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分析化学教学课件》第四节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合集下载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bc x
△Cx
(Cx > Cs)
△C
c x c x cs
适宜 高 浓度的测定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示差法的误差
方法 常规法
示差法
∵ I0 > Is
Ax bc x lg Tx d dT c Ix cx Tx ln Tx Tx I0 d cx dT Ac bc x lg Tr cx Tr ln Tx Ix Tr d c x dcx Is 有 cx cx ∴ Tr > Tx
Analytical Chemistry 分析化学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作数据处理 对特定 pH
pH < pKa-1
Ai HR [ HR] R [R ]

b = 1 cm
C = [HR]
AHR HR C
pH > pKa+1 C = [R-] 代入,得 整理,得
AR RC
四、弱酸弱碱离解常数的测定
HR HR = H+ + RR
A
HR
R
用光度法可以测定其离解常数
HR
R

[H ][R ] Ka [HR]


[HR] pK a pH lg [R ]
[ HR] [ HR] 用吸光值表征 lg ,相对于pH作图,可求得pKa 或 [R ] [R ]
A
曲线 1 2
3 4 5 6
pH 1.10, 1.38 2.65
3.06 3.48 3.98 5.53,6.80
1
2 3 4 5 6
Aa(HL)
Ab 6
5 4 3 2 1

吸光光度法PPT讲稿

吸光光度法PPT讲稿
吸光光度法课件
天津理工大学
吸光光度法概述
吸光光度法: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分析方法
2020年7月4日12时5 分
天津理工大学
分类:
比色法:以比较溶液颜色深浅,从而确定被测定 组分含量的方法。比色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受 视力条件影响很大,一般相对误差约在5%~ 20%的范围。
分光光度法: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相对误 差约在2%~5% 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 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
光的互补:蓝➢ 黄
天津理工大学
光子具有一定的能量E=h =h c/λ E为光的能量(尔格); 为频率;λ为波长;h
为普朗克常数;c为光速。 仅当照射光的光子能量与被照射物质粒子的基态 与激发态能量之差相当时才能被吸收,不同的物 质微粒由于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能量差,所以 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2020年7月4日12时5分
天津理工大学
白光除了可由所有波长的可见光复合得到外,还 可由适当的两种颜色的光按一定比例复合得到。 能组成白光的两种颜色的光叫补色光。
物质的颜色与吸收光的关系: 当白光照射到物质上时,如果物质对白光中某种 颜色的光产生了选择性的吸收,则物质就会显示 出一定的颜色。 物质所显示的颜色是吸收光的互补色。
E = E2- E1 =h
2020年7月4日12时5 分
天津理工大学
4 吸收曲线(吸收光谱):每一种物质对不 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让各种 不同波长的光分别通过被测物质,分别测定物质 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 收程度为纵坐标作图所得曲线。描述了物质对不 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
朗伯-比尔定律的适用条件 1) 单色光: 2) 稀溶液:

《吸光光度法》PPT课件 (2)

《吸光光度法》PPT课件 (2)
10-邻二氮菲铁的a及ε。
需要知两个公式 A= a b c 以及ε =Ma,
解:先求a,再求ε
已知 M Fe=55.85 a =A / bc = 0.19/2×5.0×10-4=190L·g-1·cm-1
ε =Ma =55.85×190=1.1×104L·mol-1·cm-1
2021/1/14
仪器分析:微量组分(<1%), Er : 1%~5% 灵敏度高 依据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 需要特殊的仪器
例: 含Fe约0.05%的样品, 称0.2 g, 则m(Fe)≈0.1 mg
容量法 V(K2Cr2O7)≈0.02 mL, 测不准 光度法 结果0.048%~0.052%, 满足要求
2021/1/14
甲苯 (262nm)
A
230
250
270
l
2021/1/14
苯和甲苯在环己烷中的吸收光谱
精选课件ppt
16
8-2 光的吸收定律
──朗伯-比耳(Larnbert-Beer)定律
吸光度与液层厚度 吸光度与物质浓度
A∝b
A lg
I0 I
k1
b

