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_总
(word完整版)苏教版八年级下数学知识点总结,文档

第七章一元一次不等式1 不等式: 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 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解的全体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3 不等式的性质: ○1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近似。
但是,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 的数时,必定依照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正确地运用不等式的性质 2,特别要注意在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要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5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步骤: 〔 1〕审:认真审题,分清量、未知量的及其关系,找出题中不等关系,要抓住题设中的要点字“眼〞 ,如“大于〞 、“小于〞、“不小于〞 、“不大于〞等的含义。
( 2〕设:设出合适的未知数。
( 3〕列:依照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 4〕解:解出所列不等式的解集。
( 5〕答: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可否吻合题意。
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中所有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局部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 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责问题的步骤: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责问题近似,不相同之处在与列出不等式组,并解出不等式组。
7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的值确准时,能够用一元一次方程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当一次函数中的一个变量范围时,能够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确定另一个变量取值的范围。
第八章分式1 分式定义: 一般地,若是 A 、B 表示两个整式,而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代数式A叫做分式,其中A 是分B式的分子, B 是分式的分母。
(完整word)江苏南京现行初中数学教材目录(苏教版)

七年级上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1.1生活数学1.2活动思考第二章有理数2.1 比0小的数2.2 数轴2.3 绝对值与相反数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5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6 有理数的乘方2.7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三章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3.1 字母表示数3.2 代数式3.3 代数式的值3.4 合并同类项3.5 去括号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4.1 从问题到方程4.2 解一元一次方程4.3 用方程解决问题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5.1 丰富的图形世界5.2 图形的变化5.3 展开与折叠5.4 从三个方向看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6.1 线段射线直线6.2 角6.3 余角补角对顶角6.4 平行6.5 垂直七年级下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7.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7.3 图形的平移7.4 认识三角形7.5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八章幂的运算8.1 同底数幂的乘法8.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8.3 同底数幂的除法第九章从面积到乘法公式9.1 单项式乘单项式9.2 单项式乘多项式9.3 多项式乘多项式9.4 乘法公式9.5 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一)9.6 乘法公式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二)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10.1 二元一次方程10.2 二元一次方程组10.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0.4 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第十一章图形的全等11.1 全等图形11.2 全等三角形1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十二章数据在我们身边12.1 普查与抽样调查12.2 统计图的选用12.3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第十三章感受概率13.1 确定与不确定13.2 可能性八年级上第一章轴对称图形1.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1.2 轴对称的性质1.3 设计轴对称图案1.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6 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2.1 勾股定理2.2 神秘的数组2.3 平方根2.4 立方根2.5 实数2.6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2.7 勾股定理的应用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3.1 图形的旋转3.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3.3 设计中心对称图形图案3.4 平行四边形3.5 矩形、菱形、正方形3.6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第四章数量、位置的变化4.1 数量的变化4.2 位置的变化4.3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五章一次函数5.1 函数5.2 一次函数5.3一次函数的图象5.4一次函数的应用5.5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第六章数据的集中程度6.1 平均数6.2 中位数与众数6.3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八年级下第七章一元一次不等式(11课时)7.1生活中的不等式(1课时)7.2不等式的解集(1课时)7.3不等式的性质(1课时)7.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课时)7.5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1课时)7.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课时)7.7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2课时)复习与小结第八章分式(10课时)8.1分式(1课时)8.2分式的基本性质(2课时)8.3分式的加减(1课时)8.4分式的乘除(2课时)8.5分式方程(3课时)复习与小结第九章反比例函数(6课时)9.1反比例函数(1课时)9.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课时)9.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1课时)复习与小结第十章图形的相似(14课时)10.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1课时)10.2黄金分割(1课时)10.3相似图形(1课时)10.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4课时)10.