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跨文化沟通
第4章-角色关系与跨文化交际
![第4章-角色关系与跨文化交际](https://img.taocdn.com/s3/m/28c1d399172ded630b1cb67c.png)
一、角色概念
聚会开始后,主人打开各种食物盒子,没 有正餐的食品,全是一些坚果、带辣味的 绿色膨化豆,还有一些小点心。最让他摸 不着头脑的是生日聚会有吃的没喝的,谁 渴了都要自己掏钱买饮料。
一、角色概念
【案例3】搀扶老人过马路
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看到一位 老教授步履蹒跚地过车水马龙的 马路,出于同情心,他飞步上前 挽住老人,要送他过去,但他得 到的却是怒目而视。
一、角色概念
【案例1】
飞利浦照明公司的HR副总裁(美国人)
与一位被认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国员工交
谈,想听听这位员工对自己今后五年的职
业发展规划以及期望达到的位置。中国员
工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开始谈论起公司
未来的发展方向、公司的晋升体系,以及
目前他本人在组织中的位置等等。讲了半
天也没有正面回答副总的问题,副总有些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二)个性化的表现程度
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社会中人们在角色 关系处理的个性化表现可能很强,也可能很弱。 角色关系中个性化程度的差异取决于当事人是处 在“强交际环境”还是“弱交际环境”之中。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三、角色关系的变量
处在“强交际环境”的人们,由于对环境 因素较为敏感,他们习惯于把个人和环境因素当 作一个整体,对自己和别人总是做整体式估计。 他们不论与谁交往,总是把对方看作是有理智的、 有感情的、有血有肉的完整的人,其次才从对方 的社会角度考虑。因此,他们与人交往时“个性 化”的表现程度较高。E.g.,中国人、日本人。
即是否选择了准确的角色; 第二,角色表现是否恰当,即行为是否已达
到有关文化评价的规范或标准; 第三,行为是否令人信服,即是否使人毫无
疑问地认为你已合情合理地进入了角色。
跨文化沟通中的非语言的沟通障碍
![跨文化沟通中的非语言的沟通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fed48713bb4cf7ec4bfed0bb.png)
跨文化沟通中的非语言的沟通障碍摘要语言是人类最直接表达感情的方式,但语言不是唯一的表达方式。
非语言在人际交往与商务沟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非语言的情感表达是通过声音、面部表情、手势、以及空间距离等来进行的沟通。
有时,在沟通中,语言传递的信息不一定是最准确,最真实的心想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非语言形式了解对方的心情及其心想法,从而思考对策,建立友好的商务关系。
在国际商务沟通中,由于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一个不起眼的动作可能会引起对方的误会,造成商务沟通的失败所以,在商务沟通中,我们不可忽视非语言的重要性。
对此,在沟通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表情、动作以及声音质量,也要注意对方的表情、形态等,可以从中获得信息以及对方的想法。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所以我们要从非语言沟通文化中研究其重要性以及需要注意的文化差异。
从而促进商务关系的建立。
关键词:声音,面部表情,手势,空间距离Nonverbal munication barriers in cross-cultural municationAbstractLanguage is the most direct form of affection, but language is not the only way of expression. The language in interpersonal munication and business muni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Nonverbal emotional expression is through voice, facial expressions, gestures, as well as the space distance and so on for munication. Sometimes, in the munication, language transfer is not necessarily the most accurate information, the most true inner thoughts, but we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s mood through nonverbal forms and their inner thoughts, countermeasures to thinking, to establish friendly business relations.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unication, due to the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 an obscure action may cause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other party, causing the failure of the business munication, therefore, in business munication, we must not ignore the importance of nonverbal.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ir own expression in munication, movement and sound quality, also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other person's facial expression, forms, etc., can get information, and each other's ideas. Know thy enemy. Can ever victorious, so we should study from the culture of nonverbal munication and need to b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To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business relations.Key Words: voice, facial expressions, gestures, space distance目录第1章绪论I I I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1.3研究容 11.4论文组织 1 第2章非语言沟通中的声音品质 22.1声音速度 22.2声音音调 22.3声音补白 22.3声音质量 2 第3章非语言沟通中的面部表情33.1目光的接触 (3)3.2嘴部的表达 (3)3.2.1微笑 (3)3.2.2抿嘴巴 (3)3.2.3咬嘴唇 (4)3.3鼻子的情感表达 (4)第4章非语言沟通中的空间距离54.1公共距离 (5)4.2社交距离 (5)4.3私人距离 (5)4.4亲密距离 (5)第5章非语言沟通中的手势 (6)5.1见面问候 (6)5.2竖手指 (6)5.3打招呼 (6)结论7 参考文献8辞9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在跨文化商务沟通中,非语言的因素会造成沟通障碍,在此情况下,并不利于建立双方合作伙伴关系,在此我们将做详细分析。
跨文化管理与沟通作业指导书