A∝ c
A lg I0 I
k2
c

2021/1/14
精选课件ppt
精选课件ppt
2
1. 光学分析法: 基于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非光谱法 (折射法,浊度法,旋光法)

(不以光的波长为特征讯号)

分 光谱法 析
分子光谱法 UV/Vis,IR 原子光谱法 AAS,AES
法 (以光的吸收、发射等作用而建立的分析方法,通过
检测光谱的波长和强度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分析化学吸光光度法.ppt

分析化学吸光光度法.ppt

observed value A1’
△λ band
λ
width
(2)介质不均匀 (heteromogeneous of medium)
2. 化学因素( chemical factors) (1)High concentration (2) Chemical reaction
四、光度误差
A lg T abC C lg T
Ax
Cx
C
(mmol / L )
三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
The reasonw
A
C
1 物理因素( Physical factors )
(1)非单色光(Nonmonochromatic light)
A
True value A1
物质的颜色与其吸收光波长的关系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 分子内部的三种运动及能级 外层电子运动----电子能级
原 子 振 动----振动能级 分子 转动----转动能级
2. Molecular energy level 分子能级
3. Energy level transition 分子能级跃迁
ab
dC 1 0.434 dT ab T
C 1 0.434 T ab T
C 0.434 T C lg T T
当T = 36.8%时(A = 0.434) ,误差最小, 为2.72% (假设△T = 1%) 吸光度读数范围一般控制在0.2 ~ 0.8。
§5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1 酸碱解离常数的测定
☆显色反应:配位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重氮化—偶联反应等。
1.显色反应的选择
①待测组分与显色剂应定量地转变成有色物。 ②显色产物组成恒定、有足够的稳定性。 ③显色产物有较大的吸光系数,ε>10,000。 ④显色产物与显色剂有明显的颜色差别。 ⑤显色反应有较高的选择性。

武汉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ppt (吸光光度法)

武汉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ppt (吸光光度法)

选择性
2 测定浓度控制
控制浓度 吸光度A:0.2~0.8
减少测量误差
3 参比溶液选择
仪器调零 消除吸收池壁和溶液对入射光的反射 扣除干扰
试剂空白 试样空白 褪色空白
4 标准曲线制作
理论基础:朗伯-比尔定律
相同条件下 测定不同浓度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 A~c 作图
A
0 .3 5
0 .3 0
0 .2 5
0 .2 0
0 .1 5
0 .1 0
0 .0 5
0 .0 0
0
1
2
3
4
5
6
7
8
c o n c e n tra tio n
12.6 吸光光度法的误差
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移 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移 物理化学因素:非均匀介质及化学反应 吸光度测量的误差
显M 色+ n反L应= 体M系Ln中显的色副反反应应影响 *其它离子可能与显色剂反应:M´ + nL = M´Ln,消耗显色剂; *L受酸效应影响,有L-、HL+等形态存在;被测离子有络合效应
e 表示物质的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的吸光度。单位:
(L•mol-1 •cm-1)
桑德尔(sandell)灵敏度: S 当仪器检测吸光度为0.001时,单位截面积光程内所能检测到
的吸光物质的最低含量。 单位:mg/cm2
S=M/e
推导:根据定义0.001=εbc 故 bc =0.001/ε (1) c为浓度,单位为mol/1000cm3,b为cm, bc表示单位截面积光程内的摩尔数,即 mol/1000cm2,如果bc乘以被测物质的分子量M,则得单位截面积光程内被测物质的量, 即桑德尔灵敏度S。 S=(bc/1000)×M×106 = bcM × 103(μg·cm-2),将(1)的bc=0.001/ε代入,S=