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课时)10.6图形的位似(1课时)10.7相似三角形的应用(3课时)复习与小结第十一章图形的证明(一)(9课时)11.1你的判断对吗(1课时)11.2说理(2课时)11.3证明(3课时)11.4互逆命题(2课时)复习与小结第十二章认识概率(5课时)12.1等可能性(1课时)12.2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2课时)12.3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1课时)课题学习:游戏公平吗?复习与小结九年级上第一章二次根式1.1 二次根式1.2 二次根式的乘除1.3 二次根式的加减1 数学活动1 小结与思考 1 复习题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1 一元二次方程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3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2 数学活动 2 小结与思考2 复习题第三章图形与证明(二)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3.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3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3.4 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3.5 中位线3 数学活动3 小结与思考3 复习题第四章中心对称图形(二)4.1 圆4.2 圆的对称性4.3 圆周角4.4 确定圆的条件4.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6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4.7 正多边形与圆4.8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4.9 圆锥的侧面积4 数学活动4 小结与思考 4 复习题第五章数据的离散程度5.1 极差5.2 方差与标准差5.3 用计算器求标准差的方差5 数学活动 5 小结与思考5 复习题九年级下第六章:二次函数第一节二次函数第二节二次函数的图象第三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四节二次函数的应用第七章:锐角函数第一节正切第二节正弦、余弦第三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第四节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第五节解直角三角形第六节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第八章:统计的简单应用第一节货比三家第二节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第九章:概率的简单应用第一节抽签方法合理吗第二节概率帮你做估计第三节保险公司怎样才能不亏本。
(完整版)苏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适合打印)

1.一般性质(角)⑴内角和:360°⑵顺次连结各边中点得平行四边形。⑶外角和:360°
推论1: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菱形。
推论2:顺次连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得矩形。
2.特殊四边形
⑴研究它们的一般方法:
⑵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
3.三角形的主要线段
讨论:①定义②××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心③性质
①高线②中线③角平分线④中垂线⑤中位线
⑴一般三角形⑵特殊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4.特殊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5.全等三角形
⑴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ASA、AAS、SSS)⑵特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①一般方法②专用方法
⑵追及问题(同时出发):
若甲出发t小时后,乙才出发,而后在B处追上甲,则
⑶水中航行: ;
1.配料问题:溶质=溶液×浓度2.溶液=溶质+溶剂3.增长率问题:
4.工程问题:基本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常把工作量看着单位“1”)。
5.几何问题:常用勾股定理,几何体的面积、体积公式,相似形及有关比例性质等。
二、实数的运算
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如5÷ ×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第二章 代数式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6.三角形的面积⑴一般计算公式⑵性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苏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苏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初中数学是一个逐步深入和拓展的知识体系,苏教版教材涵盖了丰富的内容。
以下是对苏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一、数与代数1、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有理数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相反数是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数,例如 5和-5 互为相反数。
绝对值是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
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都有特定的法则。
2、实数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例如π和√2。
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平方根和立方根是数的开方运算。
3、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和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包括单项式和多项式。
单项式是数字与字母的积,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
整式的加减运算实质就是合并同类项。
4、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1 的整式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包括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1 等。
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通过消元法(代入消元法或加减消元法)求解。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ax²+ bx + c = 0(a ≠ 0),求解方法有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
不等式的性质是解不等式的依据,不等式组的解集是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5、函数函数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式。
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 y = kx + b(k、b 为常数,k ≠ 0),它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是 y = k/x(k 为常数,k ≠ 0),图象是双曲线。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 y = ax²+ bx + c(a ≠ 0),图象是抛物线,其性质包括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等。
二、图形与几何1、线与角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完整版)苏教版初中数学大纲

