,护士应根据患者病情,结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开展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医学观察与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此外,护士还应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不断探究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和护理干预技巧,为AMI患者的康复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

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

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王姝瑶【摘要】目的:探讨对脑梗死伴有心房颤动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168例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例数均为84例,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实验组预后效果(95.24%)优于对照组(76.1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NIHSS评分(2.54±0.63)分优于对照组(6.35±2.17)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ssociated with atrial ifbrillation.Methods 168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8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rognosi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clinical effcacy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better prognosis (95.24%)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6.19%),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ifcant (P<0.05). The NIHSS score (2.54 ± 0.63)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6.35 ± 2.17)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ifcant (P<0.05). Conclusion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ssociated with atrial ifbrillation,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the effect is signiifcant.【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008)032【总页数】3页(P136-138)【关键词】心房颤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作者】王姝瑶【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市医院神经内2科,内蒙古通辽 0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42脑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在脑卒中的发病患者中占据60%~80%,具有发病急促、病情复杂以及并发症多等特点[1]。

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伴脑动脉狭窄患者中的临床研究陈荣平

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伴脑动脉狭窄患者中的临床研究陈荣平

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伴脑动脉狭窄患者中的临床研究陈荣平发布时间:2023-06-08T02:43:55.316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5期作者:陈荣平[导读]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伴脑动脉狭窄患者中的疗效。

遂溪县人民医院广东湛江 524300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伴脑动脉狭窄患者中的疗效。

方法:将本院 50 例急性脑梗死伴脑动脉狭窄患者设置成研究对象,纳入开始期间 2021.11,截止时间为 2022.12;选取区间随机法划分组别,对照组(25 例),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实验组(25 例),接受静脉溶栓+介入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缺损程度量表(NIHSS)、脑卒中预后评分(MRS)、格拉斯昏迷量表(GCS)评分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 NIHSS、MRS、GCS 评分对比均未体现出明显差异(P>0.05),治疗三日后实验组 NIHSS、MRS 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低,GCS 评分更高(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分别为 2.00%、24.00%。

结论:对急性脑梗死伴脑动脉狭窄患者实施静脉溶栓+介入治疗可取得较理想的疗效,建议采纳。

关键词:静脉溶栓;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伴脑动脉狭窄急性脑梗死是指局部脑供血中断导致的突发性脑组织坏死,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新增 150 万-200 万急性脑梗死患者,其病死率高达5%—15%[1];脑动脉狭窄是引起急性脑梗死的病因与危险因素,是指多种原因导致脑动脉血管变细、变窄,急性脑梗死伴脑动脉狭窄起病突然且进展速度极快,黄金治疗时机约为发病后 0-12 小时,若未得到及时治疗,极易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并发症,因此针对上述合并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2]。

静脉溶栓是目前临床针对急性脑梗死伴脑动脉狭窄较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是指通过溶栓药物溶解血栓中纤维蛋白,从而达到疏通血管作用,具有治疗、恢复效率高等特点,但由于急性脑梗死伴脑动脉狭窄患者存在明确的脑血管形态改变,故单一应用静脉溶栓治疗无法预期治疗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缺陷。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李晓民【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年(卷),期】2020(0)5【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长治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的临床资料。

以预后时间为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的评分进行分组,其中0~2分91例设为预后良好组,≥3分89例设为预后不良组。

对比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前卒中分型、溶栓后脑出血因素及早期症状改善等因素。

结果与预后良好组对比,预后不良组的溶栓前血糖、C反应蛋白(CRP)、溶栓前NIHSS评分≥9分、OCSP分型中完全前循环梗死、TOAST分型中大动脉硬化、心房颤动、溶栓后脑出血等发生率比较高,尿酸水平和溶栓后24 h神经功能改善比例明显降低(P均<0.05)。

经多因素分析表明,溶栓前血糖、溶栓前NIHSS评分、OCSP分型、溶栓后24 h症状改善是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为溶栓前血糖、溶栓前NIHSS评分、OCSP分型及溶栓后24 h症状改善等相关因素。

