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与经济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综述
摘要:如何持续稳定的增长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而随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越来越小,消费对增长的推动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虽然对消费、投资、储蓄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比较多,但往往更为关注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对消费-增长模式的分析还不够深入,这就使本文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意义。本文拟梳理消费与增长关系的一些经典理论以及观点,为寻求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消费;经济增长;储蓄;投资
一、引言
一般来说,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被称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GDP = C+ I+NX)。长期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很大一部分靠出口的拉动。但进入2008年以来, 由于人民币升值和美国次级贷影响, 我国出口增速下降, 贸易顺差缩小, 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由于投资需求奏效迟滞, 出口需求又不稳定, 扩大消费需求必将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从发达国家来看, 居民消费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作用。但是,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显得不足, 而且呈逐渐下降趋势。1979- 1982年居民消费支出贡献率为60%以上, 1983- 2000年保持在40%以上, 而进入2001年后贡献率不到40%。相反投资和进出口却逐步增加。虽然2007年消费对GDP的贡献七年来首次超过投资, 但在11.4%的GDP增长中, 消费需求拉动只占4.4个百分点, 消费对GDP 增长的贡献占38.6%, 而投资、净出口分别拉动4.3、2.7个百分点, 两者占62.4%。消费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因此, 只有充分发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 才有可能遏制中国发展减缓的势头, 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增长。
本文将对传统的消费- 经济增长理论进行回顾, 并介绍发展经济学家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提出的消费- 经济增长理论, 在此基础上对这些理论进行述评。
二、消费——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理论和观点
2.1哈罗德—多马模型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集中考察了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的三个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即:资本系数;储蓄率;有保证的增长率(Gw)。哈罗德强调了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只要一个国家的资本的积累率即储蓄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它的经济就会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增长。正是基于这种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家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一国消费率较低对于经济发展往往是有利的。
2.2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以索洛模型为代表) 延续了哈罗德- 多马模型的经济思想, 强
调储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索洛模型提出, 一国的人均储蓄有两种用途: 一是为每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 另一部分是为新生人口配备每人平均应得的资本设备, 这被称为资本的广化。索洛认为, 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一条稳定的均衡增长途径, 均衡条件为: 人均储蓄= 资本广化。由于人均储蓄= 储蓄率 人均产出, 因此储蓄率越高, 均衡的人均资本水平越高, 从而均衡的人均产量水平就越高。显然, 他们认为, 消费水平高会使资本积累减少从而降低人均产出水平。20世纪60年代之后,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 提高一个国家的人均消费水平是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在这一认识下, 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费尔普斯于1961年找到了与人均消费最大化相联系的人均资本应满足的关系式, 这一关系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分割律, 其基本内容是: 人均资本量的选择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时, 均衡状态时的人均消费达到最大。黄金分割律揭示了人均消费与人均资本的关系。也就是说, 如果一个经济拥有的人均资本少于黄金分割的数量, 则该经济能够提高人均消费的途径是在目前缩减消费, 增加储蓄, 直到人均资本达到黄金分割律的水平。从消费的角度,我们可以把 黄金分割律 通俗地解释为: 如果我们对每一个当代和未来世代的社会成员提供同等数量的消费, 则人均消费的最大数量即为“黄金消费”。
2.3新增长模型
新增长模型的代表是AK 模型。AK 模型把技术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外生变量转变为内生变量。模型的基本结论是: 储蓄率越高, 产出增长率也将越高进一步地, 这一模型暗示, 那些能永久提高投资率的政府政策会使经济增长率不断地提高。显然, 为了提高投资率, 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抑制消费的政策措施。
2.4凯恩斯认为消费不足会抑制增长的观点
凯恩斯认为,要使国民经济均衡,就要使供给和需求相等,即要使消费+投资=消费+储蓄,于是,投资=储蓄。这样,从总产出均衡决定的角度出发,可以推论出,合理的投资水平应是以一定的总产出均衡水平为标准的与消费互补的水平。凯恩斯对此认为:消费不足会抑制经济增长,需要启动需求。他主张用扩大总需求的方法来扩大就业来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这也是西方国家在大危机之后被普遍采用的经济政策。
2.5罗斯托关于消费-增长具有阶段特征的观点
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1960年在其著名的《经济成长阶段》一书中,提出了经济增长阶段理论,首次将各国经济增长过程概括为六个阶段,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消费、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不同的。
第一,传统社会阶段即农业社会。经济增长缓慢,消费在国民收入中占较大的比例,消费率较高,但这一阶段的消费处于低水平。
第二,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的阶段。消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要低一些,消费率有所下降,而更多的国民收入用于储蓄,储蓄率上升较快。
第三,起飞阶段。一部分人收入的大幅度增加,他们具有很高的储蓄、扩大的投资和
上升的消费水平。
第四,走向成熟阶段。经济持续增长,消费水平迅速提高。在经济增长进入到高收入阶段以后,消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也比较大,消费率比较高。
第五,大众高消费阶段。越来越多的资源被引导到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和大众服务的提供,耐用消费品产业和服务业成为经济中的主导部门。
第六,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追求闲暇和娱乐,而不是把收入增长看得最重要。此一阶段,消费质量提升很快。
2.6钱纳里关于消费率与人均GNP动态变化的实证研究
著名发展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人进行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不同水平时的消费变化呈动态分布。以1964年的美元来衡量,居民消费率在人均GNP低于100美元时(中值70美元)为最高,达到77.9%,为贫困型高消费。此后,随着人均GNP提高到1000美元,居民消费率开始直线下降,累计下降16.2个百分点。但是,当人均GNP迈过1000美元门槛以后,居民消费率的图景出现了转折性变化,开始步入上升阶段。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以后,消费结构升级显著加快。根据钱纳里等的标准结构,在人均GNP超过1000美元以后,食品和衣着类等生存型消费比重下降,发展享受型消费比重迅速上升。代表居民食品、饮料、烟草等消费支出比重的恩格尔系数,从100美元以下时的53.2%下降到1000美元时的28.4%,降幅达24.8个百分点。在人均GNP达到1000美元以上(中值1500美元)时,恩格尔系数降幅趋缓,仅下降1.6个百分点。
2.7工业化进程中消费率的“倒马鞍型”曲线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看,投资率呈现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并趋于相对稳定的变动过程,近似一条平缓的“马鞍型”曲线(或称为“倒U”型曲线);消费率变动过程则呈现与投资率相反的平缓的“倒马鞍型”曲线(或称为“U”型曲线)。投资率和消费率变动是由工业化进程中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逐步提升引起的。
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不断提升,食品等初级产品消费比重逐步下降,工业制成品消费比重逐步上升,第二产业发展相对较快,造成投资率不断上升,消费率不断下降。当工业化进程基本完成、经济发展迈向发达阶段时,消费结构由工业品消费为主转向以住房、教育、旅游等产品为主,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快,造成投资率出现下降,消费率相应上升。从长期看,第三产业发展必须以第二产业为依托,为满足消费结构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需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这样,投资率和消费率在维持一段时间的下降和上升后,又在新的起点上形成了平衡并维持相对稳定。
2.8国内的相关研究
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显著变化,与目前同样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以及各国普遍情况相比,我国投资率偏高而最终消费率偏低,其中居民消费率偏低尤为突出,对这一现象寻求增长层面的解释也开始引起经济学家的兴趣。
从国内经济理论研究来看,以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为课题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