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4 线段的和与差-章节测试习题(1)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线段的和与差课件
(2)由数到形:若点 M 在线段 AB 上,且 AB=2AM=2BM 或 AM=BM=12AB,则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
(1)作线段的和,一般在所作直线上依次截取已知线段. (2)作线段的差,在被减的线段上依次截取所要减的线段,余下的线段 即所求作的线段的差.
A
B
C
例 3 【教材补充例题】如图 2-4-3 所示,C 为线段 AB 上一点,D 是线段 AC 的中点,E 为线段 CB 的中点,AB=9 cm, AC=5 cm.
求:(1)AD 的长; (2)DE 的长. [全品导学号:01122164]
图 2-4-3
[解析] 由 D 是 AC 的中点,可知 AD=DC=12AC.又由 E 是 BC 的中点,可求出 CE 的长,所以根据 DE=DC+CE 可求出 DE 的长.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线段 的和与差课件
2020/8/19
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2.4 线段的和与差
2.4 线段的和与差
学习目标 1、理解两条线段的和与差,会根据线段图表示 线段的和与差. 2、经历尺规作图过程,会作两条线段的和与差. 3、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会解决与线段中点有 关的计算.
学习新知
l上作出一条线段等于a+b吗?
a
b
b
l
a+b
如图,已知两条线段a和b,且a>b,你能在直 线l上作出一条线段等于a-b吗?
a
b
a-b
b
l
想一想: 如何找到纸上线段的中点?
AMB
线段AM=MB= 1 AB ,或AB=2AM=2MB 2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2.4 线段的和与差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2.4线段的和与差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4节“线段的和与差”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属于几何学的范畴。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和与差的计算方法,理解线段的长度是可以在数轴上进行加减运算的,从而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和空间想象力。
教材从简单的生活实例出发,引出线段的和与差的概念,并通过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线段的和与差的计算方法。
同时,教材还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段的基本概念,如线段的性质、分类和表示方法。
他们对数学图形有一定的认识,但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线段的和与差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图形展示,让学生在直观上感受和理解线段的和与差。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和与差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任意两线段的和与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线段的和与差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线段在数轴上进行加减运算的原理,以及如何运用线段的和与差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教学辅助工具,展示线段的和与差图形,让学生在直观上感受和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活中的一段路程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段路程的和与差。
2.新课讲解:介绍线段的和与差的概念,讲解线段的和与差的计算方法。
3.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和与差的计算方法。
4.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4线段的和与差课件(新版)冀教版
即 AB的长是9cm
挑战自我
1、已知线段AB=a,延长线段AB至点C(如图),
使BC= AB, A
问:⑴线段AC的长为多少?
DB
C
⑵若点D为线段AC的中点, ①求线段CD的长.
②若BD=3cm,求AB的长.
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c,使它的长度等于3a-b
(利用直尺和圆规).
a
b
画法:
a a ba
三例等3分.如已图知,线点段PC是P=线1.∴段5cCP=Am=16B,12AAB的B求- 31中AB线点段,A点B的C、长D.把线段AB
解:设AB= x
A ∵ 点P是线段AB的中点,
C PD
B
∴
AP
=
1
AB 1 x 2
2
∴
CP
=
1 2
x
-
1 3
x
∵∵∴点ACCPC==、13ADAPB把-线A31Cx段AB三等分,∴∴AAxBB====616P66x×PCC=16.5×=91(.5cm=9)(cm)
3、把纸展开铺平,标明折痕点C. 问:线段AC和线段BC相等吗?
点C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C
和BC,点C叫做线段AB的中点.
若AC=BC, (或 AC=BC= 1 AB)
则C是线段AB的中点
2
若C是线段AB的中点; 则你能得到哪些关系式? A
C
B
AC=BC
AC=BC= 1 AB
2
AB=2AC=2BC
尺规作图注意事项: (1)只要求作出图形, 说明结果; (2)保留作图痕迹.
线段OB就是所求作的线段c
O
A
B
P
已知:线段a,b(如图),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
最新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精品课件设计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4 线段的和与差
AC=__2___AB,AD=__3__AB,AE=_4___AB;
AB=1___A_C___, AB=1___A_D___,AB= 1__A_E____.
