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同位素组成分析在油气运移研究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碳同位素组成分析在油气运移研究中的应用

碳同位素组成分析在油气运移研究中的应用

宋东锋 2 中国石化胜利 油田分公司 河口采 油厂 山东东营 : 定含 油 气区油气运 移方 向及 油气源 , 石油地质研 究的重要 内容 , 而, 多产层 多源岩 ,构造 复杂的含 油气区,用常规研 确 是 然 在 究方法很 难对油 气运 移方 向,油 气来源进行正 确判 定。油 气族 组分碳 同位素 组成具 有很 强的母 质继承性 , 用这 一性 质, 过碳 同位 应 通 素组成对比 , 可以确 定油气来源及油 气运 移方向 。用该方法对摆 宴井油 田及 黄骅坳 陷孔 古 3井进行研 究, 都得 到 了可信的结论 , 明碳 说 同 位 素 组 成 分 析 是 确 定 油 气 运 移 方 向 判 别 油 气 源 的 有效 手 段 。 关键词 :碳 同位素 组成 油气运 移 油气来源 摆宴井油田 孔 古 3 井 中图分类号 : 6 G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I 7 - 9 x 2 0 ) 6c- 0 0 4 0 8 ( 0 80 ( 0 I - 2 6 ) 2
‰( 下 同 ) PD B ;海 相 原油 分 布在 23. 0 ‰ … 2 2 6 ‰。 同位 素 分馏 的母 质继 承性 , 是 用碳 同位 素 组 成 确 定油 气 运移 方 向 判 别油 气源 的 依据 。
维普资讯
垫塑

Sci ce en and Techn 0gy n 01 Inovaton i Her d al
高 新 技 术
碳 同位 素 组 成分 析 在 油 气 运 移 研 究 中 的应 用
文承 贤
(. 1 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 资源与信息学院 北京 昌平 1 2 4 0 29

断 层 覆 盖 而义 为 次 一 级 断 层 复杂 化 的 三 个 背斜( 自北 向南 分别为 摆 l 、摆 9和摆 1 组 0 ) 成 , 个背 斜 被 近 南北 向纵 逆 断 层 及 近 东 三 两 向的横 平移 断 层分 割 成 l3个 小断 块 , 是 个 构 造性 油 域 。 含 油 层 系 为延 安组 , 力 主 油 层是延 l ( 1 2 ) 0 I y 。 J 3应用实例 从表 l中 的值可 以 看 出摆 l 0背 斜上 的 3 1 摆宴 井油田油气运 移方向及 油气源确定 . 0 0油 层的 6 l C值为 一3 . 3 3 2 9 碳 同 位素 组 成 分 析 法 是 用 来 确 定 复 杂 摆 l 8井延 l o 它与该 盆地 的马 l 3—9井及 铜 川均属于 油 气 区 油 气 运移 方 向 、判 别油 气源 的 有 效 % , 方 法 。 戴金 星 通 过 对 摆 宴 井 油 田油 气 碳 同 产 自延 安 组 原 油 的 碳 同位 素 组 成 接 近 ,根 ∈ 壬 j 位素 组分 的研究 , 认为摆 l —8井 延 l 0 0油 据 }庆 油 【 的 研 究 ,这 些 原 油 是 由 延 安组 层 原 油 不是 从 石 炭 二 叠 系 源 岩 牛 成 运移 下 伏 卜三 叠 统 延 长 组 以 Ⅱ型 干 酪 根 为 主 的 柬 的 ,其 源 是 下 伙 的三 叠 统 延 长组 ;而 其 源 岩 生 成 运 移 而 来 的 ,同 国 内 外 由 I、 Ⅱ 中 的溶 解 气却 是 石 炭 一 二 叠 系 源 岩生 成的 型 源 岩 生成 的石 油 一 样 具 有 轻 的 同位 素 组 : 煤 型 气 I 。 成特 征( 1 ;而 与该盆地 任 4井 、任 6井 表 ) 摆 宴 井 油 田他 丁鄂 尔 多斯 盆 地 西 缘 马 和 任 l1井 由石炭 一 二叠 系的形成 的煤 成油 具 家滩 断 褶带 的 南 延部 分 ,为一 个 由大 逆掩 ( 有高 的碳 同位素 值 特征 : 6”C 值 > 一

油气地球化学

油气地球化学

稳定性同位素质谱分析技术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与进展摘要:随着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稳定性同位素质谱分析技术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总结了碳同位素、氦同位素、锶同位素以及Re-Os同位素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这些应用包括:用同位素研究来鉴别原油的生成环境和母质类型,对天然气进行成因分类和鉴别,判断天然气的成熟度,进行油气源对比,讨论油气的次生变化,研究油气运移,油气藏的成藏年代等。

探讨了这几种同位素在油气地球化学应用研究中存在的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稳定性同位素;石油地质;应用PROCESS AND APPLICATION OF STABLE ISOTOPESIN GEOLOGY OF NATURAL GAS AND PETROLEUMLiming ZhaoResource school,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Abstract: The important roles of stable isotope data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origin of natural gases, identification of kerogen precursors, comparison of oil-gas-sources, retracing of second migration of oil and/or gases, exploring the evolu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alyzing the secondary change of oil and/or gases and exploitation of heterogeneous oil and/or gases are elucidated;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their study and application in production are also introduced.Keywords: stable isotope, petroleum geology, application前言在石油天然气地质工作中,稳定同位素方法日益受到重视。

稳定碳同位素法在油气地球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稳定碳同位素法在油气地球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稳定碳同位素法在油气地球化学分析中的应用李惠平(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 随着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提高,碳同位素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总结碳同位素在油气地球化学中的应用,这些应用包括:用碳同位素研究来鉴别原油的生成环境和母质类型,对天然气进行成因分类和鉴别,判断天然气的成熟度,进行油气源对比,讨论油气的次生变化,研究油气运移,研究天然气的混合情况和油藏地球化学。

关键词: 稳定碳同位素;油气地球化学;进展1.鉴别原油的生成环境和油气母质类型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油气地球化学上应用广泛。

现在普遍认为石油是由古代海相或陆相盆地中的沉积有机质随地层沉降埋深热演化而生成的, 沉积环境决定了有机质的性质, 而有机质的类型影响生成油的碳同位素组成。

因此, 通过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的研究, 可以确定其生成环境和母质来源。

一般认为原油< - 30‰时, 其烃源岩的沉积环境为海相; 为- 29. 5‰~ - 28‰时, 其烃源岩的沉积环境为湖相; 为- 28‰~ - 24‰时, 其烃源岩的沉积环境为陆相, 与煤系地层有关。

