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期末复习整理

煤化工期末复习整理
煤化工期末复习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煤化工定义: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实现煤综合利用的工业,简称煤化

工。

第二章煤的低温干馏

1.煤干馏定义: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煤气、焦油、粗苯和焦炭

的过程。

2.煤热解分类:煤干馏按加热终温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三种:500~600℃为低温

干馏;600~900℃为中温干馏,900~1100℃为高温干馏。

3.低温干馏产品及性质或组成:一般焦油产率为6%~25%;半焦产率为

50%~70%;煤气产率为80~200m3/t(原料干煤)4.干馏产品的影响因素:原料煤性质、加热条件、加热速度、加热终温以及压

力。

5.干馏供热方式有哪些:

①外热式(由炉墙外部传入热量)

②内热式(借助热载体传热,载体和煤料直接接触)

6.简述陕北内热直立式煤干馏工艺(工艺过程及装置主要组成)及优缺点:

内热式炉借助热载体把热量传给煤料,气体热载体直接进入干馏室,穿过块

粒状干流料层,把热量传给料层,气体热载体一般是燃料煤气燃烧的烟气,

热载体也可以是固体的,例如用热半焦或其他无聊,与煤料在干流系统相混合,热载体把煤料加热,进行干馏

优点:①热载体向煤料直接传热,热效率高,低温干馏耗热量低。

②所有装入料在干馏不同阶段加热均匀,消除了部分料块过热现象。

③内热式炉没有加热的燃烧室或火道,简化了干馏炉结构,没有复杂

的加热调节设备。

缺点:①装入煤料必须是块状的,并希望粒度范围窄。也可以使用块状型煤,但要增加工序和费用。由于气体热载体必须由下向上穿过料层,要

求料层有足够的透气性,并使气流分布均匀,因此适合于内热式

7.简述固体热载体(大连理工大学)干馏工艺过程(存在的问题)

干褐煤与热载体半焦在混合器相混合,由于物料粒子小,混合快而均匀,

煤与半焦之间传热迅速,加热速率很快,从而发生快速热解。煤焦混合物由混

合器去干馏槽,在此完成干馏反应并析出挥发产物。半焦自干馏槽去提升管下

部,与空气部分燃烧或由热烟气加热并流化提升,热焦回到集合槽再去混合器,如此循环利用。干馏挥发产物自干馏槽导出后,经滤尘和冷却冷凝分出焦油和

冷凝液。煤气经过干燥脱去水分,在-30℃冷冻回收煤气中的轻质油。

8.简述鲁奇三段炉的工作原理

在上段,循环热气流把煤干燥并预热到150℃左右。在中段,即干馏段,

热气流把煤加热到500~850℃。在下段,焦炭被冷循环气流冷却到100~150℃,最后排出。排焦机构控制炉子生产能力。上部循环气流温度保持在280℃。

第三章炼焦

1.炼焦是什么

煤在焦炉内隔绝空气、加热到1000℃左右、可获得焦炭和化学产品和煤气

的过程。

2.简述煤的成焦过程

<350℃:煤干燥预热阶段。350~480℃:胶质体形成阶段。480~650℃:

半焦形成阶段。650~950℃:焦炭形成阶段。

3.黏结性概念

干馏时黏结本身与惰性物的能力,指炼焦时形成熔融焦炭的能力。

4.黏结性与结焦性关系是什么

黏结性好是结焦性好的前提及必要条件,结焦性好的煤黏结性一定好。

5.提高黏结性的方法有哪些

提高膨胀压力,增大加热速度,提高堆密度。

6.炼焦气体析出途径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1)里行气(10%左右)

①形成于两胶质体之间,不可能横穿过胶质体,只能上行进入炉顶空间

②没有经历二次解热作用,含大量水蒸汽,含煤一次热解产物(主要

CH4及其同系物,还有H2,CO2,CO以及不饱和烃等)

(2)外行气(90%左右)

①产生于胶质体外侧(由于胶质体固化和半焦热解产生大量气态产物),

沿焦饼裂缝及炉墙与焦饼间隙进入炉顶空间

②经过高温区,经二次热解作用,二次热解产物(主要H2,及少量CH4)

7.合理配煤的优势

提高焦炭质量,扩大炼焦煤源,合理利用煤炭资源

8.配煤的工业分析包括哪些

水分,灰分,挥发分,硫分

9.焦炭的用途

高炉炼铁,铸造用焦,气化用焦

10.焦炉主要部分构成(三大室)是什么

炭化室、蓄热室、燃烧室

11.焦炉附加机械(四大车)是什么

加煤车、推焦车、导焦车、熄焦车

12.焦炉的炉型

①按火道结构形式不同:双联火道、二分式、过顶式

②按加热煤气种类不同:单热式焦炉、复热式焦炉

③按煤气入炉方式不同:下喷式焦炉、侧入式焦炉

13.捣鼓炼焦定义

将煤由煤塔装入推焦机的捣煤槽内,再用捣煤锤与3min内将煤捣实成饼,然后推入炭化室,并闭炉门。

14.干法熄焦原理

利用冷的惰性气体将赤热焦炭冷却,得到热惰性气体加热锅炉发生蒸汽,可通过汽轮机发电或满足生产工艺要求,降了温的惰性气体再循环循环用以冷却红焦。

15.焦炉的传热包括哪三种方式?分析焦炉传热过程

燃料煤气在焦炉火道中燃烧,放出热量。此热量以辐射和对流方式传给炉墙表面,热流再以传导方式经过炉墙传给炭化室中的煤料。因此焦炉传热方式包括传导、辐射和对流传热三种。

16.型焦是什么?型焦和型煤所用的粘结剂有哪些?

