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地区— 中国经济的核心区

合集下载

中 原 经 济 区

中 原 经 济 区

中原经济区河南部分中原经济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更是国家粮食安全重点区,协调发展,通过先进的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积极发展现代化的制造业,落实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使中原经济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级!中原经济区网络支点城市:洛阳,安阳,商丘,南阳,焦作郑州——河南省省会,素有“中国铁路心脏之称”,地处中华腹地,九州通衢,中原地区最大的城市,中国华中地区最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

郑州市在纺织、机械、建材、耐火材料、能源和原辅材料产业上具有明显优势。

有色金属、食品、煤炭、卷烟等为主导产业。

郑州是全国纺织工业基地之一,是全国重要的冶金建材工业食品工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汽车产业,服装产业生产基地。

开封——开封是中原地区黄河沿线重要的旅游城市,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开封享有七朝都会、文化名城、大宋故都、菊城之盛名。

在历史上,特别是北宋时期,开封作为都城东京,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

洛阳——洛阳是航空航天领域企业的集中地,同时也是众多中央企业驻地。

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资源勘探产业生产基地。

大中型骨干工业企业集中,是洛阳的一大特色。

现有5000多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拥有机械电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轻纺、食品等6大支柱产业。

商丘——商丘是苏鲁豫皖交界处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及东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点。

商丘是中国东引西进、通达南北的桥头堡和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两纵两横”经济带的四大交汇城市之一。

商丘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部地区的过渡地带,是河南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省辖市。

商丘是国家大型能源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煤化工基地,是豫东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物流、交通、商贸、金融中心。

平顶山——全国重要的电力产业、能源化工业生产基地。

是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煤炭、电力、钢铁、纺织、化工等工业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安阳——河南的重要工业基地,形成了冶金、电子、化工、电力、机械、纺织、医药、烟草等工业体系。

家乡调查报告武汉

家乡调查报告武汉

家乡调查报告武汉
我的家乡是武汉,我爱我的家乡。

我对我的家乡调查报告如下: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特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联勤保障部队机关驻地。

截至2020年末,全市下辖13个区,总面积8569.1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32.65万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地区生产总值1.77万亿元。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

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武汉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中国光谷致力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武汉正加快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

武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境内盘龙城遗址有3500年历史。

春秋战国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明清时期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天下四聚之一。

清末汉口开埠和洋务运动开启武汉现代化进程,使其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武汉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近代史上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华中地区

华中地区
航三 4)班 第四组
位置和范围
范围和界限
北:秦岭、淮河 南:南岭 西:中、缅边界 东:东海、黄海之滨 总面积:200万km2
自然全貌
中亚热带、北亚热带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水热条件优越 水资源及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有色金属矿藏最集中
东西分界
巫山、武陵山脉
区域特征
一.复杂的地貌结构
界线 西:山地(中山)、高原、盆地 h:1500-2000m 东:低山、丘陵和平原 h:1000-500 <50
七个地貌单元
秦巴山地 淮阳山地和南阳盆地 四川盆地 盆东平行岭谷 盆中方山丘陵 成都平原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云贵高原与横断山地 江南低山丘陵 闽浙山地丘陵
二. 亚热带季风气候 共同特点: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但季节差异较大,四季分明
全年平均气温从北到南变化于14-20°c之 间,日平均气温≥10°c的持续期200-300 天,活动积温4500-6500°c。虽属全国光 能相对低值区,但由于热量、水分条件好, 光合生产潜力仍然是全国高值区之一。年 降水量800-1800mm,东部高于西部。
区域内部差异
按照纬度地带性和干湿地带分 异规律
(参照土地类型组合特点及生态经济结构与 功能的相对一致性与差异性)
六个副区:

秦巴山地域淮阳丘陵 云贵高原 江南山地丘陵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区 浙闽山地丘陵
华中或华中地区,中国传统的地理大区,或称“中部地区”。华中三省包括:河 南省,湖北省和湖南省。在全国的交通地理位置中占有重要作用。不仅有多处名 胜古迹,还有像武汉,长沙等大都市。华中地区常与华南地区合称中南地区。现 时属于中国经济地理上第二阶梯的中部经济区。
中文名称 华中地区 面积 56万多平方千米 外文名称 TheAreaofCentralChina 人口 21694.49万(2010年全国普查 ) 别名 中国中部地区 方言 中原官话、江淮官话、湘语等 行政区类别 中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 所属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著名景点 河南少林寺、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麓山等 下辖地区 河南省、湖北省和湖南省 火车站 郑州站、武昌站、商丘站等 地理位置 中国中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游 主要城市 武汉、郑州、长沙等