2
3
4
最新冀教版初中数学精品资 料设计
想一想: 如何找到纸上线段的中点?
AMB
线段AM=MB= 1 AB ,或AB=2AM=2MB 2
最新冀教版初中数学精品资 料设计
如图,已知两条线段a和b,且a>b,你能在直 线l上作出一条线段等于a-b吗?
a
b
a-b
b
l
最新冀教版初中数学精品资
如图,已知线段a和直线l.
a
l
(1)在直线l上依次画出线段AB=a,BC=a, CD=a,DE=a.
A BCD E
l
最新冀教版初中数学精品资 料设计
A BCD E
(2)根据上述画法填空:
的长度叫距离.
2.如图所示,C,D,E为线段AB上的点,且
AC=CD=DE=EB,那么图中线段的中点有(C )
A D C EB
A.2 B .3个 C. 4个 D.5个
解析:C为线段AD中点, D为线段CE中点, D 为线段AB中点, E为线段DB中点
3.如图,线段AB上有两点C,D. ⑴图中共有几条线段?
所以AC=BD.
在等式的两边分别加上相等的量, 最新冀教版等初中式数学仍精品然资 成立.
料设计
线段的中点必须在线段上,中点将线段分成的 两部分一定相等,但两条线段相等不一定会有中
点.如下图所示,AB=BC,但B不是AC中点.
A
B
C
最新冀教版初中数学精品资 料设计
线段的和线段的差是数性结合思想的重要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4《线段的和与差》ppt课件
AB
CD
解:因为AB=CD,
所以AB+BC=CD+BC.
所以AC=BD.
在等式的两边分别加上相等的量, 等式仍然成立.
线段的中点必须在线段上,中点将线段分成的 两部分一定相等,但两条线段相等不一定会有中
点.如下图所示,AB=BC,但B不是AC中点.
A
B
C
线段的和线段的差是数性结合思想的重要 体现.线段的中点,是反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直线最短
B.若P是线段AB的中点,则AP=BP C.若AP=BP, 则P是线段AB的中点
D.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解析:A项应该是线段最短,直线没有长短; C 项A,P,B三点不一定共线;D项中线段
的长度叫距离.
2.如图所示,C,D,E为线段AB上的点,且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0 4:54:16 04:54:1 604:54 4/30/20 21 4:54:16 AM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1.4.3004:54: 1604:5 4Apr-21 30-Apr-21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04:54:1604 :54:160 4:54Fri day, April 30, 2021
七年级数学·上 新课标 [冀教]
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2.4 线段的和与差
学习新知
检测反馈
一根钢筋长度为1.5 ,另一根钢筋长度为 1.2 ,两根钢筋焊接在一起,最大的长度是多 少?
1.5+1.2=2.7
返回首页
学习新知
画线段AB=1cm,延长AB到C,BC=1.5cm.你 认为线段AC和AB,BC有怎样的关系?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4线段的和与差教学课件(新版)冀教版
解:(1)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
∵M,N分别为AB,BC的中点,
∴BM=
1 2
AB=30,BN=
1
2B C = 2 0 .
又∵AB=60,BC=40,
∴MN=BM+BN=50.
a
b
a-b
b
l
如图,已知线段a和直线l.
a
l
(1)在直线l上依次画出线段AB=a,BC=a,CD=a, DE=a.
A BCD E
l
A BCD E
(2)根据上述画法填空:
AC= ___2__AB,AD=__3__AB,AE=__4__AB;
AB=
1
__2__A_C__, AB=
_1 3__A_D___,AB=__14__A_E__.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检测反馈
A.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直线最短
B.若P是线段AB的中点,则AP=BP C.若AP=BP, 则P是线段AB的中点
D.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解析:A项应该是线段最短,直线没有长短;C 项A,P,B三点不一定共线;D项中线段的长度 叫距离.
2.如图,线段AB上有两点C,D. ⑴图中共有几条线段?
