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神经触激术与应激反

合集下载

手术麻醉与应激反应

手术麻醉与应激反应

手术麻醉与应激反应
“应激”是机体受到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损伤或由于情绪的强烈
变化引起的机体神经、内分泌以及体内平衡状态的改变。

现代的医疗技术可以治疗疾病,但治疗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对人体的损
伤过程。

比如,手术是治疗疾病的手段,但在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伴随着物理的、机械的、化学的损伤,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反应如炎性
介质释放;病人在接受手术的前、中、后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紧张、焦
虑等情绪的变化,由此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增高导致血压异常增高,引起内分泌的变化如血糖增高;甚至围绕手术进行的一些简单的
处置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反应,比如留置胃管会产生恶心、呕吐、咽
部不适,留置尿管会产生尿路、膀胱的刺激症状等。

以上这些只是人
体对于手术作出的应激反应的一部分,还有很多更复杂的变化随时可
能发生,考验着病人和医生。

外科把手术前的准备期、手术当天和手术后的恢复期统称为“围手术期”,这个时期对于手术病人来说,是“应激反应”的产生、发展和
逐步平和的过程。

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应激的危害,从治疗理念入手,革新传统,尽量降低应激的强度,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术前与病人沟
通以取得病人合作;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选择恰当合理的麻醉方法;提高手术技术,减少手术时间,避免过度处置;术后止痛;术后早活动、早进食。

如果围手术期的治疗能够以降低应激的理念为中心,必
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病人的康复、减少并发症、早出院、降低住院
费用。

杨永晖针刀联合神经触激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经验

杨永晖针刀联合神经触激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经验

杨永晖针刀联合神经触激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经验作者:栾国瑞杨凯宁孟德鸿卢梦雅尚祥丁双卢曼杨永晖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年第01期〔摘要〕杨永晖教授诊治膝骨关节炎强调“筋骨并重”“杂合以治”,总结多种针刀治法的优缺点,基于膝关节稳定的生物力学特点,以改善髌股关节周围力学平衡为目的,提出运用“五点定位法”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并配合神经触激术,更好调整下肢力线,改善患者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针刀;膝骨关节炎;五点定位法;神经触激术;名医经验;杨永晖〔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4.01.020YANG Yonghui'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knee osteoarthritis withacupotomy combined with nerve stimulationLUAN Guorui1, YANG Kaining2, MENG Dehong2, LU Mengya2, SHANG Xiang2,DING Shuang2, LU Man2, YANG Yonghui3*1. Anhui Hospital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efei, Anhui 230031,China;2.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Anhui 230031, China;3. The Second Hospital of Anhui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Anhui 230061, China〔Abstract〕 Professor YANG Yonghui emphasizes "paying equal attention to the tendon and bone" and "combining different therapi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KOA). He has summarized both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acupotomy methods and proposed "five-point positioning method" to treat KOA based on the 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knee joint stability, aiming to improve the mechanical balance around the patellofemoral joint. Acupotomy combined with nerve stimulation can better adjust the lower limb force line and alleviate patients' symptoms, with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icacy.〔Keywords〕 acupotomy; knee osteoarthritis; five-point positioning method; nerve stimulation; famous physician's experience; YANG Yonghui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关节软骨退变所致的骨关节病,伴有膝关节周围骨质增生是其特点,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甚则关节腔形态发生变化[1]。

针刀N触激术原创作者任月林教授简介

针刀N触激术原创作者任月林教授简介

针刀N触激术原创作者任月林教授简介任月林1951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市,现任泰山医学院教学医院副教授,中医针刀教研室主任、临清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

父亲任殿起享受国务院津贴为著名外科教授,对针刀疗法有着浓厚兴趣并给予大力支持。

任月林从事中医、骨伤、针灸、针刀临床和机制研究30余年,1987年7月开始学习、应用针刀疗法从事针刀医学临床和基础研究至今。

1989年5月在《小针刀疗法论文集》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论骨质增生”,提出骨质增生是病理产物,而不是病因。

骨质增生病因是关节内力平衡失调,病理因素是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挛缩、变性。

认为影像诊断的椎间盘突出,没有症状、体征无需治疗。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用小针刀椎管外切割松解术治疗,“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论文在《中国骨伤》杂志1991年6期发表。

1993年率先成立了聊城针刀治疗中心,慕名求治的病人遍布22个省市及波兰、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为国内外培养了260名针刀医师和进修生。

