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珠三角改革发展_付晓东

合集下载

虚拟经济对区域经济学的冲击_付晓东

虚拟经济对区域经济学的冲击_付晓东

虚拟经济对区域经济学的冲击付晓东(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72)摘要:网络技术催生了虚拟经济。

这种新的经济形式已经从多方面向区域经济渗透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生存生活方式、经济运行方式。

网络技术改变了/距离0的固有概念,虚拟经济摆脱了/区位0的严厉束缚,区域经济学原本依赖的空间基础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一些基本原理在新兴的虚拟经济中失去解释力,甚至受到强烈的冲击。

基于现实的新情况,积极探讨区域经济的新形态和区域经济学的认识创新。

关 键 词:区域经济;虚拟经济;冲击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O 2363(2009)01O 0006O 05收稿日期:2008-04-21;修回日期:2008-10-30作者简介:付晓东(1960-),男,内蒙古包头市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城市经济教学与研究工作,(E -m a il)rdf xd @126.co m 。

1 网络冲击区域经济虚拟经济¹,即非物质性产品经济已经渗入我们的生活。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我们熟悉的世界正在改变,我们的未来正在被创造。

网络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带来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空间距离不再是制约经济活动的主要因素,虚拟的、非物质性产品正在逐步扩大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这一新的经济现象已经悄然改变着经济空间区位,引起区域经济关系的变动,开始对区域经济学固有理论产生强烈的冲击,一些原理和原则需要重新审视和认识,区域经济学进入了重大变革时代,面临发展的春天。

1.1 网络熨平了“距离”特征,环球“同此凉热”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进程中,曾有过几次划时代的认识飞跃,其中也伴随着空间区位的变动特征。

陆权时代,麦金德(英国地缘政治学者1861)1947年)在5地缘政治论6中宣称:谁控制了亚欧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

海权时代,马汉(美国历史学家、地缘政治学者1840)1914年)在5海军战略论6中宣称:谁控制住海洋,谁就统治了世界。

2021年福田区上沙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福田区上沙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福田区上沙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牛虻(节选)伏尼契礼拜三早晨,日出时,他们把牛虻带到院子里。

他的腿瘸得比往常更明显了,他重重地靠着军曹的胳膊,走得异常困难、痛苦,但他脸上所有的消沉、谦顺都已无影无踪。

空寂中把他压垮的幽灵似的恐惧、虚幻世界里的幻象与梦境,都随着产生它们的夜消失了,而一旦太阳光芒四射,敌人出现在面前,他便激起斗志,再也无恐惧可言了。

执行死刑的六个枪手在爬满春藤的墙前站成一排,这墙就是他那天夜晚进行不幸尝试时爬过的布满裂缝正要坍塌的墙壁。

士兵们站在一起后,手里握着枪,好不容易抑制住眼泪。

他们被叫来杀死牛虻,真是不堪设想的恐怖。

他那直刺人心的辩才,他那无休止的狂笑,他那光明磊落、感人肺腑的勇气,曾像太阳的光芒一样在他们死气沉沉的生活中闪耀,而现在,他必须死,死于他们之手,这对他们来说,就是去熄灭天上的明灯。

在院子里那棵巨大的无花果树下,他的坟墓正在等着他,那是夜里由一些很不情愿的士兵挖的,铁锹上沾上了他们的泪水。

他走过时,低下头微笑着看了看那个黑魆魆的坑和坑边打蔫儿的小草,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闻闻那新翻泥土的芳香。

靠近大树,军曹停下来。

牛虻带着最欢欣的微笑回头看了看。

“我要站在这儿吗,军曹?”军曹默默点点头,他喉头哽咽,悔恨自己竟不能说句话来救他的命。

统领、他的侄子、为枪手发令的中尉、一个医生和一个牧师已经站在院中了,他们一本正经地往前走着,看到牛虻含笑的眼睛中光芒四射的蔑视,他们都有些局促不安。

“我的孩子,”牧师上前打断他的话,别的人后退了几步,以便单独谈话,“再过几分钟,你就要面对你的创造者了,难道留给你忏悔的这几分钟,你还要用来说这些话吗?我请求你想想,不忏悔就死会让所有的罪孽压在你的头上,那是多么可怕的事啊!等你站到你的审判者面前,再想忏悔可就来不及了。

