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业学案含答案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题18古代中国的农业学案含解析
课题18 古代中国的农业一、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进行最基本的种植经营。
2.铁犁牛耕:(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铁犁牛耕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2)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出现耧车、大镰等工具。
东汉时出现一牛挽犁,取代之前的耦犁。
(3)唐代出现曲辕犁,传统犁基本定型。
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精耕细作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形成期,隋唐宋辽金元时期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二、土地制度1.演变过程:商周井田制——战国商鞅变法确定土地私有制——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
2.土地兼并:(1)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
(2)表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3)危害:造成地权和劳动者分离,导致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导致国家赋税收入减少。
对土地兼并问题的理解认识三、赋税徭役1.赋税:(1)表现:主要是田亩税、人头税。
另有杂税、附加税和临时性征收。
(2)影响: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的沉重负担。
2.徭役:(1)表现: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沉重无偿劳动。
(2)影响:导致大批劳动者长期离开土地,破坏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引发社会动乱。
两税法两税法: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交户税,按土地交地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它的实行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
既扩大了税源,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土地兼并不再受到限制。
四、水利兴修1.战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和X国主持修建的X国渠。
2.两汉:关中“井渠”;王景成功治理黄河。
3.隋唐至明清:灌溉工具不断革新,陆续出现立井水车、高转筒车、水转翻车以及风力水车等。
打印 地理:中国农业学案
中国农业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粮食问题,解决粮食的途径2.中国的农业类型及农业区域,地形、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4.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图表导航1.读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完成:(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商品粮基地是: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⑧____、⑨____。
(2)以上商品粮基地的地形多为____,位于东部____区,其____和____配合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3)有两个商品粮基地的省是____;既是商品粮基地,又是甘蔗产区的代号是___和____。
学海导航一.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见地图册)商品性生产基地选建的条件:(1)生产条件好;(2)农业经济基础好,有发展前景;(3)商品率高;(4)增产潜力大;(5)连片集中,交通便利;二.林业功能:(1)环境效益:吸烟滞尘、减弱噪音、美化环境、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台风侵袭。
(2)经济效益:提供木材、橡胶、水果、茶叶等森林的分布:(1)东北林区: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2)西南林区: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分布在西南横断山区(3)东南林区:我国主要的经济和人工林区,分布在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三.牧业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
四大牧区的共同特征:内蒙古、新疆两大牧区处于半干旱、干旱地区青海和西藏两大牧区处于高寒地区四大牧区的降水量较少,有广阔的天然草场,适宜放牧四.渔业影响水产分布的因素(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湿润、半湿润的季风区,人口稠密,城市多,交通便利、水产捕捞加工水平高,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寒暖流交汇为什么形成渔场?寒暖流交汇即带来了冷水性的鱼,也带来了暖水性的鱼,鱼的种类多;寒暖流交汇海水易上下搅动,使下层营养盐类泛到上层,增加上层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吸引了大批鱼群。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学案
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学案一、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1.单季稻作: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种植单季稻。
主要是指一年只种植一季稻谷,一年两熟。
这种耕作方式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特点,适应了中国南方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水稻种植区的自然条件。
其中,水稻种植的关键是灌溉系统,通过修建水渠、水坝等工程设施,使得农田能够获得充足的水源。
2.旋耕制度:旋耕制度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之一、旋耕制度是指农民按照一定顺序逐年改变田地的耕作,以保持土地的肥沃和充足的水分。
这样做有助于减少土壤中无机盐的积累,增加土壤的肥力,从而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增产。
以棕地、红地、黄地和白地的轮流轮作作为旋耕的一种形式,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以调节土壤中的养分,保持土地的良好状态。
3.小块散户耕作:古代中国的农业耕作方式主要是以小块散户耕作为主。
这种耕作方式的特点是土地分散耕作,农民以家庭为单位独立耕作,且土地财产具有私有性。
这种耕作方式既有利于农民个体劳动的发展,又有利于农产品的多样性和农民的经济保障。
同时,这也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1.宗族耕地制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以宗族耕地制度为主,即一族共同耕作一块土地。
在古代中国,土地具有祖宗的意义,农民对土地的控制权主要是以宗族为单位。
这种土地制度有利于维护家族的团结和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封建土地制度:封建土地制度是中国古代的另一种土地制度。
封建土地制度是指统治者将土地赏赐给贵族、官员等,以作为其封邑或封地。
这些土地在封建制度下成为贵族、官员等特权阶级的私有财产,由他们负责管理和耕种。
这种土地制度导致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的形成,使得社会的阶级差距进一步加大。
3.公田制度:公田制度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中实行过的一种土地分配制度。
公田是指由国家或集体占有的土地,用于耕种并分配给农民收获。
这种土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产出的基本保证。
第四章第一节 农业 复习学案
第四章第一节农业复习学案知识结构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重要性因地制宜 发展农业 宜林则林:山区 宜粮则粮:平原 宜牧则牧:半干旱地区 宜渔则渔:河湖附近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热等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技术装备、文化水平等 影响因素 成就巨大,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问题严重:人口增多、耕地减少、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现状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建设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方向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利用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措施挑战与 对策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自然条件:气候干旱,光热、水土配合欠佳人口稀少,农业发展历史较晚 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为 西部地区 地区分 布 东部地区 自然条件:光热、水土条件配合良好 人口稠密、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北方 耕地类型:旱田 作物熟制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东北:小麦、玉米、大豆、甜菜 华北:棉花、小麦、玉米、花生、温带水果 主要作物 农业部门以 种植业为主 耕地类型:水田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主要作物: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 南方知识整合一、中国的粮食作物分布1、图中(A/B)代表我国小麦的分布区,对应的土地类型是;图中(A/B),代表水稻的分布。
