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应激反应
手术麻醉与应激反应
![手术麻醉与应激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5d43e392af1ffc4fff47ac70.png)
手术麻醉与应激反应
“应激”是机体受到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损伤或由于情绪的强烈
变化引起的机体神经、内分泌以及体内平衡状态的改变。
现代的医疗技术可以治疗疾病,但治疗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对人体的损
伤过程。
比如,手术是治疗疾病的手段,但在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伴随着物理的、机械的、化学的损伤,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反应如炎性
介质释放;病人在接受手术的前、中、后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紧张、焦
虑等情绪的变化,由此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增高导致血压异常增高,引起内分泌的变化如血糖增高;甚至围绕手术进行的一些简单的
处置都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反应,比如留置胃管会产生恶心、呕吐、咽
部不适,留置尿管会产生尿路、膀胱的刺激症状等。
以上这些只是人
体对于手术作出的应激反应的一部分,还有很多更复杂的变化随时可
能发生,考验着病人和医生。
外科把手术前的准备期、手术当天和手术后的恢复期统称为“围手术期”,这个时期对于手术病人来说,是“应激反应”的产生、发展和
逐步平和的过程。
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应激的危害,从治疗理念入手,革新传统,尽量降低应激的强度,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术前与病人沟
通以取得病人合作;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选择恰当合理的麻醉方法;提高手术技术,减少手术时间,避免过度处置;术后止痛;术后早活动、早进食。
如果围手术期的治疗能够以降低应激的理念为中心,必
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病人的康复、减少并发症、早出院、降低住院
费用。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诱导插管的应激反应报告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诱导插管的应激反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eaa20d2192e45361166f57b.png)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对诱导插管的应激反应报告1.2 方法患者入室后建立上肢静脉通道,输注氯化钠溶液,面罩吸氧5min 后进行诱导。
瑞芬太尼剂量按照分组决定,90s 内静脉注射完,异丙酚以10mg/10s 速度推注直至患者意识消失,静脉注射维库溴胺0.1mg/kg ,肌肉松弛满意后完成气管插管。
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吸入低浓度安氟醚与静脉泵注3mg/ (kg.h )维持麻醉,密切关注患者心率与血压变化情况。
1.3观察指标麻醉诱导后记录诱导前(TO)、插管后1min (T1)、插管后3min (T3)、插管后5min (T4)5个时点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即收缩压(SBP、扩张压(BDP、心率(HF),同时抽血测量患者的抽血测血清皮质醇情况。
1.4 统计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O 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显著性水平(T =0.05。
2结果A组与B组患者插管后1min的SBR DBP及HR均较诱导前明显升高,诱导前与诱导后1min 比较差异显著(P<0.01 ),插管后3min、5min的SBP DBP及HR则较诱导前明显降低,诱导前与诱导后3min、5min比较差异显著(P<0.01 )。
C组患者插管后1min、3min及5min的SBP DBP及HR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诱导前与插管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 )。
但C组患者插管后1min、3min及5min的SBR DBP及HR均较同期A组、B组降低得更为明显(P<0.01 )。
可见临床应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均能明显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但C组,即瑞芬太尼用量为2? g/kg , 则能完全抑制患者应激反应的发生,见表1。
A组与B组患者插管后1min的皮质醇与诱导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vO.01),插管后3min、5min的SBP DBP及HR则较诱导前明显降低(P<0.01 )。
C组患者插管后1min、3min及5min 的皮质醇均较诱导前明显降低(PvO.01)。
何谓应激反应综合征以及围麻醉期如何防治
![何谓应激反应综合征以及围麻醉期如何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c73143ac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7f.png)
何谓应激反应综合征以及围麻醉期如何防治【术语与解答】①应激是指机体受到有害性因素刺激时迅速做出相对应的自身保护性反射或反应;②任何躯体或心理、精神上的相关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除引起与刺激因素直接相关的特异性变化外,还可以引起一系列与刺激因素性质无直接关系的全身性非特异反应,这种全身性非特异反应称为应激反应或应激反应综合征;③临床医学所指的应激反应综合征其突出特点和作用机制是: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增强,致使血中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催乳素和加压素浓度均不同程度的升高,这些激素含量的增多,不仅使人体的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而且使皮肤、骨骼肌、肾、胃等组织器官的血管收缩,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同时也动员体内能源释放,以促进肝、肌糖原分解与糖酵解而使血糖上升;④由于躯体刺激与心理、精神刺激均能引起应激反应,故常致机体反射性释放多种高浓度的激素和神经递质,这些物质可迅速与“靶器官”相结合而产生一系列全身性症候群(综合征)。
此外,不同学者对应激反应的理解和描述也各有侧重。