【总页数】3页(P1-2)【作者】李晓民【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相关文献】1.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2.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3.非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分析4.≥80岁急性脑梗死病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及溶栓预后相关因素分析5.溶栓前血糖、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宋灵芝【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22(41)10【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年龄段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200例不同年龄段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不同年龄段分成50~60岁组,60~70岁组,70~80岁组以及80岁以上组,每组各50例患者。

比较治疗后所有组别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mRS)评分,出血情况。

结果4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mRS评分、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50~60岁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60~70岁组的72.00%,70~80岁组的68.00%,80岁以上组的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94,P<0.05);50~60岁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出血率均低于70~80岁组以及80岁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都可以在静脉溶栓中获益,而患者年龄较低的其获益更高,预后会更加理想。

【总页数】5页(P32-35)【作者】宋灵芝【作者单位】无棣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1【相关文献】1.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2.不同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时机对急性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疗效及出血事件影响的对比研究3.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4.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5.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脑梗塞是指脑血管血流不畅或阻塞,导致局部缺血性脑损伤的一种疾病,属于急性危重病症。

在脑梗塞的治疗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法已被广泛运用,然而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和操作风险,需要护士在治疗过程中予以适当的观察和护理。

阿替普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能够促进纤维蛋白的降解,使血管内血凝块发生降解而达到溶栓的作用。

在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中,阿替普酶能够快速溶解血栓,恢复脑血灌注,减轻神经功能障碍,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和生存率。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适用于急性脑梗塞发病时间在4.5小时以内,CT或MRI显示梗死面积较小,不伴有出血、颅内压增高和器质性损害的病人。

治疗前需评估病人的血管状态、出血倾向、休息血压等指标,安全性评估合格后才能进行治疗。

1. 对病人进行详细的护理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神经功能评估、并发症危险因素评估等。

2. 监测病人的心电图和血压:发生快速溶栓反应可能会导致心电图异常和血压升高,护理人员要及时予以观察和处理。

3. 帮助病人维持急性期的生活护理:病人在溶栓治疗期间需要卧床休息,护理人员要协助病人完成生活护理如吃饭、喝水、换洗衣物等。

4. 监测病人的神经功能:溶栓治疗后病人的神经功能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护理人员要随时关注病人的意识状态、语言和运动功能。

5. 关注病人的出血风险:治疗期间病人可能会出现出血的风险,护理人员要关注病人的出血情况,如静脉穿刺部位、消化道出血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6. 配合医生评估治疗反应:溶栓治疗后需要对病人进行定期干预和监测,护理人员应认真配合医生评估治疗反应,协助医生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1. 进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病人的选择要谨慎,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严格执行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

2.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护理病人,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出血状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肝功能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20例疗效观察

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20例疗效观察

综 合 治 疗 急 性脑 梗 死 并 发 下 肢 深 部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2 O例 疗效 观 察