难道你竟要开着玩笑走到上帝森严的神座前吗?”“开玩笑吗,牧师大人?我觉得,忏悔这东西只有你们才用得着,轮到我们收拾你们的时候,我们会用大炮来代替这半打破旧的马枪的,那时候,就会真正领教我们是多么能开玩笑的。

“一带一路”战略下山东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山东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

我国GDP 的高速稳定增长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给西方发达国家带来了压力,为此国际方面偶有发达国家会设置一些贸易壁垒来限制我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想挤压我们的对外贸易空间。

美国趁机重新掌握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主导权,并拉拢欧洲和美国,共同对中国的发展进行打压和限制,通过树立严苛的贸易壁垒和限制市场准入,一步步将中国排挤在亚太经济圈的边缘。

在这样的大背景、大环境下,中国亟须打开亚洲内部地区市场,实施“一带一路”的需求呼之欲出。

3.“一带一路”战略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优势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同中国进行贸易往来,尤其是亚洲地区的国家。

这些国家从地域上,距离我国较近,从战略意义上,我国能够尽可能地为其提供帮助。

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扶持和促进下,我国的经济增长有25%的概率源自于这些国家与我国进行的贸易往来。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我国和眼线国家越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往来密切的条形区域,“一带一路”战略形成了突出的优势。

首先,中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为沿线国家开来了一辆发展的“顺风车”。

“一带一路”的特色在于其合作的方式不是单一的、片面的合作,而是多项的、全方位的合作。

从制造业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为沿线各国提供各项帮助,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中国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和互通,在促进各国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中国的引导力,逐渐树立中国的主导地位,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机制。

其次,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中国通过与周边沿线国家签订单边、多边协议,规范相互之间的合作,加强在资金、技术、经验上的交流,强化重工业、轻工业等产业的合作,在推动沿线国家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在互联互通的过程中,共同发展,共谋双赢,使中国的影响力逐渐地润入到沿线国家当中去。

三、结语“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将中国市场和中国经济融入到世界经济当中去。

中国作为亚洲地区,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仅拥有丰富的市场前景,而且享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珠三角是指中国广东省东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该地区拥有发达的经济、交通和制造业等优势,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这是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1.现状
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是全国最为发达的制造业集群之一,主要集中在珠海、深圳、广州、东莞等城市。

另外,珠三角还具有出色的交通和物流优势,其中的珠江水道更是成为南中国海沿岸较为便捷的交通走廊。

除此之外,珠三角的商贸业也发展迅速,北京路步行街等商圈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2.趋势
珠三角区域正逐步朝着产业升级转型的方向发展,转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环保技术及高附加值产品。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创新转型,提高科技含量。

此外,珠三角地区未来还将增强自主创新、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更加深入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机遇。

珠三角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经济和文化资源,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可以预见,今后该地区将继续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保持重要地位,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之一。

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非均衡分析——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区域例证

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非均衡分析——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区域例证

2016年14期总第821期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广东省“十三五”发展目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基础和重要路径。

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广东,在经历了30多年高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内部地区之间发展的差异和历史遗留问题,使得广东省内部区域发展极不平衡,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缩短区域发展差距,补齐经济发展短板,是实现广东“十三五”时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区域发展的非协调性1.区域发展的严重不均衡制约广东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区域发展差距过大。

粤东西北地区的土地和人口分布约占全省的80%和70%,但全省80%的国内生产总值、80%的工业增加值、90%的财政收入、80%的城乡居民存款产生于珠三角。

2011年-2015年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区域GDP 占全省比重(%)数据来源: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2015年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较(亿元)数据来源: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从区域经济总量构成占比来看,2011年-2015年,5年来粤东西北地区在全省经济总量的占比波动区间在0.6个百分点之内,变化波动较小;表现在财政收入上,一般预算收入2011年珠三角是粤东西北三地的5.93倍,2015年扩大到6.32倍,差距进一步加大,粤东西北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能力较弱。

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与珠三角差距巨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

2.产业结构不合理广东省为调整珠三角产业结构,促进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2008年开始实施了产业、劳动力“双转移”战略。

2013年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的决定》,政策的推动使粤东西北连续6年增速超过了珠三角。

但到了2015年,粤东西北地区GDP 增长8.1%,比珠三角地区低0.5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出现了新的逆转,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增长压力较大。

浅析珠三角城市间第三产业的分工定位与协作

浅析珠三角城市间第三产业的分工定位与协作

浅析珠三角城市间第三产业的分工定位与协作自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取得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又一大制造中心。

