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心理学复习资料
锻炼心理学考试题答案
![锻炼心理学考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ace31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f.png)
锻炼心理学考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 锻炼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锻炼行为的生理机制B. 锻炼行为的心理影响C. 锻炼行为的社会影响D. 锻炼行为的动机分析答案:B2. 锻炼心理学中,哪种理论最常用于解释个体的锻炼动机?A. 自我效能理论B. 目标设定理论C. 计划行为理论D. 认知失调理论答案:C3. 根据锻炼心理学,以下哪项不是影响锻炼行为的心理因素?A. 自我效能感B. 身体形象C. 社会支持D. 空气质量答案:D4. 在锻炼心理学中,锻炼的自我调节策略包括哪些?A. 目标设定和自我监控B. 环境控制和同伴支持C. 奖励和惩罚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锻炼心理学研究表明,以下哪项不是锻炼的长期益处?A. 改善心血管健康B. 增强肌肉力量C. 提高社交技能D. 预防慢性疾病答案:C二、多选题1. 锻炼心理学中,哪些因素可以增强个体的锻炼动机?A. 积极的锻炼体验B. 社会支持C. 个人目标设定D. 环境障碍答案:ABC2. 锻炼心理学认为,哪些因素可能阻碍个体的锻炼行为?A. 缺乏时间B. 缺乏兴趣C. 缺乏自我效能感D. 环境障碍答案:ABCD三、判断题1. 锻炼心理学只关注个体在锻炼过程中的心理体验。
答案:错误2. 锻炼心理学认为,锻炼行为的改变可以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和情感来实现。
答案:正确3. 锻炼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锻炼行为没有影响。
答案:错误4. 锻炼心理学中,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锻炼任务的能力的信念。
答案:正确5. 锻炼心理学认为,锻炼动机是影响锻炼行为的唯一因素。
答案:错误结束语:通过本次考试,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锻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影响锻炼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
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大家在未来的锻炼实践中,更好地激发和维持锻炼动机,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7d712e6561252d380eb6ecf.png)
第1章绪论1. 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侧重点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运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体育心理学强调研究体育教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锻炼心理学集中研究体育锻炼对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的作用2. 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p15-17)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运动心理学的任务:1) 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2) 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3) 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4) 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1) 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2) 运动项目的性质3) 进行实验控制的难易程度3. 运动心理学之父:1923年,格里菲斯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
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4. 社会促进效应:特里普利特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心理学问题的人,于1897年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发表关于社会促进效应的论文。
第2章运动活动的动机1. 动机的概念和分类概念: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好强化作用。
分类:①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②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③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④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主观内部的动机外部动机:指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客观外部的动机2. 动机的三个理论:1) 成就需要理论:由默里提出的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240fabf07c1cfad6195fa7e8.png)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㈠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任职、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3.追加反馈:指动作执行后所获得的信息是凭借外力和外物对于动作结果所外加的信息。
4.学习曲线:是表示一种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绩效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5.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动力。
6.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7.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8.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9.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10.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11.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12.焦虑:是个体字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13.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14.运动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5.模拟训练:也称“比赛模式化训练”、“比赛适应性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
16.表象:是一种不需要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人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7.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77b212516fc700abb68fc6c.png)
名词解释:1.运动动机:运动动机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2.归因理论: 是对行为与动机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
即人们总是力求在自己认知的基础上解释、理解和预测着各种事件。
3.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4.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激力的微弱而持久,但井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5.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话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6.体育锻炼:包括各种与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分等有关的活动形式,它通常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7.运动智能:运动智能是智能的一种,是指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有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体育学习和运动训练的能力。
8.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9.驱力理论:经spense等修订并定型的驱力理论认为运动表现(p)是习惯(H)与驱力(D)的乘积,即P=H×D,在这里习惯是指完成动作技能时个体所处的运动技能掌握阶段,或正确动作、错误动作表达的比例优势。
10.倒u形假说:倒U假说认为,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发改善。
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的方向发展,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的逐渐恶化和成绩的下降。