中国处在()东方,面向浩瀚的太平洋

中国处在()东方,面向浩瀚的太平洋

中国处在亚洲东方,面向浩瀚的太平洋中国处在【亚洲】东方,面向浩瀚的太平洋,依靠广袤的欧亚大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

中国地理区位1.中国的位置:相对位置(世界、亚洲、板块…),绝对位置(地球坐标系的位置);2.中国在世界的地位:经济地位(总量、人均、增长率)、各种产业地位、资源量(总量与人均状态)3.地形结构: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三级阶梯明显(把海洋算一个阶梯则可以称四级);主要地貌类型:(1)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是我国的四大高原;(2)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3)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三大平原;(4)山地:南北向山脉、东西向山脉、北西向山脉、北东向山脉(分别有哪些山脉,主要山脉走向对气候、生产生活等的影响);(5)丘陵:中国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主要有哪些丘陵)。

4.周边关系:与我国接壤的邻国有15个,有9个陆疆临边省区,新疆与毗邻国家的路底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8国),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隔海相望。

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中国七大地理区及各省市地理位置核心提示:中国七大地理区:华北地区(2市2省1自治区)、东北地区(3省)、华东地区(7个省1个市)、华中地区(3个省)、华南地区(2个省,2个特别行政区,1个自治区)、西南地区(3个省1个市1个自治区)、西北地区(3个省2个自治区);地理区划,就是把某个区域的国土视为整体,然后按照一定标准划分成不同区域,具体来说,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几大方面,各大类下方又有更细的分类,如气候、农业、文化、行政、人口、动植物等等。

中国地大物博,自然景观多元,人文因素多样,有各种各样的地理区划。

最基本、使用最多的是“中国地理大区”。

民国划分更“横向”,新中国划分更“纵向”。

之前中国的六大区划分在中国“六大区”和解放区“六大局”诞生前——中华民国时期也有大区划分,也分为六块:华北、东北、华中、华南、塞北、西部。

中国的行政区划(1)

中国的行政区划(1)
中国的行政区 划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行 政 区 划 概 述
02 中 国 的 行 政 区 划 体 系
03 中 国 的 地 理 区 域 划 分0Biblioteka 中 国 的 地 理 区 域 特 征
05
中国的行政区划与地理环境 的关系
06
中国的行政区划与经济发展 的关系
01
行政区划概述
章节副标题
行政区划的定义
02
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
章节副标题
省份
省份数量:34个
省份分布:东西 南北中,陕山河 湖东南西西南
省份名称:如河 北省、山西省、 辽宁省等
省份简称:如河 北、山西、辽宁 等
直辖市
定义:直辖市是中国行政区划之一,行政地位与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相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数量:中国共有4个直辖市,分别是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
中部地区特征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中部,包括华北、华中、 华南等地区
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地形地貌:以平原、丘陵、山地为主,地势高 低起伏
河流湖泊:长江、黄河等大河流经,湖泊众多, 如洞庭湖、鄱阳湖等
农业资源:以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为主,是中 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行政区划与区域 经济协调发展的 关系
经济发展对行政区划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加速,行政区划调整频繁 经济发展推动行政区划的合并与重组 行政区划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对行政区划的影响逐渐减弱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内容2:自治区 的数量
内容3:自治区 的分布
内容4:自治区 与普通行政区的 区别
特别行政区

中国大陆城市城建规模排名TOP100

中国大陆城市城建规模排名TOP100

中国大陆城市城建规模排名1、上海,简称“沪”或“申”,中国第一大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之一,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繁荣的国际大都市,是中国首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所在地。

上海是中国最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和国际大都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亦为中国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

GDP总量居中国城市之首。

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个良好的滨江滨海国际性港口。

上海正致力于在2020年建成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

2、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中国第二大城市。

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在地。

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3、广州,简称穗,地处广东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中国的南大门,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大都市,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国家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会展中心,中国南方的政治、军事、文化、科教中心,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社会经济文化辐射力直指东南亚。

广州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千年商都”之称。

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代表、广府文化的兴盛之地。

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广州外国人士众多,被称为“第三世界首都”,是全国华侨最多的大城市,与北京、上海并称“北上广”。

