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知识详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知识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460f2f35fad6195f302ba626.png)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专题主干知识:(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的重要发展历程1.1949~1965年,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起步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全国相继建立了一批科研机构。
国务院也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从此,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开始走上由国家统一领导的大规模发展的道路。
在中国科技发展起步时期,中国部分领域和科学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而且已初步具备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2.1966~1976年,是新中国科技发展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期。
“文化大革命”以来受“左”倾错误的影响,我国的科研事业受到重创,但还是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选育出了杂交水稻新品种。
3.1977~1979年,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恢复时期。
十年动乱结束后,中共中央很快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提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口号,并为此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中国科学技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1980年至今,是新中国科技全面发展时期。
(1)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科研机构发展,在完善科技体制方面不断向前迈进。
(2)从1986年起,国家先后制定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重大项目攻关计划及重点成果推广计划(六大计划),形成了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新格局。
(二)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的两个高峰及其出现的主要原因1.两个高峰:一个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另一个是改革开放新时期。
2.主要原因(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开展。
党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促进了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实行改革开放,党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概括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推动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又一高峰。
(3)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人教版必修三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人教版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d6fbb2050722192e4436f60a.png)
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一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一、科技战略1、1949年11月,设立中国科学院,郭沫若出任院长;制定了科学发展的远景规划,以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为重点。
2、文革中,中国的科研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但有突破性进展3、1978年以后:1978年3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邓小平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重新得到了肯定和重视;1985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科技体制改革由此全面展开,为提高国家在世界上的综合科技竞争力,国家制定了并实施了"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新阶段。
4、成就:21世纪初60%以上的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二、科技成就一〉、"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原子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用核技术为人类造福方面,建成了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火箭和导弹研制方面,1956年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一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地球卫星方面:在酒泉发射中心,1960年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注意: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3年10月15日,神州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扬利伟升上了太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从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技术的国家,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习总结课件人民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习总结课件人民](https://img.taocdn.com/s3/m/8b6725b7a0116c175f0e48f2.png)
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
例题 (2017·课标全国Ⅲ,31)右图为1954年某 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答案
解题规范 一明考点: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实主义绘画 二抓关键: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1954年”“《婆媳上冬学》”,说 明该画反映了社会现实 三析选项:
图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
D项 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办学方针,不是艺术想象, 排除
故D项错误
高分策略指导 ——概念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概念型选择题是指对历史基本概念进行阐释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对 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与 外延,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进行准确把握,题干中常见的提示语 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最准确的理解是”等。 这类题的命题多数会在备选项的表述上采用混淆手法,或偷梁换柱,或 以偏概全,或以末代本、因果倒置等。
这类题目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 个概念,选项提供与概念相关的四个阐释,要求从中找出一个最符合题 干概念的阐释;二是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某种现象的阐释,选项提 供四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三是隐形概念类,即 题干和选项均不出现概念,但解题时需要运用历史概念。
2.特征:文化事业经历了更新、凋零、繁荣的曲折历程;在“双百”方 针和“二为”方向的指导下,出现两个高峰;“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 的凋零为我们留下了沉痛的教训。 3.教训: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实事求是,处理好文化的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问题与政治问题的关系等。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及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9dd984941ea76e58fa04e5.png)
专题五第1课1.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两个高峰,分别是()A.20世纪5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B.“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后C.20世纪50年代和“文化大革命”时期D.全面建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 A【解析】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因为“双百”方针提出,改革开放后因为“二为”方针提出,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两个高峰。
2.毛泽东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
他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那种学术也可以,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
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
