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浮力》复习教案

《浮力》复习教案

《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1章《浮力》的相关内容。

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物体的沉浮条件以及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浮力的大小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 能够分析物体的沉浮条件,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3. 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应用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计算。

难点:物体的沉浮条件的判断、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器、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浮力演示器展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浮力的概念,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讲解浮力的大小计算,让学生随堂练习。

4. 课堂讨论:讨论物体的沉浮条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5. 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示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船舶、救生圈等,让学生了解浮力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计算公式、物体的沉浮条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2)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 作业答案:(1)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判断:根据物体的密度与液体密度的比较,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2)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计算:根据浮力的大小计算公式,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的大小计算。

但在物体沉浮条件的讲解上,学生理解程度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八年级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2)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浮力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浮力现象,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浮力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浮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阿基米德原理;(3)浮力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浮力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2)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3)浮力现象的复杂情况分析。

1. 采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现象,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浮力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4. 采用讲解法,教师详细讲解浮力概念、原理和应用,确保学生掌握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救生圈、船舶等,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浮力概念讲解:介绍浮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浮力是一种向上的力,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3.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了解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4. 浮力计算公式讲解:介绍浮力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浮力。

5. 浮力应用讲解:介绍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让学生了解浮力的重要性。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计算和应用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浮力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浮力的概念、原理和计算公式;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浮力知识;3. 思考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下一节课分享。

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浮力概念、原理和应用的理解程度;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浮力知识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浮力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浮力复习教案公开课

浮力复习教案公开课

浮力复习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十章《浮力》。

具体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浮力计算、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重点章节为第1节“浮力的概念与测量”及第3节“物体浮沉的条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解释物体浮沉现象。

2. 学会运用浮力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浮力计算。

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应用,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力计算题卡片、PPT课件。

学具:学生用计算器、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思考浮力的作用。

3. 深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5. 浮力计算讲解:讲解浮力计算公式,通过例题解析,让学生掌握浮力计算的方法。

6. 随堂练习:发放浮力计算题卡片,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反馈解答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特点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条件4. 浮力计算公式5. 例题解析6. 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一个质量为200g的物体,在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为200cm³。

(2)一个质量为500g的物体,在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为400cm³。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掌握较好,但在浮力计算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浮力在船舶、潜水器材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浮力计算的准确性;2. 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和广度。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1. 引言1.1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浮力的相关知识,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本教学设计将以清晰明了的教学目标为导向,结合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便于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评估与反馈环节将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在教学设计的总结与展望中,将对本设计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设计提供借鉴,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本教学设计,《浮力复习课》将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一次愉快而难忘的经历。

2. 正文2.1 教学目标:《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本次《浮力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回顾和强化关于浮力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对浮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理解浮力的基本概念:学生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入理解什么是浮力以及它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建立起对这一概念的牢固基础。

2. 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学生将学会如何计算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掌握相应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3. 熟练运用浮力原理解决问题:通过解决浮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浮力原理进行推理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实验环节,学生将学会如何进行浮力实验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其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浮力概念的理解,提高其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教学内容:《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方面,本课程主要围绕浮力这一物理概念展开。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浮力的基本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浮力的概念: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基本概念,即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的支撑力。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2. 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并能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及其单位。

2.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3. 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4. 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2. 难点: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浮力现象。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轮船、木筏等浮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2. 讲解浮力的概念及其单位,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基本含义。

3. 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引导学生发现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4.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学会计算浮力。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游泳、船只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6.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改进措施。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8.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浮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浮力现象的仔细程度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生活中浮力现象的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记录: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提出的见解。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评估学生对浮力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程度,确定是否需要补充讲解或重复实验。

《浮力》专题复习教案

《浮力》专题复习教案

《浮力》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九章《压强与浮力》第三节,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浮力的计算及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定义,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能够分析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

3. 学会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浮力的计算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浮力的计算。

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应用,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装置、物体浮沉实验器材。