原创脊神经触激术,改变了针对突出椎间盘病变进行治疗的传统模式,论证了针刀经皮椎管内触激神经根鞘膜价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痉挛性疾病的机制,打破了针刀不能进入椎管内的禁区。

“针刀椎管内触及神经根临床研究”及“精细的解剖定位X线片金属标记线体表定位法”,于2002年4月通过了国内领先水平科技成果鉴定。

2003年立项的课题“针刀治疗痉挛性脑瘫临床研究”正待鉴定。

2004年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标课题“针刀治疗骨性关节的研究”被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成果。

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小针刀疗法释义》、任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针刀医学》、《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临床疼痛鉴别诊断学》、《疼痛诊疗手册》编委。

现兼任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所教授,卫生部主管《中华名医》杂志主编,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专家库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临床观察

针刀脊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临床观察
参 考 文 献
1 Ma n b . g t e Di . p o a in An a a . c a I Ne ai . s Ex l rto . n 1 v c y i o h a s s o ev o ti v le n n ss ft e c u e fn r e r o n o v me t i
定后用龙胆紫标 记 。② 患者俯 卧于手 术
台, 腹部 垫 圆枕使 其 增 高 lc 左 右 , Om 常 规皮肤消毒 , 涮 巾 , 无菌 手套 。③ 选 铺 戴 用 3号 汉 章 针 刀 , 直皮 肢 进针 刀 到 达 椎 垂 板后 , 针刀 向外侧滑行 , 寻找椎板外切迹 , 沿外缘继续进针 刀 , 阻力感 消失后 , 明 说 针刀突 破 黄 韧 带 进 入 侧 隐 窝 ( 度 约 深 6 2 m) . c 。微动针刀 , 触激神 经根鞘 膜 , 病 人忠肢 有突发触 电样放射感 , 不由 自主 并 颤动 , 视为手术成功。④拔 针、 按压 、 贴创 町贴。⑤如伴有椎管外疾 患 , 与对照组同 法治疗。 疗效评 估 : 临床 疗效 评 定参 考 Ma— c nb 标准 。优 : 状和 体征 完全 消失 , as 症 恢 复工作和活动 ; 主要 症状 、 良: 体征 消失 ,
论 著 ・ 临
床 论 坛
C HI NFS t C o M M lNI Y Do C TO S l 1
针 刀脊 神 经触 激术 治疗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3 O例 临床 观 察
解 术 , 对 粘 连 或 痉 挛 的 肌 肉 , 臂 部 的 针 腰
夏 继 强
观察 : 照 绀 优 良率 6. % , 有 效 率 对 66 总 8. % ; 6 6 观察组优 良率 8 . % , 6 6 总有效 率 9.% , 66 均高于对 照组 。见表 1 。

手术后出现创伤应激反应如何缓解

手术后出现创伤应激反应如何缓解

手术后出现创伤应激反应如何缓解手术对于患者来说往往是一次重大的身体和心理挑战。

尽管手术的目的是治疗疾病、恢复健康,但在术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创伤应激反应。

这种反应不仅会影响身体的康复,还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长期的影响。

那么,当手术后出现创伤应激反应时,我们应该如何缓解呢?首先,了解什么是创伤应激反应至关重要。

创伤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在经历或目睹严重的创伤事件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反应。

在手术后,常见的创伤应激反应包括焦虑、恐惧、失眠、噩梦、闪回、过度警觉等。

这些反应可能源于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对手术结果的担忧、身体形象的改变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

对于患者自身来说,积极的心态调整是缓解创伤应激反应的关键。

要尝试接受手术已经完成的事实,相信身体有自我修复和恢复的能力。

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来减轻身体的紧张感。

例如,每天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慢慢地吸气、呼气,感受气息进出身体的感觉,每次持续 10-15 分钟。

这种简单的练习有助于平静身心,缓解焦虑。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对缓解创伤应激反应有帮助。

确保充足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

创建一个有利于睡眠的环境,保持房间安静、黑暗和凉爽。

避免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以免蓝光干扰睡眠。

规律的饮食同样不可忽视,摄入均衡的营养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情绪的稳定。

适当的运动在康复过程中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但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一开始可以选择一些轻度的活动,如散步、简单的伸展运动等。

运动能够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释放内啡肽等让人感到愉悦的神经递质,从而改善心情。

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也是一种有效的缓解方式。

可以和家人、朋友倾诉手术的经历和内心的困扰,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鼓励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安慰。

如果觉得难以向身边的人开口,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心理咨询师能够运用专业的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等,帮助患者处理创伤应激反应,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应对方式。