4、深圳,中华人民共和国副省级城市之一,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全国文明城市,国际花园城市,是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国际重要的空海枢纽和外贸口岸。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已发展为有相当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是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

中国七大地理区

中国七大地理区

中国七大地理区: 中国七大地理区 : 华东华南华北华中西南西北 华东 华南 华北 华中 西南 西北 东北<br />
各大区管辖区域(以现省级行政区域名称记) 东北:黑 吉 辽 华北:京 津 冀 晋 内蒙 华东:苏 鲁 浙 闽 赣 皖 沪 西北 陕 宁 疆 青 甘 西南:藏 云 贵 川 渝 中南:豫 鄂 湘 粤 桂 琼 其他:港,澳,台<br />
<br />
华东<br />
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和上海市、台湾(包括台湾 省为七省一市) 。 按照地理区域划分一般狭义指中国东部 6 省 1 市(包括台湾为 7 省 1 市)所在的区 域,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和上海市、台湾。广义 华北包括狭义华北和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东部、东北三省。<br />
<br />
历史沿革<br />
华中或华中地区,中国传统的地理大区,或称“中部地区”。 在中华民国时代,一般华中地区指长江流域的七省四市。 华中四市包括:上海市,南京市,汉口市(今武汉市)和重庆市 华中七省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 和四川省 1949 年后,现华中地区可指: 华中四省包括: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和江西省。<br />
<br />
华中三省包括:河南省,湖北省和湖南省。 华中地区常与华南地区合称中南地区。 现在华中 华中一般指的是湖北省 湖南省 河南省 , 华中地区的区域中心 湖北省,湖南省 河南省, 华中 湖北省 湖南省,河南省 城市为武汉 武汉。 武汉 现时属于中国经济地理上第二阶梯的中部经济区。<br />

浅谈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

浅谈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

浅谈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中国国土辽阔,地理环境十分复杂,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

无论是民众认识国情,科研机构及专家认识区域地理格局,还是各级政府有效实施区域管理等不同方面的需要,都必需对中国区域进行区域划分(简称区划)。

地理学中的区域划分,是立足于地域分异规律的客观基础上,根据一定的目的、按相应原则和方法进行的地理系统分区。

它是区域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方法。

按照所进行区划的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区划可以分为行政区划、自然区划、经济区划、农业区划、综合区划等不同种类。

下面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就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行政区划、中国经济区划的主要方案及其演变作一简单介绍。

一、中国自然区划(一)自然区划的概念和意义自然地理区划(简称自然区划)是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及组成成分发展的共同性、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地域划分为一定等级系统的研究方法。

自然区划是在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特征、变化和分布规律。

主要体现温度、水分、土壤、植被等要素的地域差异,提供自然生产潜力的系统资料,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进行生产布局和制定各种规划的基础,也是认识区域生态环境的宏观框架、改善生态环境和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

(二)自然区划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几代地理学家对中国自然区划做了持续的探索性研究。

综观不同历史时期的区划方案,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自然区划的形成和发展历程(表1),对中国自然地理的地带性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自然区划是在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特征、变化和分布规律。

主要体现温度、水分、土壤、植被等要素的地域差异,提供自然生产潜力的系统资料,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进行生产布局和制定各种规划的基础,也是认识区域生态环境的宏观框架、改善生态环境和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

表1:中国已有自然区划下面就表中部分方案略作介绍。

1.罗开富方案最初发表于1954年,两年后由科学出版社以中华地理志丛刊第1号《中国自然区划草案》正式出版。

中国行政区划及地理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及地理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及地理区划中国是位于东亚的一个国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第三大面积的国家。

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是由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三个层级组成。

中国地理区划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北部和南部五大地理区域。

一、行政区划1.省级行政区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其中,23个省分布在全国各地,5个自治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它们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

4个直辖市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和重庆市,它们具有省级行政权力。

2个特别行政区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它们具有相对独立的行政、经济和司法权力。

2.地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是指地级市、盟和地区。

地级市是城市行政区划的最高层级,目前中国共有337个地级市。

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共有12个盟。

地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共有5个地区。

3.县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包括县、市辖区、旗、自治县、自治旗、特区、林区和农场。

