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设备产业发展规划
我国海上风力发电发展现状和趋势
我国海上风力发电发展现状和趋势海上风力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经历了快速发展。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对海上风力发电的发展非常重视。
下面将从现状和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现状目前,我国海上风力发电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截至2024年,我国已经建成并运行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9GW,位居世界第三、同时,还有一大批项目正在建设和规划之中,预计到2024年底,我国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0GW左右。
我国海上风力发电主要集中在东海、南海和黄海等地区。
其中,浙江舟山群岛风电示范区、广东陈家、湛江、深圳等地和江苏南通、上海和辽宁的三沙项目等都具备一定的推广和示范作用。
同时,在福建、山东、天津、黑龙江和辽宁等地也有一些项目正在规划和建设之中。
二、趋势1.政策支持:国家对于海上风力发电的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加大。
202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风电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海上风电。
此外,国家还加大了对海上风电技术研究和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
2.技术进步: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不断成熟和改进,风机容量逐渐增大,综合利用率也在提高。
同时,我国在自主研发和生产风机装备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逐渐摆脱对进口设备的依赖。
4.国际合作:随着我国海上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我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海洋能源合作,与德国、丹麦、英国等国家开展技术合作和项目合作,进一步推动我国海上风力发电的发展。
5.资金支持:近年来,我国海上风力发电项目的融资环境逐渐优化,各类融资渠道得到拓宽,海上风电项目的投资成本也在降低,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的关注和参与。
总之,我国海上风力发电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未来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
然而,也需要注意到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技术成熟度、环境保护、海域规划等方面的挑战。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我国的海上风力发电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2024年海上风电安装船市场发展现状
海上风电安装船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海上风电发电成为了各国重要的能源开发方向之一。
而为了实现海上风电场的建设,海上风电安装船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海上风电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旨在探讨海上风电安装船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 海上风电安装船的种类1.1 自航式海上风电安装船自航式海上风电安装船是一种配备自主推进系统的船舶,能够以自身动力进行海上移动和定位。
它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调整船体位置和姿态,以便将风电设备准确安装在海上风电场上。
此类船舶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因此在海上风电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2 半潜式海上风电安装船半潜式海上风电安装船通常由一个类似船体的主体和一对支腿组成。
通过将主体部分潜入水中,可以提供稳定的工作平台,以便进行风电设备的安装和维护。
这种类型的船舶适用于一些较深海域的风电场建设,其稳定性和吊装能力相较于自航式船舶更为出色。
2. 海上风电安装船市场现状截至目前,全球海上风电安装船市场发展迅速,各国纷纷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发和建设。
据统计数据显示,欧洲是全球海上风电安装船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其拥有最多的海上风电装置并且需要更多的安装船来满足需求。
此外,亚太地区和北美地区也在加大对海上风电安装船的需求投入。
当前市场上的海上风电安装船主要由欧洲和中国等地的船舶制造商生产。
这些船舶制造商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方面不断努力,以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一些大型能源公司和投资机构也开始加大对海上风电安装船的投资力度,推动市场进一步发展。
然而,海上风电安装船市场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安装船的造价较高,给投资者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一些新兴市场的法规和政策对海上风电安装船的使用和进入存在一定的限制,这也加剧了市场竞争和不确定性。
3. 发展趋势展望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海上风电安装船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2025年风电行业年度计划
(1)加大风电技术研发投入,聚焦关键核心技术。
(2)推动产学研合作,实现技术创新的快速转化。
(3)培育风电技术创新人才,提升整体创新能力。
3.3 市场拓展
(1)加强国内外市场推广,提高风电产品市场份额。
(2)拓展风电应用领域,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风电多元化发展。
(3)参与国际风电标准制定,提升我国风电产业国际竞争力。
3.4 产业链完善
(1)提高风电设备制造能力,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2)加强风电零部件供应体系,降低生产成本。
(3)加强风电产业人才培养,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四、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4.1 技术风险
(1)建立风电技术研发平台,加大技术攻关力度。
(2)加强与国外先进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4.2 市场风险
2.2 新增风电发电量1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
2.3 风电产业技术创新项目达到10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2.4 风电消纳能力提升20%,弃风率降至5%以下。
三、重点措施与策略
3.1 政策支持
(1)出台风电产业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补贴等。
(2)完善风电项目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3)制定风电发展规划,优化风电项目布局。
3.风电产业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推动风电设备制造水平迈向国际一流。
