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病原体检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共68张PPT】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共68张PPT】
一步骤中,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荧 光素标记的抗人球蛋白反应,用 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试剂盒组成
组分 载玻片 质控品
成分和用途
检测的物理载体,覆有聚四氟乙烯并包被有针对检测物的特异性 抗原,
吸附剂 羊抗人IgG用来吸附人IgG避免干扰IgM 检测
FITC结合物
荧光素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结合物,和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 并显色
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现有的主要方法: • 病毒分离培养 • 抗原检测 • 抗体检测 • 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检测方法的比较
检测方法 病毒分离培养 抗原检测
直接免疫荧光法 抗体检测
间接免疫荧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
优点 特异性高,金标准
简便、快速、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 且可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乙型流感病毒
• 阴性:荧光弱、少
一般使用ELISA或者间接免疫荧光法,有非特异性荧光 检测抗体IgM比IgG更有临床意义 病毒,包括鼻病毒、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样本的稀释:血清标本与PBS按1:1比例稀释 混合荧光模式(细胞核和胞浆或胞膜) 阴性:荧光弱、少、不规则 检测抗体IgM比IgG更有临床意义 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 对疾病早期诊断没有太大帮助 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体等 阴性:红色细胞周围无或少量荧光,亮度弱 且可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稀释后的血清加入吸附剂中,彻底混匀。 阳性:荧光亮度强且数量多,平均每个视野的阳性细胞>3-5个 一般使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几乎没有非特异性反应,敏感性较差
形态或荧光模式 杆状 细胞外围荧光模式 球杆状 球状 混合荧光模式(细胞核和胞浆或胞膜) 混合荧光模式(细胞核和胞浆或胞膜) 混合荧光模式(细胞核和胞浆或胞膜) 混合荧光模式(细胞核和胞浆或胞膜) 混合荧光模式(细胞核和胞浆或胞膜)

新发呼吸道病原检测技术及应用PPT课件

新发呼吸道病原检测技术及应用PPT课件
o 流感病毒基因突变和基因重配--抗原漂移或转换 o 肠道病毒基因重组--新基因亚型 o 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点突变或连锁突变--耐药株
• 新发呼吸道病毒的出现
• 动物源性病毒跨越种系屏障
策略一:密切监测 不断更新
• 密切关注病毒基因的变异趋势 • 及时主动更新检测方法
§ 引物、探针、抗原、抗体
高成本--厂家无法跟进、依赖实验室自行更新
2021/7/1
大规模并行单分子合成测序法
DNA纳米阵列与组合探针锚定 连接测序法
initiating antiviral treatment
Wang etal.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2014
19
方法学应用的局限性
• 对于主要感染下呼吸道的禽流感病毒,由于病 毒在上呼吸道细胞中的复制水平较低,胶体金 免疫层析法的检出率较低,导致漏检发生。
免疫荧光
• 高密度基因芯片 • 深度测序
未知病原的鉴定需要“序列非依赖性”的测序方法
2021/7/1
高通量测序技术-深度测序 deep sequencing
公司名称
技术原理
Apply Biosystems(AB
I) [SOLiD]
Illumina [Solexa]
基于磁珠的大规模并行克隆连 接DNA测序法
直接检测方法 ☺ 病毒分离培养 ☺ 电镜 (EM) ☺ 病毒抗原检测 ☺ 病毒核酸DNA/RNA检测
间接检测方法 ☺ 抗体检测 / 血清学检测 ☺ 病毒特异性淋巴细胞激活 ☺ 抗原刺激下的细胞因子释放
新发呼吸道病毒的检测方法
检测病毒抗原: 胶体金层析 免疫荧光
检测病毒核酸: PCR 多重PCR 生物芯片 深度测序