吸光光度法新改PPT课件

吸光光度法新改PPT课件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13 总目录
四川农业大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
15.1.4 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1、灵敏度高,下限为10-5~10-6 mol·L-1。适 于微量分析。
2、准确度较高,相对误差为2% ~ 5%。 3、操作快速简便,易于掌握。 4、应用广泛。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14 总目录
四川农业大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19 总目录
四川农业大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
(2)同一吸光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值是不同 的。在最大吸收波长λmax处的摩尔吸光系数 ,常以εmax表示,表明该吸收物质最大限度 的吸光能力,也反映了光度法测定该物质可
能达到的最大灵敏度。
(3)εmax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用 光度法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
将不同波长的光透过某一固定的溶液,测量 不同波长下溶液对光的吸光度,作图,图15-2
A 1.6
D
A、B、C、D代表不 同浓度下的吸收曲线。
1.2
C 0.8
B
0.4
A
400 480 560 640 720 nm KMnO4 溶液的吸收曲线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11 总目录
四川农业大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
吸收曲线的讨论
度之和。或溶液的吸光度应等于溶液中各
组分的吸光度之和。(组分间没有干扰)
A总 = ∑ Ai =ε1b1c1 + ε2b2c2 + …… εnbncn
A4 A3 A2 A1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25 总目录
四川农业大学

第章:吸光光度法PPT课件

第章:吸光光度法PPT课件
)弯曲愈严重。故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
(4) 为克服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首先应选择比较好的单色 器。此外还应将入射波长选定在待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且吸 收曲线较平坦处。
.
29
(2) 化学性因素
• 朗—比耳定律的假定:所有的吸光质点之间不发生相互 作用;假定只有在稀溶液(c<10-2mol/L)时才基本符合。
当溶液浓度c >10 -2 mol/L 时,吸光质点间可能发生缔合
等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了对光的吸收。 • 故: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
溶液中存在着离解、聚合、互变异构、配合物的形成等 化学平衡时。使吸光质点的浓度发生变化,影响吸光度。 • 例: 铬酸盐或重铬酸盐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rO42- +2H+ = Cr2O72- +H2O 溶液中CrO42-、 Cr2O72-的颜色不同,吸光性质也不相 同。故此时溶液pH 对测定有重要影响。
λmax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大。此特性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5)在λ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定最灵敏。吸
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
.
15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基础
定性分析基础
物质对光的选择 吸收
定量分析基础 在一定的实验条 件下,物质对光 的吸收与物质的 浓度成正比。
白光(太阳光):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
单色光:单波长的光(由具有相同能量的光子组成)
可见光区:400-750 nm
紫外光区:近紫外区200 - 400 nm
远紫外区10 - 200. nm (真空紫外区)
4
与物质作用
电场向量 Y
Z 磁场向量
.
X 传播方向

分析化学精品课件之吸光光度法完整ppt

分析化学精品课件之吸光光度法完整ppt
光系数,单位:L/(mol·cm),它反映吸光物质 对光的吸收能力,表示吸光光度法分析该物质 的灵敏度,表示ε时注明入射波长。
第二节 Lambert-beer定律
在光度分析中,为提高分析灵敏度,在 光吸收定律的基础:光的吸收与溶液的浓度和光路的长短密切相关
方法优点:仪器简单,操作简便; 2显色剂用量:见图9-11,通过实验来确定。
6干扰物质的影响及消除方法: 影响:a干扰物质本身有色或与显色剂形成有 色络合物,在测量条件下也有吸收;b在显色 条件下,干扰物质析出沉淀或使溶液混浊,以 致无法进行光度测量;c与待测离子形成更稳 定的络合物,使显色反应不能进行。 消除办法:a控制酸度;b加入适当掩蔽剂;选 择适当的测量波长;d选用适当的参比溶液。
已消除干扰的情况下,应选择ε值大的 4温度:大多在室温进行,但有些显色反应须加热和一定时间完成。
棱镜(折射原理)和光栅(衍射原理)。
有色化合物进行测定,并以最大吸收波 五、标准曲线的制作:A-c图,A值最好落在0.
4温度:大多在室温进行,但有些显色反应须加热和一定时间完成。 1当试液和显色剂均无色,以蒸馏水作参比;
第四节 光度分析的步骤
4上述两者都有颜色,则可取两份试液。一份 加入适当掩蔽剂将待测离子掩蔽不与显色剂作 用,然后两份试液都加入显色剂及其它试剂将 加入掩蔽剂的那份作参比,可消除试液中其它 有色组分的干扰。
第二节 Lambert-beer定律
光吸收定律的基础:光的吸收与溶液的浓度和 光路的长短密切相关
吸光度:A=Kbc (即L-B定律:b为溶液厚度) 透光率:T=I/I0=透射光强度/入射光强度 A与T的关系:A=log I/I0 =log1/T=-logT=Kbc
K:吸光系数,随b,c单位不同而不同,通常b: cm, C:mol/L 表示时,以ε表示,称为摩尔吸