然而,在珠三角内部,仍然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分工不明确等制约珠三角以至于整个广东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利因素。

只有实行有效的错位分工,才能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标签:生产性服务业错位分工比较优势0 引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的两个多世纪里,世界经济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增长,生产力水平较传统农业社会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

随之而来的是农业、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发展趋势。

诚如美国经济学家R.Shelp所言,“农业、采掘业和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砖块’,而服务业则是把他们粘合起来的‘灰泥’”,由此可见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当然,在发展过程中,服务业也呈现出了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概括为传统服务业和新型服务业两种类型。

个人消费服务、基础服务、公共服务是发展比较成熟的服务业,属于传统服务业行列。

而本文所探讨的则是新型的生产性服务业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就珠三角地区城市错位分工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

即要求各个城市不能局限于本城市现有的区位优势进行独立的城市产业发展规划,而必须从区域一体化的角度出发,根据各自城市实际找出自己的优势,发现和强化错位优势,找准定位,实现合理布局和完善城市功能,进而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和区域协调发展。

1 服务业分工理论回顾所谓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

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历程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有着内在的关联性。

它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主要范围涵盖仓储、市场研究、物流、广告、信息咨询、法律、税务、审计、房地产等行业。

[1]随着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生产性服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30年中国城市经济改革与发展模式转换_付晓东

30年中国城市经济改革与发展模式转换_付晓东

总25卷 第1期兰州商学院学报V o l 125 N o 112009年2月Journal o f L anzhou Comm ercia l College F eb .,200930年中国城市经济改革与发展模式转换*p 付晓东,余 婧,李耀辉(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872)摘 要:改革开放的30年,是以城市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和不断改革为动力的30年。

30年中,中国城市经济不仅在总量规模上快速发展与迅速扩张,经济体制和机制在深层上也获得了质的飞跃和提升,从而营造了中国的繁荣富强,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使我国经济从30年前近乎崩溃的边缘一跃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关键词:中国;城市经济;改革;发展模式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465(2009)01-040-09Chi nese U rban E cono m ic R efor m and D evelop m entM odel Transfor mati on duri ng the Recent 30Y earsFU X iao -dong,YU Jing,LI Yao -hui(Reg ional and U rban E cono m ic R esearch I nstit u te ,Renm in Un iversity of Ch i n a ,B eiji n g 100872,China)A bstract :The 30years since the refor m and open to the outside w orl d ,are the years based on t h e rapid developm ent and constant refor m o f ur ban econo m y .During the recent 30years ,Ch i n ese ur ban econo m y has not on l y gained fast developm ent and rapid expansion i n tota lquantity sca le ,bu t has also obta i n ed the qualitative leap and the pro mo tion i n the econo m ic syste m and i n the m echan is m in-dept h .Thus ,a ll of these have constructed Ch i n a .s prosperousness and advanced t h e unceasi n g rise of Ch i n ese comprehen -sive national strength enor m ously ,causi n g Chi n ese econo m y fro m the edge of t h e for m er close collapse wh ich approaches 30years ago to leap i n to the w orld fourth b i g econo m y .K ey words :China ;urban econo m y ;refor m ;develop m en tm odel 纵观30年,中国城市经济发展赶上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期: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飞速进步的科学技术,扑面而来的新型经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虚拟经济、循环经济),席卷全球的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浪潮,加上国家改革开放大政方针的正确指引,中国城市经济正在以一股不断向前、不断与世界交融的态势演绎着一种盛大。

珠三角区域一体化下交通协调发展研究

珠三角区域一体化下交通协调发展研究

珠三角区域一体化下交通协调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珠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交通协调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珠三角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作为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因此,研究珠三角区域一体化下的交通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文章首先将对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背景和现状进行概述,分析交通在区域一体化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通过梳理珠三角地区交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揭示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交通协调发展的内涵和机制,提出促进珠三角地区交通协调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文章还将对交通协调发展对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

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文章将全面、深入地揭示珠三角地区交通协调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文章还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为珠三角地区交通协调发展的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二、珠三角区域一体化概述珠三角,即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是由珠江水系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平原。

这一区域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等九个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

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概念,是指在这一特定地理区域内,通过加强城际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协同发展。