县是中国的基本行政区划单位,目前全国共有2851个县。

市辖区是地级市下的行政区划单位,旗是盟下的行政区划单位,自治县和自治旗是自治区下的行政区划单位。

特区是指特别行政区下的行政区划单位,目前中国只有深圳市设立了特区。

林区是指一些山区和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设立的行政区划单位,农场是指一些农业生产单位设立的行政区划单位。

二、地理区划1.东部地区中国的东部地区是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主要包括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

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华东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和山东省,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华南地区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的门户之一。

中国七大区划分及71经济区的演变思路

中国七大区划分及71经济区的演变思路

中国七大区及经济区的划分及演变思路华北地区 北京 北京天津 天津河北 石家庄 唐山 秦皇岛 北戴河 保定 承德 邯郸 邢台 张家口 沧州 廊坊 衡水内蒙古 呼和浩特 包头 乌海 赤峰 海拉尔 乌兰浩特 通辽 锡林浩特 集宁 鄂尔多斯 临河 巴彦浩特 山西 太原 大同 阳泉 长治 晋城 朔州 忻州 离石 榆次 临汾 运城山东 济南 青岛 威海 淄博 枣庄东营 烟台 潍坊 济宁 泰安 日照 莱芜 临沂 德州 聊城 滨州 菏泽 华东地区上海 上海江苏 南京 无锡 徐州 苏州 扬州 泰州 常州 南通 连云港 淮阴 盐城 镇江 宿迁安徽 合肥 芜湖 蚌埠 淮南 马鞍山 淮北 铜陵 安庆 黄山市 滁州 阜阳 宿州 六安 宣城 巢湖 池州 浙江 杭州 宁波 温州 嘉兴 湖州 绍兴 金华 衢州 舟山 台州 丽水华南地区海南 海南 海口 三亚 西沙群岛华中地区河南 郑州 开封 洛阳 平顶山 安阳 鹤壁 新乡 焦作 濮阳 许昌 漯河 三门峡 南阳 商丘 周口 驻马店 信阳 湖北 武汉 黄石 十堰 宜昌 襄樊 鄂州 荆门 孝感 荆州 黄冈 随州 咸宁 恩施湖南 长沙 株洲 湘潭 衡阳 邵阳 岳阳 韶山 常德 张家界 益阳 郴州 永州 娄底 怀化 吉首江西 南昌 景德镇 萍乡 九江 新余 鹰潭 赣州 宜春 上饶 吉安 抚州东北地区黑龙江 哈尔滨 齐齐哈尔 大庆 鸡西 鹤岗 双鸭山 伊春 佳木斯 七台河 牡丹江 黑河 绥化 大兴安岭 吉林 长春 吉林 四平 辽源 通化 白山 松原 白城 延边辽宁 沈阳 大连 鞍山 抚顺 本溪 丹东 锦州 营口 阜新 辽阳 盘锦 铁岭 朝阳 葫芦岛西北地区新疆 乌鲁木齐 库尔勒 克州 昌吉 伊犁 克拉玛依 石河子 喀什 阿克苏 塔城 哈密 吐鲁番 博乐 阿勒泰 和田青海 西宁 果洛 玉树 海西 格尔木 海东 海北 黄南甘肃 兰州 酒泉 金昌 白银 天水 嘉峪关 张掖 武威 定西 陇南 平凉 庆阳 临夏 甘南 宁夏 银川 石嘴山 吴忠 固原广西 南宁 柳州 桂林 梧州 百色 北海 防城港 钦州 贵港 贺州 玉林 河池深圳 珠海 汕头 广东 广州 源 阳江 清远 揭阳 云浮佛山 韶关 湛江 惠州 东莞 中山 潮州 顺德 江门 茂名 肇庆 梅州 汕尾 河 福建 福州 厦门 莆田 三明 泉州 漳州 南平 宁德 龙岩陕西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汉中安康商洛延安榆林西南地区西藏拉萨昌都山南日喀则那曲阿里林芝四川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广元遂宁内江乐山眉山峨嵋山南充资阳宜宾达州雅安阿坝甘孜凉山广安巴中云南昆明昭通曲靖楚雄玉溪红河文山思茅西双版纳大理保山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贵州贵阳六盘水遵义铜仁凯里毕节安顺兴义都匀重庆重庆万州涪陵黔江港澳台地区香港澳门台北中国七大区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华东(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华中(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华南(广东、福建、广西、海南):西北(陕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西南(四川、重庆、昆明、贵州):中国经济区域重划:划分“ 7+1”经济区浮出水面中国经济区域重划:划分“ 7+1”经济区浮出水面“十一五”时期(2006 年到2010 年),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进程将迈出实质性步伐。