医院 , 吉林 通 化
静 金 ,
壮 李丽伟。 ,
1 4 0 ;.吉 林 省 通 化 市 东 昌 区 30 0 2 14 0 ) 3 0 O
(.吉 林 省 通 化市 第 三 人 民 医 院 , 林 通 化 1 吉
质量 和寿命有 着密切关系 。我们在临床工作 中, 应该从 以下
两 个 方 面人 手 :1从 常 规 1 联 同步 记 录 的 心 电 图 中筛 选 () 2导 出P wd阳 性 者 , 论 有 无 器 质 性 心 脏 病 , 应 引 起 重 视 。 无 均 () P d阳 性 者 中进 行 针 对 性 检 查 , 发 现 那 些 有 阵发 性 2从 w 以
我 们 应 用 降纤 酶 和 HS - 型超 声 治 疗 仪 综 合 治 疗 急 UT B 性脑梗死 并发下肢深 部静 脉血栓 形成 2 O例 , 将 观 察 结 果 现 报告 如 下 。 1 临 床 资 料
全 部 患 者在 治 疗 过 程 中 , 血 酶 原 时 间 , 血 酶 原 活 动 度 , 凝 凝 纤 维 蛋 白 原 与 治 疗 前 比 较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低 频 超 声 治 疗 过 程 中无 任何 不 适 反 应 , 出血 病 例 、 栓 子 脱 落 发 生 新 的 栓 塞 无 无 病例 。
降 纤 酶 主 要 成 分 是 凝 血 酶 样 酶 , 选 择 性 水 解 纤 维 蛋 白 能
原, 同时 还 含 有 纤 溶 酶 样 物 质 , 使 血 浆 中的 纤 维 蛋 白原 降 可 解 , 而 降低 血浆 纤 维 蛋 白原 , 到 溶 解 血 栓 , 善 微 循 环 作 从 达 改 用 。 低 频 超 声 的高 频 振 荡 和 空 化 效 应 , 过 能 量 叠 加 原 理 产 通 生 一 系 列 的物 理 反 应 , 血 栓 崩 溃 , 栓 药 物 透 过 血 栓 外 床 期 间 出现 下 肢 肿 胀 , 彩 色 多 普 勒 检 查 经 证 实 为 下 肢 深 部 静 脉 血 栓 形 成 。 卧床 时 间 最 短 4天 , 长 1 最 O 天 ; 侧肢 体 1 单 9例 ( 中 2例 在 健 侧 ) 双 侧 l ( 患 侧 后 其 , 例 先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护理体会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护理体会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护理体会脑梗死的发病率为110/10万,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早期溶栓再通是终止脑缺血软化,防止缺血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伤,降低致残率的理想方法。

近2年来我们对2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爱通立静脉溶栓,收到一定的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急性脑梗死患者28例,男19例,女9例。

年龄50~75(62.81±2.55)岁。

以上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头颅CT检查均排除出血,发病均在6小时以内,均符合2005年颁布的《中国脑血管病治疗指南》关于溶栓治疗的适应症[1]。

本组病例有偏瘫症状的28例,左侧偏瘫的10例,右侧偏瘫的18例,伴失语症的4例,意识障碍2例。

1.2 方法:28例患者均在发病6小时内应用爱通立治疗。

爱通立由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大药厂生产,20mg/瓶,主要成分阿替普酶即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

推荐剂量0.9mg/kg,最大剂量90mg。

先用总剂量的10%(原液)静脉注射,剩余剂量融化在生理盐水250ml中在随后60分钟持续静脉滴注。

使用爱通立治疗的24小时内避免使用阿司匹林或肝素。

24小时复查头颅CT,若24小时后无禁忌症者可用阿司匹林300mg/d共10天,改为维持量50~100mg/d,若有出血立即停用[2]。

1.3 疗效判断标准[3]:溶栓后24小时、第7天及第14天进行疗效判断。

判断标准:①显效:与入院时比较,意识、语言能力恢复到发病前水平,肢体肌力增加3级或3级以上,或肢体肌力达到5级。

②有效:与入院时比较,意识、语言能力明显改善,肢体肌力增加1级。

③无效:与入院时比较,意识、语言、肢体肌力无明显改善。

2 结果本组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2例。

溶栓后28例偏瘫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4例失语有3例能简单对话,2例意识障碍得到恢复。

出现脑出血4例,鼻腔口腔粘膜等出血12例。

无一例出现过敏反应。

3 護理体会3.1 做好溶栓前准备:溶栓前完善相关检查,如头颅CT检查排除脑出血。

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患者突发性的神经功能障碍。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急性脑梗死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下面是我在护理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首先,在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状态、血液凝结功能等。

特别是对于禁忌证的评估,如出血倾向、活动性胃肠道出血、半个月内大手术、重度高血压等。

在评估过程中,护士要耐心细致地询问患者用药史、手术史、家族遗传史等,以便更好地判断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其次,在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前,必须告知患者和家属治疗的内容、目的、风险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护士要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治疗过程中可能的疼痛、出血、恶心等不适感和并发症,并告知家属在治疗过程中要保持患者的休息和静心。