11.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和预测及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他们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
12.归因训练: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afdd535ee06eff9aef80738.png)
体育心理学一、体育心理学概述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1.研究对象不同:体育心理学侧重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运动心理学侧重于运动训练与比赛中的心理现象锻炼心理学侧重于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2.研究目标不同:体育心理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运动心理学的目标是心里因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锻炼心理学的目标是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中国的体育心理学发展:1.古代的体育心理学萌芽2.近代的体育心理学:1926年,马约翰《运动的迁移价值》3.现代的体育心理学:1979年,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里专业委员会成立198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成立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分工将更为明确2.运动心理学的专业领域将进一步细分3.体育心理学的质性研究方法将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4.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将更加广发二、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是一种S—R(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该理论把环境看做刺激,把伴随刺激产生的行为看作是反应。
斯金纳强化学说的原则:1.小步子原则2.积极性原则3.及时反馈原则4.自定步调原则5.低错误率原则建构主义心理学在体育运动学习中的运用:1.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2.强调“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3.注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人本主义心理学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1.重视学生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2.重视意义学习,强调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3.重视学习的方法,强调学习的过程4.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三、运动兴趣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运动兴趣的特性:1.倾向性 2.广泛性 3.稳定性 4.效能性运动兴趣的分类:1.根据内容,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2.根据倾向性,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3.根据广泛性,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4.根据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培养运动兴趣的重要性:1.强大的动力作用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3.最终实现终身体育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因素:1.运动需要的满足2.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3.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应性4.成功体验的获得5.融洽的师生关系四、运动动机运动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运动动机的功能:发动功能、选择功能、强化功能、维持功能运动动机的种类:1.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3.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直接动机:指向于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直接特征的动机间接动机:指向于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间接结果的动机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充分重视和利用各种需要:1.提高内部动机2.激发外部动机(2)提高体育成就动机(3)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4)及时反馈,肯定评价(5)端正体育态度体育态度: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五、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与目标设置学习目标定向和成就目标定向的差异:1.看待成功2.运动目的3.运动道德和攻击性行为4.运动快乐感5.学习策略目标设置的作用1.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和行为指向到体育活动任务上2.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动员其能量,提高学生的运动表现3.能够让学生长时间地坚持参与体育活动4.能够使学生为完成体育活动目标而主动地设计、执行最适合的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手段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设置的原则:1.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2.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3.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4.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5.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6.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7.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的特点:1.成员之间相互依存2.成员之间相互协调3.团队以实现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4.团队成员对团队的成败负有责任设置团队目标应该注意的问题:1.不要设立高不可攀的目标2.不要低估团队成员的潜力3.设置简洁、可操作的目标4.让所有团队成员知道团队目标六、运动归因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海德的归因理论:行为的结果=个人的力量+环境的力量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可以根据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进行分类:内外源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性维度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这种现象称为协变性原则结果依赖情绪:对结果的“自然反应”,情绪反应中没有归因的成分,运动员对成功的最初反应是愉悦或高兴,对失败的最初反应是失望或悲伤归因依赖情绪:与认识到的结果的起因或理由相联系,它能够有效地帮助教练或运动心理学家了解运动员的认知活动过程习得性无助感: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或行为习得性无助感的主要心理特征:1.自我效能感低2.消极思维3.情绪失调4.人际关系不良对习得性无助感的教育措施:1.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2.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3.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4.创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1)内部因素:1.个性特征2.成就动机3.自我效能感4.性别5.年龄(2)外部原因1.社会文化背景特征2.运动项目特征3.训练年限4.比赛结果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1.进行积极的反馈2.增加成功的体验3.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4.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可控性5.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6.强调个人努力7.谨慎的比较个体之间的差距8.实事求是七、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影响人们坚持锻炼的因素:1)个人因素:1.人口统计学变量2.个体生理状况3.个人行为4.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2)环境因素:1.社会环境2.物理环境3.