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呼唤》与《白牙》中象征主义阐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性的呼唤》与《白牙》中象征主义的阐释
摘要杰克·伦敦关于狗与狼的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牙》都体现了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
本文例举、对比了两部作品中的具体形象来阐释象征主义的应用。
关键词:《野性的呼唤》《白牙》象征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野性的呼唤》与《白牙》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经典力作。
从表面上看,这两部姊妹篇讲述的都是生活在荒野背景下的人、狼、狗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而实质上它们展示给读者的是人类文明与自然野性之间的较量,从而更深刻地展现了美国工业化竞争时代的画面,透视了工业化社会下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当我们在阅读两部小说时会不由自主地在内心深处有所触动,因为我们在小说中不难发现作者会独具匠心地以犬类的生存现实来影射人类的社会
生活。
杰克·伦敦很巧妙地在两部作品中运用自然界中的小动物、小人物来揭示、象征资本主义社会下人们的性格特点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利益关系,自然而然地使象征主义的手法在文中相辅相成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巴克:外在力量与内在精神的完美结合体
《野性的呼唤》主要讲述的是在美国北方险恶残酷的环境下,巴克在历经了各种艰难险阻后,从一只驯化的南方的狗蜕变成为一只狼群中首领的故事。
从巴克转变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巴克象征着有超强适应能力的人。
这一点在该书的始终都得以充分体
现。
首先,巴克重约140磅的强壮身驱使其在阿拉斯加的生存成为可能。
故事情节刚开始,作者就向读者交代了淘金者们的财富梦想需要狗来帮其完成。
健壮的肌肉是这些狗帮助淘金者们挖掘黄金的必要条件,另外,厚厚的皮毛也是帮助它们抵御北方寒冬的制胜法宝。
这告诉我们:在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强壮的身体是生存的首要条件,而四肢发达、体格强壮的巴克是一只巨大的圣伯德纳犬。
从基因学的角度来看,巴克的身体条件已经具备了克服克朗代克雪域荒原的基本素质,并且它在寒冷的阿拉斯加的生活经历也证明了它自身具有这样的素质。
初到北方,它亲历了充斥着残忍和野蛮的荒原,而在随后的日子里,繁重的体力劳作又使它变得更加健壮有力。
巴克逐渐适应了艰苦的环境,也树立了它与外界抗争的自信心。
巴克还是智慧、果敢的象征。
读者被这个形象所吸引不仅仅因其强壮的体魄和潇洒的外表,还有它人一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例如:在穷凶极恶的主人快要将它打死时,它的内心仍旧反抗着,但是它聪明地转变了反抗的方式:它从简单的力量反抗升级为头脑对抗,在外人眼里它表现得顺从主人,私底下却与之作对。
巴克曾在一个富家人过着舒适的生活,但它并没有像其他宠物狗一样无忧无虑、养尊处优。
而是对它们的生活方式不能理解,有时甚至对它们的存在都熟视无睹。
此外,巴克绞尽脑汁使自己成为领头犬,这些都显而易见地反映出它拥有像人类一样的抱负和野心。
碌碌无为、无所事事的日子不是它寻求的生活,它希望自己与众不同、出
类拔萃,更满心希望自己成为佼佼者、获得主人更多的关注与信任。
巴克原本生活在南方,南方的规则是爱与友谊;然而,当它被卖到北方后,就要适应支配着北方的生活规则——棍棒与牙齿。
当巴克被凶残的庄园主的帮工转手倒卖时,内心也没有被征服。
相反,这些坎坷经历更加唤醒了它的野性和智慧。
作为狗群中的一名新成员,巴克表现得十分平静却又极具观察力。
它仔细观察其他成员的脾气、体察它们的性格特点以便找到恰当的方式与它们相处。
它不像同伴戴维那样虚度年华,把吃饭和睡觉当作生活的终极目标;不像帕里那样顺从、怯懦;也不像克里那样东窜西跳招人厌烦与拒绝;更不像布莱克斯那样对周围环境漠然视之。
它每时每刻都在用心观察、思考和学习,其它成员的经验教训成为他从成长到成熟的学习教材。