![跨文化管理与沟通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02f9849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e.png)
跨文化管理与沟通作业指导书第1章跨文化管理概述 (3)1.1 文化与跨文化管理 (3)1.2 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 (3)1.3 跨文化管理的主要理论 (3)第2章跨文化沟通的基本概念 (4)2.1 沟通与跨文化沟通 (4)2.2 跨文化沟通的障碍 (4)2.3 跨文化沟通的有效策略 (5)第3章文化差异与沟通风格 (5)3.1 文化维度理论 (5)3.1.1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 (5)3.1.2霍尔文化维度理论 (5)3.1.3特朗皮纳斯文化维度理论 (6)3.2 东西方文化差异 (6)3.2.1价值观差异 (6)3.2.2沟通风格差异 (6)3.2.3时间观念差异 (6)3.3 沟通风格在跨文化背景下的体现 (6)3.3.1语言表达 (6)3.3.2非言语沟通 (6)3.3.3沟通节奏 (6)3.3.4沟通礼貌 (6)第4章跨文化团队管理 (7)4.1 跨文化团队的构成与挑战 (7)4.1.1 成员构成 (7)4.1.2 文化差异 (7)4.1.3 组织结构 (7)4.2 跨文化团队的建设与维护 (8)4.2.1 团队建设 (8)4.2.2 团队维护 (8)4.2.3 团队激励 (8)4.3 跨文化团队的沟通策略 (8)第5章跨文化谈判 (9)5.1 跨文化谈判的特点与挑战 (9)5.1.1 特点 (9)5.1.2 挑战 (9)5.2 跨文化谈判的策略与技巧 (9)5.2.1 策略 (9)5.2.2 技巧 (10)5.3 跨文化谈判的案例分析 (10)第6章跨文化企业战略管理 (10)6.1.1 战略背景分析 (11)6.1.2 战略目标设定 (11)6.1.3 战略路径选择 (11)6.1.4 战略资源配置 (11)6.2 跨文化企业战略的实施与调整 (11)6.2.1 战略分解与落实 (11)6.2.2 组织结构优化 (11)6.2.3 人力资源管理 (11)6.2.4 风险管理与控制 (11)6.2.5 战略监测与调整 (11)6.3 跨文化企业战略的沟通与推广 (12)6.3.1 内部沟通 (12)6.3.2 外部沟通 (12)6.3.3 品牌推广 (12)6.3.4 跨文化培训 (12)6.3.5 信息传播 (12)第7章跨文化领导力 (12)7.1 跨文化领导力的特点与挑战 (12)7.1.1 特点 (12)7.1.2 挑战 (12)7.2 跨文化领导力的培养与发展 (13)7.2.1 培养跨文化意识 (13)7.2.2 增强领导风格适应性 (13)7.2.3 提高同理心和冲突解决能力 (13)7.3 跨文化领导力的案例分析 (13)第8章跨文化企业培训与教育 (13)8.1 跨文化企业培训的重要性 (14)8.1.1 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14)8.1.2 促进企业文化融合 (14)8.1.3 提高企业竞争力 (14)8.1.4 降低跨文化冲突风险 (14)8.2 跨文化企业培训的方法与内容 (14)8.2.1 培训方法 (14)8.2.2 培训内容 (14)8.3 跨文化企业教育的实践与评估 (15)8.3.1 实践方法 (15)8.3.2 评估方法 (15)第9章跨文化冲突管理 (15)9.1 跨文化冲突的类型与原因 (15)9.1.1 类型: (15)9.1.2 原因: (16)9.2 跨文化冲突的解决策略 (16)9.2.1 增强跨文化意识: (16)9.2.3 调整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 (16)9.2.4 增进合作共识: (16)9.3 跨文化冲突的案例分析 (16)第10章跨文化企业未来发展趋势 (17)10.1 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企业挑战与机遇 (17)10.1.1 挑战 (17)10.1.2 机遇 (17)10.2 跨文化企业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17)10.2.1 增强跨文化意识 (17)10.2.2 构建跨文化团队 (17)10.2.3 制定灵活的人力资源政策 (17)10.2.4 优化供应链管理 (17)10.3 跨文化企业成功案例分析与实践展望 (18)10.3.1 成功案例分析 (18)10.3.2 实践展望 (18)第1章跨文化管理概述1.1 文化与跨文化管理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信仰、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课件+真题](2016版)--第四章 沟通
![[组织行为学课件+真题](2016版)--第四章 沟通](https://img.taocdn.com/s3/m/080b2871cfc789eb172dc862.png)
二、沟通的分类
(一)按信息沟通渠道分类 1.正式沟通[2019-10 名词解释] 含义:指通过组织正式的管理渠道进行信息的交流, 如管理决策下达,下属向上级汇报情况,组织内部规定 的会议、请示、报告制度等。 优缺点:有较强的约束力且易保密,一般用于重要 信息的沟通。但是依赖于组织系统的层层传递,传递速 度慢,不灵活。 分类:下行沟通;上行沟通;水平沟通;斜向沟通。
网络是( C )
A.链式
B.轮式
C.倒Y式
D.全通道式
[2019-10 单选] 在非正式沟通中,信息发出者有选择性地寻找
对象传播信息的沟通类型是( C )
A.单串型
B.饶舌型
C.集合型
D.随机型
第二节 沟通的障碍及改善
一、沟通障碍
(一)空间结构设计 工作场所空间结构设计的形式会影响员工之间的沟通模式。 空间布置上将员工安排得紧密,有利于培养和谐的工作气氛和良 好沟通,但也要注意个人隐私。 (二)当事人的可信度 沟通的目的可以是说服,也可以是告知,信息的可信度将在 很大程度上决定该信息是否会被接收者所接纳。(影响可信度的 因素见P121,表4-2)
(二)按信息传递方式分类 1.单向沟通 含义:没有反馈的信息沟通,一方只进行信息的发送, 一方只是单纯的接收信息。 优点:信息传递速度快,能够保持信息传递的权威性 缺点: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差,很难把握沟通的实际效 果,有时会使信息的接收者产生抗拒心理。
2.双向沟通 含义:有反馈的信息沟通,是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 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如讨论、协商、会谈等。 优点:信息传递有反馈环节,准确性提升;信息接收 者拥有反馈意见的机会,增强了参与感,有助于双方建立 感情联系。 缺点:信息发出方随时可能受到信息接收者的质疑、 批评或挑剔,会给信息发出方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沟通 费时,信息传递速度较慢。
跨文化交流沟通话术
![跨文化交流沟通话术](https://img.taocdn.com/s3/m/e018e1a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2.png)
跨文化交流沟通话术跨文化交流是现代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一个方面。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经常会面临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情况。
然而,由于语言、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差异,跨文化交流往往会面临一些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掌握一些跨文化交流的有效话术将会极大地帮助我们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和理解。
首先,要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
每个人的成长背景和文化习惯都是各不相同的。
