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二中应元学校2020年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二中应元学校2020年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制氧气
D.一定质量的木炭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一定量过氧化氢在密闭容器中分解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
C .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
D .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3.已知:2
2Mg OH M O (gO+H )
,CaCO 3
高温
CaO+CO 2↑。
取12.9gMg (OH )2和CaCO 3的
混合物,加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 点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 3、MgO 和Mg (OH )2
B .y 点剩余固体中镁元素质量为1.2g
C .z 点发生的反应为CaCO 3
高温
CaO+CO 2↑
D .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 3和MgO 4.将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a 和b ,只向b 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另一份微微加热。
则放出氧气的质量(m )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
B .
C.D.
5.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
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
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鉴别空气和氧气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
C鉴别食盐和白糖观察颜色进行区别
D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
A.A B.B C.C D.D
6.有氧化镁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共 4g,经测定其中含有氧元素 1.8g,则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是()
A.Al2O3B.CuO C.CaO D.Fe2O3
7.已知由CuS、CuSO3、Cu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3x
B.1-2x
C.1-x
D.无法计算
8.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8g,通过足量的炽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所得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其质量增加了9. 6g,则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A.2. 8g
B.4. 4g
C.5.2g
D.7.2g
9.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 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
体中
木条熄灭
该瓶中气体一定是二
氧化碳
B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塑料瓶变瘪CO2能溶于水
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
C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
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
氧气后白磷燃烧
温度是燃烧需要的条
件之一
D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
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该气体是CH4
A.A B.B C.C D.D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4312110
反应后质量(g)4406X
A.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
C.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5:2
1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镁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C.比较不同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
D.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
12.“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其长短仅相当于l纳米左右(1纳米=10-9米)。
它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外做功。
下列关于分子机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肉眼能直接观察到分子机器
B.分子机器驱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分子机器的驱动不需要能量
D.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相同
13.某物质R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已知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其中含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
则R的化学式为()
A.C5H10O2B.C5H10O5
C.C6H6O6D.C6H12O6
14.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C.可能只有甲烷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15.下列有关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红色火焰,并放热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g 碳和80g 的氧气充分反应生成92g二氧化碳
B.用酚酞试液无法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
C.加热Ca(OH)2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D.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17.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固体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氯化钠
B.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C.量取液体时,手持量筒,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称量固体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应该用镊子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天平平衡
18.某化合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该化合物的化学式量为26,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2H2
B.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2.3%
C.3.9g该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13.2g二氧化碳
D.5.2g该化合物与6.9g酒精(C2H5OH)含有等质量的碳元素
19.在一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②Y、Q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11:9
③Z是反应物,X、Y、Q均为生成物④反应后X的质量为0 ⑤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为1:4
A.①②④B.③④C.④⑤D.②④⑤
20.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21.依据氯元素的化合价的不同,有关物质按照一定的规律可排列如下①NaCl,②Cl2,③HClO,④R,⑤Cl2O7,则R 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KClO3B.Ca(ClO)2C.HClO4D.KCl
22.在由CH4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是
