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马酚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补喂不同水平雌马酚对母绵羊生长性能、血浆中雌马酚含量与生殖激

补喂不同水平雌马酚对母绵羊生长性能、血浆中雌马酚含量与生殖激

雌马酚( equol,Eq) 是大豆异黄酮最终代谢产 物之一,在 动 物 机 体 内 由 大 豆 异 黄 酮 经 特 定 的 肠 道细菌分解产生,但并非所有动物机体都可产生 雌马酚[1] 。 雌马酚在机体内的稳定性优于前体物 质大豆苷元,这也是雌马酚的生物活性高于其他
异黄酮类物质的原因。 由于在呋喃环上缺少双 键,雌马酚分为 2 种类型,即 S 型雌马酚( S⁃Eq) 和 R 型雌马酚( R⁃Eq) ,其中天然形成的雌马酚都为 S 型雌马酚,而人工合成的雌马酚则为 2 种构型雌 马酚的混合物[2] 。 S 型雌马酚与雌激素受体的结
王晨晨 张文杰 侯传祥 李晓斌 赵国栋 杨开伦∗
( 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肉乳用草食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52)
摘 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补喂不同水平雌马酚对绵羊生长性能、血浆中雌马酚含量与生殖激素 水平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试验选取年龄为 2 岁、平均体重为( 36.73±2.42) kg 的健康、体况 相近的哈萨克母羊 20 只,随机分为 4 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每组 5 只羊。 各组试验羊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饲养,在此基础上,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每日 每只分别补喂 10、25、50 mg 雌马酚,进行为期 14 d 的饲养试验。 结果表明:1) 与对照组相比, 每日每只母绵羊补喂 50 mg 雌马酚可以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 P<0.05 或 P<0.01) ,显著降低料重比( P<0.05) 。 2) 补喂雌马酚后血浆中雌马酚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 趋势,在 2.0 ~ 3.0 h 时达到峰值。 3)试验Ⅰ组血浆中睾酮( T) 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 试验Ⅲ组( P<0.05 或 P<0.01) ,试验Ⅱ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但与试验Ⅰ组和试验Ⅲ 组无显著差异( P>0.05) ;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血浆中双氢睾酮( DHT)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 试验Ⅲ组( P < 0. 05) 。 4) 血浆总抗氧化能力( T⁃AOC) 与过氧化氢酶( CAT) 、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活性均以试验Ⅱ组最高,丙二醛( MDA) 含量以试验Ⅱ 组最低,与对照组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P<0.05 或 P<0.01) 。 由此得出,在本试验 条件下,每日给每只母绵羊补喂 50 mg 雌马酚可以显著提高绵羊的生长性能;补喂雌马酚后 2.0 ~ 3.0 h,母绵羊血浆中雌马酚含量达到峰值,并且随着补喂剂量的提高,血浆中高含量雌马酚 的跨峰时间( 即维持血浆高含量雌马酚的持续时间) 也延长。 每日给每只母绵羊补喂 10 和 25 mg雌马酚可显著提高血浆中 T 和 DHT 水平。 每日给每只母绵羊补喂 25 mg 雌马酚可显著 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效果优于补喂 10、50 mg 时。。 关键词: 绵羊;雌马酚;生产性能;生殖激素;抗氧化能力 中图分类号:S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67X( 2019) 08⁃3801⁃09

北京地区成人雌马酚代谢表型与血清甲状腺激素关系研究

北京地区成人雌马酚代谢表型与血清甲状腺激素关系研究

北京地区成人雌马酚代谢表型与血清甲状腺激素关系研究刘宝花;刘爱萍;秦立强;史宇晖;王培玉【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relations between equol-producing phenotype and serum thyroid hormones among Chinese adults in Beijing.Methods Ninety male and 90 female adults participated i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and provided twice 24 h urine samples on regular diet and after 3-d soy isoflavone challenge respectively.A health and demographics questionnaire,and 2 days food record were completed before the urine collection.Isoflavones and their metabolites in urine were measured to determine equol phenotype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Serum thyroid hormones were measured by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CLIA).Results Among the participants,serum free triiodothyronine(FT3)(3.11±0.34) ng/L vs (3.21±0.44) ng/L, free thyroxine(FT4) (1.23±0.14) mg/L vs (1.25± 0.22) mg/L and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 TSH ) ( 2.26 ± 1.55) mU/L vs ( 2.35 ± 1.79) mU/l concentration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equol producers and non-producers ( P > 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equol producers and non-producers( P >0.05) in the male FT3 (3.27±0.32) ng/L vs (3.33±0.31) ng/L; FT4 (1.26± 0.13) mg/L vs (1.25±0.16) mg/L; TSH(1.90±1.23) mU/L vs (2.23±1.59)mU/L,and female subgroups FT3 (2.96±0.29) ng/L vs (3.08±0.52) ng/L; FT4(1.20±0.14) mg/L vs (1.26±0.28)mg/L ; TSH (2.57 ± 1.73) mU/L vs (2.48±2.01 ) mU/L.In additio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urinary totalisoflavone,equol,other isoflavone levels and serum FT3 ,FT4 and TSH among the subjects (partial γ=-0.12-0.11, P >0.05).Conclusion 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status of equol producer may have no relation to the thyroid function in healthy subjects under the usual lifestyle.Our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dietary isoflavone intake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serum thyroid hormones in healthy participants, regardless of equo l phenotype.%目的确定北京市成人雌马酚代谢表型与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方法应用现况调查方法,对北京市区180例20~72岁志愿者生活方式及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进行检测;采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负荷大豆异黄酮(Iso)前后尿中Iso及其代谢产物24小时排泄量,并以此确定雌马酚代谢表型;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结果在所有受试者中,产雌马酚者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3.11±0.34)ng/L,游离甲状腺素(FT4)(1.23±0.14)mg/L和促甲状腺激素(TSH)(2.26±1.55)mU/L浓度与非产生者的FT3(3.21±0.44)ng/L、FT4(1.25±0.22)mg/L和TSH(2.35±1.79)m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层后,男性血清FT3(3.27±0.32)ng/Lvs(3.33±0.31)ng/L、FT4(1.26±0.13)mg/L vs(1.25±0.16)mg/L和TSH(1.90±1.23)mU/Lvs(2.23±1.59)mU/L及女性血清FT3(2.96±0.29)ng/L vs(3.08±0.52)ng/L、FT4(1.20±0.14)mg/L vs(1.26±0.28)mg/L和TSH(2.57±1.73)mU/Lvs(2.48±2.01)mU/L,在产雌马酚者和非产生者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Iso代谢物24小时排泄量与盯3、FT4及TSH浓度的相关性均较小(γ=-0.12~0.11.P>0.05).结论在日常膳食条件下,雌马酚代谢表型可能与血清FT3、FT4和TSH水平无关,体内Iso水平与甲状腺功能可能无关.【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1(026)008【总页数】6页(P660-665)【关键词】异黄酮类;大豆;甲状腺激素类【作者】刘宝花;刘爱萍;秦立强;史宇晖;王培玉【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流行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1;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流行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1;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江苏,苏州,215123;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流行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1;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流行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7.12KEY WORDS:isoflavones;soy;thyroid hormones富含大豆异黄酮(isoflavone,Iso)的大豆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及骨质疏松症,缓解潮热等有益作用[1-2]。