但需要指出的是,任何应激反应过度或剧烈均有可能转化为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麻醉与实践】在临床麻醉中最为常见且较为典型的应激反应综合征即气管插管应激反应:1. 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危害①由于喉和气管、支气管是机体敏感效应器,通常只允许空气、氧气进入或通过,但不允许固体物质进入或接触,当气管插管触及声带与气管内壁或气管隆突时,机械性刺激可反射性导致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过度兴奋,体内大量的儿茶酚胺分泌,从而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作功增加,血管平滑肌收缩,同时造成心率急剧加快、血压明显升高、机体耗氧显著增加,故易诱发心、脑血管系统功能失常;②尤其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肌缺血性疾病以及年迈体弱、糖尿病患者,机体随操作性刺激的程度会发生各种不同的病理生理性反应,致使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态遭到瞬间破坏,从而导致心率、血压和心肌收缩功能出现急剧改变,此应激反应直接造成心肌耗氧量剧增,并促使冠状动脉痉挛而血流明显减少,以致进一步导致心肌氧供需失衡,且加重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甚至突发心搏骤停;③气管插管导致的心血管系统副反应也可引起脑血管血液动力学的有害性变化,如脑小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大幅度增加(与非颅内占位性病变比较),从而导致颅内压增高等。
围麻醉期应激反应及其调控分析探讨
![围麻醉期应激反应及其调控分析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8816b0cbed5b9f3f90f1ca2.png)
围麻醉期应激反应及其调控分析探讨摘要:在围麻醉期间发生的应激反应对患者的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以及代谢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对患者的外科疾病的转归产生不良影响,影响患者的预后。
因此,目前怎样控制好患者在围麻醉期的应激反应情况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
但是截止目前对其的处理方式仍不健全。
关键词:应激反应围麻醉期调控分析【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015-01应激反应主要是指机体在受到外界等强烈刺激之后,所发生的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丘脑下部一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为主要特点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反应[1]。
主要的刺激因素为: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以及手术的操作。
但是,麻醉是能够对这些应激反应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所以,在围麻醉期的应激反应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
本文就麻醉药和麻醉的方式等对应激反应的调节和控制做以下详细综述。
1应激反应所发生的病理生理目前,发生应激反应的机体还是很清楚[2]。
但是造成患者在应激状态下出现器官功能和免疫以及代谢改变的主要因素为植物神经功能和内分泌系统。
特别是由于应激激素所引起的血压和心率以及心肌收缩性能的变化。
会使得冠脉血流发生明显性的减少,进而对患者的心肌氧的供需平衡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
2调控围麻醉期的应激反应机体的生存基础为全身适应性反应,对于良性的刺激作用主要有可控制应激反应和短暂的应激反应[3]。
但是,对于严重和持久性以及难控制的躯体和心理异常应激,会使得患者出现明显的疾病症状。
在整个围手术期间,手术刺激和麻醉所产生的应激反应是一直存在。
虽然手术造成的应激反应要比麻醉大很多,但是,要想减少手术刺激带来的应激反应,则非常困难。
所以,只有从麻醉方面着手,可以对麻醉的技巧和麻醉的方式进行改善。
主要的措施有:对麻醉药的剂量和搭配进行调节。
2.1麻醉前管理和应激。
在手术中后手术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然而,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也常常会出现一定的应激反应[4]。
艾司洛尔在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艾司洛尔在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中的临床应用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8dcf08b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0f.png)
艾司洛尔在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中的临床应用观察艾司洛尔(Esiletin)是一种中枢作用的镇痛药物,广泛应用于全身麻醉中。
艾司洛尔在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中的临床应用一直备受关注,其镇痛作用能够有效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患者的手术舒适度。
本文将从相关机制、临床应用及观察结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艾司洛尔在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全麻气管插管是常见的手术麻醉方式,但术中气管插管容易引起应激反应,如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艾司洛尔是一种非吗啡类的中枢镇痛药物,其主要机制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来发挥止痛作用。
在全麻气管插管术中,艾司洛尔可以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少术中应激反应,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手术舒适度。
二、临床应用观察1.研究对象及方法选取近期在医院接受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手术麻醉过程中给予艾司洛尔,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
记录术中患者的心率、血压、手术过程中的镇痛需求量及手术结束后的恢复情况等。
2.观察结果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生理参数监测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波动较对照组明显减小,而且术中镇痛药物的使用量也明显减少。
术后恢复情况也比对照组更好,醒来的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显著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三、临床应用注意事项1.用药剂量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建议开始用药量为0.5-1mg/kg,术中可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2.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和意识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3.对于有肝脏和肾脏功能改变的患者,应慎重使用,避免药物堆积造成不良后果。
4.术后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恢复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四、结论艾司洛尔在全麻气管插管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结果显示,该药物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应激反应,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手术舒适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不同麻醉方法对应激反应影响的临床研究