面对残忍的主人,它依然大胆地宣泄着自己的不满与愤怒,残酷的环境不仅没将其击倒,反而让它最终完全适应了所处的环境,并等待机会展露头脚。
这无形告诉我们巴克又代表了资本主义制度下那些具有反抗精神的工人阶级。
面对压迫,他们从容应对,择机反抗,渴望自由。
美国工业化社会下的工人阶级看似平静,可他们也同样在观察,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解放自己。
巴克的这一形象恰恰是工人阶级性格特点的又一体现。
这也表明了杰克·伦敦面对美国工业化竞争社会境遇的观点和态度。
他坚定地相信巴克所代表的美国工人阶级更适于生存,因而工人阶级必定胜利。
综上所述,在一个道德体系和法律框架尚不健全的世界里,巴克必须时刻准备接受并面对生活的挑战。
它需要勇气、活力与智慧,
而这些恰恰来源于外在力量和内在精神的完美统一,巴克恰恰是这些性格的具体象征。
二白牙:人类的象征
《白牙》中的白牙本是一匹狼,后来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历经磨难,其野性和兽性不断蜕化,最后在它的主人斯科特的爱的感召下,过上了驯养的生活,演变成为一只狗。
巴克和白牙其实已不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动物,而是人类精神层面的体现。
在文学作品中狼的形象往往代表着野性、自由、凶残、兽性;而狗的形象代表着人性、自律、驯顺、忠诚。
如果我们从符号象征角度解读《白牙》,那么猎人与狼狗的关系可以理解为良序社会制度与人(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的关系。
生活在美国工业竞争的社会背景中,杰克·伦敦期望有一种健全、有序的法制制度来管理人的行为、制约人的贪欲、规训人的意念。
他希望“狼”所象征的“人”在“猎人”所象征的“法制制度”的归顺下,逐渐消除狼性,变得像狗一样正直善良、仁爱忠诚。
同时他也在迫切地渴望有一位真正善良、有爱心的主人来归顺带有野性的狼狗,即他对有序、健全、公平、仁爱法治社会的向往。
三“狼”与“狗”:“野性”与“人性”的象征
巴克和白牙的出身都非同寻常。
巴克原本是米勒法官家的一只狗,母亲是条苏格兰牧羊犬,父亲爱尔莫则是圣伯德纳大种犬,因此它带有十足的王室气派;白牙则是一只印第安人的母犬与狼所生的后代。
但出生后环境的转变使它们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一个的结局却是另一个的开始:被驯化的狗——巴克,因为环境变得残酷、恶劣而退化成野性的狼。
白牙虽同巴克一样经受了残酷无情的弱肉强食生存法则的洗礼,但最后斯科特的仁爱和关怀温暖了它,把它从狼变成了狗,使它最终走上了从野性向文明归化的道路。
“狼”与“狗”是两部小说中共同的象征形象。
从生物学观点上讲,“狼”与“狗”本是同类,我们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狼”是未被驯化的野生的“狗”,而“狗”是被人类驯化了的“狼”。
但在这两部作品中,“狼”与“狗”却蕴涵了极其丰富的值得人们深思的象征意义。
根据杰克·伦敦的哲学逻辑,“狼”与“狗”的分类原则主要在于:第一,环境是区分“狼”与“狗”的主要因素,并且“狼”与“狗”的互变是可以随环境改变而改变的。
若环境充满温暖和关爱,野性的“狼”就能变为驯服的“狗”;若环境恶劣、残酷,被驯化的狗也会蜕变成野性的“狼”,最后成为“狗群”中最凶猛强壮、生命力最顽强、最具智慧的“狼”。
换言之,生存竞争中的“适者”即是“狼”,否则即是“狗”。
巴克因环境恶劣背弃文明和白牙在关爱的抚慰下逐渐接受文明都是这一规则的具体体现。
第二,人类是掌控“狼”与“狗”标签的决定因素。
对人类所制定的规则能够服从、遵守的就是“狗”,否则即是“狼”。
巴克原本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富足人家,吃住不愁,主人的优待让它成为一只听话的狗。
但当它被卖到北方,成为淘金者们赚钱的工具时,环境的逆转使得它不得不适时反抗,最终从体格和性格上把自己武装成狼。
白牙从荒野中出生,身上充满了自由与野性,历经波折后,
最终斯科特将之解救并收养,爱的感化让它又把它的忠诚与顺从献给了主人。
四哈尔:资本家的象征
在《野性的呼唤》中,哈尔是一个淘金者、一个拼命得到金钱的资本积累者。
他对金钱的痴迷程度远远超过了桑顿。
从哈尔与狗之间的关系看,狗代表了工人阶级,而哈尔正是那些压榨劳动人民血汗的资本家的象征,他让狗们夜以继日地拉雪橇,即使天气再恶劣、身体再疲惫也要继续向前拉。
对哈尔来说,狗只是帮他赚钱的机器。
杰克·伦敦试图通过哈尔这一形象告诉读者:像狗一样工作的工人阶级拼命为资本家们干活,希望靠劳动赚钱,养家糊口,可他们未得到资本家的丝毫怜悯,依旧艰难痛苦地生活着。