武汉概况.doc

武汉概况.doc

武汉城市概况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华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华中地区唯一的一个副省级城市。

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在市区内交汇,将市区一分为三,形成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

全市现辖13个城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831万人。

武汉作为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早在新石器时代(一万多年以前),这里就有先民生息繁衍。

据考证,位于武汉市北郊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

明清时代,汉口成为全国闻名的商埠,是当时四大名镇之一。

近代武汉,作为民主革命的发祥地,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武汉风景秀丽,名胜众多。

名闻天下的黄鹤楼,位居“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江城明珠”东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佛都古刹”归元禅寺,内藏惟妙惟肖五百罗汉。

此外,还有古琴台、晴川阁、楚天台等古迹名胜,令人流连忘返。

综合经济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特别是1992年被确定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后,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1992-1998年经济年均增长率达16%,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的第六位。

区位和资源武汉地理坐标为北纬30°33"、东经114°19"。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雨量充沛,平均无霜期约250天以上,年平均气温16.3℃。

武汉地形属残丘性冲击平原,大部分在海拔50米以下。

北距首都北京1190公里。

东与黄冈市、鄂州市、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嘉鱼县、洪湖市相连,西与仙桃市、汉川市毗邻,北与孝感市、红安县、麻城市相接。

南北最大纵距15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辖区总面积846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963.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202平方公里。

现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等13个区。

华中地区区域分析——中华脊梁

华中地区区域分析——中华脊梁
2、区域概况..................................................................................................................................... 4 2.1 区域概况——地理篇.........................................................................................................4 2.1.1 河南篇......................................................................................................................4 2.1.2 湖北篇......................................................................................................................4 2.1.3 湖南篇......................................................................................................................5 2.2 区域概况-----经济篇...........................................................................................................5 2.2.1 河南经济概况..........................................................................................................5 2.2.2 湖北经济概况..........................................................................................................6 2.2.3 湖南经济概况..........................................................................................................6

中国各省英文简写及区域划分

中国各省英文简写及区域划分

中国各省英文简写及区域划分一、华北地区1. 北京市:Beijing(京)2. 天津市:Tianjin(津)3. 河北省:Hebei(冀)4. 山西省:Shanxi(晋)5. 内蒙古自治区:Inner Mongolia(蒙)二、东北地区1. 辽宁省:Liaoning(辽)2. 吉林省:Jilin(吉)3. 黑龙江省:Heilongjiang(黑)三、华东地区1. 上海市:Shanghai(沪)2. 江苏省:Jiangsu(苏)3. 浙江省:Zhejiang(浙)4. 安徽省:Anhui(皖)5. 福建省:Fujian(闽)6. 江西省:Jiangxi(赣)7. 山东省:Shandong(鲁)四、华中地区1. 河南省:Henan(豫)2. 湖北省:Hubei(鄂)3. 湖南省:Hunan(湘)五、华南地区1. 广东省:Guangdong(粤)2. 广西壮族自治区:Guangxi(桂)3. 海南省:Hainan(琼)4. 香港:Hong Kong(港)5. 澳门:Macao(澳)六、西南地区1. 重庆市:Chongqing(渝)2. 四川省:Sichuan(川/蜀)3. 贵州省:Guizhou(贵/黔)4. 云南省:Yunnan(云/滇)5. 西藏自治区:Xizang(藏)七、西北地区1. 陕西省:Shaanxi(陕/秦)2. 甘肃省:Gansu(甘/陇)3. 青海省:Qinghai(青)4. 宁夏回族自治区:Ningxia(宁)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Xinjiang(新)中国各省英文简写及区域划分八、跨区域省份的特点1. 河北省:作为华北地区的重要省份,河北环抱北京和天津,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桥梁,其英文简写Hebei,既体现了它的地理优势,也反映了它的历史地位。

2. 山东省:位于华东地区的山东,既有沿海的开放优势,又有内陆的丰富资源。

简写Shandong,让人联想到这里的海滨风光和儒家文化。

3. 陕西省:跨越华中与西北的陕西,是一个历史文化大省。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

中国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2010年2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建设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重庆、天津、上海、广州),六个区域中心城市(沈阳、南京、武汉、深圳、成都、西安)。