![不同麻醉方法对应激反应影响的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9d5594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d.png)
不同麻醉方法对应激反应影响的临床研究概述:麻醉是在手术和其他医疗操作中常用的方法,能够使患者处于无痛或昏迷状态,以便医生可以进行必要的治疗。
不同的麻醉方法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讨论不同麻醉方法对患者应激反应产生的临床影响。
立即和延迟应激反应:手术和麻醉过程本身可能对患者产生应激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是立即的,即在手术或麻醉期间发生的,也可以是延迟的,即在手术或麻醉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
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全身麻醉是通过给患者注射一种或多种药物来使其昏迷,从而达到无痛的状态。
局部麻醉仅在手术部位使用,不需要让患者昏迷。
这两种麻醉方法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有所不同。
全身麻醉可能会在麻醉后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如术后失眠、恶心和呕吐等。
这可能与整个手术和麻醉的过程导致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有关。
一些麻醉药物也可以减轻这些反应的发生。
局部麻醉一般不会产生像全身麻醉那样的显著应激反应,因为患者处于清醒状态。
某些异常感觉、肌肉抽动和无法忍受的疼痛等应激反应仍可能发生。
麻醉方法对应激反应的影响:不同麻醉方法对应激反应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式。
镇静药物是用于产生轻度至中度镇静效果的药物。
它们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有限,但可能会引起贫血和低血压等副作用。
镇痛药物用于减轻或消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感受到的疼痛。
它们对应激反应的影响较大。
阿片类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应激反应,但可能会引起呼吸抑制和成瘾。
麻醉药物也可能对应激反应产生深远影响。
沙普仲酮是一种用于产生深度麻醉的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
它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和呼吸抑制。
结论:在选择麻醉方法时,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手术类型等因素。
正确使用和监测麻醉药物的剂量可以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术前和术后护理也是减少应激反应的重要措施。
麻醉与应激反应
![麻醉与应激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6781b1a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0.png)
麻醉与应激反应麻醉是一种医疗技术,用于疾病治疗或外科手术等过程中使患者失去意识、无痛觉或减轻痛觉。
在麻醉过程中,由于不同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差异,患者可能会出现应激反应。
本文将探讨麻醉与应激反应的关系,并分析应对策略。
一、麻醉对应激反应的影响1. 生理反应麻醉药物可以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来产生镇静和无痛效果。
然而,对于某些个体来说,麻醉药物的使用可能引发生理反应,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
应激反应的程度与个体的生理状态、药物敏感性和手术刺激的程度密切相关。
2. 心理反应麻醉过程中,患者可能会经历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是因为对手术的担忧、对麻醉过程不了解或对麻醉风险的恐惧。
心理反应可能增加手术的风险,并对患者的恢复产生负面影响。
二、应对麻醉应激反应的策略1.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其担忧和疑虑。
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解答其关于麻醉和手术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以减轻其心理应激反应。
2.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手术类型和个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
个体化的麻醉方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应激反应,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
3. 预防和控制生理反应通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生理反应。
例如,对于血压升高的患者,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控制血压。
合理使用麻醉药物,控制药物剂量和给药速度,以减少生理反应的发生。
4. 心理支持和舒适措施在麻醉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采取舒适措施,如音乐疗法、同伴陪伴、镇静剂等,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
5. 术后关怀和康复指导术后对患者进行关怀和康复指导,了解其手术恢复情况,提供必要的药物和康复指导,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结论麻醉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疾病治疗和外科手术等过程中。
在麻醉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应激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
为了应对患者的应激反应,我们可以通过评估心理状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案、预防和控制生理反应、提供心理支持和舒适措施以及进行术后关怀和康复指导等策略来减轻其应激反应,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体验。
麻醉、手术和应激反应
![麻醉、手术和应激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ba834ef72f60ddccdb38a0a3.png)
麻醉、手术和应激反应发表时间:2019-07-19T17:22:27.780Z 来源:《药物与人》2019年5月作者:吴伟[导读] 应激反应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强烈的刺激而产生交感神经的兴奋和下丘脑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一种防御性的行为。
岳池县人民医院吴伟应激反应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强烈的刺激而产生交感神经的兴奋和下丘脑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一种防御性的行为。
科学家一般将应激反应看作是人体代谢的一个特殊过程,它包括情绪和肢体语言上的双重反应行为。