想一想: 如何找到纸上线段的2AM=2MB
2
例:如图,已知线段a,b.
⑴画出线段AB,使AB=a+2b.
a
b
a bb
AB=a+2b
⑵画出线段MN,使MN=3a-b.
a
a
a
b MN
例:如图,如果AB=CD,试说明线段AC和BD有怎 样的关系?
AB 解:因为AB=CD,
CD
所以AB+BC=CD+BC.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教学设计)《 线段的和与差》
《线段的和与差》教学设计本节课是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第三节课,本章是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本节课要求了会从“数”和“形”的两个方面来比较线段的大小,能说出线段比较大小的结果;知道线段的和与差的意义。
因此本节课重点是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转化,建模。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线段可以相加减,掌握用直尺、圆规作线段的和、差;2.利用线段的和与差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思想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感;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2.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用直尺、圆规作线段的和、差。
【教学难点】进行简单的计算。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已知线段AB ,用圆规、直尺画出线段CD ,使线段CD=AB 。
A B两点间的距离是指( )A.连结两点的直线的长度;B.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C.连结两点的直线;D.连结两点的线段。
二、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我们知道数(如有理数)可以相加减,那么作为几何图形的线段是否可以相加减呢?2.观察:如图所示,A 、B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1)图中有几条线段?2)这几条线段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学生讨论。
三、尝试探讨,学习新知1.画线段AB=1cm ,延长AB 到C ,使BC=1.5cm 。
2.画线段MN=3cm ,在MN 上截取线段MP=2cm 。
考考你:在画图时,你可曾发现线段AB 和BC 、AC 有怎样的关系?线段MN 和MP 、PN 有怎样的关系?AB+BC=ACMN-MP=PN如图,已知线段a ,b 且a>b 。
1.在直线l 上画线段AB=a ,BC=b ,则线段AC=_________2.在直线l 上画线段AB=a ,在AB 上画线段AD=b ,则线段BD=_________AB C。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2.4 线段的和与差(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学习、上课课件)
答案:C
感悟新知
知1-练
2-1. [ 期中·沧州 ] 已知线段 AB=3 cm,点 C 在直线 AB 上,BC=2 cm, 那么线段AC 的长为( C ) A. 5 cm B. 1 cm C. 5 cm 或 1 cm D. 无法判断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3 [母题 教材 P75 例 1] 如图 2.4-4,已知线段 a, b(a>b), 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 2a-b.
特别提醒 ◆线段的中点表示法
知2-讲
点 M 为线段 AB 的中点有三种表达方式: (1)点 M 在线段 AB上,且 AM=BM;
(2)AB=2AM=2BM; (3)AM=BM= 12AB. ◆线段的中点只有一个,且一定在线段上,类
似地,线段的三等分点有两个、线段的四等
分点有三个,且这些点都在线段上 .
(1)图中共有__6___线段条; (2)AD= __A_B__+ _B_C___+_C__D_; (3)AB+BD-__A_C___=CD.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2 已知线段 AB=6 cm,延长线段 AB 到点 C,使 BC=12AB,延长 BA 到点 D,使 AD=AC,则线段 CD 的长为( )
分点 . 如图 2.4-7,点 M, N 是线段 AB 的三等分点,则
有AM=MN=NB=
1 3
AB.
感悟新知
知2-讲
(2) 把一条线段分成四条相等的线段的点,叫作线段的四等分
点 . 如图 2.4-8,点 M, N, P 是线段 AB 的四等分点,则
有
AM=MN=NP=PB=
1 4
AB.
感悟新知
感悟新知
知1-练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线段的和与差)教育教学课件
A.AB<CD
B.AB>CD
C.AB=CD
D.无法确定哪条长
2.如图,AB=CD,则AC与BD的大小关系是( C )
A.AC>BD B.AC<BD
C.AC=BD
D.无法确定
知识讲解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B.线段MN就是M,N两点间的距离 C.在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最短的连线的长度就是这两点间的距离 D.从武汉到北京,火车行走的路程就是武汉到北京的距离
知识讲解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B. 两点间的连线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C. 连接两点的直线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D. 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知识讲解
知识点 3 线段的基本事实
问题
现在让我们考虑下面的事例:
(1)小狗看到远处的食物,总是直奔向食物.