小针刀脊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小针刀脊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小针刀脊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发表时间:2011-06-13T16:34:49.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3期供稿作者:刘强[导读] 观察小针刀脊神经触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刘强(广西北流市人民医院康复科 537400)【中图分类号】R681.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3-0255-02 【摘要】观察小针刀脊神经触激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用磨圆刀口角的小针刀经小关节入路触激神经根鞘膜,使病人突发触电样放电感。

利用神经的“逃避”反应,使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得以松解。

结果治疗25例,治愈16例,明显好转6例,好转1例,无效2例。

有效率92%。

结论小针刀脊神经触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很有效的解决粘连方法。

【关键词】脊神经触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或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突出,压迫刺激神经根或脊髓而引起腰痛和腿痛等一系列症状的病症,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本人从事针刀工作多年,通过对相应软组织对症治疗,大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仍有一些顽固病例,采用小针刀经小关节间隙入路脊神经触激术治疗,[1]6取得进一步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病例症状、体征、X片、CT、MRI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均经多次小针刀治疗,或针灸、推拿、牵引、药敷、拔罐、理疗等治疗。

效果不佳,或症状残留。

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

年龄最小24岁,最大78岁,单纯L3/4节段3例,L4/5节段10例,L5/s1节段8例,合并L4/5、L5/s1为8例,3节发病1例。

临床表现为腰痛伴下肢发射痛,腰部活动受限,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

2 治疗方法2.1体位:患者俯卧位或侧卧位。

2.2定位:根据CT、MRI片所示,在病变下位棘突偏患侧0.5cm处。

针刺脊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

针刺脊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

针刺脊神经触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1 一般资料1999年2月—2007年2月,8年共观察90例,均为我科门诊和住院病人,全部病例为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患者,其中男35例,女55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0年。

纳入标准:(1)腰骶部疼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打喷嚏及排便)时疼痛加重。

(2)病变部位椎旁压痛,并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

(3)神经体征:下肢感觉异常,腱反射异常,运动无力等。

(4)CT 或MRI检查证实腰椎间盘突出,(5)实验室检查无炎症反应表现(白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等在正常范围内)。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活动性出血、肿瘤、结核、精神病患者、妊娠妇女及不愿接受针刺者。

2 治疗方法定位:依据CT、MRI、X线片,结合临床体征,确定病变椎间隙,以病变椎间隙的后正中线至椎板外迹或小关节内外缘、小关节间隙的横向距离,用碳素笔在皮肤上做标记。

体位:病人俯卧于治疗床上,下腹部垫一枕头使其增高10~15cm左右,以病人舒适为度,双上肢自然摆放在头颈部两侧,头偏左或偏右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医者站于病人的左侧,皮肤常规消毒后,医者采用夹持进针法迅速将0.45mm×75mm毫针垂直刺入标记点皮下,然后缓慢进针,至病人突发触电感,稍提针尖,留针20分钟,配合环跳、阳陵泉、昆仑、殷门、承山。

每天针刺1次。

3 治疗效果治疗15次后,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阳性体征转为阴性,直腿抬高70°以上,恢复工作,计54例,占60.0%;好转:症状部分消失,仍有阳性体征,直腿抬高50°~70°,可从事一般性工作,计34例,占37.8%;无效:治疗后体征无明显改善,直腿抬高30°以下,计2例,占2.2%。

做小针刀神经受损能恢复吗

做小针刀神经受损能恢复吗

做小针刀神经受损能恢复吗
神经受损是一种常见的医学问题,而小针刀手术,则被一些医学专家认为是治
疗神经受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是,关于小针刀手术对于神经受损的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却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小针刀手术的原理
小针刀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常通过在患部进行微小的刺痛,以刺激
神经末梢或局部肌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手术操作简单、风险较低,且往往能够快速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

小针刀手术对神经受损的影响
尽管小针刀手术在一些患者中取得了疗效,但其对神经受损的影响仍存在一些
不确定性。

一些研究表明,小针刀手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刺激神经再生,促进受损神经的恢复。

然而,也有一些研究认为,小针刀手术可能对受损神经产生进一步的损害,甚至导致恢复困难。

神经受损的恢复情况
神经受损的恢复情况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损伤的程度、患者的年龄和整体健
康状况等。

在神经受损的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建议,进行恢复训练和理疗,以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和恢复。

结论
综上所述,小针刀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在治疗神经受损方面具有一定
的潜力。

然而,针对不同患者和不同类型的神经受损,其效果和影响可能存在差异,需进一步多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验证。

