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
第二轮复习练习
![第二轮复习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adb708a227916888486d790.png)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五.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重要知识点(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三个基本方面,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起着(主要的、决定的)作用。
3、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感性形态的(社会心理)和理性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
其中,(社会意识形态)(意识形式中属于上层建筑的部分)是整个社会意识的(核心)。
4、唯心史观又称(历史唯心主义)。
是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社会历史观。
(亦主张英雄人物创造历史,故又称(英雄史观)。
)5、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一是(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只看到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看不到物质的根源);二是(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或(只看到少数英雄人物历史作用,看不到人民群众决定作用)。
6、唯物史观又称(历史唯物主义)。
是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社会历史观。
(亦主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故又称(群众史观)。
)(是马克思一生的两大贡献之一)7、唯物史观创立的思想理论来源是启蒙时代以来欧洲资产阶级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探索和批判。
8、(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不是人类社会发展最终的决定因素。
这是因为:它不直接决定社会的性质;不能直接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
9、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简称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10、(生产方式)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这是因为: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产生)、(社会的存在)、(社会制度的性质)、(社会制度的变化)、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影响作用的(性质、方式和大小)。
(二)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1、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必然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人和自然)的关系,称为(生产力);二是(人与人)的关系,称为(生产关系)。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二】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二】](https://img.taocdn.com/s3/m/3586ca9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e.png)
【导语】成功根本没有秘诀可⾔,如果有的话,就有两个:第⼀个就是坚持到底,永不⾔弃;第⼆个就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第⼀个秘诀,坚持到底,永不⾔弃,祝⼤家跟着成功的步伐,努⼒备考,考⼊理想院校。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2018年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考点【⼆】》供您查阅。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唯物史观的创⽴及其意义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社会历史观 研究⼈与⼈类社会,⾸先遇到的就是什么是社会历史观的问题。
历史观亦称社会历史观,是指⼈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历史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和⽅法。
社会历史观所涉及的是社会历史领域具有根本意义的重⼤问题,如社会的本质与结构、历史的规律与动⼒、社会历史的主体与创造者、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与未来等等。
社会历史观与哲学世界观有着密切的联系。
社会历史问题说到底是⼈的问题。
然⽽⼈不可能孤⽴地存在,于是许许多多的⼈结成为社会;⼈也不可能静⽌地存在,于是世世代代的⼈延续为历史。
在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社会就是⼈在空间上的展开,所谓历史就是⼈在时间上的展开,所谓社会历史观就是作为主体的⼈以⾃⾝为客体⽽形成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总观点、总看法。
哲学是世界观,它所⾯对的应该是整个世界,它所研究的应该是⽆论⾃然、社会、思维中都起作⽤的普遍规律。
然⽽在现实世界中,能够并需要研究世界本质与规律的只能是⼈,⼈是世界上惟⼀的主体,物质世界及其本质与规律是因为有了⼈才成为客体的。
因此在哲学研究的对象中理所当然地包括⼈类社会历史本⾝的本质与规律,社会历史观也理所当然地是哲学的必须的和主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作为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基本原则与⽴场上与其所从属的哲学世界观保持⼀致。
然⽽哲学发展的历却并不总是这样。
那些在世界观上坚持唯⼼主义的哲学,在社会历史观上当然还是坚持唯⼼主义;那些在世界观上,特别是⾃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的哲学,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上学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也成了唯⼼主义。
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
![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725b3d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3.png)
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
唯物史观的创立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解释:
1. 唯物史观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观。
它通过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到历史是物质生活条件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以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为基础和导向,解释和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
这与唯心史观相对立,强调了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可预测性,为历史学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2. 唯物史观批判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
它批判了唯心史观中的超自然力量、命运论、主观意志等观点,并提出了历史材料主义和历史的客观规律性原则。
3. 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它强调了社会历史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原始公社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趋势。
4. 唯物史观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者以唯物史观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分析和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明确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和方向。
并通过借鉴和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路径。
综上所述,唯物史观的创立对于提供一种科学的历史观,批判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研究社会历史规律,以及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https://img.taocdn.com/s3/m/0750dbd7a58da0116c174989.png)
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
承认社会历史过程具有规律性:社会存在 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关系和运动。 考察社会历史发展动机的动机:物质动因 和经济根源: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 社会革命、改革、科学技术。 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物史观创立的重大意义
(1)唯物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 想变为科学。 (3)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唯物辩 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 一。
(4)唯物史观的创立,为对社会生活和社
会历史的研究,为分析和考察社会生活中 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及揭示其本质,提 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的指导。
