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岩相古地理研究

合集下载

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及思路

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及思路

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和思路摘要: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地质工作。

根据研究目的、任务和研究程度的不同,可编制概略、小比例尺和大比例尺的岩相古地理图。

关键词:相;岩相古地理;岩相古地理图编制;岩相古地理图一、相标志是反映沉积相的一些标志,它是相分析及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基础。

我们常用的相标志可以归纳为岩性、古生物、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四种。

二、相分析和古地理条件分析。

瓦尔特相率(只有那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相互邻接的相和相区,才能重叠在一起)是相分析的基础。

相分析包括剖面相和平面相分析。

1、剖面相分析就是通过对沉积剖面(露头或钻井剖面)相标志的研究,确定相类型及其垂向变化,它是油区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基础。

其步骤方法如下:1)确定时间单元:首先盐确定等时间单元,目前最先进的方法是利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建立等时地层格架,进而在此格架内进行相分析。

2)垂向相分析:首先根据项目或油区实际情况确定划相经度,然后要综合各种相标志对相类型进行综合判断,要特别注意防止利用个别相标志得出片面的结论,同时要充分利用相模式。

3)相类型的垂向转变:要利用瓦尔特相率和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对单井或野外露头垂向上相的组合和变化作出判断。

2、在剖面相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剖面对比相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就是搞清楚但剖面(井)之间相或储层横向变化。

剖面对比相分析的关键是等时对比界面和单元的确定,这个过程中层序地层学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3、平面相分析:平面相分析师在相标志、剖面相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古地理条件分析和有关岩相古地理平面图件,对相在平面上的分布作出分析、划分。

三、陆缘碎屑沉积盆地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分析应用统计分析法或者百分比法恢复沉积盆地的岩相古地理条件,所包括的方面较多。

在陆缘碎屑沉积为主的含油盆地,通常侧重于沉积物来源、水体深度及古地形、水动力条件、古气候和水介质物化条件等方面的分析。

陆缘碎屑沉积盆地的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根据统计分析法进行岩相古地理研究,其最终是通过编制岩相古地理图来完成的。

岩相古地理研究

岩相古地理研究

3.自生矿物 自生矿物(沉积矿物、同生矿物、成岩矿物)在陆源 碎屑岩中含量虽小,却具良好指相性,常见的有鲕 绿泥石、海绿石、磷灰石和锰结核等。 鲕绿泥石和海绿石都是含铁的硅酸盐矿物,在碎屑岩 中常呈分散粒状或胶结物出现。二者虽均可为海相 标志,但形成温度及水深有差别。为海绿石和鲕绿 泥石的现代分布。形成鲕绿泥石水偏浅、温度偏高; 海绿石水偏深、温度偏低。有人认为:鲕绿泥石是 暖水矿物,海绿石是凉水矿物。我国华北地区中、 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龙山组主要由海绿石石英砂岩组 成,分布稳走,其中粒状海绿石可以富集成层;寒 武系徐庄组、张夏组中的石灰岩和砂岩也富含海绿 石,均为正常浅海相沉积。
2。岩石类型 陆源碎屑岩本身(如砂岩和粘土岩等)不是鉴别沉 积相的良好标志,因此必须首先对其它证据,如 化石、自生矿物和结构构造等进行鉴定,才能确 定陆源碎屑岩的沉积相。常与陆源碎屑岩共生的 碳酸盐岩、硅岩、蒸发岩和红色岩层等具一定的 指相性。各类岩石的百分比或比率具有重要指相 意义,以此类数据编制的岩石类型图是编制油区 岩相古地理图的重要基础图件。 由特定沉积环境和流动机制所形成的岩石组合,诸 如各类浊积岩、风暴岩等均具良好指相性。
近海湖泊相中出现海绿石,总是与短暂的海水侵入有 关,如我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及委内瑞拉马拉开波 盆地等。湖相海绿石具有低铁、低钾、高铝的特点。
海绿石和其它含铁矿物在不同沉积环境中的分布大致如图13-3。 海绿石的海相性是由其形成时的古地理、古构造及水介质条 件等方面所决定的自生粘土矿物可反映水介质条件。大陆环 境主要是酸性介质,以高岭石为主;但对湖泊要作具体分析; 海洋环境粘土沉积多以伊利石和蒙脱石为主,更重要的是粘 土矿物沉淀时要吸取水介质中的大量微量元素,它们具有良 好指相性,但要注意剔除埋藏成岩作用的影响。自生磷灰石 或隐晶质胶磷矿是海相标志。陆相的磷质矿物主要由脊椎动 物的骨骼组成。大量锰结核目前主要分布在深海和开放大洋 洋底环境,湖泊和浅海环境少见。 一般认为,自生长石、自生沸石是湖相标志,钾长石次生加大 是海相标志,天青石、萤石和重晶石是咸化泻湖环境标志。 由于它们分布规律还不十分清楚,用在指相时还应慎重。

第13章 岩相古地理研究(朱锐)

第13章 岩相古地理研究(朱锐)