总的来说, 海相来源原油碳同位素比陆相来源的轻。

Bjoroy研究认为湖相来源和陆相来源的原油中正构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的同位素值有明显的差别: 在湖相来源的原油中, 类异戊二烯的同位素值与相同碳原子数的正构烷烃的类似; 而在陆相来源的原油中, 类异戊二烯的同位素值比相应的正构烷烃的轻;在湖相来源的原油中, 正构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的同位素比值均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变化微弱; 在陆相来源的原油中, 正构烷烃的同位素比值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变轻, 而类异戊二烯的同位素比值则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变重。

沈平等将我国主要地区石油分离为饱和烃和芳烃两个馏份进行碳同位素测定, 发现不同来源的石油, 其饱和烃和芳烃的碳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差异: 对型或煤系有关的轻质油, 其饱和烃和芳烃都富集较重的碳同位素,型原油与煤系有关的轻质油(或凝析油) 相比, 均具有较轻的饱、芳同位素组成。

同位素地球化学在油气领域上的应用

同位素地球化学在油气领域上的应用

同位素地球化学在油气领域上的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上同位素的分布、变化和地球化学过程的一门学科。

在油气领域,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同位素地球化学可以用于研究油气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通过分析油气中的同位素组成,可以确定油气的来源和成因。

例如,通过测定油气中的碳同位素比值,可以判断油气是来自海相还是陆相沉积环境,从而指导勘探工作。

同时,同位素地球化学还可以揭示油气的演化过程。

例如,通过测定油气中的氢同位素比值,可以判断油气的成熟度和演化过程,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同位素地球化学可以用于判别油气的来源和成因。

不同地质环境和沉积条件下形成的油气具有不同的同位素特征。

通过测定油气中的同位素组成,可以确定油气的来源和成因。

例如,通过测定油气中的氮同位素比值,可以判别油气的有机质来源,如海洋生物还是陆地植物。

同时,同位素地球化学还可以用于判别油气的类型和成分。

例如,通过测定油气中的氧同位素比值,可以判别油气中是否存在生物碳酸盐的组分,从而判断油气的类型和成分。

第三,同位素地球化学可以用于研究油气的运移和储集过程。

油气在地下储层中的运移和储集过程受到地质构造、岩石孔隙结构和流体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测定油气中的同位素组成,可以揭示油气的运移和储集过程。

例如,通过测定油气中的氦同位素比值,可以确定油气的来源和运移路径,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同位素地球化学还可以揭示油气在地下储层中的运移和储集机制。

例如,通过测定油气中的硫同位素比值,可以判断油气中硫化氢的来源和生成机制,从而揭示油气在地下储层中的运移和储集过程。

同位素地球化学还可以用于研究油气的污染和环境影响。

随着油气勘探和开发的不断深入,油气的污染和环境影响问题日益突出。

通过测定油气中的同位素组成,可以揭示油气的污染来源和迁移路径,为油气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测定地下水和土壤中的同位素组成,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油气污染,从而指导油气污染防治工作。

地质勘探中的有机地球化学考核试卷

地质勘探中的有机地球化学考核试卷
A.镜质体反射率
B.生物标志物参数
C.热解温度
D.地震波速
3.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中,可能影响样品质量的因素有:( )
A.采样方法
B.样品保存条件
C.实验物标志物的主要类型:( )
A.正构烷烃
B.甾烷
C.芳香烃
D.三萜类化合物
5.以下哪些是常用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技术:( )
7.有机地球化学分析中,______是样品预处理的重要步骤,可以有效地提取有机质。
8.油气藏的运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______、______和______是主要因素。
9.在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中,______和______是常用的分析手段,可以提供有关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的信息。
10.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评估有机污染物的______和______。
A.甾烷
B.萜烷
C.芳香烃
D.烷基酚
18.在进行有机地球化学数据分析时,以下哪些步骤是必要的:( )
A.数据清洗
B.数据标准化
C.数据建模
D.结果验证
19.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有机质丰度的测定:( )
A.热解析
B.红外光谱
C.激光诱导荧光光谱
D.电子探针
20.以下哪些是地质勘探中有机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 )
A.岩石热解
B.气相色谱
C.地震勘探
D.激光诱导荧光光谱
13.关于有机碳同位素分析,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
A.可以用来判断有机质的来源
B.只能用于古环境分析
C.与有机质的成熟度无关
D.不能用于油气藏评价
14.下列哪种环境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
A.低氧环境
B.高盐度环境

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在油源对比中的应用

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在油源对比中的应用

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在油源对比中的应用刘金萍;耿安松;熊永强;李永新;朱桂娟;张应心;李宇生【摘要】以黄骅坳陷古生界烃源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C-IRMS和GC-TC-IRMS 技术对烃源岩抽提物中的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进行测定,揭示不同沉积环境中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的组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下古生界烃源岩正构烷烃的δ13C和δD值分别为-29‰~-33‰和-110‰~-140‰;上古生界烃源岩正构烷烃的δ13C和δD值分别为-27‰~-29‰和-140‰~-170‰.从下古生界的海相到上古生界的海陆过渡相,正构烷烃明显存在一个富δ13C和贫δD的趋势.这表明,沉积环境是控制烃源岩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组成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复杂的含油气系统中,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组成分布特征对油源对比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可用于母质来源及沉积环境的探讨.【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7(028)001【总页数】4页(P104-107)【关键词】黄骅坳陷;古生界;正构烷烃;碳同位素;氢同位素【作者】刘金萍;耿安松;熊永强;李永新;朱桂娟;张应心;李宇生【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中国石化,大港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天津,300280;中国石化,大港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天津,300280;中国石化,大港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天津,3002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112近年来,随着GC-IRMS和GC-TC-IRMS技术的发展,测定单个化合物的碳、氢同位素值成为可能,也将原油及沉积有机质组分的碳、氢同位素研究提高到了分子级水平。