(5)唯物史观的创立,对无产阶级政党制 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帮助人们树 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具有重大的指导作 用。
[经典]简述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主要意义
![[经典]简述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主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00e11f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5.png)
简述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
:第一,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
(3分)第二,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科学回答,宣告了唯心史观的破产。
依据这一原理,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活各种领域划分出了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了生产关系。
将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进而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发展的高度,从而将社会形态的发展看成自然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分)68.第24题简述意识的本质。
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3分)第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2分)一方面,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一切观念的东西都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其“原型”,意识的源泉不在人脑,而在人脑之外的客观世界。
(1分)另一方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具有主观特征。
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把意识看成特殊的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
(1分)69.第25题简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分)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和方法论。
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3分)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列宁称其为“科学中的最大成果”。
(3分)70.第26题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答: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同步。
社会意识有时超前于社会存在的发展,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时又滞后于社会存在。
(2分)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平衡。
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系统阐述
![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系统阐述](https://img.taocdn.com/s3/m/8513b6a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0.png)
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系统阐述马克思是唯物史观的创立者和主要理论家,他对唯物史观的系统阐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方法和视角。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系统阐述展开,通过对马克思的著作和思想的梳理,深入探讨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和意义。
马克思认为,唯物史观是一种基于唯物主义哲学观点的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即人的思想和观念是由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社会发展是在物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物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历史的客观性、历史的阶级斗争和历史的发展规律。
唯物史观强调历史的客观性。
马克思认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断的。
历史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逻辑进行的,而不是任意的或偶然的。
唯物史观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动力。
唯物史观强调历史的阶级斗争。
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
在每一个历史时期,社会都存在着不同的阶级,这些阶级之间通过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种形式的斗争来争夺社会资源和权力。
唯物史观通过对阶级斗争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方向。
唯物史观强调历史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他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思想方法,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矛盾和斗争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唯物史观的核心是历史辩证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解决,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唯物史观对我们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帮助我们认识到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而且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方向。
唯物史观使我们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来审视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为我们指引现实世界的行动和实践。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创立的意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创立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c6b3cc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92.png)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创立的意义引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规律、揭示剥削机制以及指导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意义1.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这一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历史变革的必然性和不可逆转性。
2. 驳斥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唯物史观批判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强调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这一观点的提出,为我们摆脱唯心主义的束缚,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3. 提供了革命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变革是由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推动的。
这一观点为革命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使得无产阶级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才能实现自身解放。
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意义1. 揭示了剥削的本质剩余价值学说认为,资本家通过剥夺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实现自己的利润。
这一观点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本质,使得工人阶级能够认识到自己受到剥削,从而产生反抗的意识。
2. 指导了无产阶级斗争的方向剩余价值学说认为,资本主义的剥削是无产阶级的根本矛盾,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才能实现劳动人民的解放。
这一观点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方向,使得工人阶级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抗和斗争。
3. 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剩余价值学说认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必须消灭剥削,实现劳动人民对生产资料的公有。
这一观点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得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正确地进行改革和建设。
结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剥削的本质,还在于指导了无产阶级的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建设。