分析化学—— 吸光光度法

分析化学—— 吸光光度法
Ι0 Ιt
λ1 λ2 λ3 λ4 λ5
A1 A2 A3 A4 A5
17
KMnO4吸收曲线(吸收525nm的绿光而呈紫色)
吸收曲线的讨论:
(1)同一种物质对不同 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 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 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2)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 不同。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 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3)同一种物质、不同浓度时,其吸收曲线形状相 似、λmax不变;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定量分析
例12–3 有一浓度为1.0μg • mL–1的Fe2+溶液,以邻 二氮菲显色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比色皿厚度为 2.0cm,在波长510nm处测得吸光度A=0.380,计算 该显色反应的吸光系数a和摩尔吸光系数ε。
(2) Fe2+的浓度用mol • L–1表示时, 1.0 10 3 g L-1 c 1.8mol L1 -1 55.85 g mol
(4)不同浓度的同一种 物质,在λmax处吸光度 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 所以测定最灵敏。此特 性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 的依据。
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 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 要依据。
§12-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1.朗伯—比耳定律***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任何均匀、非散射的固体、 液体或气体介质时,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透过介质,一 部分被器皿的表面反射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溶液的颜色由透射光的波长所决定。 透射光与吸收光为互补色光。 如CuSO4溶液因吸收了白光中的黄色 光的互补:蓝 黄 光而呈现蓝色
3. 吸收曲线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某一物质测定吸光度 A(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 为纵坐标,绘制吸收曲线,可描述物质对不同波长光 的吸收能力。

【分析化学】吸光光度法共74页

【分析化学】吸光光度法共74页

6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分析化学】吸光光度法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吸光光度法PPT课件

吸光光度法PPT课件
光谱示意
完全吸收
复合光
表观现象示意
完全透过
吸收黄色光
光作用于物质时,物质吸收了可见光,而显示出特征
的W颜hy色? ?。? 物质呈现的颜色与光有着密切的关系,物质呈 现何种颜色,与光的组成和物质本身的结构有关。
a
66
物质的电子结构不同,所能吸收光的波长也不同,这就构成了物质对光的选择吸 收基础。
物质选择性地吸收白光中某种颜色的光,物质就会呈现其互补色光的颜色。
a
19 19
二、 光电比色法 A
1.方法:(滤光片获取单色光)
C
通过滤光片得一窄 范围的光(几十nm)
光电比色计结构示意图
2.特点:准确度较高(消除人眼的主观因素)
选择性较好(滤光片、参比液可消除干扰)
a
20
三、分光光度法
1.方法:同上。不同点:光栅或棱镜获取单色光 2.特点: 单色光纯度高(可精选某一波长,准)
✓选择测,可避开干扰的吸收 ✓增加显色剂用量,将干扰灌饱
✓分离
a
28
二、仪器测量误差
偏离A=bC
光度分析法的误差除了来源于朗伯-比耳定律的偏
离以外,仪器测量不准确也是导致误差的原因。
任何光度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误差。这些误差可能来
源于光源不稳定、实验条件的偶然变动、读数不准确等

P286页图10-5:
桑德尔灵敏度:当光度仪器的检测极限为A=0.001
时,单位截面积光程内所能检出的吸光物质的最低质量
。ug/cm2
SM
a
13 13
例 : 用 双 硫 腙 比 色 法 测 定 镉 , 已 知 含 Cd2+浓 度 为 140μ g/L,
比 色 皿 厚 度 为 2cm, 在 λ = 520 nm处 测 得 透 光 率 为 60.3%,