苏教版初中数学大纲七年级上●第1章数学与我们同行1.1生活数学1.2活动思考●第2章有理数2.1正数与负数2.2有理数与无理数2.3数轴2.4绝对值与相反数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6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7有理数的乘方2.8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数学活动算“24”小结与思考复习题●第3章代数式3.1 字母表示数3.2 代数式3.3代数式的值3.4合并同类项3.5去括号3.6整式的加减数学活动月历中的数学小结与思考复习题●第4章一元一次方程4.1从问题到方程4.2解一元一次方程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数学活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调查小结与思考复习题●第5章走进图形世界5.1丰富的图形世界5.2图形的运动5.3展开与折叠5.4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数学活动设计包装纸箱小结与思考复习题●第6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6.1线段、射线、直线6.2角6.3余角、补角、对顶角6.4平行6.5垂直数学活动测量距离小结与思考复习题课题学习制作无盖的长方体纸盒数学活动评价七年级下●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7.3图形的平移7.4认识三角形7.5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数学活动利用平移设计图案●第8章:幂的运算8.1同底数幂的乘法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8.3同底数幂的除法数学活动生活中的“较大数”和“较小数”●第9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9.1单项式乘单项式9.2单项式乘多项式9.3多项式乘多项式9.4乘法公式9.5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数学活动拼图.公式●第10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1二元一次方程10.2二元一次方程组10.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0.4三元一次方程组10.5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数学活动算年龄●第11章:一元一次不等式11.1生活中的不等式11.2不等式的解集11.3不等式的性质11.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1.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11.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数学活动一元一次不等式问题的调查●第12章:证明12.1定义与命题12.2证明12.3互逆命题数学活动由已知探索未知八年级上●第1章全等三角形1.1 全等图形1.2 全等三角形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数学活动关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小结与思考复习题●第2章轴对称图形2.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2.2轴对称的性质2.3设计轴对称的图案2.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数学活动折纸与证明小结与思考复习题●第3章勾股定理3.1勾股定理3.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3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数学活动探寻“勾股数”小结与思考复习题●第4章实数4.1平方根4.2立方根4.3实数4.4近似数数学活动有关“实数”课题研究小结与思考复习题●第5章平面直角的坐标系5.1物体位置的确定5.2平面直角坐标系数学活动确定藏宝地小结与思考复习题●第6章一次函数6.1函数6.2一次函数6.3一次函数的图像6.4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6.5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6.6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数学活动温度计上的一次函数小结与思考复习题课题学习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数学活动评价表八年级下●第7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7.1 普查与抽样调查7.2 统计图的选用7.3 频数和频率7.4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数学活动丢弃了多少塑料袋小结与思考复习题●第8章8.1 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8.2 可能性的大小8.3 频率与概率数学活动摸球试验小结与思考复习题●第9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9.1 图形的旋转9.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9.3 平行四边形9.4 矩形、菱形、正方形9.5 三角形的中位线数学活动设计对称图案小结与思考复习题●第10章分式10.1 分式10.2 分式的基本性质10.3 分式的加减10.4 分式的乘除10.5 分式方程数学活动分式游戏小结与思考复习题●第11章反比例函数11.1 反比例函数11.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1.3 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数学活动反比例函数实例调查小结与思考复习题●第12章二次根式12.1 二次根式12.2 二次根式的乘除12.3 二次根式的加减数学活动画画算算小结与思考复习题课题学习心率的调查数学活动评价表九年级上●第1章一元二次方程1.1 一元二次方程1.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4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数学活动矩形绿地中的花圃设计小结与思考复习题●第2章对称图形——圆2.1 圆2.2 圆的对称性2.3 确定圆的条件2.4 圆周角2.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6 正多边形与圆2.7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2.8 圆锥的侧面积数学活动图形的密铺小结与思考复习题●第3章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3.1 平均数3.2 中位数与众数3.3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3.4 方差3.5 用计算器求方差数学活动估测时间小结与思考复习题●第4章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4.1 等可能性4.2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4.3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数学活动调查“小概率事件”小结与思考复习题课题学习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探索规律数学活动评价表九年级下●第5章:二次函数5.1二次函数5.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5.3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5.4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5.5用二次函数解决问题数学活动校园景观设计●第6章图形的相似6.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6.2黄金分割6.3相似图形6.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6.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6.6图形的位似6.7用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数学活动测量两地间的距离●第7章:锐角三角形7.1正切7.2正弦、余弦7.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7.4由三角形数值求锐角7.5解直角三角形7.6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问题数学活动测量建筑物的高度●第八章:统计和概率的简单运用8.1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8.2货比三家8.3统计分析帮你做预测8.4抽签方法合理吗8.5概率帮你做估计8.6收取多少保险费才合理数学活动香烟浸出液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小结与思考复习题课题学习制作“动画片”数学活动评价表。
初中数学知识点苏教版总结

初中数学知识点苏教版总结一、数与代数1. 有理数- 有理数的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开方。
- 有理数的性质:绝对值、相反数、倒数。