通过加压成型,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大小和强度的成型煤料,进一步制成型焦。

粘结剂分有机类,无机类,复合类。有机类为煤沥青、煤焦油等,无机类为土、水泥等,复合类为有机物与有机物复合,无机物与无机物复合,有机物与无机物复合。

17.高温煤焦油与低温煤焦油的区别

低温煤焦油是煤或油页岩经低温干馏而得到的油状产物,主要成分是烷烃和环烷烃。高温煤焦油是煤经高温干馏而得到的油状副产物。主要成分是芳香烃,并含有氧、氮或硫等的有机化合物。

18.炼焦过程中最有利于苯生成的温度

19.简述桥管内氨水冷却过程

20.M40和M10代表什么

M40是指焦炭的抗碎强度,M10是指焦炭的耐磨强度。

21.影响焦炭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1)配合煤的成分和性质

(2)炼焦的加热制度

(3)碳化室内煤料的堆密度

(4)反应时的温度压力

第四章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与精制

1.粗煤气是什么

炼焦过程析出的挥发性产物。

2.回收与精致的工艺过程(负压及半负压——框图)目的及意义

全负压:

目的及意义:回收氨和吡啶碱,既得到了有用产品,又防止了氨的危害。回收硫化氢和氰化氢变害为利。回收煤气中粗苯,获得有用产品。

3.电捕焦油器的工作原理

管子重心导线常取为负极,管壁则取为政绩,焦油雾滴经过管中电场时变成带负电荷的质点,故沉积在管壁而被捕集,并汇流到下部导出。

4.煤气净化流程中的氨水分类是什么

集气管喷洒用循环氨水、初冷器冷凝氨水。

5.焦油和氨水分离的意义

①分离后以免喷洒冷却的氨水中含有焦油和固体颗粒物,防止堵塞喷嘴使

喷洒困难

②除去焦油中的水分,以免增大耗热量和冷却水用量,防止增大设备容积

和阻力。

③除去焦油中的焦油渣,以免其在导管和设备中沉积而破坏正常操作。

6.煤气除萘意义

除去沉积于管道和设备中的萘,以免妨碍生产。

7.回收氨的原理并简述工艺过程(相应方程式)

饱和器法生产硫酸铵:将含有氨的焦炉煤气通入饱和器,与硫酸铵母液中

的硫酸反应,当母液中的游离酸的浓度(质量分数)或酸度为1%~2%时,主要

生成硫酸铵。酸度增加时,生成硫酸氢铵的比例增大。但硫酸氢铵比硫酸铵更

易溶于水和稀酸,因此,酸度不大时,从饱和器中析出的主要是硫酸铵结晶。

工艺过程P88

8.粗苯回收方法有哪些

洗油吸收法、吸附法、加压冷冻法

9.粗苯吸收影响因素有哪些

吸收温度、洗油相对分子量及循环量、贫油含苯量、吸收面积、压力

10.加氢精制目的是什么

获得苯、甲苯、二甲苯等纯产品。

11.粗苯组成是什么

苯及其同系物、不饱和化合物、硫化物

12.粗苯精制流程包括哪三部分?各是什么

初步精馏:使低沸点化合物和高沸点含硫化合物分开。

化学精制:把粗苯主要组分沸点范围内的含硫化合物和不饱和化合物脱除。

最终精馏:得到合乎标准的纯产品。

13.粗苯加氢精制莱托法(Litol法)工艺流程

①粗苯预蒸馏得轻苯:轻苯加热气化、轻苯预加氢

②轻苯加氢(莱托加氢)

③加氢油精制(苯精制):稳定处理、白土吸附处理、苯精馏

④制氢系统

14.煤焦油中粗酚(酸碱法)提取工艺过程

煤焦油富酚馏分的切取、馏分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粗酚盐的净化、粗酚盐分解制备粗酚、粗酚净化、粗酚的分离与精制。

15.简述区域熔融法生产萘的原理

当把一个熔融液体混合物冷却时,若在部分结晶温度区内,结晶出来的固体是固态溶液,则该固体溶液中各组分的百分比与原来液体混合物有所不同,在固体溶液中高熔点组分的含量将增大。若将所得到的固体溶液反复进行熔融—结晶—液固分离,则最终得到的固体溶液中高熔点组分的百分含量就会愈来愈高。区域熔融法生产精萘就是基于这种原理。

16.煤焦油蒸馏硫分有哪些

轻油馏分(170℃之前)、酚油硫分(170~210℃)、萘油硫分

(210~230℃)、洗油硫分(230~300℃)、一蒽油硫分(280~360℃)、二蒽油硫分(初馏310℃,50%时400℃)、沥青(蒸馏残液)

第五章煤的气化

1.煤气化原理(以固定床为例描述)

以煤或煤焦为原料,以氧气(空气、富氧或纯氧)、水蒸气或氢气等做气化剂,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将煤或煤焦中的可燃部分转化为气体燃料的过程。

2.煤气化类型

自热式煤的水蒸气气化、外热式煤的水蒸气化、煤的加氢气化、煤的加氢气化与水蒸气气化相结合、煤的水蒸气气化和甲烷化相结合。

3.气化的基本反应

氧化反应: C+O2→CO2 +Q

2C+O2→2CO +Q

H2+ O2 →H2O +Q

CO+H2O→CO2+H2 +Q

水煤气反应:C+H2O→CO+H2 -Q

副水煤气反应:C+2H2O→CO2+2H2 -Q

气化反应:C+CO2→2CO -Q

甲烷化反应:C+2H2→CH4 +Q ;CO+3H2 →CH4+H2O +Q

4.煤气化反应器类型

①固定床:6-50mm块煤或者煤焦,只能以不粘块煤,煤气中含酚类、焦油等较多,采用一定块径范围的块煤(半焦、焦)或成型煤为原料,与气化剂逆流接触,用反应残渣(灰渣)和生成气的显热,分别预热入炉的气化剂和煤。