在人们进行像手术这种治疗活动时,应激反应就会表现得异常剧烈,因为患者往往面对的是未知的恐惧,这种迷茫会增加患者的紧张情绪,导致患者在手术前无法自主地配合医生完成相关的准备事宜。
这时,麻醉前的镇定药物使用就尤其重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来帮助患者保持镇定,不仅可以降低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程度,还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在手术前的紧张感,为提高手术后的愈合效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有研究表明,手术前的应激反应主要的产生原因与大脑在紧张状态下释放的无机离子有关,这些无机离子会穿过血液循环,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快速改变人体全身的肌肉状态,让原本松弛的肌肉迅速变得紧绷,并与血液中一些特定的化学元素相结合,产生加剧患者紧迫感的物质。
其中,肾上腺素就是一种极具领导作用的激素,它的产生不但会使患者紧张得无法自控,且还有经常跑厕所的欲望,升高患者的血压,加快患者心跳的频率。
最常使用的麻醉镇定药物是咪唑安定,它可以促进神经元上的cl+进入脑细胞内,达到抑制中枢神经的效果,让患者可以保持一个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医生的手术治疗。
手术中,创伤会持续作用于机体,且强度的大小也在不断变化,机体会根据不同的创伤强度做出不同程度的反应。
人体内各种激素的变化会引起血浆CA分泌的增加,这种物质会将那些伤害性的信号传递到神经中枢,引起大脑交感神经的兴奋,神经的活性水平与血液中CA的含量是成正比的。
测定CA含量的方法目前有放射酶法、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最有效的测量方法之一。
心理护理对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743a4fcf61fb7360b4c658b.png)
adnrpnp r e ncnr ru a i e a oeo scoo c u iggop . ocuin Pyhlg a n rn ol n oeiehi o tl opW hg rtn t s i pyhlg a n rn u C nls :scoo c u igcud ni og s h h h f n il s r o il s
r d c h o e u e t e c mbi d s na —e i u a n she i p aig p te t te s d in pea in . ne pi l p d r la e t sao ertn ai n ssr s ur g o rto Ke y wor s Co i e p n l—e i u a n s e i p r t a in s;Ps c o o i a ri g; te s r a to d mb n d s i a p d r la e t sa o e ai p te t h ng y h lg c nu n Sr s e cin l s
d rn p r t n u g o e ai .Meh d : 0 c s so a ins w r a d ml i ie n o c nr l r u n s c o o i a n r i g go p,e c ru i o t o s 6 a e fp t t e e rn o y dv d d it o t o p a d p y h lg c l u s u e og n r ahgo p wa 0 c s s h o to r u sa c p e o ma u i g a d p y h lg c u i g g o p w sa c pe s c oo i a u sn a e s3 a e .T ec n rlgo p wa c e t d n r l n r n n s c oo ia n r n ru a c e td p y h lg c ln r i gb s d s l s o oma u i g . h lo u a ,b o d c  ̄s ,e i e h n d n r p n p r e w r e e t d a d c mp r d b t e n te t o nn r l n r n s T e b o d s g r lo o d p n p r e a o i e h i e e d tc e o a e ew e h w i n e n n r us g o p . R s l :T e ssoi l o r s u d h a t ae o o to o p w r in f a t ih rt a a i au u n p r t n, e ut s h itl b o d p e s r a e r r t c n r l u e e s i c nl hg e h n b s v ed r go e ai c e n f r g g i y c l i o
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应激反应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dbcb024453610661ed9f4ac.png)
诱导后行 气 管 内插 管, E G A组 实施硬 膜 外 穿刺置管后 再完成 全麻诱 导、 管, 插 分
别于麻醉前、 管后 、 插 气腹 后 、 中 3 术 0分 钟 、 管 后 即 刻 测 定 患 者 外 周 血 中的 血 糖 拔 ( l) 皮 质 醇 ( o) C反 应 蛋 白 ( R ) Gu 、 Cr、 CP ,
越来越受到 重视 , 老年患 者 , 取各 种 对 采 方法尽可能减 少术 中应激 反应 对机体 的 损害 , 避免生理 功能紊乱尤为重要 。本 文
比较 两种 不 同麻 醉方 法对 老年患 者腹 腔
镜 下 胆囊 切 除 术应 激 反 应 的 影 响 。 资料 与方 法
( P<00 ) G A组 MA 、 R在 术 中较 .5 , E PH
记 录 各 时 段 B 、 A 、 R、 E C 2值 。 P M P H PT 0
Ke o d te s Re p n e Ag d, oe y W r s Sr s s o s , e Ch l—
c se tmy a r s o c,Ge e a An sh — y teo lpao c pi n rl e te
Ge e a n s e i o i e i p d r n r a e t sa c mb n d w t e iu a l h h l a e te i o g d p t n s w o u d r e t n sh sa f r a e a i t h n e n e w L a e r a e sr s e c in d r g o e ・ C c n d ce s t s ra t u i p r e o n
两种 麻 醉 方法 对老 年 患者 腹 腔镜 Tn 囊切 除术应 激 反应 的影 响 _ B
艾司洛尔在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艾司洛尔在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中的临床应用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1b1ad46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4.png)
艾司洛尔在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中的临床应用观察一、引言全麻是临床麻醉中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往往需要进行气管插管以维持气道通畅和呼吸功能。
气管插管过程往往会引起一定的生理反应,包括心血管反应、内分泌反应等,这些反应会影响病人的术后恢复和治疗效果。
艾司洛尔是一种常用的镇静剂和麻醉辅助药,在全麻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应用对于减轻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对艾司洛尔在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中的临床应用进行观察和总结,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艾司洛尔的药理作用艾司洛尔是一种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降压等作用。