随堂训练
1. 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B=5cm,BC=4cm,那么
A,C两点的距离是(C)
A.1cm
B.9cm
C.1cm或9cm D.以上答案都不对
C
A
C
B
3.如图,延长线段AB到C,使BC=4,若AB=8,则
线段AC的长是BC的____3____倍.
4. 如图,已知B是AC的中点,C是BD的中点,若 BC
4.如图,某同学的家在A处,星期日他到书店去买书,想尽快赶到书
店B,请你帮助他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 B )
A. A→C→D→B
B.A→C→F→B
C.A→C→E→F→B
D.A→C→M→B
知识讲解
5.下列四个生活、生产现象: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4线段的和与差课件(新版)冀教版
②若BD=3cm,求AB的长.
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c,使它的长度等于3a-b
(利用直尺和圆规).
a
b
画法:
a a ba
A
B EC
DD
F
1.画射线AF.
2.用圆规在射线AF上依次截取AB=BC=CD=a.
3. 在线段AD上截取DE=b.
线段AE就是所求的线段c.
(或 线段AE=3a-b)
谈谈收获吧
尺规作图注意事项: (1)只要求作出图形, 说明结果; (2)保留作图痕迹.
线段OB就是所求作的线段c
O
A
B
P
已知:线段a,b(如图),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
线段c,使得它的长度等于两条已知线段的长度
的和.
画法:
a
b
(1)画射线OP;
O
A
C
P
(2)用圆规在射线OP上截取OA=a ;
(3)用圆规在射线AP上截取AC=b.
2、已知:直线l上有A、B、C三点,且线段 AB=8cm,线段BC=5cm,求线段AC的长.
解:
(1)如图:
l
A
BC
AC=AB+BC =8+5=13cm
(2)如图:
l
AC B
AC=AB-BC =8-5=3cm
请按下面的步骤操作: 1、在一张透明纸上画一条线段AB;
2、对折这张纸,使线段AB的两个 端点重合;
∴ AC = 1 AB 1 x
3
3
∵ CP=AP -AC
6
∴∴AxB==6P6PCC=6×1.5=9(cm) AB=6×1.5=9(cm)
即 AB的长是9cm
挑战自我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线段的和与差(2)
A.AC+CD=AB-BD C.AB-CD=AC+BD
B.AB-CB=BAD-BC D.AD-AC=CB-DB
感悟新知
例2 如图,已知线段a,b. (1)画出线段AB,使AB=a+2b. (2)画出线段MN,使MN=3a-b.
解:(1)如图, 线段AB=a+2b.
(2)如图,
线段MN=3a-b.
知2-练
A.线段AB上 B.线段AB的延长线上 C.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 D.直线l上
感悟新知
2.根据图填空:
知1-练
(1)MN=AN-_______; AM
(2)AM=AB-MN-_______; (3)AB=AM+MN+__N__B___=_______+MB.
3.下列关系式中,与图不相N符B的是( AM)
1 2
感悟新知
知2-练
3.如图,C是线段AB上的一点,M是线段AC的中点, 若AB=8cm,BC=2cm,则MC的长是( ) B
A. 2cmB. 3cm C. 4cmD. 6cm
课堂小结
线段的和与差
计算线段长度的技巧: (1)逐段计算法:即欲求线段a+b的长,先求a,再求b, 然后计算a+b. (2)整体求值法:当根据已知条件无法进行逐段计算或逐 段计算比较繁琐时,应考虑运用整体思想求值. (3)设元求值法:当问题中出现线段的比例关系时,常采 用数形结合思想,根据图形的特点和题目的已知条 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量设为未知数,建立方程求解.