油气运移地球化学示踪研究进展

油气运移地球化学示踪研究进展

第30卷 第6期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Vol.30 No.6December20202020年12月JournalofGuangdongUniversityofPetrochemicalTechnology油气运移地球化学示踪研究进展纪红1,陈湘飞2(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理学院,广东茂名525000;2.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库尔勒分院,新疆库尔勒8410016)摘要:传统的油气运移地球化学示踪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种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

近年来,油气示踪研究中相关的示踪剂和分析技术呈多样化发展,除咔唑类含氮化合物以外,二苯并噻吩(DBTs)和二苯并呋喃(DBFs)也是良好的运移指标;储层自生矿物、稀有气体同位素和金刚烷等也可用于油气运移示踪,但其机理与应用指标还有待深入研究。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技术能够扩大化合物的检测范围,同时避免了传统分离过程对含氮化合物的影响,在油气运移示踪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油气运移示踪研究中,应正视各种方法或示踪剂自身的局限性,加强新的地球化学指标的运用,强调多指标参数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油气运移;地球化学;含氮化合物;示踪剂;分析技术中图分类号:TE1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562(2020)06-0019-05油气具有流动性,它的这种特性使得油气运移成为石油地质综合研究中至关重要但又最薄弱的环节。

但是,烃类流体经连通砂体、断层及不整合面等输导体运移过程中,由于地质色层效应、有机-无机反应的存在,必然造成输导体系中沿烃类运移方向,油气的某些物理、化学指示参数呈现出一定的趋势性变化特征,这为油气运移示踪提供了理论基础。

笔者在进行大量相关资料调研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油气运移示踪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并指出了今后油气运移示踪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传统的油气运移示踪方法油气运移示踪是油气地球化学家们长期以来所面临的问题,Al-Shahristani等[1]根据原油中微量元素V和Ni含量的变化研究了伊拉克油田原油的垂向运移,而自Seifert和Moldowan[2]尝试运用石油成分评估运移距离以来,分子地球化学在油气运移示踪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色谱-质谱分析技术的发展为分子水平的油气运移地球化学示踪提供了可能,研究的示踪参数主要包括各种生物标志化合物、原油成熟度等。

实时甲烷碳同位素录井在实钻中的应用与认识

实时甲烷碳同位素录井在实钻中的应用与认识

Journal of Oil and Gas Technology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7, 39(5), 138-146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7 in Hans. /journal/jogthttps:///10.12677/jogt.2017.395076The Application and Recognition ofReal-time Methane Carbon IsotopeLogging in OilfieldHeng Geng, Yitao Hu, Bo JiangSino-France Geologic Service Co. Ltd., TianjinReceived: Aug. 8th, 2017; accepted: Sep. 12th, 2017; published: Oct. 15th, 2017AbstractThe real-time methane carbon isotope logging was a technology for continuous and real-time de-tecting the methane carbon isotope in drilling fluid. Based on the field methane carbon isotope detection and analysis, the data including the gas genesis, its type and the source rock maturity and etc could be quickly supplied, also an important basis could be provided for gas and oil source contrast, multi-layer contrast and fault sealing ability study. Combined with the data of methane carbon isotope, on the basis of quickly obtaining the data of natural gas genesis, its type, the source rock maturity, also the study of fault sealing ability and hydrocarbon migration are ana-lyzed and proven.KeywordsReal-time Methane Carbon Isotope Logging, Natural Gas Genesis, Hydrocarbon Maturity,Fault Sealing, Oil and Gas Migration实时甲烷碳同位素录井在实钻中的应用与认识实时甲烷碳同位素录井在实钻中的 应用与认识耿 恒,胡益涛,姜 波中法渤海地质服务有限公司 天津作者简介:耿恒(1985-),男,工程师,现从事录井综合解释工作。

石油地质学作业总要

石油地质学作业总要

1、石油是如何定义的?答:自然界中存在于地下的以气态、液态、固态烃类化合物为主,并含有少量杂质的复杂混合物。

2、石油的主要元素、主要组分、族分、馏分有哪些?(再结合组分和族份分析)答:主要元素:C(大于80%)、H,次要为O、S、N主要组分(溶剂分离):油质、苯胶质、酒精苯胶质、沥青质族分:烷烃、环烷烃、芳香烃馏份(热分裂):汽油、煤油、柴油、重油沥青3、主要元素中钒镍比值有何应用?异戎间二烯烃中的Pr/ph比值有何应用?答:微量元素V(钒)/Ni(镍)比值:海相原油含钒高,V/Ni比高,陆相原油含镍高,V/Ni低(但盐湖相除外)。

Pr/Ph可作为有机质成熟度指标,未成熟阶段<1,成熟阶段>1(一般>1.5),但盐湖相和强还原环境始终<1。

4、海相原油和陆相原油有何不同?(1)饱烃和芳香烃含量不同。

(2)陆相原油高蜡低硫,海相原油低蜡高硫。

(3)钒、镍含量及比值不同。

(海相含量高,比值大于1;陆相含量低,比值小于1;此外海相石油富含钒卟啉,而陆相石油富含镍卟啉)。

(4)碳稳定同位素组成有明显差别。

(海相δ13C值大于-27‰,陆相小于-29‰。

)5、什么是原油的荧光性、旋光性,有何应用意义?答:荧光性: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生发荧光的特性。

(可以鉴定岩石中微量石油和沥青类物质的存在)。

旋光性:即原油通过偏振光能使偏振光的振动面旋转一定角度的性能(可作为石油有机成因的重要证据之一)。

6、什么是边水、底水、夹层水、上层水、下层水?可否图示之?边水:指含油(气)外边界以外的油(气)层水,实际上是底水的自然外延。

底水:指含油(气)外边界范围以内与油(气)相接触,且位于油气之下承托着油气的油(气)层水。

在油气田范围内的非油(气)层水,可根据它们与油(气)层的相对位置,分别称为上层水、夹层水和下层水。

7、苏林分类有哪些水型(四个基本类型)?它们的石油地质定义?(1)硫酸钠型(Na2SO4):属于地表或近地表的水型,对油气的保存不利。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等石油地质学——读书报告-王成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等石油地质学——读书报告-王成云