它通过激动大脑干的α2受体,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从而产生镇静和镇痛的作用。
艾司洛尔还可以减少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降低心率和血压。
在麻醉领域,艾司洛尔常用于全麻的诱导和维持期间,有助于减轻术中和术后的应激反应,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三、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气管插管是进行全麻的常见操作之一,它可以使患者的气道通畅,保障患者的呼吸功能。
气管插管的过程往往会引起一定的生理反应,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反应。
生理性反应主要包括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咳嗽、呼吸抑制等,这些反应通常是暂时的,对于一般患者并不构成严重威胁。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有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病史的患者,这些生理反应就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寻找一种有效的药物干预手段,减轻气管插管带来的应激反应,对于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五、临床观察及效果分析为了观察艾司洛尔在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中的临床效果,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进行了相关观察和总结。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进行全麻气管插管前,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史、手术情况等因素,同时结合麻醉科医师的指导,计算出适宜的艾司洛尔用药剂量,并进行适当的溶解和稀释。
然后,在进行全麻诱导的静脉内缓慢注射艾司洛尔,以减轻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
围麻醉期应激反应的非药物调控研究进展
![围麻醉期应激反应的非药物调控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3c7c73f31126edb6f1a10d9.png)
术后疼痛是 围麻醉期应激反应 的一个小高峰 , 术后 疼痛
不 仅 引起 感 觉 不适 , 而且可能造成机 体过度应激 , 影 响 机 体
统、 免疫 系统 和血流动力 学 变化 的非特 异性 防御反应 J , 围
手 术期 的应激反应 以垂 体激 素分 泌增 多和 交感神 经 兴奋性
增 强 为 特 点 。 因此 , 短 期、 适 度 的 应 激 反 应 可 提 高 机 体 对 应
发生 , 但 对控 制应 激发 生 的 本 质 没 有 根 本 性 作 用。
以作 用于免疫细胞 , 分泌 内分泌激素 和神 经肽 类而改 变器官
功 能, 并促 使 免 疫 细 胞 分 泌 细胞 因子 造 成 细胞 损 伤 。
2 . 2 . 3 心理干预 的介 入 多数 患者术 前存在 着 紧张情 绪, 会有心率增快 , 血压 升 高的表现 , 对待这 些患者 , 在 术前访视
于靶 器官 , 使得靶 器官受到损伤 , 极 可能诱 发如过敏 、 支气管
哮喘、 过度换 气、 骨骼肌疾病等情 况 J 。因此 , 应用各种 药物
或 者非药物方法来减轻有 害的应激反 应 , 对 维持 患者 围麻 醉
期 平 稳 状 态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1 应 激 反 应 的产 生 机 制
时, 要跟 患者 建立信任 关 系, 对 患者进 行放松训 练, 耐心倾听 和讲解病情。D O L I N等 的研 究表明 : 术前心理干预介入 后 ,
内环境平衡 , 产 生免 疫抑 制。临床 上 常采用 自控静 脉镇 痛
( P C I A) , 能有效减轻 术后疼 痛及 术后应 激反应 , 改善免 疫功
能, 有助 于患者的康复 , 但 其 不 能 完 全 阻 断 伤 害性 刺 激 的 传
麻醉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麻醉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5e9995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7f.png)
麻醉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麻醉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手术过程中或其他疼痛性操作中,以使患者处于无痛状态。
然而,麻醉操作不仅仅影响神经传导和感觉,还会对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麻醉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短暂性的应激反应在麻醉手术中,引入麻醉药物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其中包括内分泌系统的应激反应。
这种应激反应往往表现为垂体激素、肾上腺素和胰岛素的一时性增加,以及血浆抗利尿激素的水平升高。
这些暂时性的生理反应是机体对手术应激的自我保护机制,通过这种反应,机体能更好地应对手术刺激。
二、麻醉药物对激素分泌的影响1. 垂体激素麻醉药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垂体激素的分泌。
例如,氟烷麻醉药可以抑制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分泌,并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
而丙泊酚则被认为可以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
不同的麻醉药物对垂体激素分泌的影响机制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麻醉药物的使用会对垂体激素的正常分泌模式产生一定影响。
2.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麻醉过程中,常常使用的药物如异丙酚和丙泊酚,可以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而抑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这种抑制作用可以减少手术刺激带来的交感兴奋,使术中的生理状态更加稳定。
3. 胰岛素麻醉药物对胰岛素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麻醉药物的使用会改变胰岛素分泌的方式和水平,导致手术过程中的血糖控制出现异常。
例如,氟烷麻醉药可以降低胰岛素的分泌水平,而丙泊酚则可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影响机体对血糖的调节。
三、麻醉对性腺激素的影响性腺激素在人体内的作用十分重要,而麻醉对性腺激素的分泌有一定的影响。
具体来说,长时间的全身麻醉和使用高剂量的麻醉药物,如芬太尼和异丙酚等,可能会引起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的改变。
这可能导致男性和女性患者在性腺激素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
四、麻醉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甲状腺激素在机体的代谢和生理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麻醉药物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够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麻醉的副作用有哪些?