雌马酚健康效应的进展

雌马酚健康效应的进展
[3 - 6]
激素过多时, 与雌激素受体竞争性结合, 减少雌激 素与受体结合的 机 会, 从而减轻雌激素的促细胞 降低与雌激素有关癌症发病危险 增殖作用, 2. 2 抗氧化作用 雌马酚可以清 除 多 种 自 由 基, 抑制铜离子诱 发的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能力是其前体的 2. 65 倍, 也有人曾估计 为 12. 5 倍 。 在 探 究 雌 马 酚 在 氧 化 低密度脂蛋白( OX-LDL ) 诱 导 的 人 体 静 脉 上 皮 细 胞( HUVECs ) 凋 亡 中 作 用 的 试 验 结 果 显 示, 雌马 酚可以抑制暴露于 OX-LDL 的 HUVECs 的细胞凋 亡
[13] [12]

。 有研究从猪的消化
7, 道分离获得一株高产雌马酚菌株 ZX雌马酚的 24h
[7]
, 今后可能可以利用培
养高产菌株使大豆黄素分解率提高, 以节约资源 。 人体不能直接 合 成 雌 马 酚, 摄入大豆异黄酮 后, 在体内经过肠 内 微 生 物 菌 群 进 一 步 分 解 代 谢 有 R-雌 才能形成雌马酚 。 雌马 酚 属 于 手 性 分 子, S-雌 马 酚 马酚和 S-雌马 酚 之 分 。 试 验 研 究 表 明, 在口服给药后很快被人体吸收并达到最高血清浓 度, 血 浆 消 除 半 衰 期 为 8h , 总 S-雌 马 酚 药 代 动 力 S-雌 马 酚 生 物 利 用 度 比 其 前 学有剂量效 应 关 系, 体高
[28] [27]


, 其抑制骨钙流失和脂肪堆
积的根本机制还 不 十 分 明 确, 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研究 。 还有研究表明大鼠的异黄酮和雌马酚暴露 雌马酚可以降低体重, 减 对体重增加有控制作用, 少腹部白脂肪组织 3. 4
[19]

含雌马酚的提取物、其制备方法、雌马酚的提取方法及含雌马酚的食品[发明专利]

含雌马酚的提取物、其制备方法、雌马酚的提取方法及含雌马酚的食品[发明专利]

(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34774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2.20C N 102934774 A*CN102934774A*(21)申请号 201210415465.4(22)申请日 2008.06.132007-156822 2007.06.13 JP2007-156833 2007.06.13 JP2007-156825 2007.06.13 JP200880020209.7 2008.06.13A23L 1/20(2006.01)A23L 1/015(2006.01)A23L 1/29(2006.01)(71)申请人大塚制药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富永道明 泷孝雄 松本敏明半谷泉 今田拓磨 松冈邦彦岸本卓也 内山悠子 常石博正辻真知子T·瓦尔德斯-戈恩扎尔茨只野健太郎 龟田京子(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代理人陈文平(54)发明名称含雌马酚的提取物、其制备方法、雌马酚的提取方法及含雌马酚的食品(57)摘要本发明涉及含雌马酚的提取物、其制备方法、雌马酚的提取方法及含雌马酚的食品。