第二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2.4线段的和与差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线段的和与差
线段和中点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课时导入
复习问 引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节测试题1.【答题】已知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且AB=12cm,点M、N分别是线段AO、线段BO的中点,那么线段MN的长度是( )A. 6cmB. 5cmC. 4cmD. 无法确定【答案】A【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OM,ON,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解答】∵点O是线段AB上一点,∴AO+BO=AB=12.∵点M、N分别是线段AO、线段BO的中点,∴MO=AO,NO=BO.∴MN=MO+NO=(AO+BO)=6(cm).选A.2.【答题】下列关系中,与图示不符合的式子是( )A. AD-CD=AB+BCB. AC-BC=AD-DBC. AC-BC=AC+BDD. AD-AC=BD-BC【答案】C【分析】根据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依次进行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解答】解: A. AD-CD=AC=AB+BC,正确;B. AC-BC=AD-DB=AB,正确;C. AC-BC=AC+BD,错误;D. AD-AC=BD-BC=CD,正确.选C.3.【答题】为比较两条线段AB与CD的大小,小明将点A与点C重合使两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点B在CD的延长线上,则( )A. AB<CDB. AB>CDC. AB=CDD. 以上都有可能【答案】B【分析】根据线段的比较,点A与点C重合使两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点B在CD的延长线上,可得答案.【解答】解:由点A与点C重合使两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点B在CD的延长线上,得AB>CD.选B.4.【答题】线段AB=2 cm,延长AB到C,使BC=AB,再延长BA到D,使BD =2AB,则线段DC的长为( )A. 4 cmB. 5 cmC. 6 cmD. 2 cm【答案】C【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BD=2AB,直接代入求值即可.【解答】解:∵BD=2AB,AB=2cm,∴BD=4cm,DC=DB+BC=4+2=6cm.选C.方法总结:在未画图类问题中,正确画图很重要.所以能画图的一定要画图这样才直观形象,便于思维.5.【答题】已知线段AB=1 cm,BC=3 cm,则点A到点C的距离为( )A. 4 cmB. 2 cmC. 2 cm或4 cmD. 无法确定【答案】D【分析】没有明确A、B、C三点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故点A到点C的距离无法确定.【解答】选D.6.【答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B. 画出A,B两点间的距离C. 连接点A与点B的线段,叫A,B两点间的距离D.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数,不是指线段本身【答案】D【分析】根据线段的性质,两点间的距离的定义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A错误;B. 量出A,B两点间的距离,故B错误;C. 连接点A与点B的线段的长,叫A,B两点间的距离,故C错误;D.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数,不是指线段本身,正确.选D.7.【答题】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个点,CD=3 cm,M是AC的中点,N 是DB的中点,AB=7.8 cm,那么线段MN的长等于( )A. 5.4 cmB. 5.6 cmC. 5.8 cmD. 6 cm【答案】A【分析】由已知根据线段的和差和中点的性质可求得MC+DN的长度,再根据MN=MC+CD+DN不难求解.【解答】解:∵M是AC的中点,N是DB的中点,CD=3cm,AB=7.8cm,∴MC+DN=(AB-CD)=2.4cm,∴MN=MC+DN+CD=2.4+3=5..4cm.选A.8.【答题】如图,AB=CD,那么AC与BD的大小关系是( )A. AC=BDB. AC<BDC. AC>BDD. 不能确定【答案】A【分析】由题意已知AB=CD,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两边都减去BC,等式仍然成立.【解答】方法总结根据AB=CD可得:AC+BC=BD+BC,则AC=BD,故选择A.9.【答题】下列错误的判断是( )A. 任何一条线段都能度量长度B. 因为线段有长度,所以它们之间能比较大小C. 利用圆规配合尺子,也能比较线段的大小D. 两条直线也能进行度量和比较大小【答案】D【分析】根据直线、线段的性质:直线不可以度量,无法比较长短;线段可以度量,能比较长短,逐项判定即可.【解答】方法总结直线和射线的长度是无法度量的,则两条直线不能比较大小.10.【答题】如图,量一量线段AB,BC,CA的长度,就能得到结论( )A. AB=BC+CAB. AB<BC+CAC. AB <D. AB=【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可得出答案.【解答】方法总结分别量出各线段的长度,然后得出正确答案,故选择B.11.【答题】把两条线段AB和CD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比较长短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如果线段AB的两个端点均落在线段CD的内部,那么AB<CDB. 如果A,C重合,B落在线段CD的内部,那么AB<CDC. 