一体化的目标是构建一个更加紧密、高效、协调的区域经济共同体,以提升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深入发展,珠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在经济领域,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产业协作日益紧密,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中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 付晓东[1]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区域经济评论
页码: 141-153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区域经济;理论研究;中国
摘要:理论研究总是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的。

中国区域经济理论的深化和推进,同样离不开社会实践提出的挑战。

当前正值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蓬蓬勃勃发展的区域经济实践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解答,有许多操作需要理论的支持。

极有必要回顾历史、审视未来区域发展面临的挑战,结合区域发展的实践积累,继往开来。

时代已经为区域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和实现大发展的良好机遇。

“珠三角”在中国“三江河”区域经济中的差异——试寻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新破口

“珠三角”在中国“三江河”区域经济中的差异——试寻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新破口

“珠三角”在中国“三江河”区域经济中的差异——试寻珠
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新破口
巩胜利
【期刊名称】《港澳经济》
【年(卷),期】1995(000)009
【摘要】尽管珠江三角洲通过15年的奋起,已走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前列,但纵观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焦点,从“长江经济开放区”及“长江三角洲”,到“黄河渤海湾开放区”及“胶东半岛经济区”、“辽东半岛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非但没有形成自己的“龙头”产业,就连交通与金融方面,也与之有了明显的差距。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巩胜利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65
【相关文献】
1.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劳工收入差异与分解基于珠三角、苏南与浙江三地数据的实证研究 [J], 魏万青;谢舜
2.金融自由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基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的比较研究[J], 米运生
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增长方式的差异分析——基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比较研究[J], 黄赜琳;傅冬绵
4.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及成长路径分析——基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比较研究[J], 段军山; 王金定; 李朋
5.珠三角交通差异引发的区域经济差异探讨 [J], 万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互联网对区域经济的塑造和影响

互联网对区域经济的塑造和影响

互联网对区域经济的塑造和影响
付晓东
【期刊名称】《前线》
【年(卷),期】2015(0)8
【摘要】互联网的进步提高了人们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效率,提高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运行速度,也降低了移动成本、交易成本。

这对厂商的行为、消费者的行为、各类市场主体的行为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对区域经济活动的运行自然也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网络技术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塑造和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如理念的调整、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付晓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互联网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
2.互联网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3.互联网对区域经济的塑造和影响
4.区域旅游形象塑造中的互联网影响——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5.浅析互联网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增加,和扩大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的。区域合作组织如只有加快速度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为了更好地迎接挑战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应 该做好泛珠三角,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必须每一个展览,优势互补,加快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融合,提高市场竞 争力。目前,产业转移,应采取以下对策促进区域产业的竞争力。
二、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分析
(一)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现状
从沿海高梯度地区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低梯度地区主要包括:工业传输模式由政府和市场效果和经济交流与合作。 珠江三角洲的东部沿海城市利用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与中西部地区合作或合资企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东中西 部经济技术开发区,如珠江三角洲的加工贸易转移进行江西省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了300多家公司在珠江三
角洲,“香港工业园区”也将在开发区的完成。
从产业转移的产业,从1990年代初大珠江三角洲东部沿海城市将一些低利润、高物耗、高能源消耗、劳动密集 型产业转移到低成本地区,广东等糖行业由于成本上升和下降,转移到广西和云南两省。
从产业转移的路径上看,表现为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主要转移到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附近,可以获得廉 价的劳动力,而且还降低了运输成本,资源密集型产业主要被送往在中西部资源丰富的省份和地区。
产业转移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无论是对迁出地,还是对接受地,至今都没有完善的扶持机制和补偿机制。对迁出 地来讲,地方政府是不愿本地企业外迁的,企业也因迁移成本太高而不愿迁移。对接受地来说,大量高耗能、高污染、 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资源环境、市场环境等带来巨大变化,其
三、推进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二)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的困境
.产业辐射能力不足

对区域经济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_付晓东

对区域经济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_付晓东

文章编号:1000-8462(2000)01-0031-06对区域经济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¹付晓东(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中国北京100872)摘要:市场经济下,区域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利益主体开始浮现出来,它的经济功能与作用日渐突出,已不同于过去的所谓/块块0,它已经与产业经济一道成为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作为一门新兴的、成长中的重要学科,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实践中和理论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许多方面的问题已获得共识或已经解决,但仍在一些方面存有争论,有的还有待于深化。