![麻醉的副作用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676a087065ce0508763213df.png)
麻醉的副作用有哪些?麻醉药物为常见的药物,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
在手术治疗或者胃镜等医疗器械检查中,会应用麻醉药物。
但是很多人对麻醉药物的掌握情况不佳,会对麻醉药物的注射产生恐惧心理。
那么麻醉药物的副作用有哪些呢?麻醉的药物有哪些?麻醉药物具体可以划分为局部麻醉药物与全身麻醉药物。
局部麻醉药物多适用于神经干或者神经末梢周围,能够暂时或者全面阻断神经冲动传输,其局部痛觉能够暂时消失。
1.局部麻醉药物常见的局部麻醉药物包含利多卡因、丁卡因等。
2.全身麻醉药物在吸入性麻醉的方式下,多采用七氟烷、异氟烷等实施麻醉效果。
其中七氟烷的麻醉使用效果更加理想。
在静脉麻醉的方式下,常用的药物包含异丙酚、氯胺酮或者是依托咪酯等。
还有一些麻醉镇痛性药物,包含吗啡、芬太尼等等,需要结合患者手术中的情况科学予以选择。
麻醉药物有哪些副作用呢?1.可能会致使患者循环衰竭、心跳停止麻醉药物使用期间,全身麻醉药物可能会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大脑,使患者的中枢神经发生麻痹,发挥全身麻醉的效果。
局部麻醉药物则主要用于手术中局部治疗的患者,阻断局部神经的传输,使患者手术位置的疼痛感能够得到有效缓解,避免其肢体与神经的刺激向大脑传输,发挥抑制疼痛的作用。
药物的使用有优势也有弊端,麻醉对人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比如针对于全身麻醉的药物,会对患者大脑神经功能产生抑制效果,影响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致使患者出现缺氧的症状。
在症状未得到及时控制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循环衰竭、心跳停止等不良问题的发生。
局部麻醉药物的方式下,尽管其药物能够在局部作用,但是其毒性相对较大。
在发生中毒反应的情况下,则会造成呼吸心跳停止的症状,即为麻醉药物自身的副作用。
2.可能会对孩子器官产生影响幼儿或者孩童的身体器官功能发育不够完善,身体代偿能力较差,故而易于发生麻醉意外反应。
针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而言,在手术中如果能够积极配合,则尽量不要选择麻醉的方式,进而能够减少患儿手术中的危险洗漱。
围麻醉期应激反应及其调控分析探讨
![围麻醉期应激反应及其调控分析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38d99611eb91a37f1115cd9.png)
系, 它往往 需要与吸入性麻醉 剂芬 太尼互补填写 “ 封顶效应 ” ㈣。
因此 。芬太尼抗 的描述应 激反应能力和伤 害性刺激 的强度有一 定的关系l 1 5 1 。
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 2 调控 围麻 醉期 的应激反应
应 的影 响 , 诱 发心血 管疾病 , l 5 ~ 2 0 u g 件E P , 皮质醇 , 乳 酸和 血糖 升高 , 可 以抑制引起上腹部手术【 l 3 1 。 然而 , 芬太尼作为 主要麻
醉心血管外科 。 心血管应激反应的调控没有 明确 的剂量 一效应关
的抵抗力和末梢循环扩张下降。 使 患者的心脏 前 , 后负荷减少[ S l 。 患者 的上胸部 硬膜 外阻滞 .能有效改善 心肌 缺血 患者 的局部心
肌血流量嘲 。患者也可进行改 善心肌氧供给 和需 求的平衡 , 减少 恶性心律失常 的风险的患者㈣。
2对应激反应的调节和控制做以下详细综述 。
者 在手术前 , 往往会有一些的应激反应嗍 。研究表明 , 择期腹部手 术 患者术前患者会 出现一些焦 虑状 态 。在医 院手 术病人 的恐惧 和血压 明显升高 。在这段时 间内, 患者可能会 出现一些相关知识 的宣传 和教育 , 患者的病情会变得更好 。 所以, 在患者手术前 , 它 是 必要 的探视和合理选择麻 醉药品的患者 。这有 助于消除患者 的焦虑 , 而心肌缺血及 内分泌疾病 的患者有很好的效果[ 5 1
口固
…酬
综
述
围麻醉期应激反应及其调控分析探讨
贾 岷
云南 省昆明市第一 人民医院麻醉科 , 云南 昆明 6 5 0 0 1 1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心血管应激反应预防作用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心血管应激反应预防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8b1c3d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0.png)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心血管应激反应预防作用摘要:目的探析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心血管应激反应预防作用。
方法以于2021.01~2023.01期间在本院行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应用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功能将其进行分组。
此次试验共设置两组,其中观察组(n=42)于全麻前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均匀涂抹于气管导管套囊表面处,对照组(n=42)不作这一处理。
结果两组插管前的收缩压、舒张压与心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拔管时、拔管后1min,观察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率无显著对比差异(p>0.05)。
此外,观察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
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气管插管全麻中的应用可起到预防心血管应激反应的作用,从而有效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心血管应激反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可对患者的咽喉、气管产生刺激作用,由此引起机体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患者出现心动过速、血压提高等反应,造成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增加,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患者的术后康复产生影响。