本发明涉及通过从含雌马酚的大豆胚轴发酵物提取包含雌马酚的有用成分而获得的提取物及制备该提取物的方法。

本发明使得通过使用乙醇水溶液作为提取剂对含雌马酚的大豆胚轴发酵物进行提取而从大豆胚轴发酵物有效地获得含雌马酚的成分成为可能。

本发明在有效地提取雌马酚和黄豆黄素的同时通过使用乙醇水溶液和乙醇顺序地对含雌马酚的大豆胚轴发酵物进行提取而降低引起不良味道的皂苷的含量。

(30)优先权数据(62)分案原申请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00页 附图8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00 页 附图 8 页1/1页1.一种用于纯化含雌马酚的物质以获得雌马酚的方法,包括步骤2-1至2-3:步骤2-1:使用选自乙酸乙酯、醇、丙酮、二氧杂环己烷、乙腈、乙醚和甲苯中的至少一个成员的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水溶液作为提取剂对含雌马酚的物质进行提取,并浓缩得到的液体提取物;步骤2-2:对步骤2-1中获得的雌马酚浓缩物进行硅胶柱层析,并获得含雌马酚的流份;和步骤2-3:从步骤2-2获得的含雌马酚的流份中除去溶剂,重结晶得到的残留物,并收集析出的晶体。

雌马酚是大豆苷原的微生物代谢产物(编辑改).总结

雌马酚是大豆苷原的微生物代谢产物(编辑改).总结

氢水新式用法促使豆浆功能的研究-------氢气联合豆制品使用将提升保健价值耿文叶复旦大学豆浆对机体保健功能的研究【纲要】雌马酚是大豆苷原的微生物代谢产物,被以为是大豆异黄酮发挥生理作用的重点物质。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植物雌激素,拥有较弱的雌激素和抗雌激素的两重活性,是天然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理剂。

大批研究表示,雌马酚具备更高的药理活性,所以,机体可否把大豆代谢成雌马酚是决定大豆异黄酮可否发挥更大药用价值的重点要素,而氢气提升了豆制品转变成雌马酚的效能。

重点词:雌马酚氢水豆浆保健雌马酚的功能1、抗氧化雌马酚能够消除多种自由基,克制铜离子引发的低密度脂蛋白。

雌马酚能够有效降低由于氧化应激致使的DNA损害,同时赐予必定量的雌马酚,能够有效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损害,减少紫外线引发的炎性反响,排除紫外线引发的免疫克制。

2、雌激素样活性雌马酚拥有和雌激素近似的构造,因此拥有雌激素样活性,所以雌马酚对雌激素依靠性疾病如乳腺癌、前列腺癌、更年期综合征、骨质松散等均拥有很好的克制缓和解作用。

同时对肥胖、高血脂症以及内分泌疾病拥有有利作用。

雌马酚与疾病的关系1、抗肿瘤雌马酚的抗癌作用多重视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

流行病学检查证明,雌马酚和乳腺癌息息有关,雌马酚对乳腺癌拥有克制作用,可是其实不是每一个食用大豆的女性都产生抗癌的成效,主要原由在于大豆需要经过氢气产生抗肿瘤物质雌马酚。

流行病学检查得出结论,雌马酚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负有关,利用雌马酚办理前列腺上皮肿瘤细胞,能够明显降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

雌马酚对致癌物质 7,12- 二甲苯蒽所致使的皮肤癌也有很强的克制作用。

雌马酚能够克制肿瘤生物标记物鸟氨酸脱羧酶活性高升,提示其抗癌活性与克制肿瘤启动有关,所以初期摄取对肿瘤拥有很好的预防价值。

2、缓解更年期症状增补雌马酚的前体大豆异黄酮能够有效缓解更年期症状,近来研究表示,更年期症状的改良和雌马酚的水平有关。

3、预防骨质松散雌马酚对实验性骨质松散拥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每日增补必定剂量的雌马酚能够有效改良去卵巢大鼠浑身骨矿物质密度,皮下注射雌马酚此后 4 周腰椎、股骨骨矿物质密度显然改良,雌马酚可能经过克制巨噬细胞核因子活性,下调肿瘤坏死因子表达,抗骨质松散。