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必须学会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并且保持开放的心态。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应该避免对对方的行为或观点进行苛责。
相反,我们应该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并接受他们的观点。
其次,要善于倾听和观察。
跨文化交流需要更多的倾听和观察。
我们应该用心聆听对方的言语,包括他们的语调和语速,以便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思。
同时,我们还应该观察对方的非语言表达,如眼神、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
这些细微的变化都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线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
第三,要注意语言选择和表达方式。
在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时,我们应该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隐喻。
另外,我们还应该避免使用太多的俚语和口头禅,以免对方无法理解我们的意思。
同时,在表达观点和意见时,我们应该采用客观的语气,避免过于强调个人观点,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和误解。
第四,要学会适应他人的沟通方式。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倾向于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有些文化更加注重直接和坦诚的沟通方式,而有些文化则更加注重间接和含蓄的表达方式。
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学会观察对方的沟通方式,并尽量适应他们的表达方式。
这样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沟通效果和理解。
最后,要重视身体语言的重要性。
身体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姿势、表情和手势等身体语言,确保它们与我们的言语表达相一致。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观察并理解对方的身体语言,以便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和情感。
在跨文化交流中,有效的话术是促进沟通和理解的关键。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交际)【圣才出品】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交际)【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494df10010661ed9ad51f39f.png)
第4章交际1.在汉语中“交际”与“传播”的词义有何异同?答:(1)同:“交际”与“传播”这两个词来源于同一个英语词汇communication。
因此,无论是用“交际”或是用“传播”,实际上讲的是同一个概念。
(2)异:之所以在汉语中使用了不同的词汇,主要是由于学者们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
有语言学背景的学者大多使用“交际”一词,而从事传播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都采用“传播”一词。
2.为什么人类不能没有传播?答:人类不能没有传播的原因主要有:(1)传播与人类的历史同样长。
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传播。
人类要生存,就必须相互交流,就需要传播。
没有传播,也就没有人类。
传播是对于人的社会性的确定。
(2)事实上,不仅是人类传播,动物之间也传播,只是手段方式不同。
尽管传播的历史很长,但是,传播学的历史却很短。
(3)学者们一般认为,传播学大致形成于30~40年代的美国。
传播学的奠基者有着十分不同的学术背景,有的是政治学家,有的是心理学家,有的是社会学家。
正是由于学者们的不同学术背景和观点,因此,他们对于传播的界定也就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3.传播在人类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答:传播在人类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48年,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概括了人类传播的三项基本社会功能:(1)环境监控功能。
自然和社会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类必须及时了解和把握环境的变化,以便调节自己的行为来适应这些变化。
传播起着一种“瞭望哨”的作用,帮助人类及时收集和提供关于环境变化的信息。
(2)社会协调功能。
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与协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部分的沟通、协调与统一,才能作为一个整体有效地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传播是社会的“神经系统”,有了这个系统,社会才能实现正常运转。
(3)文化传承功能。
有了高度发达的传播系统,前人的文化遗产、经验、智慧、知识才能被记录、积累、流传下来,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传播对维持人类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存续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跨文化沟通与理解演讲稿
![跨文化沟通与理解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c5dc6c2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67.png)
跨文化沟通与理解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跨文化沟通与理解”。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沟通已经成为了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习惯的存在,跨文化沟通往往会带来一些挑战和障碍。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如何进行跨文化沟通,以及如何增进跨文化理解。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尊重和包容。
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不同文化的存在,并且要学会包容和接纳不同文化的差异。
在跨文化沟通中,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和价值观念,避免对他人进行歧视或者偏见。
只有在尊重和包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起良好的跨文化关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沟通与理解。
其次,我认为学习和了解对方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了解对方的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行为举止和沟通方式。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历史、传统、习俗等,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沟通。