对应的土地类型是。
2、小麦与水稻区的分界线是---线。
3、水稻区对应(干湿地区),降水量在mm以上。
小麦区对应(干湿地区)和半干旱区域,降水量400-800mm。
二、我国经济作物的分布1、连线甜菜南部沿海地区花生东北平原油菜华北平原山东丘陵甘蔗长江中下游平原三、我国的牧区分布1、农耕区与牧区的分界线相当于mm等降水量线。
2、牧区主要分布在半干旱的草地。
写出字母代表的四大牧区的名称。
A牧区(优良畜种三河牛、三河马),B牧区(优良畜种细毛羊)C牧区,D牧区。
(优良畜种牦牛)四、农业发展条件地区温度带耕作制度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东北平原中温带小麦、玉米(糖料作物)(油料作物)华北平原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长江中下一年两熟(油料作物)游平原华南沿海亚热带、热带(糖料作物)基础巩固1.我国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异很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是我们的基本原则,判断下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合理的是()A. 内蒙古高原-耕作业B. 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田耕作业C. 大兴安岭-畜牧业D. 华北平原-水产养殖业2.下面是我国四种农作物集中产区分布图,其农作物名称与图的编号对应正确的是A. 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B. 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C. 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D. 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3.如图是“我国某两种农作物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A. ①大豆、②棉花B. ①甘蔗、②油菜C. ①油菜、②大豆D. ①棉花、②甘蔗4、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是()A. 甘蔗B. 甜菜C. 花生D. 油菜5、原来被称作“北大荒”的东北平原现在是全国著名的“北大仓”。
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 人民版必修2
第1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农业是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在古代中国被统治者看做立国之“本”。
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2.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手工业产品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3.中国商业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曾达到很高的水平。
但是,古代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往往对商业活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种种限制。
[学习目标]一、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历程2.评价(1)积极:农耕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图解识记]中国古代农业的演变二、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1.水利事业的发展(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四川)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陕西关中),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2)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了一种“井渠”,这种水渠至今仍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
(3)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2.灌溉工具的进步(1)隋唐五代时期,北方已使用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车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
(2)宋代的水转翻车利用水力为动力灌溉。
(3)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
[思维深化]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两点认识(1)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它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减轻旱涝灾害等。
(2)水利工程的修建和灌溉工具的进步,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水平。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1.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春秋时期出现,战国时期推广,唐朝出现的曲辕犁,标志着犁耕技术走向成熟。
4.土地制度: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多种形式并存。
中国的农业教案初中
中国的农业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2. 掌握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3. 了解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 中国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2. 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3. 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2. 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农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进行的生产活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二、中国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10分钟)1. 介绍中国农业的基本概念,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2. 分析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如粮食产量、农业结构、农业科技水平等;3.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影响国民经济?三、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15分钟)1. 介绍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如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等;2. 分析农具的发展变化,如石、骨、木农具到青铜农具,再到铁制农具和曲辕犁等;3. 引导学生思考:农具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提高有何作用?四、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0分钟)1. 分析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如南方水田、北方旱地等;2. 介绍影响农业地区分布的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源等;3. 引导学生思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是什么?五、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2. 分析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如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广环保农业等;3. 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3.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思考如何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的农业学案
中国的农业学案
3、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都有哪些?