2. 整式与分式- 整式的概念:由数和字母的有限次幂的和或差构成的代数式。
- 单项式与多项式:单项式是只有一个项的整式,多项式是多个单项式的和。
- 整式的加减乘除:合并同类项、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
- 分式的概念:分母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
- 分式的运算:加减、乘除、通分、约分。
3.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整式方程。
-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 不等式的概念: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
-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移项、合并同类项、乘除时注意不等号方向的变化。
4.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的集合。
-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消元法(加减消元、代数消元)。
5. 函数- 函数的概念:从一个数集到另一个数集的映射,每个输入对应一个输出。
- 函数的表示:解析式、图象、表格。
- 线性函数:形如y=kx+b的函数,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对称性、周期性。
二、几何1. 平面图形-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 角的概念:邻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
- 三角形:分类(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性质(边角关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 四边形:分类(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内角和定理)。
2. 圆的基本性质- 圆的定义:平面上所有与给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 圆的要素:圆心、半径、直径、弦、弧、切线。
- 圆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切割线定理。
3. 空间图形- 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多面体、旋转体。
- 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的结构特征。
(完整)初中数学教材目录(苏教版)

七年级上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1.1生活数学1.2活动思考第二章有理数2.1 比0小的数2.2 数轴2.3 绝对值与相反数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5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6 有理数的乘方2.7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三章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3.1 字母表示数3.2 代数式3.3 代数式的值3.4 合并同类项3.5 去括号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4.1 从问题到方程4.2 解一元一次方程4.3 用方程解决问题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5.1 丰富的图形世界5.2 图形的变化5.3 展开与折叠5.4 从三个方向看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6.1 线段射线直线6.2 角6.3 余角补角对顶角6.4 平行6.5 垂直七年级下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7.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7.3 图形的平移7.4 认识三角形7.5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八章幂的运算8.1 同底数幂的乘法8.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8.3 同底数幂的除法第九章从面积到乘法公式9.1 单项式乘单项式9.2 单项式乘多项式9.3 多项式乘多项式9.4 乘法公式9.5 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一)9.6 乘法公式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二)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10.1 二元一次方程10.2 二元一次方程组10.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0.4 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第十一章图形的全等11.1 全等图形11.2 全等三角形1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十二章数据在我们身边12.1 普查与抽样调查12.2 统计图的选用12.3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第十三章感受概率13.1 确定与不确定13.2 可能性八年级上第一章轴对称图形1.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1.2 轴对称的性质1.3 设计轴对称图案1.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6 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2.1 勾股定理2.2 神秘的数组2.3 平方根2.4 立方根2.5 实数2.6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2.7 勾股定理的应用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3.1 图形的旋转3.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3.3 设计中心对称图形图案3.4 平行四边形3.5 矩形、菱形、正方形3.6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第四章数量、位置的变化4.1 数量的变化4.2 位置的变化4.3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五章一次函数5.1 函数5.2 一次函数5.3一次函数的图象5.4一次函数的应用5.5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第六章数据的集中程度6.1 平均数6.2 中位数与众数6.3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八年级下第七章一元一次不等式(11课时)7.1生活中的不等式(1课时)7.2不等式的解集(1课时)7.3不等式的性质(1课时)7.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课时)7.5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1课时)7.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课时)7.7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2课时)复习与小结第八章分式(10课时)8.1分式(1课时)8.2分式的基本性质(2课时)8.3分式的加减(1课时)8.4分式的乘除(2课时)8.5分式方程(3课时)复习与小结第九章反比例函数(6课时)9.1反比例函数(1课时)9.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课时)9.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1课时)复习与小结第十章图形的相似(14课时)10.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1课时)10.2黄金分割(1课时)10.3相似图形(1课时)10.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4课时)10.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课时)10.6图形的位似(1课时)10.7相似三角形的应用(3课时)复习与小结第十一章图形的证明(一)(9课时)11.1你的判断对吗(1课时)11.2说理(2课时)11.3证明(3课时)11.4互逆命题(2课时)复习与小结第十二章认识概率(5课时)12.1等可能性(1课时)12.2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2课时)12.3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1课时)课题学习:游戏公平吗?