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
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
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摘要】本文围绕供应链成本管理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然后对供应链成本管理进行了概述,包括方法和实践案例分析。
接着讨论了供应链成本管理的优化策略,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探讨了研究成果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系统分析和研究,可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和决策支持,帮助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成本管理、理论基础、方法研究、实践案例分析、优化策略、发展趋势、研究总结、未来研究展望、应用成果。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供应链成本管理是当今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随着全球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供应链成本占据了整个企业成本的相当比重。
如何有效管理供应链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企业管理者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经济的深入发展,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也不断得到更新和完善。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成为当前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研究方向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基础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探讨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最佳实践方法,并提出供应链成本管理优化策略,以期为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1.2 研究意义供应链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课题,供应链成本管理作为其中一个关键领域,其研究意义重大。
通过对供应链成本进行有效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供应链成本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优化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成本,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现代企业经营的复杂性和全球化程度不断增加,供应链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升整体运营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供应链成本管理也在不断更新和拓展,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竞争优势。
现代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在现代企业中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
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利用市场和技术手段对供应链中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规划、实施和协调,以达到高效、低成本、高质量和快速服务的目标。
本文将探讨现代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
美国麦肯锡公司的Gary Stahlkuppe是最早提出供应链管理这一概念的人,他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协调企业内外的各个环节以提高综合管理效益的方法。
此后,国内外学者和企业家纷纷投入到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中。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1.供应链的整体观:供应链管理理论强调了对始终贯穿整个供应链的整体观的重视,因为任何一个活动都可能影响其他环节的效率和质量。
2.流程管理:企业需要对采购、生产、运输、仓储等环节进行流程化过程管理,将误差降到最低。
3.信息管理:及时精准的信息对于供应链管理至关重要,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提高供应链效率的关键。
4.合作式管理:管理者应该充分考虑供应链中各环节的利益关系,引入合作式的管理方式,推动供应链中各方共同完成任务和目标。
5.质量管理: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硬件时代的到来使得质量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了,一旦发生问题对整个供应链影响极大,尤其对食品等领域的企业关系更为紧密。
6.全面成本管理:企业要结合全面的成本分析掌握供应链中的成本状况,制定合理的供应链管理方案。
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供应链管理的实践是根据理论对企业实践效果的检验和总结。
实践中,企业需要依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市场情况,制定合适的供应链管理措施。
以下是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应该注意的实践经验:1.提高供应链透明度:企业需要建立和维护完善的供应链信息系统,以实现信息共享和透明。
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进一步优化供应链管理模式。
2.创新供应链模式:实践中,一些企业采用创新的供应链模式,如互联网物流、智能供应链等,以对传统供应链模式进行升级或者替代。
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供应链协同管理是指不同参与方之间进行合作和协作,共同管理和优化供应链流程,从而促进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转。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供应链协同管理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和创造价值的重要手段。
一、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理论基础1.1 全球供应链管理理论全球供应链管理理论(Glob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GSCM)是一个以国际贸易为背景的管理理论,强调跨越国家边界的物流与供应链合作、制造和交货。
GSCM将全球化的趋势与企业供应链管理相结合,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同时满足全球化市场的需求。
1.2 供应链协同管理理论供应链协同管理理论(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Management,SCCM)旨在促进供应链内各个参与方之间的协作与协调,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提高和质量的稳定。
SCCM倡导组织之间的应用互相学习,技术协助和商业合作,从而形成更为有机的伙伴关系。
二、供应链协同管理中的实践案例2.1 联合采购联合采购是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实用案例之一。
企业通过联合采购的方式减少了采购成本、清除了多余资产、提高了库存周转率和自动技术转移,使得分布不均的货物可以在不同地区通过完整的供应链管道分布到所需地区,从而实现高效管理。
例如,美国家居用品制造商Walmart创建了一个虚拟的世界供应链,让供应商能够透明地了解整个采购程序,从而通过自动化和标准化实现供应链协同管理。
2.2 实时物流实时物流是指通过GPS技术、移动网络、RFID等技术将运输物流数据实时跟踪和监控,并在需要时进行及时调整的物流模式。
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下,实时物流有望成为供应链协同管理实践案例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持。
例如,顺丰速运在其物流信息平台上实现了全方位的物流信息采集、交换和整合,进一步实现了物流的实时控制和调度,提升了服务的水平。
2.3 跨地域生产跨地域生产是指企业在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工厂之间协同制造产品,以达到品质、货期、价格等各方面协同优化的结果。
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
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供应链成本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以期为企业在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实现成本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将对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接着,从理论层面出发,对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评价,包括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理论体系、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方法研究,包括成本分析方法、成本控制方法、成本优化方法等,并对其进行比较和评价。
本文还将结合案例研究,分析供应链成本管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其优化策略和实施路径。
通过对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本文旨在为企业提供一套全面、科学的供应链成本管理框架和方法体系,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和成本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发展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还可以为企业的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理论基础供应链成本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其理论基础深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核心在于全面成本管理理论,该理论强调成本管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仅关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成本,还包括研发、设计、销售、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成本。
在供应链环境下,全面成本管理理论要求企业对整个供应链的成本进行全面分析和控制,实现成本的最优化。
供应链成本管理还受到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影响。
供应链管理理论强调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等合作伙伴之间的协同合作,共同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