如果线段AB的一个端点在线段CD的内部,另一个端点在线段CD的外部,那么AB〉CDD. 如果B,D重合,A,C位于点B的同侧,且落在线段CD的外部,则AB〉CD【答案】C【分析】可以根据选项所述,进行实际操作,即可得出答案.【解答】方法总结A选项如图1所示,则AB<CD,正确;B选项如图2所示,则AB<CD,正确;C选项如图3所示,则AB<CD,错误;D选项如图4所示,则AB>CD,正确;故选择C.12.【答题】如图,点为线段上一点,若线段,,、两点分别为、的中点,则的长为______cm.【答案】4【分析】根据可得CB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B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D、AE的长,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解答】解:由,,得,由线段和差得,由、两点分别为、的中点,得,,,由线段和差得.13.【答题】已知线段AB,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AC=2BC,在AB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D,使DA=2AB,那么线段AC:DB=______.【答案】2:3【分析】由条件可求得AC=2BC,DB=3BC,计算即可.【解答】∵AC=AB+BC=2BC,∴AB=BC,∵DA=2AB,∴DA=2BC,∴DB=DA+AB=3AB=3BC,∴AC:DB=2BC:3BC=2:3,故答案为:2:3.【方法总结】本题考查求解线段长度的知识,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得出长度之间的关系.14.【答题】已知线段AB,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AC=3BC,在AB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D,使DA=AB,那么线段AC是线段DB的______倍.【答案】【分析】设AB=x,根据线段间的关系可得出BC=x、DA=AB,结合AC=AB+BC、DB=DA+AB即可求出AC、DB的长度,二者相比后即可得出结论.【解答】如图,设AB=x,则BC=x,DA=AB,∴AC=x+x=x,DB=x+x=x,∴.方法总结:本题考查求解线段长度的知识,难度不大,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得出长度之间的关系.15.【答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直接按顺序填写数字,如13)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连接两点间的线段,叫做这两点的距离.【答案】12【分析】根据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进行分析即可.【解答】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说法正确;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说法正确;③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原来的说法错误;故说法正确的有①②.故答案为:①②.16.【答题】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若CB=4,DB=7,且D是AC中点,则AC的长等于______.【答案】6【分析】先根据CB=4,DB=7求出CD的长,再根据D是AC的中点求出AC的长即可.【解答】∵DB=7,CB=4,∴CD=BC-BC=7-4=3,∵D为AC中点,∴AC=2CD=6,故答案为:617.【答题】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D是AC的中点,若CB=3,DB=7,则AC的长为______.【答案】8【分析】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DC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解:∵CB=3,DB=7,∴DC=DB-BC=7-3=4,∵D是AC的中点,∴AC=2DC=8,故答案为:8.18.【答题】如图,C是线段AB上的一点,M是线段AC的中点,N是线段BC的中点,且MN=3cm,则AB的长为______cm.【答案】6【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C+CB=2MN的长,依此可得AB的长.【解答】∵M是线段AC的中点,∴CM=AC,∵N是线段BC的中点,∴CN=BC,∴MN=CM+CN=AC+BC= (AC+BC)=AB=3cm,∴AB=6cm.故答案为6。
19.【答题】如图,从A地到B地共有五条路,人们常常选择第③条,请用几何知识解释原因:______.【答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分析】根据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进行解答即可.【解答】在连接A、B的所有连线中,③是线段,是最短的,所以选择③的原因是:两点之间,选段最短.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0.【答题】如图,点C、D、E、F都在线段AB上,点E是AC的中点,点F是BD的中点,若AB=30,CD=6,则线段EF的长为 ______.【答案】18【分析】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C+DB),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E+BF),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解答】解:∵点E是AC的中点,,∴EC=AC.∵点F是BD的中点,∴DF=DB,∴EF=EC+CD+DF=AC+CD+DB=(AC+DB)+CD=(AB-CD)+CD=(30-6)+6=12+6=18故答案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