②流化床:3-5mm 必须采用活性较高的煤种,以空气或氧气或富氧和蒸汽为气化剂,在适当的煤粒度和气速下,使床层中粉煤沸腾,气固两相充分混合接触,在部分燃烧产生的高温下进行煤的气化。

③气流床:粉煤(70%以上通过200目),气体中不含焦油、酚类采用粉煤为原料,同气化剂一起喷入气化炉内,反应温度很高,灰分呈熔融状排出。

5.气化用煤特点(不同的气化炉分别描述)

①固定床:优点:低温煤气易于净化,适于高灰熔点煤,技术成熟,全世界煤

气化装置容量占90% 。

缺点:不适于焦结性强的煤,单段炉不易大型化。

②流化床:优点:操作简单,动力消耗少,对耐火炉衬要求低,适于高灰

熔点的煤。

缺点:容量较小,飞灰中未燃尽碳多。

③气化床:优点:碳转化率高,液态灰渣易排出放大容量,负荷跟踪好,

煤种适应性广。

缺点:对耐火炉衬要求高,适于低灰熔点煤。

④熔融床:优点:煤种适应性广,气化效率高。

缺点:适于低灰熔点煤

6.气化效率

单位质量气化原料的化学热转化为所产生的煤气化学热的比例。

7.发生炉制煤气特点

8.温科勒气化特点及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①原料的预处理:破碎粒度(0~10mm,0.5mm以下筛去);干燥(水分:8~12%);破黏

②气化

③粗煤气的显热回收(废锅回收)

④煤气的除尘和冷却。

特点:①原料的加入:由螺旋加料器加入圆锥部分腰部。

②排灰:矸石灰(30%左右)自床层底部排出;其余飞灰由气流从炉

顶夹带而出。

优点:单炉生产能力大,气化炉结构简单,可气化细颗粒煤(0~10mm),出炉煤气基本上不含焦油,运行可靠,开停车容易。

缺点:气化温度低(防止结渣),气化炉设备庞大,热损失大(煤气出炉温度高),带出物损失较多(气流中夹带碳颗粒),粗煤气质量较

差。

9.气流床气化特点

①气化温度高、气化强度大。纯氧和水蒸气气化,温度达2000℃左右。

②煤种适应性强;褐煤不适于制水煤浆加料。

③煤气中不含焦油;反应温度高,床层温度均一。

④需要设置庞大的磨粉、余热回收、除尘等辅助装置。粉煤70~80%过200目

筛分,出口煤气温度高,起气速高带走的飞灰多。

10.干粉气化和水煤浆气化各自特点(烧嘴、炉型、工艺等)

第六章煤间接液化

1.什么是间接液化,主要产品有哪些?

煤经气化产生合成气,再以合成气为原料合成液体燃料或化学产品的过程。

2.什么是费托合成,基本反应是什么,反应器有哪些

费托合成是以合成气为原料,生产各种烃类以及含氧化合物。

基本反应:①烷烃生成反应:(2n+1)H2 +nCO → C n H2n+2 + nH2O + Q

(n+1)H2+2nCO → CnH2n+2+nCO2 + Q

②烯烃生成反应:2nH2+ nCO → C n H2n + nH2O+ Q

nH2+2nCO → C n H2n+nCO2 + Q

③水煤气变换反应:反应①产物水汽很容易再发生反应:

CO+H2O→H2+CO2— Q

④醇类生成反应:2nH2 + nCO = C n H2n+1OH + (n-1)H2O

(n+1)H2 + (2n-1)CO = C n H2n+1OH + (n-1)CO2

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循环流化床反应、固定流化床反应器、浆态床反应器。

3.甲醇合成反应特点,反应器种类及特点,催化剂

反应:CO + 2H2 ---CH3OH +Q,CO2 + 3H2--- CH3OH +H2O +Q

特点:①可逆、强烈放热反应

②生成甲醇的反应是一个体积缩小的反应

③反应热要及时移走

④高压低温下合成甲醇比较有利

⑤需要高效的催化剂

反应器:冷激式绝热反应器:这种形式的甲醇塔虽然结构简单,生产能力

较大,催化剂装卸方便,但是床层轴向温差大,出口浓度低,合成效率低。

管壳式等温反应器:优点:①合成反应几乎是在等温条件下进行,副反应少,粗甲醇杂质少②催化剂床层温度易控制,床层的温差较小,操作

平稳③出口甲醇浓度较ICI高,总循环气量比ICI几乎少一半。

缺点:①材质与制造要比较高,结构复杂,

制造困难,维护成本高②列管占用了反应器大量的空间,催化剂的装填量仅

占反应器的30%③因用副产蒸汽从催化剂床层移热,受蒸汽压力限制,在催

化剂寿命后期难以提高反应温度④限于列管长度,扩大生产时,只能增加列

管数量,扩大反应器的尺寸,生产操作弹性小。

浆态床反应器:①浆态床反应器结构简单,溶剂热容较大,合成

气与催化剂混合更充分②反应热容易移出,对强放热反应容易实现等温操作,催化剂活性稳定③与固定床相比浆态床的CO转化率较高,而合成气的

H2/CO比较低,有利于含富CO的煤基合成气作原料。④缺点是三相反应器

压降较大,液相内的扩散系数比气相小的多。

4.现技术合成甲醇的缺点

①由于受到反应温度下热力学平衡的限制,单程转化率低,在合成塔出口

产物中甲醇浓度极少能超过7%,因此需要多次循环,大大增加了合成气

制造工序的投资和合成气成本。

②ICI等方法要求原料气中必须含有5%的CO2,从而产生了有害的杂质—

—水,为了使甲醇产品符合燃料及下游化工产品的要求,必须进行甲醇-

水分离,增加能耗。

③ICI等传统方法的合成气净化成本很高。

5.甲醇做燃料的缺点

①甲醇的热值只有汽油的一半

②纯甲醇在固定的沸点64℃(无沸腾范围)沸腾

③甲醇燃烧时火焰看不见,这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问题

④甲醇吸湿性强

⑤甲醇和其氧化物(如蚁酸)会导致腐蚀想象发生

⑥甲醇可以任何比例溶于水,会对地下水源产生危害

⑦甲醇具有高毒性。

6.甲醇转化为汽油的反应有哪些

①甲醇转汽油总反应:nCH3OH→(CH)n+nH2O+Q

②过程反应:甲醇脱水生成二甲基醚 2CH3OH---CH3OCH3+H2O

生成小于C10的烃类

7.MTO,MTP

MTO:甲醇制烯烃MTP:甲醇制丙烯

8.地下气化意义

煤层埋藏很深,甲烷含量很高,或煤层较薄,灰分含量很高,顶板状况险恶,进行开采既不经济又不安全时,如能采用地下气化方法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9. IGCC工艺的评价

①燃料的适应性广②具有较高的效率,发电成本降低。③对环境污染小,废物回收利用的条件好④节水⑤可实现气化与发电、合成化学品等多种联

合⑥在同规模下,IGCC装置占地比传统的燃煤蒸汽发电要少。⑦ IGCC工

艺可由许多并行的气化系列和燃气、蒸汽透平系列组成,因而操作机动性好,

调节块。

10.减少煤加工利用对环境污染的政策

(1)用先进和科学的技术政策指导煤炭加工利用

①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②淘汰小土焦③大力发展城市煤气

④大力推广型煤

(2)改革工艺和设备

①焦炉大型化②装煤出焦采用消烟除尘装置③干法熄焦代替湿法熄

焦④粗苯精制用加氢法代替硫酸法⑤增加废水的三级处理⑥采用高温气

化工艺⑦改进煤气净化技术⑧发展沸腾燃烧技术⑨发展坑口发电⑩发

展型煤加工,发展烟气除尘、脱硫技术

第七章煤炭直接加氢液化

1.煤直接液化定义

将煤在较高温度(400℃以上)、和压力(10MPa以上),下与氢反应使其降解和加氢,从而转化为液体油类的工艺,故又称加氢液化。

2.煤直接液化反应中氢的来源

①溶解于溶剂中的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变为活性氢(氢气中的氢分子被催化

剂活化)

②溶剂油提供的或传递的氢(供氢溶剂碳氢键断裂产生的氢自由基)

③煤本身可供应的氢(煤分子中碳氢键断裂产生的氢自由基)

④化学反应生成的氢(如CO+H2O→CO2+H2)

3.煤直接液化产品有哪些

固体残渣(不溶于吡啶或四氢呋喃的部分)、气体(杂原子的H2O,H2S,NH3,CO2和CO等,气态C1-C4)、液体(前沥青烯、沥青烯、油)

4.煤加氢液化反应过程

4.煤直接液化中加入循环溶剂油的作用

①供氢与传递氢

②溶剂提抽作用,例如煤焦油馏分和煤液化油对煤有较好的溶解能力

③对氢的溶解作用,一般氢的溶解度随溶剂氢含量增加而提高,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5.煤加氢液化影响因素

①氢耗量的大小与煤的转化率和产品分布密切相关。氢耗量低时,煤的转化率低,产品主要是沥青,各种油的产率随氢耗量增加而增加,同时气体的产率也有所增加。

②液固分离③循环油④催化剂⑤原料煤⑥反应温度和压力

6.液固分离方式有哪些

过滤、真空闪蒸、反溶剂法、临界溶剂脱灰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归纳

第1 页共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TX线的特性: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nm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2血管照影 三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原》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 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 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 鲜明特征: (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 观性) (2)革命性, 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 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 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 (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理笔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 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5)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5)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页) (7)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12)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4) 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 (14)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 (15) 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16) 第四节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 (18)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0)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0)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2) 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3)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5)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 (25)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27) ④资积累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最终必将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 义私有制,这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第三节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28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 (30) 第一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30) 第二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31) 第三节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 (32) 第四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33) 第五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34) 第六节农业资本和地租 (36)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8) 第一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38) 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9) 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40)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42)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42) 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43)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45) 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6)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46) 第二节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47) 第三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48)

北大地震概论复习笔记_第7章

第一章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 第一节什么是地震学? 第二节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主要的研究方面 第三节地震学的基本名词和概念 第四节古代人类对地震的认识 第五节地震学发展简史 ◆全球每年发生500万次地震,人们可以感觉的仅占1%,造成严重破坏的7级以上的大地震约有18次,8级以上的特大地震1~2次。全世界有6亿多人生活在强震带上,上个世纪约有200万人死于地震,预计二十一世纪将有约1500万人死于地震 ◆我国是个多地震国家,20世纪以来,我国发生了800多次6级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年约8次;历史记载全球死亡超过20万人的地震有6次,其中在中国就有4次。 ◆6级以上的地震具有破坏性。我国79%地震烈度在VI以上。 世界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1556年陕西关中8.0级地震,死亡83万人。 中国经济损失最多的地震:1990年江苏常熟-太仓5.1级地震,损失13亿元。 迄今为止欧洲最大的地震: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大地震,7万人死亡。 ◆张衡于公元132年发明候风地动仪。 智利大地震:1960年,9.5级。 唐山大地震:1976年,7.8级。 中国减灾法:1998年3月1日。 印度海啸:2004年12月26日。 国际减灾日:10月的第2个星期三。 汶川大地震:2008年,8.0级。 ◆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6.8级大地震,损失巨大。 中国地震局成立于1971年,时称国家地震局,1998年更名为中国地震局。 ◆XX发布→政府部门;检查监督→地震部门。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一个量,当前,最基本的震级标度有4种:地方性震级ML、体波震级(Mb和MB)、面波震级MS和矩震级MW。前3种震级是通过测量地震波中的某个频率地震波的幅度来衡量地震的相对大小的一个量。矩震级MW是由基本的物理参数所计算的震级。 1.1什么是地震学? ◆概念:地震学是关于地震的科学,它是以地震资料为基础,用数学、物理和地质知识研究地震机理及地震波传播的规律,以防御地震灾害、研究地壳和地球内部的构造以及促使研究结果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得以应用。 ◆内容: ①地震的科学以及地球内部物理学,后者主要研究地震波的传播,从而得出地球内部结构的结论; ②弹性波(地震波)的科学,主要研究地震、爆炸等激发的弹性波的产生、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记录以及记录的解释; ③应用:地震勘探、工程地震学、识别核爆。