沉积岩癿某些结构不构造不盐度有关
在超咸水或清水环境中形成癿鲕粒是呈放射状,而丌是同心状 在浅水中,蒸収速率高,盐度增高,当超过沉积物孔隙水中癿盐度时, 形成收缩裂隙幵被沉积物充填
沉积盆地癿古地理分析
• 古水深分析
古水深分析对再造沉积盆地癿古环境和盆地构造具有重要癿意义, 确定绝对水深较困难,经常是确定相对深度。确定古水深癿标志包括: 自生矿物标志,地球化学标志、生物学标志和沉积学标志等
第13章
岩相古地理研究
• 沉积盆地癿古地理分析
• 盆地地层格架癿建立
• 沉积相及其演化分析 • 沉积古地理研究不编图方法
盆地地层格架癿建立
建立区域地层格架癿要点:
1. 区域丌整合面癿识别不追索 (1)丌整合面上、下岩层癿几何关系 (2)古风化壳标志 (3)岩性、岩相标志 (4)丌整合癿剥蚀标志 (5)地层缺失和古生物带癿缺失 2. 凝缩殌癿追索不识别 3. 特殊形态岩石单位癿填图 4. 遥感图象解译 5. 沉积序列垂向变化研究 6. 地层时代研究 7. 地层格架癿建立
• 基本思路
沉积相及其演化分析
• 基本思路
点 → 线 → 面
第13章
岩相古地理研究
• 沉积盆地癿古地理分析
• 盆地地层格架癿建立
• 沉积相及其演化分析 • 沉积古地理研究不编图方法
沉积古地理研究不编图方法
编图工作癿设计和准备
全面收集资料
地表地质资料 地下地质不地球物理资料 室内分析资料
统一地层划分对比方案,确定编图单元
野外工作
野外踏勘 剖面癿类型、布署原则和精度要求 剖面测制程序和样品采集
室内工作 综合图件癿编图
实际材料图 沉积相柱状剖面图 地层厚度等值线图 岩性图 岩相古地理综合图

岩相古地理研究与油气勘探_朱筱敏

岩相古地理研究与油气勘探_朱筱敏

文章编号:1671-1505(2004)01-0101-09 文献标识码:A*香山科学会议第197次学术讨论会———“多信息的古地理重建”的中心议题报告收稿日期:2003年5月3日 改回日期:2003年10月15日岩相古地理研究与油气勘探*朱筱敏 杨俊生 张喜林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摘 要 古地理学已具有200余年的悠久历史。

它的发生、发展与沉积学和地层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古地理学的理论发展和相关的技术进步在勘探开发沉积矿产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开拓了在河流、三角洲及滑塌浊积扇、深水重力流沉积、滩坝、礁以及碳酸盐岩建隆中找油的新领域。

中国岩相古地理的研究为推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在不同地区和地质层位中找到了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

中国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表明,岩相古地理控制了油气成藏的基本要素组合和油气资源的分布,地层和岩性圈闭的发育和分布受控于古地理条件的改变。

中国原油地质储量的13%、55.3%和12.6%分别分布在河流、三角洲和水下扇的沉积物中。

讨论了未来岩相古地理研究应采取的指导思想、工作方法和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指出多信息、多尺度、多元化和数字化的古地理研究必将在未来沉积矿产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中发挥积极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学 油气勘探第一作者简介 朱筱敏,男,1960年生,1990年石油大学博士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沉积古地理教学和研究工作Application of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Zhu Xiaomin Yang Junsheng Zhang XilinFacult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I nformation Technolo gy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A bstract The history of palaeogeog raphy is over 200years ,and its origin and development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ig raphy and sedimentology .New palaeogeographic theory and technical progress play very important roles in exploratio n and development of sedimentary mineral resource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sedimentology ,the new fields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have beenfound in special sedimentary facies ,such as fluvial ,delta ,slump turbidite fan ,g ravity flow deposit and carbonate buildups .A lot of results of the Chinese palaeogeographic researches have been obtained and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Chinese petroleum ex plo ration and development .Great petroleum resources have been found in different geologic strata and regions in China .The practices of Chinese petroleum exploration show that the different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control the basic condition of petroleum formation and oil -gas occurrence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lithologic and strati -g raphic traps are controlled by the changes of the palaeogeog raphic conditions .The 13%,55.3%and 12.6%of Chinese total petroleum geological reserves respectively ex ist in fluvial ,delta and subaqueous第6卷 第1期2004年 2月古地理学报JOU RNA L OF PALA EOG EOG RAPHYVol .6 N o .1Feb . 2004fan sandbodies.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theo ries,methods,technologies for the future study of Chinese palaeogeog raphy,and im portant science problems in palaeogeog raphy w e will meet in the stly,it points out that the multi-information,multi-size,multi-dimensio n and digital study of sedimentary palaeogeography will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future exploratio n and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exploitation of sedimentary mineral resources.Key words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petroleum ex plo rationA bout the first author Zhu Xiaomin,male,born in1960,got Ph.D.in1990in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Now he is a professor in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and has been engaged in the study of sedimentology and palaeogeography.E-m ail:xmzhu@1 前 言古地理学的发展与沉积学和地层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岩相古地理特征

岩相古地理特征

1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地层及岩相古地理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块西部,是广义中朝板块的一部分。

在石炭纪和二叠纪早期,该区为滨浅海~内陆湖沼环境环境,古气候温湿,植被茂盛,有广阔且厚度较大的煤、炭质泥岩的沉积,与河道砂岩相配置,形成了良好的生储组合,晚二叠纪,气候逐渐干旱,形成了杂色砂泥岩互层的区域性分布的盖层。