在这种理念下,供应链成本管理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成本,还要考虑供应链伙伴的成本,实现供应链整体成本的最小化。
价值链理论也为供应链成本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
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
供应链成本管理是一种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供应链成本的方法。
其基础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成本分类理论
供应链成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变动成本和存储成本等。
这些成本都可以影响企业的利润和市场竞争力。
了解这些成本分类的理论,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成本。
2. 成本控制方法
为了控制供应链成本,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成本控制方法,如范围控制、预算控制、过程控制和成本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管理成本,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 成本评估方法
对于企业来说,了解供应链成本的实际情况和进行成本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采用成本驱动成本分析法、活动成本法、因果关系法和目标成本法等方法对供应链成本进行评估。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成本结构和成本构成,从而制定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成本管理策略。
4. 合理的ERP系统实施
企业还可以通过合理的ERP系统实施,对供应链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
ERP系统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有效管理供应链,优化供应链整体效能。
通过科学地运用ERP系统,企业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供应链成本。
总之,供应链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其基础和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供应链成本,科学地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
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
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整个流程,包括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生产过程的协调、成品库存管理以及产品的分销和售后服务。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供应链管理的优化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以期为企业的供应链优化提供一些参考。
一、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优化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具体来说,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供应链管理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
通过整合上下游的资源,对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优化,可以减少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和生产成本。
例如,通过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企业可以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并缩短供应时间,从而提高效益。
其次,供应链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
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及时产生反应并快速调整生产和供应计划。
通过减少信息传递和决策时间,企业可以更快地推出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
再次,供应链管理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获得更好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同时,通过优化供应链,企业可以提供更快捷、更准确的物流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最后,供应链管理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和持续发展。
通过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企业可以更好地共享技术和信息,促进创新。
此外,通过对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优化,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保持竞争优势。
二、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框架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供应链网络建模、供应链协调和供应链风险管理三个方面。
供应链网络建模是供应链管理的第一步,它涉及到对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建模和优化。
常用的网络建模方法包括资源约束网络模型、动态规划模型和随机模型等。
供应链管理理论
供应链管理理论供应链管理是指通过有效的协调和管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各个环节,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企业利润的一种管理方式。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供应链管理的理论逐渐成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重要性、关键理论和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以协调和整合各个环节为核心的管理方式。
它强调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旨在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的高效运作。
供应链管理包括物流管理、库存管理、需求管理、采购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优化每个环节的流程,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响应速度,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供应链管理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降低企业成本。
通过精细的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减少库存和物流成本,优化采购和生产过程,提高效率,实现成本的控制。
其次,供应链管理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供应商的合作与监督,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
再次,供应链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优化供应链,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产品的交付速度和灵活性,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
三、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理论1.质量管理理论质量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
企业应注重对供应链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标准与流程,并通过质量检测和质量改进等手段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同时,加强与供应商的质量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2.供应链协调理论供应链协调是指通过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合作,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运作。
通过共享销售预测、库存状况等信息,供应链各方可以实现有效的需求预测和资源配置,提高响应速度和供应能力,降低库存和成本,实现供求的平衡。
3.风险管理理论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如供应商失效、自然灾害等。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多元化的供应商选择、备份计划等方式降低风险,并及时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引言供应链管理以其全面性和综合性,越来越受到企业关注和重视。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发展,供应链的管理环节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企业供应链的需求。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借鉴国际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技术,对自身的供应链进行改进和优化。
二、供应链管理理论1. 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供应链是指为了满足最终用户需求而将企业内部的物质、信息和现金等流动起来的一系列关键活动,如采购、生产、存储和销售等。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通过优化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实现高效流通和降低成本的管理方法。
2.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全局优化,即在保证企业本身利益的前提下,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效果,实现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市场份额、提高公司盈利能力等多方面的绩效指标。
3. 供应链管理的构成供应链管理包括三个方面,即供应链战略、供应链规划和供应链执行。
其中,供应链战略是指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以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供应链规划是指设计系统的流程和流程之间的协调,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供应链执行是指实施流程和流程之间的协调,以达到企业的目标和目标。
三、供应链管理实践1. 供应商管理企业应根据其经营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以实现最佳的供应链效率。