对于神经受损患者来说,全面的治疗方案和恢复计划将更有助于促进神经受损的恢复和康复。

以上就是关于做小针刀神经受损能否恢复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10年9月10日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济南市)举办小针刀培训班

2010年9月10日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济南市)举办小针刀培训班

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培训中心北京世华针刀中医医院北京萃博针刀医学研究院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关于举办‚小针刀治疗软组织疼痛临床研修班‛的通知针刀医学(原称小针刀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吸收现代医学科学成果,再加以创造而逐渐形成的医学新学科。

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疗程短、无毒副作用、适应范围广等优点,是一种深受广大患者欢迎的治疗方法。

针刀疗法最早于1976年由朱汉章教授发明,1978年被江苏省卫生厅列入了重点科研课题,1984年通过专家鉴定。

1986年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开始向全国推广;2003年9月6日,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组织举行了针刀疗法听证鉴定会,通过了将“针刀疗法”鉴定为一门新的医学学科——“针刀医学”;2005年12月推出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系列规划教材《针刀医学》(共5册,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以朱汉章教授为负责人的《针刀松解法的基础研究》课题获2005年度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中医理论的专项资助。

2006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中,专门以“针刀医学的发展与中医现代化”为议题进行了高层次专家和学者的讨论,并取得一致意见,认为针刀医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

30年来,针刀医学以其崭新的理论和上千万临床验案,得到了临床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广泛推崇。

北京世华针刀中医医院、北京萃博针刀医学研究院是中国针刀医学发展的起源地,也是中国针刀医学专业培训机构。

本院汇集了中国最具知名度的权威针刀医学名家:董福慧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研究所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会主任委员)、葛恒君教授(北京世华针刀医院长、中华中医学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庞继光教授(北京萃博针刀医学研究院教授、全国著名针刀医学教授)、刘洪强教授(山东洪强医院院长、中国知名疼痛专家)、任月林教授(中华中医学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秘书长)、王全贵教授(北京军区总医院骨科主任、针刀科主任、北京市针刀医学会副主任委员)、柳百智教授(全国著名针刀医学教授)等,师资阵容强大,临床带教条件国内领先。

手术后出现术后创伤性应激反应的原因及处理

手术后出现术后创伤性应激反应的原因及处理

手术后出现术后创伤性应激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手术,对于许多患者来说,是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

然而,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术后创伤性应激反应。

这种反应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恢复,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造成长期的影响。

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一、术后创伤性应激反应的原因1、手术创伤本身手术是一种侵入性的治疗方式,无论大小,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创伤。

手术过程中的切口、组织损伤、出血等,都会引发身体的应激反应。

这种生理上的创伤会激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导致激素水平的变化,如肾上腺素、皮质醇等的分泌增加,从而引起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

2、疼痛术后疼痛是常见的症状之一。

剧烈的疼痛会使患者感到极度不适,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

持续的疼痛刺激会使大脑处于高度警觉状态,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导致创伤性应激反应的发生。

3、对手术的恐惧和不确定性很多患者在手术前就对手术过程、结果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充满担忧。

这种恐惧和不确定性在手术后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当患者对手术效果不满意或者出现一些预期之外的情况时,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应激反应。

4、住院环境和医疗操作陌生的住院环境、频繁的医疗检查和治疗操作,如换药、输液等,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

此外,与家人和朋友的分离,缺乏熟悉的支持系统,也会使患者感到孤独和无助,增加应激反应的风险。

5、个人心理特质患者的个性特点、应对方式和既往的心理创伤经历也会影响术后创伤性应激反应的发生。

例如,性格内向、敏感、神经质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手术的影响;而那些曾经经历过重大创伤事件,如灾难、虐待等的人,在面对手术时可能会更容易触发创伤性应激反应。

6、社会支持不足手术后,患者需要来自家人、朋友和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支持。

如果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患者可能会感到被忽视和孤立,难以应对手术带来的身心挑战,从而导致应激反应的加重。

二、术后创伤性应激反应的表现1、情绪方面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恐惧、抑郁、愤怒、易激惹等情绪。