4.风电消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弃风率降至5%以下,确保风电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规划与措施
3.1 政策支持
(1)制定有利于风电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降低企业负担。
(2)优化风电项目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3)出台风电发展规划,明确风电产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1)加强市场调研,把握市场需求变化。
广东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年修编
精选文档附件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 年)(修编)二○一八年四月目录一、发展基础 (1)(一)资源条件 (1)(二)发展环境 (2)二、整体要求 (4)(一)指导思想 (4)(二)基来源则 (5)(三)发展目标 (6)三、场址布局 (6)(一)布局原则 (7)(二)布局规划 (7)四、项目建设 (17)(一)开发时序 (17)(二)电网配套 (18)五、家产发展 (20)(一)推动风电技术进步 (200)(二)促使装备制造业做强做大 (21)(三)完美开发服务系统 (22)六、环境保护 (22)(一)与有关规划的连接 (22)(二)环境影响评论 (25)(三)环境保护要求 (26)七、投资和效益估量 (27)(一)投资估量 (27)(二)效益估量 (27)八、组织实行 (27)(一)增强兼顾协调 (27)(二)落实扶助政策 (28)(三)创新看管方式 (29)(四)增强实行评估 (29)附表:广东省海上风电规划场址表 (30)附图:广东省海上风电规划场址散布图(2017-2030 年)海上风电拥有资源丰富、发电利用小时数相对较高、技术相对高端的特点,是新能源发展的前沿领域,是我省可重生能源中最具规模化发展潜力的领域。
依据国家《可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广东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有关规划,联合我省海上风电发展实质,对2012 年印发的《广东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进行修编,拟订《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 2017-2030 年 )(修编)》。
规划年限为2017 年到 2030 年,近期至 2020 年,远期至 2030 年。
规划范围包含离岸距离许多于 10 公里、水深 50 米内的近海海疆。
一、发展基础(一)资源条件。
我省拥有 4114 公里海岸线和41.93 万平方公里辽阔海疆,港湾众多,岛屿星罗云布。
沿海处于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大海性季风天气区,冬、夏天季节风特点十分显然。
2024年海上风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摘要:海上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已经成为发展快速且潜力巨大的新兴行业。
本研究报告分析了2024年海上风电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探讨了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行业现状:2024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XX万千瓦,同比增长XX%。
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增长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洲地区,其中中国是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最大增长市场。
海上风电的发展受益于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同时政府的支持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发展趋势:1.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新兴市场如美洲和澳大利亚将成为未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2.技术创新:目前,海上风电技术主要集中在浅水海域,未来将逐渐向深水海域延伸。
同时,风机的尺寸和产能也将继续增加,以提高发电效率。
3.成本降低:海上风电的发展过程中,成本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海上风电的成本正在逐渐降低。
预计未来五年,海上风电的成本将进一步下降,使其更具竞争力。
4.市场国际化:目前,欧洲是全球海上风电市场的主要地区,但亚洲市场正在快速崛起。
中国和韩国已经成为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其他国家如日本、台湾和印度也在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项目。
三、挑战和机遇:1.政策环境:不同国家的政策环境对于海上风电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应该提供稳定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以吸引投资和促进海上风电的发展。
2.技术难题:深水海域的开发和风机的巨大尺寸都带来了技术挑战。
行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创新,以克服这些难题,并实现更高效的海上风电发电。
3.竞争压力:随着市场的扩大,海上风电行业将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
企业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和降低成本,以保持竞争力。
结论:2024年海上风电行业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政府的支持、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
未来几年,海上风电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并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浅谈海上风电发展趋势
浅谈海上风电发展趋势海上风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一种,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较于陆地风电,海上风电具有更大的开发空间和更高的能源密度,同时也避免了地形限制和环境影响问题。
因此,海上风电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开发的热门领域。
本文将围绕海上风电的发展趋势进行浅谈。
一、海上风电产业快速发展海上风电产业在过去的十年里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世界各地陆续涌现出了大量的海上风电场。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全球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已从2005年的0.5GW增加到2019年的29GW,年均增长率达到了38%。
目前,世界上已有12个国家设立了海上风电场,且不断有其他国家加入进来。
二、技术不断升级海上风电技术升级是推动海上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海上风电技术方面,存在许多挑战,例如海上环境复杂、海况恶劣、维护难度大等问题。
因此,开发更高效的海上风电技术是必须的。
近年来,海上风电技术不断升级,如风机转子和塔楼结构的改进、智能监测及维护系统的应用等,使得海上风电的发电效率不断提高。