在选择供应商时,企业应注重供应商的质量、价格、交货期限和服务质量等方面。
2. 生产计划与控制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以保证供应链上下游的顺畅,从而实现供应链的高效率和低成本。
通过建立MPS和MRP2等计划系统,实时更新物料需求和生产进程,更好地掌握生产进度和物料状况。
3. 物流管理企业应选择合适的物流服务提供商,通过实时查询货物信息、跟踪物流运输。
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合理的库存管理系统,通过合理的库存管理,提高供应链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4. 需求预测企业应通过市场调查、顾客反馈、新品发布等方式,预测未来的需求趋势。
预测未来的需求趋势,预先制定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供应链效率。
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
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在追求高效运作和降低成本的对于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供应链成本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供应链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企业在管理供应链成本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由于供应链中涉及多方参与者和复杂的流程,企业往往难以准确地把握各环节的成本情况,导致成本控制不力。
供应链成本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成本,如采购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等,各种成本之间相互关联,企业往往难以进行全面考量和合理分配,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市场的加剧,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有效应对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供应链成本管理在当今全球化经济下变得越发重要。
通过对供应链成本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
研究供应链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成本管理的核心思想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
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通过分析和优化供应链各环节的成本,企业可以找到节省成本的有效途径,同时确保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供应链成本管理研究有助于企业建立合理的供应链网络和合作关系。
在全球化市场竞争下,企业需要建立稳定可靠的供应链网络,以保障产品供应和服务质量。
成本管理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研究对企业持续发展和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管理供应链成本,企业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再循环利用,降低环境和社会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研究供应链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供应链成本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在当今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供应链协同管理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策略。
供应链不再是简单的线性结构,而是一个复杂的网络,涉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等多个环节。
有效的供应链协同管理能够整合各方资源,优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一、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理论基础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理论基础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管理学、运筹学、信息学等。
其中,系统论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通过协同合作,可以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性能。
交易成本理论指出,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协同合作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例如搜寻成本、谈判成本和监督成本等。
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减少不确定性和风险,提高交易效率。
资源依赖理论强调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在供应链中,每个企业都拥有独特的资源和能力,通过协同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从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此外,博弈论也为供应链协同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供应链中,企业之间存在着博弈关系。
通过协同合作,可以实现合作博弈,达到共赢的局面,而不是非合作博弈下的零和竞争。
二、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协同层次供应链协同管理可以分为战略协同、战术协同和操作协同三个层次。
战略协同是在企业高层决策层面上的协同,涉及供应链的长期规划、目标设定和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等。
例如,企业在制定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时,需要与主要供应商和客户共同商讨,确保供应链战略与企业整体战略的一致性。
战术协同则侧重于中期的计划和决策,如生产计划、库存管理和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协同。
比如,制造商和供应商共同制定季度的生产计划和原材料采购计划,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库存的合理控制。
操作协同是在日常运营层面的协同,包括订单处理、发货和收货等具体业务的协同。
例如,零售商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实时向供应商发送订单信息,供应商根据订单及时发货,实现高效的物流运作。
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
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供应链管理是指协调和管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活动,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和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和分发。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供应链管理需要运用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方法。
1.跨功能团队:这是供应链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跨功能团队由不同职能部门的成员组成,包括供应商、生产商和分销商等。
成员之间共同协作,解决供应链中的问题,取得协同效应。
通过跨功能团队的合作,供应链中的环节能够更好地协同工作,提高效率和减少成本。
2.环节整合:供应链管理强调整个供应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和整合。
这需要对供应链中不同环节的活动进行优化和协调。
例如,将生产计划与供应计划进行整合,确保生产和供应的衔接;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实现供应链中信息的共享和传递,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跨企业合作: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链中各方的合作。
合作伙伴之间需要分享信息、协同决策、共同承担风险和共享利益。
这种合作不仅限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合作,还包括与其他环节的合作,例如与物流公司和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合作。
4.风险管理:供应链管理需要面对各种风险,包括供应商的延迟交货、需求波动、物流问题等。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供应链管理需要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例如,通过多源采购、备货策略和供应链金融等方式来降低供应商风险;通过需求预测和库存管理来降低需求风险;通过合理的物流规划和选用可靠的物流服务商来降低物流风险。
5.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供应链管理需要实现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和传递,以实现实时的协同和决策。
信息技术可以通过ERP系统、供应链管理软件和物联网等方式来支持供应链管理的实施。
总之,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于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和优化至关重要。
跨功能团队、环节整合、跨企业合作、风险管理和信息技术支持是供应链管理中常用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可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竞争优势。
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
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针对整个供应链网络进行规划、协调和管理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它旨在实现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高效协同,以优化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和业务绩效。
本文将对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1.供应链整合理论供应链整合理论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强调通过协调和整合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资源、能力和信息,实现供需平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
供应链整合理论通过研究供应链中的各种关系和交互作用,探索供应链合作、协同和协调的机制和方法。
2.风险管理理论供应链管理需要面对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