含氮化合物显著的运移分馏效应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油气运移距离的增加,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绝对丰度降低; (2)氮(原子)屏蔽的异构体/氮(原子)暴露的异构体
(3)烷基咔唑相对于烷基苯并咔唑富集;
具芳香性的碳原子对分子吸附自由能有较大贡献,因此苯并咔唑类相对于咔 唑类化合物在运移过程中更易损失。
②利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运移最经典的图式
Seifert 和 Moldwan(1981) 的 BMAI 分布图 。该图选择了 生物标志化合物甾烷两个异构化合物为端元来研究油气的成 熟和运移效应。
成 熟 度
纵坐标:5a(20s)/5a(20R) 代表烃类成熟度。
横坐标:14β 、17β (20R)/5a(20R) 代表运 移距离。 ——实线为成熟度趋势线 - - 虚线为地层色层效应,即运移趋势线。
(4)苯并咔唑异构体中,苯并[c]咔唑相对于苯并[a]咔唑富集。 参数: [c]/[a]
5 6 7 8 N H 1 4 3 2
N H
N H
咔唑类结构
苯并[a]咔唑
苯并[c]咔唑
二、输导层的输导性能评价
输导层是具有发育的孔隙、裂缝或孔洞等运移基本空 间的渗透性地层
碎屑岩输导层:砂岩层、砾岩层等; 碳酸盐岩输导层:受孔缝发育的控制。 高孔渗相带、裂缝发育带和溶蚀孔缝发育
二、输导层的输导性能评价
砂岩输导强度:砂体发育程度(砂体厚度占地层厚度的比 值)、渗透率大小(或者孔隙度)和流体势倒数的乘积来反 映某一评价单元内砂体输导层输导能力的强弱。
输导强度:
F=S*Φ*(1/L) 式中: F:输导强度,kg/J; S:砂地比,%; Φ:孔隙度,%; L:油气大量运移时期流体势,104J / kg

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倒转成因分析及地质应用

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倒转成因分析及地质应用

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倒转成因分析及地质应用贺聪;吉利明;苏奥;吴远东;张明震【摘要】为促进稳定碳同位素倒转现象在天然气地质勘探中的应用,通过调研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地梳理和归纳了天然气烷烃组分稳定碳同位素序列倒转的成因及原理,包括有机成因气与无机成因气混合、细菌氧化降解作用、不同类型天然气(油型气和煤成气)混合、不同源或不同期天然气(如原生气与次生气)混合、高温及高压作用(气层气和水层气混合、硫酸盐热氧化还原反应、瑞利分馏作用)以及天然气运移扩散效应等.分析认为,碳同位素倒转现象在天然气地质勘探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包括判识天然气的成因及来源,研究母质成熟度及天然气次生变化,反映气藏的地质特征(如成藏期次和沉积环境),以及判断天然气远景区等.【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6(023)004【总页数】6页(P14-19)【关键词】天然气烷烃组分;碳同位素序列倒转;成因分析;天然气地质勘探【作者】贺聪;吉利明;苏奥;吴远东;张明震【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河北涿州072750;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天然气通常是指以烃类气体为主、常伴有一定数量非烃的气态元素和化合物的混合气体[1]。

其中,烃类组分主要是烷烃,甲烷占绝大多数,还有少量乙烷、丙烷和丁烷等。

一般将天然气简单分为无机成因气和有机成因气,其中有机成因气又包括煤成气和油型气。

不同成因烷烃组分的稳定碳同位素值具有明显不同的序列特征,例如有机成因天然气中δ13C1<δ13C2<δ13C3<δ13C4,称之为正碳同位素序列,而无机成因气中通常δ13C1>δ13C2>δ13C3>δ13C4,称之为负碳同位素序列或碳同位素反序[2-3]。

油气在二次运移解析

油气在二次运移解析
--------------祝厚勤; 庞雄奇; 姜振学; 董春晖;
相控和气洗分馏作用对油气组分及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油藏条件下的相控和气洗分馏作用使得油藏中油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发 生了明显变化。通过不同温压条件下的 PVT实验及其产物测量为该观点提供 了十分有意义的科学证据,其主要结论如下: (1)总的来看,气洗分馏作用 较由温度和压力引起的相控分馏作用明显,气洗作用是油藏中原油性质(如: 含蜡量、密度和粘度等)发生重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2)PVT分馏不仅导 致凝析油中饱 /芳比值的异常高值,而且饱 /芳比值在凝析油和正常油中存 在相反的分馏变化规律; (3)与温度变化和气洗作用相比,压力变化是导致 油藏中天然气碳同位素产生明显且规律性分馏的主要因素(实验中天然气δ 13C值变化幅度高达 1.3‰左右); (4)轻烃参数的某些规律性变化与相控和 气洗分馏过程有关,揭示了重要的成藏信息,可以用来区分和确定温压相控 分馏和气洗分馏这两种最基本的成藏过程。
油气在二次运移过程中:组成的变化; 聚集系数;相控分馏
油气二次运移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几个应用实例
油气二次运移研究(特别是其中的确定二次运移距离问题)是石油地 质综合研究中至关重要又最为薄弱的环节。在二次运移过程中,具有 官能团、能形成氢键或其它离子键的化合物会通过液-固两相分配而 进入输导层中的固相有机质和矿物基质,其中的咔唑类含氮化合物最 有希望成为油气二次运移的化学示踪剂;但中性氮化合物的浓度和组 成与特定原油的直线运移距离之间不应存在一成不变的关系。在应用 咔唑类和苯并咔唑类参数研究某地区的二次运移距离或方向之前,一 定要充分利用各项烃类参数首先确定原油的母源特征、成熟程度和成 因类型,强调多馏分、多参数横向对比的重要性。以在加拿大的阿尔 伯塔盆地和威利斯顿盆地、中国的渤海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进行的油 气二次运移研究为例,说明在石油地质-地球化学的研究过程中,既 要相信基本物理化学原理的普遍性,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始终坚 持多学科、多项参数综合运用的原则。

单体烃稳定碳同位素概要

单体烃稳定碳同位素概要

单体烃稳定碳同位素在沉积和油气地质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已不满足测定原油总体的δ13C值及原油族组分碳同位素值,而是着眼于研究原油中单体烃分子的碳同位素特征,以便获得更多、更详细烃分子系列碳同位素信息。

因此,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技术应用而生,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技术主要用于油源对比。

由于碳同位素仪比较复杂,包括的设备多,操作繁琐,国内同行业有这样大型仪器的单位不多,因而对此项技术的开发有很重要的意义。

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技术在油源对比等地质应用方面具有可行性,同时体现出有效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单体烃碳同位素油气地质原油分类油源对比单体烃碳同位素能从分子级别反映单个化合物的来源,较之于全油和族组成分同位素,具有更明显的优越性,已广泛应用于油气成因类型、油源识别、混源定量等油气勘探实践中。