吸光光度法ppt课件

吸光光度法ppt课件

方法分类和比较
测定下限 相对误差
比色分析法
10-5 ~ 10-6 mol·L-1 5% ~ 10%
分光光度法
10-5 ~ 10-8 mol·L-1 2% ~ 5%
适用于分析半微量和微量的物质 5
一. 概述 方法的评价
快速、简便 显色
比色
灵敏度高:浓度下限达10-5~10-8 mol·L-1
准确度高:相对误差通常为2~5%,
稀溶液 入射光为单色光
20
二 .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4. 吸光度测定方法
步骤
(1) 配制一组浓度系
仪器测量
列的标准溶液(ci)
一组相应的吸 光度值(Ai)
制图(ci 为横坐标,
A
Ai 为纵坐标)
工作曲线
·
Ax
·· ·
仪器测量
(2) 配制样品
Ax
相同条件
·
查图得出cx
cx
c
21
二 .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 选择性好
(3) 有色物组成恒定,化学性质稳定
(4) 显色剂在测定波长处无明显吸收
对比度=λmax有色物 -λmax显色剂>60nm
42
四、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的选择
3.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
M +R
MR
(1) 显色剂用量 根据吸光度A与显色剂浓度cR的关系来确定
cR选择——引起A变化最小处的cR(即曲线平坦处43 )
吸光光度法
刘海燕
一. 概述
1. 方法原理
2. 方法分类和比较 3. 方法评价
二.吸光光度法原理
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2. 光的吸收定律
(1) Lambert-Beer定律

分析化学第九章吸光光度法

分析化学第九章吸光光度法

精选课件ppt
6
✓ 分子、原子、离子具有不连续的量子化能级,仅 能吸收当照射光子的能量hv与被照射粒子的 E激 - E基 =(hv)n因为不同物质微粒的结构不同 ,共有不同的量子化能级,其能量差也不相同,因 此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若固定某一溶液的浓 度 C 和液层厚度 b ,测量不同 λ下的 A ,以 吸光度 A 对吸收波长λ 作图,就得到-吸收曲
c.光栅:在玻璃片或金属片上刻划均匀的线,1200 条/mm, 衍射、干涉原理。
(3)吸收池: 玻璃:可见, 石英:紫外、可见
(4)检测器:光电转换器件(光电管、光电倍增光,光电二极管 阵列)。利用光电效应,光照产生光电流,测定光电流的大小 。
(5)显示器: 检流计:72型。数字显示:722型。数字打印:UV-
入量要严格控制,可通过实验确定。
3.温度:通过实验确定温度范围,通常在室温下
进行。
4.溶剂:一般螯合物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大,提高 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如Cu(SCN)42-在水中大
部分离 解,几乎无色;在丙酮中呈蓝色。
精选课件ppt
16
5.显色时间:通过实验找出适宜的显色时间。 6.干扰组分:共存组分与显色剂生成有色络合物,
精选课件ppt
14
9.3.2显色条件的选择
1、 溶液的酸度:M+L=ML(显色剂L存在酸效 应L(H))
a. 影响显色剂的溶度
b. 影响M的存在状态
c. 影响ML的组成和稳定性,如Fe3+-磺基 水杨酸pH组成颜色
2-3 1:1 紫红
4-8 1:2 棕褐
8-10 1:3 黄色
精选课件ppt
15
2.显色剂用量:显色剂过多有时会引起副反应,加
精选课件ppt