这一发言应该是在()A.《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到的C.发出“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的口号中提到的D.是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逐步建立时提到的【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下列对“双百”方针中“百家争鸣”的正确理解是()A.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C.政治上不同派别进行争论,自由发展D.类似于战国时期的众多学说的自由讨论【答案】 B【解析】理解“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含义分别是:“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和“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4.1956年,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其目的是()A.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B.繁荣文学C.继承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优良传统D.繁荣艺术【答案】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双百”方针目的的掌握情况。
繁荣文学艺术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5.下列文艺作品、电影作品、戏剧作品出现于“双百”方针提出后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A【解析】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人民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da8e91d1dd36a32d72758124.png)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课程标准]一.《标准》内容(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二、《标准》分析1.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几代科学家艰苦不懈的努力,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一系列高科技成果令世界瞩目。
这些成果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对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繁荣我国文化学术事业的方针。
本意是促进文艺的“百花齐放”,开展学术的“首家争鸣”,繁荣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和学术。
这一方针确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贯彻过程中,由于过分强调阶级斗争,混淆了学术与政治的界限,造成了很大的偏差,使不少正直的知识分子因而获罪。
,其中的经验和教训颇值得进行认真的总结。
3.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但是,我国教育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其中波折颇多,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事业受到极大伤害,使国家的建设事业受到重大的损害。
“文革”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获得新的发展,并逐步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在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应认真领悟“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课前练习]一、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二、现代中国的文化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教育,扫盲教育成为重中之重,同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文革”期间,教育事业受到极大伤害。
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19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2、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在建国初期涌现一大批优秀作品,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学术氛围浓厚。
高考历史思想文化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高考历史思想文化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https://img.taocdn.com/s3/m/ce26fef50242a8956bece41d.png)
第15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解析]
[答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 1978 年,而毛泽东提出
A
“双百”方针是 1956 年,故排除所有含④的选项,故选 A 项。
第16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 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 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学术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 政治主张
拨乱反正
,平反大
(3)1983 年,邓小平提出新时期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即 “教育要面向 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第30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2.成就 (1)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 青壮年文盲 。 (2)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门类齐全的 高等教育 体系。
第31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1页Leabharlann 返回导航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专题概述 本专题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发展情 况及所取得的成就,主要包括: 1.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主要有“双百”方针的提出及作 用,“文革”对文化事业的破坏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 的繁荣与发展情况。
第2页
教育事业
拉开了序幕。
②《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
科学的 、大众的文化教育。
第23页
返回导航
专题五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ppt复习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ppt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2f4975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e.png)
教改中较流行的教学程序 A 创设情境,引起注意和兴趣 (或告知目标) B 提供指导,呈现有组织的信息 C 给活动和方法,探究新知识 D 变式练习,知识化为技能,提 供反馈与纠正 E 技能在新情境中的应用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四、过程与方法
1、教学程序:
如: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几部不同时期 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并与同学或
第二课可让学生通过对自己家庭或对周遍老年、中 年、青年三个年龄段人员的调查访谈,了解20世纪60 年代以来人们的受教育经历及其对教育问题的看法, 从而增强感悟。
第三课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互换的历史情景表演, 学生模拟钱学森在回国途中发表《告海外学子书》并 交流,模拟杨利伟在太空宣读《美丽的地球、美丽的 祖国》或发表感想。
细化
拓 补充 展
要在纵向作适当补充,更要在横向展 开历史的内容,使不同模块内容之间 能有机联系,使之“形散而神不散”, 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历史概貌。
如:在建国初和改革开放后的文艺作品之间补充
“样板戏”的知识内容。在讲述50-60年代科技成 就时,联系20世纪中期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 联系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史实。
让学生以这些不争的史实为镜鉴,能逐渐
认识到——我应该如何学习,应该如何生
存,应该如何做人。(钱学森、杨利伟)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内容的处理 模块专题教学跨度大、延续性· 强,
1、重点与难点
打破了原有的时代顺序和知识结构, 使学生在学习中会经常出现知识的漏
2、整合与拓展 洞,从而造成学习的障碍。
与
能
认知能力
力
如:隐性技能——观察识读图表、收集
能力
整理并获取史实信息的技能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知识详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知识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349d2459c77da26924c5b044.png)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知识详解一、专题主干知识:〔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的重要开展历程1.1949~1965年,是新中国科技开展的起步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全国相继树立了一批科研机构。
国务院也成立了迷信规划委员会,从此,中国的迷信技术事业末尾走上由国度一致指导的大规模开展的路途。
在中国科技开展起步时期,中国局部范围和迷信技术已到达较高水平,而且已初步具有了独立停止迷信研讨的才干。
2.1966~1976年,是新中国科技开展遭到严重破坏的时期。
〝文明大革命〞以来受〝左〞倾错误的影响,我国的科研事业遭到重创,但还是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天然地球卫星和选育出了杂交水稻新种类。
3.1977~1979年,是新中国科技开展的恢复时期。
十年骚动完毕后,中共中央很快把全党任务重点转移到现代化树立的轨道下去,提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迷信技术的现代化〞的口号,并为此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中国迷信技术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1980年至今,是新中国科技片面开展时期。
(1)国度相继公布了一系列政策,鼓舞科研机构开展,在完善科技体制方面不时向前迈进。
(2)从1986年起,国度先后制定了星火方案、863方案、火炬方案、攀爬方案、严重项目攻关方案及重点效果推行方案(六小气案),构成了新时期科技任务的新格式。
〔二〕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的两个高峰及其出现的主要缘由1.两个高峰:一个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另一个是革新开放新时期。