2.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浮力演示装置,展示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2. 例题讲解(1)讲解浮力的概念,推导阿基米德原理。

3. 随堂练习(1)判断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并解释原因。

(2)计算给定物体的浮力,并判断其浮沉。

4. 知识点讲解(1)浮力的计算方法。

(2)浮力公式的应用。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条件4. 浮力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探讨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研究物体浮沉条件的更多影响因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解析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应放在浮力的基本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以及浮力的计算方法上。

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观察中抽象出浮力的计算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实验现象,详细解释浮力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深入剖析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并通过图示和实例使学生理解。

《浮力》复习_教案微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浮力》复习_教案微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浮力》复习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2、知道XXXX原理及其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浮力;2、通过视频和讨论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浮力,保持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科学的求知欲。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质疑和表达的习惯及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阿基米德内容及应用2、难点:引导学生加深对浮力影响因素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浮力这节课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大部分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浮力知识的大框架,但基础仍不扎实,灵活运用能力较弱。

在本节复习课中,利用学生课后做的浮沉子的视频,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课堂兴趣。

对于浮力产生的原因,用一个课外小视频来化难为易,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从而解决难点。

对于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则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所见所闻出发,增强亲切感,变陌生为熟悉,解决课堂难题。

这样才更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四、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弹力、重力、摩擦力。

掌握了用力的三要素来研究抽象的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也学会了用力与运动的关系来分析具体问题,再来学习浮力就会有一定的基础,在本节课之前还学了压强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就比较容易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认识过程,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所以本课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由教师提前录制好的一个学生做的浮沉子的小视频,导入本节课。

2、课题教学(1)浮力的定义教师用课件展示出浮力的定义,让学生思考从定义中找出浮力的施力物体,浮力的方向。

浸在液体(气体)中的一切物体受到液体(气体)对物体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⑵复习浮力的计算方法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先复习称重法:F浮=G・F拉;然后又播放学生做实验的小视频,复习浮力产生的原因,从而复习了浮力的另一个计算方法:F浮=F向上一F向下;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再一起复习计算公式和推导公式。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1. 引言1.1 文本简介《浮力复习课》是一本针对浮力概念进行复习和强化的教材。

通过本书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浮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浮力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以及相关计算等内容,适合中学生进行复习和提高。

该教材的作者简介为一位资深物理教育专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术背景。

通过他的编写,本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浮力概念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学生们能够掌握浮力的相关知识,有信心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1.2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本文作者是一名拥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中学物理教师。

毕业于知名师范学院物理教育专业,具有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教学技巧。

在教学实践中,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善于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热爱教育事业,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科学素养,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和好评。

在教学过程中,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作者在教学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曾获得多项教学奖项,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多篇教学论文,对教育教学研究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

2. 正文2.1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设计目的1.1 引导学生复习浮力理论知识1.2 帮助学生理解浮力原理和应用1.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安排2.1 复习浮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2 解析浮力的作用和影响因素2.3 分析浮力在不同物体上的应用2.4 练习浮力相关题目三、教学方法3.1 以案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2 结合多媒体展示,直观呈现浮力现象3.3 采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3.4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评价4.1 考查学生对浮力知识的掌握程度4.2 评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3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学生在浮力复习课中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兴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浮力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浮力的基本概念和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较为扎实,但在具体应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一些困难。首先,学生在计算浮力大小时,对于体积排开和液体密度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着重讲解这一部分,通过更多实例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表现积极,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在引导他们分析问题时,我发现部分学生思考不够深入,容易停留在表面。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深度,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设计更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一、教学内容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1)浮力的定义与计算;
(2)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3)物体浮沉条件;
(4)浮力相关问题分析:轮船、潜水艇、密度计等;
(5)浮力的实际应用:船舶设计、打捞、救生等;
(6)本章重要公式:F浮= ρ液gV排,物体浮沉条件判断;
(7)课后习题:选取与本章内容相关且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巩固。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对实验操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实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操作不规范、数据记录不详细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会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技能的培训,让学生在实验中能够更加严谨、细致。
在课堂总结环节,学生对浮力的理解和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但也反映出部分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查漏补缺。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回顾浮力的基本概念。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它是由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所产生的。浮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如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产生原因及其计算方法。