同时,护士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尽量减少治疗前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然后,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期间,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状态,特别是血压、心率、呼吸等。

护士要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和脉搏,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

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护士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度、言语表达能力等,及时发现可能的血栓再堵塞情况。

最后,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护理中,护士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

护士要观察患者的皮肤、粘膜、伤口等是否出血,检查呕血、黑便等情况,及时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

在患者出血风险较大的情况下,护士还要注意营养支持、防止便秘等措施,以减少便秘带来的用力性出血风险。

总结而言,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一项复杂而敏感的护理工作。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细心、严谨,及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以保证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护士还要提供全面的护理教育,帮助患者和家属正确理解治疗的内容和目的,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作者:崔天亮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7年第29期【摘要】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疗法时施予护理干预的临床可靠性。

方法70例实施静脉溶栓疗法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甲组(36例)和乙组(34例)。

甲组患者配合行护理干预,乙组患者配合行传统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Barthel 指数(BI)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

结果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乙组的64.71%(P【关键词】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传统干预;静脉溶栓疗法;护理干预DOI:10.14163/ki.11-5547/r.2017.29.096急性脑梗死患者专业治疗中,神经内科多以静脉溶栓疗法作首选,通过配合施予护理干预,则有助于提升溶栓质量,并且改善救、护工作水平[1-3]。

为了解静脉溶栓疗法实践流程中联合施行护理干预的可靠性,本次择70例发生急性脑梗死并于2014年3月~2017年7月进入赤峰市医院神经内科的患者,施予分组干预,旨在完善其救、护工作,确保急性脑梗死转归。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3月~2017年7月进入赤峰市医院神经内科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施予静脉溶栓疗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甲组(36例)和乙组(34例)。

甲组男21例(58.33%)、女15例(41.67%);年龄39~82岁,平均年龄(67.59±12.65)岁;病程0.5~9 h,平均病程(4.23±1.59)h。

乙组男19例(55.88%)、女15例(44.12%);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68.22±11.38)岁;病程0.4~10 h,平均病程(4.17±1.94)h。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乙组患者配合行传统干预:了解其病程信息、病情程度,施予心理疏导,并详细介绍溶栓疗法专业信息,以确保患者及其家属均可配合工作。

基层医院rt-PA静脉溶栓救治90岁以上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两例

基层医院rt-PA静脉溶栓救治90岁以上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两例

基层医院rt-PA静脉溶栓救治90岁以上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两例作者:李健李爱平朱沂来源:《新医学》2022年第01期【摘要】受各种条件限制,广大基层医院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救治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少见。

该文报道2例90岁以上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女性患者,严格按相关指南的纳入及排除标准予以规范化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及时挽救了患者生命,脑梗死相关症状好转出院,随访显示2例均获得较理想的远期疗效。

【关键词】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高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Application of rt-PA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treatment of acute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two patients aged over 90 years old in a grass-roots hospital Li Jian△, Li Aiping,Zhu Yi.△Department of Neurology, Hu anta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Huantai Branch of Qilu Hospital),Zibo Ninth People’s Hospital, Zibo 255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Zhu Yi, E-mail:******************【Abstract】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various conditions, rt-PA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has been rarely applied in grass-roots hospitals to treat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In this article, two female patients, aged over 90 years old, diagnosed with acute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eported. According to relevant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standard rt-PA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as delivered, which saved the life of patients. Two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after symptom remission. Subsequent follow-up demonstrated that two patients obtained favorable long-term efficacy.【Key words】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Elderly; Acute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脑梗死)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其高致死率、致残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