其数据的精度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单体化合物分离的纯度、仪器检测的稳定性及标样的界定。

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的分布形式主要取决于样品的性质,特别是母源岩原始沉积环境与生源输人,受成熟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我国西部叠合盆地由于存在多套有效烃源岩,不同成因类型原油混源现象普遍,如塔里木盆地可能包含海相与陆相各自不同层位烃源岩,甚至海相与陆相成因原油的混源,因此单体烃碳同位素在油源识别中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应用单体烃碳同位素技术,需要建立不同地质模式下不同成因类型原油的单体烃碳同位素模型,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

1单体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的古植被与古气候意义近年来,由于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质谱联用仪(GC/C/IRMS)新技术的成功运用,使得单体分子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的研究已在生物源识别、C3与C4植被类型确定、全球碳循环等方面得到了应用。

单体分子标志物碳同位素的研究使稳定同位素在古气候学中的应用达到分子级水平,不但为局部或全球古气候研究而且为控制全球碳循环的机制探讨提供了新的更加准确的证据。

因而,分子标志物的分布与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的联合应用,可以大大增强追踪古环境中有机质来源和重建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古环境的能力。

指示原油油源、成熟度和运移的分子指标

指示原油油源、成熟度和运移的分子指标

指示原油油源、成熟度和运移的分子指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原油的性质受到其油源、成熟度和运移历史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可以通过分子指标得以研究和解释。

碳、氢同位素分析及应用新进展

碳、氢同位素分析及应用新进展

氢 在 地 壳 中的 丰度 为0 . 1 4 %, 自然 界
位素分析可 以使碳 同位素组成的多种影响
同位 素 比值 质谱 ) 技 术 的 出现 让研 究 者
主要 受 海 水 的D / H I : L 值 的控 制 ,而海 水 的 D / H I : L 值 在地 质 历 史 中变 化 非常 小 ,所 以 海 相 源 岩 生成 的 石 油 中D / H  ̄ L 值 的变 化 是
f 『 J 能够 测 定有 机质 单体 化 合物 碳 同位 素 的 组 成 ,使得 对 有机 质碳 同位 素组 成 的研 究 达 到分 子级 水平 。 分子级 水 平的 单体 碳 同
碳 、氢 同位素分析 及应用新进展
◇ 国土 资源部 广 州海 洋地 质调 查局 简晓玲
碳和 氢是地 球上有机质 组成 中最主要 的两种 元素。对 沉积有机 质 中这 两 种元 素组成特征 的研 究对 于生物体和 现代沉积 物特征 、物质来源 和古环境 、 古 气候 等方面 的研 究具有 重要意 义 本 文着 重论 述 了碳 、氢 同位 素分析在 石 油地质研 究 中的应 用新进 展 ,探讨 了目前研 究较 少 的氢 同位素在技 术和研 究
化学作用所决定 ,其后的影响较小。这即 是 利用单体碳 同位素组成进行 有机 质来
源 、沉 积 环境 判 定 的基础 。而成 岩 作 用和 热 成熟 作 用可 能 对单 体化 合 物稳 定 碳 同位 素组 成产 生 影响 ,进 而 影 响到 有机 质 来源 推 断 及油 源对 比 的准 确性 。 目前 关 于碳 同位 素 的研 究 前人 已做 了
水平上 的进步 ,并分析 了影响氢 同位 素值 的各项 因素 ,为在今 后研 究 中更 好
的利用氢 同位素提供依据。

4-4油气运移研究方法

4-4油气运移研究方法

馆上段
馆下段
油的运移路径
连续充注:
①首先油进入主断层(F1),并向上运移,充注其两侧的砂体A1、C1或C2; ②油在馆下段(B和D)的顶部发生侧向运移; ③侧向运移的油进入次级断层(F2),并向上运移,充注次级断层两侧的 砂体A2、A3或A4。
幕式充注:
①首先油充注主断层(F1)的下部和馆下段的(B、D)砂层。 ②沿主断层上升,并在馆下段(B和D)砂层侧向运移。 ③进入次级断层(F2),同时充注主断层和次级断层两侧砂体。
馆上段
馆下段
(5)石油密度、粘度降低。
从鸭儿峡向老君庙、 石油沟方向,原油 正烷烃主峰值逐渐 降低,C22以上与C23 以下的比值逐渐增 加,原油比重、粘 度、含蜡量逐渐变 低
酒泉盆地老君庙背斜带油气运移方向
天然气13C同位素的含量从隆起上向凹陷 方向(天然气来源的方向)变大,而在隆 起顶部(运移的前方),其含量逐渐减小
双 喜 岭 高 垒 带 高 曙 升 光
三、四区
二、地球物理方法--利用压实曲线研究油气运移
分析泥质烃源岩的排烃深度(时期)、排烃方向,估算 排液量和地层压力
三、实验模拟方法
模拟排烃:砂泥岩层 模拟二次运移:连续充注、幕式充注, 运移通道
压实排液物理模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验中人工泥岩的构成
为30%石英砂与70%粘土矿
四川泸州古隆起阳新统,嘉陵江组天然气13C含量分布图
运移过程中氧化作用占主导时, 沿运移方向:原油由轻变重,由稀变稠, 其它参数也呈有规律性的变化
表 4-5 辽河西部凹陷各油田原油性质数据(据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1977) 粘度 部位 凹 陷 内 部 凹 陷 中 部 凹 陷 外 缘 油田 双台子 兴 隆 台 马圈子地区 兴隆台北部 曙 二 光 区 相对密度,d420 0.829 0.8420 0.8873 0.8597 0.8621 0.9461 0.9489 (50℃) ×10-3Pa·s 2.79 4.5 14.87 18.54 20.44 1598 258.7 (100℃) 凝固点 ℃ 24 15 -12 30 35 4 34 含蜡 % 6.7 4.197 5.54 10.23 13.33 3.96 6.58 7.25 19.92 3.85 (沥青质) 37.5 46.6 0.127 0.154 0.097 0.53 0.3449 胶质+沥青质 % 6.22 含硫 % 0.078 备注 双7井 马 50 井 兴 58 井 2-6-6 井 双 12 井 高3井 曙 13 井