体育活动的特征锻炼行为的理论:(一)健康信念模型:人们健康的个人信念调节者人们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他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二)合理行为理论:个体认识到由于自己静止的生活方式使自己健康受到威胁时,就会采纳合理建议,做出参加锻炼的决定(三)计划行为理论:个体对锻炼有积极态度和正确认识,但如果他觉得自己无能力或无足够机会去锻炼,那么其锻炼意图就会减弱(四)控制点理论:个体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评价,评价这些因素是处于自己控制之下,还是有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五)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是预测锻炼行为的重要变量(六)跨理论模型:1.包含了处于不同行为变化阶段的人2.行为的变化时动态进行的,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3.提出了个体行为变化状态的不通过程4.强调除了行为会发生变化以外,其他结果会伴随行为的变化而产生干预的手段:一对一干预、小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策略:1.情景安排2.积极反馈3.目标设置4.决策评定5.社会支持八、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致因:1.应激2.动机3.人格4.心理准备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阶段:1.否认2.愤怒3.许愿4.抑郁5.承认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1.调整认知2.设置目标3.积极性思维4.社会支持5.掌握心理应对技能九、注意与运动表现注意的特点:1.选择性2.强度(阈限性)3.注意资源的有限性注意的种类:(1)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1.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3.随意后注意:在随意注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一种特殊的注意形式(2)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3)奈德弗的四种注意方式:1.广阔-外部注意(篮球)2.广阔-内部注意3.狭窄-外部注意(射击,斯诺克)4.狭窄-内部注意(体操,跳水)注意控制训练是一种旨在提高多维度注意技能的心理机能训练程序注意控制训练的方法和技术:1.唤醒调节2.设置线索词3.自我谈话4.模拟比赛场景并设置比赛行动的方案5.过度学习技能十、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人格与心境状态的交互作用模式对运动表现的预测:运动行为=人格+情境+人格×情境+误差十一、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唤醒有三种表现:脑电唤醒、行为唤醒、植物性唤醒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倒U形假说:倒U形假说描述了运动表现与唤醒水平的关系(1)总体来说1.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之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2.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之后继续想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逐渐恶化或成绩下降(2)技能的复杂程度与唤醒水平的要求:粗糙简单的运动需要较高的唤醒水平(3)个体差异与唤醒水平的要求:相对外向的人需要的唤醒水平相对较高多维焦虑理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1.当认知焦虑增加时,运动表现水平相应降低,两者呈线性关系2.躯体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是倒U形的3.随着自信心增强,运动表现水平提高,二者也成线性关系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1)环境因素:1.比赛的重要程度2.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2)个体因素:1.特质焦虑2.自尊十二、心理技能训练概述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心理机能可分为一般心理技能和专门化的心理技能心理技能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进行专门化的训练,已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和类型:1.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与方法、认知理论与方法、体育心理技能训练专用的方法2.格局心理技能训练的内容与专项需要的关系:一般心理技能训练、专项心理技能训练3.根据心理技能实施的复杂程度:单一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成套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4.格局心理技能训练的周期:长期心理技能训练、短期心理技能训练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1.有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2.有利于增强意志品质3.有利于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4.消除身心疲劳,加速恢复过程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依据:1.训练目标2.起始状态3.训练规律4.训练条件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制定:1.个人评估和明确起点水平2.确定训练任务与目标3.制定具体内容心理技能训练的实施程序:1.教育2.实践3.实施计划4.坚持5.评价6.收获十三、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渐进放松训练: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实施:1.基本渐进放松法的联系2.加上暗示语的渐进放松训练3.在不同场地的渐进放松训练自生训练生物反馈训练:通过生物反馈达到控制生理指标的变化或维持这种变化的过程作用:1.调节应激反应,提高放松效果2.克服放松训练的盲目性3.增加联系着参与训练的能动性系统脱敏训练:是一种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的训练过程程序:1.肌肉放松训练2.建立害怕时间层次3.系统脱敏的实施模拟训练: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作用:1.提高适应性2.提高抗干扰能力3.提高备战针对性4.提高训练质量模拟训练的具体方法:1.对手特点的模拟2.裁判判罚的模拟3.观众的模拟4.比赛关键情境的模拟5.地理、气候模拟法6.时差模拟法十四、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表象训练: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是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表象训练的原理:1.心理神经肌肉理论2.符号学习理论3.唤醒-注意理论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刺激物,采用间接、含蓄的手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暗示训练的形式与方法:1.自我暗示2.他人暗示3.表情和体态暗示4.环境暗示5.标志暗示自信训练方法:1.通过暗示法树立自信心2.通过理性情绪疗法重建自信3.通过设置适宜的目标增强自信4.通过对最佳操作的表象训练提高自信5.通过对成败的正确归因增强自信6.用积极思维替代消极思维法增强自信7.通过成功体验的认知积累增强自信心十五、体育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团体凝聚力:团体在追求目标的了过程中和(或)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结在一起,保持一直倾向的动态过程。
运动心理复习
![运动心理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78dac713dd88d0d233d46abc.png)
运动心理学期末复习第一编总论第一章绪论一、运动心理学(竞技运动)、体育心理学(体育教育)和锻炼心理学(大众健身)各自的侧重点1)竞技运动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围绕运动员的心理测量、心理选材、心里训练和心理咨询工作进行的。
2)体育教育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围绕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增进心理健康进行的。
3)大众健身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围绕曹家体育锻炼的动机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的。
二、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任务性质:运动心理学的产生、发展,正是体育运动实践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促成的。
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任务:(1)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里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2)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3)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
(4)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问题。
三、心理选材:心理选材是指采用心理学的指标和方法,将具有发展潜能的人选入运动员训练体系的过程第二编运动员的动力来源第二章运动活动的动机一、动机的概念和分类概念: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和强化作用。