医学影像学课件整理

医学影像学 第二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第一节正常影像表现: 本节重点:(一)小儿长骨的构成:骨干——骨皮质、骨膜、骨髓腔 干骺端—临时钙化带: 骨骺——骺软骨: 骺板——软骨: (二)骨质疏松、骨质软化的定义和x线表现 1.成年骨骼:(1)骨干 (2)骨端—骨性关节面、关节软骨 2.脊柱:(1)脊椎:椎体(长方形)椎弓:椎弓根(椎弓环)、椎弓板、棘突(三角形)、横突、上下关节突(2)椎间盘: 第二节基本病变表现:(1)骨质疏松: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正常。 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间隙增宽;骨皮质分层变薄。易发生骨折。 (2)骨质软化: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和骨小梁边缘模糊,骨骼变形,假骨折线。 (3)骨质破坏:定义: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其中全无骨质结构。 (4)骨质增生硬化: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 X线表现:骨质密度增高,伴或不伴有骨骼的增大。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5)骨膜异常:定义:因骨膜受刺激,骨膜水肿、增厚,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 新生骨。X线表现:与骨皮质平行,1~2mm间隙,线状、层状、花边状等。骨膜三 (Codman三角)。 (6)骨内与软骨内钙化:颗粒状、小环或半环状的致密影 (7)骨质坏死:定义: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叫死骨。 X线表现:死骨表现为局限性骨质密度增高。 (8)矿物质沉积:1. 铅、磷、铋等进入体内,沉积于骨内。 X线表现:多条平行于骺线的致密带,厚薄不一。 2.氟进入体内,可使成骨活跃,骨量增多。亦可使破骨活动增加,骨样组织增多,致骨质疏松或软化。X 线表现:骨密度增高或减低。 第三节常见疾病诊断 一骨折 (一)长骨骨折 1.骨或软骨结构发生断裂,骨的连续性中断,骨骺分离也属骨折。 2.外伤史,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 3.基本X线表现:骨折线—断端间不规则的透明线。 4.骨折的类型:程度—完全性、不完全性。 骨折线形状和走向—横形、斜形、螺旋形。 复杂骨折—T形、Y形。 骨碎片情况—撕脱性、嵌入性、粉碎性 5.骨折的对位和对线关系:以骨折近端为准。 6.骨折断端的嵌入:密度增加的条带状影,骨皮质和骨小梁连续性中断,断裂相错。 (二)儿童骨折的特点: 1、骺离骨折:骺线增宽,骨骺与干骺端错位 2、青枝骨折:局部骨皮质或骨小梁扭曲而不见骨折线 (三)脊柱骨折:常见于颈???,胸?????,腰???部位。肿胀、疼痛、活动功能障碍。 X线表现:1.椎体压缩呈楔形,可见横行不规则致密带,前方可见碎骨片。2.脊柱后突成角、侧移,椎体错位。3.椎间隙正常。 二、骨与软组织感染: (一)化脓性骨髓炎:.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径:血行感染、直接蔓延、开放性骨折或火器伤进入。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发病急,红、肿、热、痛和活动障碍。多停留于干骺端的骨松质部分,可向髓腔延伸;也可向外扩展,形成骨膜下脓肿,再经哈氏管入骨髓腔。 X线表现:两周内,骨骼可无明显变化,软组织改变:1、肌间隙模糊或消失2、皮下组织与肌间的分界模糊3、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影,近肌肉部分呈纵形排列,靠外侧者呈网状。 两周后,可见骨骼改变:1.骨质破坏:向骨干延伸,骨皮质也破坏,可引起病理性骨折; 2.骨膜增生:与病变范围一致。 3. 死骨形成:沿骨长轴呈长条形,界清。

马原期末复习 重点整理

马原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单元: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意义:P2 2.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2.怎样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24-25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 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实践史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P41.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 ●否定时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 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 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4.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P44-45 ●矛盾分析法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方法论上的体现,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

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的重要作用,是由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 的。 ●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体现:a.把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b.“两 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c.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d.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 ●矛盾分析方法的核心要求是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矛盾具体分 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要求我们不断强化 问题意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认识和化解矛盾,尤其是优先解决主要矛盾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单元: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P61-6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感性认识与理想认识的关系:P68-69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 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多选)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车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多选)列宁的(论欧洲联帮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初级计量经济学复习整理.docx