地表化探中甲烷稳定碳同位素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地表化探中甲烷稳定碳同位素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基金项 目: 中国石化科技 开发项 目( 0 0 9 P56 )
维普资讯 物探与 Nhomakorabea化

3 2卷
也发 现有 类似 现象 。这说 明 , 细菌 在进 行 氧 化作 用 时 , 优先 消耗 c的 甲烷 。 因此 , 直 接 利 用有 会 若 机地 球 化学 中天 然气 甲烷碳 同位 素 的标 准来 确定 地
调查 的可 能性 , 据沉 积物 中 甲烷 碳 同位 素组 成 及 依 含 量 圈定石 油 远景 区 。近 年 , 甲烷 碳 同位 素 组 成
判 别 近 地 表 化 探 异 常 成 因 得 到 了广 泛 应 用 E 1 。 9 2 —]
细菌 的氧化 作 用 , 同样 可 使 甲烷 的 碳 同位 素 组 成 发 生 改 变 。列 别杰 夫作 过 这样 的实 验 , 细菌 ( su . 把 ped o asm ta c ) 在 甲烷 中 培 养 , 果 甲烷 的 碳 m n e mi 放 h a 结 同 位 素 组 成 比 实 验 前 富2 。 ‰ , C H 的 实 验 % ~5 对
要数 百万 年才 能 到达 地 表 , 散 作 用 不 能 形成 文 献 扩 中所 报道 的那 种汇 聚式 的强 烈局 部异 常 。 因此 , 景 区 和油 气 区近 地 表 土壤 酸 解 烃 甲烷 背 可 能均 有来 自于 深部 油 气 的成 分 , 只不 过 微 渗漏 的 强度 存 在 明显 差 异 。油 气 藏正上 方 由于烃 类 以主要 运 移机 制沿孔 隙 、 裂 隙 、 理 等 通 道垂 向微 渗 漏 , 微 解
气化探 中分析 土壤 中不 同赋 存状 态的烃类 的甲烷稳定碳 同位素 , 一直沿用有机地球化 学中 的标 准来 确定地 表土壤

石油1-4油气中的稳定同位素

石油1-4油气中的稳定同位素
12
2、碳稳定同位素丰度及分布特点
原油的δ13C值介于-24‰~-31‰ ①海相: δ13C值较高:-27‰~-22‰; 陆相: δ13C值偏低:-29‰~-33‰。 ②随组分分子量的增大,急剧增大。 饱和烃 芳烃 非烃 沥青质,δ13C 依次增大
时代老的石油, C12 富集, δ13C 低 原油不同组分的δ13C 值变化连线---碳同位素类型曲线。 不同成因的石油类型曲线不同。
δD=[(D/H1)样品-(D/H1)标准]/(D/H1)标准]×1000‰ (D/H1)标准值取标准海水中的(D/H1)值,缩写为SMOW。
• 氢同位素分布特点:
A、原油中δD一般为-80~-160‰。
天然气δD一般为-105~-270‰;与δ13C存在一定的正相
关性,即δ13C高,δD也高。
B、饱和烃δD<芳烃δD<非烃δD。
.什么是石油和天然气?石油的元素组成和化合物组成有哪些特征? 2.什么是正烷烃分布曲线?正烷烃分布曲线的特征取决于哪些因素? 3.什么是石油的组分组成和馏分组成? 4.什么是生物标志化合物?你所了解的常见生物标志化合物有哪些? 5.如何对石油进行分类?试述石油的地球化学分类方案及各类的成分特 点。 6.海相油和陆相油在化学组成上有何区别? 7.化学成分、温度、压力等对石油的颜色、比重、粘度等有何影响? 8.石油、天然气的溶解性各有何特点? 9.什么是石油的荧光性?为什么石油具有荧光性? 10.什么是石油的旋光性?为什么石油具有旋光性? 11.与常规油相比,重质油和沥青砂在物理性质和化学特征上有何特别 之处? 12.天然气有哪些产状类型?什么是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 13.什么是油田水?油田水的赋存状态和来源有哪些?什么是矿化度? 14.油田水的主要化学组成有哪些?如何对油田水进行水型划分?水型 与环境有何关系? 12.碳、氢同位素丰度表示方法如何?石油、天然气的碳氢同位素组成 有何特征?

石油1-4油气中的稳定同位素

石油1-4油气中的稳定同位素
δD=[(D/H1)样品-(D/H1)标准]/(D/H1)标准]×1000‰ (D/H1)标准值取标准海水中的(D/H1)值,缩写为SMOW。
• 氢同位素分布特点:
A、原油中δD一般为-80~-160‰。
天然气δD一般为-105~-270‰;与δ13C存在一定的正相
关性,即δ13C高,δD也高。
B、饱和烃δD<芳烃δD<非烃δD。
34
/S
32
) 样品 ( S
34
34
/S
32
) 标准
(S
/S
32
) 标准
1000 ‰
标准:以坎冈-迪阿布洛陨石陨硫铁的硫作为标准,S34/S32=0.045 沉积岩中的δ34S值介于-4.14‰~+4.55‰之间。经研究 发现同时代地层中石油和天然气的δ34S具有稳定值;而不 同时代的石油,该值却变化较大。可为不同时代的油源对 比提供一个新途径。
天然气:δ C,从-20‰~-100‰
低温浅层<-50‰~-100‰
400
深层、年代较老,较高温:≥ -50‰ ~ -20‰±
600 前寒武纪
Э
德根斯( 1969) 其他作者
二、油气中的氢同位素
稳定同位素:H1 (氕)、 H2 (氘)
相对丰度 : H1-99.9844%,H2 -0.0156%
放射性同位素:H3 (氚),半衰期12.46年
2、氧碳同位素
稳定同位素:O16、O17、O18
相对丰度 :O16-99.579%,C18-0.2039% 由于O17分布很少,一般研究O16/O18比值。 氧同位素在油气地质学中研究极少,一般只 用于测定古地温。由于水和碳酸盐中的水与二氧 化碳所含的氧之间存在同位素交换平衡,这个平 衡受环境温度控制。因而,可利用碳酸盐中的 O16/O18比值来测定古沉积盆地的温度。

甲烷碳同位素在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

甲烷碳同位素在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

甲烷碳同位素在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甲烷碳同位素是指由不同碳同位素组成的甲烷。