分类:(1)成就需要(2)内部动机(3)目标定向(4)外部动机二、了解动机的三个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认知评价理论、目标定向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它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指向方面的差异。
成就需要受早期父母教育和培养的影响,与工作目标的选择、从事的职业以及工作业绩有关。
成就需要高的人,往往选择适中难度的目标,从事风险大、责任大的职业,工作业绩好。
成就需要水平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
认知评价理论:内部动机以人的能力需要和自我决策需要为基础,任何影响能力感和自我决策感的事件都可以影响人的内部动机。
锻炼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锻炼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b920e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e.png)
锻炼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锻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个体在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A. 正确B. 错误答案:A2. 锻炼动机是指个体参与锻炼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A. 正确B. 错误答案:A3.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念。
A. 正确B. 错误答案:A4. 锻炼成瘾是指个体对锻炼活动产生过度依赖,导致生活其他方面受到影响。
A. 正确B. 错误答案:A5. 锻炼中的社会支持可以提高个体的锻炼坚持性。
A. 正确B. 错误答案:A6. 锻炼焦虑是指个体在锻炼过程中出现的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
A. 正确B. 错误答案:A7. 锻炼自我监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锻炼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估的过程。
A. 正确B. 错误答案:A8. 锻炼目标设定理论认为,具体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比一般性目标更能提高锻炼效果。
A. 正确B. 错误答案:A9. 锻炼中的正念是指个体在锻炼过程中完全专注于当前的活动,不被外界干扰。
A. 正确B. 错误答案:A10. 锻炼中的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了个体内在动机的重要性。
A. 正确B. 错误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锻炼动机B. 锻炼态度C. 锻炼行为D. 锻炼习惯答案:ABCD2. 影响锻炼动机的因素包括:A. 个人因素B. 环境因素C. 社会因素D. 文化因素答案:ABCD3. 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包括:A. 成就经验B. 替代经验C. 言语说服D. 情绪状态答案:ABCD4. 锻炼成瘾的表现包括:A. 过度锻炼B. 忽视其他生活方面C. 锻炼成为生活中心D. 锻炼后出现戒断症状答案:ABCD5. 锻炼中的社会支持包括:A. 家庭支持B. 朋友支持C. 社区支持D. 专业支持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答案: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参与锻炼活动的个体,研究内容包括个体在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以及心理变化等。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afd546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0.png)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内心追求的成就目标取向。
3.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研究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5.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研究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研究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8.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行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举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填、判、名解)9.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和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具有稳定和弥漫的特征。
10.高原现象:个体练成就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偶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PST):是指接纳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造就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4.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运动心理学必会知识点复习重点资料
![运动心理学必会知识点复习重点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81f2e496f1aff00bed51e9a.png)
运动心理学必会知识点复习重点资料一、名词解释1.表象训练: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场景,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控制情绪能力的方法。
2.唤醒: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3.归因: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4.运动焦虑:指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担忧倾向。
5.运动技能:指人利用一定的知识经验练习而获得的,借助身体运动实现的某种特定目标的操作方式。
6.成就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一种内心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受早期父母教育培养的影响7.应激:是人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
8.焦虑: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心理和身体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恐惧、担忧和紧张的情绪状态。
9.热身损耗: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在间歇后不能立即恢复到原有表现水平的现象。
10.动机: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简答题1.为激发运动员的动机应满足其哪方面需要?①满足运动员的追求乐趣的需要②归属集体的需要③展示自我的需要2.心理技能训练的阶段?A.要向运动员介绍每一种心理技能训练原理,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这些技能的使用;了解技能如何影响他们的运动技术表现及了解如何掌握这些技能;B.以可能得到的有关资料帮助运动员通过循序渐进地训练掌握这些技能;C.熟练掌握这些技能,以使运动员能够将其应用到竞赛中。
3.如何培养运动员自信?①注意可控因素;②想象成功场景;③积极语言暗示;④发现尺短寸长;⑤夸大外部动作;⑥创设原有环境;⑦集体相互鼓励;⑧演示水杯实验。
4.情绪和情感的关系?区别: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具有情景性、暂时性、机动性的特点;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具有较大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锻炼心理学复习资料
![锻炼心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f4cdf7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2.png)
锻炼心理学复习资料导言:心理学是探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人的认知、情感、个性、人际关系等方面。
在大学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温故知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心理学知识,本文提供了一份全面的锻炼心理学复习资料,包括了重要概念、理论、实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一、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1. 知觉:指人类通过感官对外界刺激进行接收、加工和理解的过程。
相关的概念有感知和感觉。
2. 认知:指人脑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的过程,包括注意、记忆、思维等。
3. 学习:指通过经验和实践,使个体的行为、技能或知识发生持久性的变化的过程。
4. 记忆:指个体获取、存储和获取信息的过程,涉及到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检索等。