2. 熟悉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理解浮沉条件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的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力计算题板,多媒体设备。

学具:浮力计算题单,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实践情景:在水中放入一个木块和一个铁块,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

2. 复习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1)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概念。

(2)通过浮力演示装置,展示浮力产生的原因。

3. 复习阿基米德原理。

(1)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内容。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4. 复习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1)讲解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题单,进行随堂练习。

5. 复习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1)讲解浮沉条件的判断方法。

(2)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浮沉现象,让学生理解浮沉条件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2. 阿基米德原理3. 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4. 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一个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2)分析题:分析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并解释原因。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F浮= ρ液体gV排(2)分析题答案:根据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关系,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掌握较好,但在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了解浮力的应用,如轮船、热气球等。

(2)学习浮力对物体稳定性及物体运动的影响。

《浮力》复习课教案

《浮力》复习课教案

《浮力》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1. 浮力的定义及作用;2.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3. 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4. 浮沉条件的判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定义,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2. 使学生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并能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解,浮沉条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沉物体(如木块、石头等);2. 学具:计算器,草稿纸,浮力计算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浮力演示装置,展示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题,巩固浮力的计算方法。

4. 知识点回顾(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等知识点。

5. 学生互动(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2. 浮力计算公式:F浮= ρ液体gV排;3. 阿基米德原理;4. 浮沉条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解释为什么铁块在水中下沉,木块在水中上浮。

2. 答案:(1)F浮= ρ水gV排;(2)铁块密度大于水,木块密度小于水,根据浮沉条件,铁块在水中下沉,木块在水中上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检查学生对浮力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调整;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热气球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3. 学生互动环节的设计;4. 板书设计的条理性和清晰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浮力复习教案公开课

浮力复习教案公开课

浮力复习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浮力复习课,教材选用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浮力”相关内容。

复习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的大小计算以及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浮力的概念,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的大小计算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器材(浮标、物体、测量仪器等)、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2. 回顾浮力的概念: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 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浮在液体表面时,浮力等于物体重力;物体沉入液体时,浮力小于物体重力;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时,浮力等于物体重力。

5. 浮力大小计算:利用阿基米德原理,通过实验测量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计算浮力大小。

6. 实例分析:分析船舶、救生圈等实际应用中的浮力原理。

7. 随堂练习:(1)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20N,放入水中后浮力为15N,求物体在水中的重力。

(2)一个体积为0.5m³的木块,密度为0.6×10³kg/m³,放入水中,求木块受到的浮力。

8. 作业布置:(1)复习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

(2)完成实验报告单,记录实验数据和结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大小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20N,放入水中后浮力为15N,求物体在水中的重力。

八年级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八年级物理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2)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3)了解浮力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浮力现象,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2)运用数学方法计算浮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浮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定义。

(2)提问: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2.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1)分组实验:让学生用手挤压泡沫块,观察泡沫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变化,感受浮力大小的变化。

(2)讨论: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1)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

(2)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过程。

(3)演示实验:用溢水杯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四、巩固练习1. 填空题:(1)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_________。

(2)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_________有关。

(3)阿基米德原理表明,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_________的液体的重力。

2. 计算题:一个质量为200g的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2N,放入水中时浮力为1.5N,求物体在水中的重力。

五、总结与反思1.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阿基米德原理。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动手操作,加深了对浮力现象的理解。

3. 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数学方法计算浮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请学生总结浮力知识,整理实验数据,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浮力》复习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教学设计第一篇:《浮力》复习教学设计初三物理第八章《浮力》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浮力,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阿基米德原理;2、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会求浮力大小;3、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4、运用浮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重难点】1、浮力产生的原因2、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3、物体的浮沉条件【复习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我们复习初三物理第八章《浮力》二、投放目标:一学生读。