甲烷碳同位素可以用来分析天然气的源和运聚过程,以及提供有关地质构造、油气成藏类型和油气运移路径的重要信息。

一、甲烷碳同位素在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1.识别天然气源甲烷碳同位素可以用来识别天然气的源,因为不同的源会产生不同的碳同位素组成。

例如,生物来源的天然气会有较高的δ13C值,而煤烃来源的天然气会有较低的δ13C值。

因此,通过分析甲烷碳同位素,可以准确识别天然气的源。

2.分析天然气运聚过程由于油气运聚过程中,油气会经历不同的温度和压力,这将导致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发生变化。

因此,通过分析甲烷碳同位素,可以了解天然气的运聚过程,从而更好地确定油气的运移路径。

3.提供有关地质构造的重要信息由于地质构造的不同,会影响油气的运聚过程。

因此,通过分析甲烷碳同位素,可以获得有关地质构造的重要信息,从而更好地确定油气成藏的类型。

二、甲烷碳同位素在天然气勘探中的实际应用1.新疆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使用甲烷碳同位素技术,研究了新疆地区某油田的油气运聚过程,结果表明,该油田的油气来源主要为生物来源,油气运聚过程主要受压力控制,而温度对油气运聚过程的影响较小。

2.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使用甲烷碳同位素技术,研究了某油田的油气成藏类型。

结果表明,该油田的油气成藏类型主要为混合型成藏,其中包括生物来源的油气和煤烃来源的油气。

综上所述,甲烷碳同位素在天然气勘探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来识别天然气的源、分析天然气运聚过程、提供有关地质构造的重要信息,从而更好地确定油气成藏类型和油气运移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一般原油与煤成油δ 13C 值对比(据戴金星 1988)
2 原理分析
用碳同位素组成确定油气运移方向、 判别油源的机理是同位素的分馏效应。C 、 O 、H 、S 等元素都含有两种以上的稳定同 位素, 由于同位素之间的质量不同, 在一些 物理化学过程中, 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会 显示出细微的差别, 这些细微的差别会引 起同位素丰度变化, 导致同位素在不同化 合物中以不同比例分布, 即同位素分馏[ 7 ]。 同位素组成用δ值表示:
4 灵巧手控制的实现
两指灵巧手采用开环位置控制、闭环 力控制。在分析了两指灵巧手的结构的基 础上, 以商用 1 ~4 轴控制卡为硬件平台, 以 V B 为软件开发工具编程设计适于该灵 巧手的控制软件。通过该控制软件控制步 进电机的工作状态来实现灵巧手高速、连 续轨迹运动。
由于该系列两指灵巧手没有配备视觉 传感器, 并且其手掌( 腕部) 是固定的, 因此, 灵巧手在进行夹物前, 要么需要将物体摆 放到合适的位置, 要么知道其具体的位置。
表 2 孔古 3 井油岩碳同位素组成对比( 据石彦民等 1 9 9 8 )
4 结论
( 1 ) 油气的碳同位素分馏具有母质继承 性, 同一母质生成的油气碳同位素具有可比 性, 据此可以和判定油气源和确定油气运 移方向, 特别是在多产层、多油源、构造复 杂的油气区, 用碳同位素组成判别油源和确 定油气运移方向是最有效的手段。
从表 1 中的值可以看出摆 1 0 背斜上的 摆 10-8 井延 10 油层的δ 13C 值为 -32.93 ‰, 它与该盆地的马 1 3 - 9 井及铜川均属于 产自延安组原油的碳同位素组成接近, 根 据长庆油田的研究, 这些原油是由延安组 下伏上三叠统延长组以Ⅱ型干酪根为主的 源岩生成运移而来的, 同国内外由Ⅰ、Ⅱ 型源岩生成的石油一样具有轻的同位素组 成特征( 表 1 );而与该盆地任 4 井、任 6 井 和任 1 1 井由石炭 - 二叠系的形成的煤成油 ( 具有高的碳同位素值特征:δ 1 3 C 值> -
图 1 摆宴井油田油气运移示意图
12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下转 1 4 页)
科技创新导报 2008 NO.18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在笛卡尔坐标下分解, 采用位置控制方式 控制自由方向上的运动, 力控制方式控制 受限方向上的运动。第二类方法是间接地 控制机器人和环境之间的作用力, 其设计 思想是建立灵巧手所受到的外界作用力与 其位置偏差之间的关系, 通过控制位置而 达到控制作用力的目的, 从而保证机器人 在受限空间运动而保持适当的接触力。
对不同的夹取物, 其材质和大小也各不 相同, 如果采用相同的位置控制、力控制和 速度控制势必不妥, 因此夹取操作前, 首先 需要人眼估计被夹取物的大小, 接下来还需 对其材质和危险程度进行判断, 最后将以上 人为判断结果输入计算机, 以便进行下一步 的操作。被夹物大小以 m m 为单位, 以小于 灵巧手两指最大开合范围 1 0 m m 为夹取最 大值;夹取物材质特性判断分为软、硬、中 三种情况;另外, 针对夹取物存在易爆、易
1 引言
石油和天然气是流体矿藏, 油气从源 岩中的分散状态到油气藏中的集聚状态, 必定经历漫长的运移过程[1]。事实上, 油气 自生成后即开始运移, 运移过程贯穿于油 气生成、集聚或散失的全过程。中外学者 对油气运移成藏已无异议, 且多已接受了 将油气运移分为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的观 点[ 2 , 3 ] 。初次运移即油气生成之后从烃源层 向储集层的运移, 而油气进入储集层之后发 生的一切运移都是二次运移[ 2 ] 。油气运移对 油气藏形成及破坏起着决定性作用[ 3 ] , 所以 研究油气运移、确定油气运移方向、正确 判断油气藏油气来源, 对圈闭的有效性、 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以及石油的勘探、开 发都有重要意义[ 4 ] 。而油气运移不是向四 面八方等强度运移, 而是有一定主方向[ 5 ]。 主方向与其所处的地质情况有关, 在多产 层, 多源岩、构造复杂、断裂发育的地区油 气区, 比只有单一源岩、构造稳定而简单 的油气区, 确定油气的运移方向、判断油 气藏的油源要困难的多。这些地区, 用一 般的石油地质学原理和油气组分对比方 法, 很难确定油气运移方向和追踪油气源 [6]。在产层、源岩多, 构造复杂、断裂发育 地区确定油气运移, 判别油气源, 碳同位素 组成方法是最有效的[ 6 ] 。