该区上古生界已探明4个气田,分别为苏里格气田、乌审旗气田、榆林气田及米脂气田(图1),天然气探明储量达8223.01×108m3以上。

1.1 区域地质概况奥陶纪末,加里东运动使全区抬升,缺失了志留系、泥盆系及下石炭统,沉积中断达1.2~1.5亿年之久,形成了奥陶系风化壳储集层。

之后,鄂尔多斯地区进一步与华北地块统一发展,持续下沉,形成了海陆交互相的沉积体系。

在此阶段,北缘和南缘相对隆升,而贺兰坳陷于中石炭世再度拉开较早地接受沉积,形成上古生界区域性沉降带,出现了乌达(1700m)、韦州(1250 m)、中宁(1700 m)等三个局部坳陷;并形成中石炭世与特提斯洋连通的近南北向海湾,沉积了纳缪尔期到维斯法期的靖远组与羊虎沟组,岩性为黑色泥页岩、灰色砂岩、生物灰岩与煤层,其东部是与华北克拉通相连的潮坪区,沉积了维法斯期的本溪组,岩性为黑色页岩、灰色砂岩与灰岩,厚度小于50m。

晚石炭世,气候更加湿润,祁连海退缩,华北海进侵,沉积范围逐渐扩大,西侧的祁连海向中部古隆起东超,东侧的华北海向中部古隆起西超,最终汇合于东经107°~108°之间的地区。

下二叠统山西组为煤系地层,中部古隆起仍有残余,西部浅凹陷在银川、环县一带,沉积岩厚150 m,东部浅凹陷在绥德、宜川一带,沉积岩厚100 m,而中部古隆起西区的沉积,厚度在75 m以内。

下石盒子及上石盒子组大体沿袭山西组的沉积特征,气候逐渐干旱,从下石盒子组的浅灰、灰白、灰绿色粗碎屑岩与浅灰色泥岩互层过渡到上石盒子组的杂色砂泥岩互层,西部沉降区厚度350 m,东部沉降区为420 m,中部古隆起区厚度为250 m。

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

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
由于海平面下降(或海退)所形成的进积型 相层序,相剖面自下而上由海相—海陆过渡过 相—陆相叠覆组成。
二、沉降—补偿原理
沉积盆地的沉降和补偿可概括为下述四种 情况。
快速沉降、快速补偿
沉降—补偿原理
快速沉降、缓慢补偿 缓慢沉降、快速补偿
缓慢沉降、缓慢补偿
三、剖面相分析
根据工作进展和资料丰富程度,相剖面分析可 分为三个阶段。 单剖面相分析:根据相标志的研究,判定剖面 中各组、段、亚段乃至层的相类型,其综合成果用岩 相柱状剖面图表示。 剖面对比相分析:以岩相对比剖面图表示。 平面剖面相分析:运用相剖面研究区域岩相古 地理的方法之一。
紫色—岩浆岩 碎屑岩中的石英 棕色—变质岩 不发光—沉积岩
7、原生沉积构造
沉积岩的沉积构造是沉积时水动力条件的直接 反映,又较少受沉积后各种作用的影响,故具有良好 的指相性。 层理 波痕 底面构造
8、岩性组合及其韵律性
沉积剖面
上各种成因标 志有规律地重 复出现——沉 积作用的韵律
性或旋回性。
相层序facies sequence
9、电测曲线
电测曲线的幅度及形态特征是 地下岩性特征及其组合的反映,不仅 能作为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标志,也可 以用于相分析方面。
利用电测曲线解释沉积相主要 是用自然电位曲线,电阻率曲线只起 辅助作用。 用高分辨率的倾角测井和反映 沉积构造的处理方法所得到的倾角矢 量图可划分砂岩中的层理构造。
10、地震信息
8、古地形与相的特征 沉积中心depocenter——沉积盆地中,沉积速 率最大的部位,表现为该处有最大的沉积厚度。 沉降中心center of subsidence——沉积盆地中 基底沉降幅度最大的部位,一般此部位有最大的水深, 充填有较大的沉积物厚度。

岩相古地理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岩相古地理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较为详 尽 的定性 和定 量 资 料 ,了解 各 剖 面各 沉 积 层 段 的沉 积环境 特征 ;第 二 ,在 已取 得 的各剖 面 的 定 量资 料 中 ,选 择 能 独立 反 映沉 积 环境 特 征 的因 素,即单 因素将全区各剖面各作 图单位的各种单 因素 的百分 含量 都 统 计 出来 ,然 后 做 出各 种 相 应 的单 因素 图 (主要 是 等值 线 图 ),这些 单 因素 图可 从 不 同侧 面定量 地反 映该 地 区该 沉 积层段 的沉 积 环 境 ,这 就 是单 因素 分析 ;第 三 ,把 这 些定 量 的单 因素 图叠加起 来 ,结合 该 地 区该 沉 积层 段 的其 他 定 量 和定 性 资料 ,全 面分 析 ,综 合 判 断 ,即可 编 制 出所需 要 的定 量 岩 相 古 地理 图 ,这 就是 多 因素综 合 作 图。运用 单 因素 分析 多 因素综合 作 图法编 制 出的岩 相古地 理 图 的最 大特 色 是定 量 ,即 以各 剖 面 的定量 单 因素 资 料 为 基础 ,从 各单 因素 图 的分 析人 手 ,再通 过各 单 因素 图的 叠 加 和综 合 分 析 判 断 ,最后 做 出定量 的岩 相古 地理 图 。 1.2 等 时层 序岩 相古 地理 编 图
石 油大学 (北京 )冯增 昭 教授 提 出了 “单 因 素 分析 综合 作 图方法 ”,而 后 发展 为 “单 因素 分 析 多 因素 综合 作 图法 ”这一 定 量 的 岩相 古 地 理 学 方法 论 ,认 为单 因素 能 独立 反 映一 个 地 区在 某 地质 时 期或 某沉 积层 段 的沉 积 环 境 的某些 特 征 因素 ,其 存在 与否 、含量 多少 均可 独立反 映 该地 区 、该 层段 沉积 环境 的某些 特征 。单 因素 分析 多 因素综 合作 图可 分为 3个步 骤 :第 一 ,对 各 剖 面尤其 是各 基 干 剖 面进行认 真 的地 层 学 和 定 量 岩 石学 研 究 ,取 得

