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美学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有几千年的发展史,其中漫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封闭而独立的建筑体系。它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文化,另一方面,也在世界上风格独特,引发了无数的好奇心。
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中,道家思想起到了很大的影响。道家讲究返璞归真,反对过分修饰,讲究虚实相间,辩证思考,讲究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这些都深刻地融入了对建筑的审美倾向里。使中国的古代建筑整体呈现出一种不夺人眼球,不鲜艳夸张,而是和谐自然,质朴又精于细节的特点。这一点,尤为鲜明地体现在园林艺术上。
一.崇尚质朴
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强调应该保持内心的朴实和平静,反对过于夸张繁复的艺术形式,认为其使人内心动摇。
庄子也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在庄子看来,“大美”是最全最完整最高境界之美,它的特征就是“朴素”,也就是尚未经过人工雕琢修饰的自然美。庄子推崇的大美,是自然而然达于万物之理,确切的说,就是崇尚朴素,反对造作;要摒弃矫揉造作的风气。那种人为的艺术,则是对自然之美的破坏。这种审美观对中国后世文化艺术的影响极为深远,陶渊明、司空图等等都是受其感染的。从“贵真”到“朴素”,这些思想的形成,导致了中国的艺
术心境完全融合了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园林艺术中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
一个细节: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植物的基调主要以白、蓝或墨绿色等冷色调为主,还多用常绿之植物,如四季常青的翠竹、苍松等,这些植物的青绿色彩正适合表达清朗明净、闲适的心境和飘渺的意境。栽植树木往往以三株五株群植或丛植,看似随意却是经心的与山石、水体、建筑相配合,古朴而葱郁,用淡雅素洁的色彩来体现“虚无恬淡,乃合天德”的道家美学的最高境界。
二.虚实意境
道家常用辩证的思维模式来考虑问题:有,名天地之始;无,名天地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第一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恒也。(《老子》第二章)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若渝,太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第四十一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虚”与“实”,则是在“有”与“无”这对范畴上演变出来的“道”的双重特征。天地万物都是“无”和“有”、“虚”和“实”的统一,“虚实相生”,“虚实结合”成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特点及原则。
以园林为例,园林艺术是一种空间的艺术。空空间即是“虚”,它是音乐性的,无法用几何、三角来测算而只能靠心灵来体验。正如老子云:“凿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园林的空间是随着人的心境而改变的。室内与室外,园内与园外,窗内与窗外,亭台楼阁、翠峦叠嶂相互掩映,相互衬托,相互渗透,使得整个园林没有室内与室外之分,内外融为一体。虚与实、动与静、远与近、藏与露相互消长、相辅相成共同演绎着中国园林“虚实相济“的意境。
意境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中国园林追求诗的意蕴,体现画的境界,处处表现出诗情画意。杜甫的诗句“卷帘唯白水,隐几在青山。”抒发了中国建筑浩大的空间意识与胸怀。《竹里馆》这样描绘了一幅韵味酣畅的画面,“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自然山水景观与人工建筑的优雅结合在一起。
三.天人合一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道家立足于“自然无为”,强调“天人合一”中自然和谐韵一面,即注重人的自然属性,倡导依顺天地阴阳秩序以便实现“天人合一”。提出“法自然”、“因其固然”、“法天贵真”之说。老子饱含爱慕自然的感情,主张万物复归其根源,人不要积极有为,以实现“燕处超然”之精神自由。追求自然清净,自我解脱和自由自在之道,进入“天和”状态,这是一种自性的发现与复归。道家这些深邃而丰富的文化哲理,
构成了中国园林建筑的文化背景。
李约瑟说:“中国建筑总是与自然调和,而不反大自然。”亦道出了这一特征。
对比中西方建筑就会发现,西方建筑是具有技术之美的几何式结构,直线多曲线少,通过精神的数的关系,将建筑学、几何、物理学等科学与果加以物化。与西方园林追求的几何式规整性不同,中国园林追求的是一种无比自由地运动着的“曲则有情”、“曲径通幽”的柔曲之美。道路是蜿蜒曲折的,水源富有野趣,两岸的天然石块弯曲变化无穷,游廊不取直线,有无数转折,忽隐灌木丛后,忽现假山石前,间或绕小池而行,其美无与伦比。黑格尔说中国园林建筑“是一种绘画,让自然事物保持自然形状,力图模仿自由的大自然。”
四.阴阳风水
中国古典建筑的选址与布局十分讲究“风水”,它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的辩证思维,应是一种关于人——建筑一宇宙的统一理论。风水理论经阴阳为根本,以气为核心,同时杂以五行、八卦等思想学说,兼容儒、道、释三家思想,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建筑中。《周易·乾卦》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道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共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出于环境优选,时空优选的考虑,不仅考虑太阳,还有月球及星宿因素,而且还有动变的时间因素,是基于“天随人愿,人不违天”的天地人亲和浑一的思维。这种天地有机自然观,是风水理论的核心,
也是东方传统建筑哲学与建筑美学的精华。现存的古代建筑,大多是基于风水理论的指导建筑起来的,大至选址,布局,小至细部装修,处处富含风水思想。李约瑟认为:“风水总是包含着一种美学成分”,“中国的田园、房屋、村镇之美,不可胜收,都可藉此得到证明。”
中国古代建筑长期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形成符合中国人民思维环境的独特风格,与道家审美是分不开的。道家自然美学观及其产生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虚实相济”等美学思想基础,包括其衍生出的阴阳风水学说,与中国古代建筑的创作和建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很大程度在于其巧妙的运用了道家的美学思想,选取大自然中蕴藏着的朴素美,加以概括、提炼、美化,创造出独特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