A.11:18 B.22:9 C.11:37 D.1:1
23.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
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A B.B C.C D.D
24.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19.78.721.60.4
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19.40 3.6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中,物质B和物质D质量比为87:36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25.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A.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B.镁在空气中加热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某校学生在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她将带火星的某种材质小木条插入盛满氧气氧气瓶中,发现木条复燃,取出吹灭后,再次将将带火星木条插入,发现小木条又能复燃,多次重复上述操作后发现,木条最后不再复燃。
于是她与小李等其他同学决定探究能使带火星的该种材质的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少的体积分数。
(假设此时空气中氮气、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为79%、21%)实验步骤如下:①取5个大小相同的集气瓶,分别编号为1、2、3、4、5,并分别使集气瓶内留有占集气瓶容积10%、20%、30%、40%、50%的水(余下为空气),用玻璃片盖住,并倒扣于装有水的水槽中。
②分别用排水法向上述5个集气瓶中通入氧气,小心地把5个集气瓶内的水排尽,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正立放好。
③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见下表)
编号12345
现象微亮亮很亮复燃
(1)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编号为5的集气瓶,其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能够顺利完成,说明氧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性质。
(3)气体的体积分数是指某气体的体积与总混合气体的体积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编号为4的集气瓶前,4号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提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4)小李认为实验到此还没有得出结论,他决定继续进行研究。
为使实验更具针对性,你
认为他应该使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4号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5)试用微粒观点解释氧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这一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气密性良好,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1)红磷燃绕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间的五分之一,可能的一种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有A、B、C、D、E、F六种物质,A、B物质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构成A分子的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食品包装袋常充入B物质来防腐,C在A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E在A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F。
(1)根据以上现象,写出这几种物质的名称B______、D________、E_______、
F__________
(2)保持A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
29.A--G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可转化,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已知C、E为常见的气体,C能结合血红蛋白,使人中毒,E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请回答:
(1) F的化学式_____ ,D物质的用途. _____
(2)写出“A→B”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D→C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
30.A、B.…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其中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常温下为液态,H是一种黑色固体,在①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试推断: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②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 、因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五分之一,因此装置中气体体积应该约减少五分之一,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 、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剩余固体中至少含有氯化钾,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木炭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时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D 。
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一定量过氧化氢在密闭容器中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2H 2O 22MnO 2H 2O+O 2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分子数在不断增多,直至反应结束,故选项错误;
B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水和氧气,锰元素的质量一直不变,故选项正确;
C 、固体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
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气体质量应该增加至反应结束,故选项错误;
D 、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时,使用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不使用催化剂时,反应速率慢,但是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氧气质量相等,故选项错误。
故选B 。
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的质量要减少;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
A 、12.9g 为CaCO 3、Mg(OH)2的混合物,加热,Mg(OH)2首先分解跑掉水蒸气,固体质量开始减少,当固体质量变为12g 时,Mg(OH)2分解完,生成水的质量为12.9g-12g=0.9g ;所以x 点表示Mg(OH)2正在分解的阶段,即x 点剩余固体物质为CaCO 3、Mg(OH)2和MgO ;
B 、y 点对应阶段为CaCO 3尚未分解的阶段,固体为CaCO 3和MgO ,根据生成水质量0.9g ,设氢氧化镁及氧化镁质量分别为m 、n 。
2
2ΔMg(OH)MgO +H O
5840
18m n 0.9g ,得m=2.9g ,n=2g ,氧化镁中镁元素质量为:2g×2440
=1.2 g ,碳酸钙质量为12.9g-2.9g =10g ;
C 、z 点表示CaCO 3分解的阶段,方程式为:CaCO 3高温CaO+CO 2↑;
D 、若剩余固体为CaCO 3和MgO ,说明Mg(OH)2已经反应完、CaCO 3还没有分解(如果开始分解,剩余固体中肯定有氧化钙);此时剩余固体为12克,其中有10克碳酸钙,则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表示为:
4010100%100100%33.3%12g g
⨯⨯⨯=,不等于36%,D 选项错误。
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过氧化氢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放出氧气,不是从一开始加热就产生氧气,错误;