摆 10 - 8 井延 10 油层原油溶解气δ 13C1 值为- 3 5 . 0 ‰, 与该盆地由石炭-二叠含 煤地层生成的煤成气(任 4 井δ 13C1= - 34. 8 ‰, 任 6 井δ 13C 1 = - 3 4 . 8 ‰, 伊 1 7 井δ 13C 1 = - 3 4 . 0 ‰) 具有可比性, 而与该盆地 由延长统生成的石油溶解气迥然不同, 说 明该溶解气不是由延长组源岩运移来的, 主要由更深的石炭-二叠系源岩生成的煤 成气运移来的。图 1 是摆宴井油田油气运 移的示意图。显然, 对于象摆宴井油田这 样具有复杂地质构造的油气区, 只有同位 素组成方法才是判别油气运移方向和油气 源的有效方法。 3.2 黄骅坳陷孔古 3 井油源确定
高 新 技 术
玻璃杯、炸弹等物体被视为危险物。选择 完成后开始控制, 此时另出现窗口显示当 前位置和速度信息。在灵巧手的运动过程 中, 有时难免会出现意外情况, 因此设立了 急停按钮。另外, 针对一些特殊情况, 需要 人为操作时, 可选择手动控制。
另外, 针对其实现高速连续运动轨迹 要求, 分析控制参数的影响, 结合控制系统 和试验分析, 对控制参数进行调整, 使得实 际运动轨迹与设定轨迹基本相符, 也是实 现灵巧手控制的关键。
( 2 ) 通过油气碳同位素组成分析, 认为 摆 1 0 - 8 井延 1 0 油层原油油源是下伏的三 叠统延长组;溶解气却是石炭-二叠系源 岩生成的煤型气。
( 3 ) 在研究孔古 3 井油源问题时, 应用 原油族组分碳同位素组成对比的方法, 得 出其油源为邻近灰岩的正确结论。
参考文献
[1] 江得昕,王永栋,魏江.塔里木盆地石油 运移的孢粉许证据. 沉积学报, 2 0 0 2 , 20(3):524-529.
图 2 两指灵巧手控制界面 输入物体大小后, 若自动控制, 则需在 材质中选择软、硬、中。若选择硬按钮, 另 外会弹出对话框询问危险程度, 其中有危 险和无危险两个选项按钮。物体材质诸如 海绵块等为软;桔子、苹果等为中;玻璃 杯、铁块等有一定刚度的为硬。危险程度 对话框只在物体为硬时才被激活。鸡蛋、
用原油全油及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进 行油源对比, 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6]。石彦 民等( 1 9 9 8 ) 用原油及组分的同位素组成特 征, 确定了黄骅坳陷孔古 3 井的油源, 得到 了可信的结论[9]。表 2 是孔古 3 井原油族组 分碳同位素组成及该井中灰岩族组分碳同 位素组成数据。
分析表中的数据, 可知孔古 3 井原油族 组分碳同位素组成与该井中灰岩族组分碳 同位素组成具有很好的可比性, 可以判定 孔古 3 井的原油来自与之邻近的灰岩层。 事实证明这一判断是正确的。
运移与成藏期次研究. 沉积学报, 2 0 0 1 , 19(4):611-616. [6] 戴金星.碳氢同位素组成研究在油气运 移上的意义. 石油学报, 1 9 8 8 , 9 ( 4 ) : 27-32. [7] 张长年,罗铸金,郭秀云.有机地球化学 概论.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 9 9 3 . [8] Clayton C. Carbon isotope fraction- ation during natural gas generation from kerogen.Marie and petroleum geology. 1991,8(2):323-240. [9] 石彦民, 于俊利,廖前进, 等. 黄骅坳陷 孔西地区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 初探. 石油学报, 1 9 9 8 , 1 9 ( 2 ) : 5 - 1 1 .
碎等情况设置了危险程度判定的选项;同 时针对特殊情况还设置了急停、手动操作 等功能, 初始界面如图 2 所示。 因此, 在控 制界面上, 首先要求输入被夹物的大小, 如 果被夹物的大小超出了夹取范围, 则提示再 次输入。之所以需要判断物体大小, 主要目 的是根据物体相对手指的不同距离, 采用不 同的控制模式。物体小, 则在手指逼近物体 前, 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 快速前进;物体 大则相反。
5 结语
综上所述, 新型两指灵巧手采用开环 位置控制、闭环力控制, 以普通 P C 机和步 进电机 1 ~4 轴运动卡为硬件平台, 以 V B 为软件开发工具编程设计适于该灵巧手的 控制软件, 通过该软件控制步进电机的工 作状态可以实现灵巧手高速、连续轨迹运 动控制。
参考文献
[ 1 ] 王灏, 毛宗源著. 机器人的智能控制方 法.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 0 0 2 .
1 0 0 0 ‰, 碳同位素值即
为:
1000‰。
油气的碳同位素组成具有很强的母质 继承性[4], 即来源于同一母质的油气, 碳同 位素组成具有相似性与可比性。沉积相控 制了有机质的类型, 而不同母质又在稳定 碳同位素组成上显示出差异。例如:我国 陆相原油δ 1 3 C 分布在 - 2 5 . 8 ‰~- 3 0 . 4
摆宴井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马 家滩断褶带的南延部分, 为一个由大逆掩
断层覆盖而又为次一级断层复杂化的三个 背斜(自北向南分别为摆 10、摆 9 和摆 1)组 成, 三个背斜被近南北向纵逆断层及近东 西向的横平移断层分割成 1 3 个小断块, 是 个构造性油藏。含油层系为延安组, 主力 油层是延 10(J1-2y10)。
摘 要: 确定含油气区油气运移方向及油气源, 是石油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 然而, 在多产层、多源岩、构造复杂的含油气区, 用常规研 究方法很难对油气运移方向、油气来源进行正确判定。油气族组分碳同位素组成具有很强的母质继承性, 应用这一性质, 通过碳同位 素组成对比, 可以确定油气来源及油气运移方向。用该方法对摆宴井油田及黄骅坳陷孔古 3 井进行研究, 都得到了可信的结论, 说明碳 同位素组成分析是确定油气运移方向、判别油气源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碳同位素组成 油气运移 油气来源 摆宴井油田 孔古 3 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08)06(c)-001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