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栖生物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场观测和受控实验相结合 , 探讨底栖生 物多样性对气候异常和人类扰动的响应。 (3)进行分子生物多样性研究。
19
9
底栖生物生活方式多种多样,根据不同海区,分 为浅海底和深海底两个主要海底环境类型。 一、浅海底栖生物 主要包括潮间带至大陆架边缘内侧海底的所有生 物。该区域的海水温度,盐度和光照条件显示出明显 的不稳定性。固着习性是浅海底栖生物的显著特点。 贝类,大型藻类附着在海底或岩石上,软体动物依靠 吸盘或吸肢吸附。
10
二. 深海底栖生物 深海底层环境稳定,海水静止,海底多为泥沙。底 栖生物多采用附肢或突出物,如根状结构或刺来作为附 着或支持作用。不需要坚固的构造和流线型身体,大都 缺少钙质骨骼,而且身体渗透性好(高静力压导致)。
11
分类2
大型底栖动物 macrobenthos: 包括海星、 贻贝、多数蛤类、珊瑚等; 小型底栖动物 meiobenthos: 包括线虫、 桡足类、介形类、腹毛类等; 微型底栖动物 microbenthos:主要是原生 动物,尤其是纤毛虫。
约110种
约2万多
3
一、海底的生态学划分
A B C
水层环境(浮游+游泳生物)
D
c a b
上层 200m 中层 1000m
d
2000-3000m 深层 4000m
e
深渊层 6000m 超深 渊层
4
f
10000m
200米以下的全部海底区域,包括深层带, 深渊带和超深渊带。 深层带 大陆坡到4000m左右深度海 底区; 深渊带 4000-6000m的广阔深海平 原; 超深渊带 6000-10000m之间的海洋 海沟海底区。
5
6
wenku.baidu.com 一、海底的生态学划分
潮上带 supralittoral zone, supratidal zone 潮间带 littoral zone, intertidal zone 潮下带 sublittoral zone, subtidal zone 深海带 bathyal zone 深渊带 abyssal zone 超深渊带 hadal zone
7
绝大多数底栖种类生活在不到200m的深度,且热 带浅海水域的种类比浅海冷水区多得多。
二、底栖生物
狭义:指海底底下生物,如穴居动物、钻孔动 物; 广义:指与海底生境有关的生物,包括底上 (海藻,帽贝、海百合、珊瑚等;扇贝、虾) 和底下生物。
8
分类1
底内动物 :是完全或部分生活在底质内的种 类;包括很多蛤类,多毛类及其它无脊椎动 物。通常在软底质群落中占优势。 底上动物 : 是底上生活或附着在海底的动物 类群,约有80%的较大型底栖动物属于本类群。 包括珊瑚、藤壶、贻贝、海星、海绵等。 浅海底动物:对虾、蟹或比目鱼类,生活在 海底又可暂时离开海底游泳的种类。
12
13
14
三、底栖群落结构的测定
构成任一特定底栖群落的生物数量和类型是由 各种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决定的。
沉积物类型;潮 位、波浪、盐度、 温度等
竞争、捕食,以及 导致成体种群得以 补充的发育类型。
15
四、底栖生物群落
[1]沿岸、浅海生态系统 [2]岩岸潮间带和大型海藻场 [3]沙滩 [4]河口、盐沼和海草场 [5]红树林沼泽 [6]珊瑚礁 [7]深海区 [8]热液口与冷渗口区
底栖生物
1
底栖动物,是指生活在江河湖海底部的动植物。 按生活方式,分为营固着生活的、底埋生活的、 水底爬行的、钻蚀生活的,底层游泳的等类型。
2
一、海底的生态学划分
深度、温度、光 相对水层而言,海底呈现出极其多样化的物理 照、浸没度,以 及底质类型 性质不同的生境
大于10 万
约5000
底栖动物的种数比水层中的大型浮游动物、鱼 类,以及海洋哺乳动物的总和多。
16
我国海洋底栖生物群落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 群落 的物种组成及分布 ; 群落优势种的数量分布及其季节变 化 ; 群落空间结构及时间结构 ; 群落结构及其变化的动 态分析 ; 群落演替 ; 不同海区群落类型及其比较研究等。
17
18
底栖生物由于其固有的保守的生活史 , 作为海洋生态 系统的重要环节可通过其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多样性 , 发现其空间格局和时间变化 , 探讨其对外界胁迫因子 ( 包括自然和人类的干扰 ) 的响应机制 。海洋底栖生物 多样性目前主要的进展和趋势如下 : (1) 从区域尺度上大型和小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格局 是一条抛物线曲线 ,多样性的高峰值出现在半深海大陆坡 上 。沿着水深的营养盐梯度 , 扰动过程和竞争取代间的 非平衡相互作用是其控制机制 . 在局域尺度上 , 低的食 物供给防止了竞争排除 , 非平衡斑块动力学控制着物种 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