B 、质量相等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量应该是相等的,与催化剂没有关系,错误;
C 、加入催化剂反应速度要快,但生成的氧气的量相等,过氧化氢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放出氧气,本试题考察的是反应时间,故应从最开始就有氧气生成,正确;
D 、加入催化剂反应速度要快,但生成的氧气的量相等,过氧化氢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放出氧气,本试题考察的是反应时间,故应从最开始就有氧气生成,错误。
故选C 。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反之则不是氧气,该选项设计合理;
B 、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时,能使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该选项设计合理;
C 、食盐和白糖都是白色固体,通过观察颜色不能区分食盐和白糖,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D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伸入氧气中的木条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该选项设计合理。
故选C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8%4110g
g ⨯=45%,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100%40
⨯=40%,所以要达到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另一种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需大于45%。
【详解】
A. Al 2O 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3100%102⨯⨯=47.1%>45%,此选项符合题意; B. CuO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100%80⨯= 20%<45%,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CaO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100%56
⨯≈28.6%<45%,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Fe 2O 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3100%160
⨯⨯=30%<45%,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7.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混合物中Cu 、S 原子个数比为1:1,二者的质量比为64:32;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 ,设Cu 的质量分数为a ,则有
64a =32x
解得:a=2x ,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x-2x=1-3x 。
故选A 。
根据物质组成元素的特点,利用数学的技巧处理复杂的化学计算,是解决此类问题所需要的能力。
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设原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为(8-x)g;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9.6-x)g;
Δ
CO+CuO Cu+CO
2
2844
(8-x)g(9.6-x)g
2844
=
(8-x)g(9.6-x)g
x=5.2g
故选:C。
9.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氮气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也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熄灭,不可以直接确定是二氧化碳,故A错误。
B.二氧化碳溶于水使软塑料瓶变瘪,故B正确。
C.探究氧气对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故C错误。
D.证明燃烧产生水,但是不能确定是甲烷,也可以是酒精,故D错误
故选:B
1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由表可知,反应前后,甲物质的质量不变,因此,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由表可知,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乙增加9g,丙减少15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原则可得,丁增加15g-9g=6g,由反应物越反应越少,生成物越生成越多可知,该反应反应物有一种:丙,生成物有两种:乙和丁,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由选项B可知,该反应反应物有一种:丙,生成物有两种:乙和丁,符合“一变多”化合反应条件,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由选项B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乙增加9g,即该反应生成了9g乙,丁增加15g-
9g=6g,,即该反应生成了6g丁,因此,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9:6=3:2,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此题是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面的题目,解题关键是:掌握反应物越反应越少,生成物越生成越多,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等原则,该题属于中考的热点题目,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考查形式较为灵活,注意仔细审题。
1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锌和镁的形状不同,不能比较其活泼性,符合题意;
B、Y型管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而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不符合题意;
C、相同条件下,活塞越难压缩,说明微粒之间的间隔越小,越容易压缩,说明微粒之间间隔越大,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B
解析:B
【解析】A、由题可知:“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是说该机器很小,跟分子一样属于纳米级的,并没有标明能直接观察到分子;B决定物质种类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分子机器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所以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即物质的结构改变,所以物质的种类改变,是化学变化;C. 分子机器的驱动需要能量:电能、光能;D. 由题中信息可知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不相同;选B
1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由物质R中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40%-6.7%=53.3%;
则1个R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为150×40%÷12=5;
1个R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为150×6.7%÷1≈10个;
1个R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为150×53.3%÷16≈5;
则R的化学式为C5H10O5。
故选:B。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说明气体X中一定没有二氧化碳,正确;
B、装置③里是浓硫酸,作用是吸收水分,增重1.8g,说明燃烧后生成1.8g的水,装置④是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增重2.2g,说明燃烧后生成2.2g的二氧化碳,即气体燃烧后生成的水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9:11,即原气体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
素,而根据甲烷燃烧的方程式:CH4+ 2O2点燃
CO2+ 2H2O 中H2O与CO2质量比就是9:
11,不正确;
C、由上分析可知可能只有甲烷,正确;
D、由上分析可知气体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正确;故选B。
15.D
解析:D
【解析】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A错误;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放出热量,故B错误;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C错误;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D正确;故答案为D。