本文仅对区域经济研究中涉及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区域经济;重要问题;认识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1对区域的认识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空间范围)))区域。

任何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在一定的区域内实现的,不同的区域环境,将塑造出性质各异、层次不同、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就我国而言,我国以东中西三大地带为主的区域经济框架结构已经形成,在迈向21世纪的发展中,国家又构建出7个跨省市的经济带。

然而,目前人们对区域的理解和表述,说法不一,近似的名词就有/地方0、/地区0、/地域0、/地缘0、/空间0等。

区域一词含义十分广阔,使用领域极多,大小范围变幅极大。

在实际生活中,它或被以具体的实体的概念使用,或被以抽象的概括的使用。

区域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一般含义是指地区范围,而近年来世界经济区域化的浪潮又使区域的概念广为使用和发展,对区域的认识,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解释,如地理学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地域单元;政治学则将区域看作是国家管理的行政单位;而社会学则视区域为具有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就是在经济学这门学科中,也有不同经济意义上的区域,经常可见到的有;跨国的有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北亚经济区、欧元合作区、南锥共同体等;跨国内行政区的有田纳西河流域区、长江流域经济带、东北经济区等;一国内开辟的局部特定区域有:经济特区、保税区、旅游度假区、开放开发区(城市)等。

中国城市土地潜力释放的三级跳——政府+土地+金融模式不易流动的土地资源与易流动的金融资源的结合

中国城市土地潜力释放的三级跳——政府+土地+金融模式不易流动的土地资源与易流动的金融资源的结合

作者: 付晓东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10082
出版物刊名: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页码: 22-27页
主题词: 城市 土地 政府 金融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经历了多次变化,使得城市土地的潜力不断提升.在一次次的改革中,城市土地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提升,成为政府在宏观管理中的重要工具.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处在重大转型的时期,城市化正在驶入快车道,正确认识和发挥土地的功能与作用,对中国城市的健康建设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该文从我国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改革的进程入手,对一些城市创新的 "政府+土地+金融"模式即不易流动的土地资源与易流动的金融资源的结合加以阐述,为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doc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doc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〇八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5)一、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 (6)(一)30年改革发展的成就 (6)(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6)(三)重要意义 (8)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8)(一)指导思想 (8)(二)战略定位 (9)(三)发展目标 (10)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1)(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12)(二)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13)(三)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 (14)(四)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 (15)(五)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16)(六)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17)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7)(一)推进核心技术的创新和转化 (17)(二)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 (18)(三)构建开放型的区域创新体系 (19)(四)深化国家与地方创新联动机制 (19)(五)加强自主创新环境建设 (20)五、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21)(一)建设开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1)(二)构建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 (22)(三)建设人水和谐的水利工程体系 (23)(四)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 (24)六、统筹城乡发展 (24)(一)提高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 (25)(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5)(三)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6)(四)建立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新机制 (27)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7)(一)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28)(二)优化珠江口东岸地区功能布局 (28)(三)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区发展水平 (29)(四)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30)(五)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发展 (31)八、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31)(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32)(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2)(三)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33)(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34)九、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35)(一)优先发展教育 (35)(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 (36)(三)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37)(四)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38)(五)建设和谐文化 (39)十、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40)(一)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40)(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43)(三)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46)(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47)(五)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先行作用 (48)十一、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 (49)(一)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49)(二)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 (51)(三)提升对台经贸合作水平 (54)(四)深化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 (54)(五)加强与东盟等国际经济区域的合作 (55)十二、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56)(一)加强组织领导 (56)(二)加强统筹协调 (56)(三)加强监督检查 (56)前言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城市与区域投资环境评价.pptx

城市与区域投资环境评价.pptx

课程功能
• 帮助学员认识投资环境在城市与区域发 展中的重要作用,掌握投资环境分析、评 价的一般方法,了解建设和优化投资环境 的主要手段,为学员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 建设和优化当地的投资环境打下基础。
怎样学习城市与区域投资环境评 价(1)
• 1、方式 课堂讲授为主,兼有交流讨论、提问; 共同研讨。
• 2、专题分析 代表性、实用性、针对性、启迪性、通俗