5. 情绪:指个体对特定物体、人或事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包括快乐、悲伤、愤怒等。
6. 人格:指个体持续存在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包括特质、态度、兴趣等方面。
7. 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二、心理学的重要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塑造作用,认为行为是对刺激的反应。
代表性人物有巴甫洛夫、斯金纳等。
2. 认知理论:关注个体的思维、判断、决策等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个体对外界信息的解释所决定的。
代表性人物有皮亚杰、维果茨基等。
3. 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人的潜意识对行为的影响,关注个体的欲望、冲突、防御机制等。
代表性人物有弗洛伊德、荣格等。
4. 社会认知理论: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认知过程,特别是人们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
代表性人物有班杜拉、皮奥杰洛迪等。
锻炼心理学复习资料
![锻炼心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dffe733998fcc22bdd10db3.png)
锻炼心理学复习资料锻炼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锻炼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教育,科学和职业功能来促进、解释、保持和提高身体健康的一门学科。
2、体育锻炼:则包括各种与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份等有关的活动形式,它通常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3、内部动机:来自于个体自身好动、好奇或好胜的心理,如渴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上的快感、乐趣、刺激、以及希望满足自尊心、上进心、荣誉感、义务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的动机;外部动机:由自身之外的诱因转化而来的动机,如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赏识、竞争获胜的奖励、荣誉,或因为迫于压力、避免惩罚与升学考试等原因参加体育运动活动的动机。
4、直接动机:指向于锻炼活动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直接特征的动机;间接动机:指向于运动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间接结果的动机。
5、表象训练: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
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的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6、心境: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是一种主观心理状态,是一种是个体的感情体验感染上某种色彩的,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7、情绪:一般将与有机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称之为情绪,或把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强烈性、冲动性、和外显性的体验称之为情绪。
8、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心理暗示的形式与方法:自我暗示、他人暗示、表情和体态暗示、环境暗示。
9、技能迁移:是指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掌握另一种运动技能的影响。
10、运动技能: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1、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利用余暇时间,为达到健身、娱乐、消遣、刺激、宣泄等多种目的所进行的各种身体活动方式。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8eb3149e518964bcf847c08.png)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心理敏捷性:指善于捕捉和发现问题、反应迅速,能当机立断。
2.运动记忆:体育活动中由多种记忆形成共同实现的记忆。
3.本体运动感知觉:是运动者对自身各部分运动和位置变化的感知,是运动者综合运动觉、平衡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后获得的复杂知觉。
4.体育动机: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
5.反馈:是通过对技能操作或学习结果的评定,评价及自我知觉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并对后继行为进行调节的过程。
6.两侧性迁移:指身体一侧器官的学习向另一侧器官的迁移。
7.放松训练:是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
8.体育团体:是指由共同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人群的聚合。
具体说,是指由体育教师、学生、运动员、教练员等人在同一规范与目标的指引下,协调工作的组织形式。
9.观察法:是指在心理现象自然发生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并不加任何干涉地对心理或行为进行观察,以了解其特点或规律的方法。
二.填空题1.运动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25年,科曼格里菲思在伊利诺伊大学建立了第一个体育心理学实验室。
2.体育活动中思维的种类:操作思维、预测思维、战术思维、创新思维。
3.特殊情绪体验:高峰表现、流畅体验、跑步者高潮。
4.目标定向的种类:任务参与、自我参与。
5.认知类型:场依存型、场独立型。
6.自我效能产生的途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书本知识或他人经验、本人的身心状态。
7. 运动迁移的种类:两侧性迁移、语言—运动迁移、运动—运动迁移。
8. 模拟训练的种类:实景模拟、语言图像模拟。
9. 攻击性行为的种类:敌意性的攻击、工具性的攻击。
10. 攻击性行为的理论名称:本能论、挫折-攻击论、社会学习理论。
三.简答题1.原始体育的产生?答:原始体育的产生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手的形成和发达使人类有了肢体语言,这是体育产生的根本原因。
与人的心理活动关系十分密切的社会文化活动也推动了体育的产生。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3f6924b1a37f111f0855b89.png)
知识点1 、心理现象之间是彼此联系的。
2 、感知觉都可以按分析器分类。
3 、分析是把事物整体分为各个部分。
4 、人对脑中形象进行改造加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想象。
5 、运用概念、语言进行思维的是抽象思维。
6 、思维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7 、下列对动机适宜水平的描述正确的是课题较简单时一般认为动机适宜水平相对高。
8 、根据需要层次论,生理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
9、心理诊断指:对运动员心理现象的评定,对其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水平进行评定。
10、适量的竞赛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1、按物质存在的属性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12、认知过程包括感觉与知觉、表象与想象、记忆。
13、思维的特征是概括性、间接性。
14、对情感描述正确的是伴随认知过程产生、性质与态度相关、反映主客体关系。
15、对意志的描述正确的有(AC )。
A 有意识B 无意识C 有目的D 无目的16、心理活动与注意的关系是(AB )。
A 互为依存B 互为见证C 相互独立D 相对独立17、下列关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陈述正确的是(AC)。
A 思维与事物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 语言与事物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C 语言用来表达思维D 思维用来表达语言18、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包括(ABCD )。
A 生理需要B 安全需要C 归属与爱的需要D 尊重的需要19、能力可以分为(AB )。
A 一般能力B 特殊能力C 注意D 知觉、灵活性。
20、巴甫洛夫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的神经系统的三种特征是强度、平衡性D)。
A 理想必须符合客观规律C 理想与奋斗目标相联系34、下列特点中哪些属于能力(A 性格开朗B 节奏感35、下列行为属于意志行为的有(B 理想没有社会历史性D 理想随个人的成长而变BCD )。
C 曲调感D 注意力的稳定性CD )。
21、需要、动机、兴趣属于下列哪种心理现象(A 认知过程B 情感过程C 意志过程D 个性22、记忆容量最大的记忆是长时记忆。
体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体育心理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e95b6c6312b3169a451a4d8.png)