呼吸道九联检ppt课件

呼吸道九联检ppt课件
菌性肺炎,现在报道约在40%左右 ④肺炎链球菌大约呼吸占道九联在检 60%
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概况
二、非典型病原体
非典型肺炎:泛指所有由某种未知的病原体引起 的肺炎。病原体可能是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 衣原体或军团菌、真菌等
1、20世纪60年代首次发现了非典型的病原体— —肺炎支原体
2、临床症状差异大
9.2%
6.6%
10.2%
0% 肺炎支原N体=126
肺炎链球菌N=63 流感嗜血杆菌N=56
肺炎衣原体N=40
混合感染N=62
7个城市、12个研究中心、665例
刘又宁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呼,吸2道006九;2联9(检l):3-8.
各病原体在CAP中感染率
病原菌 肺炎链球菌
感染率(%) 27
肺炎支原体
➢ 广泛分布于天然淡水域或人工水域,空调冷凝水,革兰氏 阴性短小杆菌。 其中1 型在人军团菌肺炎中占70% ~ 90%。
➢易感人群为老年人、吸烟者、慢性肺部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癌症病人、肾透析病人和艾滋病人。
➢症状表现为:发冷、不适、肌痛、头晕、头痛,伴有烦躁、 呼吸困难、胸痛。90%以上患者体温急剧上升,咳嗽、粘痰 ,偶尔出现腹泻呕吐胃肠道紊乱,重症患者可发生肝功能变化 及肾衰
➢治疗: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 红霉素
呼吸道九联检
肺炎支原体
➢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一种没有细胞壁的病原体; ➢40%以上的非典型肺炎病例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 ➢ MP好发于 1岁以上年长儿,近年来发病年龄明显 提前,发病率也有所增加,婴幼儿发病也逐渐 增多。 ➢病原菌培养是目前公认的检测标准,IgM抗体检测 ➢治疗:大环内酯类首选、喹诺酮类药物。
呼吸道九联检
腺病毒

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案例二
一名3岁女孩,出现高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经过对症治疗和 氧疗,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并在两周内康复。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
核酸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意义是什么?

核酸检测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病原体类型,为临床诊 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问题二
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如何?
03
核酸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 要作用。
经验总结与展望
• 临床医生应熟悉和掌握各种病原体的核酸 检测方法和技术。
经验总结与展望
01 02 03 04
展望
未来可进一步完善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技术和方法。
加强临床医生对核酸检测技术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检测准确性和效率 。
探索将核酸检测与其他检测技术相结合,提高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诊断 和治疗水平。
03
儿童呼吸道感染可导致发热、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并发症,如肺炎、中耳炎、心肌炎等,甚至 危及生命。
03
核酸检测技术原理与方法
核酸检测技术原理
核酸提取
01
从临床样本中提取核酸,通常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破坏病原体
细胞壁,释放核酸。
核酸扩增
02
利用PCR技术,在特定条件下将目标核酸片段进行指数级扩增
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及持续改进
室内质控
实验室应建立室内质控体系,包括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内标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应定期 对室内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室间质评
实验室应积极参加国家或省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以评估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水平。对于室间质评不 合格的项目,应进行整改并重新参加质评。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ppt课件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ppt课件
综上所述,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治疗效果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医生实时 监测治疗效果,指导治疗调整,确保治疗的成功。
04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公共卫生 与防控中的应用
疫情监测与预警
早期发现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能够迅速发 现病原体,对疫情进行早期预 警,有助于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流行趋势分析
通过分析检测数据,可以掌握病原 体的流行趋势,为疫情研判提供科 学依据。
治疗效果的实时监测
评估病情转变
通过定期检测呼吸道病原体,可以实时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评估病情是否向着愈合的方向发展。
指导治疗调整
实时监测结果可为医生提供客观数据,以指导治疗调整,提高治疗效果。
病原体清除与复发监测
确认病原体清除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可用于确认病原体是否已被完全清除,从而判断治疗是否成功。
指导临床用药
不同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 性不同,通过检测可以指 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等 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疫情防控
在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期间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对于 疫情的监测、防控和溯源 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方法及原理
免疫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免疫荧光试验(IFT)等, 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 检测病原体。
05
未来展望与挑战
新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高通量测序技术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 有望实现对呼吸道病原体更全面、快速 的检测。这项技术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病 原体,提高检测效率。
VS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具有快速、便携的优点, 未来在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领域有广阔的应 用前景。通过该技术,有望实现现场即时 检测,提高诊疗效率。