复习与小结九年级上第一章二次根式1.1 二次根式1.2 二次根式的乘除1.3 二次根式的加减1 数学活动1 小结与思考 1 复习题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1 一元二次方程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3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2 数学活动 2 小结与思考2 复习题第三章图形与证明(二)3.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3.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3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3.4 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3.5 中位线3 数学活动3 小结与思考3 复习题第四章中心对称图形(二)4.1 圆4.2 圆的对称性4.3 圆周角4.4 确定圆的条件4.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6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4.7 正多边形与圆4.8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4.9 圆锥的侧面积4 数学活动4 小结与思考 4 复习题第五章数据的离散程度5.1 极差5.2 方差与标准差5.3 用计算器求标准差的方差5 数学活动 5 小结与思考5 复习题九年级下第六章:二次函数第一节二次函数第二节二次函数的图象第三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四节二次函数的应用第七章:锐角函数第一节正切第二节正弦、余弦第三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第四节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第五节解直角三角形第六节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第八章:统计的简单应用第一节货比三家第二节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第九章:概率的简单应用第一节抽签方法合理吗第二节概率帮你做估计第三节保险公司怎样才能不亏本八年级物理上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章声现象 1.1 声音是什么 1.2乐音的特征 1.3 噪声及其控制 1.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第二章物态变化2.1 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2.2 汽化和液化 2.3 熔化和凝固 2.4 升华和凝华 2.5 水循环第三章光现象3.1光的色彩颜色 3.2 人眼看不见的光 3.3 光的直线传播 3.4 平面镜 3.5 光的反射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4.1光的折射 4.2透镜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4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4.5望远镜与显微镜第五章物体的运动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5.2 速度 5.3直线运动 5.4运动的相对性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6.1 物体的质量 6.2 测量物体的质量 6.3 物质的密度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 6.5 物质的物理属性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7?:.1 走进分子世界 7.2静电现象 7.3 探索更小的微粒 7.4 宇宙探密第八章力 8.1 力弹力 8.2 重力力的示意图 8.3 摩擦力8.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第九章力与运动 9.1 二力平衡 9.2 牛顿第一定律 9.3 力与运动的关系第十章压强与浮力 10.1 压强 10.2 液体的压强 10.3 气体的压强 10.4 浮力 10.5 物体的浮与沉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与功 11.1 杠杆 11.2 滑轮 11.3 功 11.4 功率 11.5 机械效率第十二章机械能与内能 12.1 动能势能机械能 12.2 内能热传递 12.3 物质的比热容12.4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第十三章简单电路 13.1 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 13.2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13.3 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 13.4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第十四章欧姆定律 14.1 电阻 14.2 变阻器 14.3 欧姆定律 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五章电功与电热 15.1 电能表与电功 15.2 电功率15.3 电热器电流的热效应 15.4 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第十六章电磁转换 16.1 磁体与磁场 16.2 电流的磁场16.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 16.4 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 16.5 电磁感应发电机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 17.1 信息与信息传播 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17.3 现代通信——走进信息时代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8.1 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18.2 核能 18.3 太阳能18.4 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 18.5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精选文档

(2)《标准》在“具体目标”中末列入“经 过 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 三边”的教学内容,这实际上就是“三角形中位 线 的判定定理”. 这样,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的 探索、证明中,就不能抓住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 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的内在联系,采用传统的 “同一法”进行探索、证明. (3)通过辅助线的添加可以把需要探求的 问题进行转化,而辅助线的添加不是凭空而来的, 分析辅助线的添加章法,探索它的“源”,是探 索、 证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的难点、关键.
◆
苏科版教材(空间与图形)的特色
1.以运动变化为主线,整合“空间与图形” 的主要内容
创新源于“问题”,往往发端于“直觉” . 几何图形的直观形象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创 新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解决“空间与图形” 问题,常常要运用观察、操作、运动变化等手 段. ● ●教学中,应让图形“动”起来,使学生进 一步理解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学会数学地思 考问题.
运用图形的运动变化展示了一种推理方 法----叠合法.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解决 问题的“源”.
A
O(O’) A’
B
◆运用图形的运动变化研究“三角形、梯形的中位
线”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 质. 对学生来说,对“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的探 索、证明存在如下难点: (1)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具有“在同一条件 下,有两个结论,一个表示位置关系,另一个表 示数量关系”的特点. 同时,学生以前学过的定 理,几乎没有关于线段间的倍分关系,对证明一 条线段与另一条线段间的倍分关系时,常用的方 法不熟悉.
