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生成的影响因素、药物的利尿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药物的利尿作用
姓名:学号:班级: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膀胱插管技术测定尿量的方法。
2.观察影响尿生成的各种因素对尿量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加深对尿生成过程的理
解。
二、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家兔(体重
2.0kg以上)
2.器材: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兔手术台,膀胱插管,注射器,头皮针。
3.药品:生理盐水,20%葡萄糖溶液,呋塞米,1:10000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垂体后叶素,
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班氏试剂。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
1.麻醉:将家兔称重后,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5ml/kg剂量自耳缘静脉注射麻醉。
2.固定:家兔仰卧位固定。
3.备皮:剪取家兔颈部,下腹部被毛。
4.手术
1)颈部手术
剪去颈前部兔毛,正中切开皮肤5~6厘米,用止血钳纵向分离软组织及颈部肌肉,暴露气管及与气管平行的右血管神经鞘,细心分离出右侧鞘膜内的迷走神
经,在神经下穿线备用。
2)腹部手术
从耻骨联合向上沿中线作长约4厘米的切口,沿腹白线打开腹腔,将膀胱轻拉至腹壁外,先辨认清楚膀胱和输尿管的解剖部位,用止血钳提起膀胱前壁(靠近
顶端部分),选择血管较少处,切一纵行小口,插入插管后膀胱即随着尿液的流出
而缩小。如膀胱壁较松驰而膀胱容积仍较大时,可用粗线将膀胱扎掉一部分,使
膀胱内的贮尿量减至最少。用线结扎膀胱颈部以阻断膀胱同尿道的通路。
5.观察项目
1)记录正常尿量(滴/min)
2)生理盐水对尿量的影响
自耳缘静脉快速注射38℃生理盐水20ml,观察尿量的变化。
3)葡萄糖对尿量的影响
先收集尿液2滴进行尿糖定性试验作为对照,然后自耳缘静脉快速注射20%葡萄糖溶液5ml,观察尿量的变化。在尿量变化增多时,再去尿液2滴作尿糖定
性试验。
尿糖定性试验方法:试管内加1ml班氏试剂,加入数滴尿标本,在酒精灯上加热煮沸。冷却后观察溶液和沉淀物的颜色改变,蓝色为阴性(-),若颜色变为绿
色(+)、黄绿(++)、土黄色(+++)、或砖红色(++++),则为阳性且其含糖量
依次升高。
4)去甲肾上腺素对尿量的影响
自耳缘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溶液0.5ml,观察尿量的变化。
5)迷走神经兴奋对尿量的影响
用保护电极以中等强度和频率的连续脉冲(定时刺激,持续时间20s,波宽5ms,强度2.0V,频率25Hz)刺激右迷走神经,观察尿量的变化。
6)呋塞米对尿量的影响
自耳缘静脉注射呋塞米1U(1ml),观察尿量的变化。
7)抗利尿激素(ADH)对尿量的影响
自耳缘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含ADH)1U(1ml),观察尿量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
表1. 尿生成的影响实验结果
五、实验讨论
1.尿生成的生理调节
1)肾内自身调节
a.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渗透性利尿:通过提高小管液中溶质浓度而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
图1. 小管液浓度调节
b.球管平衡
不论肾小管于滤过率或增或减,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管滤过率的65~70%左右。
机制:近端小管的定比重吸收。如图2,3所示。
图2.近段小管的定比重吸收
图3.近段小管的定比重吸收机制
反之,肾小球滤过率减小,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也相应地降低。
生理意义:使尿中排出的溶质和水不致因肾小管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变动。
2)神经体液调节
a.肾交感神经的作用
图4. 肾交感神经的作用机制
b.血管升压素(VP;又称抗利尿激素,ADH)
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神经垂体储存贮存和释放。
作用(对尿生成的主要影响):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水的重吸收↑→尿量↓(图5)
图5. VP的作用
作用机制:VP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管周膜上的V2受体结合→通过Gs激活膜内的AC→上皮细胞中cAMP的生成↑→激活蛋白激酶A→蛋白质磷酸化→位于管腔膜附近的含有水孔蛋白AQP-2的小泡镶嵌在管腔膜上→管腔膜上的水通道数量↑→对谁的通透性↑→水通过管腔膜进入细胞内↑→经基侧膜的水孔蛋白AQP-3和AQP-4进入细胞间隙而被重吸收↑(图6)
图6. VP的作用机制
分泌的调节:
a)血浆晶体渗透压(最敏感)
b)循环血量
c.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图7. 醛固酮分泌调节示意图
+:兴奋-:抑制
a)Ang II对尿生成的影响
i.刺激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保Na+排K+
ii.近段小管对NaCl重吸收↑→使尿中排除的NaCl↓
iii.血管升压素释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尿量↓
iv.入球小动脉强烈收缩(高浓度的Ang II)→肾小球滤过率↓
b)醛固酮对尿生成的影响
i.合成部位: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ii.生理作用:保Na+排K+
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主细胞对Na+的重吸收,并促
进K+的分泌;同时,CI-、水的重吸收也增加,使细胞外液
量增多。(图8)
图8. 醛固酮的生理作用
iii.作用机制:醛固酮进入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内→
与胞浆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作用于核中的
DNA特异性位点→调节特异性mRNA转录→合成醛固酮诱
导蛋白→Na+重吸收↑→造成小管腔内的负电位→Cl-和水
的重吸收↑→细胞外液量↑(图9)
图9. 醛固酮的作用机制
iv.醛固酮的分泌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浆内
[K+]↑、[Na+]↓↓
d.心房钠尿肽(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