第一章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1、心理学(psychology):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为目的,通过分析人的意识和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2、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详见PPT架构图)3、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4、心理测量(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以了解和评价个别差异为目的、采用标准化心理测验作为测量工具的测量,可在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4种量化水平上进行。
最典型的心理测量是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
4、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一种通过辅导达到教育目的和学习目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面对面的交谈,咨询员根据受辅者的背景和需要,帮助受辅者了解自己,认识环境,解除困惑,完善人格,体现潜能。
5、运动心理学(sport psychology)是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的科学。
6、艾滨浩斯对心理学的发展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评语:“心理学有一长期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波林,1982)。
7、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从哲学中脱胎出来,不过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标志一般认为是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这一事件可被看作心理学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
8、第一个被明确视为属于运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诺曼·特里普里特于1897年进行的社会促进效应实验研究,即开社会心理学研究之路,也创运动心理学研究之先。
9、运动心理学进入科学行列的标志在1913年的洛桑会议上,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明确提出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问题,推动了心理学与体育运动相互结合的科学历程。
10、运动心理学学科诞生标志1923年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格里菲斯(Coleman Roberts Griffith,1893-1966)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课程,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实验室,这一事件可被视为运动心理学学科建立的标志。
锻炼心理学答案期末考试
![锻炼心理学答案期末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11f2dd4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07.png)
锻炼心理学答案期末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锻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A. 锻炼行为的心理机制B. 锻炼过程中的心理变化C. 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2. 锻炼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
A. 外在动机B. 社会动机C. 认知动机D. 情感动机答案:A3. 锻炼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锻炼情境中能够成功的信心,其影响因素不包括()。
A. 以往的成功经验B. 替代经验C. 口头劝说D. 情绪状态答案:D4. 锻炼依赖性是指个体对锻炼产生的一种强烈的、难以控制的渴望,其形成机制不包括()。
A. 生理依赖B. 心理依赖C. 社会依赖D. 环境依赖答案:D5. 锻炼成瘾是指个体对锻炼产生的一种过度依赖,其主要特征不包括()。
A. 过度锻炼B. 忽视其他活动C. 锻炼成为生活的唯一目标D. 锻炼后感到放松和愉悦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锻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ABCD7. 锻炼动机的影响因素包括()。
A. 个体特征B. 社会环境C. 锻炼环境D. 锻炼类型答案:ABCD8. 锻炼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包括()。
A. 以往的成功经验B. 替代经验C. 口头劝说D. 情绪状态答案:ABC9. 锻炼依赖性的影响因素包括()。
A. 生理因素B. 心理因素C. 社会因素D. 环境因素答案:ABCD10. 锻炼成瘾的影响因素包括()。
A. 个体特征B. 社会环境C. 锻炼环境D. 锻炼类型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1. 简述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答:锻炼心理学主要研究锻炼行为的心理机制、锻炼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以及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2. 简述锻炼动机的分类。
答:锻炼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自身兴趣、满足感或个人成长而进行锻炼;外在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进行锻炼。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60b0a1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13.png)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它涉及到运动员的动机、注意力、情绪、自信心以及压力管理等方面。
对于学习运动心理学的人来说,掌握一些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运动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运动心理学的知识。
一、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运动心理学的定义: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2.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运动员的动机、注意力、情绪、自信心以及压力管理等方面。
3. 运动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包括运动训练、竞技表现、运动康复和运动领导等方面。
二、运动心理学的重要理论1. 动机理论:解释运动员参与运动的动机和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
2. 注意力理论:研究运动员在运动中的注意力分配和集中程度。
3. 情绪理论:探讨运动员的情绪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以及情绪管理的方法。
4. 自信心理论:研究自信心对运动员的表现和成就的影响。
5. 压力理论:分析运动员在竞技中所面临的压力及其应对方法。
三、运动心理学的实践技巧1. 动机激发技巧: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奖励等方式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
2. 注意力训练技巧:通过集中注意力、调整关注焦点和应对干扰等方法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水平。
3. 情绪调节技巧:包括放松训练、认知重构和情绪管理等方法,帮助运动员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4. 自信心建立技巧:通过成功经验的积累、自我对话和积极心态的培养等方式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
5. 压力管理技巧:包括应对压力的认知重构、情绪释放和应对策略的训练等方法,帮助运动员有效应对竞技中的压力。
四、运动心理学的案例分析1. 迈克尔·乔丹的成功之路:通过乔丹的案例,分析他在运动心理学方面的优势和应用技巧,如自信心的建立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2. 菲尔普斯的游泳心理:探讨菲尔普斯在游泳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和应对策略,如注意力的集中和情绪的调节。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90ca7a0f524ccbff121841e.png)
★应激:应激的含义可概括为三大类:(1)应激是一种刺激物。
(2)应激是一种反应。
(3)应激是一种察觉到的威胁。
应激(stress)指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物过程,这一过程包含应激刺激、情绪反应及对危险的知觉评价三种主要成分。
★应激过程的模式:输入、中介、反应、结果,而以认知评价为主的心理中介为关键部分。
★输入部分:①躯体性应激源。
②心理性应激源。
③社会性应激源。
④文化性应激源。
★中介机制:①心理中介。
察觉或认知评价是决定个体对环境刺激是否引起防卫和抵抗的关键。
②生理中介。
目前,对“观念的”心理社会因素如何转变为“物质的”生理反应的关键部位及详细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应激反应:①应激引起的心理反应。
1是即积极的心理反应;2消极的心理反应。
②应激引起的生理反应。
心理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后果是因人而异的,因害怕失控而产生的“战斗-逃跑”的起动与杏仁核有关,而受到与群体隔离或行动受挫而致抑郁时,可能与肾上腺皮质机能有关。
★应激反应:(一)应激源 (二)应对方式 (三)动机 (四)人格 (五)心理准备★应激源:1.生活应激和日常生活中的冲突。