——《总理全集》第二集P145
投资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功能日渐增 强
• 投资环境优越则引进投资越多;沿海等地的实践 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外资多的地方,经济发展得 就快。
• 投资环境建设可以整合当地的资源条件。推动劳 动力、土地、矿产及人文资源的开发。
• 投资环境也成为培育经济增长点、产业升级调整 的推进器,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 今天的世界,一方面存在着巨额的寻找投 资机会的资金;另一方面由于资金依然是 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各个国家和地区,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又处于吸引资 金的竞争中,投资环境的持续改善就成为 各国政府的关注点。
课程背景2
• 投资是经济发展中的最为活跃的内容。对经济发展有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
• 发展经济学指出了经济不发达的重要根原就是缺乏资金。 实践也证明,资金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 那么,如何获得更多的投资,或者使已有的投资发挥 更大的效用,便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不良投资环境下的经济增长——有 可能,但是未必能够保持
• 巴西,在20世纪60到70年代,采取对外封闭国内 市场政策,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大量的公共投资, 成效显著,经济增长强劲;引人瞩目;
• 但却不可持续;
• 被保护企业缺乏提高生产率的积极性,经营水平 与国际差距拉大;一些企业缺乏获得新技术的途 径;企业为获得资金支付更多的成本;靠公共投 资维持经济增长又导致严重的债务问题;最终酿 成宏观经济危机。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培育经济增长极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培育经济增长极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培育经济增长极作者:付华来源:《开放导报》2021年第04期[摘要] 增长极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从经济特区、开发区和新区的发展历程与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可以发现,这些区域增长极不仅是我国开放的窗口和改革的试验田,在推动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四五”时期,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培育新的增长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体制创新形成动力机制,推动经济要素集聚与产业发展。

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应更加注重培育经济增长极,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作用,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增长极区域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21)04-0071-09[作者简介] 付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特区、开发区和新区作为经济增长极,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已经被证实发挥出巨大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经济特区、国家级开发区和国家级新区等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总结新时期培育经济增长极的主要途径,从而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增长极理论概述增长极理论是在区位理论和非均衡增长理论的基础上,由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Francois Perroux)最早提出。

50年代以后,经过后来学者的发展,逐渐成为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

1. 增长极理论的内涵佩鲁等(1955)指出经济增长并非在所有行业和空间均匀分布,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在某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渠道向外扩散,从而最终影响整个经济。

增长通常首先出现和集中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常常集聚于经济空间的某些点上,这个点谓之经济增长极。

可见,增长极概念的本质是集中发展,在一个比较小的地理空间范围内,通过基础设施投入,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产业集聚。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发展战略中的珠海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发展战略中的珠海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发展战略中的珠海
梁广大
【期刊名称】《产经评论》
【年(卷),期】1995(000)001
【摘要】广东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发展战略,是一项英明的重大决策,是推动广东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步骤。

作为珠江三角经济区中的一个市和国家的经济特区,珠海必须在这一区域经济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也就是说,要努力发挥好“六个作用”。

一是发挥特区的“窗口”作用和“排头兵”作用。

珠海是国【总页数】3页(P8-10)
【作者】梁广大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规划“珠三角” 增创新优势——“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发展战略与规划研讨会”综述 [J], 戈晓宇
2.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高科技农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J], 蒋和平
3.区域发展理论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发展战略 [J], 李惠武
4.新一轮珠江大潮涌起——实施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发展战略 [J], 陈贻富
5.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高科技农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J], 蒋和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珠三角改革发展付晓东徐涵露[提要]珠三角在新的一轮经济发展中,如何塑造竞争力,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面临着挑战和选择。

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上的产业、资本流动出现新的变化,另一方面,珠三角原有的优势在降解,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遇到了阻碍,需要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我们认为,战略地位独特的珠海横琴新区、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后海地区、深港边界区、珠澳跨境合作区的确立,有利于发挥比邻港澳的优势和充分利用珠三角的雄厚基础,引爆新的生产力要素,实现发展方式的突破和空间构架的跨越,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再一次腾飞,加强其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核心竞争力,这些新支点的开发建设必将掀起新一轮的发展热潮,许多问题和困惑将迎刃而解。

[关键词]区域经济珠三角改革发展[中图分类号]F06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14X(2009)05-0018-07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以深圳特区为代表的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引领了珠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回味和体会这种/以点带面0的区域发展模式后,人们会更加关注珠三角这一地区的新增长点,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珠三角无论是自身发展还是在合作方面,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难题和困惑。

随着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不仅看到未来珠三角发展的新希望和新支点,而且看到它在全国突出的地位作用和历史使命。