4、中国的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甘蔗、甜菜主要分布在哪里?
合作探究
九大商品粮基地中,商品率比较高的是哪几个?为什么?
检测与拓展
读我国某农产品产量分布示意图,
回答3~4题。
1.该农产品最可能是
A.冬小麦
B.水稻
C.棉花
D.橡胶
2.该农作物在世界的主要产区有
①埃及②泰国
③澳大利亚④乌兹别克斯坦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农业发展方向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地区在加强粮食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大力
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B.乙地区在加强商品棉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大
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C.丙地区在农业加强资源综合开发基础上,
还要注重生态建设
2
D.丁地区要加强农业中低产田的治理,还要注重生态建设
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8—10题。
4.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
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
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
5.上述四种农作物优势产区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①自然条件②交通条件③劳动力因素④产业化基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填充图册P150-151
3。
1020 高三地理一轮学案-中国农业 √
20中国农业【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情况2.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思路【案例分析】1、读舟山群岛示意图,回答问题。
(1)舟山群岛位于我国哪个海域?其海洋渔业资源非常丰富的原因有哪些。
(2)我国东南部水产养殖业发达的原因?(3)舟山群岛地区渔业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这几年渔业产量大幅度下降,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鱼荒”现象,请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地形崎岖,以中山丘陵为主,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全县总人口为48.72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3.9%。
耕地面积17万亩,其中水田14.6万亩。
材料二青田县传统农业技术——“稻田养鱼”技术又因其“独特性、重要性、巧夺天工”为世人瞩目。
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青田县“稻田养鱼”迄今已有1 200年的历史。
其最早的起源是农民利用溪水灌溉水稻田,随溪水流入的小鱼在稻田中自然生长,经过长期培育,最终形成了天然的稻鱼共生系统。
田鱼是以田间昆虫、杂草为食,通过“稻鱼共生”长成。
在西班牙马德里1斤左右的田鱼每条要卖到40欧元。
材料三浙江省青田县稻田养鱼模式图(1)青田县丘陵山区茶树种植面积较广,影响油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A.地形 B.水源 C.气候 D.土壤(2)青田县粮食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发展该农业的有利区位因素是什么?主要限制性因素是什么?(3)“稻田养鱼”“稻鱼共生”的农业模式具有哪些优点?3、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评价成都平原地区季风水田农业的发展条件。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图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草绘的当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该兴趣小组发现当地大量种植甘蔗,而我国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种植较少。
请分析该地种植甘蔗的原因。
5、横断山区在大力利用该地区丰富林业资源和地形优势,开发林业和立体农业发展,但目前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生态问题,请从所学的的知识,分析可能会出现了哪些生态问题,并分析具体主要原因。
高中地理第二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学案第三册
第三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程标准素养目标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1.结合区域地形、气候以及人类活动说明耕地资源特点的成因。
(区域认知)2.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以及时空发展的角度说明耕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综合思维)3。
通过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说明保护耕地的重要意义.(人地协调观)4。
运用图表材料,评价耕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特点。
(地理实践力)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1.粮食安全:(1)概念: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2)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进出口四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危及粮食安全。
(3)重要性:是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涵义.提示: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安全涉及人类最基本权利的保障,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幸福,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强盛。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粮食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
(×)②“社稷"的“稷”是一种粮食。
(√)③农业基础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④“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我国的一贯立场. (√)2。
中国的粮食生产:(1)四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2)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因素。
粮食总产量=耕地面积×单位耕地面积产量①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②耕地所在区域的热量、水和光照等资源的时空配置。
[连一连]将影响下列地区粮食生产的优势因素连接起来.3。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点:我国人口众多,季风气候显著、干旱区面积广大、多丘陵山地,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具有以下特征:(1)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
(2)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3)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4)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学案(教师用)
第六部分中国的农业和工业学案考纲浏览:1、中国的农业类型、农业区域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2、中国工业布局变化及主要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
3、结合资料分析我国农业、工业分布、发展的区位条件。
热点提示:本部分内容以中国地图(包括区域地图)为载体或以数据、图表为媒介考查学生对我国工业、农业分布及特点的掌握程度。
自主学习和探究:第一部分:农业一、我国农业概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
1、种植业:影响的自然条件:①适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②有足够的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
分布: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
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
(1)基本情况:(2)重要农作物的分布(a)主要粮食作物:①小麦:耐旱耐寒耐盐碱,适应性强。
集中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
春小麦——长城以北,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