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专家共识PPT课件

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专家共识PPT课件

多学科协作与综合 治理
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防治需要多 学科协作和综合治理。未来可 以加强儿科、呼吸科、感染科 、微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合作与 交流,共同推动儿童呼吸道感 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06
儿童呼吸道感染预防与控制策 略探讨
Chapter
加强疫苗接种工作推进力度
扩大疫苗接种覆盖面
01
积极推广儿童呼吸道感染相关疫苗的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
儿童呼吸道感染现状及危害
儿童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播快、并发症严重等特点,严重威胁 儿童健康。
核酸检测在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核酸检测已成为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诊断的重要手段,具有灵 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准确等优点。
专家共识制定的必要性
为规范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临床应用,提高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专家 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数据分析和利用
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及时发现和掌握病原体变异和流行趋势 ,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建设
建立儿童呼吸道感染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启动应急响应 措施,有效控制疫情传播。
THANKS
感谢观看
03
核酸检测技术原理及操作流程
Chapter
核酸检测技术原理
01
02
03
核酸提取
从呼吸道样本中提取出病 原体核酸,通常采用磁珠 法、硅胶膜法等。
核酸扩增
利用PCR技术,在特定条 件下对病原体核酸进行扩 增,以便后续检测。
核酸检测
通过荧光定量PCR等方法 ,对扩增后的核酸进行检 测,以确定病原体种类和 数量。
正确采集样本
根据病原体特性和感染部位选择合适的采样部位和采样方法,确保采 集到足够的样本量。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实验步骤1
样本的稀释:血清标本与PBS按1:1比例 稀释
稀释后的血清加入吸附剂中,彻底混匀 。处理后的血清要离心10-15分钟除去沉 淀,以防干扰检测
实验步骤2
结果判断
阴性结果荧光图谱
军团菌、肺炎衣原体和立克次体无荧光; 支原体、腺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的细胞呈 现红色
据统计,90%以上急性呼吸道感染由病 毒引起
一种病原体可引起多种临床症状,同一 临床表现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
呼吸道病原体
细菌:细菌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比病 毒少。一旦感染,症状多较严重,定位 比较明显,如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 炎等。由细菌引起的儿童肺炎往往是流 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 球菌
呼吸道病原体
病毒,包括鼻病毒、冠病毒、呼吸道合 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 毒等
呼吸道病原体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导致的呼吸道感染 与其它病原体感染的早期临床表现类似 。可能在2-3天后咳嗽的症状会表现比较 突出。在小于30岁的年轻人中,肺炎支 原体是最重要的下呼吸道病原体
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
阳性结果荧光图谱
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 病毒对阳性血清的1-15%细胞的细胞核、胞浆 或胞膜出现苹果绿色荧光;军团菌、衣原体或 立克次体中所有的细菌呈现出苹果绿色荧光; 支原体对阳性血清在细胞外围呈现苹果绿色荧 光
病原体 嗜肺军团菌 肺炎支原体 立克次体 肺炎衣原体 腺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
试剂盒组成
组分 载玻片
成分和用途
检测的物理载体,覆有聚四氟乙烯并包被有针对 检测物的特异性抗原,
质控品

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02
核酸检测技术原理及操作流程
核酸检测技术原理
分子生物学基础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呼吸 道病原体特异性基因片段。
扩增与检测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 方法,对特异性基因片段进行扩 增和检测。
样本采集与处理方法
采样方法
鼻咽拭子、咽拭子、痰液等是常 用的采样方法,需根据患儿年龄
和配合度选择合适的方法。

识别高危人群
03
针对免疫功能低下、患有基础疾病等高危儿童,制定个性化检
测方案。
联合其他检测方法提高诊断准确性策略分享
核酸检测与抗原检测联合应用
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
核酸检测与血清学检测联合应用
了解病原体感染及免疫状况,辅助临床诊断。
多重核酸检测技术
同时检测多种呼吸道病原体,提高诊断效率。
用、患儿治疗与预后评估等方面的指导作用。
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期望目标
新技术与方法的应用
关注新兴技术如宏基因组学、数字PCR等在呼吸道感染病原 体核酸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多学科协作与政策支持
倡导临床、检验、药学等多学科协作,共同推动呼吸道感 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普及化。同时,期
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核酸 检测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4
目录
• 引言 • 核酸检测技术原理及操作流程 • 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及特点 • 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结果解读 • 临床实践中应用策略与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儿童呼吸道感染现状
核酸检测技术发展
介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死亡 率及影响,强调防控重要性。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PPT课件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PPT课件
➢ 1.陆慰萱,张运剑.军团菌肺炎[J]. 国际呼吸杂志 2007,27(8):634-635.
➢ 2. 刘丽,林花,成焕吉等.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快速诊断[J].中国妇幼 保健,2006,21(9):1289-1291.
➢ 3.鲜耀国,曹建新,闫兰等. Q热C Q fever)的流行病学、预防与治疗[J].世界感染杂志 ,2008,8(4):310-313.
➢ 上呼吸道感染 ➢ (Upp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espiratory Infection)
➢ 下呼吸道感染 ➢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
3
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
病毒
RNA病毒
正粘病毒:流感病毒 副粘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等
其 他: 风疹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
1
一一呼呼吸吸道道感相染关概况疾和病现状
我国呼吸系统感染现状
二 呼吸道病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
常见呼吸系统病原体及感 三染九情项况呼吸道病原体联合检测的
临床应用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实验 室检测
.
2
呼吸道感染
➢ 呼吸道感染(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是最常见的 感染性疾病之一
.
5
呼吸道感染概况
一、典型“致病菌”
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 症状:典型,咳嗽、脓性痰、胸膜炎性胸痛,一般都伴有发热,或有脓血 痰 病史:①悠久,古代的“瘟疫”很多细菌性肺炎
②重症致死性肺炎很多是细菌性 ③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肺炎90%以上为细菌性肺炎,现在报道约在 40%左右 ④肺炎链球菌大约占在60%