这两个理论的创立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1ff2903accbff121dd368377.png)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
第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第二,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及其根源。
其一,唯心史观及其根本缺陷。
其二唯心史观产生的根源。
第三,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其一唯物史观的创立。
其二,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
二,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第一,社会是个有机体。
第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其一。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时间活动。
其二,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其三。
社会实践中主题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人类社会以及社会历史,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第三,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其一。
人类社会尽管有其特殊性。
但他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其二。
人类社会尽管有其特殊性。
但他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
其三,既然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物质的辩证的。
存在客观规律的体系和过程。
那么我们就可以建立想唯物的辩证的。
自然观那样建立起唯物的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三,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第一,经济,政治,文化。
其一,经济与社会经济结构。
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经济结构与阶级。
其二,政治与社会政治结构。
政治与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社会政治结构与国家。
其三。
文化与社会文化结构。
文化及其本质。
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精神生产及其相对独立性。
第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其一。
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其二。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其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表现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第三。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其一。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
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其二,生产方式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
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
![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13bdd54e45c3b3567ec8b77.png)
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其根据在于。
A它是一切社会历史观无法回避,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C它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这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准。
D它规定着各门社会科学及现实生活中研究解释具体社会历史现象的基本方法与基本观点。
二,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及其根源。
A唯心史观及其根本缺陷。
反正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上,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就属于唯心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
列宁指出,马克思以前一切历史理论存在着两个主要缺陷。
第一,唯心史观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总是将思想动机之类社会意识当作社会历史的最终决定力量。
第二,唯心史观不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总是将少数英雄帝王当作社会历史的主人。
B 唯心史观产生的根源。
唯心史观的产生及其在社会历史领域长期占统治地位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阶级和认识论的根源。
三,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A唯物史观的创立。
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创,单并非凭空创造,而是有着深厚的思想理论来源和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思想理论来源。
由于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大大深化。
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和批判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最直接的理论来源之一。
第二,社会历史条件。
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政治舞台。
其历史主体意识的觉醒,呼唤者唯物史观的出现。
B 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
唯物史观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一整块钢,具有深远意义。
第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唯物的辩证的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第一次有了完备的形态。
第二,唯物史观的创立,为人们认识和眼睛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科学第一次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唯物史观的创立、基本原理及其伟大意义
![唯物史观的创立、基本原理及其伟大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1f89363fe4733687f21aa11.png)
• 从总体来说,不论是神学历史观还是人道
主义历史观,实质都是用某种观念来解释 历史的唯心史观。因为,不论是“神”还 是“人”,都是被抽象化了的观念的产物, 并把它们“描述成历史的动力”。德国著 名的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更是把这些形形 色色的认识抽象化为绝对观念,认为这种 绝对观念才是世界万物的终极动因。黑格 尔不仅使这种理论更加精致,而且还赋予 它以辨证的因素。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 唯心主义历史观统治着人们对社会现象的 认识。
• 1999年12月19日《澳门日报》报导了这个
消息,发表了评论,并刊登了三位“千年 伟人”的大幅照片。12月25日,台湾《中 国时报》在报导时指出:“马克思有关资 本积累及资本集中的说法,放在当今大购 并潮的背景之下似乎更具意义,苏联瓦解、 中国大陆也已改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年, 这么多学者肯定马克思,的确有些出人意 表。”这些活动不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媒体, 而是在资本主义媒体开展的,就更加发人 深省。
• 一,马克思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伟人”
说明了什么
• 在千年之交、世纪更替之际,西方媒体和学界曾
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
![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https://img.taocdn.com/s3/m/a6a6147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c.png)
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一、唯物主义1. 基本概念-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例如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动植物等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它们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在人教版教材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对立。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2. 唯物主义的发展历程-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
这种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方向,从物质世界本身去寻找世界的本原;局限性在于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具有直观性、猜测性。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它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例如,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拉美特利提出“人是机器”的观点。