以黑龙江产量最多。
冬小麦——长城以南,华北平原,渭河平原,汾河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②水稻:性喜温湿。
秦岭——淮河以南则是水稻的集中分布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台西平原。
③玉米:性喜暖湿,集中分布在黑龙江至云贵高原的东北----西南向的长形地带。
④大豆:喜温作物。
适宜于夏季高温的温带地区。
主要在松辽平原和黄淮平原。
大豆是粮、油兼用作物。
(b)主要经济作物:①棉花:喜温好光作物。
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②花生:原产热带,对热量要求较高。
主要分布在东部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山东产量最多,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
产量居世界第一。
③油菜:喜凉作物,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范围广。
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油料作物。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来出现“北移南迁”——北到黑龙江、辽宁,南到华南地区。
2022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9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二经济成长历程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本专题主要阐述了古代农耕文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对其有效补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
线索一: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
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线索二:古代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三个领域(冶金、制瓷、纺织)成就突出,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三:古代商业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对外贸易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
线索四:古代经济政策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古代,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此后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第19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备考指导素养目标把握一个特征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和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经营模式(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掌握两个阶段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2)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角度,了解中国古代金属冶炼技术、纺织技术和陶瓷技术的发展(3)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享誉海内外的原因,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护中华民族优秀遗产的历史价值观把握三个趋势从春秋战国到唐宋时期铁犁牛耕技术日趋成熟;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掌握三个行业冶金业、纺织业、制瓷业是古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了解三种形态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发展认识一种现象明朝中后期在民营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知识排查教材深化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耕作技术——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刀耕火种”:在原始山林中,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进行最基本的种植经营。
2019-2020学年高二区域地理同步学案:第18讲 中国的农业 Word版含答案
第18讲中国的农业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读图思考]我国主要种植业区所在的地形区;分析某地区种植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读图思考]指出我国主要农作物优势产区的分布特征;分析其各自形成的优势条件。
[读图思考]我国各农业类型分布区存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其不同农业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种植业(1)分布: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2)内部差异①成因:南北气候条件的显著差异。
②表现①九大商品粮基地:A三江平原,B松嫩平原,C江淮地区,D太湖平原,E江汉平原,F成都平原,G洞庭湖平原,H鄱阳湖平原,L珠江三角洲。
②五大商品棉基地:M黄淮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N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江汉平原,O南疆。
③出口性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
2.畜牧业(1)牧区畜牧业:位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西。
我国四大牧区是a内蒙古牧区、b新疆牧区、c青海牧区和d西藏牧区。
(2)农耕区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是城市乳肉产品的主要来源。
3.林业:e西南天然林区、f东北天然林区、g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4.渔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我国农业的发展[读图思考]我国农业产值构成的特点及其可能带来的社会经济与生态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1.存在的问题(1)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A种植业占主导地位,B畜牧业只占27%,D林业、C渔业比重太小。
(2)面临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
2.对策(1)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2)结合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面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3)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1.读中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商品粮基地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⑥,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⑨。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学案 第4章第2节《农业》(含答案)
解析:新疆深居大陆内部,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云量少,日照充足,气温昼夜温差 大,作物消耗养料少,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的糖分积累,所。
(3)林业主要分布在:
、
、
地区。
(4)渔业主要分布在:
地区。
【探究】
1、读书本: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图,分析:
(1) 图中绿色部分(西部)地区主要农业部门是
,
这里有我国
、
、
、
四大牧区。
(2)黄色部分(东部)地区的农业生产部门有 、
、
三个。
(3)这两部分大致以 毫米的年降水量线为分界线,这条线大致把我国农业区分成东西两部
分,东西差异也是我国农业分布最明显的差异。
(4)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在 。
2、读书本: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对照课本内容完成下表:
地区
以北 秦岭——淮河 以南
耕地类型
熟制(一年几
熟)
农 粮食作物
物
[来
糖料作物
油料作物
三大棉区
熟制:一年当中,在同一块田地上可收获农作物的次数。
、
、
、
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
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探究】
1、(1)以下各地区适合开展哪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为什么?