呼吸道病原体谱-PPT精品文档

呼吸道病原体谱-PPT精品文档
血清样本:取材方便,患者接受度高,标本采集标准化 技术成熟:重复性好,可实现自动化操作与判读
EUROIMMUN 呼吸道病原体谱荧光检测
肺炎支原体;
流感病毒A型;
肺炎衣原体;
嗜肺军团菌;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 流感病毒B型; 副流感病毒;
专业、准确、全面
多种病原体组合 提供更多选择
• 3.急性呼吸道疾病(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s,ARD) 这一综合征由 咽炎、发热、咳嗽和全身不适为特点。
• 4、肺炎 腺病毒肺炎约占儿童期肺炎的10%;在青年人腺病毒肺炎的病 死率为8%~10%。
流行性感冒病毒
•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简称流感病毒,包括人流 感病毒和动物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 丙(C)三型,是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体。其中甲型流
埃可病毒
• 埃可病毒(ECHO)只对人类有感染性,绝大多数是隐性感染。主 要经口-粪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咽喉分泌物排除病毒经呼吸道 传播。病毒进入人体在咽部机肠粘膜细胞增殖后,侵入血流,
我国呼吸道感染现状
• 急性呼吸道感染据我国各类感染首位性 • 呼吸道感染居我国院感首位 • 肺炎在我国发病率高,在各种致死病因中居前5位 • 肺炎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数及死亡数均居疾病之 首 • 肺炎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疾病死亡的首位
呼吸道感染及其相关疾病是我国医疗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病原体有哪些?
支气管炎及肺炎。少数病儿可并发中耳炎、胸膜炎及心肌炎等。
成人和年长儿童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
腺病毒
• 腺病毒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对呼吸道、胃肠道、尿道和膀胱、 眼、肝脏等均可感染。

【精选】呼吸道病原体谱PPT优秀资料

【精选】呼吸道病原体谱PPT优秀资料

阳性 阳性
可能处于原发感染中早期
IgG滴度4倍以上 可能进入感染期(包括原发感染和再次感染) 升高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优势
高特异性 多种病原体组合 提供更多选择 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发生变异,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病毒进入人体在咽部机肠粘膜细胞增殖后,侵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
可能处基于原质发制感染备晚:期或无既需往感生染化步骤提纯抗原,抗原接近真实三维构象
腺病毒
• 腺病毒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对呼吸道、胃肠道、尿道和膀胱、 眼、肝脏等均可感染。
• 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症状是咳嗽、鼻塞和咽炎,同时伴有发热、寒战、头 痛和肌肉痛等,包括以下4种不同的综合征。
• 1.急性发热性咽喉炎 通常为婴儿和儿童发病,出现咳嗽,鼻塞、发热和 咽喉部溃疡等症状,这些表现难以与其他病毒引起的轻型呼吸道感染鉴 别。
病检毒测进 简入易人:体操在作咽简部便机肠粘膜喉细胞增殖后,侵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
肺炎在我国发病率高,在各种致死病因中居前5位
技术成熟:重复性好,可实现自动化操作与判读
基质制备:无需生化步骤提纯抗原,抗原接近真实三维构象
支原体肺炎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有时并发支气管肺炎,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肺泡管
肺泡
呼吸道相关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据统计占住院病人的 1/4,占门诊病人的60%-70%,在呼吸系统疾病流行季节 可高达90%
急性呼吸道疾病(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ARD)在发 达国家急性病中发生率占75%,其中约80%是病毒性的
我国呼吸道感染现状
呼吸道感染居我国院感首位
易标准化 受个体免疫差异、抗体动力学影响