岩相古地理学

岩相古地理学

1.1 岩相古地理学的特点与发展
沉积学和古地理学的发展与整个地质学的发展是密不
沉积学和古地理学(Sedimentology & Sedimentary Palaeogeography):
可分的,其研究基础是沉积岩石学和地史学:早期主要是沉 积岩石学和地史学的研究。
1 绪论--岩相古地理基础 1.1 岩相古地理学的特点与发展 1.1.2 岩相古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晚震旦世古地理图
王鸿祯,1985
中国海陆变迁 海域沉积环境与油气 50年代刘鸿允先生编古地理图 刘 宝 珺(1994) 古地理图25张 以地层为基础 关士聪先生, 1984 岩相古地理图,37 张 王鸿桢先生
古地理图41张
中国南方早寒武世梅树村期 岩相古地理图
中国南方震旦世早期 岩相古地理图
冯增昭等(2004)
1.2.1 沉积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地球表面不同的地理景观单位。如
山脉、河流、湖泊、沙漠、海洋等。
沉积环境:物质沉积时的自然地理环境。即发生沉积
作用的、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地理单元。
古环境:地质历史中某一时期曾经出现过的一个地理
单元。
沉积环境由下面一系列环பைடு நூலகம்条件组成:
• 自然地理条件:海、陆、河、湖、沼泽、冰川、沙
Fm
Fl C P
泥,粉砂
粉砂,泥 煤,碳质泥 碳酸盐
块状,泥裂
枝根 植物,泥质膜 成土化特征
越岸沉积或披覆沉积
根土 沼泽沉积 土壤
1.2.3 沉积相模式
沉积相模式:对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发展演化及其空 间组合形式的全面概括,是以图形或文字方式表现的理 想的、概括的沉积相格局。 其四个作用:

岩相古地理研究面临的挑战

岩相古地理研究面临的挑战

岩相古地理研究面临的挑战
佚名
【期刊名称】《吐哈油气》
【年(卷),期】2005(010)004
【摘要】岩相古地理研究已有200余年的历史。

岩相古地理研究是重建地质历史中海陆分布、构造背景、盆地配置和沉积演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于油气资源远景预测评价和勘探开发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勘探实践表明,岩相古地理的研究为推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开拓了在河流、三角洲及滑塌浊积扇、深水重力流沉积、滩坝、礁以及碳酸盐岩中找油的新领域,有效地指导了岩性一地层油气藏的勘探。

【总页数】1页(P3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1
【相关文献】
1.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以鄂尔多斯地区奥陶系一个层序的古地理研究为例 [J], 李斌;史晓颖
2.羌塘盆地隆鄂尼-鄂斯玛古油藏带中侏罗统布曲组岩相古地理研究 [J], 陈浩;陈明;孙伟;王羽珂
3.阜东斜坡区侏罗系齐古组高分辨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 [J], 于景维;刘旭;柳妮;薛成;文华国;徐文礼
4.岩相古地理优势相方法及应用——兼谈"广义"与"狭义"岩相古地理及若干新的研究方向 [J], 李增学;李莹;刘海燕;王东东;王平丽;宋广增;李晓静;贾强;赵洪刚
5.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有限变形分析——北京西山中寒武世古地理原态的研究 [J], 章泽军;曹树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岩相古地理》学习纲要

《岩相古地理》学习纲要

03
岩相古地理分析方法
沉积学分析方法
沉积学分析是岩相古地理分析的 基础,主要研究沉积物的成分、 结构、构造、沉积环境及其演变
过程。
分析沉积物的类型、分布和变化 规律,确定沉积时的气候、地貌
和环境条件。
通过沉积物的颜色、粒度、矿物 组成等特征,推断沉积时的水动 力条件、搬运方式和沉积物的来
源。
地球化学分析方法
详细描述
岩相是指岩石在形成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包括温度、压力、组分、时间和空间因 素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岩相分为沉积岩相、火山岩相、变质岩相等类型。 每种类型的岩石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形成环境,了解这些特征和环境有助于理解岩相的
分布和变化规律。
古地理环境与沉积相
总结词
古地理环境与沉积相是研究岩相古地理的重要内容,需要了解不同沉积环境的特征和沉积物的形成过 程。
学习目标
1
掌握岩相古地理的基本概念、区的岩相分布和变化 规律。
3
能够运用岩相古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的地质问题, 如资源勘探、环境保护等。
02
岩相古地理基础知识
岩相概念与分类
总结词
理解岩相的概念和分类是学习岩相古地理的基础,需要掌握不同类型岩石的特征和形成 环境。
输标02入题
未来,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 叉融合,如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生态学等,以揭 示地球历史和地质演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01
03
此外,国际合作和数据共享将成为岩相古地理研究的 趋势,有助于推动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04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将不断涌现, 如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等,为岩相 古地理的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性。

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

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

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大川中地区是四川盆地西南缘的一个区域,该地区的地质构造非常复杂,主要由不同类别和不同年代的构造成分组成。