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文化背景和习惯,避免因为自己的文化差异而产生误解或冲突。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倾听和沟通。
在跨文化沟通中,倾听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想法,尊重对方的意见,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同时,也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促进双方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总之,跨文化沟通与理解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
只有通过尊重、学习、倾听和沟通,我们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跨文化关系,增进跨文化理解,实现真正的和谐与合作。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理解的跨文化环境。
谢谢大家!。
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4c1e30d52ea551810a687e6.png)
第四章跨文化交际理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学者对跨文化交际理论的研究有了质的飞跃。
1983年,对于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初步探讨首次出现在《国际与跨文化交际年鉴》中。
随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探索渐入佳境,学者们互相借鉴、综合研究,使跨文化理论的发展突飞猛进,至今已有十几种之多,涵盖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各个方面。
本章主要就一些研究比较成型、实践性较强的跨文化交际理论作以详细论述。
4.1 意义协调理论(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Meaning, CMM)人们常常把谈话当成生活中最理所当然的事。
其实人们在交谈时经常按照大家预期的方式说话,这是约定俗成的方式。
为了了解交谈的本质,人们常常使用意义协调理论(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Meaning, CMM)。
该理论是由美国传播学大师W·巴内特·皮尔斯和弗农·克罗农(W. Barnett Pearce and Vernon Cronen)提出的。
他们认为交际过程受到规则制约和指导,因此,规则在该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意义协调理论一般指个体如何确立规则,创造和解释意义以及这些规则如何在交谈的意义协调中使用。
皮尔斯和克罗农把生活比作是“没有导演的戏剧”,谈话则是这场戏剧中的主要产品。
由于没有导演也没有剧本,所以情节错综复杂,演员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获得意义,同时又不停地与他人协调着他们的剧本。
实际上,那些能够读懂他人剧本的人在交谈中能够保持前后一致;而那些读不懂剧本的人则需要协调他们的意义。
可见,对谈话剧本达成共识非常困难。
皮尔斯和克罗农这个鲜活的比喻阐明了意义协调理论的本质。
该理论是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之上提出的。
4.1.1 意义协调理论的前提假设意义协调理论关注的是个人以及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并且它揭示了个体如何把意义赋予某个信息。
该理论有以下几个前提假设:1.个人生活在交际之中。
智慧树知到《跨文化沟通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跨文化沟通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617bfcbb68a98270fefa96.png)
智慧树知到?跨文化沟通心理学? 2021 章节测试答案绪论单元测试1、本课程将在〔〕个站点停下。
A:4B:5C:6D:7答案: 【D】2、学习到最后你需要回归到一个原点:答复“我是谁〞的问题。
A:对B :错答案: 【对】3、按照本节视频讲到的可知:越是身处全球化的进程中,人们越要明确本身的民族身份感。
A:对B :错答案: 【错】第一章单元测试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在面对面的沟通中情感性的信息更容易被别人接收到B :文化是个人的常识C:在选择沟通媒介时,只需要考虑沟通目标和沟通对象D: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2、Samovar 的跨文化沟通模型图A:包含两种文化B :形状相似就象征着文化距离是比较近的,沟通更容易C:内部个体文化在颜色和形状都与外部总体文化有略微不同的文化属于紧文化D:说明成员能掌握文化中全部的共享常识答案: 【B】3、关于心理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倡导文化的相对性B :心理学既存眷人的共性,也存眷人类社会文化的多样性C:心理过程可以看到D:强调即使是同一文化、民族或性此外人,也并非完全不异答案: 【ABD】4、Belay 的三维度模型中:A:行为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是跨文化敏感性B :认知角度要有跨文化的沟通意识C:情感角度需要有跨文化机敏性D:情感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中包含自我概念的内容答案: 【BD】5、在跨文化沟通傍边,沟通顺畅、不存在障碍是正常的。
A:对B :错第二章单元测试1、以下哪项不属于精确文化在打点中的特点?A:从性格、人际、绩效等方面全面考虑B :在打点中对事不对人C:为员工制定明确的目标D:把工作关系与私人关系分开答案: 【A】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集体主义可以与松文化并存B :文化的松紧与本位主义-集体主义是一回事C:松-紧文化对国家中个体的持久心理过程有着密切而重要的影响D:紧文化的社会监督力度更强,这一点被映射在个体程度上,暗示为自我监控的严格答案: 【B】3、在文化中,反映人们的宗教不雅观和哲学不雅观的是什么时间?A:正式时间B :非正式时间C:技术时间D:轮回时间答案: 【A】4、在做事取向的文化中,对个体绩效评价的标准是A:按照关系亲疏进行评价B :即使一个人什么都没有做,但也有可能被评价为是顺应天时、无为而治C:用量化的指标、可以被看见的步履或变化,来评价一个人D:不依赖于外在的标准,而是个体内在的成长和自我完善答案: 【C】5、文化取向包含以下哪些内容A:对自我和他人关系的取向B :人性不雅观C: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D:对权力平等的知觉答案: 【ABCD】6、跨文化谈判可能会遇到的不合点在以下哪几个方面?A:谈判中的情绪B :谈判的态度C:谈判的时间D:谈判的目的答案: 【ABCD】第三章单元测试1、Hofstede 文化五维度理论中,集体主义—本位主义的概念是在哪个层面使用的?A:集体层面B :国家层面C:其余都对D:个体层面答案:【B】2、以下国家中权力距离小的文化是:A:以色列B :菲律宾C:新加坡D:印度答案:【A】3、以下哪些陈述是正确的?A:男性气质文化鼓励竞争B :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都比本位主义文化中的人更重视集体C:持久导向的文化更注重孝道和关系的敦睦D:本位主义与集体主义是一个持续带的两个端点答案:【ACD】4、关于GLOBE工程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反映了比来数据揭示的文化维度B :提出了自信这一文化维度C:把集体主义维度分为体制集体主义和内群体集体主义D:只测量了文化的一种状况,即现状如何答案:【ABC】5、关于聚焦法取向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是在一个时间的横截面上面来描述文化的特点B :聚焦法取向能够找到形成文化差此外真正原因C:聚焦法取向不能够对文化变迁进行阐发D:聚焦法取向存眷外乡概念的文化专属意义答案:【BD】6、以下哪些选项属于不确定性遁藏较低的文化?A:倾向于租房子B :容易拒绝不符合常规的建议C:选择不变性较强的职业D:对改变抱开放态度答案:【AD】第四章单元测试1、全世界各都城存在同乡会、校友会,这表达了Fajfel 社会认同理论中哪一项底子假设?A:人们的自我概念局部地依赖于人们如何评价本群体B :身份感是个体与此外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成立联系的过程C:人们将世界归类为内群体和外群体D:人们的自尊感源于对本群体成员的社会认同答案:【C】2、按照Marcia 提出的自我身份感状态模型,探索充分、但承诺度不高的状态是:A:身份感早闭B :身份感获得C:身份感延缓D:身份感弥散答案:【C】3、有关Baldelomar 的跨文化自我身份感状态模型,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模型从探索的广泛性与狭窄性、选择范围的多和少两个角度阐述了身份感状态在同一种文化傍边的开展路径B :在彼此独立文化中,可供个体选择的角色和身份的相似性很大C:彼此依赖文化的重要特点是相似、传统和复制D:彼此独立文化的特点是人们可以选择,可以做个性化的选择,可以自我表达答案:【CD】4、在Phinney 等人提出的民族认同阶段开展变化模型中,包含哪些阶段?A:内化阶段B :形成阶段C:未确认阶段D:探索阶段答案:【BCD】5、?中国合伙人?电影中的谈判片段,表达了跨文化体验学习的哪些方面?A:把持文化差异B :以平等之心对待其它文化C:在体验中觉察深层次的文化身份感D:拥有文化反省力答案:【ABCD】第五章单元测试1、孩子什么时候会呈现定名激增现象?A:21 个月摆布B:18 个月摆布C:12 个月摆布D:13-18 个月答案:【B】2、关于非线性语言,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逻辑布局是循环的B :垂青此刻、过去和未来的持续性C:强调传统导向的和主不雅观性的语言D:时间导向上存眷持久性答案:【B】3、以下陈述错误的选项是:A:当一种语言被翻译成此外一种语言后,原意无法被完整地表达B :字面意义相对应的的词汇,因文化的不同可能会被赋予不同的隐含意义C:人们的行为、思想、情感是不受到自身语言的限制D:对新语言的理解总是受限制于我们原有的常识,而常识又可以被我们的语言所反映答案:【C】4、关于语言相对性假说,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语言的布局可能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的思维方式B :人的感知经验通过各种印象呈现出来,而这些印象需要人类心智对其进行组织C:语言的独特内部逻辑约束着说该种语言的人的思维过程,从而造成了说不同语言的人之间有显著的认知差异D:语言的规那么具有普及性,决定语法语言潜力的是内在的“语言获得装置〞答案:【ABC】5、在?并非审美不雅观不同?这一案例中,有关发生错位对话的原因,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是中国人贬已尊人准那么的具体表达B :中国人的语言是否认的,但其表情可能是愉悦的,说明中国文化是低情境文化C:按照Martin(1964) 的言语层次论,中国主人将敬语型和谦卑型结合在了一起D:美国客人使用了赞誉准那么中尽量夸大对别人的赞扬这一条准那么答案:【ACD】6、以下哪些属于Baldrige 提出的跨文化谈话话题指导原那么?A:具有文化敏感性B :保持谈话内容的积极性C:在谈话中积极地主导话题D:防止谈及非常私人的问题答案:【ABD】第六章单元测试1、关于象征手势,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象征手势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不同B :象征手势〔emblem 〕是那些在本文化中具有明确而具体含义的手势C:以人们问候方式为例,日本人常用鞠躬,因纽特人常用鼻尖相碰D:在同一文化顶用象征性手势表达的含义会被误解答案:【D】2、非言语沟通包含:A:时间知觉B :眼神C:面部表情D:沉默答案:【ABCD】3、美国人脸上有笑的表情,通常会和愉快、开心联系在一起。
跨文化沟通管理指南
![跨文化沟通管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773db2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e.png)
跨文化沟通管理指南第1章跨文化沟通基础 (4)1.1 文化差异的理解 (4)1.2 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 (5)1.3 跨文化沟通的挑战与机遇 (5)第2章跨文化沟通理论 (6)2.1 跨文化沟通模型 (6)2.1.1 霍夫斯蒂德的文化维度模型 (6)2.1.2 雅各布森的沟通适应理论 (6)2.2 文化维度理论 (6)2.2.1 泰勒和霍夫斯蒂德的文化维度理论 (6)2.2.2 莫瑞和罗斯的文化维度理论 (6)2.3 跨文化适应理论 (7)2.3.1 班克和莫瑞的跨文化适应模型 (7)2.3.2 陈向明的跨文化适应理论 (7)第3章自我认知与跨文化沟通 (7)3.1 认识自己的文化背景 (7)3.1.1 文化价值观与信仰 (7)3.1.2 行为规范与沟通风格 (7)3.2 自我认知在跨文化沟通中的作用 (7)3.2.1 自我认知与跨文化沟通的关系 (8)3.2.2 自我认知在跨文化沟通中的应用 (8)3.3 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8)3.3.1 反思与自我观察 (8)3.3.2 学习与研究 (8)3.3.3 咨询与反馈 (8)第4章语言与跨文化沟通 (8)4.1 语言差异对沟通的影响 (8)4.1.1 词汇差异 (8)4.1.2 语法结构差异 (9)4.1.3 语境差异 (9)4.2 非言语沟通在跨文化背景下的应用 (9)4.2.1 身体语言 (9)4.2.2 空间距离 (9)4.2.3 时间观念 (9)4.3 跨文化语言沟通策略 (9)4.3.1 学习和了解对方语言 (9)4.3.2 培养跨文化意识 (9)4.3.3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 (10)4.3.4 借助翻译和口译 (10)4.3.5 耐心倾听,积极反馈 (10)第5章跨文化沟通技巧 (10)5.1 倾听与理解 (10)5.1.1 文化差异对倾听的影响 (10)5.1.2 提高跨文化倾听技巧 (10)5.1.3 非言语沟通在倾听中的作用 (10)5.1.4 倾听中的同理心培养 (10)5.2 表达与说服 (10)5.2.1 文化差异对表达方式的影响 (10)5.2.2 适应目标文化的表达策略 (10)5.2.3 说服技巧在跨文化沟通中的应用 (10)5.2.4 非言语表达在说服过程中的作用 (10)5.3 谈判与协商 (10)5.3.1 文化差异对谈判策略的影响 (11)5.3.2 跨文化谈判中的沟通技巧 (11)5.3.3 谈判中的时间观念与决策速度 (11)5.3.4 建立信任与尊重的谈判氛围 (11)第6章跨文化团队管理 (11)6.1 跨文化团队的特征 (11)6.1.1 多元文化背景: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跨文化管理》第4章——跨国公司的文化整合
![《跨文化管理》第4章——跨国公司的文化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cab0602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7.png)
地区差异化、地区应变能力
4.1.2 跨国公司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
(一)跨国公司的定义 从字面上理解,跨国公司就是从事跨国界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实体。1973年,联合国曾将跨