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多重病原体核酸检测策略
建立多重病原体核酸检测体系,实现对多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同时检测,提高诊断效率 。
提高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普及率与认知度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重要性和优 势,提高公众对核酸检测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完善医保政策
推动将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纳入医保范围,减轻患者经 济负担,促进核酸检测的广泛应用。
明确病原体种类,有助于 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 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专家共识的制定背景与目的
应对呼吸道感染挑战
针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多样性 和复杂性,制定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 实践。
推动诊疗水平提升
专家共识的制定旨在推动儿童呼吸道 感染诊疗水平的提升,保障儿童健康 。
规范核酸检测技术
通过专家共识,规范呼吸道感染病原 体核酸检测的技术方法和操作流程, 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核酸提取与扩增
采用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核酸提取纯度和扩增 效率。
3
结果判读与报告
严格按照判读标准进行结果判读,及时出具检测 报告。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措施
生物安全防护
穿戴防护用品,规范操 作,避免生物污染。
化学安全防护
正确使用化学试剂,规 范废弃物处理,防止化 学伤害。
物理安全防护
定期检查实验室设施设 备,确保其安全有效运 行。

临床症状为依据
根据儿童的临床表现,如发热、 咳嗽、喘息等症状,结合流行病 学史和实验室检查,选择适当的
病原体核酸检测。
多重感染检测
对于疑似多重感染的儿童,应选 择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的核
酸检测方法。
检测时机的把握与实践建议

《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课件

《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课件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保持呼吸道湿润,缓解 咳嗽和痰多等症状。
吸氧治疗
对于严重缺氧的患者,可采用吸氧治疗,以改善 呼吸状况。
机械通气
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机械通气辅 助呼吸。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加强锻炼、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等,增强身体免疫力。
感染途径
通过飞沫传播、接触污 染物品或直接接触感染
者等途径传播。
症状
发热、咳嗽、流涕、喉 咙疼痛等。
预防措施
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 感染者、注意个人卫生
等。
其他病原
常见种类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 。
感染途径
通过飞沫传播、接触污染物品 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等途径传播 。
症状
发热、咳嗽、头痛、肌肉疼痛 等。
REPORTING
细菌性病原
01
02
03
04
常见种类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感染途径
通过空气飞沫、接触污染物品 或直接接触感染者等途径传播