在该地区中,须家河组是一个重要的地层,属于下二叠统的典型流纹岩层。

对于这个地层,通过对其岩相古地理特征的研究,我们可以对其地层沉积的环境和地质演化过程有所了解。

须家河组主要发育在大川中地区,在地层上分布广泛。

该组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红色砂岩、泥岩和灰岩等。

须家河组整体上分为上、中、下三段,其中下段岩层相对较为一致,主要为红色砂岩和泥岩,中、上段则岩性变化较大,包括熔岩、角砾岩等。

在地层划分上,上下文不连贯且存在岩相变化,因此常常难以确认地层的时代和环境。

通过对须家河组不同岩相的研究,可以了解到该地层沉积环境的变化。

该地层主要的沉积环境以大型峡谷震荡流及泥石流沉积为主。

在岩石中可以看到物理斑点、异粘结构、沟槽痕迹等不同特征的构造,暗示了强烈的水动力作用。

另外,大部分岩层中都存在红色砂岩和泥岩,这可能暗示了大气湍流带来的强烈风化和氧化作用。

从岩相古地理研究中可以看出,须家河组经历了复杂的沉积和改造过程。

一方面,该地层受到了强烈的物理和水动力作用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地质构造过程的影响,该地层经历了大规模的断裂、褶皱等变形过程。

这些变化使得该地层的岩石类型、地层的厚度以及地层的时代均呈现出一定的不连贯性。

总之,须家河组是大川中地区中一种典型的下二叠统岩层,通过对该地层的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到其沉积环境的变化和地质演化的过程。

但受到地质构造的影响,该地层的地层划分和岩相古地理特征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岩相古地理学》课程笔记

《岩相古地理学》课程笔记

《岩相古地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岩相古地理学的概念与意义1. 岩相古地理学的定义岩相古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结合了岩石学和古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专注于分析地质历史时期沉积岩的形成环境、分布特征以及古地理格局的演变过程。

2. 岩相古地理学的意义(1)科学意义- 揭示地球表面环境演变的历史,为理解地球系统演化提供重要信息。

- 丰富和完善地质学理论,推动地质学科的发展。

(2)实际意义- 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特别是在油气、煤炭、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寻找中具有重要作用。

- 在水利工程、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地质背景和风险评估。

- 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和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具有参考价值。

二、岩相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岩相分析- 沉积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和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

- 沉积岩的成因类型和形成条件。

(2)沉积环境重建- 古气候、古水流、古生态等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解释。

- 沉积相的识别和沉积序列的分析。

(3)古地理格局重建- 古大陆、古海洋、古河流、古湖泊等地理单元的分布和变迁。

- 古地理事件的识别和解释,如海平面变化、构造运动等。

(4)古地理演变过程- 地质历史时期古地理格局的演变序列。

- 古地理演变与全球地质事件的关系。

2. 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方法- 地质填图:系统地记录地表地质现象和地层分布。

- 露头观测:详细描述沉积岩的岩性、构造和化石特征。

(2)实验室分析方法- 粒度分析:确定沉积物的粒度分布,推断沉积环境。

- 地球化学分析:通过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揭示沉积岩的源区和沉积过程。

- 生物化石分析:利用生物化石确定地层年代和沉积环境。

(3)沉积相分析- 根据岩性和生物化石特征,划分沉积相类型。

- 建立沉积相模式,分析沉积环境的时空变化。

(4)古地理图编制- 整合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结果,编制不同地质时期的古地理图。

-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古地理数据的可视化和分析。

贵州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期的岩相古地理研究

贵州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期的岩相古地理研究

文章编号:1671-1505(2003)01-0017-12贵州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期的岩相古地理研究X陈文一1,2 刘家仁1 王中刚3 郑启钤11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贵州贵阳5500042贵州省地质科学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4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2摘要 贵州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从动态的角度可以分为茅口期晚期和龙潭期(吴家坪期),龙潭期又可分为三个喷发旋回,对应于四个不同的岩相古地理环境,体现了东吴运动在造成贵州地区地壳抬升、下沉和接受最大海侵之后,又上升、拉张、沉陷带发生地裂(又称峨眉地裂)以及地幔物质喷溢等地质活动,具间歇性和多旋回性的特点。

本文从研究海陆变迁入手,揭示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与沉积作用的内在联系,进而探讨其与金、锑等矿产的成因联系,提出该期各相区与成矿区的形成模式。

通过对贵州峨眉山玄武岩不同喷发期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可以看出,茅口期晚期和龙潭期早期海域的沉积韵律和相带展布格局与玄武岩喷发的间歇性和多旋回性特征完全一致。

玄武岩的喷发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玄武岩喷发的间歇期又为沉积矿产的富集提供了机遇。

这种岩浆期后气液以富硅和二氧化碳为特征的玄武岩,本身富含铁、锰、铜、铅、锌、锑、砷、汞、金、银、氟、磷以及一些稀散和放射性元素等成矿组分。

在喷发过程中,气液成分有一定变化,各阶段和离岩浆的远近距离不同以及喷发性质和环境差异,形成了火山气液矿床、火山沉积矿床和沉积矿床的不同成矿带。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峨眉山玄武岩 成矿规律 贵州第一作者简介 陈文一,研究员,男,1933年生,1954年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贵州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总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矿产、岩相古地理等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 P531 文献标识码 A1 前言我国西南川、滇、黔三省邻接地区二叠纪沉积岩(茅口灰岩)与上覆火山岩(峨眉山玄武岩)的界面部位蕴藏着众多矿产,包括金、锑、锰、硫铁矿等。

对于矿产,前人做过不少工作,但很少有人将其与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期的沉积环境和岩相古地理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

