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的谎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访 周 国 平 先 生 【人文课】 光环下的阴影 【视点】 想说 “简单” 不容易 由衷的欣赏与真诚的批评 【专栏】 另一种腐败 “做” 出来的教育 【散言】 教育随想 【亲历】 买小孙女的画 【书活】 在喧嚣中享受一份宁静 【生活】 理发记 【文苑】 遥远的栗树沟 镜子 梭罗的苹果 语词笔记 【文苑】 倡 导 博 览·指 导 博 览·研 究 博 览
类最适宜气候期”。 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时期确
实存在。不过那并不是气候温 暖期,而是气候寒冷期。在距 今 4000~3700 年 和 距 今 3100~2900 年 , 及 17 世 纪 附 近,有过三次千年尺度的寒冷 期,出现了严重的低温冷害、 洪涝、干旱、沙漠化灾害,造 成印度河文明在 3900 年前突 然湮灭、环地中海文明在 3000 年前衰落等悲剧的出现。
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气候 变化的关系
太阳的辐射是短波辐射, 大气的吸收很弱。地表在吸收 了直接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 后,能以长波辐射形式,把这 种太阳能量重新释放出来。温 室气体指的就是大气中能与长 波辐射产生共振,使其本身的 分子温度上升从而使大气保持 温暖的气体。这种温室气体使 地球变得更温暖,因而被称为 “温室效应” (准确的说法是 “大气保温效应”或“大气效 应”)。
二氧化碳在“温室效应” 中的作用非常小,并且其温室 效应也已经基本饱和。很明 显,二氧化碳在气候变化中作 用非常有限,其浓度增加对气 候的影响非常微小,完全应该
JIAOSHI BOLAN
教 师 博 览
59 荥
文 摘 版
J IAN KANG 健 康
忽略不计。即使我们现在不排放任何二氧 化碳,和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一样,气候变 化都不会有明显的改变。现在的气候变暖 是自然因素引起的正常变化。
全球变暖是否会导致大量 物种灭绝
IPCC 声 称 , 如 果 全 球 温
科 技 KE J I
度 与 1980~1999 年 相 比 上 升 1.5 摄氏度到 2.5 摄氏度,全球 20%~30%的物种将面临灭绝风 险,如果上升 3.5 度,则会导 致 40%~70%的物种灭绝。实 际上,现代几乎所有的物种在 地球上至少存在了 100 万年的 历 史 。 在 这 100 万 年 里 的 暖 期,全球气温要远高 于 IPCC 所预言的阈值温度,却没有哪 个物种因此灭绝。它们在之前 更高的温度暖化中没有灭绝, 怎么会在这次的“暖化”中灭 绝呢?现在造成物种灭绝的主 要原因是人类的捕杀、对栖息 地的破坏和环境污染、大面积 种植单一品种作物,而与气温 变化无关。
海平面是否上升 从理论和人类历史之前的 地质时期情况来看,全球变暖 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但现在气 候的变化其实远没有普通人被
告知的那样严重,属于正常的 变化。海平面的变化非常缓 慢,对人类的影响也很小。
近 1 万年来的四次暖期, 温 度 分 别 比 现 在 高 1~5 摄 氏 度,甚至 比 IPCC (联 合 国 政 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等 所渲染的导致全球大灾难的温 度警戒线也高得多,但海平面 最高的时期也只比现在高 2~3 米。全球变暖带来的海平面上 升问题,远没有 IPCC 渲染的 那样严重,人类完全有能力应 对。
二氧化碳无关。同时,这种变 化波动在正常变化范围之内, 属正常变化。
从以上四点来看,气候变 暖是好事,气候变冷才是坏 事。1 万年来,地球经历了 4 次暖期和 4 次冷期。所谓的 “极端天 气”、“气候 灾 难 ”, 在冷期出现的频率远远大于暖 期。现在民众感觉“极端天 气”增多,更多是因为在信息 时代,相关的传播频率被有意 或无意增加的缘故。
KE J I 科 技
全球变暖已成为最大的环境问题, 关于全球变暖的报道到处可见。 气候在变暖, 且是 人类排放二氧化碳导致的变暖, 早已被奉为真理。 一个看起来逻辑完美又浅显易懂的推理 被重复强调: 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增加→温室效应增强→全球 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 自然灾害增加, 物种大量地灭绝→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被淹没, 海 洋和陆地的生态系统遭受致命破坏→人类灭绝, 地球毁灭; 为了避免灾难, 人类必须减少 二氧化碳排放→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必须强制进行碳减排和碳交易……
能力,都远远大于二氧化碳。 也就是说,在同等浓度下,水 汽的温室效应远远强于二氧化 碳。
那么,二氧化碳和水汽在 大气中的浓度又分别是多少 呢?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体积浓 度是 385ppm (1ppm 表示体积 浓 度 为 百 万 分 之 一), 不 到 大 气的万分之四。大气中的水汽 浓 度 则 平 均 高 达 10000ppm (1%), 其 在 近 地 面 大 气 层 中 占 4%以上。也就是说,水汽 在空气中的浓度平均是二氧化 碳的 26 倍,在近地面层大气 中 更 是 二 氧 化 碳 的 100 倍 以 上。
教 师 博 览
茳 60
文 摘 版
JIAOSHI BOLAN
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的事实矛 盾
自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在大气中 的比例逐年升高。如果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真的会增强温室效应的话,那么在这 200 多年里,全球气温应该持续上升,并随二 氧化碳排放的增多,升温幅度应该越来越 大。但实际却相反,从 1860 ~2000 年全球 气温变化曲线图看,在 1940 年之前全球 气温上升明显,但那时的二氧化碳排放却 很低。另一方面,从 1935 年到 1975 年, 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而全球气温却 出现持续 40 年的下降。1968 年冬,冰岛 与格陵兰岛居然被冰盖连接起来,以至于 与现在相反的全球变冷观点,成为那个时 期的主流观点。1974 年 《时代》 杂志甚至 预测另一个“冰川期”将到来。
但是, 似乎很少有人对这个逻辑链条提出疑问。 全球变暖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真的是 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吗?