其合理性在于它以近代自然科学为依据,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猜测性;局限性在于它具有机械性(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和不彻底性(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则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3. 唯物主义的意义- 在哲学发展史上,唯物主义不断推动人们对世界本质的正确认识。
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促使人们从客观实际出发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例如,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以唯物主义为指导,通过对物质世界的观察、实验等方法,不断探索自然规律。
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
![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3130ca304a1b0717ed5dd58.png)
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唯物史观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一整块钢”,具有深远意义。
唯物史观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唯物地、辩证地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使唯物主义世界观第一次有了完备的形态。
唯物史观的创立,为人们认识和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社会科学第一次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一、社会是个有机体,唯物史观所讲的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包括物质性的社会生活和非物质性的社会生活两类。
物质性的社会生活决定着非物质性的社会生活,非物质性的社会生活又能对物质性的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社会生活的几个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推动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这表明人类社会并不是各种要素的机械结合,也不是历史事件的无序堆积,而是以物质生活为基础的各种要素的有机结合,是活动着的和发展着的活的有机体。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与动物活动有着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劳动是有明确的目的性的自觉的活动,动物活动是本能支配的活动;第二,人类劳动创造并使用一定的手段,动物活动则是直接以自己的身体作用于自然;第三,人类劳动的对象具有广泛性,动物活动则局限于适应对自身生存有直接意义的那部分自然;第四,衡量人类劳动的尺度有真理尺度、价值尺度和美的尺度,动物活动只有一个本能的尺度。
在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人类社会的产生是自然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
它的关键在于劳动。
因为人类社会的产生,世界上才出现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对立统一。
劳动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
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d287fb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1f.png)
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想想看,历史上那些大事件,咱们常常说“历史是人民书写的”。
这句话就很有意思。
历史不是某个君主或者某个英雄单打独斗的结果,而是成千上万的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就像一场足球比赛,只有每个队员都使出全力,才能赢得胜利。
唯物史观强调的就是这个“大团队”的概念。
大家伙儿都在这个历史的舞台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缺一不可。
好比一桌子的菜,光有大鱼大肉不行,得有米饭、青菜,才能真正丰盛。
唯物史观也教会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这就像做菜,不能只看一种调料,得综合考虑各种味道的搭配。
历史发展也是如此,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事情往往不是简单的黑与白。
比如说,某个国家的兴衰,背后可能有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
这种复杂性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想象一下,如果历史是一本小说,唯物史观就是那把打开故事情节的钥匙,让你看到更多层次的内容。
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中,唯物史观也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
你看,咱们平常讨论一些社会现象,比如收入差距、环境保护等等,其实都是在用唯物史观的思维来分析问题。
人们总是习惯于追求一些高大上的理论,其实回过头来看看,生活中的每个小细节,都是唯物史观的体现。
比如,买个新手机,大家都在关注它的性能、价格,最后才决定买不买。
这个过程,不就是在不断地分析现实吗?讲到这里,不能不提唯物史观对我们未来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在不断变化。
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得挖掘背后的原因。
比如,为什么大家对环保越来越重视?因为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关系到我们的生活,唯物史观提醒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所以说,唯物史观不仅是看历史的工具,还是指导我们行动的指南。
它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当下,思考未来。
大家可能会问,那唯物史观到底对我们个人有什么好处呢?它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更理性地做决定。
比如,想创业的人,首先得了解市场需求、资源分配,才能少走弯路。
这就像种菜,得先了解土壤和气候,再决定种什么。
唯物史观的创立与发展
![唯物史观的创立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a508e8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9.png)
唯物史观的创立与发展
唯物史观,又称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19 世纪中期创立的一种哲学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为了回答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如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社会发展的规律、阶级斗争的根源等。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唯物史观也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 20 世纪初,列宁对唯物史观进行了发展,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在 20 世纪中叶,毛泽东对唯物史观进行了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
今天,唯物史观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社会发展、历史进程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唯物史观的发现及其意义
![唯物史观的发现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feed30ba300a6c30c229f9b.png)
唯物史观的发现及其意义2014141130 朱敏敏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它的创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马克思探索唯物史观始于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发展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创作,则宣告唯物史观的形成。
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创作完成,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进程的开始。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命题,即“市民社会是政治国家的基础和前提”和“政治国家是私有财产的已经得到实现的本质”。
此时的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内在结构和性质仍缺乏系统了解,仍基于人的本质来理解市民社会和财产关系,虽然“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一命题算不上唯物史观的观点,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观点却是在这一命题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因而,这两个命题的提出真正标志唯物史观的开始形成。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人的自我异化理论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开始构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框架,但未提及“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一概念,只是把这种新的理论称为“关于人的科学”。
《手稿》是马克思在完成思想转变过程中,系统阐述无产阶级理论学说的第一次尝试。
马克思深入地分析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黑格尔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阐述了一系列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手稿》中最重要的是异化劳动理论,这是马克思把哲学分析与政治经济学论证相结合所获得的重大成果。
第一,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具体表现。
即,劳动产品与人相异化,劳动本身和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