任月林针刀触激术

任月林针刀触激术

■ 中医针刀触激学说附合中医针灸学理论, 将疾病的过程视为一个整体, ■ 通过在相应的腧穴上的适宜刺激, ■ 激发机体自身内在的整体调节能力, ■ 并通过机体内部的经络联系,对多靶点和 疾病过程的横向和纵向的多环节产生调节, 最终使机体恢复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 的目的, ■ 是一种充分重视人体自身潜力激发与调动 的整体调节方法。
■ 2002年4月通过了聊城市科委组织的国内相 关专业的著名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成 果。 ■ 2006年2月21~23日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以 “针刀医学发展与中国现代化”为主题的 272次学术讨论会。本人应邀参加了香山科 学会议,报告了原创的“神经触激学说” , 所提出的人体自我防御机能、自我修复机能 等全新的整体理念、治疗方法,得到了专家 较高的评价及对神经触激术的充分肯定 。
相关学说
■ 点弹神经法:适用于某一神经控制区域的大面积病变和长 距离病变以及一些内脏疾病的治疗。用圆刃针刀在某一 神经上使刀口线和神经纵轴平行刺入,直达神经表面, 然后调转刀口线,使之和此神经纵轴呈90度角,用刀刃 在神经上频频点弹,但不可损伤神经,此时患者会有电 流沿神经流动的感觉。
评说:圆刃是什么样的刃?圆头又怎能经皮刺入?触及神经即逃避怎么能 在神经上频频点弹呢!
■俯卧位,腹部垫枕,高20厘米左右,(使椎间孔处于扩大 状态)。 ■ 两侧髂骨最高点连线 □平行于L4、5棘突间隙 □旁开,距中线三横指(约3~4.5厘米) □再向下约0.4 厘米 ■两髂后上棘连线 □平行于L5、S1棘突间隙 □旁开,距中线二横指(约3.5厘米) □再向下约0.4 厘米
■用3号针刀与人体矢状面呈45度角刺入,直达 腰椎横突根部,即小关节外侧缘,针端稍向前 下方深入,L5、S1棘突间隙两侧有髂骨阻挡, 进针刀方向不可能呈45º 夹角,只有垂直刺入 并向脊柱侧倾斜,触及脊神经后患者治疗侧下 肢可产生不自主颤动,并诉说有电击串麻感, 即刻退出针刀至皮外,压迫针孔1~3分钟。观 察无渗血、无脑脊液外溢,创可贴外敷。

针刀主治范围

针刀主治范围

针刀主治范围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疾病:主要包括: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劳损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颈肩综合症引起的肢体麻木、肌肉萎缩、四肢瘫痪、头晕、头痛、耳鸣、颈性失明、视力减退、三叉神经痛、记忆力减退、偏头痛,肩周炎,腰背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腰三横突综合症,臂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骶髂关节错位,弹响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坐骨神经痛,脊柱侧弯。

针刀治疗四肢关节疾病:主要包括:网球肘,腱鞘炎,腕管综合症(鼠标手),关节骨刺,膝关节骨性关节,髌骨软化症,髌骨劳损,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肢体关节畸形,关节强直,踝关节骨性关节炎,踝管综合症,跟腱炎,跟骨骨刺,拇外翻畸形。

针刀治疗脊柱相关区带病:主要包括:脊柱小关节紊乱错位,导致的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心慌、胸闷、心律不齐,心绞痛,糖尿病,慢性前列腺炎,盆腔炎,月经不调,痛经,阳痿,肛裂,痔疮。

针刀治疗脑瘫:主要包括:偏瘫,痉挛性瘫痪,肢体关节内外翻畸形,头颈偏歪,跟腱挛缩,马蹄足,爪型手、猿型手等各种畸形通过神经触激,针刀松解,切割,剥离,石膏绷带固定,矫正各种关节肌肉畸形后遗症。

针刀治疗疑难杂症:主要包括:颈部以上白癜风、青春痘、慢性鼻炎、湿疹、顽固性荨麻疹、牛皮癣、肿瘤疼痛、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扁平疣、鸡眼。

针刀医学精髓我轻轻的打开《针刀医学原理》,就像打开汉章老师的心扉,感受他的博大的胸怀,仿佛是他的慈祥都变成这一页页的书香,这一字一句像一串串的脚印,人生的脚印,可以读出艰辛和汗水,也读出欢乐和幸福。