三、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全球范围内对于海上风电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
据市场研究机构Naviga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海上风电市场预计将达到53亿美元,这也给海上风电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四、政策支持不断加强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各种政策以支持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
有的国家实行补贴政策,有的国家则采取税收减免或提供优惠贷款等方式来促进该行业的发展。
此外,一些国家还推出了相关政策和法规,以规范和促进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
五、区域发展多元化不同地区的海上风电场开发状况不尽相同,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是必须的。
近年来,许多国家针对不同区域推出了多元化的海上风电发展计划,例如在深海、近海和沿岸地区开发不同类型的海上风电场,以满足各地的能源需求。
六、海上风电与其他能源形式结合最后,未来海上风电还将与其他能源形式结合,形成多元化的新能源系统。
广东海上风电发展规划
广东海上风电发展规划海上风电是指将风力发电机组安装在离岸的海域中,利用海洋风能发电。
由于广东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较长的海岸线,海上风电在广东的发展前景广阔。
为了更好地进行海上风电的规划和发展,广东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和政策。
首先,广东制定了海上风电的发展目标。
根据规划,到2025年,在广东海域建设50个风电场,装机容量达到15吉瓦。
同时,到2030年,装机容量将达到30吉瓦。
通过这些目标的设立,广东将推动海上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清洁能源发电做出贡献。
其次,广东提出了海上风电的整体布局。
根据规划,广东将在东海和南海两个海域建设风电场。
东海风电场主要集中在珠江口、梅州湾和深圳湾等地;南海风电场则主要分布在汕尾南港、湛江海底等地。
通过合理的布局,广东可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风资源,实现风电发电的最大化。
同时,广东将加大海上风电的投资力度。
根据规划,到2025年,广东将投资500亿元用于海上风电的发展。
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风电场的建设、风力发电机组的采购和环境评估等方面。
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广东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外,广东还提出了海上风电的技术改进方向。
规划中强调了风电机组的离岸化、大容量化和高效化。
通过采用更先进的风电技术,广东将提高风电机组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发电成本。
同时,广东还将推动海上风电与其他清洁能源技术的融合,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利用。
最后,广东还强调了海上风电项目的环境保护。
规划中指出,海上风电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
特别是海洋资源的保护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广东将加强对项目的环境评估和监测,确保风电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广东海上风电的发展规划将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能源结构的优化。
通过规划的实施,广东将成为海上风电行业的领军地区,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清洁能源发电做出重要贡献。
同时,广东的海上风电项目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海上风力发电的现状及展望
浅析海上风力发电的现状及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其中,海上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正逐渐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本文旨在浅析海上风力发电的当前发展现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将从海上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全球范围内的建设情况、技术进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入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海上风力发电领域发展现状的概览,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二、海上风力发电的现状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对可再生能源的迫切需求,海上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正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投入。
当前,海上风力发电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的态势,技术不断创新,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从全球范围来看,欧洲是全球海上风力发电的领跑者,尤其是英国、德国和荷兰等国家,在海上风电的技术研发、项目建设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
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近年来在海上风力发电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装机容量和项目数量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在技术层面,海上风力发电的技术不断成熟和进步,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不断增大,基础结构设计更加合理,运维管理也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随着深远海风电技术的发展,海上风力发电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为未来的能源结构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然而,海上风力发电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成本相对较高,尤其是在深海区域,基础结构的设计和建造难度加大,增加了项目的投资风险。
海上风电的运维管理难度较大,需要克服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海上风电项目还需要考虑与海洋生态保护的协调问题,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如此,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海上风力发电的未来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大力推广,海上风力发电将在未来的能源供应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
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变得愈发重要。