三、板块一认识浮力1、播放微视频:浮力产生的原因下面看一段微视频,通过视频重新认识一下浮力。

由于上下两表面的深度不同,所以压强不同,压力不同,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小,两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浮力。

(教师板书:F浮=F向上-F向下)浮力产生的原因课本中删掉了,但去年的中考说明又强调要有这部分内容,所以我们要引起重视。

举例说明:烧杯的底部有一个凸起,凸起的上方受到水向下的压力,下面由于没有水,所以没有受到水的压力,这样压力的合力是向下的,它就不叫浮力,(也就是不受浮力)。

浮力是压力的合力,所以对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力分析时,有浮力就不能有压力。

2、投影:浮力的测量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测量小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学生叙述实验方法和步骤。

学生进行受力分析。

(教师板书:F浮=G-F拉)3、学生巩固板块一的知识点。

4、学生做自我检测题一并交流答案。

四、板块二阿基米德原理1、播放微视频,实验回顾: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学生做学案:板块二中的实验回顾,看是否认真观看实验。

然后交流答案。

(教师板书:F浮=G排=m排g=ρ液gV排)3、学生巩固板块二的知识点。

4、学生做自我检测题二并交流答案。

5、教师重点分析第2小题。

五、板块三物体的浮沉条件1、投影:物体的浮沉条件。

以上浮为例,推导ρ液与ρ物的关系:∵F浮>G物∴ρ液gV排>ρ物gV物(教师板书)又∵V排=V物∴ρ液>ρ物漂浮、悬浮和沉底都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平衡,我们也可以利用漂浮和悬浮时求浮力。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浮力复习课》是一堂面向初中物理学习者的复习课程,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浮力相关知识,加深对浮力原理的理解。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握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为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浮力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浮力相关的问题,并能够观察、实验、推理和总结,提高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讨论环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三、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和定义2. 浮力的计算方法3. 浮力的应用和实验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难点:实际问题的浮力应用和分析五、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

2. 教师讲解:介绍浮力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通过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相关问题,并展示讨论结果。

4. 实验观察:设计简单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体验浮力作用,探索浮力的规律。

5. 归纳总结: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对浮力的应用和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六、教学设计1. 情境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浮力现象,如游泳时身体漂浮的原因、气球飘浮的原理等,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浮力的概念和定义通过教师讲解和图示说明,介绍浮力的概念和定义,引导学生建立对浮力的认识。

(2)浮力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包括浮力的计算公式和实际运用方法,让学生明白浮力和物体密度、排水体积的关系。

3. 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出一些浮力相关的问题,如船只在水中漂浮的原因、人体漂浮的原理等,让学生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展示并讨论对比。

设计简单的浮力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比如用各种材料制作船的实验,观察船在水中的漂浮情况,体验浮力的作用,加深理解。

《浮力》复习课教案

《浮力》复习课教案

《浮力》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浮力》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浮力计算方法以及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定义和阿基米德原理,理解物体浮沉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定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仪、物体浮沉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浮力演示仪展示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一个质量为200g的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96N,将其放入水中,物体所受浮力是多少?(2)一个体积为0.5m³的木块,在水中静止时浮力为490N,求木块的质量。

3. 随堂练习(10分钟)(1)一个物体在水中浮起来,其浮力大于重力还是小于重力?(2)已知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5N,放入水中后浮力为3N,求物体的密度。

5. 课堂提问与解答(10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定义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浮沉条件4. 浮力计算方法5.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在水中浮起来,已知其浮力为15N,求物体的体积。

(2)一个质量为500g的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4.9N,放入某种液体中后浮力为3.5N,求该液体的密度。