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中,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上海是中国的金融经济中心,重庆是中西部地区的经济、金融中心,天津是北方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广州是中国华南地区的中心。

这是从国家层面肯定了五市在中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

区域中心城市则指武汉、沈阳、西安、深圳等区域大城市。

如武汉被确定为华中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深圳被确定为华南区域的区域中心城市。

北京2005年1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修编后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规划》明确提出: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北京城市的发展建设,要按照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工作服务,为国家的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的要求。

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强化首都职能,突出首都特色,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将北京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天津2006年3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年-2020年)》。

《规划》明确提出:天津市是我国直辖市之一,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

天津市的发展建设,要按照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重点,不断增强城市功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将天津市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演变及评价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演变及评价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演变及评价摘要:经济区域划分是研究区域经济关系的基础,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文章在分析中国经济区划演变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区划给予简要评价。

每一种区划都具有时代性,反映了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历程。

关键词:经济区域,区域划分,中国经济经济区域是以劳动地域分工和产业各具特色为基础的地理区域,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空间组织结构。

经济区域划分是结合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对要素空间分布状况进行的战略性划分,经济区划是研究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对我国制定区域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经济区域划分的演变历程从建国至今,我国经济区域划分的演变过程可以从20个方面加以概括。

1.沿海与内陆的划分。

毛泽东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沿海和内陆区域划分,这种划分方法在“一五”到“五五”计划时期国家处理区域经济关系时基本上被采用。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中,也沿用这种划分方法。

目前我国有些学者在研究区域经济关系时,仍采用这种称谓。

2.六大经济协作区的划分。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沿海和内陆工业布局严重不均,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为缩小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发展差距,有利于我国区域经济目标的实现,中央将全国划分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六大经济区域。

3.三线地区的划分。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我国与苏联关系恶化,加之西方国家加强对我国的经济封锁,国家为了备战和加强国防建设,按照各省、市、区的战略位置,把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地区,一线地区包括新、蒙、黑、辽、吉、津、鲁、苏、沪、浙、闽、粤等省区;三线地区包括川、黔、陕、甘、青、宁、桂、鄂、晋等省;其余地区为二线地区。

4.十大经济协作区的划分。

1970年,全国计划会议将全国划分为西南、西北、中原、华北、华东、东北、华南、闽赣、山东和新疆十大经济协作区。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2016年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2016年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2016年中国经济区域划分2016年中国新经济区域划分中国新经济区域划分中国新经济区域划分 2016-12-20 15:12:136月中旬,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报告,提出了新的综合经济区域划分设想,把内地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域。

在新的区域划分设想中,中部被一分为二,这是否会影响刚刚聚拢的中部的合力?新的区域划分设想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将会为重新洗牌的区域带来哪些影响?为此,《经济视点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制订该区域划分方案的主要参与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锋博士。

经济视点报:新的区域划分设想将内地划分为“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并细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这与以往的“东、中、西”划分方法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次提出综合经济区域重新划分的背景是什么?刘锋:区域划分是制定区域政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方面的原因,中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条件和水平的巨大差异。

迄今为止,就区域划分而言,官方和学者提出了不下几十种的方案,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使用较多的还是“七五”计划时划分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提法。

目前,这种划分方法显得过于粗略,不便于深入分析区域差别和制定区域政策,难免产生政策上的“大而统”和“一刀切”。

“十一五”期间,为配合我国实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区域划分需要建立相应的多层级体系和框架,以便于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

经济视点报:在旧有的划分中,国家实行了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优先,带动中、西部发展的战略。

重新划分后的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同以往区域间的合作有什么不同?刘锋:总体上来说,有了大的经济区以后,在经济区内部,可以对经济区内的经济联合起到比较强的推进。

传统的三大地带差异比较大,现在就是考虑能不能有更具有分类指导意义的划分,更具有可操作性,像东北三省,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江苏等区域,要对整个区域的区域定位、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规划。

华中华东地区经济地域

华中华东地区经济地域

经济地域部分地处全国“T”型经济布局轴心部位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一线一轴”构想,“一线”指沿海城市线,“一轴”便指长江航道,便构成中国开发开放的“T”型战略布局。