读了一篇一章,眼前总有汉章老师高大的身影在浮现,他在微笑,那么的自信,他的手在轻轻的挥动,却那么的有力。

五七岁月不虚度,针刀医学愈沉疴。

鞠躬尽瘁心赤诚,一代宗师大胸怀。

开拓创新有万苦,披荆斩棘为后人医者自当如汉章,名垂青史可歌泣在汉章老师的巨著里放飞思考风筝,在缜密的篇章里拾起思考的钥匙,思考是享受,思索是是用心去探求。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主攻病种临床诊疗方案腰痛病武汉市中医医院骨伤科目录一诊断 (1)二中医治疗方案 (2)三中医治疗效果 (10)四中医治疗难点 (13)五针对难点的中医治疗对应思路 (13)腰痛病武汉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腰痛病是在肝肾亏损的基础上,因风寒湿及热邪侵袭、劳损等诱因,引起腰腿经脉痹阻,临床以腰腿窜痛、麻木为主症,具有病程迁延难愈的特点,好发于青壮年的一种常见病。

相当于西医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从病理上分为膨出型、突出型和脱出型。

临床以或腰痛、或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或跛行、或二便障碍等为主要表现,或兼见一、二,最常见于腰4~5及腰5~骶1间隙,其次是腰3~4间隙。

一诊断本病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CT及MRI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证候分类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

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针刀治疗中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针刀治疗中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预防
• 注意治疗时的无菌操作技术,操作轻柔, 爱护组织,彻底止血,防止积液。 • 应用免疫疗法,如破伤风类毒素或抗毒素 预防破伤风。 • 合理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针刀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 (一)局部疗法
• 患部制动、休息 可减轻疼痛,而且有利于 得炎症局限化和消肿。感染在肢体的,可 抬高患肢。必要时,可用夹板或石膏夹板 固定。 • 外用药 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散瘀消肿、 加速感染局限化,以及促使肉芽生长等作 用,大多适用于浅部感染,但有时也用于 深部感染。
创伤所导致的并发症
•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化脓性感染。感染的伤口有疼痛、 红肿、触痛、脓性分泌物等,体温可增高和中性粒 细胞可增多。闭合性创伤也可能并发各种感染,伤 后还可能发生破伤风或气性坏疽,其后果相当严重。 • 创伤性休克也较常见,表现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 或表情淡漠、脉搏细弱中快、血压降低、皮肤凉湿 等。此种休克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主要是由于伤 后神经系统受强烈刺激、纵隔移位或摆动等,导致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和微循环障碍
治疗原则:
• 体位和局部制动受伤的局部应适当制动, 可缓解疼痛,且利于组织修复。有血管损 伤、神经损伤、肌腱损伤等,更要重视制 动。制动可选用绷带、夹板、石膏、支架 等。 • 预防和治疗感染 凡针刀治疗部位,均必须 重视感染的防治。一旦发生局部治疗部位 感染,伤口的清洁、清创术处理和闭合伤 的手术处理,必须及早施行。污染较重和 治疗范围大、组织损伤较重者需选用抗生 素,并用破伤风抗毒血清等。
感染的临床表现
• 局部症状 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 化脓性感染的五个典型症状。但这些症状 不一定全部出现,而随病程迟早,病变范 围和位置深浅而异。病变范围小或位置较 深的,局部症状可不明显。这些症状的病 理基础就是充血、渗出和坏死三个基本变 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刀神经触激术与应激反应广西中医药大学周学龙“针刀神经触激术”为恩师任月林教授所创,于1996年提出至2002年通过国家级鉴定。

该术由早期的脊神经触激术发展至现在的交感神经、神经干(丛)触激术,由此拓宽了针刀治疗疾病的种类。

按传统理念,针刀破皮刺入后都是要避开神经和血管进行操作,而针刀神经触激术在操作上恰好是要贴近神经并对神经进行触激(并非刺激),这一操作也让不少医者和患者担心是否会伤及神经,然而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针刀神经触激术不但没有伤及神经的忧虑,而且具有明显的止痛和解痉作用。

这一现象与应激反应有关,为此笔者特收集有关文献,并将应激反应的研究和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一、应激理论的发展及概念的演变(一)应激的概述“应激(Stress)”一词最早是用在物理学上,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所产生的抗力。

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伯纳德(claude bernard)研究了生命如何依赖于精神的生理调节机制,他指出必须观察体内所有过程之间的交互作用,为探索机体生理的整体性奠定了基础。

随后,哈佛著名的生理学家坎农(walter cannon)把“应激”这个术语引入了社会领域,他于1926年提出了“稳态”(homeostasis)这个概念,即机体有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状态的机制,同时他也注意到了交感神经对内分泌的控制,内分泌对代谢的影响。

坎农还指出:机体的紧急反应状态为“战斗或逃跑反应”(fight or flight),此反应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机体和保证生存。

坎农的开创性研究为后来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hans selye)所继承和发展,塞里于1936年首先提出了“应激”的概念,并根据对动物和人的大量理论与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了著名的“应激学说—塞里学说”。