沉积相与岩相古地理研究

沉积相与岩相古地理研究

沉积相与岩相古地理研究沉积相是指岩石中所包含的沉积物的特征和组合,包括颗粒大小、颗粒形状、颜色、细粒物质含量等。

通过对不同沉积相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岩石是在哪种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比如河道、湖泊、波浪影响的海岸线等。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沉积学观测、沉积物分析以及实验室研究等。

岩相是指沉积岩中的岩石成分和结构特征,包括岩石的种类、颗粒结构、颗粒间的结合方式等。

通过对岩相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岩石的成因以及古地理环境的一些特征。

比如在岩相研究中可以发现一些化石、矿物或者地球化学特征,这些特征可以用来判断古地理环境的类型和特征。

沉积相与岩相古地理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提供地球历史上不同地区古地理环境的细节信息。

通过对不同地质时期的岩石进行沉积相与岩相研究,可以了解到地球环境的演化历程,包括地质过程、气候变化以及生物演化等。

这些信息对于解读地球历史,理解地球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相与岩相古地理研究的方法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地层剖面观察、野外采样、实验室分析和数值模拟等。

其中,地层剖面观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地层不同层位的沉积相与岩相特征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地表环境的差异。

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主要用于获取具体的沉积物样品,并通过对样品的颗粒分析、岩石成分分析以及化学分析等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数值模拟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的方法,可以模拟地质过程和沉积过程,通过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比较,可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总之,沉积相与岩相古地理研究是地质学中的重要分支,通过对岩石的沉积相和岩相特征进行研究,可以还原地球历史上不同地区古地理环境的细节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理解地球系统的演化历程、地球表层的变化以及预测未来地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沉积相与岩相古地理研究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应用。

中国岩相古地理研究进展

中国岩相古地理研究进展

引言:岩相学作为地质学的基础学科,在古地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早在20 世纪初,就有学者利用岩相学的方法,对中国地区的古地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随着地质学、生物学等其他学科的发展,中国岩相古地理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岩相古地理研究的进展进行探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岩相学在中国古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岩相学是研究岩石成因、成因环境、岩石变质作用和沉积作用等方面的科学,也是研究古地理环境的基础学科。

随着地质研究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岩相学在古地理研究中的重要性。

1.沉积岩相学在古地理研究中的应用沉积岩相学是以沉积物的岩石学性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研究各种类型的沉积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组合规律,研究成果可以用于古地理环境的重建。

中国地质学家在沉积岩相学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例如,中国科学家通过对车蒙古组的研究,提出了“早古生代北越南地块是新生代中越冲链的南欧留痕”的观点,成功地解释了北越南高原的地质变形史和隆升机制。

2.变质岩相学在古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变质岩相学是研究变质岩的组成、结构、岩相特征、成因、古环境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应用于变质岩的岩相联合和地质环境的重建。

中国地质学家在变质岩相学方面也有不少的研究。

例如,中国地质学家在对大兴安岭太平山岛弧带地质研究时,通过对太平山带变质三叠系火山岩的变质岩相学特征和化学组成的研究,分析了其成因环境和古地理环境,揭示了太平山带火山岩成岩成矿事件的时空演化过程,为研究大兴安岭的古地理环境提供了重要依据。

3.构造岩相学在古地理研究中的应用构造岩相学是研究构造过程和结果对岩石的变形与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结构、组成和岩相特征的学科。

它是研究古地理环境中大规模构造运动和变形中识别和分析不同的构造单元、探索大地构造和古地理演化过程的重要工具。

中国地质学家在这方面也多有创新。

例如,对华北克拉通玉石岭变质岩的变形和构造岩相的研究,显示了玉石岭代表了华北古陆的一种古构造单元,这种单元在后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受到重要的构造与岩浆事件的影响,为华北古陆的构造演化历史和古地理环境的重建提供了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岩相古地理研究为了突出沉积环境中的古地理条件和沉积物特征中的岩性特征,通常把“岩相”和“古地理”这两个术语联系在一起,以表示沉积相中最本质的内容,叫“岩相古地理”。

岩相古地理学是恢复古沉积环境,研究沉积相的学科,它涉及到构造地质学、地层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水动力学及地貌学等方面。

所以,如何运用上述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并通过综合分析,划分沉积相和进行岩相古地理研究,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

应用钻孔资料进行相分析,有时就更困难。

就是取心井,由于岩心体积小,各种沉积标志不如露头上看得清楚,如欲恢复岩体形态、接触关系、纵横向变化,就需要在积累较多钻孔及其它录井资料之后,才能作出较为可靠的结论。

有些层段从勘探到开发经过多年分析研究,其相类型还难以定论。

与露头资料比较,钻孔资料更来之不易,除仔细观察描述外,分析化验更要加强,以尽快取得各项第一性资料,作为相分析的基础。

地震和测井资料中蕴含着沉积相,砂体形态等大量的有效信息,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兴起的地震地层学和测井沉积学已广泛应用于油区沉积相研究中。

第十三章相标志相标志是指最能反映沉积相的一些标志,它是相分析及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基础。

在上述有关章节的基础上,可归纳为岩性、古生物、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四种相标志类型。

第一节岩性标志1.颜色颜色是沉积岩最直观、最醒目的标志。

观察和描述中要注意区分继承色,自生色和次生色。

继承色主要决定陆源碎屑颗粒的颜色,一般不反映沉积环境。

自生色主要决定于岩石中含铁自生矿物及有机质的种类及数量,粘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的自生颜色对古水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有良好的反映,是良好的地球化学指标,次生色是在后生作用阶段或风化过程中,岩石的原生组分发生次生变化所引起的,不反映沉积条件。