马雌酚的潜在生物学活性与保健功能

马雌酚的潜在生物学活性与保健功能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马雌酚的潜在生物学活性与保健功能作者:杨爱青, 任国峰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长沙市,410078刊名:中华老年医学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S年,卷(期):2008,27(2)1.Duncan AM;Merzdemlow BE;Xu X Premenopausalequol excretors show plasma hormone profiles associated with lowered risk of breast cancer 20002.Widyarini S;Husband AJ;Reeve VE Protective effect of the isoflavonoid equol against hairless mouse skin carcinogenesis induced by UV radiation alone or with a chemical cocarcinogen[外文期刊] 2005(1)3.FujiokaM;UeharaM;Wu J Equol,a metabolite ofdaidzein,inhibits bone loss in ovariectomized mice 20044.Lydeking-Olsen E;Jensen JBE;Setchell KDR Isoflavone-rich soymilk prevents bone-loss in the lumbar spine of postmenopausal women-a 2 year study 20025.Jackman KA;Woodman OI;Sobev CG Isoflavones,equol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pharmacological and therapeutic insights[外文期刊] 2007(26)6.Marrian GF;Haslewood GA Equol,a new inactive phenol isolated from the ketohydroxyoestrin fraction of mares urine 19327.Axelson M;Kirk DN;Farrant R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weak oestrogen equol[7-hydroxy -3-(4'-hydroxyphenyl) chroman] in human urine 19828.Bowey E;Adlercreutz H;Rowland I Metabolism of isoflavones and lignans by the gut microflora:a study in germ-free and human flora associated rats[外文期刊] 2003(5)9.Akaza H;Miyanaga N;Takashima N Is daidzein non-metabolizer a high risk for prostate cancer?A case-controlled study of serum soybean isoflavone concentration[外文期刊] 2002(8)10.Setchell KD;Brown NM;Lydeking The clinical importance of the metabolite equol-a clue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soy and its isoflavones 200211.Blair RM;Appt SE;Franke AA Treatment with antibiotics reduces plasma equol concentration in cynomolgus monkeys(Macaca fascicularis) 200312.Hooper LV;Midtvedt T;Gordon JI How host-microbial interactions shape the nutrient environment of the mammalian intestine[外文期刊] 2002(0)13.Rowland I;Wiseman H;Sanders T Metabolism of oestrogens and phytoestrogens:role of the gut microflora 199914.Atkinson C;Berman S;Humbert O In vitro incubation of human feces with daidzein and antibiotics suggests inter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bacteria responsible for equol production 200415.Ueno T;Uchiyama S;Kikuchi N The role of intestinal bacteria on biological effects of soy isoflavones in humans 200216.Possemiers S;Bolca S;Eeckhaut E Metabolism of isoflavones,lignans and prenylflavonoids by intestinal bacteria:producer phenotyping and relation with intestinal community[外文期刊] 200717.Rowland IR;Wiseman H;Sanders TA Interindividual variation in metabolism of soy isoflavones andlignans:influence of habitual diet on equol production by the gut mieroflora[外文期刊] 2000(1)mpe JW;Howald WN;Chen C Wheat bran and soy protein feeding do not alter urinary excretion of the isoflavone equol in premenopausal women 200119.Hedlund TE;Johannes WU;Miller GJ Soy isoflavonoid equol modulates the growth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prostatic epithelial cells in vitro[外文期刊] 200320.Morton MS;Arisaka O;Miyake N Phytoestrogen concentrations in serum from Japanese men and women over forty years of age 200221.Frankenfeld CL;Atkinson C;Thomas WK Familial correlations,segregation analysis,and nongenetic correlates of soy isoflavone-metabolizing phenotypes 200422.Setchell KDR;Clerici C;Lephart ED S-Equol,a potent ligand for estrogen receptor beta,is the exclusive enantiomericform of the soy isoflavonemetabotite produced by human intestinalbacterial floral 200523.Kuiper GG;Lemmen JG;Carlsson B Interaction of estrogenic chemicals and phytoestrogens with estrogen receptor beta[外文期刊] 199824.Morito K;Hirose T;Kinjo J Interaction of phytoestrogens with estrogen receptors alpha and beta 200125.Arora A;Nair MG;Strasburg,GM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isoflavones and their biological metabolites in a liposomal system[外文期刊] 1998(2)26.Hwang J;Wang J;MorazzonI P The phytoestrogen equol increases nitric oxide availability by inhibiting superoxide production:an antioxidant mechanism for cell mediated LDL modification 2003 27.Arora A;Nair M G;Strasburg GM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isoflavones and their biological metabolites in a liposomal system[外文期刊] 1998(2)28.Meyer BJ;Larkin TA;Owen AJ Limited lipid -lowering effects of regular consumption of whole soybean foods[外文期刊] 2004(2)29.Lydeking-Olsen E;Meinertz H;Nilausen K Lipoprotein effects of soy milk and progesterone for prevention of bone loss in post menopausal hyperchol esterolemic women 200230.Lund TD;Munson DJ;Haldym E Equol is a novel antiandrogen that inhibits prostate growth and hormone feedback[外文期刊] 2004(4)31.Hedlund TE;Johannes WU;Miller GJ Soy isoflavonoid equol modulates the growth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prostatic epithelial cells in vitro[外文期刊] 200332.Atkinson C;Skor HE;Fitzgibbons ED Urinary equolexcretion in relation to 2-hydroxyestrone and16α-hydroxyestrone concentrations: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young to middle aged women 200333.Frankenfeld CL;Mctiernan A;Tworoger S Serum steroid hormones,sex hormone binding globulin concentrations,and urinary hydroxylated estrogen metabolite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in relation to daidzein metabolizing phenotypes 200434.Low YL;Dunning AM;Dowsett M Phytoestrogen exposure is associated with circulating sex hormone level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and interact with ESRl and NRlI2 gene variants 200735.Wu J;Oka J;Ezaki J Possible role of equol status in the effects of isoflavone on bone and fatmass in postmenopausal Japanese women:a double-blind,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外文期刊] 2007(5) 36.Rachon D;Vortherms T;Seidtov-Wuttke D Effects of dietary equol on body weight gain,intra-abdominal fat accumulation.plasma lipids,and glucose tolerance in ovariectomized Sprague-Dawley rats 20071.蔡莉.王培玉.张玉梅.Li Cai.Pei-Yu Wang.Yu-Mei Zhang雌马酚产出相关细菌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13)2.冯晓慧.蔡东联.Feng Xiao-hui.Cai Dong-lian雌马酚的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期刊论文]-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9,31(2)3.袁建平.王江海.刘昕.YUAN Jiang-ping.WANG Jiang-Hai.LIU Xin大豆异黄酮的重要代谢产物--马雌酚[期刊论文]-中国药学杂志2006,41(7)4.袁建平.王江海.刘昕大豆异黄酮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大豆异黄酮的代谢及雌激素特性[会议论文]-20035.黄娜.尤春玲.Huang Na.You Chunling大豆异黄酮代谢产物——雌马酚的功能作用研究[期刊论文]-农产品加工·学刊2008(3)6.吴健全.郭长江.顾景范.WU Jian-Quan.GUO Chang-Jiang.GU Jin-Fan大豆素代谢产物——雌马酚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生理科学进展2006,37(4)7.吃蔬菜可预防乳腺癌/饮绿茶可防子宫内膜癌/杏仁可降低肺癌发病率[期刊论文]-健身科学2006(10)8.梁明华.王剑虹.Liang Ming-hua.Wang Jian-hong卵巢癌早期营养支持对前白蛋白等影响的初步观察[期刊论文]-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5,13(5)9.李靖.张玉朝.LI Jing.ZHANG Yu-chao黑米皮在运动中应用的生物学机制[期刊论文]-辽宁体育科技2007,29(1)10.宋全道.丁易.米广太槲皮素-部分甲基化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期刊论文]-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41(2)引用本文格式:杨爱青.任国峰马雌酚的潜在生物学活性与保健功能[期刊论文]-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8(2)。