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海洋资源的省份,广东省积极推进海上风电发展,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下文将探讨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旨在加强对广东省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
一、海上风电资源及发展潜力广东省拥有众多海岸线和岛屿,海上风能资源丰富。
根据初步测算,广东省的海上风能资源可开发潜力巨大,特别是珠江口和深圳湾等海域,是海上风电建设的优选区域。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海上风电设备的性能和效能也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升了广东省海上风能资源的潜力。
二、海上风电发展目标广东省制定了具体的海上风电发展目标,以满足能源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广东省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GW,并逐步提高海上风电在广东省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这一目标将为广东省未来十多年的海上风电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海上风电发展政策为促进海上风电的发展,广东省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制定了优惠的电价政策,鼓励开发商积极参与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
其次,提供土地使用和海域开发的支持,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推动项目的实施。
此外,还加强了海上风电设备的研发与生产,推动技术创新。
四、海上风电发展区域和项目广东省将设立几个海上风电发展区域,包括深圳湾、珠江口和南海等地区。
这些区域将提供海上风电建设的基础设施和支持,以吸引更多的海上风电项目进入该区域。
同时,广东省计划启动多个海上风电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合适的开发商,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五、海上风电发展挑战与对策虽然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前景看好,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海上风电需要大量的投资,资金供应将是一个关键因素。
为此,广东省将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动项目的发展。
其次,海上风电涉及到航道、渔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
为此,广东省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确保项目的安全和可行性。
海上风力发电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海上风力发电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清洁能源的日益重视,海上风力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崭露头角。
本文旨在对海上风力发电技术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章将首先介绍海上风力发电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重要性。
随后,将重点阐述当前海上风力发电技术的关键进展,包括风力发电机组的大型化、深远海风电技术的发展以及海上风电与海洋能的融合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海上风力发电面临的挑战,如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成本等。
文章将展望海上风力发电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创新、成本控制、政策支持等方面,以期为全球海上风力发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海上风力发电技术现状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调整与环保意识的加强,海上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逐渐受到世界各地的重视。
目前,海上风力发电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商业化应用。
在技术层面,海上风力发电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风机设计、风机基础结构、海上施工与运维等方面。
风机设计方面,现代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已实现了大型化、高效率、高可靠性,单机容量不断提升,以适应更为复杂和严苛的海上环境。
风机基础结构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固定式基础(如单桩基础、三脚架基础等)和浮式基础(如半潜式基础、张力腿平台等)两大类,以适应不同水深和地质条件的需求。
在施工与运维方面,随着工程经验的积累和技术进步,海上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周期不断缩短,施工效率不断提高。
同时,随着远程监控、智能诊断等技术的应用,海上风力发电项目的运维管理也日趋智能化、精细化,有效提升了项目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在全球范围内,欧洲是海上风力发电技术的先行者和领导者,特别是英国、德国和荷兰等国家,已经建成了一批规模化的海上风力发电场。
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近年来在海上风力发电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已成为全球海上风力发电市场的重要力量。
风电产业发展 工作方案建议
风电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建议一、前期调研与规划。
1. 摸清家底。
咱得先把咱这片儿的风资源情况摸得透透的。
就像找宝藏一样,找那些风特别大而且稳定的地方。
让那些气象专家、地理专家啥的联合起来,搞个超级详细的风资源普查。
把每个山头、每片平原的风况都记录下来,看看哪里是风的“富矿”。
再看看现有的电网情况。
电网就像高速公路,风电得靠它才能把电送到千家万户。
要是电网太弱,风电发出来也送不出去,那不就白搭了嘛。
所以要好好评估电网的承载能力、布局啥的。
2. 制定蓝图。
根据风资源和电网情况,画一个超级酷的风电发展蓝图。
这个蓝图得有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目标。
比如说,短期先在风况最好的几个地方建几个小型风电场试试水;中期呢,扩大规模,让风电占咱总发电量的一定比例;长期就要把咱这儿打造成风电强区,风电不仅能满足本地需求,还能往外送电呢。
二、项目建设方面。
1. 选好址与选好设备。
选风电项目的地址可不能马虎。
不能光看风大就行,还得考虑周边环境。
不能把风电场建在人家珍稀鸟类的栖息地,不然那些小鸟儿可就不乐意了。
而且得考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要是风机一转起来就像飞机起飞似的,吵得人睡不着觉,那可不行。
在设备选择上,就像挑媳妇一样,得挑质量好、性价比高的风机。
现在市场上风机品牌多得眼花缭乱,咱得找那些技术成熟、售后服务好的。
不能光图便宜,买了那些质量差的,三天两头出毛病,那可就麻烦了。
2. 建设流程优化。
简化风电项目的审批流程。
现在有些审批手续太繁琐了,就像在迷宫里走路一样,绕来绕去。
咱得把那些不必要的环节砍掉,让项目能快速上马。