症状
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等。
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个人 卫生、接种疫苗等。
病毒性病原
常见种类
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 病毒、腺病毒等。
公共卫生宣传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方式普及预防知识,提高公众防控意识。
限制集会和旅行
在疫情高发期,限制或取消大型集会和旅行活动,降低传播风险 。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个人 卫生、接种疫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非特异性荧光
非特异性反应,敏感性较差
13
IgM IgG
14
机体产生IgM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而有免疫缺陷或免疫系统不健全的个体 如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的小孩,其产生 抗体往往需要更久,且抗体产生的水平 也较低
若检测的是IgG,则不能很好地区分既往 感染和急性感染
15
因此,抗原检测的方法对婴幼儿和儿童 的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和 临床用药指导比抗体法更有优势
据统计,90%以上急性呼吸道感染由病 毒引起
一种病原体可引起多种临床症状,同一 临床表现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
5
呼吸道病原体
细菌:细菌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比病 毒少。一旦感染,症状多较严重,定位 比较明显,如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 炎等。由细菌引起的儿童肺炎往往是流 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 球菌
27
阳性结果荧光图谱
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 病毒对阳性血清的1-15%细胞的细胞核、胞浆 或胞膜出现苹果绿色荧光;军团菌、衣原体或 立克次体中所有的细菌呈现出苹果绿色荧光; 支原体对阳性血清在细胞外围呈现苹果绿色荧 光
28
病原体 嗜肺军团菌 肺炎支原体 立克次体 肺炎衣原体 腺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
17
抗原检测采样
18
采样
抗体检测
19
抗原检测的劣势
采样对结果影响较大 非典型感染多为干咳,无痰/少痰 阳性率低(标本问题,病毒颗粒小) 抗原在体内存在时间短
20
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
21
检测原理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 )是基于待测样本中的 抗体与吸附在载玻片上 的抗原发生的反应。样 本中存在的特异性抗体 和抗原反应,未与抗原 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在洗 涤步骤中除去。在下一 步骤中,抗原-抗体复合 物与荧光素标记的抗人 球蛋白反应,用免疫荧 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冲液(PBS) 球蛋白和结合物
23
实验步骤1
样本的稀释:血清标本与PBS按1:1比例 稀释
稀释后的血清加入吸附剂中,彻底混匀 。处理后的血清要离心10-15分钟除去沉 淀,以防干扰检测
24
实验步骤2
25
结果判断
26
阴性结果荧光图谱
军团菌、肺炎衣原体和立克次体无荧光; 支原体、腺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的细胞呈 现红色
3
下呼吸道感染
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 肺炎、支气管扩张等
由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 菌等微生物引起,其防治应遵循预防为 主、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的原则,治疗 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 效的抗生素
4
呼吸道病原体
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主要有病毒细菌、 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体等
病原体抗原检测
检测最佳时间 一般在感染一周左右
病毒感染出现症状后即可检测出
临床意义
回顾性诊断, 适用于疾病中后期的诊断,
可用于疾病早期诊断, 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检测灵敏度
将包被有不同基质的生物薄片固定在一个反应区中,可同时检测多种抗不同病 原体的抗体
检测方法
一般使用ELISA或者间接免疫荧光法, 一般使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几乎没有
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
10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现有的主要方法: 病毒分离培养 抗原检测 抗体检测 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11
检测方法的比较
检测方法 病毒分离培养 抗原检测
优点 特异性高,金标准
缺点 培养条件要求高、灵敏度低,标 本中病原体量少时,易致假阴性。
直接免疫荧光法
简便、快速、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高 且可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需要特异性抗体、荧光显微镜, 易受采样限制
抗体检测
间接免疫荧光法
灵敏度、特异性较高
对疾病早期诊断没有太大帮助
酶联免疫吸附法
较快速,批量筛查
特异性不高,假阳性多
分子生物学方法
灵敏度和特异性均很高
操作繁琐,价格昂贵 12
抗体、抗原检测的比较
抗体IgM检测
形态或荧光模式
杆状
细胞外围荧光模式
球杆状
球状
混合荧光模式(细胞核和胞浆或 胞膜)
混合荧光模式(细胞核和胞浆或 胞膜)
混合荧光模式(细胞核和胞浆或 胞膜)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陆欢平
1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指病 原体感染人体的鼻 腔、咽喉、气管和 支气管等呼吸系统
分为上呼吸道感染 和下呼吸道感染
2
上呼吸道感染
常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指鼻腔、咽或 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 的一种传染病
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患 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不仅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 发症
检测抗体IgM比IgG更有临床意义
16
采样
抗原检测
拭子伸入鼻部后向鼻咽部水平伸入,不是向 鼻腔伸入。 伸入距离为从耳垂部到鼻尖长 度的一半,一般针对两周岁以下儿童,伸入 距离约为拭子绒毛头的长度两倍
拭子伸入后要轻轻捻动拭子转3圈。 取样后 在一小时之内洗脱到生理盐水中,12小时 内送检
是指除肺炎链球菌以外的病原体,包括 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 、肺 炎衣原体(CP) 、Q热立克次体(贝纳柯克 斯体) 、腺病毒(ADV)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流感病毒(IFV)和副流感病毒 (PIV)等
9
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
这些病原体变异快,传播广,由于不易 形成长期免疫力而难以预防和控制
6
呼吸道病原体
病毒,包括鼻病毒、冠病毒、呼吸道合 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 毒等
7
呼吸道病原体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导致的呼吸道感染 与其它病原体感染的早期临床表现类似 。可能在2-3天后咳嗽的症状会表现比较 突出。在小于30岁的年轻人中,肺炎支 原体是最重要的下呼吸道病原体
8
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
22
试剂盒组成
组分 载玻片
成分和用途
检测的物理载体,覆有聚四氟乙烯并包被有针对 检测物的特异性抗原,
质控品
吸附剂 羊抗人IgG用来吸附人IgG避免干扰IgM 检测
FITC结合 荧光素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结合物,和抗原抗 物 体复合物反应,并显色
封闭介质 甘油缓冲液,便于观察
磷酸盐缓 用于洗涤步骤,从反应介质中除去未结合的免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