因此,预防气管插管全麻中的应激反应一直是麻醉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利多卡因因抑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的效果理想,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关研究证实,利多卡因可预防或减轻气管插管全麻过程中的心血管反应[1]。
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由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为主要成分,有报道指出,其应用可通过附着在物体表明,实现增加药效的目的[2]。
本研究旨在分析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预防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出现较大心血管应激反应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21.01~2023.01在本院行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应用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功能将其随机均分为以下两组:(1)对照组。
麻醉护理干预降低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麻醉护理干预降低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发生率的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33134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5.png)
麻醉护理干预降低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发生率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予以麻醉护理干预后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手术室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展开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模式下,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前组研究对象开展麻醉护理干预,后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将两组手术期间应激反应指标变化及苏醒指标变化作出对比。
结果:观察组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苏醒时间较短,苏醒后意识评分及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开展麻醉护理干预能减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发生,提升苏醒期患者意识评分及舒适度评分。
关键词:麻醉护理;全身麻醉手术;应激反应;苏醒;意识评分前言全身麻醉手术方式是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手术类型,由于患者在全身麻醉的影响下,会对调节体温的中枢神经带来抑制,进而出现低体温,加重患者应激反应的发生[1]。
这不仅影响药物在机体中的正常代谢,还会延长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对身心带来负担,提升了意外事件发生率[2]。
由此可见,加强麻醉护理的应用,能进一步提升手术安全性。
对此,本研究将探讨麻醉护理用于全身麻醉患者手术手术期间应激反应的改善效果,现将方法与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手术室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展开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模式下,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前组研究对象开展麻醉护理干预,该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范围35-75岁,平均(51.26±6.55)岁;后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该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35-75岁,平均(51.74±6.32)岁,两组基线资料水平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模式:完善术前指导工作,并在麻醉开始之前,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与患者和家属频繁沟通,将具体麻醉过程和麻醉期间的注意事项对患者加以讲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与应激反应
【摘要】麻醉和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是机体的一种生理病理变化过程,包括神经、内分泌、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变化,对手术患者疾病的治疗、愈后和转归有着重要的影响,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就应激反应的机制、应激反应的调控方法、阿片类镇痛药的作用等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应激反应;麻醉手术
近年来,不少作者对麻醉与手术中机体应激反应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就有关麻醉和应激反应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应激反应及发生机制
应激或应激反应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强烈)刺激,比如外伤、失血、缺氧、疼痛、恐惧、急性感染和手术麻醉等,导致的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为主要特点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并由此而产生机体的各种功能和代谢变化的过程,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反应,属于生理现象。