●
◆运用图形的运动变化研究“同圆与等圆中,圆
心角与其所对的弧、弦之间的相等关系”.
发现结论: ①在两张透明紙上,分别作半径相等的⊙O和⊙O'; ②在⊙O和⊙O'中,分别作相等的圆心角∠AOB、∠A'O'B', 连接AB、A'B'; ③将两张纸片叠在一起,使⊙O和⊙O‘重合(如图所示); ④固定圆心,将其中一个圆旋转某个角度,使得OA与O'A‘ 重合. B’ 你发现了什么?
(完整word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

4、图形平移的性质:
性质定理
条件
结论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图形经过平移,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
5、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
(完整 word 版)பைடு நூலகம்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word 版可编辑修改)
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 a、b、c,则 a b c a b 6、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
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都是线段。 ②高、角平分线、中线的应用.
7、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 3 个内角的和等于 180°;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7
(完整 word 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word 版可编辑修改)
解集是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是所有解的集合,而不等式的解是使不等式成立 的未知数的值。二者的关系是:解集包括解,所有的解组成了解集。 要点诠释: 不等式的解集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1)解集中的每一个数值都能使不等式成立; (2)能够使不等式成立的所有的数值都在解集中。 知识点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基本性质 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 a b ,那么 a c b c, a c b c 。 基本性质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上(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符号语言表示为:如果 a b ,并且 c 0 ,那么 ac bc (或 a b ).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苏教版(完整版)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苏教版(完整版)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苏教版初中数学的教学大纲(苏教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数学基础:包括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内容。
其中,代数主要涉及数的概念、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几何主要涉及图形的性质、相似、对称等知识;概率与统计主要涉及概率的计算、统计的初步知识等内容。
2.数学思想: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推理、问题解决等思想。
其中,抽象思维主要涉及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学概念、规律等;逻辑推理主要涉及数学证明、推论等;问题解决主要涉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数学能力:包括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其中,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涉及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数学应用能力主要涉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数学文化:包括数学史、数学家、数学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数学史主要涉及数学的发展历程、重要数学家的贡献等;数学家主要涉及重要数学家的生平和成就;数学思想主要涉及数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苏教版)旨在通过系统的数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培养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并了解数学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教学大纲模板初中数学课程名称:初中数学授课人:[填写授课人姓名]课程时长:[填写课程时长,例如:45分钟/节]先修课程:[填写先修课程,例如:小学数学]后续课程:[填写后续课程,例如:高中数学]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授课内容:主题1:有理数内容:介绍有理数的概念、性质、运算等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讲授、练习、互动讨论。
教学资源:教科书、习题集、多媒体教学资源。
评估方法:作业、课堂练习、考试。
学习成果:掌握有理数的概念、性质、运算等基础知识,能够进行有理数的计算。
主题2:代数式内容:介绍代数式的概念、运算、化简等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讲授、练习、互动讨论。
(完整word)苏教版数学初一第七章复习讲义

平面图形的认识 ( 二 )一、直线平行的条件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两条线( a,b )被第三条( c )直线所截,在截线的同旁,被截两直线的同一方,把这类地点关系的角称为同位角(corresponding angles) 如图:∠ 1 与∠ 8,∠ 2 与∠ 7 ,∠ 3 与 ∠ 6,∠ 4 与∠ 5 均为同位角。
两条线( a,b )被第三条( c )直线所截,两个角分别在截线的双侧,且在两条被截直线之间,拥有这样地点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
如图:∠ 1 与∠ 6,∠ 2 与∠ 5 均为同位角。
两条线( a,b )被第三条( c )直线所截,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一侧,且在两条被截线之间,拥有这样地点关系的一对角互为 同旁内角(interior angles of thesame side ) 。
如图:∠ 1 与∠ 5,∠ 2 与∠6 均为同位角。
例 1、如图,∠ 1 与∠ C 是两条直线 ______被第三条直线 ______所截构成的 ______角 . ∠ 2 与∠ B 是两条直线 ______被第三条直线 ______所截构成的 ______角;∠ B 与∠ C 是两条直线 _ _____被第三条直线 ______ 所截构成的 ______角 .例 2、如图,∠ 1、∠ 2、∠ 3、∠ 4、∠ 5、∠ 6 中,是同位角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 ;是内错角的有 ___________ _______;是同旁内角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DE1 A3 42352BC1 6例 1 图例 2 图 例 3 图例 1.AE 、BC 、 CD 、同位角, AE 、 BC 、AB 、内错角;例 2. ∠1 与∠3、∠4 与∠6,∠2 与∠ 4、∠3 与∠ 5,∠2 与∠5、∠ 1与∠ 6、∠ 3与∠ 4、∠1 与∠2、∠5与∠ 6;2、平行线的判断(1)同位角相等 , 两直线平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总目录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