风险管理理论提供了对供应链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和应对的方法和工具。
供应链管理者需要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供应链中的风险水平,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持续改进理论持续改进理论是指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实现供应链的长期发展和提高。
这一理论强调供应链管理者应该持续地对供应链进行评估和改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求。
二、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和工具1.供应链网络优化通过建立供应链网络模型,运用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数学方法,对供应链中的生产、配送、库存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
这一方法可以帮助供应链管理者实现供需平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供应链协同平台建立供应链协同平台,集成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和数据,实现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
这一方法可以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度,降低信息传递成本和误差。
3.供应链绩效评估通过制定合适的供应链绩效指标和评估方法,对供应链的运作和业务绩效进行评估和监控。
这一方法可以帮助供应链管理者发现问题和瓶颈,提出改进措施,优化供应链的整体绩效。
4.供应链风险管理开展供应链风险评估,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这一方法可以帮助供应链管理者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提高供应链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
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各种供应链管理理论应运而生。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供应链管理如何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一、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理论1. 跨国企业制造商跨国企业制造商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
这些公司通常拥有全球制造能力和多种制造选项,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生产。
跨国企业制造商还可以从全球范围内选择供应商,并从供应商那里获取更多的材料和组件。
2. 建立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协作伙伴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核心。
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协作伙伴关系是产生高效率的关键因素。
这可以通过建立供应链管理系统、共享信息和通信等方式实现。
3. 信息技术的使用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另一个核心。
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和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等方式将信息共享给与之有关的人员和组织。
这可以使企业在管理上更加灵活和高效。
二、供应链管理的实践1. 约瑟夫·波,高钙工厂和供应链管理约瑟夫·波是高钙工厂的CEO。
高钙工厂生产面包、饼干和不同类型的烤面包。
波使用供应链管理系统来优化生产和销售。
波的主要目标是减少制造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加快产品上市时间。
波发现,如果高钙工厂能够推迟订购供应商的材料,就可以减少原材料储备和相关成本。
另外,如果企业采购的产品可以在工厂进口时就进行安装,那么可以节省组装人工和货物运输费用。
此外,高钙工厂还可以使用供应链管理系统来实现预测和生产计划,以便在市场上提供正确的产品。
2. 亚马逊和供应链管理亚马逊拥有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业务。
亚马逊的供应链管理系统通过将供应商直接连接到产品展示页面,从而使过程更加透明和高效。
该系统还可以为亚马逊提供销售数据和供应链运作等信息,以便进行分析和优化。
亚马逊的另一个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是Fulfilled by Amazon (FBA)。
物流学中的供应链管理理论
物流学中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供应链管理在物流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供应链管理是指通过有效地协调和整合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各个环节,以实现产品和服务的高效流动,并满足客户需求的管理过程。
本文将探讨物流学中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供需平衡和信息共享的基础上。
首先,供应链管理要求各个环节之间的供需平衡,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流动畅通。
这需要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协调,以便及时调整生产和配送计划,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其次,供应链管理强调信息共享的重要性。
通过共享信息,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供应能力,从而更好地协调生产和配送计划。
信息共享还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二、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要素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要素包括供应商管理、物流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
供应商管理是指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链中的物资和原材料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物流管理是指通过优化运输、仓储和库存管理等环节,实现物流成本的最小化和服务水平的最大化。
客户关系管理是指与客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了解客户需求,并及时做出反应,以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三、供应链管理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供应链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如需求不确定性、供应链中断、库存管理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供应链管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
首先,供应链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需求预测模型,以准确预测市场需求,从而避免库存积压和缺货的问题。
其次,供应链管理需要建立灵活的供应网络,以应对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这可以通过建立备份供应商、多元化供应渠道等方式实现。
另外,供应链管理还需要优化库存管理,以减少库存成本和提高资金利用率。
四、供应链管理的实践案例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苹果公司为例,其供应链管理被认为是业界的典范。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一、概述现代企业面对日益复杂、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如何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交付周期,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成为关键问题。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供应链为基础,通过综合协调、优化供应链活动,实现企业的整合和协同发展的管理方法。
二、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供应链是指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用户销售的整个过程,包括多个环节和多个参与方。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以供应链整体为基础,以协同合作、信息流动、资源共享、价值优化为特点的管理模式。
其目标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二)供应链管理的原则1. 客户为中心原则: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需求,实现顾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
2. 信息共享原则:在整个供应链中,各参与方之间应该实现信息共享,合理调配资源,消除信息壁垒。
3. 合作共赢原则:通过互相协作、资源整合、成本分担等方式实现供应链各参与方共赢的目标。
4. 持续改进原则:通过不断地改善和创新,提高供应链效率、质量和竞争力。
(三)供应链管理的流程1. 计划流程: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计划、物流计划和采购计划等,保证供应链的顺畅。
2. 采购流程:从供应商处采购原材料和物流服务,保证物流信息的交流、货物流动的顺利。
3. 生产流程:完成生产任务,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交付周期。
4. 物流流程:完成发货、装配和配送等流程,保证产品的即时性和物流效益。
5. 销售流程:满足客户需求,实现销售目标,保证客户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三、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一)供应链管理的策略1. 供应商管理策略: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优化供应商的整个生命周期,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控制。
2. 库存管理策略:通过对库存的减少和控制,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风险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
3. 物流管理策略:优化物流网络,提高物流效益和快速响应能力。
4. 信息管理策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流通、共享和协作,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和效率。
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过程