答案:(1)物体体积为0.015m³。

(2)液体密度为0.8g/cm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定义和阿基米德原理掌握较好,但在浮力计算方面仍有不足,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教学目标《浮力复习课》是中学物理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它是对学生在前期学习中所掌握的浮力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的一堂课。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概念和相关定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浮力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如下:1.学生能够准确复习和掌握浮力的概念和相关定律;2.学生能够运用浮力定律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3.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理解浮力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1. 复习浮力的概念和浮力定律;2. 浮力与物体的浸没、浮起以及潜水的关系;3. 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和浮力定律。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出浮力的概念,例如“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成因是什么?”;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激发学生对浮力知识的兴趣。

2. 复习(15分钟)通过讲解和复习,让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和浮力定律进行回顾和巩固。

重点讲解浮力定律的公式以及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3. 实践操作(20分钟)设计几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操作,探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变化规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浮力的理解。

例如:利用温度差异制造烟气球来演示浮力,或者让学生观察水中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的浸没、浮起情况。

4. 讨论和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通过讨论,增进学生对浮力知识的了解和感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浮力知识的重要性。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1. 幻灯片:通过幻灯片讲解浮力概念和浮力定律,并结合图片和图表进行说明,以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2.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如瓶子、水桶、物体等。

3. 教学辅助工具:利用视频、图片等辅助工具进行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浮力的概念和定律。

五、教学评估和教学反思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布置作业、小测验等形式进行评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课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的复习课。

复习的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物体的沉浮条件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2. 能够运用浮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难点:浮力的大小计算和应用,物体的沉浮条件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

2. 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定义,指出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3. 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4.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5. 物体的沉浮条件: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即当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悬浮;当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下沉。

6.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浮力的概念浮力 = 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浮力 = 液体密度× 排开液体的体积× 重力加速度物体的沉浮条件浮力 > 物体的重力:上浮浮力 = 物体的重力:悬浮浮力 < 物体的重力:下沉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轮船能够浮在水面上?(2)为什么石头会沉入水底?2. 计算题: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0N,放入水中后,浮力为8N,求物体在水中的状态(上浮、悬浮或下沉)。

《浮力》复习教案

《浮力》复习教案

《浮力》复习教案教案:《浮力》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浮力》的复习课,教材为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浮力”部分。

复习内容包括:1. 浮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物体的沉浮条件;3.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4. 实际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能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浮力现象的能力;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和浮力现象的解释;2. 教学重点:浮力概念的理解和物体的沉浮条件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仪、浮力计算器、实物模型等;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如船舶、救生圈等,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

2. 知识回顾:复习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物体的沉浮条件,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 实例讲解:利用教具演示浮力现象,如浮力演示仪、实物模型等,引导学生理解浮力原理。

4.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浮力计算和现象解释的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7. 作业布置:设计有关浮力计算、现象解释和实际应用的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浮力概念、计算公式、物体的沉浮条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给定物体的体积和水的密度;2. 现象解释题:解释为什么船只能浮在水面上;3. 实际应用题:设计一个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利用浮力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探索浮力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航天、潜水等。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为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浮力》。

具体包括:浮力的定义、浮力的计算、物体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掌握物体浮沉条件,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3. 能够运用浮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方法、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力计算器、物体浮沉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直尺、量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浮力演示装置,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概念和作用。

2. 知识回顾:(1)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浮力的计算:F浮= ρ液体gV排。

(3)物体浮沉条件: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等于重力时,物体浮起;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沉入液体(或气体)中。

(4)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3. 例题讲解:(1)计算浮力:一个体积为2dm³的木块放入水中,求木块受到的浮力。

(2)判断物体浮沉:一个质量为200g的物体放入水中,求物体是浮起还是沉入水中。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浮力概念2. 浮力计算:F浮= ρ液体gV排3. 物体浮沉条件4. 阿基米德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体积为5dm³的物体放入水中,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2)一个质量为500g的物体放入水中,判断物体是浮起还是沉入水中。

2. 答案:(1)浮力为49N。

(2)物体浮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对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和应用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浮力的应用,如轮船、热气球等,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浮力的产生。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养成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由漫画:“大鱼小鱼比浮力”引入本节课。