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 OLS )给出的判断标准是:二者之差的平方和 最小。 称为OLS 估计量的离差形式(deviation form )。 称为样本回归函数的离差形式。 对于最大或然法,当从模型总体随机抽取n 组样本观测值后,最合理的参数估计量应该使得从模型中抽取该n 组样本观测值的概率最大。 在满足基本假设条件下,对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于是,Y 的概率函数为 或然函数(likelihood function)为: ∑∑+-=-=n i i i n i X Y Y Y Q 1 2102 1 ))??(()?(ββ??? ??? ?∑-∑∑∑-∑=∑-∑∑∑-∑∑=2212220)(?)(?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X X n X Y X Y n X X n X Y X Y X ββ?????-=∑∑=X Y x y x i i i 10 2 1???βββi i x y 1??β=i i i X Y μββ++=10),??(~210σββi i X N Y +2102 )??(2121 )(i i X Y i e Y P ββσ π σ--- = ) ,,,(),?,?(21210n Y Y Y P L ???=σββ2102 2 )??(21 )2(1i i n X Y n e ββσ σ π--∑- =

高斯—马尔可夫定理(Gauss-Markov theorem) 在给定经典线性回归的假定下,最小二乘估计量是具有最小方差的线性无偏估计量。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ordinary least Squares Estimators)称为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best linear unbiased estimator, BLUE) σ2的最小二乘估计量为 它是关于σ2的无偏估计量。 2 1 2 * ) ? ? ( 2 1 ) 2 ln( ) ln( i i X Y n L L β β σ σ 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1 2 2 2 ) ( ? ) ( ?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X X n X Y X Y n X X n X Y X Y X β β ) , ( ~ ? 2 2 1 1∑i x N σ β β) , ( ~ ?2 2 2 σ β β ∑ ∑ i i x n X N ∑ =2 2 ? / 1 i x σ σ β∑ ∑ = 2 2 2 ? i i x n X σ σ β 2 ? 2 2 - = ∑ n e i σ

马原期末测验考试重点内容

马原期末考试重点内容 黄宇晗 一、考试题型 1.单选20分 2.多选20分 3.简答题4题×6分 4.辨析题4题×6分(判断正误2分,理由4分) 5.材料分析题12分 二、考试范围 1.绪论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不考 2.§1.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不考,其中第三点(P53)考一道多选题,详见重点问题(一) 3.§2.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考 4.§4.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考 5.第七章考§7.1的两个问题(下方重点) 三、重点问题 (一)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强哪些能力?(P53五点,多选题) 1 / 10

战略思维能力、历史唯物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P22) 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其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三)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概念(P2、P3)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1总+4分,P10-15) 1.总: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分: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鲜明的政治立场;③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④崇高的社会理想。 (五)物质和意识的关系(P28-31) 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2 / 10

(完整版)【自己整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

一、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 要求的需要。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5、人才素质是什么? 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④美是人才素质的 综合体现 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①确立独立自主意识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 生活经验 8、大学生应该塑造的崭新形象 ①理想远大,热爱祖国②追求真理,善于创新③德才兼备, 全面发展④视野开阔,胸怀宽广⑤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9、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 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0、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中药手段。思 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学尊法守法用 法的素养和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 11、学习“思修”课的意义:①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 才之路②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 知 识基础③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地震学基础复习整理 (量稳版)

地震学基础复习题 1.地震学的四大研究内容:a.传播、结构, b. 仪器, c.震源形成机制, d. 工程方面:抗震设防 2.地震波:由地震震源发出的,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 震源:地震发生的地方,即岩石发生断裂的地方 震中:过震源做地面的垂线,与地面的交点即为震中 震源深度:震源到阵中的距离 震中距:震中到台站的距离 发震时刻:发生地震的时刻 震级:地震释放能量的量度 3.烈度的六大影响因素:震源深度,震级,震中距,岩土和地质性质,震源机制,地貌和地下水位 4.地震序列:主震余震型、前震主震余震型、群震型 5.地震按震源深度分类:浅源地震小于60千米、中源地震60-300千米、深源地震大于300千米 6.波阵面: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同一相位点连成的面 波前:起始点连接的面,即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某时刻刚刚开始位移的质点构成的面 波线:为了形象的描述波在空间的传播而引入的沿传播方向所画的带箭头的直线(与薄面垂直) 7.波动的基本性质:反射、透射、折射 8.地震方法的基础:均匀连续、各向同性、完全弹性 9.弹性体:在弹性限度内,介质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形变,撤去外力时又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塑性体:在弹性限度内,介质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形变,撤去外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线弹性体:在弹性限度内,介质受力发生形变,力与形变量呈线性关系的性质 脆弹性体:物体在受到外力时发生破碎而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10.应力:介质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 应变:由应力作用产生的形变 S 面波的性质:a.面波是干涉醒地震波,由地下介质和结构决定,与震源无关 b. 首波:若介质是分层的,当地震波由低速的一方向高速的一方入射时,还存在着一种波,叫做首波 13.love波:平行于地面的质点位移没有垂直分量,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Rayleigh波:质点的运动为逆进椭圆,短轴平行于传播方向,长轴垂直于传播方向 注:与Rayleigh波相比love波传播速度较快

第八版医学影像学考试重点

影像学 一.申请单的书写规范(简单了解) 1.一般资料 2.临床资料(病史摘要) 3.临床拟诊 4.检查部位和检查目的 二.图像观察和分析注意事项 三.影像结果的判读

四.对异常表现的分析六大要素中密度判读的意义

五.X先产生条件 设备结构:真空二极管,电子群,高压造成电子高速运动,阳极把电子转化成X线 六.X线特性在X片上的利用 穿透性与成像有关,荧光效应与显影,胶片变为黑白相间图像有关,摄影效应与摄片有关七.穿透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电压高→波长短→穿透力强 八.X片中哪些属于高密度、中等密度、低密度 九.数字成像的优缺点(了解) 十.CT什么是像素,与体素的关系 十一.怎样理解窗技术(重点掌握) 1.CT图像时由黑白灰阶组成,反应了组织密度; 2.密度的高低可以换算成CT值表示,CT值可量化; 3.人体组织和病变范围的变化为—1000到1000,共2000灰阶,但肉眼不能分辨,只能分辨16个灰阶,故相差较小的灰阶肉眼无法分辨。 4.为弥补不足则引入窗技术,设定了上下值为窗宽,设定了中心值为窗位,然后对兴趣区进行观察和放大 十二.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1.质子本身有自旋,但排列紊乱,置入外磁场则会出现正方向和反方向的排列; 2.发射特定