2.岩石类型陆源碎屑岩本身(如砂岩和粘土岩等)不是鉴别沉积相的良好标志,因此必须首先对其它证据,如化石、自生矿物和结构构造等进行鉴定,才能确定陆源碎屑岩的沉积相。

常与陆源碎屑岩共生的碳酸盐岩、硅岩、蒸发岩和红色岩层等具一定的指相性(图13-1)。

各类岩石的百分比或比率具有重要指相意义,以此类数据编制的岩石类型图是编制油区岩相古地理图的重要基础图件。

由特定沉积环境和流动机制所形成的岩石组合,诸如各类浊积岩、风暴岩等均具良好指相性。

图13-1主要沉积环境岩石类型及某些自生矿物的现代分布(据赫克尔,1972)3.自生矿物自生矿物(沉积矿物、同生矿物、成岩矿物)在陆源碎屑岩中含量虽小,却具良好指相性(图13-1),常见的有鲕绿泥石、海绿石、磷灰石和锰结核等。

鲕绿泥石和海绿石都是含铁的硅酸盐矿物,在碎屑岩中常呈分散粒状或胶结物出现。

二者虽均可为海相标志,但形成温度及水深有差别。

图13-2所示,为海绿石和鲕绿泥石的现代分布。

形成鲕绿泥石水偏浅、温度偏高;海绿石水偏深、温度偏低。

有人认为:鲕绿泥石是暖水矿物,海绿石是凉水矿物。

我国华北地区中、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龙山组主要由海绿石石英砂岩组成,分布稳走,其中粒状海绿石可以富集成层;寒武系徐庄组、张夏组中的石灰岩和砂岩也富含海绿石,均为正常浅海相沉积。

图13-2尼日尔河三角洲鲕绿泥石与海绿石的分布及其与水深和温度的关系(据波伦加,1967)近海湖泊相中出现海绿石,总是与短暂的海水侵入有关,如我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及委内瑞拉马拉开波盆地等。

湖相海绿石具有低铁、低钾、高铝的特点。

海绿石和其它含铁矿物在不同沉积环境中的分布大致如图13-3。

海绿石的海相性是由其形成时的古地理、古构造及水介质条件等方面所决定的。

图13-3海绿石和其它铁质矿物的沉积环境理想剖面(据伯纳,1971)自生粘土矿物可反映水介质条件。

大陆环境主要是酸性介质,以高岭石为主;但对湖泊要作具体分析;海洋环境粘土沉积多以伊利石和蒙脱石为主,更重要的是粘土矿物沉淀时要吸取水介质中的大量微量元素,它们具有良好指相性,但要注意剔除埋藏成岩作用的影响。

自生磷灰石或隐晶质胶磷矿是海相标志。

陆相的磷质矿物主要由脊椎动物的骨骼组成。

大量锰结核目前主要分布在深海和开放大洋洋底环境,湖泊和浅海环境少见。

一般认为,自生长石、自生沸石是湖相标志,钾长石次生加大是海相标志,天青石、萤石和重晶石是咸化泻湖环境标志。

由于它们分布规律还不十分清楚,用在指相时还应慎重。

4.碎屑颗粒结构碎屑颗粒的粒度、圆度、球度、表面特征及其定向分布等均具一定指相性。

粒度参数鉴别沉积环境的判别函数,不同沉积环境砂质沉积物的粒度概率特征,以及不同沉积相的C一M图和粒度概率等,请参看本书有关章节。

(1)粒度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应用粒度参数鉴别沉积相,甚至三级相和微相,已得到广泛应用。

其基本原理,就是碎屑沉积物主要有三种搬运模式:滚动的、跳动的和悬浮的。

不同沉积环境具有不同搬运模式,并形成不同的粒度分布持证。

但也应注意下述方面:①不同沉积环境可能具有类似的水动力条件,形成近似的粒度参数;②沉积环境变化多端,有过渡,也有极端情况,因之粒度分布也常变得复杂;③成岩作用也会影响粒度分布;④它只能提供一般的水动力条件和判定滚动、跳动和悬浮的相对沉积作用比例,所以不能过分强调粒度参数在相分析中的使用效果,而应与其它相标志结合起来使用。

(2)颗粒的形态和圆度形态和圆度取决于搬运介质和搬运模式。

但沉积物的组成和内部固有的构造,以及颗粒的原始形态也是重要的控制因素。

目前砾石的形态和圆度用于相分析的意义最大(表13-1)。

(3)颗粒定向颗粒定向有时也归入构造特征,如砾石、石英、云母、有机颗粒等的长轴排列方向和对于水平面的倾斜,可以用于相分析。

最有意义的仍属砾石(图13-4)。

长条形砂粒和砾石一样,也有趋向于平行水流方面的优选方位,例如具有薄纹层的平行层理砂岩,在急流态水流机制作用下,长形颗粒普见定向组构,同时伴有由大致平行的沟和脊构成的剥离线理。

图13-4各种环境中的砾石方位示意图表13-1 各种环境中碳酸盐岩砾石的扁平度和圆度平均值基质(或杂基)少于10%或15%,一般指示牵引流水流体系;基质(或杂基)大于10%或15%,一般指示块体流、密度流,或沉积物重力流水流体系。