1.1生活数学
1.2活动思考
第二章有理数
2.1比0小的数
2.2数轴
2.3绝对值与相反数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2.5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2.6有理数的乘方
2.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
3.1字母表示数
3.2代数式
3.3代数式的值
3.4合并同类项
3.5去括号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
4.1从问题到方程
4.2解一元一次方程
4.3用方程解决问题
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
5.1丰富的图形世界
5.2图形的变化
5.3展开与折叠
5.4从三个方向看
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 6.1线段、射线、直线
6.2角
6.3余角、补角、对顶角6.4平行
6.5垂直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7.3图形的平移
7.4认识三角形
7.5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八章幂的运算
8.1同底数幂的乘法
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8.3同底数幂的除法
第九章从面积到乘法公式9.1单项式乘单项式
9.2单项式乘多项式
9.3多项式乘多项式
9.4乘法公式
9.5因式分解(一)
9.6因式分解(二)
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1二元一次方程
10.2二元一次方程组
10.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0.4用方程组解决问题
第十一章图形的全等
11.1全等图形
11.2图形的全等
1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十二章数据在我们周围12.1普查与抽样调查
12.2统计图的选用
12.3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第十三章感受概率
13.1确定与不确定
13.2可能性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轴对称图形
1.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2轴对称的性质
1.3设计轴对称图案
1.4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1.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1.6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
第二章勾股定理与xx
2.1勾股定理
2.2神秘的数组
2.3xx
2.4xx
2.5实数
2.6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2.7勾股定理的应用
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一)
3.1图形的旋转
3.2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3.3设计中心对称图案
3.4平行四边形
3.5矩形、菱形、正方形
3.6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
第四章数量、位置的变化
4.1数量的变化
4.2位置的变化
4.3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五章一次函数
5.1函数
5.2一次函数
5.3一次函数的图象
5.4一次函数的应用
5.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第六章数据的集中程度
6.1平均数
6.2中位数与众数
6.3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7.1生活中的不等式
7.2不等式的解集
7.3不等式的性质
7.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7.5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
7.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7.7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第八章分式
8.1分式
8.2分式的基本性质
8.3分式的加减
8.4分式的乘除
8.5分式方程
第九章反比例函数
9.1反比例函数
9.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9.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第十章图形的相似
10.1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
10.2黄金分割
10.3相似图形
10.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10.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0.6图形的位似
10.7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第十一章图形与证明(一)
11.1你的判断对吗
11.2说理
11.3证明
11.4互逆命题
第十二章认识概率
12.1等可能性
12.2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12.3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
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2xx全等的判定
1.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1.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1.5xx位线
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
2.1极差
2.2方差与标准差
2.3用计算器求标准差和方差
第三章二次根式
3.1二次根式
3.2二次根式的乘除
3.3二次根式的加减
第四章一元二次方程
4.1一元二次方程
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4.3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
第五章中心对称图形(二)
5.1圆
5.2圆的对称性
5.3圆周角
5.4确定圆的条件
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5.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5.7正多边形与圆
5.8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5.9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九年级下册第六章二次函数
6.1二次函数
6.2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6.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6.4二次函数的应用
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
7.1正切
7.2正弦、xx
7.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
7.4由三角函数值求锐角
7.5解xx
7.6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第八章统计的简单应用
8.1货比三家
8.2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
第九章概率的简单应用
9.1抽签方法合理吗
9.2概率帮你做估计
9.3保险公司怎样才能不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