比如说,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风电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各部门集中办公,一站式服务。
在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把控质量。
可不能搞豆腐渣工程,要是风机倒了,那可就成了大笑话了。
要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督体系,让那些施工队、设备供应商都不敢偷工减料。
三、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
1. 技术研发。
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搞风电技术研发。
就像搞发明创造一样,大家一起头脑风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风电设备产业发展规划——20xx年—20xx年与光伏发电的火热不同,近年来我国风电建设速度不断下滑,2017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更是创下近5年新低。
但同时,我国海上风电异军突起,装机规模连续5年快速增长,已跃居全球第三。
我国海上风电起步晚、发展快,面临着成本更低的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等其他新能源的激烈竞争。
在近日举行的2018海上风电峰会上,与会专家表示,在我国海上风电的下一阶段发展中,须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开发,尽快摆脱补贴依赖,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快速发展。
全行业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调整、方式转变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当前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为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本指导意见。
第一章规划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立足国内需求,严格控制产能扩张,以调整结构为重点,大力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和技术进步,着力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第二章指导原则1、区域协同,部门联动。
深入推进区域产业发展协同发展,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打造产业发展链条,形成错位发展、共同发展格局;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合力。
2、开放融合。
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3、需求导向。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注重需求侧政策支持和引导,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加快推进新产品新服务的应用示范,将潜在需求转化为企业能够切实盈利的现实供给,培育符合市场需求新消费新业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4、坚持协调发展。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需求,鼓励产学研用相结合、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5、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紧密结合区域发展要素条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围绕核心产业,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发展的发展新格局。
6、坚持创新驱动。
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打造一批省级、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通过全面创新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章产业环境分析与光伏发电的火热不同,近年来我国风电建设速度不断下滑,2017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更是创下近5年新低。
但同时,我国海上风电异军突起,装机规模连续5年快速增长,已跃居全球第三。
我国海上风电起步晚、发展快,面临着成本更低的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等其他新能源的激烈竞争。
在近日举行的2018海上风电峰会上,与会专家表示,在我国海上风电的下一阶段发展中,须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开发,尽快摆脱补贴依赖,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经过11年发展,截至2017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16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79万千瓦。
海上风电场实现多点开花。
如果行走在江苏、福建、广东等多个省份的海岸线,都能看见白色风机的身影。
随着开发技术和产业链实力的持续进步,我国海上风电稳妥推进。
2018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16万千瓦,累计达到363万千瓦。
预测2019年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423万千瓦,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6.02%,并预测在2023年中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突破千万千瓦,达到1067万千瓦。
我国海上风电行业发展有利因素分析:1、海上风电产业成为政府主推的新兴产业之一。
国家能源局出台的《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海上风电建设,到2020年,全国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力争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
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趋势是稳中求进。
在未来几年,随着海上风电技术的不断进步,海上风电开发成本会进一步降低,我国海上风电可能会取得更快的发展。
2、新能源市场需求巨大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清洁能源的需求非常大,各行各业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非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对日渐增加的能源需求有点捉襟见肘。
此外,由于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从严治污,市场对环保的新能源发电需求将越来越大。
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领域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条件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
在现有风电技术条件下,我国风能资源足够支撑10亿千瓦以上风电装机,风力发电将是未来能源和电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具备自然资源上的优势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的有效风能密度为200-300瓦/平方米以上,全年大于或等于3米/秒的时数约为7000多小时,大于或等于6米/秒的时数约为4000小时。