的RF脉冲引起磁共振现象;3.恢复过程出现纵向弛豫时间和横向弛豫时间,即T1和T2。十三.MRI成像的组织特征参数(了解) P18,表1—2 十四.脂肪、水的MRI特性 水:长T1,长T2。脂肪:短T1,中等略强的T2 十五.流空效应与水成像的区别 水成像常用于胆胰管、尿路 十六.MRI检查禁忌主要是什么 1.体内有金属异物。(最重要) 2.重危病人需要生命监护系统和生命维持系统者。 3.MRI扫描时间较长,因此无法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及不合作的病人。 4.妊娠早期病人。 5.高温潮湿环境下,高热或散热功能障碍者。 十七.正常表现肋骨常见的变异有哪些 肋骨先天变异:颈肋、杈状肋、肋骨融合 十八.肺解剖的分页分段 肺叶:右肺三叶—上叶、中叶、下叶;左肺两叶—上叶、下叶 肺段:右肺分10段,左肺分8段,与所属支气管同名 十九.肺叶、肺门、肺纹理解剖与X片的表现 1、肺野:概念: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和CT片上显示的透明区域 分区:上中下野-----第2、4前肋下缘水平线 内中外带------一侧肺野纵行分三等分 肺尖区--------第一肋圈外缘以内 锁骨下区-------锁骨下至第二肋圈外缘内

马原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总结 绪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三个角度:a、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 的体系。 b、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 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性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讲,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 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 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分别对应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形成经历的三个阶段:及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意识。 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等)。实践具有客观性、 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实践是人的存在的特有方式:一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二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的集中体现三实践是人的现实社会关系的基础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事物的普遍联系:首先,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其次,联系具有客观性条件性;最后,联系具有系统性。 发展、新事物、旧事物: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世界的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存在方式。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物质不能离开运动而存在另一方面,运动时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偶然之中有必然,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二,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离开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回相互转化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的原因:

地震学复习

1. 地震强度—地震烈度、 震级 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影响或造成破坏的大小; 震级:表示地震本身的大小。 2.宏观地震调查方法的意义及限度 ① 意义: * 积累了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资料数据(不可能处处、时 时设仪器,不可能测出一切破坏现象;新发现,发震 地质条件等……) * 至今仍有实用价值(震灾描述;抗震规范等……) ② 限度: * 只限陆上地震,精度有限 * 物理意义不是十分明晰 3.三维均匀介质中的波动方程 4. 程涵方程 它是一个具有纯粹几何形象的波面方程式,通过它波动地震学 就过渡为几何地震学了。上式具有重要的物理意义,表征的是波阵面(同相面)的空间 分布形态,是由地震波速度的空间分布决定的。如果介质的参数c(x,y,z)已知, 利用边界条件或初始条件,就可求得时间场t =t (x ,y ,z ),从而可知任意 时刻波前在空间的位置,也就求得地震波传播的全部情况,而用不 着求波动方程的解。因此,上式是几何地震学中最基本的公式。 5. 三类典型地球速度结构中射线路径与走时曲线特征 ),,(12222z y x c z y x =???? ????+???? ????+???? ????τττ

(1)在地球内部大部分区域,属图(a)情形,速度随深度基本上是平稳增加的。可以看到射线轨迹是平稳上弯的,走时曲线是单调的增函数,射线参数是震中距的单调减函数。 (2)在地球内部还有一些深度处,如图(b)所示,存在速度出现跳跃式增长或速度梯度显著增大的层,然后又恢复到正常增大的情况,即存在高速层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穿越高速层的射线上弯的曲率将突然增大,从而导致射线出露地面的区域与仅穿越高速层上方介质的射线在地面出露区域部分重叠,形成地面运动的异常区(图中BC段)。走时曲线将可能出现三重结,其中AB段对应于射线仅穿越高速层上方正常介质;BC段对应于射线穿越高速层内介质;CD段对应于射线已穿越高速层下方介质。可以设想,若高速层足够薄以至退化成一个间断面,那么走时曲线上将不会出现BC段。震中距与射线参数的关系在重叠区是复杂的多值函数关系。所幸的是(p)仍然是单调的减函数,不过形态较前一种情况有所变化,这也是勘探地震学中倾向应用(p)法开展结构反演的原因之一。 (3)在地球内部还有一些深度处,如图(c)所示,存在速度出现跳跃性减小或速度梯度显著减小甚至为负的层,然后又回复到正常增大的情况,即存在低速层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低速层内的射线段将变为下弯,从而导致射线出露地面的区域前移,在地面形成一个无射线出露的影区(图中BD段)。实际观测中发现了在震中距5°~15°间存在一个影区,记录的地震波异常弱,这个影区是上地幔中存在低速层的直接观测证据,对应的P波低速层深度约在60km~150km之间。走时曲线上出现间断和分岔点,从理论上说分岔点D所对应的震中距附近也是地面运动的异常区域。AB段对应于射线仅穿越低速层上方正常介质;CD段对应于射线穿越低速层内介质;DE段对应于射线已穿越低速层下方介质。震中距与射线参数的关系在重叠区CD 是复杂的多值函数关系。(p)仍然是单调的减函数。 6. Benndorf 定律 Benndorf 定律 (从实测走时曲线求p) 考察相邻两射线EA EB AA’为波阵面,A’B=C0dt,E A B A 球 状 地 球 模 型 中 的 相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 1 页共 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 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TX线的特性: 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 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 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 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 2血管照影 三 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 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四肢关节:包括骨端、关节软骨和关节束。软骨和束为软骨组织不显示,关节间隙为半透明影。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马原必背知识点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 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著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 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 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2014年地震学期末考试