房颤伴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研究

房颤伴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研究

房颤伴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研究徐缓;陈之娟【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6(019)006【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房颤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01-2015-02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52例,按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2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实验前后CSS评分符合正态分布,2组治疗前CS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d、21d 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对比,实验组CSS 分值改善情况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6%,实验组为9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房颤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改善明显,可为脑梗死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总页数】2页(P23-24)【作者】徐缓;陈之娟【作者单位】湖北应城市人民医院应城432400;湖北应城市人民医院应城43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相关文献】1.不同rt-PA静脉溶栓时间对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早期疗效及远期预后影响的比较 [J], 余国鹏2.不同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张艺丹;毕敏;童绥君;马琪林;陈汉水;江斌3.不同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高先彬4.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 [J], 潘鑫;吴雪芹5.低剂量与足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并房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 陈炽邦;魏伟民;张世军;余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李述震【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24(36)8【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6、CXC 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重组人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NIHSS评分和血清CXCL12、sCD40L、IL-6、IL-2、NSE、Hcy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MMSE评分,降低血清NSE、Hcy、炎性因子水平和NIHS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总页数】3页(P8-10)【作者】李述震【作者单位】新乡同盟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相关文献】1.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2.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4.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5.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不同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不同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张艺丹;毕敏;童绥君;马琪林;陈汉水;江斌【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4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发病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的前循环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61例,按rt-PA使用量分2组,足量组19例,使用0.9 mg/kg rt-PA静脉溶栓治疗;低剂量组42例,使用0.6 mg/kg rt-PA静脉溶栓治疗。

分别于溶栓前、溶栓后1、7、30 d不同时间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比较溶栓前、溶栓后1、7 d凝血功能指标;观察溶栓前、溶栓后1、7、14d头颅CT;比较溶栓后90 d改良Rankin ( MRS )评分。

结果2组溶栓后1、7、30 d NIHSS评分显著降低( P<0.05),2组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足量组溶栓后1、7 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明显增加,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明显降低,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临床转归、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皮肤黏膜出血率低于足量组(P<0.05)。

结论低剂量组rt-PA静脉溶栓治疗伴心房颤动的前循环梗死安全性更高,可以降低出血风险,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different doses of rt-PA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anterior circulation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61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nterior circula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from October 2009 to October 2014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the incidencewithin 4.5 hours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t-PA usage,19 cases in adequate group,received 0.9 mg/kg rt-PA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42 cases in low dose group, received 0.6 mg/kg rt-PA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Before and after thrombolysis 1,7 and 30 days,NIHSS score was measured, the indexes of coagulation were observed at before thrombolysis and 1,7 days after thrombolysis,,CT scans were performed at 1, 7, and 14 days after thrombolysis,and Rankin (MRS) scores were compared at 90 days after thrombolysis.Results NIHSS 1,7,30 days scores of 2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thrombolysis(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at each time point after thrombolysis.Plasma prothrombin tim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1 day and 7 days after thrombolysis,fibrinoge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compared with the low dose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clinical outcome and mortality.The rate of mucosal bleeding in low dos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adequate group (P<0.05).Conclusion Low-dose rt-PA group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anterior circu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s more safe,can reduce the risk of bleeding, reduce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年(卷),期】2016(036)011【总页数】3页(P170-172)【关键词】前循环脑梗死;心房颤动;rt-PA静脉溶栓【作者】张艺丹;毕敏;童绥君;马琪林;陈汉水;江斌【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福建厦门 36100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福建厦门 36100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福建厦门 36100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福建厦门 36100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福建厦门 36100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福建厦门 36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心房颤动增加脑卒中的风险[1],占所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至少20%[2],其中前循环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该病患者急性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仍是目前降低死亡率、减少致残率最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脑梗死静脉溶栓2024(二)2024

脑梗死静脉溶栓2024(二)2024

脑梗死静脉溶栓2024(二)引言概述: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而静脉溶栓是一种可以有效治疗脑梗死的方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梗死静脉溶栓在2024年将迎来新的突破和发展。