A、太行山区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草原 D、洞庭湖沿岸
(2)在气候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如果种果树,应该安排在什么地方?山区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农业 生产活动? (3)上面的选择只是从自然条件方面考虑应该发展哪个大的农业部门,当我们进行具体的生产 时,又会考虑到哪些因素呢?
课堂小练 1.下列有关我国农业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2020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学案:1.1发达的古代农业(解析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自主预习】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原始农业(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
(2)相当发达:距今七八千年时。
(3)主要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问题思考1材料史料记载:“所种之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样的耕作方式?出现在我国农业生产的什么时期?答案刀耕火种。
原始农业时期。
2.商周农业(1)概况(2)影响①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②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3)东汉:耦犁的牛耕方法推广到珠江流域。
(4)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
问题思考2曲辕犁创制于唐朝,直到明清时期仍在使用,这说明了什么?答案我国古代农具的革新非常缓慢。
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
(2)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4.耕作制度(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5.灌溉技术(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时创制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3)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集体劳作(1)出现:商周时期。
《农业》学案
第四章第一节《农业》【学习目标】1.根据农业与土地的关系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
2.运用地图,熟记我国小麦、水稻的主要产区及商品粮基地的分布。
3.掌握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类、分布及其原因。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分类及其分布,知道我国四大牧区及其优良畜种。
【智慧碰撞】任务一: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和商品粮基地1、__ _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2、粮食作物中,南方属_ __集中产区,北方属___ _集中产区。
3、__ _、__ _、 _ __、__ 等地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4、根据不同的,小麦有冬小麦与春小麦之分。
我国最大的平原主要种植春小麦,平原主要种植冬小麦。
5、说出数字代表的商品粮基地的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⑦任务二:纤维作物——棉花的分布。
中国重要的产棉区是_ _ __、__ _另外,_ _是我国主要的长绒棉产区。
任务三:油料、糖料作物的分布。
1、油料作物:北方:花生主要分布在、两省。
南方:在中国种植面积最广。
最大产区是。
2、糖料作物:北方:甜菜主要分布在、、等地;南方:甘蔗主要分布在,最大产区是。
【当堂练习】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A表示的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2)B表示的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3)C表示的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__,最大产区在____________(4)D表示的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__,最大产区是______。
任务四:畜牧业分布。
1、我国__________部、_________部草原辽阔,牧场宽广。
2、四大牧区: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3、优良畜种内蒙古牧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疆牧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海牧区:____________西藏牧区:____________【智慧达标】1、下列生产活动,属于因地制宜,对自然因素合理利用的行为的是()A、在珠江三角洲种植甜菜B、在内蒙古高原有计划开垦草原,发展粮食生产C、在华北平原地区引水灌溉发展水稻生产D、在海南岛种植天然橡胶2、读下面四幅我国经济作物分布图,指出下列排序与图中相符的是()A.①甜菜②油菜③甘蔗④花生B.①甜菜②花生③甘蔗④油菜C.①甘蔗②花生③油菜④甜菜D.①花生②油菜③甘蔗④甜菜读“中国主要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分布图”,完成3-4题.3、形成我国“东耕西牧”农业格局的主要原因是()A. 南北温度的差异B. 东西温度的差异C. 东西干湿的差异D. 南北干湿的差异4、东部地区是我国种植业、林业、渔业的主要分布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B.人工林集中分布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C.沿海地区淡水渔业发达D.南方地区是我国的主要旱作农业区5、不属于创汇农业基地的是()A.山东半岛B.长江三角洲C.闽南D.江汉平原6、我国城乡人民食用的肉、奶、主要来源于()A、内蒙古牧区B、新疆牧区C、西藏牧区D、农耕区畜牧业7、读“我国油料、糖料作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的农业教学案 Word 文档 (4)
课题:第四章第二节中国的农业(1)课型:新授备课人:时间:审核人一:时间:审核人二:时间:上课时间:序号:教学目标:1、认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位置2、说出并理解主要农业区的分布特点3、说出并理解主要农业区的农作物和熟制状况重点难点:在图上识记并2、3两个知识点教学方法:读图识记教学过程:一、预习案一、看课本96-97页,完成:1、农业主要包括()()()()等部门。
2、()是国民经济的基础3、自己看书中的图,认识种植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
4、看课本99页,说一说中国农业发展中的科学家,最少说出一个:如袁隆平、李振声等。
他们的主要贡献,是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可以理解为亩产量或者是总产量吗?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看法。
激发学习科学家报效祖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树立学习自信,培养助人理念。
二、导学案二、看课本99页完成。
1、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部和()部、()方和()方的区别。
2、西部地区()广布,农业中的()业地位重要,那里有我国的四大牧区,它们分别是()牧区()牧区()牧区和()牧区。
种植业只是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和()地区。
西部地区的平原主要有以黄河为主要灌溉水源的()平原和()平原。
其中雅鲁藏布江谷地,是重要的()农业分布地区。