《2024年基于生物信息学的香豆雌酚靶向SLC39A8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范文

《2024年基于生物信息学的香豆雌酚靶向SLC39A8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范文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香豆雌酚靶向SLC39A8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结直肠癌(CRC)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

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寻找有效且特异性的药物靶点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香豆雌酚作为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其针对SLC39A8(锌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的靶向抑制作用在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中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深入研究香豆雌酚靶向SLC39A8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研究所用材料包括人结直肠癌细胞株、香豆雌酚、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及试剂等。

2. 方法(1)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SLC39A8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构预测及功能注释。

(2)细胞实验:通过MTT法检测香豆雌酚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LC39A8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

(3)分子动力学模拟: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探究香豆雌酚与SLC39A8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

三、结果1.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通过对SLC39A8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发现其编码的蛋白具有锌离子转运功能。

结构预测显示,该蛋白具有多个跨膜区域和潜在的磷酸化位点。

功能注释表明,SLC39A8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2. 细胞实验结果香豆雌酚处理结直肠癌细胞后,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且呈剂量依赖性。

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香豆雌酚可下调SLC39A8基因的表达。

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香豆雌酚可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

3. 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香豆雌酚与SLC39A8蛋白存在相互作用,主要作用于蛋白的跨膜区域和锌离子结合位点,从而影响蛋白的功能。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香豆雌酚可通过靶向SLC39A8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马雌酚生物活性及其相关产出菌的研究现状

马雌酚生物活性及其相关产出菌的研究现状

马雌酚生物活性及其相关产出菌的研究现状冯爱娟【摘要】马雌酚是大豆异黄酮的代谢终产物之一,在动物及人体内发挥很强的生物活性。

动物或人的个体间利用马雌酚的能力存在很大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个体肠道内菌群存在着差异。

本文综述了马雌酚的主要生物活性及人体和动物肠道中存在的与马雌酚产生有关的细菌的研究进展。

%Equol , one of the metabolic end product of soybean isoflavones ,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odies of animals or humans .The ability of Equol in the bodies of animals or humans is different among individual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 the intestinal bacteria .In this article,we will give an overview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equol and equol-producing bacteria habored in the intestine of humans and animals .【期刊名称】《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4页(P11-14)【关键词】马雌酚;大豆异黄酮;生物活性;肠道细菌【作者】冯爱娟【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广东广州510300; 广东高校特色调味品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广州51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51马雌酚(equol)最早是在1932年于怀孕的雌马尿液中被发现的动物来源的异黄酮,属于异黄酮类非类固醇雌激素,是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SI)的重要代谢产物[1],是 SI 的主要苷元成分之一大豆黄素(daidzein)在肠道中由某些特定肠道细菌代谢下产生的,它有着比其母体异黄酮更高的药理活性,其发现者Marrian 对之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最终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并于1939年合成了外消旋甲氧马雌酚[2]。

植物雌激素研究进展

植物雌激素研究进展

摘要植物雌激素是一类具有类似动物雌激素生物活性的植物成分,它们对激素相关疾病有广泛作用,尤其对乳腺癌、前列腺癌、绝经期综合征、心血管病和骨质疏松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但其中的一些研究结果仍有争议。

因此还需进行深入的人体研究和临床验证。

关键词植物雌激素异黄酮木酚素人类疾病危险自1926年首次报道植物提取物表现出雌激素活性以来,到1975年已发现几百种植物含有雌激素活性成分;1979和1982年,分别在灵长目和人类尿中发现植物雌激素;90年代,由于得到欧美国家政府和大豆工业部门的主动拔款资助,植物雌激素研究文献呈指数级增加。

植物雌激素对人类激素相关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本文拟阐述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1分类和代谢植物雌激素(phyto-oestrogens)主要有3类:异黄酮类(isoflavones)、木酚素类(lig-nans)和coumestans,均含在植物及其种籽里。

异黄酮类主要有染料木黄酮和黄豆苷原。

食物中的异黄酮类与葡萄糖结合形成糖苷,如大豆的主要糖苷是黄豆苷、染料木苷和glycitin,经反刍动物瘤胃中的细菌或体外发酵水解脱掉葡萄糖基,分别形成糖苷配基黄豆苷原、染料木黄酮和大豆黄素。

一般认为,结合形式糖苷是无活性的植物雌激素,而非结合形式糖苷配基是有活性的。

另外,三叶草中的异黄酮前体——生物链A(biochainA)和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在反刍动物瘤胃中发酵,被菌群糖苷酶分解,分别转变成染料木黄酮和黄豆苷原;染料木黄酮中的一部分进一步代谢为对乙基酚,而黄豆苷原中的一部分代谢为雌马酚(equol)和氧-去甲基安哥拉紫檀素(O-DMA)。