国公司定义为“在两个或更多国家里拥有或控制着生产或服务设施的企业”。但是一直以来, 对跨国公司存在着不同的定义,其主要的分歧点在于对跨国公司的跨国程度的理解有所不同。 1986年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中对跨国公司作了新的界定:“本守则中使用的跨国公 司一词系指在两国或更多国家之间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实体,不论此等实 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 中心使企业内部协调一致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得以实现;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 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行有效的影响, 特别是与别的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
4.2.1 文化差异给外派人员造成的文化冲击
外派人员是指由母公司任命的在东道国工作的母国公民或者第三国公民,也包括在 母公司工作的外国公民,其中以在东道国工作的母国公民为主。 “文化冲击”是指 突然发现自己生活和工作在完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的人所经历的心理失衡,是一个人 从熟悉的环境进入到新文化环境后所产生的焦虑。文化冲击主要表现在价值观方面 的冲击。对经营管理者来说,主要表现为经营、风险观念的差异和冲突;对于普通 员工来说,价值观念集中表现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具体地说,有个人主义和集体 主义(人与组织的管理)、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制定规则与发现例外)、赢得地 位和赋予地位(成就者的认定)、平等和层级(提供成员均等的表现机会)之间的 冲突,也正是因为存在这些不同的价值选择,跨文化管理中的冲击才有可能发生。 另外文化冲击还表现在经营方式,经营思想、管理风格等方面的冲击。
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3851ed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8.png)
跨文化交际理论第四章跨文化交际理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学者对跨文化交际理论的研究有了质的飞跃。
1983年,对于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初步探讨首次出现在《国际与跨文化交际年鉴》中。
随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探索渐入佳境,学者们互相借鉴、综合研究,使跨文化理论的发展突飞猛进,至今已有十几种之多,涵盖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各个方面。
本章主要就一些研究比较成型、实践性较强的跨文化交际理论作以详细论述。
4.1 意义协调理论(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Meaning, CMM)人们常常把谈话当成生活中最理所当然的事。
其实人们在交谈时经常按照大家预期的方式说话,这是约定俗成的方式。
为了了解交谈的本质,人们常常使用意义协调理论(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Meaning, CMM)。
该理论是由美国传播学大师W·巴内特·皮尔斯和弗农·克罗农(W. Barnett Pearce and Vernon Cronen)提出的。
他们认为交际过程受到规则制约和指导,因此,规则在该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意义协调理论一般指个体如何确立规则,创造和解释意义以及这些规则如何在交谈的意义协调中使用。
皮尔斯和克罗农把生活比作是“没有导演的戏剧”,谈话则是这场戏剧中的主要产品。
由于没有导演也没有剧本,所以情节错综复杂,演员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获得意义,同时又不停地与他人协调着他们的剧本。
实际上,那些能够读懂他人剧本的人在交谈中能够保持前后一致;而那些读不懂剧本的人则需要协调他们的意义。
可见,对谈话剧本达成共识非常困难。
皮尔斯和克罗农这个鲜活的比喻阐明了意义协调理论的本质。
该理论是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之上提出的。
4.1.1 意义协调理论的前提假设意义协调理论关注的是个人以及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并且它揭示了个体如何把意义赋予某个信息。
该理论有以下几个前提假设:1.个人生活在交际之中。
智慧树跨文化沟通心理学章节答案
![智慧树跨文化沟通心理学章节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22715d48d7c1c708a14587.png)
第一章:1.跨文化沟通具有下列哪些特征?A.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B.仅仅发生在与外国人面对面的交流中C.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D.是一种常见的生活事件2.文化具有下列哪些特征?A.文化是后天习得的B.文化是可以共享的C.文化以符号为基础D.文化是一种动态过程3.你怎样让一个法国人知道你很不耐烦了?A.拍拍你的嘴唇并且打一个长长的哈欠B.无声的模仿吹长笛C.用中指和食指按你的鼻子B4.在Belay的综合性三维度模型中,跨文化敏感性是情感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A.对B错A5.文化意识是指对影响自我、思维和行为的文化有所了解,让人们理解差异性和共同性。
A.对B.错A第二章:1.美国的主导文化模式包括下列哪些特征?A.个人主义B.集体主义C.物质主义D.竞争ACD2.根据霍夫斯泰德的价值观维度,以下倾向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国家有?A.美国B.澳大利亚C.中国D.日本AB3.请判断以下观点的对错:每一个个体都拥有多重文化身份,例如种族身份、民族身份、性别身份、地域身份、网络或幻想身份等,这些身份彼此合作,任一身份都是环境的产物。
A.对B.错A4.男性气质文化是指大男子主义盛行的文化。
A.对B.错B5.开放思维包括个体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倾听或接受他人的观点。
A.对B.错A第三章:1.在高情境文化中,情境和非言语对理解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非常重要。
这个表述是正确的吗?A.对B.错A2.在有些文化中,人们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更丰富的肢体语言,这种文化是:A.中性文化B.感性文化C.高情境文化D.低情境文化B3.相比于高情境文化中的人,在谈话中,当双方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说话时,来自低情境文化的人会觉得不舒服。
A.对B.错A4.下列关于成就型文化与附属型文化不正确的描述是:A.在附属型文化中,将一个人身份地位和所属的组织联系起来是很重要的。
B.在附属型文化中,初次见面的人可能相互问“你学的是什么”、“你从哪里毕业的”。
跨文化沟通与交流演讲稿
![跨文化沟通与交流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7037aa7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c.png)
跨文化沟通与交流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有关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话题。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沟通与交流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仅是我们与外国友人交流的工具,更是我们拓展视野、增进理解、促进和谐的重要途径。