第二,马克思对共产主义进行理论论证。
首先,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
其次,共产主义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最后,共产主义是私有制和异化劳动所造成的一系列矛盾的解决。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意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0875b8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04.png)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意义唉,说起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那可真是不得了的事儿。
这两个概念就像是历史的调味料,给我们的社会发展加了不少风味。
想想看,唯物史观这东西,简单来说,就是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活条件推动的。
听着是不是有点深奥?别着急,咱们慢慢聊。
要知道,历史可不是某个古代皇帝的随意决定,也不是几个人喝茶聊天就能解决的。
生活、经济、科技,都是推动历史的巨大力量。
有人说,历史就像一条河,水流不断,有时候汹涌,有时候缓慢。
但无论怎么流,它都在改变着周围的一切。
再说到剩余价值学说,这个就更有趣了。
马克思的这套理论,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劳动创造价值。
嘿,大家都知道,工作就是为了挣钱,可是挣钱的背后还有一层深意呢。
你想啊,工人辛辛苦苦地工作,创造了不少价值,但老板却只给他们一部分的工资。
剩下的那些价值呢?就成了老板的“剩余价值”。
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公平?这就是马克思想要揭露的东西。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工人被“榨取”了。
他让我们意识到,财富的积累其实是有一个不平等的过程。
谁在劳动,谁在受益,这里面的道道可多着呢。
你想象一下,假设你在一个超市里打工,辛苦一天,收银机的声音“嘀嘀”响个不停。
结果你拿到的工资,和那些坐在办公室里只需偶尔喝杯咖啡的管理层相比,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哎,这就是剩余价值学说的现实写照。
它让我们看到,工人阶级的艰辛,和资本家对劳动成果的占有。
这种剥削关系,光是想想就让人觉得心里不舒服。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结合起来,简直就是一场思想的革命。
有人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唯物史观让我们知道,真正的历史是由普通人的生活和劳动构成的。
想想那些为了生计而拼搏的人们,他们的故事才是历史的主角。
换句话说,历史不再是那些王侯将相的专属,而是我们每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和付出。
难道这不是一种深刻的改变吗?这两个理论的出现,让我们对于社会不平等的认识更加清晰。
以前嘛,大家可能都觉得,哎,富人就是富人,穷人就是穷人,没什么好说的。
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
![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922ab5caa00b52acec7ca8d.png)
论唯物史观创立的重要意义作者姓名:杨芳所学专业:俄语学号:00925004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2010年12月论唯物史观创立的重要意义【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科学的伟大革命,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革命,具有巨大的意义。
其意义就表现在,它不仅使人类的认识实现了革命的变革,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而且还给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以认识工具,给无产阶级政党以理论指导。
【关键词】:唯物史观,社会历史,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成就,不仅在于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而且还在于它把这种结合贯彻到了包括社会历史在内的一切领域之中。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在社会历史领域运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探讨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理论。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独创,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唯一科学的观点和方法。
恩格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项最重大的发现。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认真地吸取了人类在历史上特别是在近代取得的一切优秀的思想成果,并对它们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的基础上,吸取了其中有价值的成分,使之变成为创立历史上最科学最革命的社会历史理论的酵母。
列宁称之为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是“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是“社会科学的别名”。
唯物史区别于旧历史观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停留在人们思想动机的面前,而是进一步探寻动机的根源,找出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客观的物质原因。
恩格斯说:“如果要去探讨那些隐藏在—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而且往往是不自觉地—历史人物的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那么应当是注意的,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任务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以及在每一民族中间又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而且也不是短暂的爆发和转瞬即逝的火头,而是持久的、引起伟大历史变迁的行动。
”这个持久的、引起伟大历史变迁的行动的动力便是由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所制约的人们的经济利益。
浅析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及其继承和发展
![浅析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及其继承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7be31788e9951e79b8927de.png)
浅析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及其继承和发展摘要: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人的现实实践活动、世界历史以及人类精神文化作出了科学的阐述,它既有对历史微观的内在层面的理解,也着重探讨了历史运动的一般规律。
在其发展过程中唯物史观强调人的社会主体地位,人是社会的本体基础:人与人的和谐;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为我国在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唯物史观;理论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承;发展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本质是哲学,不是实证科学,也不是历史科学。
“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内容唯物史观,亦称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二) 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二、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及其理论意义1、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一生中有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列宁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是通过“两个归结”发现和创立唯物史观的,他说“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这个问题在历史观中居于主导地位,制约着历史观的其他方面的问题。
这个问题中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史观同唯心史观的客观标准。
唯心史观把社会意识看成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人类社会是“自然历史过程”,所谓“自然历史过程”是指它同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自己辩证发展的客观规律。
2、社会存在和杜会意识
(1)含义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即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起决定性作用。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方面,是社会精神生活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宗教、艺术、社会心理、科学等社会意识形态。
(2)关系
1.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现实意义
1.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存在所要求的;
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它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3.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有效地抵制腐朽的、落后的思想的侵蚀、毒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共产主义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