《吸光光度法教案》课件

《吸光光度法教案》课件

《吸光光度法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引言1.1 吸光光度法的定义1.2 吸光光度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1.3 吸光光度法的原理1.4 吸光光度法的仪器与操作步骤第二章:吸光光度法的原理2.1 光的吸收与发射2.2 朗伯-比尔定律2.3 摩尔吸光系数2.4 吸光度的计算与单位第三章:分光光度计的结构与操作3.1 分光光度计的组成部分3.2 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步骤3.3 光谱仪的使用与维护3.4 波长的选择与调整第四章:标准曲线的制备与分析4.1 标准曲线的制备方法4.2 标准曲线的绘制与分析4.3 样品浓度的计算与误差分析4.4 实际案例分析:药物含量测定第五章:吸光光度法的应用5.1 环境监测中的应用5.2 生物化学中的应用5.3 食品分析中的应用5.4 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第六章:吸光光度法的准确度与精确度6.1 准确度的评估6.2 精确度的评估6.3 干扰因素及其影响6.4 提高吸光光度法准确度的方法第七章:溶液的制备与处理7.1 溶液的配制方法7.2 溶液的浓度与体积的计算7.3 样品的前处理与分离7.4 样品分析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第八章:光散射与吸光光度法8.1 光散射现象的介绍8.2 光散射对吸光光度法的影响8.3 光散射的测定与分析8.4 光散射在吸光光度法中的应用案例第九章:吸光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9.1 药物分析中的重要性9.2 药物的紫外吸收特性9.3 药物含量测定的方法与步骤9.4 实际案例分析:药物制剂中主成分的测定第十章:现代吸光光度法技术进展10.1 光纤吸光光度法10.2 微透析吸光光度法10.3 激光吸光光度法10.4 在线监测与自动化分析技术第十一章:吸光光度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1.1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特性11.2 有机合成中光催化反应的监控11.3 有机物含量的测定与分析11.4 实际案例分析:有机合成产物的纯度测定第十二章:吸光光度法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12.1 材料科学中的光吸收现象12.2 吸光光度法在材料合成与表征中的应用12.3 材料性能与吸光性质的关系研究12.4 实际案例分析:纳米材料粒径的测定第十三章:吸光光度法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13.1 生物大分子的紫外吸收特性13.2 蛋白质浓度与纯度的测定13.3 核酸的定量分析与监测13.4 实际案例分析:细胞培养中的营养物质监测第十四章:吸光光度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4.1 环境污染物的紫外吸收特性14.2 水质分析与监测14.3 大气污染物分析与监测14.4 实际案例分析:水体中有机物的总量测定第十五章:实验与练习15.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实验操作15.2 标准曲线与样品分析的实验操作15.3 常见干扰因素的实验探究15.4 综合实验练习: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吸光光度法的定义、原理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c a
a
2
bc b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
2
λ2
λ
上一页 下一页
•3.差示分光光度法
用浓度比试样小的已知浓度为 cs 的标准溶液 作为参比溶液,调吸光度为零。即
As bcs 0
Ax bcx
A A Ax As bcx cs bc
cx cs c
A
c
上一页 下一页
二、配合物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
1. 摩尔比法: A′
M + nR
MRn
A
A' A
A'
K稳
K稳
MRn M Rn
1 c cncn
1 nn n1cn
n
1
A A
A
nn
A A
A
n1
cn
cR/cM
上一页 下一页
适用范围 摩尔比法适用于M和R均不干扰
MR吸光度的测定,配合物的离解度 小,配合比高的配合物组成和稳定常 数的测定。
上一页 下一页
2.等摩尔连续变化法 A′
以 A 为纵坐标,以
A
cM 为横坐标,作图。 cM cR
A' A
A'
0
cM cM cR
1/2
1/3
1/4
1/5
1/6
1/7
n 12 3456
0.5
1.0
cM
cM cR
此法适用于离解度小、配合比低的配合物组成的测定。
上一页
练习题
甲基红的酸式和碱式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28nm 和400nm。某含1.22×10-5mol·L-1的甲基红的0.1mol·L1HCl溶液在400nm波长时的吸光度A=0.077,在528nm 时的吸光度A=1.738。另一溶液含甲基红的总浓度为 1.09×10-5mol·L-1及0.1mol·L-1NaHCO3,在400nm和 528nm时的吸光度分别为0.753和0.000。第三个含甲基 红的溶液pH值为4.18,在400nm和528nm时的吸光度分 别为0.166和1.401。设全部用同一吸收池测量,求甲基 红的酸式解离常数及甲基红在第三个溶液中的总浓度。
第四节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 一、定量分析 • 二、配合物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 • 三、酸碱电离常数的测定
下一页
一、定量分析
•1.单组分化合物分析
•2.混合物中多组分的测定
a
b
原理:吸光度加合性原理 A
A A A a
b
1
1
1
A A A a
b
2
2
2
λ1
A1
bc a
a
1
bc b
b
1
A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