沿江经济带战略是我国提出并正在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

华中地区地处中国经济总体布局的“T”型结构的轴心部位,纵贯南北的沿海经济线和横贯东西的沿江经济带的核心地段。

江苏北部沿陇海线也是中国北部地区重要发展线。

1.长江经济带(沿江经济带)地域及规模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上海、重庆、江苏、湖北、浙江、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安徽9个省2个直辖市。

长江经济带中上海为龙头,武汉为龙腰,重庆为龙尾,这三大城市也分别各省及周边省份的中心城市。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长江经济带被誉为继中国沿海经济带之后最有活力的经济带,流域面积占全国1/5、人口占全国1/3、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这11个长江经济带覆盖省市的GDP总量接近26万亿,占全国GDP总量的2/5。

长江经济带的优势一是交通便捷,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

二是资源优势。

首先是具有极其丰沛的淡水资源,其次是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此外还拥有闻名遐迩的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三是产业优势。

这里历来就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集中了一大批高耗能、大运量、高科技的工业行业和特大型企业。

此外,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首位,沿江九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40%以上。

四是人力资源优势。

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

2.沿海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沿海经济发展轴的中段。

中国的主要地理区域与特点

中国的主要地理区域与特点

南部地区
包括范围:华南、华东、华中、西南等地区 特点:地形地貌多样,气候温暖湿润,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 代表性景观:长江三峡、黄山、张家界等
域各 第 二
的地 章 特理 点区
东部地区
气候特点:温带 季风气候和亚热 带季风气候,四 季分明,降水充 沛
地形地貌:以平 原、丘陵和低山 为主,地势平坦, 土地肥沃
交通枢纽:北部 地区位于中国北 部,是连接东部 沿海地区和西部 内陆地区的交通 枢纽。
文化特色:北部 地区拥有悠久的 历史和丰富的文 化遗产,如京剧、 相声等传统艺术 形式。
南部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 展
经济特点:以轻工业、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发展迅速,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区域。
文化特色: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著名的岭南文化、广府文化、 潮汕文化等,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性城市:广州、深圳、珠海、汕头等,这些城市经济发展迅速,文化底蕴深 厚,是全国著名的经济文化中心。
未来发展方向: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科技创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文 化旅游融合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汇 报 人 :
添加标题
文化特色:中部地区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河南的少林武术、洛阳的牡丹文化、 湖南的湖湘文化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中部地区还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是人才培养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地。
添加标题
交通优势: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区域内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为经济发展和文化 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特点:地势平坦、 气候湿润、经济发 达、人口密集
主要城市:北京、 上海、广州、深圳 等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划分自然区 三级分区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划分自然区 三级分区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划分自然区三级分区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其气候温暖湿润,湿度较高,雨量充沛,适宜植被生长。

这一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省,地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之间,是我国南方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根据地理特征和气候状况的不同,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可以划分为三个自然区,分别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首先,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系发达,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

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温暖湿润,降雨充沛,适宜农作物生长。

种植的主要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农产品丰富。

此外,长江中下游平原也是我国的经济重镇,有许多工业园区和大型城市,如武汉、南京、合肥等,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实力较强。

其次,江南丘陵是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另一个重要自然区。

这一地区地势较为复杂,山地起伏,山水相间,水资源丰富。

江南丘陵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多种作物的生长,如茶叶、水果、蔬菜等。

茶叶产区如杭州、安徽黄山等风景优美,茶叶品质优良,享有盛誉。

江南丘陵的生态环境优美,是旅游胜地,也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最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又一特色自然区。

这一地区位于广东省的珠江口一带,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间,地势平坦,水系纵横交错,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这一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有珠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工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

珠江三角洲地区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加工基地,有许多工厂和企业,出口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此外,这一地区也是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有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和研究机构,科技实力较强。

总之,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地理区域,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征。