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过程①刘丽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4)摘要:分析、总结和归纳了当今企业管理的一个新热点———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和方法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揭示了这种思想和理论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对企业的重要性.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流通配送管理;全球供应链中图分类号:F27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07(2003)02-0081-080 引 言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 M)是当今国际上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一个新热点.目前,关于供应链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的论文已经相当多,但全面系统地分析和归纳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方法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文章却几乎没有.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总结和归纳近20年来SC M思想及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演变过程,揭示这种思想和理论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对企业的重要性.1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供应链管理最初的论文,是1983年和1984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两篇论文[1,2].SC M更早的起源是源于迈克・波特1980年发表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价值链“(value chain)的概念[3].其后,SC M的概念、基本思想和相关理论在美国开始迅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关于SC M的文献大量出现,SC M相关的学术组织也开始涌现.到目前为止,比较公认的几个SC M定义如下.美国W illian C.C opacino将SC M定义为“T he art of managing the flow of materials and products from s ource to user”(“管理从物料供应者一直到产品消费者之间的物料和产品的流动的技术”)[4].定义中的“managing the flow”简略地概括了SC M的本质.管理科学到目前为止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业务流程内各个环节的改进上,但是SC M强调的是将注意力放在从物料供应一直到产品交付的整个业务流程的流动和相互连接上.1996年成立于美国的供应链协会(Supply Chain C ouncil)将SC M定义为:“encom passes every effort inv olved in producing and delivering a final prod2 uct,from the supplier’s supplier to customer’s cus2 tomer”(“SC M是为了生产和提供最终产品,包括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的一切努力”).该定义进一步描述了SC M的4个基本流程:计划,采购,制造和配送(见图1),其中所包括的具体内容有“managing supply and demand,s ourcing raw materials and parts,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warehousing and inventory tracking,order entry and order management,distribution across all channels, and delivery to the customer”[5].这个定义强调了SC M的范围,表明SC M是一种跨企业、跨企业多种职能、多个部门的管理活动.日本经营学杂志《日经情报 ƒ 》(Nikkei Information Strategy)在其“供应链革命”特集中,将SC M定义为“跨越企业组织的边界,作为一个完整的流程共享经营资源和信息,以整体优第6卷第2期2003年4月 管 理 科 学 学 报JOURNA L OF M ANAGE ME NT SCIE NCES I N CHI NAV ol.6N o.2Apr.,2003①收稿日期:2001-09-10;修订日期:2002-04-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072015).作者简介:刘丽文(1955—),女,山西人,博士,教授.化为目标,彻底消除流程中的浪费的管理技术”[6].这个定义强调了供应链是由多个企业组成的,因此为了达到供应链整体优化的目标,多个企业必须共享资源,这首先就需要多个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个定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映了日本式供应链管理的突出特点.图1 SC M 的基本流程(资料来源:Supply Chain C ouncil homepage ) 日本的学术团体SC M 研究会认为以上诸定义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视角:顾客1他们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SC M 定义:“将整个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业务看作一个完整的、集成的流程,以抬高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价值为目标,跨越企业边界所使用的流程整体优化的管理方法的总称”[7].综合上述各定义的特点,可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概括如下:供应链由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商、批发经销商、零售商、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组成.原材料零部件依次通过“链”中的每个企业,逐步变成产品,产品再通过一系列流通配送环节,最后交到最终用户手中,这一系列的活动就构成了一个完整供应链的全部活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是要把整条“链”看做一个集成组织,把“链”上的各个企业都看做合作伙伴,对整条“链”进行集成管理.供应链管理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分工,致力于整个“链”上物流、商流(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的关系形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合理性和优化,从而提高整条“链”的竞争能力.2 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过程SC M 理论和方法不是起源于学术研究,而是由于近20年来,企业经营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经营管理的手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形成的.SC M 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过程可概括如下.2.1 从采购管理到供应链管理对于大多数现代工业企业来说,无论是流程型还是加工装配型,大批量生产还是单件小批生产,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都是生产活动开始的第一步.随着世界工业化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不断发展以及企业纵向集成度的降低,企业总制造成本中采购成本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采购物料对企业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等因素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采购管理在企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种背景下,采购管理的含义逐渐发生了变化,即企业与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的关系不再仅仅是“买”与“卖”的交易关系,双方在信息、技术、资金、人员等方面有了更多的交流.管理学术界对这种演变的研究首先集中在日本企业与其供应商的关系上.20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企业开始在国际竞争舞台上崭露头角,其汽车、家电、半导体、机床等产品以高质量、低价格风靡全球,其它各国的企业,尤其是美国企业感受到极大的威胁.因此,美国企业界和管理学术界都大力探索、研究日本企业迅速崛起的奥秘.研究的结果之一,就是关于日本企业与其供应商的特殊关系.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关于日本企业与其供应商关系的论文大量出现.其中比较典型的有:Clark 论述了日本企业与其供应商在产品开发上的紧密合作关系[8].John McMillan 论述了日本企业与其供应商的特殊合同关系[9],并在其后进一步比较了日美企业对供应商的不同管理制度[10].1990年,MIT 的国际汽车—28—管 理 科 学 学 报 2003年4月研究小组发表了《改变了世界的机器》(The Ma2 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一书[11],全面总结了日本式经营管理方式的特点,其中专门用一章论述了日本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1993年,Jeffrey H. Dyer和Willian G.Ouchi也全面总结了日本企业与供应商的独特关系[12].就连日本通产省的官方文件也指出:日本制造业竞争力强的缘由之一是其独特的零部件外协系统[13].从这些研究出发,企业管理学中关于采购管理的概念开始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1)企业与其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的关系不仅仅是单纯的买卖交易关系,而应该是一种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2)这种合作关系首先体现在与供应商标的长期关系和供应商数目的少量化.3)合作关系的具体体现是:供应商在客户产品开发上的早期参与;企业与供应商在计划、生产、质量、成本等方面的信息沟通;在成本和质量改进上的互相帮助等.4)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甚至会带来双方在资金上的互相支持,供应商专门针对顾客企业所作的所谓“顾客化投资”,双方在人员上的互相交流等.2.2 QR、ECR的发展:流通配送领域的大变革上述从采购管理向SC M的转变表明,SC M发展的一大源头是来自生产领域.SC M的诞生还来自另一源头:流通配送领域.两大源头的齐头并进和汇合,最后形成了SC M的完整概念.供应链上的流通配送领域是指产品制造完成之后,从制造商、批发商、经销商、零售直至到达最终顾客手中的一系列环节.很多产品出厂后,尤其是消费品,都需要经过这一系列过程才能到达最终顾客,即产品的使用者手中.流通配送管理与物料采购管理相比,其重要意义在于,由于成品的附加值远远高于零部件的附加值,该环节任何冗余的库存,时间上的延误,制造商和经销商之间的不友好关系都会给链上的各个成员带来更高额的成本.该环节的链条越长,该环节对于产品在最终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的影响越大[14].流通领域大变革的典型事例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出现在美国的QR(quick re2 sponse)系统和ECR(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系统.