异黄酮类在结构上与雌二醇相似。

植物尤其是谷类糊粉层的木酚素前体——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secoisolari-ciresinol)和鸟台树脂酚(matairesinol)在肠道被菌群发酵脱去葡萄糖基和甲基,分别形成的肠二醇(enterodiol)和肠内酯(entero-lactone)在结构上也与雌二醇相似。

马雌酚生物活性及其相关产出菌的研究现状

马雌酚生物活性及其相关产出菌的研究现状
的浓 度 , 减少 雌 激 素 的 促 细 胞 增 殖 活 性 , 经 研 究 报
1 马 雌 酚 的 生 物 活 性
大量 的研 究证 实 , 日常 饮食 中 富含 大 豆 异 黄 酮
道 在可 以产 马雌 酚 的体 内具有 较 高浓 度 的 S HB G
和黄 体 中期 孕 酮 。研 究 还 表 明 马雌 酚 参 与 了雌 激 素 的代谢 并在 一 定程 度 上 影 响 内源 激 素 的水 平 , 能
关键 词 : 马雌 酚 ; 大豆异黄 酮 ; 生物 活性 ; 肠道 细 菌 中 图分 类号 : R 1 5 l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2 - 1 9 5 0 ( 2 0 1 4 ) 0 1 4 3 0 1 1 - 0 4
黄 酮 的 人群 的发 病 率 明显 低 , 但 综 合 以往 研究
行 竞争 性结 合 , 减少 雌 激 素 与受 体 的结 合 以此 减 轻 雌激 素 的促细胞 增 值 作 用 , 从 而 降低 与 雌激 素 有 关 的癌症 发 病 危 险 ; 当 体 内雌 激 素 缺 乏 时 , 其 又 可 作
为雌 激素 促进 剂 。研 究 已经证 明 , 如果 女性在 摄


要: 马雌 酚是 大豆异 黄酮 的代谢 终 产物 之 一 , 在 动 物 及 人体 内发 挥很 强 的 生物 活性 。
动 物或 人 的个体 间利 用 马雌 酚的 能力存 在很 大差 异 , 主要 是 由 于不 同个体 肠 道 内菌群 存 在 着差 异 。本 文综述 了马雌 酚 的 主 要 生 物 活性 及 人 体 和 动 物 肠 道 中存 在 的 与马 雌 酚 产 生有 关的 细菌 的研 究进展 。
马雌酚生物 活性及其 相关 产出菌的研 究现状

雌马酚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雌马酚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S) Vol.49 No. 3 Jun. 2017.383 .•仑著-雌马酚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蔡源发,张华明,钮文异,部永秋,马德福a(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北京100191)[摘要]0的:检测大豆异黄酮代谢产物雌马酚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作用机制。

方培养大肠癌细胞〇11)1、1«^15、(:01^0205、0^0和3贾480,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 dimethylthiazol-2-yl) -2,5-diphenyltetm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雌马酿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逆转录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雌激素受体和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derived 2)-like 2,Nrf2]表达状况。

用MTT法检测雌激素受体抑制剂和激动剂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票:DLD1、HCT15、C0-L〇2〇5、LOVO 和 SW48〇均表达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 p,但只有 D L D1 和HCTI5有 ERa 弱表达。

M T T试验显示不同剂量雌马酚(〇、〇.5、1、5、10|^111〇1/:1)不仅能够显著抑制£1^和£1^均表达的大肠癌细胞1101-15的增生,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而且能够抑制只有ERp表达的大肠癌细胞L0V0和SW480的增生,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此外,逆转录PCR发现不同剂量雌马酚刺激后,HCT-15的雌激素受体ERa和ERp表达明显增加,呈剂量效应关系。

蛋白免疫印迹法进一步证实雌激素受体ERa和ERp蛋白表达随雌马酚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蛋白免疫印迹法发现Nrf2随干预剂量的增加而表达明显增加。

含有维持了雌马酚产生能力的雌马酚产生微生物的发酵制品及其制备

含有维持了雌马酚产生能力的雌马酚产生微生物的发酵制品及其制备

(10)申请公布号 CN 102159092 A(43)申请公布日 2011.08.17C N 102159092 A*CN102159092A*(21)申请号 200980136848.4(22)申请日 2009.09.182008-240937 2008.09.19 JPA23L 1/20(2006.01)A23C 9/123(2006.01)A23C 9/13(2006.01)(71)申请人大塚制药株式会社地址日本东京都申请人大塚食品株式会社(72)发明人矶野义员 森久子 上野友美远藤理惠子 久米村惠阿比留康弘 内山成人(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代理人杨宏军(54)发明名称含有维持了雌马酚产生能力的雌马酚产生微生物的发酵制品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活菌的状态含有维持了雌马酚产生能力的雌马酚产生微生物的发酵制品。

使用雌马酚产生微生物,以大豆粉末或豆浆作为原料制备发酵物时,通过以下步骤可以制备以活菌的状态含有维持了雌马酚产生能力的微生物的发酵物:(1)使用雌马酚产生微生物,在黄豆苷原类的存在下、pH5.0以上、厌氧条件下进行发酵,由此制备母发酵剂;(2)使用上述母发酵剂,在黄豆苷原类的存在下、pH5.0以上进行发酵,由此制备生产用发酵剂;(3)使用上述生产用发酵剂,在含有大豆粉末或豆浆的培养基中发酵制备发酵物。