他把“应激”定义为:“一组特殊症候群所表现的机制状态,它包括生物系统内产生的所有非特异性改变。

”目前在相关文献文献中,“应激”这个概念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含义:第一,应激是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第二,应激是指紧张或唤醒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是人体内部出现的解释性的、情感性的、防御性的应对过程;第三,应激是人体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反应,这是坎农和塞里研究意义上的解释。

第三种定义强调的是对应激做出的普遍性生物反应,是“人体对某些需要做出的非特定性的反应。

”人体有三个系统控制着这个非特定性反应,即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以及体液反应,这三个系统被称为复合体。

(二)应激源的概述对机体构成威胁的各种因素统称之为应激源(stressor)。

应激源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应激源进行分类,一般可把应激源分为三大类:即动物实验研究应激源;人类实验研究应激源和人类自然应激源。

1.动物研究的应激源:主要有心导管插入术、接触低温、竞争性群体相互影响、电休克、食物剥夺,操纵活动、接触高温、冰水侵泡、强制不动、母爱剥夺、新奇环境、强制长时间游水、感觉剥夺、睡眠剥夺等;2.人类实验研究应激源:分急性应激源和慢性应激源两种。

(1)急性应激源:主要有恐怖、悲伤影片、刺激不足或负荷不足、过度刺激或过度负荷、不愿听的或无法控制的噪音、威望下降或社会状况下降、电休克、接近一回避冲突、事不由己的情景,(2)漫性应激源:有睡眠剥夺。

3.人类应激应激源:(1)急性应激源:躯体疾病(包括外科手术、住院治疗),对自尊的威胁、创伤性经历。

(2)一事件结果:居丧、各种类型的损失(物质的、心理的、社会的)、移民、退休、社会状况改变(如工作改变、收入变动,结婚)。

(3)慢性及慢性间隙性应激源:日常的“争吵”、需求超负荷或负荷不足、角色紧张、社会隔离。

同一应激源对于不同的人,由于他们各自的情况不同,作用可能不同,发生应激的程度也不同;同一应激源对于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所起的作用有时也不一样。

机体对应激源的反应首先是适应,如果适应成功,则内环境稳定得以维持。

反之,如果适应不足或过度,则可使内环境稳定遭受破坏而造成疾病。

某些应激本身也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应激源,即对一种刺激的应激反应成为另一个新的刺激。

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某种程度的应激,多数应激是无害的,一定程度的应激甚至是必要的。

(三)应激反应1.概念:应激反应是生物机体对应激源的应答,是生物机体在应激源(如缺氧、饥饿、疼痛、冷热、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创伤及手术麻醉等)影响下而发生的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为主要特点的一种非特异性全身适应综合征。

2.机制:应激反应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晰,多认为其受神经系统启动,通过神经内分泌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

首先发生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反应,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增多,随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内分泌轴激活,皮质醇分泌增多等,提高机体应激水平,逐步完善机体抵抗力,保持内环境稳定。

因此,应激反应是机体最有效对抗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反应。

但过度强烈的手术应激可改变机体稳态。

3.应激反应的过程(1)警戒期(alarm syndrome):第一次出现应激源时,在一个很短时间内,人体会产生一个低于正常水平的抗拒,内分泌的应激反应为分泌增加包括交感—肾上腺质及皮质,有机体战斗(fight)或逃逸(flight)。

引起人体肠胃失调、血压升高,人体会迅速做出自我保护性调节。

如果防御反应有效,警戒就会消退,人体恢复正常活动。

多数应激都会在这个阶段得到解决,属于短时应激反应。

(2)抵抗期(resistance stage):如果机体不能控制各种因素的作用,或者由于第一阶段的反应没能制止,而使应激仍然持续,那么人体需要全身性的动员。

但是一般情况下都是以抗拒减少而告终的。

反应减退而皮质反应分泌增多、代谢升高、炎症及免疫反应减弱,胸腺、淋巴组织缩小。

机体表现出适应、抵抗能力的增强。

但同进防御贮备能力的消耗,对其它应激源的抵抗力下降。

身体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如溃疡、动脉粥样硬化,从此身体可能减少抗拒。

3.衰竭期(exhaustion stage):如果应激源非常严重,那么人体便会进一步耗尽已然贮存的能量,同时应激反应减退,器官功能衰退甚至休克、死亡。

塞里的“应激学说”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1)所有生物有机体都有一个先天的驱动力,以保持体内的平衡状态,即稳态;(2)应激源会破坏稳态,无论何种应激源,人体都会用非特异生理唤醒对应激源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是防御性的和自我保护性的;(3)对应激的适应是按阶段发生的,各阶段的时间进程和进度与应激源的强度及持续时间有关。