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新时代,各行各业的企业面临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形势,市场营销和流通配送领域的管理变得重要起来.在率先进入这种时代的美国,一方面面临来自日本以及亚洲其它各国的激烈竞争,食品、服装等消费品大量廉价涌入;另一方面,国内像沃马特、K马特等廉价连锁店迅速发展,给原有的批发零售业带来了极大冲击.因此,美国的流通领域不得不进行大变革.受冲击较大的服装业的业界团体为了寻求强化竞争力的良方,向美国著名流通领域的咨询公司K S A公司提出了诊断和出谋划策的要求.1985年,该咨询公司提出了关于QR的报告书,给整个服装业界带来了极大的震动,服装业界的QR活动迅速展开[15].报告分析了当时美国服装业界的状况.从纺织面料用的原毛到消费者购买到商品的整个供应链的周期是66周.其中制造、加工等增加附加价值活动的时间为11周,剩下的55周都是作为库存停滞在供应链上的某一环节.报告书指出,现有的供应链单看每个环节,效率可能是高的,但作为一条完整的链,效率极其低下.用供应链的观点对整个供应链重新进行集成,整个周期有可能缩短到21周.此外,在服装业界,商品滞销,库存积压,畅销商品有时又缺货等问题引起的业界损失,每年高达250亿美元.因此,通过在制造和流通领域的信息共享,改善市场预测,加强对库存的监控,并只按需要的品种和数量来生产,损失至少可以减少一半.报告书发表后,服装业界的制造、销售等有关企业立即按照该报告书提出的方法合作改进,很快就见到了超过预想的效果:销售额增加了30%~60%,库存周转率改善了30%~90%.这样,制造商和批发零售商结成联盟,共同实施的改进活动变成了一场席卷整个服装业界的QR运动.最早从牛仔服、内衣等批量生产的服装开始,很快,向高级时装、日用杂货、家具、食器、家电等领域扩展,几乎扩大到了美国的整个零售业.K S A公司提出的QR的基本思想,是将原有的以制造商为主导的“推动”(push)方式变为消费者为主导的“拉动”(pull)方式.这是供不应求时代和供过于求时代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推动”方式下,制造商通常是根据自己的情报和—38—第2期 刘丽文: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过程判断来预测需求,制定生产计划,然后将据此生产出来的产品“推向”市场.在“卖方市场”的时代,这种方式是行得通的,但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变化速度也越来越快,原有的推动方式就显得响应过于迟缓,其结果是,一方面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造成积压;另一方面顾客想要的东西又没有,造成机会损失.“拉动”方式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此来制定生产计划,进行供应链上的生产管理、库存管理和采购管理,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市场响应速度.这种从“推动”向“拉动”转变的思想,构成了支持SC M原理的一个重要基本思想.ECR是K S A公司受美国食品营销协会(FMI)和美国食品杂货工业会(G MA)的委托,在对美国食品零售业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于1993年提出的增强美国食品零售业竞争力的另一个新系统.其基本思想与QR类似,实际上很多思想来源于当时已经取得很大效果的QR[16].ECR报告根据食品行业的特点,提出了4个应该变革的领域:高效的商品搭配;高效的商品补充;高效的促销活动;高效的新商品开发.并且提出了实现ECR所需的4种技术:营销技术;物流技术;信息技术;组织化技术.这几种技术,包括软、硬两方面,实际上概括了SC M所需的主要技术.2.3 组织重构给SC M带来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的企业掀起了一股组织重构的热潮.其原因在于,当时,很多企业的组织十分庞大,组织内的效率日益低下,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费用日益增加,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要求企业具有敏捷地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这就迫使企业不得不重新考虑组织的结构,以提高效率和市场应变能力.一个重要的变革方向,是沿供应链方向重新调整组织的内外结构,以增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很多企业已经清楚地认识到,竞争环境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竞争的重点已经不仅是各个产品本身的质量、价格和服务,而是沿整个供应链改进提供给“最终顾客”(ultimate customer)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时间和价格,其中,时间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17].另一方面,企业在实施SC M时,也越来越认识到,SC M并不只是硬件或软件系统,也不是某种单一的管理技术的应用,而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组织模式,因此,必然需要伴随相应的组织变革[18].日本式的供应链组织结构又一次受到了极大注目.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日本式的供应链组织结构做了研究[12,19,20].日本式供应链组织结构的一大特点是:供应商的数目很少,与每个供应商保持长期关系.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供应的可靠性等很多方面来说,这种做法都是很有好处的.因此,西方学者大力提倡这种组织结构,有的学者把这样的供应链组织结构称为“供应商联盟”(supplier al2 liance)[21].很多企业也开始了这样的供应链组织结构的尝试[17,21].R obert J.V okurka等人研究了一个大型跨国制造公司在这方面的变革,该公司在1988年有771个原材料供应商,4800个维修、消耗件供应商,经过重新构造,到1996年,原材料供应商减到了215个,维修、消耗件供应商减到了791个,削减幅度分别高达72%和84%.供应商数目减少了,管理费用大减,企业有了更多的精力改善与剩下来的供应商的关系,使物料供应的成本、质量和供应时间都得到了极大改善[17].美国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公司,从1989年开始同时从企业内部和外部重新构造其供应链,在企业内部,按照产品系列成立5个跨职能团队,分别实施相应的供应商管理,促使供应商在产品开发中早期参与.在外部,重新制定了供应商选择策略,在几年之内使供应商数目从2500家减到1140家.此外,还展开了“SC ORE”(supplier cost reduction ef2 fort)的SC M项目,旨在鼓励、评审并快速、公开地采纳供应商的建议,并与供应商分享从这些建议得到的好处,例如,成本降低带来的利润[22].2.4 BPR与IT对SC M的促进1993年,哈默和钱皮发表了著名的《企业再造》[23],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业务流程再造(busi2 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的旋风.在BPR中,迅速发展起来而且迅速变得廉价的信息技术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哈默和钱皮的观点,现代企业组织是建立在劳动分工论的基础上的,无论是个人工作还是组织工作,分工方式都有助于提高效率.因此, 20世纪初诞生的现代企业,不仅对个人的工作进行了详尽分工,而且组织内部的分工也越来越细.—48—管 理 科 学 学 报 2003年4月这种注重分工的结果导致组织的层次越来越多,组织越来越庞大,业务流程也拉得越来越长.在一个企业内部,处理一个订单往往需要经过多达20多个部门才能完成,订单处理流程一旦中断,谁也不知道断在何处,没有任何人关心,因为每一个人都按照分工专注自己所属部门内的业务,谁都不对整个流程负责,也没有相应的手段能够监控流程.BPR的目的,是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企业的工作方式,对企业现存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大幅度地改善质量、成本、服务等现代企业绩效的衡量标准.BPR的这些思想,对于企业构建供应链,对供应链进行集成管理同样是适用的.因为供应链的基本思想本来就是要把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整个供应链作为一个完整的“流程”来看待,来管理.因此,BPR对企业重新思考、构建、改进自己的供应链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4~26].业务流程重构的一个重要支持手段是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整个业务上的信息共享,去除冗余步骤,使整个业务流程有机结合. IT的使用方法有两大方向,一个是使现存流程自动化,另一个是首先进行流程重构,使效率提高,再用低得多的成本使之自动化.很显然,后者要合理得多[27].企业在构建或者改进供应链时,必然会应用到信息技术这一武器.事实上,推动企业开展供应链管理的一大动力,是各种SC M软件的提供商[28].反过来,对企业来说,为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随时捕捉瞬息万变的情况,快速在供应链成员之间分享必要的信息,也必须借助于这一强有力的武器.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价格的迅速低廉,企业有可能大规模地利用这一武器[29].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技术也极大地促进了SC M的发展.2.5 SC M对T OC理论的吸收支持SC M的理论之一,还有T OC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约束理论).大约20年前,以色列物理学家E.M.G oldratt 为了帮助朋友的工厂,开发了一套称为OPT的生产管理软件.该软件在工厂使用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普及该软件,E.M.G oldratt博士将OPT 的原理写成了一本名为“The Goal”的小说,1984年出版(1992年再版)[30].小说出版后,获得了极大好评,在全世界销售了250万册之多.不同业界、不同阶层的人都觉得书中描述的情况与自己企业的情况类似,“按照小说中的建议实施后,解决了自己工厂的问题”,给E.M.G oldratt写这样内容的信的人不计其数.但是,OPT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管理系统,引入该系统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项目,很多企业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如何成功地使用该软件上,而忽略了领会OPT的基本思想,因此成功和失败的例子都有.这说明只销售商业软件解决不了企业的问题,需要有一种能正确引导企业加强管理的理论.E.M.G oldratt开始致力于研究这样的理论,把该理论命名为“Theory of C onstraints(约束理论)”,于1990年发表了同名的著作[31].约束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一个系统的产出速度和产出量取决于系统的瓶颈环节,管理的目标应该放在寻找并消除这样的瓶颈环节上,在其它环节致力于改进,对于企业的整体产出无多大意义.传统的管理思想认为,只要不断地在各个环节、各个部门致力于改进,就可以带来整个系统的改进,即各个部分的最优之和等于整体的最优. T OC却指出,系统各个部分的最优之和不等于系统的整体最优.也就是说,如果把一个系统看做一条由多个环节组成的链条,传统的管理思想认为系统的整体产出等于该链条各个环节的重量之和,因此追求各个环节的重量的增加;而T OC认为,系统的整体产出取决于链条的强度,只要有一个环节薄弱(瓶颈环节),整个链条就是薄弱的.E.M.G oldratt还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寻找和消除瓶颈的方法[31].SC M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T OC的思想[2,6].供应链本来就如图1所示,是一个由多个环节构成的系统,以往,各个企业只是致力于自己企业内部的最优,但这并不能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最优.