珠三角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二次创业0已经拉开序幕。

一、珠三角地区发展过程中的困扰和机遇(一)困扰珠三角在经过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成就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随着发展,一些矛盾和问题对这一地区的繁荣和富裕的阻力在增长,迫切需要对此有个清醒的认识。

181.经济活力引力趋于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港澳与珠三角之间,以优势互补为基础的跨境生产贸易体系的形成,带来了三地之间的商品、资本、人员和信息的流动和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优化配置¹,推动了珠三角地区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

但这一传统模式在经济全球化和内地市场化、城市化、新型工业化等因素推进下,生产贸易体系受到扰动,合作演变为竞争,重复投入,加工贸易产业萎缩,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产业转移,资本升级,不仅使港澳处于/尴尬0的境地,也造成了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危机。

这直接影响了该地区在全国的地位。

2.土地后备资源愈显紧缺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珠江三角洲工业用地十分紧缺,据有关部门统计,广东现有未使用土地在40多年之后就会全部用光。

而广东现在的未使用土地大多分布在东西两翼和山区,其开发利用成本较大,土地的日渐匮乏,使得一些优势项目无法落地,长期下去势必会影响珠三角以及整个广东的经济发展。

因此,转换发展思路,寻求土地利用开发新途径新方向,充分挖掘现有土地潜力,整合地块的潜在价值,对现有的生产力布局进行深层谋划,合理利用多种空间资源,开辟和创建新的经济增长基地,推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十分必要。

3.产业结构高度化动力不足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高度化一直存在动力不足,这给经济质量的提高带来很大的困难。

从外商投资的结构来看,技术含量低、单个企业规模小、单位产出利润不高、创新能力不足是其主要特点,这也成为珠三角长远发展的软肋。

贸易结构的不合理性随着金融危机来临显露出来,高外贸依存度也使得珠三角的发展深受冲击。

长期粤港澳区域合作形成了/前店后厂0产业分工模式,粗放低效,也造成了经济增长乏力的局面。

对珠三角而言,由于资源环境约束凸显,传统发展模式是难以为继的。

4.粤港澳合作的效能受限粤港澳合作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三个关税区,这样三方合作由于制度上的差异和边境的阻隔必然存在一些障碍,如人、财、物等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等,这必然会增加合作的成本,客观上也降低了合作的效率,制约了区域协调、整合的广度与深度。

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制度趋同,区域合作需要有一个自由市场竞争机制,因而粤港澳合作需要消除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鸿沟。

以往的粤港澳合作,只是简单的、浅层次的产业合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合作中的体制问题,这从根本上制约了合作空间和经济能量的释放。

(二)机遇珠三角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扰,但是也有更多的机遇隐藏在滚滚向前的洪流之中,作为时代弄潮儿的珠三角人一向是善于把握一切机遇,敢于创新敢于改革敢于尝试,善于合作善于借力,在下一轮的发展中珠三角仍然是笑傲世界的金色高地。

1.国际经济贸易区域合作平台日益广阔除了和亚太方面一如既往的合作,自2002年后,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就成为我国战略思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我国对外建立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也是首个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的自贸区。

2008年广东与东盟的贸易额占全国与东盟贸易额的2716%,东盟已超越日本成为广东第4大贸易伙伴º。

19在金融危机下,与东盟的合作显现出优越的地缘优势和特色,这已构成珠三角乃至广东省外贸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步骤。

历来被称为侨乡的珠三角和逐步开放转型的东盟,地缘相近,产业层级有梯度,在经济文化生活模式上较之欧美有更多的相似之处。

发展自由贸易区,改善外贸进出口结构,建立有效地信息流网,开发东盟这个有5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空间,理应成为珠三角的/用武之地0。

/CEPA补充协议六0的签署,进一步扩大了内地对香港服务贸易的开放和经贸合作,服务领域由40个增至42个。

这些平台和渠道进一步开通了和世界的交往。

2.国际产业链高端转移的趋势在加强尽管多年以来国家产业转移一直是以制造业领衔的,但是其内涵也在不断变化。

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本密集型产业到技术实施密集型产业,而附加值也从低到高经历了一个飞跃。

从珠三角的产业结构上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低附加值的产业正在向外转移,以便腾笼换鸟接纳更多、更高端、更高附加值的产业。