根据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报告,中国水深5-50米海域,100米高度的海上风能资源开放量为5亿千瓦,总面积为39.4万平方千米。
4、电价政策倾向海上风电2018年1月1日实施新上网标杆电价,但维持海上风电上网标杆电价不变,近海风电项目标杆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85元,潮间带风电项目标杆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75元。
此次电价调整逐步引导风电项目开发向非限电地区转移,并鼓励海上风电开发。
2017-2018年,我国核准海上风电项目18个,总计5,367MW;开工项目14个,总计3,985MW。
5、为东南沿海省份提供能源补充海上风能资源主要处于东部沿海地区,以福建、浙江、山东、江苏和广东五个省份为主。
东部沿海省市是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用电领先并处于电负荷中心,为大规模发展海上风电提供了足够的市场空间。
同时,这些省市电力供应紧张,用电增长速度较快,随着火电装机量的进一步走弱,用电缺口将进一步扩大,海上风电可以作为目前常规使用能源的有效补充。
第四章区域发展环境预计区域生产总值增长xx%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x%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xx%左右。
面对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外部环境,面对转型升级阵痛凸显的严峻挑战,面对两难多难问题增多的复杂局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xx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正在深刻变革,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高风险与低增长并存,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
我国经济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但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
在转型升级的阵痛期、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区域面临多重目标、多重任务、多难选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十分紧迫。
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区域支撑条件,体现稳中求进的要求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导向,兼顾需要与可能,统筹当前与长远。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围绕市场、产业、科技、资源、文化、人才的竞争更趋激烈,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国内看,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同时,多年积累的结构性和体制机制性矛盾需要调整,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
过去五年形成的一系列发展优势将进一步释放,开启了全域统筹、创新驱动和国际城市发展的新时期。
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为建设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打造区域性创新中心提供重大机遇。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为深化全域统筹战略,集聚人力资源,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大都市区提供强大动力。
同时,当前时期制约地区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困难和矛盾依然较多。
一是经济发展面临争先进位与转型升级双重压力,区域性竞争加剧,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供给侧改革力度尚需加强,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尚需提高,源头创新能力不强,创新要素集聚不足。
二是体制机制束缚明显,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尚未理顺,市场化程度不高,民营经济发展不快,发展环境有待优化,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需要进一步拓展。
三是资源生态约束加强,水资源缺乏,长期发展积累的生态环境矛盾集中显现,城市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是民生改善压力加大,城乡一体化发展任务繁重,基本公共服务还不够均衡,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财政收入增速回落与民生支出刚性增长的矛盾更加突出,城市建设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程度不高,群众利益诉求日趋复杂多元,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亟须加快推进。
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和要素,推动创新要素合理流动,着力构建协同有序、优势互补、科学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
(一)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提升持续创新能力、高水平创新型园区建设、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培育、高附加值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推进开放创新、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六大行动,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落实先行先试政策,着力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新型科研机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区域协同创新等方面率先突破,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
全面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形成高效合作、协同有序的创新体系,建设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
(二)加强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园区建设强化城市创新功能,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建立区域创新合作联动平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群。
推动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促进功能。
推动科技园区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功能创新,建设集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为一体的创新核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