3、东部地区的耕地主要分步在()和()的()地区(前者答干湿地区类型,后者回答地形类型);林地主要分布在()和()的天然林区和东南部的()林区。
沿海地区是我国()渔业生产基地,南方地区是()渔业发达。
三、练习案三、看课本100页完成。
填写下列表格并识记教后小记:。
初中中国的农业教案
初中中国的农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差异。
3. 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1. 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其重要性。
2. 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差异。
3.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1. 理解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及其原因。
2. 掌握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的农业》。
2. PPT课件。
3. 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农业?农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如何?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农业是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养殖、林业等生产活动的一种产业。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其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差异。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农业地区分布差异的自然原因。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出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如梯田、水田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点评并补充。
2. 强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思考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挑战。
2. 列举一个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并分析其必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其重要性,掌握了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差异,并理解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农业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我国农业结构的变化和特点2.中国的农业类型及农业区域,地势、气候对农业生产的阻碍3.中国要紧农作物的分布4.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要紧知识点:一、农业知识架构补充定义:依靠动植物生长繁育所猎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特点:季节性、周期性、_________按生产对象分按投入生产资料多少分:粗放农业、_________按用途分:自给农业、___________按农业地域类型分季风水田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业生产区位因素自然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经济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我国农业进展的自然条件(1)大部分在_____纬度,热量条件优越。
夏季全国普遍____,雨热同期。
(2)水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分布不平稳,南方____,北方____,多旱涝灾难。
(3)山地多,____、林地面积小。
(4)历史悠久,耕地质量好,后备资源不足(要紧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等地区)(5)生物资源品种丰富。
二、我国的种植业(一)种植业与自然条件阻碍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活、水源丰富、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气候条件分布:半潮湿和潮湿的平原地区____,农作物有____、棉花、花生、甜菜、华北一年____熟、东北一年____熟____,农作物有____、棉花、油菜、甘蔗,淮河以南一年____熟、海南岛一年____熟(二)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1.商品粮基地(小麦,水稻,玉米)(1)小麦:小麦耐____,耐____,适应性强,分布较广。
按播种季节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前一种要紧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后一种要紧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目前,我国小麦优势区要紧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稻:水稻喜____喜____,按照热量条件的要求不同可分为___ _季稻,____季稻,____季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等地区是我国最要紧的水稻种植区。
(3)玉米:玉米喜____,要紧分布为北方____播玉米,___________ ____夏播玉米和________________玉米,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要紧玉米区。
读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完成:(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商品粮基地是: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⑧____、⑨____。
(2)以上商品粮基地的地势多为____,位于东部____区,其____和____配合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3)有两个商品粮基地的省是____;既是商品粮基地,又是甘蔗产区的代号是____和____。
(4)按照耕地类型和粮食品种将以上商品粮基地归类,完成下列表格。
类型商品粮基地代号旱地一小麦_______、_______水田一水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要紧经济作物的分布(棉花、油菜、甘蔗、甜菜)(1)棉花:棉花喜____喜____,生长期____,我国棉花要紧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油菜:油菜喜____喜____,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作物,在我国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是我国油菜优势重点区域。
(3)甘蔗:甘蔗是我国_______的要紧原料,喜____喜____、需____多、生长期____,要紧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4)甜菜:甜菜喜_______、耐____、耐____、耐____,我国主产区在________以北,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其中_______种植最多,约占全国甜菜总面积的65%。
读我国要紧经济作物分布图,回答咨询题。
(1)图中字母A、B、C、D所示区域的经济作物名称。
A是____,B是____,C是____,D是____。
(2)四种经济作物中属糖料作物的是____,属油料作物的是____。
(3)造成四种经济作物分布差异的要紧缘故是____(自然、社会经济)。
(4)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是____,____流域是其要紧的产区。