2.运动损伤史。
3.运动员比赛中的临场应激。
★应对方式:应对行为、社会支持、处理应激的技能、集中注意力策略、★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1是否认。
2是愤怒。
3是许愿。
4是抑郁,5是承认。
★运动损伤的认知反应:1感知身体疼痛2 察觉与损伤有关的不正常反应3 询问与损伤有关的问题。
4认识到受伤的不良结果。
5曲解损伤的涵义。
★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一调整认知.二设置目标.三积极思维.四社会支持.五掌握心理应对技能★注意的概述: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信息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选择性:注意的选择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只能优先选取需要加工的对象,而忽略了其余的信息。
★注意的强度:注意的强度包括警觉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警觉性是指在特定的个别反应过程中所需要的最佳准备状态和资源的合理调整。
心理学资料
![心理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d2ff641336c1eb91a375d5a.png)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P31)2、运动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P47)3、体育态度:是指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P58)4、目标定向:是指个体从事各种成就活动的理由和知觉,是个体内心中追求的成就目标取向。
(P62)5、学习目标定向:是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P62)6、心理健康: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事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心理特质结构。
(P98)7、随意后注意:是指有着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特殊的注意形式。
(P142)8、注意控制训练:是指一个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来提高注意的选择、注意的集中、注意的转移以及注意的分配等几种注意技能的训练程序。
(P146)9、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P165)10、焦虑:是指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P165)11、模拟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P207)12、运动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运动技能现象。
(P302)二、多项选择1.以下运动项目属于开放性运动技能的是 AB 。
A.足球B.篮球C.跳高D.体操2.运动技能迁移现象的解释理论有 BC 。
A.信息加工理论B.概括化理论C.共同要素说D.元认知理论3.运动技能的形成阶段有 BCD 。
A.刺激辨别阶段B.认知定向阶段C.动作的联结阶段D.协调完善阶段4.发展学校体育团体凝聚力的途径是 ABCD 。
2022-2023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2022-2023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44cdc2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5.png)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
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在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比赛中,获胜因素的30%归于技战术训练,70%归于心理因素。
学习和掌握体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主要目的:(1)理解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个体在体育运动时的生理表现;(2)理解参与体育活动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健康和幸福。
Grff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1926年我国第一位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代表作《体育的迁移价值》。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华生、斯金纳。
构建主义心理学:简.皮亚杰。
多角度,多层次;自上而下。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和罗杰斯。
第二章目标定向分类:成绩目标定向和学习目标定向。
学习目标定向更合理。
第三章运动兴趣的品质:(1)运动兴趣倾向性(2)运动兴趣广泛性(3)运动兴趣稳定性(4)运动兴趣效能广泛兴趣是指对多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水上运动等)或某一项体育运动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如运动技术运动心理、运动生理导)感兴趣:中心兴趣则是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
第四章Heider的理论:归因于个人或环境的力量。
有效的个人力量是由“能力”和“努力”所构成。
环境力量是由“任务的难度”和“运气”所构成。
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2)内外源维度,(2)稳定性维度,(3)可控制维度。
协变性原则: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一致时,归因于外部原因;不一致时,内部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锻炼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锻炼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教育,科学和职业功能来促进、解释、保持和提高身体健康的一门学科。
2、体育锻炼:则包括各种与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份等有关的活动形式,它通常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3、内部动机:来自于个体自身好动、好奇或好胜的心理,如渴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上的快感、乐趣、刺激、以及希望满足自尊心、上进心、荣誉感、义务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的动机;外部动机:由自身之外的诱因转化而来的动机,如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赏识、竞争获胜的奖励、荣誉,或因为迫于压力、避免惩罚与升学考试等原因参加体育运动活动的动机。
4、直接动机:指向于锻炼活动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直接特征的动机;间接动机:指向于运动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间接结果的动机。
5、表象训练: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
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的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6、心境: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是一种主观心理状态,是一种是个体的感情体验感染上某种色彩的,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7、情绪:一般将与有机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称之为情绪,或把具有较大的情景性、强烈性、冲动性、和外显性的体验称之为情绪。
8、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心理暗示的形式与方法:自我暗示、他人暗示、表情和体态暗示、环境暗示。
9、技能迁移:是指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掌握另一种运动技能的影响。
10、运动技能: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11、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利用余暇时间,为达到健身、娱乐、消遣、刺激、宣泄等多种目的所进行的各种身体活动方式。
由以下要素构成:1、精神状态2、以身体练习为基本的活动方式3、自由时间4、活动空间5、经济能力12、运动处方:是由医生、康复治疗师、社会体育指导员或体育工作者给患者、运动员或体育锻炼者,按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身体锻炼经历以及心血管、运动器官的功能状况,结合主客观条件,用处方的形式制订对患者或体育健身者适合的运动内容、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频率,并指出运动中得注意事项,以达到科学地、有计划地进行康复治疗或预防健身的目的。
二、简答题1、什么是锻炼动机,简述影响锻炼坚持性因素?锻炼动机是指个体参与体育锻炼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它是在个体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的需要与参与运动的环境诱因的相互影响下形成的。
影响因素:个人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个体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以及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物理环境、体育活动特征。