珠三角也正在经历由/中国创造0向/中国创新0基地和中心重大转移。

目前看,国际制造业的大规模转移已经接近尾声,值得注意的是服务业的转移逐渐成为新热点,尤以金融、保险、咨询、管理和法律等专业服务的转移为突出代表。

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产业也出现转移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技术创新进步和扩散速度的加快,以及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发达国家开始专注于产业附加值最高层,为了缩短盈利周期,加快收回成本,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组装环节也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且将配套的零部件生产、物流、营销甚至部分研发活动等也变相向外转移。

在产业转移的发展过程中,项目外包为首的多重模式滚动开打,业务离岸也在持续丰富,甚至出现产业链条的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的协同转移趋向。

有着优质投资环境的珠三角已经拥有了先天优势,要在后续发展中做出的努力就在于把握好产业转移的总趋势,甩掉包袱,主动出击,利用已有的优势资源,逐步强化,有所专攻。

3.中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内需空间强大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43200亿美元,人均GDP已达到3266美元,登上了3000美元的新台阶,中国经济社会正步入发展新阶段。

从国际经验来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其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将出现加速发展,而产业结构、消费类型也将发生重大转变。

这说明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

珠三角地处国内外市场交汇处和转换处,一方面,背靠着泛珠三角的其他省区及至更广阔国内巨量市场,一方面面对着港澳台、海外的发达高质市场,沿着梯度推移和产业升级理论的轨迹,便可通过合作或者产业转移等方式来/脱胎换骨0,迅速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其实,只要珠三角充分把握时机,利用好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优化内部机制,整合各类资源,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就会得到激发。

4.珠三角深厚的积累效应必然释放资料显示,按常住人口计算,2008年珠三角人均GDP达6264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901919美元。

其中,广州、深圳、佛山人均GDP均超过10000美元大关,最高的深圳人均GDP 达12932美元,超过中上等国家收入水平标准。

走在发展最前列的广东省在近些年来创造出了很多奇迹,也有着深厚的物质精神财富积累, 20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珠三角为首的广东是先富起来的地区,这里的人们以自己的勤奋,搭载上国家的倾斜政策,依靠港澳台和海外市场,迅速腾飞,走出了前无古人的发展道路,也为自己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种物质上的经济积累,加上精神上的智慧和敢为人先的改革意识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珠三角的优势体现。

按照累积因果效应分析,随着中国经济新的一轮扩张,珠三角这种由前期积累所带来的优势将会进一步放大,更加激发起这里的改革开放热情,形成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源泉。

二、珠三角地区新时期的历史使命珠三角的发展关系到的不仅仅是本身,而是关系国家整体战略部署,甚至会影响全世界。

珠三角在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一直以一种爆发式的冲劲,突破种种制度障碍,一再创造奇迹,在新的历史时点上,珠三角当仁不让的承担起/科学发展的试验田,改革开放的先行区0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

1.和谐发展、带动泛珠三角,成为拉动全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引起了诸多的经济社会问题,对珠三角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命题和考验。

和其他地区比较,它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政策优惠,和邻近港澳的独特区位优势。

而新一阶段的发展则要求珠三角不光自己发展,更要依托港澳,承担起区域增长极的作用。

在空间上,珠三角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有规模的城市,而产业结构上要进一步明晰推进性的主导产业,扩大自己高精尖的工业综合体,加强自身的扩散辐射力,也不推拒回流效应。

和长三角经济区不同的是,珠三角区位比较靠南,经济腹地是要小于长三角的,腹地的经济基础也弱于长三角,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珠三角的经济腹地的发展诉求更强烈,发展成本也更低,在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珠三角能获得的博弈资本会更多。

在泛珠9+2的合作过程中珠三角要注重利用自己经济实力加强对其他泛珠地区的合作与辐射,各取所需,加强和谐发展的联系,成为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模范试点。

2.改革前沿、创新体制释能,争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试验田珠三角地区本身所带给人们的形象特色就是敢拼敢闯,胆大心细,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成为吃螃蟹的第一人,不服输、肯吃苦、百折不挠。

粤人独有的精明使得他们不会盲目跟从,人云亦云。

这些特殊的气质是改革试验田所最需要的。

因此珠三角的发展经验是经过千锤百炼才得到的,珠三角经济发展要找寻新的突破口,应该敢于通过体制创新充分释放能量,调动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把发展的自主权下放,充分利用人的能动意识,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这块试验田中,珠三角更显得任重道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