(意图一:点题,提出本节课复习浮力;意图二:弓I起学生的竞争意识,积极面对本节课的学习。


二:知识梳理
课前就布置好学生完成复习应考的知识梳理部分,并在上课前几分钟由师傅检查学友的掌握情况。

上课后有老师再次检查,做到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

三:分析中考考点:
根据复习应考考点分析,由课件展示,并简单说明。

四:题型讲解
1、方向
例1:画出漂浮在水面上的小球所受的力的示意图。

(本题由一组师友到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下边画,做到人人动手,还有展示。


教师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平衡力的方向相反,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板书:一:方向:竖直向上)根据二力平衡知识还能得到,F浮=G物。

这样就得到了计算浮力的方法之一(板书:4、特殊条件法:当漂浮或悬浮时F浮二G物)。

引入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

2、大小
(1)、压力差法:
从浮力产生原因分析,课件展示并跟小练习:下表面受到的压力是10N,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是6N,计算浮力。

(2)、称重法
【实验】复习浮力的测量。

有学生完成本实验,根据老师提供的弹簧测力计、钩码、盛水的烧杯简单演示称重法的过程。

实验完成后有教师总结并板书称重法。

由学生完成例2:如右图所示,小石块所受的浮力是 _________ N
(3)阿基米德原理法:
①先由课件展示重点分析内容。

(意图:很多学生对于阿基米德原
理不清晰,始终不知道浮力到底等于什么)。

②复习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由课件展示实验图并分析。

在由同步学习第18题巩固。

③复习F浮二G排二m排g的应用,例子举轮船的排水量问题,用
同步学习的第7题:轮船都有排水量的标记,“青岛号”导弹驱逐舰满载时的排水量是4800t,表示它满载时浮在海面上排开的海水的质量是4800t,此时舰船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________ N( g=10N/kg)。

④导出公式F浮=p液g V排:此公式复习3个方面:
a:由公式分析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由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并简
单复习回顾,巩固练习用同步第19题。

b:F浮=p液g V排以及变形公式的计算:利用同步学习的第6题。

此题目不但复习了浮力这些公式的应用,还提出了用弹簧测力计如何测物体密度的方法。

特别好。

附:例6:(同步P47 T6 )如图所示,是某一物体浸入水中前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由图可知,物体在空气中重力 _ N可求出物
体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 kg.水对该物体的浮力是 ___ N,可求出物体体积(浸没V物=V排)_____ m3;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能求出物体
的密度是__________ kg/ m3。

c :判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例7:(复习应考P46 T4 )将三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小球A,B,C放入装水的容器中,静止时的情形如图
(4)浮沉条件:
由动画分析浮沉条件。

注意几点:①分析上浮时,确定最终状态是漂浮,把整个过程浮力的变化分析到位;②分析下沉时,最后静止时要受支持力。

【演示实验】:空玻璃瓶如何实现上浮下潜。

引出潜水艇。

完成同
步学习第3题,巩固。

由同步学习第4题引出密度计,并以课件形式总结密度计。

巩固练习用轮船问题:练习:一艘轮船从河流驶向海洋,受到的浮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会___________ (填“浮起一些”或“沉下一些”)?(对应同步学习第16题)
变式题:如图所示,一艘航母的舰载机飞离航母后,则有()
A.航母将上浮,所受浮力减小
B.航母将下沉,所受浮力增大
C.航母将下沉,所受浮力减小
D.航母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对应课后题第3题并引出大鸭子小鸭子的题目,是课后题第2题,此题再对应同步学习第17题)
五:链接中考
(16年临沂中考)某物理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N ,方向为;(2)物体浸没在酒精中时排开酒精的重力是N ;
(3)比较两幅图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由ABCE四个步骤可知,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又与深度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ARC DE
六、板书设计:
一:方向:竖直向上
二:大小
1、压力差法:F浮=F 向上—F向下
2、称重法:F浮=G- F
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 = p液g V排
4、条件法:F浮=G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