本文将对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讨论。

正文:一、静脉溶栓的基本原理1. 静脉溶栓的定义和作用机制2. 静脉溶栓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法3. 静脉溶栓的适应症和禁忌症4. 静脉溶栓的效果评估和并发症监测5. 静脉溶栓的并发症处理和后续护理二、脑梗死静脉溶栓的治疗进展1. 新型静脉溶栓药物的研发和应用2. 建立完善的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网络3. 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和延长策略4. 静脉溶栓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5. 脑梗死静脉溶栓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策略三、脑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研究进展1. 静脉溶栓的临床研究设计和方法2. 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评价和安全性分析3. 静脉溶栓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适应症扩展研究4. 静脉溶栓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5. 静脉溶栓在特殊人群中的疗效研究四、脑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实践指南1. 国内外相关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展和更新2. 脑梗死静脉溶栓的诊断和评估方法3. 静脉溶栓的治疗方案和剂量选择4. 静脉溶栓在不同时间窗内的应用策略5. 静脉溶栓后的抗栓治疗和康复指导五、脑梗死静脉溶栓的挑战与展望1. 静脉溶栓技术的局限性和风险评估2. 静脉溶栓在急性期外的长期效果评估3. 静脉溶栓治疗的经济学评价和成本效益分析4. 静脉溶栓在特殊并发症中的应用探索5. 静脉溶栓在个体化医疗中的前景展望总结:脑梗死静脉溶栓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在2024年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和突破。

通过对静脉溶栓的基本原理、治疗进展、临床研究、实践指南以及挑战与展望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脑梗死静脉溶栓在治疗脑梗死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静脉溶栓治疗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

静脉溶栓治疗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

静脉溶栓治疗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摘要】静脉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但对于伴有心房颤动的患者的临床疗效仍存在争议。

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在这类患者中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评估,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

静脉溶栓治疗的原理、心房颤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影响以及其临床疗效研究均得到详细阐述。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探讨该疗法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应用前景,并结合实际临床情况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需更多的研究来完善其在伴有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这对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静脉溶栓治疗、心房颤动、急性脑梗死、疗效、安全性、影响因素、临床研究、治疗应用前景、未来研究方向、临床意义。

1. 引言1.1 疾病背景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脑部血管的急性血流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

脑梗死在临床上表现为突发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如偏瘫、言语障碍、感觉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急性脑梗死是导致成年人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静脉溶栓治疗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并评估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目前,静脉溶栓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但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疗效仍存在一定争议。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静脉溶栓治疗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探讨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更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指导。

1.3 研究意义静脉溶栓治疗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心房颤动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存在会极大地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静脉溶栓治疗伴有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降低脑血流受损程度,从而减轻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损伤。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的时间窗选择及出血事件分析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的时间窗选择及出血事件分析

现代实用医学2020年4月第32卷第4期•523•3讨论黄芳芳等E指出,高龄房颤伴血栓形成患者釆用利伐沙班抗凝与低强度华法林(INR1.5〜2.0)治疗左心房血栓的疗效确切,出血风险无增加,安全性较好。

王汝朋等"研究发现,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效果优于或等同于华法林,安全性较好。

哈斯高娃等®研究也认为,高龄非瓣膜性房颤应用利伐沙班抗栓治疗与华法林相比,患者耐受性与预防血栓栓塞方面优势相当,但利伐沙班更能有效降低出血风险。

APTT、PT、D-二聚体和FIB是综合评估机体凝血与纤溶系统活性的主要指标,在血栓形成和出血性疾病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抗凝1、3和6个月的APTT和PT延长, D-二聚体和FIB水平降低(均P<0.05)。

随访截止时观察组心脏内血栓形成率比对照组低,总出血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少,心源性卒中和心因性死亡的发生率差异不明显。