应激反应时间短,对机体不会产生有害的影响。
如果刺激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应激激素分泌增多,则会导致代谢增强、器官功能受损、免疫能力下降,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此时即转化为病理现象[1] 。
具体表现为①交感神经系统活化,特别是应激激素儿茶酚胺(ca)浓度增高导致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将使冠脉血流明显减少,破坏心肌氧供平衡,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②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水钠排出减少,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
作用增强,使血容量增加,血压增高,强烈而持久的应激反应可导致肾血管收缩,尿量减少,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同时微循环缺血,也可引起多系统多器官功能障碍。
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的增加可诱发糖元异生及应激性高血糖症,导致血浆葡萄糖(glu)升高,伴随全身分解代谢增强,最终导致心肌高代谢和心肌耗氧增加[2],增加危重病人的病死率。
④凝血系统:应激时手术和创伤可使大量组织凝血活酶进入血液循环,可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同时,血管基底膜上胶原纤维暴露能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手术创伤时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及多种凝血因子含量增加,这些因素都可能使血液呈暂时性高凝状态,尤以大手术后1-3月最明显,如果病情恶化,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和纤溶系统的激活,机体则可能出现低凝状态。
鉴于麻醉和手术操作是围术期机体应激反应发生的主要刺激因素,围手术期用一定的药物或麻醉技术有效地控制有害的应激反应,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2应激反应的调控方法
2.1麻醉方法与应激反应
2.1. 1椎管内镇痛与应激反应很多研究已经证明,硬膜外麻醉虽能较好减弱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应激反应,但对上腹部及胸部手术的效果较差。
原因可能是:(1)存在持续的迷走神经反射;(2)存在对膈神经和腹膜游离神经末梢的激惹;(3)对交感神经和躯体感觉传入神经的阻滞不完全;(4)局麻药的种类影响对应激反应的有效调控,同一药物对不同病人效果亦不相同。
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在术后达高峰,可持续5天之久,因此,硬膜外应用局麻药要持续到术后阶段,以最大限度降低应激反应。
硬膜外持续应用局麻药24小时可抑制应激反应的分解代谢产物(负氮平衡、肌氨基酸成长)长达5天之久。
2.1.2静脉镇痛与应激反应静脉给药主要通过激活μ受体和单胺能非阿片类受体起镇痛作用。
分泌il-6的单核细胞表面有阿片样受体,阿片类药物与这些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camp浓度下降,从而抑制il-6的分泌 ,阿片类药物可能通过此种方式发挥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作用。
roy等发现吗啡还可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影响il-6和tnf-α的水平。
高锋等对上腹部手术病人分别行吗啡、曲马多pcia镇痛,结果表明,吗啡抑制il-2分泌,而曲马多可明显增强上腹部手术病人术后il-2的分泌,提示吗啡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而曲马多镇痛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2.1.3 椎管内麻醉与全麻的联合区域阻滞技术能阻断手术创伤
的上行性传导而抑制应激反应,但术中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和迷走反射依然存在,影响区域阻滞有效控制应激的可靠性。
持续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下cabg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更稳定,围术期心肌缺血发生率降低。
类似研究证明,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麻醉能明显减轻手术应激反应。
其机制可能为硬膜外麻醉阻滞了交感和躯体神经伤害性刺激的传导,而全麻抑制了迷走神经(即手术牵拉痛)导致的机体应激,同时,由于全麻状态有效地控制了心理应激。
以上研究提示此两种麻醉技术的复合应用可有效控制机体手术应
激反应。
2.2 药物对应激反应的调控阿片类镇痛药,α2受体激动药,血管扩张药,β受体阻滞药等均可对手术应激反应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
阿片类药物能减少突触前递质的释放,并使脊髓背角神经元突触后膜超极化,从而阻止背角神经元的传入所引起的去极化-中枢敏化。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的衍生物,于1974年被首次合成,与芬太尼同属人工合成阿片类药物,由于舒芬太尼是μ阿片受体高选择性的激动剂,其对μ1受体(镇痛)较μ2受体(呼吸抑制)有更高的选择。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欧等国开始舒芬太尼的临床研究。
现在临床麻醉、术后镇痛、icu镇痛等方面得到应用。
舒芬太尼脂溶性高,极易透过血脑屏障,静脉给药具有最强的镇痛效能。
在组织中无明显蓄积现象,在脂肪和肌肉组织中易清除。
其有较宽的安全阈范围,是阿片类药物中最安全的一个。
在等效剂量下,舒芬太尼的镇静作用强于芬太尼,呼吸抑制效应较芬太尼弱。
镇痛作用是芬太尼的5~10倍,作用持续时间约为其两倍、且具有心血管系统功能稳定、无组胺释放等特点 .
总之,麻醉和手术创伤对患者都是强烈的刺激,心理状态从住院
到康复出院,都处在应激过程中,对其全面合理的理解,掌握生理病理变化规律,寻求预防治疗手段,达到调控内环境稳定的目的,是研究应激反应的宗旨。
参考文献
[1] 邓硕曾.麻醉需要降低病人的应激反应.临床麻醉学杂志,1996,12(13):30.
[2] 邓硕曾.应激与无应激麻醉,临床麻醉学杂
志,2003,9(19):574-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