(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1.03.18(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09/066413 2009.09.18(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0/032838 JA 2010.03.25(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4 页 附图 1 页1.一种发酵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含有选自黄豆苷原糖苷、黄豆苷原及二氢黄豆苷原中的至少1种黄豆苷原类的培养基中,使用雌马酚产生微生物,在维持pH5.0以上的状态下进行厌氧发酵,由此制备母发酵剂;步骤(2),使用所述步骤(1)中所得的母发酵剂,在含有所述黄豆苷原类的培养基中,在维持pH5.0以上的状态下进行发酵,由此制备生产用发酵剂;及步骤(3),使用所述步骤(2)中所得的生产用发酵剂,在含有大豆粉末及/或豆浆的培养基中进行发酵,由此得到发酵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ta t Eq o st e me a o i fs y e n io a o e d i z i . n v t n n ma x e i n h we h t s r c : u li h tb l e o o b a s f v n a d en I i o a d a i le p r t l r me ts o d t a
1 雌 马酚 的理化 特征
0 H
雌 马酚者 比非产 出者 的身体更健 康I 。近 十几年 大量 研 究 证 明 ,大 豆 黄 素 的 最 终 代 谢 产 物 雌 马 酚 具有 比其母体异黄酮更高的药 理活性 ,人体能否 将 大 豆 黄 素 代 谢 为 雌 马 酚 是 决 定 大 豆 异 黄 酮 能 否 更有效地发挥其降低肿瘤 、 心血 管 疾 病 、 质 疏 松 骨 以及 更 年 期 综 合 症 等 慢性 疾病 风 险 作 用 的 关 键 因 素 。 因此 雌 马 酚 的来 源 及 作 用 受 到普 遍 关 注 ,成 为 目前 研 究 的 一 个 热 点 。 本 文 就雌 马 酚在 人 体 内
关 键词 : 马酚 ; 道细 菌 ; 雌 肠 代谢 ; 生物学 作用
中图分类 号 :S0 . T 2 11 文献 标识 码 : A
Re e r h Pr g e s o y il gc l f c fE u l s a c o r s n Ph so o ia f t q o E e o
过 去 酮形 成 eu l 由 胃肠 黏 膜 吸 收f。 马 酚是 大 q o, 4雌 l
生雌 马酚能力;雌马酚代谢具有潜在 的保护 心血
管 疾 病 作 用 『1 以 上 调查 研 究 表 明影 响人 肠 道 细 l 6 。 菌 的组 成 和 雌 马 酚产 出菌 的 因素 包 括 肠 道 生 理 环 境 、 种 差 异 、 主 基 因 和饮 食 因素 等 。 人 宿
农 产 食 品 科 技
2 雌 马酚 的来源 及代谢
大 豆 异 黄 酮 (oba oaoe, I在 天 然 大 syeni f vnsS ) sl 豆 中的 主要 存 在 方 式 是 结 合 了糖 基 的糖 苷 大 豆异
黄 酮 , 大豆 苷 ( a z ) 即 di i 和染 料 木 苷 (e ii ) dn gnsn 。在 t
有 雌 马 酚 的排 泄 1 在 大 样 本 人 群调 查 研 究 中 , 。 发
现 能够 把 dizi 谢 为 雌 马 酚 的 人 群 西 方 国 家 ade n代
仅 为 2 % 3%, 日本 、 国等亚洲 国家或西方 5 0 在 韩 素食 者 中 约 占 5 % ~6 %t一 。韩 裔 美 国 人 中产 0 0 “ 雌 马 酚 的 比例 高 于 美 国 白种 人 ,素 食 者 中产 雌 马
L u n Y N J n zo g Z N u — u, N i WU S a— in I a , I i —h n , HA G X e h i WA G Q , ho x g Y a o ( s tt o tt na dF o c n e Ku m n d a nv r t, u n nKu m n 5 5 0 C ia I tue fNu io n odS i c , n igMe i l i s y Y n a n ig6 0 0 , hn ) ni ri e c U ei
酚 比例 高 于 非 素食 者 『。我 国 流行 病 学 现 状 调 查 l 4 】
研 究 发 现 : 上 海 地 区 , 规 膳 食 条 件 下 ,02 在 常 3 .%
人 和 哺 乳 动 物 体 内 , 苷 形 式 的 s 不 能 直 接 经 小 糖 I 肠 壁 吸 收 , 没有 生 理 活 性 , 量 大 豆 苷 在 小 肠 中 也 少 可 被 B一葡 萄 糖 苷 酶 作 用 去 除 糖 基 生 成 大 豆 素 (ade )部 分 游 离 苷 元 被 小 肠 吸 收 。未 被 吸 收 dizi , n
研 究 者 通 过 下 列 早 期 研 究 ,证 实 了 大 豆 素 在
人体或动物肠道内由细菌代谢生成雌马酚 :①无菌 动 物用大 豆饮食 喂养后 尿 液 中无 雌 马酚排 泄【 1 ; ②在新生婴儿 和无大豆 的婴儿配方喂养 的 四岁幼 儿 的尿液和血液中未发现 s 一雌马酚【1 6; 1 ③在人体 粪 样 中加 入 dizi 厌 氧 培 养 ,可 以检 测 到 e a en后 d — q ot。 随着 研 究 的深 入 , 究 者 逐 渐 分 离 出 一 些 ul 研 可 以降 解 dizi 细 菌 。 a en的 d eul 出相关 细菌的分离条件 不尽相 同, qo产 其 中培 养 基 的 种 类 、细菌 生 长 促 进 物 的选 择 和 厌 氧 条件 的控制尤为重要 。 目前 已经分离 出的能够降 解 dizi 其 代 谢 物 的 细 菌 主 要 集 中在 Cr a en及 d oi — oat i ee 科 的 各 个 属 、 杆 菌 属 、 菌 属 、 bc r ca ea 真 梭 乳
健 康 成 人 尿液 中能 检 测 到 雌 马 酚 ,负荷 大 豆异 黄 酮 后 ,35 5 .%能 产 生 雌 马 酚 f1在 北 京 市 区 的 10 l; 5 8 名 健 康 志 愿 者 中 , 行 大 豆异 黄 酮 负 荷 试 验 , 雌 进 产 马 酚者 占受 试 者 的 5 .% ,显 示 有 较 高 的潜 在 产 78
的 s 可被肠道 细菌进一 步代谢降解 :a e I di i z n的代 谢途径是先加氢形成双氢大豆素 (i doa zi, dh r i e y dd n D HD) ,然 后 通 过 C 一环 开 环 形 成 O 一脱 甲基 安 哥
拉 紫 檀 素 ( — e ehlnoes ,— MA)或 是 通 O dm ty gl i O D a nn ,
( 昆明 医学院 公共卫 生学 院营 养与食 品科 学系 , 南 昆明 60 0 ) 云 55 0

