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摘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扼杀了学生答案的多元化,禁锢了学生思维。
关键词:衔接;错位交叉教学;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97-01
中小学语文教师和家长们都清楚小学阶段考试学生语文学习成
绩时,通常为九十多分,九十分以下较少见;而学生一进入初中,则很少一部分才能达到八、九十分,大多六、七十分,六十分以下者不乏其人。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实小学语文和中学语文不仅具有各自的阶段性特点,而且具有连续性特点,现在把初一至初四分别称为六至九年级,除了顺应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的体制外,也具有对小学和初中的衔接性的重要把握,但事实是:多年来,传统的语文教学忽视了这种连续性,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都没有为衔接做多少努力,除了当前教育体制造成的中小学分设带来的后遗症外,也与教师对这种衔接的探索缺少相应研究有关,小学和中学变成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1.成因分析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很多老师认为课堂内容与目标设置不宜过多,注重趣味激发,多给学生鼓励,讲课速度较慢,课容量小,对
要掌握的知识反复讲,反复练,寻求学生解答问题的准确性,其负面效应扼杀了学生的思维热情。而初中语文教师上课速度较快,课堂容量大,许多知识都是一带而过,对许多问题的答案讲究”悟”,不一定归纳出明确答案。从小学到初一,学生年龄仅仅大了几个月,但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却有很大的差别。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做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大课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只有准确把握了九年一贯制教育的各个教学阶段的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好教材、处理好教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小学语文的成功衔接。衔接的关键是老师,但社会、教材、教育管理者、学校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必须一齐发力,做到低耗高效,才能让有效衔接成为可能。
2.研究与对策
2.1 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养成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行款正确的习惯:养成课外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看书做笔记,随时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养成订正错误、修改文章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升上中学后就能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学习.
2.2 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
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如怎样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文段阅读;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脑、动口、动手,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教师则抓住契机,巧为点拨,为学生释疑解难。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3 改革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式,在教学理念上,我们要重识字,重积累,重语言实践,重学生创造意识,控制过细的词义解释,文章分析和知识方法的传授,改变”标准答案”一统学生思想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作一些有益的尝试。1)改教师多讲为学生多读。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其弊病之一就是教师讲得太多,要提倡”精讲”而不是”多讲”教师要做到”四不讲”a、支离破碎的分析不讲。b、学生已经懂的不讲。c、学生自己能讲的不讲。
d、教师讲不清楚的不讲。在语文课堂中,应注重学生的朗读,因为朗读是言语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堂的一个表征,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手段。2)改统一规定为自主选择,毕业班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也有一定的个性差异。我们要强调在作业训练中有一定的选择性,如小学的语言材料积累本学生学一篇语文就必须积累字、词、句等。在作业设计时可提供
多样化作业样式,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如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可根据不同教材进行创写、改写、仿写、缩写、扩写等,这样的作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扬长避短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坐势端正,答题踊跃,声音响亮,书写端正……这些好的习惯都是小学教师们辛勤培养的结果。如今,跟着学生到了中学,中学的教师应注意学生这些好习惯的”延续”,切勿让这些习惯走下坡路。
一位同行聊起自己小学和中学时的学习:小学时,我们那班的成绩挺好。因为老师”抓”的太紧了,对于一些课外书,指导得特别详细,不但要求我们去看,去背,甚至会抽查或者比赛。那时,很怕没完成任务被老师处罚,所以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看呀,背呀。那时在班里我的成绩总是第一。可到中学就不一样了,老师虽说也要求我们看书,可很少检查,于是我的惰性又”复发”了,所以成绩只是中等水平而已。她的一番话让我们语文教师该思考如何”紧”,如何”松”,才能让学生从小学学习平稳过度到中学学习,不至于让孩子在中小学里,学习的积极性差别那么大。因为初一学生年龄大多在12~14岁之间,他们的自我意识强烈,”成人感”突出,兴趣广泛。他们有自觉学习的愿望,同时又有贪玩好耍的特点。所以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好一个”度”,是相当关键的。
语文课上,小学教师教态亲切,讲课富有感染力,学生随时都在准备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一升入中学,教师应当十分爱护学
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否则就会使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受到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