二、应激反应对机体的影响随着人们对应激研究的深入,应激反应的核心已由最初的交感—肾上腺髓质和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调节系统扩展到包括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在内的多个环节和系统,并涉及人体的各种心理活动。

大量的试验与观察已证实: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可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神经内分泌、神经生化、免疫功能以及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这些变化往往是暂时的,当应激因素去除后,又逐渐恢复正常。

但如刺激持续下去,进而可导至组织结构的异常,甚至发生疾病。

1.生理方面变化:主要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方面的变化,以调整各生理系统功能,适应新的紧急情况。

如血压不稳并有偏高现象、紧张性头痛、腰背疼、唾液分泌减少、胃肠功能紊乱、心血管功能不稳定、尿频、呼吸增快等常见的生理反应。

神经内分泌方面的变化:2.内分泌系统包括人体内分泌腺及某些脏器中内分泌组织所形成的一个休液调节系统。

其主要功能系在神经支配和物质代谢反馈调节下释放激素,从而调节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使脏器功能,生长发育,生殖及衰老等许多生理活动;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维持个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目前比较明确肯定的下丘脑一垂体一靶腺调节系统有三类:①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②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③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

当应激状态时,下丘脑一垂体的机能兴奋性增高,靶腺机能亦亢进,分泌激素增多。

同时,此时又受到自身反馈机制的调节:抑制性反馈机制使相应的促激素分泌减少,使内分泌活动达到平衡状态。

3.神经生化方面改变:人和动物的警觉、情绪和行为与某些中枢神经介质有关。

目前一致认识的中枢神经介质有:①胆硷类(乙酞胆硷);②单胺类有5一轻色胺(5-HT)及儿茶酚胺(CA)。

后者在中枢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③某些氨基酸,如r-氮基丁酸、谷氨酸;④其他如脑肤等。

在这些中枢神经介质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和交感神经样反应有关。

当该神经元兴奋时,它对保持全脑的兴奋性和惊觉状态起重要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机体活动力增高,动机性行为明显。

但5-经色胺能神经元在功能上,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相拮抗,却与乙酝胆硷能神经元和付交感神经样反应有关。

当5一赶色胺能神经元兴奋时,则个体呈现安静并有类似付交感神经兴奋时的表现。

在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功能相拮抗的系统是平衡的,在应激状态下,中枢神经介质即会产生变化而出现不平衡。

4.免疫功能改变:人类免疫功能分为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前者指先天性免疫或天然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这种免疫受遗传因素的控制,具有相对稳定性。

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是T 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增殖分化形成致敏淋巴细胞,从而产生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

体液免疫指B细胞一般在T细胞辅助下,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桨细胞,后者合成并分泌抗体、免疫球旦白,发挥免疫效应。

淋巴细胞除T细胞、B 细胞之外,还有杀伤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

在某种情况下,巨噬细胞、多形核白细胞亦能发挥类似作用。

5.心理行为方面的反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能感受到:良性应激因素从心理上会带来鼓励和振奋,使人心情愉快,精神焕发,充满信心;不良的应激因素常引起不良心理反应,如焦虑,忧愁,恐惧,抑郁、悲观失望、情绪波动、容易激惹,或者出现倦怠,疲劳、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失眠等。

在严重而持久的不良应激因素影响下,则会产生表现为多方面的精神崩溃。

以上所述五方面的应激反应,并非孤立进行,而是彼此交错,相互影响的。

在机体反应的表现上亦非单一的,某一方面的表现,也是错综复杂,难以分割开。

三、应激反应的调控(一)特异性应激反应的调控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在应激反应中都参与了维持体内平衡和对应激反应的组织调控,某些区域可能在这些调整机制中起了特殊作用。

应激刺激可能通过躯体或内脏神经感受器通路经脊髓或脑干感觉神经元抵达中枢神经系统;躯体感觉信号被毒性的、机械的、温度觉的或其它特殊(视觉、声音、味觉、平衡觉)的接收器识别,经由脊髓和盖核感觉神经传导;内脏感觉信号经由内脏神经(在内部感受器官内)或外周通路抵达脊髓和脊髓前接收器。

相应地,应激源分为内脏神经性和外周神经性。

应激反应可分为短环路和长环路两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