要: 雌马酚 是大 豆异 黄酮重要 的代谢 产 物。体 外 和动物 实验研 究均 表明 , 马酚具 有 比其 前体 异黄酮 雌
大 豆黄素 更高 的生物 活性 。人 群干 预研 究表 明 , 有 3 % 一5 %的个 体能 在其肠 道微 生物 菌群 作用 下将 大豆 仅 0 0
豆 素 在体 内进 行 生 物 转 化 的 有稳 定 化 学 结 构 的最 终 代谢 产 物 。
5 雌 马 酚 的 生 物 活 性
雌 马 酚 只 能 由肠 道 细菌 特 异 性 产 生 ,与 大 豆 黄酮 苷元相 比 , 马酚 与雌激 素受体 结合 的亲 和力 、 雌
3 雌 马酚 的产 出相关 细菌
农产食品科技 21 ,( )4 ~ 0 02 6 2 :7 5
chr o r utSi c d e n uuaFo Po c c ne n c l d d s e a Th
雌 马 酚 生 物 学 作 用 研 究 进 展
李 嫒 , 殷建 忠 , 雪辉 , 张 王 琦 , 吴少 雄 ※
雌 马 酚 (q o) 1 3 e u 1 自 9 2年 首 次 从 雌 马 尿 液 中 发 现 至今 已有 近 8 O年 的研 究 历 史 ,在 最 初 的 5 0
的代 谢 过 程 、生 物 活性 以及 对 于 多种 慢 性 病 的 预 防作 用 进 行 综 述 。
年 中对 雌 马 酚 的研 究 一 直 停 留 在 动 物 的 生 理 代 谢 方 面 , 到 上 世 纪 8 代 初 , 从 一 部 分 成 年 人 直 0年 才 的尿 液 中发 现 雌 马 酚 , 进 一 步提 出雌 马 酚 假 说 , 并 即 能 通 过 肠 道 细 菌 将 大 豆 素 (ade ) 谢 产 出 dizi 代 n
黄素代 谢 为雌 马酚 。因此 , 究并开 发雌 马酚 的生物 活性 、 研 生理 功能 及其代 谢转 化 的规律 , 于预 防和控 制心 对
血管病 、 骨质 疏松症 、 血脂 异常 、 胖 、 肥 更年 期综 合症 以及乳 腺癌 、 前列 腺癌 等许 多慢性 疾病 具有 十分 重要 的意 义 。文章 就雌 马酚在人 体 内的代谢 过程 、 生物 活性 以及 对 于多种 慢性病 的预 防作用 做一综 述 。
e uo a i h r b o ci i e ha t r ttp q lh d a h g e ia tvt s t n i p oo y e.Th r wd i tr e to t d e mo tae h to l 0 t i s e c o n e v n in su i sde nsr t d t a n y 3 % o
ma mma ln sc n e , r sae ga d c n e , t . n t i r ce t e mea oi r c s fe u li u n b d , y r g a d a c r p o t t l n a c r e c I h s a il , h tb l p o e s o q o n h ma o y t c
收 稿 日期 :2 1 一 2 1 0 l 1— 3
H0
图 1 雌 马 酚 化 学 结 构 式
雌 马 酚 [一羟 基 一 (4一羟 苯 基 ) 7 3一 ’ 一苯 并 二 氢 吡 喃1 的分 子 式 为 C H O , 子 量 为 2 22 , 一 。分 4 .7 是
种 非 甾族 异 黄 酮 类 雌 激 素 f 3 J 马 酚 为 手性 分 子 , 。雌 有 s和 R 两 种 异 构 体 ,具 有 类 雌 性 激 素 活 性 , 这 两 种 异 构 体 与 雌 激 素 受 体 ( R) 亲 和 力 均 高 于 E 的 大 豆 素『 目前 在人 体 内发 现 的代 谢 产物 均 为 s型 , 2 I ,
c n r lo a d o a c l rdie s ,b n o ie s ,b o d fta n r lt , b s , n p u e c mp e n i ed s a e o to fc r i v s u a s a e o e s f d s a e lo a b o maiy o e e me o a s o r he sv ie s ,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