揭穿二氧
JIAOSHI BOLAN
化碳导致
全球变暖

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博 览
的谎言
茳 58

摘 版
○黄伟夫
全球变暖真的可怕吗 科学家们声称,全球变暖 会导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 增多。他们将几乎所有的自然 灾害都归咎于全球变暖,使此 论深入人心。 但 事 实 上 呢 ? 8000~4000 多年前的全新世温暖期,是近 万年来的最暖时期,全球各地 的温度比现在高 2~5 摄氏度。 那个时期的地球远比现在暖 湿,人类生存条件奇佳,人类 的发展出现飞跃,埃及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 明和中国黄河文明相继诞生, 人类从此进入文明社会。这段 时期也被古气候学家称为“人
与全球变暖理论惊人地相同,当时的 一些科学家认为,是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 展排放了大量的烟雾,造成部分太阳光无 法进入地表,所以,为了“拯救全人类”, 应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
竺可桢在 1973 年发表的 《中国近五 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中,驳斥了 当时盛行的“全球变冷”观点。研究证 明,目前正处在 17 世纪小冰期盛期已过 的增暖期,全球气温存在变暖的趋势,其 将会在波动中上升,这个上升的趋势早在 1700 年就已开始了,它比工业革命还早了 100 多年。竺可桢明确指出“地球上气候 大的变动是受太阳辐射所控制,气候上小 的变动,如年温 1- 2°C 的变动,则受大 气环流所左右”。这个事实反驳了人类排 放二氧化碳导致了全球变暖的谬论。
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 体包括以下几种:水汽、臭 氧、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 烷、氢氟氯碳化物类 (CFCs, HFCs,HCFCs)、全 氟碳化 物 (PFCs) 及 六 氟 化 硫 (SF)6 等。
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决定 它只能和 15 微米带、10 微米 带、5.2 微米带等波段的长波 辐射产生共振。而水汽的共振 区间几乎覆盖了所有波段。除 了在 15 微米这个二氧化碳共 振能力最强的波段外,几乎在 4 微米以上的所有波段,水汽 的共振能力,即长波辐射吸收
可见,所谓“人类排放二氧化碳导致 温室效应加剧从而造成全球灾难性地变 暖”理论纯属无稽之谈。
(摘自 2010 年第 9 期 《博览群书》, 有删节) 责编:袁海波
欢迎订阅 欢迎赐稿
《教师博览》(原创版) 2011 年第 5 期要目
【叙事】 每一个你都很重要 “画家” 小奕 无心插 “柳” 孩子, 把头抬起来 青涩的芬芳 幸福需要落脚点 【人物志】 教育路上, 激情行走 【征文】 父亲的魅力 “语” 和 “文” 当个教书匠又有何妨 预言家 有灵魂的数学课 【专访】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通过比较二氧化碳和水汽 的长波辐射吸收能力与浓度, 可得到一个结论———二氧化碳 在“温室效应”中的作用非常 小。
此外,二氧化碳的温室效 应已经基本饱和。二氧化碳吸 收能力最强的波段为 15 微米 光带中心波段,这个波段吸收 的地球辐射占二氧化碳全部吸 收强度的 90%左右,而二氧化 碳这个波段吸收地面辐射的能 力早已饱和,即使二氧化碳在 大气中的浓度增加 8 倍也不会 增强。5.2 微米光带和 10 微米 光带虽未饱和,但吸收能力极 弱,可以 忽略不 计。只有 15 微米光带两翼没有饱和且有较 大的吸收能力,但是即使在这 个波段,其吸收能力也远低于 水汽。
史金霞 邹丽萍 宁雪红 董文华 姚彩霞 谢志宏
谢云
杨立 谢小芸 张业厚 洪德立
心田
冯远理
郭学萍 孙明霞
李镇西 江卫社
汪跃峰
张礼扬
朱爱华
梅志军
叶小燕 李文山 李万华 任随平
陈忠
全球变暖是否会使南极冰 盖融化冰川减小
法国的卫星观测表明,南 极地区 每年降 水 超 过 1.81 厘 米,这意味着南极大陆每年的 冰雪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增 加了 450 亿吨。从南极中山、 长城站的观测数据看,目前南 极西部地区的冰雪在融化,而 东部地区的冰雪在增加。
再说冰川融化。普通民众 误以为没有人类的影响,冰川 面积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即使 IPCC 的“冰川门”丑闻曝光, 但“人类活动造成冰川融化” 的观点依然站在真理的制高点 上。竺可桢先生在 1973 年发 表的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 迁的初步研究》 所引用的“1 万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变化图” 说明,仅仅是这一万年来,雪 线高度的变化就非常大,也就 是说冰川面积的变化非常大。 按照自然变化规律,雪线高度 存在向上变化的趋势,冰川面 积将继续减小,这与人类排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