在当今的竞争环境下,市场竞争已经不仅只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必须致力于整个链的优化. SC M的软件也吸收了很多T OC的方法,其最大特点就在于,充分考虑生产线的制造能力,零部件的供应能力,流通配送环节的运输能力等约束条件,提供全面的优化计划方案,因此当今的SC M软件—58—第2期 刘丽文: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其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过程正在形成一种与ERP软件争高下的态势[32].2.6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SC M的促进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开始加速.促进这种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越来越活跃,所起作用也越来越巨大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产品开发、物料采购、加工装配以及最后的产品销售,往往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地区,这意味着企业的供应链变得更长、更复杂,更需要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因此,跨国公司首先开展了SC M的探索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SC M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刊物上报道的很多案例研究都是跨国公司的例子:HP 公司借助于专家的力量,开发了用于SC M的决策支持系统,改善了各地区间的运作方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33];DEC建立了全球供应链模型[34];原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作为典型的拥有很长、很复杂供应链的制造业企业,开始了新型供应链管理方式的探索,在建立伙伴关系、应用信息技术等方面都有极为可贵的经验[22,35];松下自行车公司在台湾、韩国廉价自行车的冲击下,原来的大众车变得毫无竞争力,转而通过构建快速响应的供应链来提供顾客化产品达200万种之多.顾客订货之后,两周内即可拿到产品,彻底扭转了局面[36];香港利丰公司(Li&Fung),则创造了另一种颇具香港特色的全球供应链,它没有任何自己的研究所和工厂,却与分布在26个国家的7500家企业有协作关系(都是自己的供应链成员),能够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全世界最合适的地方分别设计产品和制造产品,并以最合理、快速的方式送给顾客[37];I BM公司为了建立计算机的全球生产管理体制,利用自身拥有的优势,自行开发了SC M管理软件,应用到全球的生产基地,实现了生产、销售和库存管理在公司总部的一元化管理[6];日本的雅马哈公司运用信息技术,在其全球的生产工厂、销售公司以及第三方物流公司之间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6];Dell公司以“直接模式”为特点的供应链管理经验,为若干文章所报道、研究[6,29,32,38];美国零售业巨子沃马特短时间内的高成长,也主要取决于其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其中首创于沃马特与P&G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被传为美谈[7,25].还有很多文章介绍了未点名的大型跨国公司的SC M事例[2,17].从这些事例可以明显地看出,跨国公司在积极地探索和应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来改进自己的管理实践,其必然带来的一个结果是,促进了在他们供应链上的众多中小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跨国公司在推动SC M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在SC M的实践中,起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2.7 网络基础上的SC M随着IT的迅速发展和价格的迅速低廉,企业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信息技术于企业管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Internet全球化,E DI逐渐推广,客户-服务器平台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基于WE B 的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在SC M中的可用手段大为增加,这些信息技术也使企业的SC M更为有效和高效[6,28,39].再加上众多软件公司推出的多种SC M软件,IT已经成为企业实施SC M的不可或缺的手段[32].为了实现企业间的横向沟通,软件公司纷纷在其软件上预留了与Internet的接口,基于网络的SC M已经不成问题.目前,已有“E-supply chain”的说法[40].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基于网络的供应链会得到更快的发展.这种情况将给SC M带来一些新问题,例如,如何实现多种数据(采购、制造、装配、运输、销售)的集成,如何在网上建立和维持伙伴关系,如何在供应链上各个成员之间分享网络带来的利益,如何保持网络供应链的强壮性(robustness)[35]等.这些都是进一步研究的课题.3 供应链管理思想和理论产生的必然性及重要性从供应链的基本概念可以看出,不论企业是否有“供应链管理”的意识,供应链是客观存在,只不过以前“链”上的各个企业没有通过“链”上各个企业的合作增强整个“链”的竞争力的意识,这条“链”处于一种不合理的状态,导致链上各个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甚至导致链上各个企业在内部管理上取得的绩效互相抵消.近20年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需要寻求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1)长期以来,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在企业内部管理上下了很大工夫,引入了T QC、—68—管 理 科 学 学 报 2003年4月。
供应链管理理论及实践分析
供应链管理理论及实践分析在当今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供应链管理成为企业战略成功的关键。
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环节,包括供应商管理、生产计划、物流配送、库存管理及售后服务等。
本文旨在分析供应链管理理论及实践,并探讨如何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供应链管理理论1. 精益生产精益生产是一种增强企业效率的生产方式,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消除浪费,实现质量提升和周期缩短。
采用精益生产方式,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减少库存,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
其中最著名的生产管理方法是“丰田生产方式”,通过不断优化生产流程,实现高效生产及高品质产品的制造。
2. 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在保持企业经济利润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环境因素,采用更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进行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引导企业实现节能减排、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促进产业链绿色化升级。
在供应链中,绿色供应链管理注重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生成和排放,提高环境友好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最优供应链模型最优供应链模型是指企业优化其供应链,通过建立最适合自身需要的供应链管理模型。
在建立最优供应链模型时,可以结合供应商产能、产品市场需求、生产历程等多方因素考虑最优生产计划和所需资源。
发展最优供应链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生产成本的控制、生产效率的提高及产品质量的提升。
二、供应链管理实践1. 智能化信息系统智能化信息系统是指采用先进技术及信息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处理、优化和追踪,促进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企业管理方式。
智能化信息系统可以打破供应链信息孤岛,提供实时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减少双方协调和处理信息的成本,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2. 合作共赢合作共赢是指企业与供应商间建立长效合作关系,共同实现经济效益并促进彼此共同发展的模式。
采购合作是实现合作共赢的重要方式,通过长期合作,企业可以获得优秀的供应链服务,同时也可以帮助供应商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实现共同发展。
供应链管理思想和理论
供应链管理思想和理论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供应链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学者的关注。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整个供应链进行协调、管理和控制,实现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物流流程。
本文将从供应链管理的定义、目标和作用、供应链管理的特点、供应链管理的模型、供应链管理的应用等方面来探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理论。
一、供应链管理的定义、目标和作用供应链是一个广义概念,涉及到所有从原材料采购到终端客户交付的流程,包括物流、制造、库存管理、采购等等。
从根本上说,供应链管理就是对整个供应链进行优化、协调、管理、控制和改进,使其运作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也能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
具体而言,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包括以下几点:1. 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从而降低成本;2. 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增强市场竞争力;3. 提高供应链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了供应链中断的风险;4. 提高供应链的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企业优化供应链流程,提高企业竞争力;2. 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资金周转率;3. 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产品质量;4. 加强各种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二、供应链管理的特点1. 共享性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企业管理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整个供应链的共享性。