碎屑沉积物遭受较强化学成岩作用和物理成岩作用后,这种组构特征可依然保存,故具重要指相意义。

(5)颗粒表面结构用扫描电镜研究石英颗粒表面特征,可以识别的环境有:①滨海环境(高能海滩、中能海滩、低能海滩);②风成环境(热带沙漠、沙丘);③冰川环境(冰川、冰水)。

5.原生沉积构造沉积岩的构造特征是沉积时水动力条件的直接反映,又较少受沉积后各种作用的影响,故具良好指相性。

主要沉积构造类型与沉积环境的关系归纳于图13-5中。

6.相序相序或相层序指的是沉积相的垂向构成,包括成分、结构、构造、亚(微)相,因此一个相序相当于传统的一个韵律或旋回,在层序地层学上叫一个准层序。

按照其粒度结构特征,相序可分为向上变粗 (CU )和向上变细( FU )两种类型。

常见的向上变粗相序有三角洲、扇三角洲、水下扇、无障壁海岸、滩坝等,向上变细的相序有河流、冲积扇、潮坪、沟道重力流沉积等,一般来说一个相序自下而上水深总是变浅的。

图13-5 主要沉积环境中各种沉积构造的分布(据赫克尔,1972)第二节 古生物标志生物与其生活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不同类别的生物对环境因素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而在不同的环境中,生物类别也是有差异的。

即便在同水域不同地段,由于环境的差异,不仅在生物类别方面有区别,就是在生物数量多寡和形态--构造方面也是有区别的,甚至还有明显的不同。

因此,不同的生物群落或化石组合面貌,就大致可以表明其所属的生活环境或沉积相。

化石是区分海相和非海相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

无脊椎动物是海相所特有的,或主要是海相的,它们包括有孔虫、放射虫、腔肠动物、苔藓动物、腕足动物、掘足动物、头足动物、笔石、三叶虫和棘皮动物等。

无脊椎动物中非海相包括有部份的双壳动物、腹足动物、介形虫、海绵、昆虫等。

环境再造中藻类使用最广泛,可以提出海相和非海相的差别。

蓝藻或绿藻的形态呈叠层状是潮坪泻湖及半咸水环境的特征,树枝状和结核团块是淡水河流和湖泊的特征。

绿藻既有海相又有非海相,海松类和粗枝藻类的绿藻是海相。

红藻是海相。

轮藻是淡水藻类。

因此它被广泛用来确定非海相沉积环境。

某些轮藻可生活在半咸水边缘环境。

一、大陆沉积环境的化石特征1.湖泊相化石特征在淡水湖泊中生物化石丰富,具有淡水的生物化石常有腹足动物、瓣鳃动物、介形虫、叶肢介、鱼、昆虫等化石。

根据沉积的位置,滨湖沉积物中化石很少,在层面上可见少量植物碎片。

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植物化石不多,且不完整,但有较多的淡水动物化石。

深湖沉积物中有比较多的淡水动物化石。

在盐湖沉积物中含有瓣鳃动物、介形虫、植物碎片及硬鳞鱼类的鳞甲、龟类等化石。

2.河流相的化石特征在河床沉积物中一般没有动物化石,原因是河水经常流动,动物尸体不易保存。

同样,植物化石亦没有完整的,但在煤系的河床主流线沉积中可含较多的大的植物碎片。

河床浅滩部份可沉积更小的植物碎片。

往往在煤系地层的河床相最底部常有硅化木,可作为河床相的鉴定标志,硅化木的排列方向可指示水流的方向。

在河漫滩沉积物中没有动物化石,植物化石呈碎片出现,有时在淤泥中有完整的树叶。

在牛轭湖沉积物中出现有较丰富的生物化石,具有大量的植物叶片化石和软体动物中的瓣鳃动物和腹足动物的介壳等。

二、过渡沉积环境的化石特征1.三角洲相化石特征三角洲相主要生物门类化石包含有壳变形虫、陆相介形虫、海相介形虫、棘皮动物、海胆刺、蛇尾类的骨针。

双壳动物、腹足动物、苔藓动物及少量有孔虫和植物碎片等。

在三角洲体系中,不同的环境中生物化石特征:三角洲平原亚相中具有海相介形虫与陆相介形虫混杂,其中海相介形虫壳体细小。

并有腹足动物和双壳动物的贝壳、植物碎片、虫孔遗迹化石等。

三角洲前缘亚相中含有大小虫穴遗迹化石及丰富的生物扰动构造层、介壳沉积普遍。

海相介形虫和有孔虫含量增加,壳体也增大。

海胆刺和蛇尾类骨片增多。

三角洲相外带(海方)海相化石较丰富,有双壳动物、腹足动物、介形虫、海胆、有孔虫、掘足类、苔藓虫等。

陆内(陆方)有陆相介形虫、有孔虫、双壳动物以及少量的海胆等。

2.陆缘近海湖相化石特征陆缘近海湖相生物门类组合有鱼类、双壳动物、腹足动物、有孔虫、介形虫和藻类及孢粉等组成。

其主要特色表现:具有海相生物与陆相生物混生标志,典型的陆相化石有壳变形虫,轮藻,淡水植物的种子,孢粉与海相有孔虫,半咸水介形虫混生。

例如,原地埋葬的广盐性有孔虫砂杆虫、希望虫,半咸水介形虫正星介等。

异地埋葬的河流上游搬运来的轮藻藏卵器。

潮水冲来具有强烈磨损的海相介形虫花室虫等。

广盐性生物发育丰富,具有大量广盐性有孔虫、介形虫、硅藻等。

例如,广盐性钙质壳有孔虫希望虫、诺宁虫、卷转虫、假上穹虫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