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学习的几种史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学习的几种史观

●先看几道历史试题

例1:2007年全国文综试题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总结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作者在这里强调

A. 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

B. 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C. 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D. 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例2:2007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中国近代化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做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

例3:2009台湾社会科学能力测验题第31题

明初政府规定:“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死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免除本家差役。”这项法规反映了明代怎样的社会情况?

A. 妇女道德规范的严格化

B. 致力提升妇女社会地位

C. 政府鼓励敬老尊贤风气

D. 政府重视妇女社会福利

例4: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而现代历史教材把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史学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

A. 生态史观

B. 全球史观

C. 社会史观

D. 革命史观●史观概说

1. 历史观

历史观,又称史学范式或史学体系,是一种历史解释模式,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

20世纪20年代,李大钊在北京大学为学生讲授《史学思想史》,其中第一讲就是《史观》。他把史观看作是做人的必需。“故历史观者,实为人生的准据,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什么是“史观”?李大钊说,史观就是关于历史的法则性解释或概念。

2. 唯物史观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不同于过去的一切历史理论。其基本观点主要有:

(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前提。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统一的社会有机系统。(3)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几种主要的新史观

(一)整体(全球)史观

(二)现代化史观

(三)文明史观

(四)社会史观

(五)生态史观

(一)整体(全球)史观

世界整体的历史,应该具有世界性。

——周谷城

研究世界历史必须以世界为一全局,考察它怎样由相互闭塞发展为密切联系,由分散演变为整体的全部历程。这个全部历程就是世界历史。

——吴于廑

整体史观与全球史观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史观。从学术的角度看,两者有明显差异;而从使用角度看,两者似乎没有什么差别,因此我们经常将二者混用,一般把整体史观又称全球史观。

所谓整体史观:指世界历史(含中国史)纵横发展的历史观。

该史观由吴于廑先生提出,认为: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活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

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推动横向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物质生产的不断发展。

总之,整体历史观强调从全局,即从全球的角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个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基本方面;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

所谓全球史观:指根据新的时代特征,视世界为一个整体,并从宏观的、联系的角度考察和分析人类社会历史演变走向的一种方法、观念和理论体系。该史观强调以“全球眼光”审视人类历史,以人类社会整体发展进程为叙述对象。

全球史观是20世纪下半期,伴随着对“西欧中心论”或“欧洲中心论”的批判而在学术界出现的一种全新史观。

早在20世纪50年代,马勒克拉夫就主张用全球观点来考察历史。70年代他又指出:“建立全球历史观——即超越民族和地区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是当前的主要特征之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指出:把世界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是其显著特点,“它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

在关于新航路开辟和地理大发现的划时代意义、关于世界近代早期的历史定位等问题上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的价值。

(二)现代化史观

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它“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大转变”。

——罗荣渠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次转换,它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

——钱乘旦

的角度,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地综合地审视近现代历史。

罗荣渠指出:“以现代化为中心来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必须重新建立一个包括革命在内而不是排斥革命的新的综合分析框架,必须以现代生产力、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进步、国际性整合等综合标志,对一个半世纪的中国大变革给予新的客观的历史定位。”

“当前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新进展是在‘革命’的传统范式之外出现了‘现代化’这个范式。”

(三)文明史观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胡锦涛

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史也就是世界通史。

——马无垚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刘宗绪

★文明史观主要观点

文明史观,是一种全新的史学范式,反映了我国史学研究的新趋势和新进展。

文明史观在国际学术界肇始于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的《风俗史》开创了文明史研究的先河。文明史观的创立者是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其代表作是《西方的没落》。英国汤因比对文明史观进一步发扬光大,他在其《历史研究》中,对6000年来的26种文明形态的比较研究,创立挑战和迎战说,阐释了各种文明形态的产生、成长、衰落、解体的过程,从而完善了文明史观的哲学体系。

(四)社会史观

1、社会史观

社会史观(社会史范式)是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

社会史观也可以理解为非英雄史观,从社会多层次演进与变迁认识历史的演变。社会史观是社会学与历史学结合的产物,它引导人们“眼光向下”,从社会空间的角度去认识历史。

该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和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社会底层人物、平常小事与日常生活,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社会史是“眼光向下的历史”。

社会史观强调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关注社会的进步。

社会史观关注社会问题,而社会问题的核心就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