2.主要缘由(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树立事业片面展开。
党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花怒放〞的方针,契合社会主义开展的客观规律,为文明事业的开展提供了基本保证,促进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兴盛。
(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树立新时期。
实行革新开放,党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效劳,为社会主义效劳〞的总方向,概括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明艺术开展的基本目的,推进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又一高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专题总结优质课件 人民版必修3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专题总结优质课件 人民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d89618e1aaea998fcd220e08.png)
(2)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21世纪的挑战是人才的挑战, 也是一场教育的挑战,必须发展教育以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3)教育发展会促进经济发展,反过来又依赖于经济发展这 一物质基础,只有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采取 正确的发展教育的战略,重视教育,教育才能得以发展。
[理性思考] 科技、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教育是科技进 步、经济发展的基础;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进步,科技 的进步又反过来推动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 的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并为教育提供物质基础,科技、教 育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进一步提高。
2.教育也必须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 手段的改进依赖于科技进步, 科技要发展, 必须培养出高 素质的人才。 3.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从根本上取决于教育的 发展。 (1)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产生新科学技术的工具,也 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离不开 教育。
“使受教育 “重点发展, 者在德、智、 迎头赶上” 体几方面都 等方针,取 得到发展” 得了巨大成 等方针,中 就,如第一 国初步形成 颗原子弹爆 了比较完整 炸成功、人 的国民教育 工合成结晶
史诗《东方红》等 体系
牛胰岛素等
阶段
文化事业 教育事业
科技事业
“文革”时 期 (1966- 1976年)
“双百”方 针遭破坏, 出现文化凋 零局面
党“”教教到中育育破上运央革事坏山动发命业下和起“”遭乡,一排得如爆隆籼部除了第炸平型分干一一成培杂科扰定颗功育交学,成氢、成水家取就弹袁功稻, 等
阶段 文化事业
教育事业
科技事业
改革 开放 以来 (1978 年至 今)
邓二恢方化的如化(茅等鲁小为复针事发设艺)盾迅平,业展立术”“文文提中迎春各奖总双学学出国来天种项方百奖奖文 新 , 文“ 向 ”、,邓三中教完中成“职中教教两小个央兴善国就业教育育平面提国教教斐教育发已基提向出育育然育、展成””出立事、成体”“战,,,实中高法业高人系“,科略党现等等,.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案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案 人民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0f85032690c69ec3d5bb7559.png)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专题概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余年历史,是一部急速变革,艰难创业和曲折发展的历史。
作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共和国的文化事业也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
“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及十年文革,不仅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带来挫折,对教育,科学等文化事业也造成了极大地破坏。
但在新中国初期十几年中,在“双百”方针指导下,文化事业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科学技术也有了可喜的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开始逐步复苏,在“双百”与“双为”方针的共同指导下,新时期文学艺术工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下科学与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第一节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知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福建省教学要求】2.说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新旧社会的交替,“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学艺术领域硕果累累。
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了解新旧中国体育发展史实,通过比较认识中国已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的转变,体育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
[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分组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激发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赞赏和鼓励学生发表创新见解。
选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或图片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强直观效果,讲“活”枯燥的文化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人民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fd963a10661ed9ad51f3e5.png)
6.72% 12.21%
15.88% 23.5%
21
“文化大革命”——“教育革命”
① 各地大中学校“停课闹革命”,教学秩序混乱
②中小学招生基本停顿,高校停止招生。
⑴史实
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④ “教育革命”
⑵影响 “文化断层”、“人才断层”; 严重影响了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31
疑难突破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中国史角度: (1)中国在汉唐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封建大帝国, 与其对教育的重视、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 (2)中国近代,由于遭受列强的入侵,造成了教育 的落后,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3)“文化大革命”时期,教育秩序被破坏,造成 中国人才的断层。使中国远远落后于两方发达国家。 2、世界史角度: 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作为战败国,需要重视的工作 很多,但两国政府首先投入大量的财力发展教育培养人 才,为两国的崛起振兴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两 同的经济就已跃居世界前列。
1970年4月24 日,“长征—1” 号航天运载火 箭顺利地将 “东方红—1” 号人造地球卫 星送入太空轨 道。重量超过 苏美的第一颗 卫星 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文 类别
课 化 第 成30就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作品名称
《红岩》 《红日》 《红旗谱》 《创业史》 文学创作 《保卫延安》 《谁是最可爱的人》 《林海雪原》 《雷锋之歌》 电影 剧目
《上甘岭》《南征北战》《英雄儿女》《青春之歌》 《早春二月》《李双双》《五朵金花》
《龙须沟》《茶馆》 《蔡文姬》 《关汉卿》 《文成公主》
金鸡奖 百花奖 华表奖 金鹰奖 飞天奖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学习总结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学习总结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94d4d8dbdd3383c4ba4cd22e.png)
百家争鸣”的方针,中国
受教育者在德、
立初期至 上”等方针,取
文艺创作获得大丰收,主
智、体几方面都
“文革” 得了巨大成就,
要成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学作品《红岩》
得到发展”等方
前
如第一颗原子弹
《红日》,电影戏剧作品
针,中国初步形
(1949~ 爆炸成功、人工
《上甘岭》《南征北战》
成了比较完整的
1966年) 合成结晶牛胰岛
(1978
如设立各种文化
宙飞船发射成功,信息技术 中等职业教育、高中
年至
艺术奖项(鲁迅
领域里的巨型计算机,生物 教育、成人教育发展
今)
文学奖、茅盾文
工程领域里的基因测序等 迅速;高等教育已成
学奖等)
体系
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
例题 (2017·课标全国Ⅲ,31)右图为1954年某画 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此时西方流行的画派是现代主义画派,现代主义绘
B项 画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与 排除
图片明显不符,故B项错误
图片真实再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女在冬天接
C项
正确
受教育时的热情,属于现实主义绘画,故C项正确
图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要向广大工
D项 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办学方针, 排除
高分策略指导 ——论证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题型解读 (1)从命题形式上看,一般分为两类: ①在题干中提出历史结论或以一段材料作为论点,要求学生在备选项中 选出与之相符合的论据或结论。 ②在题干中列出一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备选项是依据这些历史事件 或历史现象而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