2、什么是心理健康,简述当前关于心理健康标准一致的看法?(见手稿)心理健康:广义的则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地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狭义的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
心理健康的统一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适中3)意志健全4)人格统一5)人际关系和谐6)与社会协调一致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3、什么是运动技能,如何促进运动技能的正迁移,减少负迁移?运动技能: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建议:1)丰富锻炼者的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2)充分的学习与练习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顺序4)培养锻炼者的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4、简述改善情绪的身体活动有哪些?1)令人愉快和有趣的活动2)有氧运动或有节奏的腹式呼吸运动3)回避人际竞争的身体活动4)自控性的身体活动5)中等负荷强度的运动6)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至少20-30分钟7)长期坚持,养成习惯;5、什么是休闲体育,由哪些要素构成?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利用余暇时间,为达到健身、娱乐、消遣、刺激、宣泄等多种目的所进行的各种身体活动方式。
由以下要素构成:1)精神状态2)以身体练习为基本的活动方式3)自由时间4)活动空间5)经济能力6、什么是锻炼动机,如何激发个体锻炼动机?锻炼动机是指个体参与体育锻炼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它是在个体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的需要与参与运动的环境诱因的相互影响下形成的。
锻炼动机的激发:1)认清需要2)提高体育成就动机3)适当开展竞争,积极组织合作4)端正体育锻炼态度5)及时反馈,肯定评价7、什么是心理健康,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心理健康:广义的则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使人们在环境中健康地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狭义的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
因素:认知因素、情绪因素、冲突、诱发因素:挫折和生活事件8、如何界定锻炼行为,由哪些要素构成?锻炼行为是主要在闲暇时间里进行的、以健康为主要目的、具有一定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的身体活动。
要素:1体育锻炼行为的主体2锻炼动机及对锻炼的预期3锻炼时间与频率4锻炼手段与组织方式5锻炼场所。
9、简述身体锻炼的情绪效应?身体锻炼能降低应激反应、调节情绪、增强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根据锻炼者身体锻炼时间的长短可将情绪效应分为一次身体活动后的即刻情绪效应和长期身体锻炼后的情绪效应。
一次身体活动后的即刻情绪效应有助于提高心境状态和有助于减少机体的应激和紧张;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情绪效应与心理自我感觉良好有关、能有效地治疗抑郁症10、什么是休闲体育,休闲体育的主要功能?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利用余暇时间,为达到健身、娱乐、消遣、刺激、宣泄等多种目的所进行的各种身体活动方式。
主要功能:娱乐功能、维护身心健康的功能、丰富生活的社会功能三、论述:1、改善情绪的身体活动有哪些?请列举你知道的其他改善情绪的身体活动方式,并陈述你的运动情绪体验。
1)令人愉快和有趣的活动2)有氧运动或有节奏的腹式呼吸运动3)回避人际竞争的身体活动4)自控性的身体活动5)中等负荷强度的运动6)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至少20-30分钟7)长期坚持,养成习惯;2、如果你是一位社区指导员,你将如何设置行为干预策略激发并指导人进行体育锻炼。
(见手稿)。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1、有氧运动:以脂肪和糖的有氧代谢方式提供能量的运动,它是一种能够增加心肺功能的身体活动。
2、身体活动:它是指任何有骨骼肌肉产生的导致能量消耗的身体移动,包括体育锻炼以及职业劳动。
3、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态,而是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完全安好的状态。
4、人格的基本特征:社会性、独立性、完整性、稳定性人格的的形成主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交替个性与人格的区别:个性仅表达人格的独特性担任格还整体性的特点;个性是相对于共性而言,人格只是对人而言。
5、通过锻炼提高自我概念的建议:1正确认识身体锻炼与自我概念、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2要深入了解参与者通过锻炼提高自我概念的内在需要,把握他们自我概念的水平和特点3正确使用身体测量方法,恰当解释测量结果与原因4提高身体锻炼对身体外表影响的实际效果5引导锻炼者采用正确的方法“瘦身塑型”。
6、什么样的体育锻炼方式、锻炼频率、锻炼环境更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运动负荷为每周3-6次,每次持续时间20-30分钟,运动时心率为120-135次/分钟的有氧运动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如慢跑、快走、有氧舞蹈、健美操、游泳等。
7、什么是即刻情绪效应?简述一次身体活动后的即刻情绪效应。
即刻情绪效应是指身体进行持续时间为30min左右的运动活动后的情绪效益。
一次身体活动后的即刻情绪效应有助于提高心境状态,如30分钟的跑步是紧张、困惑、疲劳、焦虑、抑郁和愤怒等不良情绪状态显著改善,同时使精力保持在高水平状态。
其次有助于减少机体的应激和紧张。
即1)有助于提高心境状态2)有助于减少机体的应激和紧张。
锻炼行为1、健康教育在锻炼中应包括:健康检查、健康风险评估、大众媒体宣传活动。
2、如何设置行为干预策略?锻炼行为的干预策略:健康教育、行为管理、认知行为改变技术、基于社区的干预3、目前常采用的锻炼干预手段有哪些?1情境安排2积极反馈3目标设置4决策评定5社会支持表象Ellis的ABC的原理:人的情绪并不是由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当事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A——诱发事件B——信念、解释评价C——情绪、行为结果D——对自己不合理信念的反驳E——辩论后的情绪与行为变化不合理的思维特点:绝对要求化、过分概论化、糟糕至极的想法1、什么是表象?表象训练的原理有哪几种?表象它是一种不需要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表象训练的原理:1、心理神经肌肉理论2、符号学习理论3、唤醒—注意理论2、什么是暗示训练?简述暗示训练方法的重要步骤?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刺激物,采用间接、含蓄的方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
暗示训练的重要步骤:1、使锻炼者理解认识及其表现方式,2、确定常出现的消极想法3、确定如何认识这种消极想法4、以积极提示语取代消极想法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心理暗示的形式与方法:1自我暗示2他人暗示3表情和体态暗示4环境暗示5标志暗示6语调暗示3、在体育锻炼中,有哪些方法可提高参与者的注意力?1、利用视觉集中注意2、利用听觉集中注意3、利用呼吸集中注意4、利用想象集中注意4、什么是渐进放松训练?怎样才能产生放松效应?渐进放松训练是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
产生放松效应的方法:基本渐进放松练习;加上暗示语的渐进放松训练;不同场地的渐进放松训练。
5、什么是自身训练?自身训练的程序是什么?自身训练是指在催眠术的启发下,是人体自身达到一种自我调节的方法。
自身训练的程序:1、六中训练:肢体沉重感训练、呼吸训练、腰部发暖训练、前额发凉训练、肢体发暖训练、心脏训练2、运用表象3、使用特殊主题来帮助诱发放松反应。
6、什么是系统脱敏训练?它包括哪些程序?系统脱敏治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一种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习惯的技术。
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的暴漏出导致神经症焦虑的情景,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神经症焦虑的目的系统脱敏训练三个程序:肌肉放松训练、建立害怕事件层次和实践。
运动技能运动技能形成的方法是练习和反馈。
反馈的作用:促进作用、激发动机作用练习过程的一般规律:1、练习的进步先后比较一致2、练习的进步先快后慢3、练习的进步先慢后快4、练习的起伏现象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1、泛化过程2、分化过程3、巩固过程4、动作自动化运动技能的分类:1、根据运动过程中是否依赖环境刺激情况的控制程度分为:闭合式、开放式2、根据操作过程中的连贯程度可将动作分为连续性、系列性、非连续性3、根据动作执行时所需要的认知策略多少而划分为:低策略性、高策略性4、根据参与运动的肌肉的大小可以分为粗略的和精细的影响运动技能学习效率的因素?内部因素:智力、个性、运动能力、经验和成熟度;外部因素:技能的指导与示范、练习和反馈休闲体育1、什么是休闲及休闲体育?休闲时间如何界定?休闲是指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各种“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目的的一种业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