而要做好跨文化沟通与交流,我们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树立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文化差异,同时也要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
我们要学会从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尊重对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误解和冲突,建立起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关系。
其次,我们需要提高跨文化能力。
跨文化能力是指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文化适应能力和文化交流能力。
在语言沟通方面,我们要学会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学会倾听和理解对方的意见。
在文化适应方面,我们要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习俗和风俗,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偏见和歧视。
在文化交流方面,我们要勇于尝试和接受新事物,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跨文化沟通与交流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我们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和推动,共同营造一个促进跨文化交流的良好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共存和共荣。
在结束我的演讲之前,我想请大家记住一句话,“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我们都是地球村的一员,我们都应该珍惜和平共处的机会,共同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谢谢大家!。
00152组织行为学 考核知识点
![00152组织行为学 考核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d88292531126edb6f1a1092.png)
考【识记】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阶段核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步骤与研究方法绪论知【领会】研究内容四模块间的关系;学科基础;各研究方法的优缺点识【应用】各研究方法的比较与选择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概念][产生][学科基础]①研究对象: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组织管理学和人事管理学产生①心理学→测量、解释、引导及改变人的行为②研究范围:特定组织中的人・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管理学成为独立科学②社会学→社会中人的行为③研究目的:提升工作绩效/员工满意度・闵斯特伯格《心理学与工业效率》=工业心理学创始人③社会心理学→①+②结合[研究内容]・梅奥“人际关系学说”④人类学→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个体+群体+组织+领导[发展阶段]⑤政治学→政治环境中的行为20世纪~30年代/封闭的理性模式/泰勒、韦伯、法约尔30年代~60年代/封闭的社会性模式/梅奥、麦格雷戈60年代~70年代/开放的模式/费德勒70年代~ /开放的社会性模式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方法[研究步骤][研究方法]观点一:归纳综合→演绎推论→检验优点缺点观点二:弄清问题→查阅资料→假设→展开研究→观察测试→解释结论观察法简便/真实/全面花费时间/难以量化/被观察者难以接受难以说明条件与行为的关系调查法可以了解深层次内容要有专门训练/费时费力(访谈)运用面广/易发现问题无法避免信息失真有助于员工沟通调查法范围广/可量化设计问卷难/使用影响工作效率(问卷)适用于样本量大的调查缺乏交流和沟通个案分析法实验法控制条件严密/可反复验具有很大的人为性证/操作程序固定心理测验法情景模拟法针对性/客观性/预测性/动态性考【识记】人性假设的四种观点;X理论;Y理论;新华生主义的主要理论核个体行为的基本特征;卢因的群体动力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活动的特点;一章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知意志的表现;个性心理的含义【领会】人性假设的发展脉络;个体行为规律;识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个体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应用】人性假设的对应管理措施点及贡献;对两种内驱力的认识;分析影响人的行为的心理因素第一节 人性假设第二节 关于个体行为的解释人性假设管理措施19世纪末经济人①采用任务管理②管理[新华生主义的主要理论]托尔曼(中间变量)、赫尔(内驱力理论)、斯金纳(强化理论)20世纪20年代(亚当斯密)工作是少数人的事③实 托尔曼(整体行为主义)、赫尔(假设演绎系统)、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施明确的奖惩制度[卢因的群体动力论] B=f(P,E) B个体行为,P内驱力,E环境[行为的基本特征] 目的性/自主性/社会性/连续性/持久性/可塑性30年代社会人①关注人的需要②关注[个体行为规律]客观环境→主观需要→内在动机→具体行为→方向目标50年代(梅奥)人际关系③主张集体奖励④职位轮换⑤参与管理第三节 影响人的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20世纪50年代自我实现人①重视工作环境②内在[个体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马斯洛)激励③管理权限下放[认识过程]对事物属性的反映。
跨文化沟通与谈判技巧
![跨文化沟通与谈判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a7d9d0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6.png)
跨文化沟通的技巧
适应对方文化 了解对方文化背景,尊 重差异
尊重差异 认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 异性,避免偏见
学会倾听 聆听对方观点,尊重对 方意见
错误认知的幽默 用幽默的方式纠正错误 认知,缓解尴尬
15
跨文化沟通中的误解和挑战
面子文化 了解不同文化中关于面 子的概念与表达方式
社交距离 不同文化对于个人空间 与接触的看法
文化心理对谈判态度的塑造 塑造态度
如何理解文化心理 理解心理差异
20
跨文化谈判中的心理误区
信任与欺诈 建立信任的重要性 防范欺诈行为
冲突与妥协 解决冲突的策略 寻求妥协的技巧
亲近与疏离 建立亲近关系的方法 处理疏离感情的途径
如何处理心理误区 认识误区 改善沟通
21
跨文化谈判的心理战略
跨文化谈判需要运用心理战略,包括情感管理 技巧、团队合作心态和沟通技巧。这些战略可 以帮助谈判双方更好地理解彼此,提高谈判效 率和成功率。
8
跨文化谈判的挑战
语言障碍 不同语言可能会导致沟 通困难
价值观念的冲突 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 念差异会影响谈判结果
社会文化差异 不同背景下的社会文化 习惯会影响谈判过程
如何应对挑战 通过尊重、倾听和解决 冲突等方式来应对挑战
9
跨文化谈判中的技巧
主动倾听 聆听对方的需求和意见 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文化背景
文化融合必要性 为什么跨国企业需要进行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打破文化隔阂 如何打破跨国企业中存在的文化隔 阂? 有效融合不同文化的方法。