16.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根据方程式C+O2点燃CO2,碳和氧气反应时的质量比是3:8,所以12g碳和80g氧气不会恰好完全反应,氧气有剩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92g,故A错误;
B、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不变色,故用酚酞试液无法区分稀盐酸和食盐水,故B正确;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加热Ca(OH)2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故C错误;
D、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小,故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故D错误。
故选B。
17.B
解析:B
【解析】
A、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时要注意“左物右码”,错误;
B、溶于配制好后需要标明溶液的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正确;
C、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错误;
D、定量称量固体质量时,指针向左偏,说明左盘重了,应该减少药品的质量直至天平平
衡,错误。
故选B。
1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C2H2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4:2=12:1,该化合物的化学式量为:12×2+1×2=26,该选项说法正确;
B、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
100%
26
⨯=92.3%,该选项说法正确;
C、3.9g该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
2412
3.9g
2644
⨯÷=13.2g,该
选项说法正确;
D、5.2g该化合物、6.9g酒精中碳元素质量分别为:
24
5.2g
26
⨯=4.8g、
24
6.9g 3.6g
46
⨯=,因此碳元素质量不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8+2+40+5=待测值+24+8+23,可求得待测值=0,根据反应前后XYZQ 的质量变化可知,XZ为反应物, YQ为生成物,。
故该反应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故错误;
②该反应中不能确定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故不能确定相对分子质量比,故错误;③由前面的分析可知,XZ为反应物,故错误;④由①分析可知,反应后X的质量为0,故正确;⑤由表可知,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8,参加反应的Z的质量为32,故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为1:4,正确。
故选C。
20.A
解析:A
【解析】
A、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②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状态,易升华且大量吸热,常用用于人工降雨,正确;
B、焚烧植物秸秆将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错
误;C、①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②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开灯会产生电火花,易引燃混合气体,发生危险,错误;D、氧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隔,错误。
故选A。
2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已知Na为+1价、H为+1价、O为-2价,设①NaCl③HClO⑤Cl2O7中Cl元素化合价分别为x1、x3、x5,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1)+x1=0,解得x1=-
1;(+1)+x3+(-2)=0,解得x3=+1; 2x5+(-2)×7=0,解得x5=+7;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②Cl2中Cl元素化合价为0。
因此可得出:物质是按Cl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进行排列的,则④R中Cl元素化合价应在+1和+7之间。
A、设KClO3中Cl元素化合价a,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1)+a+(-2)×3=0,解得a=+5,Cl元素化合价在+1和+7之间,正确;
B、设Ca(ClO)2中Cl元素化合价b,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
(+2)+b×2+(-2)×2=0,解得b=+1,Cl元素化合价不在+1和+7之间,错误;
C、设HClO4中Cl元素化合价c,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1)+c+(-2)×4=0,解得c=+7,Cl元素化合价不在+1和+7之间,错误;
D、设KCl中Cl元素化合价d,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1)+d=0,解得d=-1,Cl元素化合价不在+1和+7之间,错误。
故选A。
2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气体中C、H元素质量比为:60%:40%=3:2,其中C、H原子个数比:
32
18
121
=
::;所
以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8
1:4
12
=
:,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1×44):
(4×18)=11:18。
故选A。
23.A
解析:A
【解析】A、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
B、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并列关系;
D、化合反应属于化学反应。
解:右图所示关系是交叉关系。
A、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正确;
B、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故错误;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并列关系,故错误;
D、化合反应属于化学反应,二者是包含关系,故错误。
故选A。
24.A
解析:A
【分析】
【详解】
A、题中的表格可知C为反应物D和B为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增加的质量为
21.6g-3.2g-10.7g=7.7g;待测值为27.4g,故A正确;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27.4g,故B不正确;
C、反应中,物质B和物质D质量比为107:32,故C不正确;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A。
2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而不是质量比,故选项A不正确;
B、镁在空气中加热,镁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镁,所以固体的质量增加,当镁反应完后,固体质量就不在增加,故选项B正确;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的质量在不断减少,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在不断增加,当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C不正确;
D、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之间的量的变化,首先必须看清楚图像的横坐标、纵坐标,然后根据各选项中量的变化解答。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木条复燃不易溶于水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52.6% 小于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的微粒与氧气分子接触的几率越大
【解析】
【详解】
(1)氧气能使带
解析:木条复燃不易溶于水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52.6% 小于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的微粒与氧气分子接触的几率越大
【解析】
【详解】
(1)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根据题意,编号4的集气瓶内氧气的浓度比编号5中氧气的浓度低,木条能够复燃,所以编号5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