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具特色,发展潜力巨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蘇省
湖南省
浙江省
(2)「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姑蘇(今蘇州市)位在何省?
江蘇省
湖北省
四川省
(3)「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江陵(今荊州市)位在何省?
安徽省
湖北省
江西省
3.以下是有關長江流域著名景觀或物產的簡介。 請仔細閱讀後,將它連接到正確的地理位置。
A.景德鎮瓷器
位於江西省東 北部,在宋朝 景德元年(西元 1004),朝廷詔 令此地燒製御 瓷,底款皆署 「景德年製」, 景德鎮因此得 名。
一 九 九 0 年 代 上 海 浦 東 新 區
上海市衛星城鎮及工業區分布圖
水陸交通和經濟發展
華中地區內河航運系統
華中地區重要鐵路線分布圖
問題與討論
1.長江流域最大的工商業都市?
答:上海市
2.長江中游盆地又那些湖泊面 積較大?
答:長江穿越三峽後,以鄱陽湖、洞 庭湖和巢湖面積最大。
長江流域深度之旅
A.四川省 B.湖北省 C.湖南省
F.江蘇省 G.江西省 H.浙江省
D.重慶市 I.上海市
E.安徽省
F
A
B
E
I
D
H
C
G
2.長江流域的自然與人文皆有許多獨具特色之處,使騷人墨客寫 下傳誦千古的詩詞。請查一查下列詩句所描述的地點,各位於哪 一個省區,並在中打ˇ。
(1)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位在何省?

四川盆地
長江中游盆地
江南丘陵
長江三角洲
四川盆地
長江中游盆地
江南丘陵
長江三角洲
E.太湖絲綢
F.九寨溝
位於江蘇省南部, 南宋時,由於政 治重心南移,北 方大批技藝精湛 的紡織工匠也移 居此地,使得絲 綢生產的重心轉 移到了江浙一帶。
位於四川西北 部,是一條縱 長60公里的山 谷,兩岸平均 在海拔2,500公 尺左右,屬石 灰岩地形,因 流水溶解而形 成許多天然湖 泊。
第2課 華中地區— 中國經濟的核心區
中國經濟的核心區
現本 代區
工農
商產
業富
發饒
展,
迅水
速陸
華中地區
交 通
便


相對位置


青 藏
秦嶺




南嶺
華中地區包括長江流域九個省市
長江流域:居副熱帶季風氣候區


地形以盆地、平原和丘陵為主體。
西—四川盆地
成 都 平 原
四川 「蜀犬吠日」
盆地 「巴山夜雨漲秋池」
G.周庄
H.岳陽樓
位於上海與蘇州 位於湖南洞庭湖
之間,保存完整 畔,有「洞庭天
的水鄉建築風貌, 下水,岳陽天下
全鎮以河為街, 樓」之譽,由於
依街築屋,呈現 北宋文學家范仲
「小橋、流水、 淹寫了一篇不朽
人家」的古樸幽 的散文《岳陽樓
靜。
記》而享盛名。
成都平原利用都江堰灌溉:物產豐饒, 號稱天府之國
居長江上游,四面環山,形勢封 閉
四川盆地
砂岩,頁岩經風化作用而形 成的紫紅色土層
四川省
川 西 高 原


平 原
四川盆地
省境東部重慶市,丘陵連綿,西部高山 聳峙,中部為成都平原。

陵 長江三峽

重慶市
西元1997年升格為直轄市。為長江上 游最大的工業城和經濟中心。
B.臥龍熊貓保 護區
位於四川西部, 面積約2,000平 方公里,氣溫 和雨量條件良 好,植物種類 眾多,是熊貓 的理想棲息地。
C.西湖
D.黃山
浙江杭州最著名 位於安徽省南部, 的風景區,四面 面積1,200平方 環山,層巒相疊, 公里,有大小72 有「蘇堤春曉」、 峰、24溪,向以 「曲院風荷」、 奇松、怪石、雲 「平湖秋月」、 海、溫泉四絕著 「斷橋殘雪」的 稱。 四季美景。
漢 水
長江
武漢市
一九五○年代,漢口、漢陽和武昌合 併成武漢市。
安 徽 省 南 部
江 西 省 東 北





浙江省西部
範 圍
民地
的勢
經較

濟高

來, 源距
丘 陵
多海 取又 自近
山。
地田





長江三角洲—中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長江三角洲成因: 長江東流進入江蘇省後,和錢塘江共同沖積
而成
最大工商都市—上海市
長江中游盆地
巢湖盆地


兩 湖
盆 鄱陽盆地

湖北和湖南兩省的兩湖盆地、江西省的鄱 陽盆地和安徽省中部的巢湖盆地
長江中游盆地


兩 湖
盆 鄱陽盆地

湖北和湖南兩省的兩湖盆地、江西省的 鄱陽盆地和安徽省中部的巢湖盆地
長江中游盆地
巢湖


洞庭湖
鄱陽湖
長江穿越三峽後,以鄱陽湖、洞庭 湖和巢湖面積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