提示在高龄非瓣膜性心脏病伴房颤患者中应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比较,凝血功能改善,心脏内血栓形成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降低,有较好地预防血栓形成和出血事件发生的临床疗表2两组凝血指标的比较组别例数时间APTT(s)PT(s)D-二聚体(mg/L)FTB(g/L)对照组77抗凝前26.5±4.67.8±0.9 1.7±0.37.1±0.9抗凝1个月36.7±5.111.3±1.2 1.5±0.3 6.7±0.8抗凝3个月46.8±6.216.2±1.3 1.1±0.2 6.H0.5抗凝6个月48.2±5.616.6±1.50.9±0.2 4.9±0.5观察组77抗凝前26.2±4.37.6±0.7 1.8±0.47.2±0.9抗凝1个月45.7±5.714.5±1.3 1.2±0.3 5.9±0.7抗凝3个月50.2±5.917.1±1.50.8±0」 5.3±0.6抗凝6个月53.3±5.817.9±1.60.7±0.1 4.2±0.4表3两组心脏血栓形成、心源性卒中、出血事件和心因性死亡发生率的比较例(%)组别例数血栓形成心源性卒中总出血严重出血心因性死亡对照组777(9.1)3(3.9)10(13.0)3(3.9)3(3.9)观察组771(1.3)1(1.3)3(3.9)1(1.3)1(1.3)於值一一 4.117一一P值0.032s0.310*<0.050.310s0.310*注:*为Fisher确切概率法效,有较好的安全性。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观察与护理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观察与护理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方法对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时间窗内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进行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的病情监测和护理。

结果 26例静脉溶栓患者,有22例溶栓成功,3例病情减轻,1例并发颅内出血,患者全部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日13天。

结论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时,密切观察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的病情变化及做好相应的护理,医护密切配合,是静脉溶栓治疗成功的关键,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溶栓;观察与护理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局部脑组织突然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引发脑组织急性缺血缺氧导致的脑组织坏死或软化[1]。

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一种高发性,高致残性且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2]。

当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主要治疗方法为溶栓治疗,阿替普酶(rt-PA)是目前被证实能改善急性脑梗死预后的有效药物[3]。

回顾我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对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在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密切观察病情和精心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经CT或MRI证实,符合溶栓标准要求,没有溶栓禁忌症。

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42-75岁,平均61岁,均为发病在4.5h内,全部入住脑卒中重症监护病房(NICU)。

1.2溶栓治疗的方法发病4.5h内予rt-PA静脉溶栓,根据患者体重计算rt-PA总需要量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将用药总量的10%先在1min内静脉注射,余下的90%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在1h内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滴注。

用药期间及用药后24h内严密监护,溶栓后24h复查头颅CT,无出血倾向给予阿司匹林和(或)氯比格雷口服。

2临床观察与护理1.3 溶栓前护理1.3.1开启脑卒中绿色通道接到急诊室电话后,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好床单元,将患者安置在NICU。

静脉溶栓合并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静脉溶栓合并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总之 ,无 创 C O监 测避免 了有创 性及并 发症 , 无创 C 0监 测 与 P i C C O监测 c O都 是 监 测 C O 的好 方 法 ,但是 无 创 C O监 测是无 创 的 ,不 良反 应更 少 , 建 议 广泛应 用 于 临床 。
[ 6 ]姚
军,滕 国良.无创心 输 出量监 测在 儿科危 重症 的I 临床应用
T E D法监测 的结果 偏 离正 常值 ; 无创 C O监 测 系统 可 供给较 为完整 的三 大循 环 因素 的持 续性 显 示 , 可 以得 出同步 、 连续 、 即时 、 有 效 的生理 数 据 , 可 以得 出对 心 、 肺、 组织灌 注和氧合 的完整而 系统 的诊断 , 可 以使 医护 人员早期 发现异 常信 息 , 并可 能 预 防或者 降 低疾 病 的
2 0 0 9, 1 5 ( 1 1 ) : l 1 7— 11 8 .
E 5 ] 余 珍 珠 ,刘 晓 红. 心 输 出量 测 定 在 危 重 患 儿 中 的应 用 进 展 [ J ] .
国 际 儿 科学 杂 志 ,2 0 0 6 ,3 3( 6 ) :3 7 7 —3 7 9 .
发生, 另外 , 它还能监测 持续 静脉输 注治疗 的疗 效_ 7 ] 。
( 收 稿 日期 : 2 O l 3 一O 5— 2 4 )
静脉 溶栓 合并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的疗效
张 永 强 , 王 新 康
摘 要 : 目 的 :探 讨 急性 心 肌梗 死 ( A MI ) 静 脉 溶 栓 后 急 诊 介 入 治 疗 的 疗 效 。方 法 :选 择 我 院 2 0 1 1 年 3月 到 2 0 1 2年 8月 收 治 的 1 2 8例 AMI 患 者 ,系发 病 1 2 h内 且无 溶 栓 禁 忌 证 的 初 发 患 者 ,随 机 均 分 成 两 组 :溶 栓 4 - P C I 组 [ 系 静

