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 爬坡车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引道、制动车道、服务车道及辅助设施 (路侧护栏、防撞设施、施救锚栓、呼救 电话、照明等)组成
常用形式——上坡道型
一般应设置在正线的直线路段上,视距良 好,利于驾驶人员准确驶入避险车道 平曲线路段,设置在失控车辆不能安全转 弯的平曲线之前,或从该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切线方向切 出。 右侧地形最好是高出路基边缘的山包、山 坡、台地等。
避险车道的设计
平面宜为直线。
正线为直线,流出角宜为3°~5°,正线为曲线,宜为 切线方向。
纵断面宜为直坡线。
一般采用纵坡8%~20%。
宽度
制动车道不小于4.5m,服务车道不小于3.5m。 横断面总宽度不小于9m。
公路等级 高、一 二级
分流渐变段长度 合流渐变段长度 100 50 150~200 90
位置
通视良好,易于辨认的地点
第五节
避险车道
1、避险车道定义 在长陡坡路段正线行车道下坡方向右侧为失控车辆增 设的专用车道。 2、设置目的 为防止连续长、陡下坡车辆在行驶中速度失控而造 成事故。
3.避险车道组成
爬坡车道的设计——横断面组成
爬坡车道的设计——横坡度
直线段
与正线路拱坡度相同,坡向向外
转弯处
超高值见P73表3-20,旋转轴为爬坡车道内侧边 缘线
平面布置和长度
平面布置和长度
由分流渐变段、爬坡车道长度和合流渐变 段长度组成。
分流渐变段:使正线车辆驶离正线进入爬坡车道 合流渐变段:使车辆驶离爬坡车道进入正线
第四节
爬坡车道
定义
设置在陡坡路段上坡方向右侧供慢车行驶的附 加车道
设置原因
大型车与小型车速差变大,超车频率增加, 行车不安全 行驶自由度降低,通行能力降低
设置条件
四车道高、一公路及双车道二级公路连续上坡路段,符合下 列情况之一者,可设爬坡车道: 1. 2. 3. 沿上坡方向载重车的行驶速度降低到表3-19的容许速 度以下时。 设计通行能力<设计小时交通量。 设置爬坡车道与改善主线纵坡不设爬坡车道技术经济比 较论证,设的效益费用比、行车安全性较优时。
常用形式——上坡道型
一般应设置在正线的直线路段上,视距良 好,利于驾驶人员准确驶入避险车道 平曲线路段,设置在失控车辆不能安全转 弯的平曲线之前,或从该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切线方向切 出。 右侧地形最好是高出路基边缘的山包、山 坡、台地等。
避险车道的设计
平面宜为直线。
正线为直线,流出角宜为3°~5°,正线为曲线,宜为 切线方向。
纵断面宜为直坡线。
一般采用纵坡8%~20%。
宽度
制动车道不小于4.5m,服务车道不小于3.5m。 横断面总宽度不小于9m。
公路等级 高、一 二级
分流渐变段长度 合流渐变段长度 100 50 150~200 90
位置
通视良好,易于辨认的地点
第五节
避险车道
1、避险车道定义 在长陡坡路段正线行车道下坡方向右侧为失控车辆增 设的专用车道。 2、设置目的 为防止连续长、陡下坡车辆在行驶中速度失控而造 成事故。
3.避险车道组成
爬坡车道的设计——横断面组成
爬坡车道的设计——横坡度
直线段
与正线路拱坡度相同,坡向向外
转弯处
超高值见P73表3-20,旋转轴为爬坡车道内侧边 缘线
平面布置和长度
平面布置和长度
由分流渐变段、爬坡车道长度和合流渐变 段长度组成。
分流渐变段:使正线车辆驶离正线进入爬坡车道 合流渐变段:使车辆驶离爬坡车道进入正线
第四节
爬坡车道
定义
设置在陡坡路段上坡方向右侧供慢车行驶的附 加车道
设置原因
大型车与小型车速差变大,超车频率增加, 行车不安全 行驶自由度降低,通行能力降低
设置条件
四车道高、一公路及双车道二级公路连续上坡路段,符合下 列情况之一者,可设爬坡车道: 1. 2. 3. 沿上坡方向载重车的行驶速度降低到表3-19的容许速 度以下时。 设计通行能力<设计小时交通量。 设置爬坡车道与改善主线纵坡不设爬坡车道技术经济比 较论证,设的效益费用比、行车安全性较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