成功案例分析 分析一些跨国企业成功实现文化融合的 案例。 文化融合对企业带来的益处。
文化融合策略 制定文化融合策略的重要性 成功文化融合的关键因素。
自考 00152-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沟通
![自考 00152-组织行为学-第四章 沟通](https://img.taocdn.com/s3/m/4e53694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4.png)
第一节 沟通及其分类
一、沟通概述 (三)沟通过程
发讯者
编码
反馈
噪
声
背景
收讯者
译码
通 道
信息1 信息2
传递
噪
信息
声
Hale Waihona Puke 接收通 道第一节 沟通及其分类
二、沟通的分类 (一)按信息沟通渠道分类 1、正式沟通 (1)正式沟通的含义
正式沟通是指通过组织正式的管理渠道进行信息的交流。
(2)正式沟通的优缺点
正式沟通的优势在于其有较强的约束力并且容易保密;缺点是因为其对组织系统层层传递的依赖,不 但传递速度比较慢,而且也不够灵活。
(3)正式沟通的分类
按照信息的流向可以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水平沟通和斜向沟通等。 按照沟通网络可以分为链式沟通网络、轮式沟通网络、环式沟通网络、全通道式沟通网络、Y式沟通网 络、倒Y式沟通网络。
第一节 沟通及其分类
二、沟通的分类 (一)按信息沟通渠道分类 2、非正式沟通 (1)非正式沟通的含义
第二节 沟通的障碍及改善
二、有效沟通 (一)有效沟通的含义 有效沟通是指沟通的准确性、实时性和效率。 (二)有效沟通的特征 1. 信息的准确性 2. 信息的完整性 3. 信息沟通的及时性
第二节 沟通的障碍及改善
二、有效沟通 (三)有效沟通的技能 1. 改善沟通环境 2. 有效反馈 3. 有效授权 4. 有效训导 5. 完善沟通网络
非正式沟通是指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与组织内部明确的规章制度不相关的沟通。
(2)非正式沟通网络类型
① 单串型 ② 饶舌型 ③ 集合型 ④ 随机型
第一节 沟通及其分类
二、沟通的分类
(一)按信息沟通渠道分类 2、非正式沟通 (3)非正式沟通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这样来来去去了好几个回合,大卫才搞清楚原来机票早已售罄,而服
务员又不好意思直接告诉他
• 直接婉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一 个人在多大程度上会去主动寻找别人言词 背后的间接含义;另一方面则是一个人自 己在多大程度上喜欢拐弯抹角地说话。如 果你在这两方面得分都高,那么你的婉转 程度就非常之高,别人要听懂你说话的真 实含义就相当困难。
第四章 跨文化沟通
什么是跨文化沟通
• 沟通是通过语言和动作来发送和接收信息 的过程。沟通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换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是观点、意见,也可以是情 绪。因为信息是观点的承载体,所以,沟 通只有在人们对某些信息和环境享有共同 的知识背景时才能发生。
• 跨文化沟通指的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相互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
• 李女士:这就是我们公司创建者的部分远见。 • 霍特先生:我知道了,贵公司有一段悠久有趣的历史。如果你不介意的话,
我们或许该谈谈我们该怎样合作。 • 李女士:你没有要补充的吗? • 霍特先生:关于我们?没有了。你是知道的,我们是个年轻的公司,和贵公
司不一样。
• 李女士:好,那么我们可以谈谈业务上的事情了。有了你的承诺,我们从描 绘我们公司的组织结构开始吧,然后再说说这样的组织结构是怎样影响到我 们公司的行事原则的。然后,你也说说你们的公司。
语言沟通中的跨文化差异
• 直接与婉转, • 插嘴与沉默, • 高语境与低语境, • 联想与抽象
直接与婉转
• 美国人说话直截了当,开门见山;而中国 人则喜欢拐弯抹角,犹抱琵琶半遮面。在 谈生意的时候也常常见到这样的风格差别。 中国人谈具体的生意之前总要把自己公司 的背景、公司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组成等情 况详细介绍清楚,一两个小时后也许才谈 及真正要谈的生意;而美国人很可能一上 来就直奔主题,所以常常会产生误解。
• 日本人从不愿直接说“不”字,所以要表达“不”的意思就要借助各 种有创意的手法。
• 大卫:请买一张从东京去大阪的机票。 • 满脸笑容的服务员:嗯,去大阪的飞机票……请稍等。 • 大卫:多少钱? • 服务员:从东京坐火车去大阪挺不错的,沿途可以看风景。是不是要
买一张火车票? • 大卫:不要。请给我买一张飞机票。 • 服务员:那……其实,坐长途巴士也很好,上面设备齐全,豪华舒适。
低了。
• 玛沙:后来呢? • 珍妮特:他还是没说话。但是有点惊讶的样子。所以我就把我方的价
格降到了底线,再等他的反应。我已经不能再降了。
• 玛沙:他怎么说? • 珍妮特:他沉默了一会,就答应了。 • 玛沙:我们最后还是成交了。你应该开心才是。 • 珍妮特:我也这样想的。但后来我得知Maruoka先生认为我们的起价
• 霍特先生:我知道了,然后我们谈谈具体条款? • 李女士:条款? • 霍特先生:你知道的,就是一些基本事项。 • 李女士:我们不是正在谈基本事项吗? • 显然,李女士与霍特先生对所谓“基本事项”的理解很不相同:一个认为公
司的基本背景才是基本事宜,而另一个认为具体的生意条目才是基本事宜。 误解由此产生。
• 东方人。A先开始说,B在接A的话之前两段线有一丝小小 的非重合区间,这段空白表示沉默。也就是说,在回答或 接另一个人的话题时,应该有一个小小的停顿。这个停顿 可能只有几秒钟的时间,显示的是你在思索对方的话,思 考之后再回答。因此,沉默是对对方尊重的表现,同时也 表现自己的深思熟虑。
• 玛沙:谈判进行得怎样? • 珍妮特:不是很好,我们位于下风。 • 玛沙:出什么事了? • 珍妮特:哎,我提了我方的起价,Maruoka先生什么也没说。 • 玛沙:什么也没说? • 珍妮特:他就坐在那里,看上去很严肃的样子。所以,我就把价格放
• 再比如拒稿信。美国人写的拒稿信你一般在第3个字就看见了:“I'm sorry to inform you…(我很遗憾地通知你……)”但中国人的拒稿信则要 婉转数倍。据说有个英国投稿人收到了来自北京一家经济类刊物的一 封退稿信:
• “We h*e read your manuscript with boundless delight. If we were to publish your paper it would be impossible for us to publish any work of a lower standard. And as it is unthinkable that in the next thousand years we shall see its equal,we are, to our regret, compelled to return your divine composition, and beg you a thousand times, to overlook our short sight and timidity.”
• 对盎格鲁-萨克森人来说,A先说,说完时B接上,然后B 开始说,说完停下时A再接着说,一来一往,有问有答, 顺序清楚,是良好的对话方式。如果一个人在别人还没说 的对话方式是,A开始说话,但在A尚未 停下时,B就应该插嘴,打断对方,并自己接着往下说。 然后B在还未结束时,A插进来继续。打断对方被看成是 对对方的谈话感兴趣,而且自己也有很多感受要分享。
插嘴与沉默
• 在语言沟通中,另一个文化差异表现在讲 话的合理程式上。是一个接一个有条不紊 地讲话,还是大家彼此打断、七嘴八舌? 是一问一答,你说完一句我说下一句,还 是你说完我想一想再往下说,或者你没说 完我就插话?什么样的说话程式在某一文 化中被视为平常合理?不同民族、文化的 人在这一点上有明显的不同。
• 中文翻译为:
• “我们满怀喜悦地阅读了您的大作。如果我们发表您的作品,就将无 法再发表其他水平更低的作品。以后我们要发现与你文章同等水平的 作品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所以我们非常遗憾,不得不将您夺目的大 作退还于您,并请您千万次地饶恕我们的短视和懦弱。”
• 弄得这位英国作者云里雾里看了半天也不知自己的文章究竟是太好了 还是太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