这意味着不仅需要企业内部的各部门之间可以共享信息和资源,还需要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之间共享信息和资源,实现全供应链协同。
2. 多元化在供应链管理中,不仅要考虑内部企业的因素,更需要考虑内部企业与外部供应商、客户等多个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加强对整个供应链的监管和协同。
3. 网络化互联网的发展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与方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电子商务、ERP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供应链的管理,并构建起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网络。
三、供应链管理的模型在研究和实践中,供应链管理模型也逐渐形成,例如价值链模型、半变革模型、延伸企业模型、商业生态模型和风险监控模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人九十年代以来,供鹿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成了学术界研究 辫一食热}1矮域。铡燕,《鞠际生产援划与控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Platming and Contr01)杂志于1995雄出了一朝。供应链管璩1专刊;《国际工监工程会刊》(11E Tram∞一 tiom)也于1997年出了一期“供应链臀理”专刊,同年权威的《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 en∞)为了蕉斑这一潮流,从第四期羿始将。供蹴链管理”专门开辟炎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越镁更好逵娃壤建方面的轿究戚栗.供立链管联氆已为企娃界所美注:有资辩鬣示。意饕 (HP)…、数字仪器公司(DEC)。、盛洁(P&G)。爱立倍(Ericsson)公司等都已采用这种 管理新方法并磷此丽增强了捷业的国际觉争力.本文将回答供斑链是什么、为什么会提出供应镳 营瑾、供应链譬理的基本避器及冀方浚、葭及供淼链管理对我蠲企益谨夔终播荨翔戆。
‘4’
中国管理科学
2000年
严重的后果:产品库存积压严重、服务水平不高,产品成本过高及质量低劣等问题,这必然会使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另外.当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是比价格、质 量,供货时间已经成为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一个重要的竞争要素.然而,随着先进制造技术 在七八十年的迅速的发展以及对传统制造系统的不断改进,制造周期已经大大缩短。因而非制造 时间在总供货时间中所占比例就有显著的增加,要进一步缩短供货时间,就必须考虑对现场供应 链的改进。
另外一个推动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是近二十年来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IT)的飞速发 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地理和文化上的差距大大地缩短了,各国的工商组织就能够 在全球范围之内获取资源并销售产品,加上产品生命周期在不断缩短,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就更加
突出.范围更加广琵的全球性供应链也迫切需要更加有效的管理理念和协调技术.而EDI(电子 数据交换X PDI(产品数据交换l Internet、]ntranet及各种信息系统应用的发展,极大地促进 了现代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实现以及组织结构转变。同时,八十年代中后期许多企业所开展的业务 流程重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也极大地促进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业务流程重构强调的是对以图2为代表的职能部门进行横向集成,形成一个管理良好的业务流 程,以创造更多的顾客的价值。许多企业认识到,仅仅进行内部业务流程重构其效果十分有限, 所以还需要考虑促进供应链中其它成员的业务流程的改进,并通过它们来增强竞争优势(如图 4).从某种方程度王,供应链管理实际上是将业务流程重构的思想在企业网络之间进行推广。其
第8卷第1期
篓墼兰 !曼
中国管理科学
呈!竺竺!塑:竺兰竺竺篓!竺篓!!篁兰
V01.8,NO 1
塑兰!;竺璺
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
沈厚才陶膏陈煜溅
(东蛮丈学经济营理学捷。寨京210096)
摘羹:进人九十年代以泰+供应链管理成为增强盎妲竞争力最篮鬻方法之~.本文介绍了供应链臂 理耱基奉思想,说骧了供赢链管理产生鼬理论与瑰变聱景,赍绍7实施供应链聱理戢基奉避撩,势辑 了为糖弦供藏链管理静撰擞,并说孵了攥斑链管理对稳雷企韭警蠖静借鉴作蔫. 燕t词:供成链;协调;管理;建模 中用分类号:C931 立献标识码:A
◇④◇
晷2传统赫营壤重撬各具体静鞍能单位
在这种传统的管理思想攒导下,供应链中的各职能部门以及备组织邋常只追求本部门的刹 益,稀且各部门、备掘织之阀缺少有效的信患沟通与集成.其后果屉通常会出现Forrester教授 在五,六十年代首先发现的一种现象,即微小市场波动会制成制造商在进行生产计划时遇列巨大 的不确定性“*。诲多实证磺究与企簸调查发现.遗种瑷象存在于包括汽率制造、计算机翩造、 日用晶翻造等行业的供应链畔{r“”~c】”。现代管理科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 万。方…数嚣 据岛供瘫商谬赞董静渡囊程度{方差)会失于自冀蹶客销售基静波动程度(方 差),并且这种波动程度沿着供应链向上游不断扩大(如图3)。显然.这种现象将会给企业造成
(4)采取新型的企业与企业关系:在企业主动地关注整个供应链及其管理同时,供应链中 各成员之间的业务伙伴关系便得到了强化:通过仔细地选择业务伙伴,减少供应商数目,变过去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紧密合作的业务伙伴。这种新型关系主要体现在共同解决问题与信 息共享等方面.共同解决问题有多种形式,比如供应商、顾客参与产品设计、质量改进、成果降 低等信息共享意味着有关库存水平、零货量、长期计划、进度计划、设计调整等关键数据在供应 链中保持透明。4供应商管理的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简称VMI)策略便是实施 信息共享的一个例子。在这种系统中,诸如Wal—Mart这种的创新性的零售商通过EDI这样的 信息系统与诸如P&G公司这样供应商共享销售信息,这样P&G公司便可管理它在Wal—Mart 处的产品库 万存 方。 数据同时,P&G能够运用现期的实时销售信息,生产即将销售的产品,而不是去生 产那种可能与现期需求有偏差的预测产品。
(1)系统观念:不再孤立地看待各个企业及各个部门,而是考虑所有相关的内外联系体 ——供应商、制定商、销售商等,并把整个供应链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2)共同目标:产品与服务的最终消费者对成本、质量、服务等要求,应该成为供应链中 的所有参与者共同的绩效且标,从而才会使得利润最大化。
(3)主动积极的管理:对在供应链中增加价值的以及成本成有关的所有联系体(内部的、 外部的、直接的、间接的)进行积极主动的管理;不再把存货看作是供应链中供应与需求不平衡 时的首选方案。
·供应链管理的应用使总成本下降了10%(以1996华为对比基点,以下同X ·洪盛链系统巾企韭懿接对交货率提赢了i5%鞋上, ·订货~生产的周期缩短了25—35%、 ·接应键串金簸鲍生产率囊嘉_『iO%秘上, ·主导证业的资产增长摩为15—20%。 以上数撼说骥,供应链中鲸缝爨在不瓣程整上都取撙了发麓,其中鞋“嚣爨一生产魏嗣麓 缩短”晟为明显。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完垒得益予供应链中组织、部门之间的相蕊合作、相互利 餍对方资源的经营繁路。嚣虼,拱斑链管理模式吸g}了越寒越多套监懿耋撬。
围俐围
顾客需求 量菠动
零售商订 货量波动
批发商订 货量赦动
图3 牛鞭效应:订货量的波动程度沿供应链不断扩大
钢造商订 货费波动
供应链管理也是欧美企业在面临日本等东亚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It益强大情况下提出的。 东亚企业,尤其是日本企业,取得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将供应链中的各环节进行协调、集 成。比如,在企业内部,采用TQM(全面质量管理l JIT(准时制管理l强调各部门台作来降低 成本、提高质量。在企业外部,采用外包制并减少零部件供应商数目,并与它们建立合作伙伴关 系以达到共同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另外,将顾客需求纳入企业管理系统内部.采用柔性制造系
统(耶岱),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服务水平。欧美企业为了应付这种国际化竞争,供应链管理理
念及时引入,比较典型的例子便是克莱斯勒公司(Chrysler Corporation)。克莱斯勒公司在为 Dodge Intrepid、EagleⅥsion、Chrysler Concorde等新型汽车设计生产线时,将至少70%的 零部件外包给少数几个供应商,并邀请供应商参与到早期的关键研究开发阶段。结果,新产品开 发周期,从零部件开发到总装成功,由通常情况下的5~6年减少到39个月“D。
原材辩 库存
在制品 库存
成品工 厂库存
成品分 销售存
成品零 售库存
@◇V◇V◇V◇V◇V◇@
采购 订货
车间 订货
主生产 计划 订货
分销 订货
零售 订货
用户 订货
图1 供应链中的物流与信息流@
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就是对整个供应链中各参与组织、部门之间的物流、信 息流与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等,其目的是通过优化提高所有相关的过程的速度和确定 性,最大化所有相关过程的净增加值,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效益。。供应链中的物流是指从 供应商到顾客手中的物质产品流。供应链中的信息流包括产品需求、订单的传递、交货状态及库 存信息。供应链中的资金流(Financial flows)包括信用条件、支付方式、以及委托与所有权契 约等.这些流常常是跨部门、跨企业、跨产权主体甚至是跨行业的,与传统的企业管理对比,现 代供应链管理体现了以下几个基本思想:
穗鬻R蠢:1999-1l一20
薹囊褒曩 万:基 方霉数爨据蒸辩掌基叠爨辩项蓍{蔼s∞嘲鼙;茳苏誉校客ຫໍສະໝຸດ 学。丸美’耀搭基叠鹫髓壤蟊f秘一02薄
作者蕾介:诧群才(i964广),第(汉族),扛蒜,东南大学鲢济臂理学甓刮教授.研究方向:臂理科学与信息系统.
2
中国管理科学
20∞年
供应链
+一从供应商—-:一经制造商———}:+一与分销渠道—÷;+一到用户—,
a.啦舞藏程重构(内部供应链管理)
强调了在批基础之上对缎织与缀织之阗业务流程的 重新设计鸟集成oo。
此外,对供应链及其有效管理的研究近几年的
饕藏
h外部供应髓管理
蛋4业务澎程重褐与供应韩管理
空魏褒涨,主要鳆因还铰含了人们对供应链管理在 企业生存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有了新的认识.麻省 理工学院巅巍警蘧学院瓣查零精·敬愚教授擐摄 他最近的个案研究成果和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
l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避太A+掣代,企韭数务凌翟(Business Process)受封7广泛熬黧撬。霹鸯,爱韭鲮赘糕 (龟括入力资豫,物质资源、财务资源)正是通过北务流程来形成其竞争优势的。为此,哈佛商 学院的M Porter教授提出了有名的价德链模型”.作为一种业务流程模测,价值链模型把企业 为联察、旁自己刽造债僮的务弹业务器动豢戚在一熬.供应镶实嚣上迩燕一弹业务溅疆摸型,宅 是稽内骧材辩和零部件供应帮、产品的制造商、分稍商和零售商蓟最终户的价值链缀成,完成出 顾客满求开始判糖供给顾客以所需要的产品与服务的整个过程(如图1).从组织内部来看,供 应链镪括有采购、制造、分销等部门,籀时这一部分被称为内龆供应链。从缀级外部来看,供盛 链毯禽了琢麓耩攥疰商、裁逢商、镑售鸯、最终用户,有时这一部分就被称为井部供斑链(或外 部价德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