2014年地震学期末考试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根据Snell定律判断,在地球上无法观测到的震相是: A.pPcPS B.sSKSP C.SKiKS D.PcPPKIKP 2.关于均匀半空间中瑞利(Rayleigh)波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非均匀P波沿自由表面传播产生的。 B.存在频散 C.在地球表面的震动为逆进椭圆 D.群速度小于相速度。 3.对于均匀水平层状地球模型,地震记录的垂直分量中不包含的地震波包括: A.P波 B.SV波 C.Rayleigh波 D.Love波 4.下面那个图像可以表示环形自由震荡102T A. B. C. D. 5.如果介质模型为包括低速地壳的半空间,按照到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P波,S波,Love波,Rayleigh波 B.P波,S波,Rayleigh波,Love波 C.P波,Love波,S波,Rayleigh波 D.P波,Love波,Rayleigh波,S波 6.有关地球介质的品质因子(Q值),正确的是: A.品质因子是表示介质刚度的物理量,品质因子越大,地震波速度越大。 B.品质因子是表示地球非弹性衰减的物理量,品质因子越大,衰减越强。 C.品质因子是表示地球非弹性衰减的物理量,品质因子越小,衰减越强。 D.地球内部,地壳中的Q值最小。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什么叫震级饱和,为什么会发生震级饱和 2.简述地震层析成像的基本思想

三、如下图所示的分层模型中,如果平面P 波以30度的入射角入射到z=40km 的moho 面上,试计算最上层中P 和 SV 波的出射角,并求地表台站P 波和S 波的到时差(12分) 四、已知地震波的标量势函数为 0.5cos 2(0.150.2)x z t (m*km) 请给出(25分) 1. 此地震波的频率,传播方向和纵波速度 2. 给出此地震波的位移矢量 3. 给出此地震波产生的应变张量 4. 如果此介质的为泊松介质,请计算出应力张量。 五、某地震的震源机制为走向45, 倾角90, 滑动角0, (共计25分) 1. 请在直角坐标系中写出断层面的法线矢量和滑动方向的单位矢量。 2. 写出该断层的地震矩张量 3. 画出该地震的震源机制球 4. 画出在z=0面上远震P 波和S 波的辐射花样。 5. 如果震源时间函数为Ts=2s 的斜坡(Ramp)函数,请画出在(100,0,0)和(100,100,0)处接收到的远震波场示意图。(Vp=5km/s, Vs=2.5km/s)

医学影像学重点(自己整理的)教学内容

5、骨龄:是指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及骨骺和干骺端骨性愈合的年龄。(对诊断内分 泌疾病和一些先天性畸形综合征有一定价值) 6、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见于炎症、肿瘤、肉芽肿) X线: 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消失,骨皮质边缘模糊。 1、骨质疏松:指一定体积单位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故内的 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变细,间隙变宽。 2 骨质软化: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X线表现为 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7、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形成死骨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供应中断(多 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也见于骨缺血性坏死和外伤骨折后)。 3、骨膜增生: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膜新生骨。通常有病变存在。 X线:骨骼密度上升,骨皮质、小梁增厚。 8、骨膜三角(Codman三角):恶性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肿瘤继而破坏骨膜所形 成的骨质,其边缘残存骨质呈三角形高密度病灶,称为骨膜三角。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征象。 9、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 移动,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Colles’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答:Colles’骨折为桡骨远端3cm范围内横行或粉碎性骨折,常见于中老年人,跌倒时,前臂旋前,手掌着地,引起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观察患肢呈银叉畸形、刺枪刀样畸形。 X线表现为:桡骨骨折远端向桡侧、背侧移位,掌侧成角,可见骨折线。常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尺骨茎突骨折。 10、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骨小梁 和骨皮质的扭曲,看不到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11、骨“气鼓”(骨囊样结核):骨干结核初期为骨质疏松,继而在骨内形成囊性破坏,骨皮质变薄,骨 干膨胀,故称为骨“气鼓”或骨囊样结核。 12、骺离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骨折时,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 骺分离,即骺离骨折。 13、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14、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由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 15、肺门角:肺门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的夹角,称为肺门角,而相交点称肺门点,右侧显示较清楚。 16、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Ⅰ型),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 年,少数为成人。X线:典型表现呈“哑铃状”,包括:①原发浸润灶②淋巴管炎③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 17、肺实变: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代替,常见于大叶性肺 炎、肺泡性肺气肿、肺出血、肺结核、肺泡癌等。 空洞:是由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的。 空腔:是肺内生理腔隙病变扩大,肺大泡,含气肺囊肿、肺气囊都属于~。 18、龛影:钡剂涂抹的轮廓有局限性外突的影像。溃疡型食管癌可见边缘不规则的局部向外凸的龛影。 19、充盈缺损:钡剂涂抹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它是因管壁局限性肿块突入腔内所致。 20、憩室:食管壁向外囊袋样膨出,有正常黏膜通入,与龛影不同。 21、半月综合征:为进展期胃癌的龛影表现,多见于溃疡型癌。其表现为:形状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 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为轮廓内;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称为环堤,其轮廓不规则而锐利,环堤上见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指压迹),这些充盈缺损之间有裂隙状钡剂影(裂隙征)。 法洛四联症:肺动脉、肺动脉瓣或/和瓣下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增厚。 支气管扩张:X线:肺纹理改变粗细不规则的管状透明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