静脉溶栓患者疗效与预后因素分析

静脉溶栓患者疗效与预后因素分析

静脉溶栓患者疗效与预后因素分析
吴辉;王帆;陈晓光;魏丹
【期刊名称】《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年(卷),期】2017(023)005
【摘要】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高,且致残率、病死率高。

发病在4.5 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各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指南推荐,可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著名的NINDS试验及ECASSIlI试验均为静脉溶栓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总页数】4页(P415-418)
【作者】吴辉;王帆;陈晓光;魏丹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430022;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430022;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430022;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4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3
【相关文献】
1.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梁晶晶;王明华;
2.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梁晶晶;王明华
3.80岁以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章熠;胡美玲;陶安阳;林蕾
4.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疗效与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 郑海燕;路屹;骆嵩
5.≥80岁急性脑梗死病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及溶栓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J], 李寅珍;张晶文;郑永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溶栓对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静脉溶栓对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8例,对照组34例。

研究组的患者为房颤组,对照组为非房颤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各项指标。

结果研究组患者年龄大于80岁的患者、颅内出血转化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入院时NHSS评分、肺部感染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90天预后良好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发病率与患者的年龄显著相关,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能能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标签:静脉溶栓;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疗效
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是由于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的局部脑组织缺血和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

该疾病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并对患者及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

心房颤动所导致的急性脑梗死约占25%,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心率失常,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呈现增加的趋势。

故对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成为研究的重要内容。

为探究静脉溶栓对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8例,对照组34例。

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7例。

年龄在22-91例,平均年龄为(66.35±12.64)岁。

溶栓后出血转化为6例,占18.75%,症状性脑出血2例,占3.22%,急性脑梗死为15例,占24.19%,影像学阴性脑梗死为11例,占17.41%。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需大于18周岁;患者症状出现在4.5小时内;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排除标准:在治疗近期有颅内手术者;颅内发生肿瘤、动静脉畸形和动脉瘤患者;多脑叶梗死患者。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试验。

1.2 方法
在患者发病一定时间 4.5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进行治疗(生产批号:201501965,生产厂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服用剂量为0.9mg/kg,在一分钟内10%进行缓慢注射,余下的90%在一小时内完成静脉滴注。

在该过程中,及时观测患者的心率、脉搏和血压情况。

1.3 评估指标
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历史、糖尿病及入院时NIHSS(动态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等进行比较。

1.4 评价疗效
7d好转:NIHSS评分下降4分以上或者评分在0-1分;经过医学影像证明患者的颅内出血时间与患者的临床表现恶化时间具很大相关性,NIHSS评分增加大于4分;90d预后良好表现为溶栓后90天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在0到1分之间。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状况、血糖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值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后预后情况比较
入院时NHSS评分、肺部感染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90天预后良好有显著相关性。

具体数值详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最常见并发症是溶栓后继发出血,房颤性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较高,且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为静脉溶栓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年龄大于80岁的患者、颅内出血转化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入院时NHSS评分、肺部感染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90天预后良好有显著相关性。

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房颤性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发病率更高。

参考文献:
[1]农媛,肖海,陈奎,张泰鹏,李秀芬.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3.
[2]王蕾,姜帅,何柳,方升,徐广会,朱曦,龚蕉椒,杨珊珊,张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155例临床研究[J].中国药业,2017,26(21):35-38.
[3]常虹,李雁翔,王琳.小卒中合并高血糖患者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實用医学杂志,2017,33(20):3444-3448.
[4]徐宏炎,钟盛武,李劲频.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检后出血转化影响因素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7,17(05):395-3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