(5)甜菜要紧分布在我国北方的____省、吉林省、____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6)从温度带看,甘蔗要紧分布在____带和____带,花生要紧分布在____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甜菜要紧分布在____带。
三.我国的畜牧业(1)牧区畜牧业要紧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四川5个省区,天然草场面积占中国草场面积的_______。
牧区经营的牲畜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2)农区畜牧业要紧是指以________栽培为主的地区,专门以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珠江三角洲最为集中,要紧畜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都市郊区牧业:要紧分布在____________周围,受_______阻碍较大。
读我国牧区图,完成各项要求。
(1)图中牧区与农区的界线大致是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分不讲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牧区名称:A是____牧区,B是____牧区,C是____牧区,D____牧区。
(3)A牧区的要紧优良畜种是____。
(4)商场出售的鄂尔多斯羊绒衫要紧是____牧区生产的;牦牛绒衫要紧是____、____牧区生产的。
(5)我国农耕区的畜牧业要紧为我们提供的产品有哪些?____等肉类和____等禽类产品。
(6)目前,四大牧区在进展中存在哪些咨询题?今后应如何进展?四、我国的林业1.概念:利用森林生长而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2.功能:①环境效益②经济效益我国的森林资源要紧分布在:①东北的____________岭和______山地,是我国最大的______林区;②___________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除森林外还有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暖温带的苹果(要紧产于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新疆、辽宁等省)亚热带柑桔(要紧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等省)亚热带的茶叶(产于南方各省山区)南部沿海各省(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水果。
海南还出产椰子。
天然橡胶(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五、我国的水产业水产业包括_______水产业和_______水产。
按照生产方式又可分天然捕捞和_______两大类。
我国的水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进展水产的水域条件优越,陆地上河湖面积宽敞,养殖历史悠久;海洋方面,自北而南,依次有_____海、_____海、_____海、_____海等宽敞水域。
阻碍我国东南部水产业分布的因素:①自然条件:东南部临海,水域宽广,大陆水域的3/4在____部。
②人口:东南部人口____,居民有____的爱好。
③社会经济条件:都市____,交通____,消费市场____。
④技术: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较____。
知识扩充:绿洲农业:洪涝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处的农业。
一样分布于洪涝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以及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点。
在我国要紧由青海绿洲农业和新疆的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在洪涝时以大水灌溉的方式保证农业生产的模式。
一样分布在在降雨量极少的洪涝、半洪涝地区,因为降水较少,要紧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进展的农业,在我国要紧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要紧农作物为春小麦。
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引黄河水,有“塞外江南”之称。
河西走廊依靠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在现时期应进展节水灌溉农业。
河谷农业:在河谷地区进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
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高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之间的山岭一样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河谷地带的农业发达,被称为河谷农业。
例如我国青海省黄河谷地,湟水谷地差不多上典型的谷地农业区,是青海省的要紧耕作区。
雅鲁藏布江谷地也是河谷农业。
河谷农业分布在我国西藏和新疆地区河谷地带平坦,土壤肥沃,有机物丰富,热量不易散失,适宜种植。
坝子农业:坝子,我国云贵高原上的局部平原的地点名称。
要紧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坝上地势平坦,气候温顺,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云贵高原上农业兴盛、人口稠密的经济中心。
云南省约有1100多个坝子,坝子的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贵州的坝子约占耕地的四分之一。
一.中国要紧农作物的分布商品性生产基地选建的条件:(1)生产条件好;(2)农业经济基础好,有进展前景;(3)商品率高;(4)增产潜力大;(5)连片集中,交通便利;(6)市场需求量大。
类型名称和分布特点九大商品粮基地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生产条件和基础较好江淮地区增产潜力较大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粮食商品率较高五大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海平原、南疆夏季高温,光热充足的温带地区糖料作物甘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热带、亚热带地区)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二.林业功能:(1)环境效益:吸烟滞尘、减弱噪音、美化环境、防风固沙、爱护农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台风侵袭。
(2)经济效益:提供木材、橡胶、水果、茶叶等森林的分布:(1)东北林区: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2)西南林区: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分布在西南横断山区(3)东南林区:我国要紧的经济和人工林区,分布在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三.牧业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宁夏滩羊;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西藏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青海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四大牧区的共同特点内蒙古、新疆两大牧区处于半洪涝、洪涝地区青海和西藏两大牧区处于高寒地区四大牧区的降水量较少,有宽敞的天然草场,适宜放牧四.渔业阻碍水产分布的因素(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潮湿、半潮湿的季风区,人口稠密,都市多,交通便利、水产捕捞加工水平高,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