五威登·斯科特:权势的象征
威登·斯科特在《白牙》中是一个理想的动物主人,也是白牙生命转折中的关键人物。
白牙很小的时候经常得到红胡子的呵护,后来被卖给帅哥史密斯后就屡遭其殴打。
白牙在和一只斗狗的打斗中受了重伤,命在旦夕之时被斯科特从史密斯手中救出。
不久,白牙又适应了它的新主人并开始爱它的新主人——斯科特,当它意识到主人要离开时便跳窗追随主人,最后又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主人一家。
正是斯科特对白牙的爱使狼犬白牙和人类生活在一起。
他在关键时候救了白牙,但他只是改变了它的生活环境,把它从一种生性好
斗的动物转变为一种驯顺的动物,在人类社会中,白牙仍是一只兽性十足的动物。
威登·斯科特生活在美国上层社会,习惯常常给人发号施令,包括白牙。
他没冒任何危险,仅靠金钱和暴力就救出了白牙,他对白牙的所作所为无疑也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某种阶级压迫。
上层社会仰仗自己手中的特权可以比常人有更多的权力和利益,因此也比常人更容易在社会中行走办事。
这种无形的阶级压迫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显得尤为突出。
六“篝火”和“荒野的呼唤”:“文明”与“野蛮”的象征
“篝火”和“荒野的呼唤”的象征形象贯穿于两部小说的始终。
“篝火”在动物界中是区分“人类”与“动物”的标志,是一种文明的象征。
篝火的出现就意味着走进人类的生活圈,步入文明社会,探索生活的新领域,寻找生命的新希望。
与“篝火”相反的是,“荒野的呼唤”一方面代表着背离文明的蛮荒之地,另一方面也象征着曾经被驯服的狗如若生活在残酷恶劣的环境中,内心深处向往野性和自由的本能欲望就会被自然激发出来,是一种返璞归真、回归原始状态的象征。
七“洞穴”:关爱、庇护的象征
象征主义在《白牙》中的运用也有不少。
例如在“世界的围墙”一节中,作者不惜大量笔墨来描写小白牙如何在洞穴中探索行走。
洞穴其实是它最初接触的一个小世界,洞穴的围墙是保护它的生命屏障,倘若离开屏障的庇护,它就要面对自然社会的大环境,经历风雨的洗礼。
所以,洞穴的围墙也就象征了驯养动物的主人,一旦
驯养的动物离开主人关爱的怀抱,融入人类社会的大环境中,就脱离了保护,就要遵循强者生存和适者生存的生存法则,即改变不能适应的,适应不能改变的。
不懈斗争、奋发向上和自强不息才是生命的真谛。
总之,《野性的呼唤》和《白牙》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们的文学价值和社会进步意义是必须肯定的。
从象征主义的角度再次欣赏这两部作品,读者会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与艺术表现手法。
与此同时,读者也会发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相似的,动物与人类的行为模式也有不少相同之处。
透过自然社会,读者对两部作品所映射的美国工业化社会也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09-zx
-039。
参考文献:
[1] labor,earle.jack london[m].new york:twayne publisher,l974.
[2] abraham,rothberg.the call of the wild & white fang by jack london[m].bantam books,new york,1963.
[3] london.the call of the wild,white fang and other stori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
[4]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5] 凌晨光:《当代文学批评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 孙绪华:《杰克·伦敦小说中的自然主义》,《黑河学刊》,2006年第11期。
[7] 马兴之:《“适者生存”在〈野性的呼唤〉和〈白牙〉中的阐释》,《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作者简介:陈培蕾,女,1977—,上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与文学,工作单位:河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