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庄子二则》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1《庄子二则》ppt课件.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1《庄子二则》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535946763186bceb18e8bb38.png)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的思想家、哲
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状派元成才路 的
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 状元成才路
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状元成才路
他的主要思想是“天状元成才路道无为”,认为一切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 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
状元成才路
想象高空俯视情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1.“天之苍苍……亦若是则已 矣。”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意思是鹏鸟飞在天空看地面,和 人们仰视天空看到的是一样的, 都不能看到“正色”,人和大鹏 对“正色”的认识,都“有所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
这
海水运动
打算
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
天然大池
记载
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
盘旋飞翔
旋风
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
离开 凭借 风
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 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 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 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 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 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 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 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 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 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 风。”
仰视鲲鹏飞南冥
1.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 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 描写了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 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 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 术感染力。“击”“抟”生动传 神,令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共5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共5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c7a1e3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6.png)
李白用诗的语言,
上李邕
描述了《庄子》中的 大鹏形象。他借助这
李白
一形象,表达了一飞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冲天、一鸣惊人的高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远志向,以及不被世 俗认同的伤感,并希 望得到像李邕这样的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名士的赏识与引荐。
一词多义
息
以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大风) 去以六月息者也 (凭借) (气息)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用)
通假字
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
其正色邪
“邪”同“耶”,表示疑问语气。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拓展阅读
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下面这首《上李邕》,是他 写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结合注释,并 查阅工具书,说说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诗文朗读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节奏划分 给下列句子正确划分节奏。
其 翼/若 垂 天 之 云 海 运/则 将 徙 于/南 冥 抟 扶 摇 而 上 者/九 万 里 去/以 六 月 息 者 也 生 物 之 以 息/相 吹 也 其 远/而 无 所 至 极 邪 其 视 下 也 , 亦 若 是/则 已 矣
桐树下谈谈学问,或往田野上散步。一个历史上最 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朗读检测 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天然形 成的水池。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 (共36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 (共36张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5ed4ad1711cc7930b71619.png)
亦
甚
乎
!
”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于气之聚,人的 死亡是由于气之散,他只把生死视为一种自 然现象,认为生死的过程不过像四时的运行 一样。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从庄子身上我们看到了道家 所倡导的自然、宽容。
——易中天
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 把庄子称为“神人”。
——于丹《庄子心得》
9.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 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 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抟”等字生动传神,让人产生丰富的想 象和联想。
文章结构
形体硕大无比 第1层:描述鲲鹏形象 变化神奇莫测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在 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
《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逍遥”也写 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 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 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 在地活动。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 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 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它是 乘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北海的”。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 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 吹拂所致。
写作背景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 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 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
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共44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共44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671476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0.png)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1、采用对话的形式。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一步步
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 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文章却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深 奥的逻辑问题,二人语言幽默,令人 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品读赏析
1、文章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来写鲲、鹏? 表现出鲲、鹏怎样的形象?
比喻、夸张 鲲鹏形象:硕大无比,磅礴壮观,志 存高远。
品读赏析
2.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 上者九万里”。从中能获得怎样的 ?
此句描写了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 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运用丰富的想象,奇 特的夸张, “击”“抟”等字又生动传神,让 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品读课文
辩题: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正方:庄子 论点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
第 一
子非我,
回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第 请循其本。
二 回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 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
我,我知之濠上也。
反方:惠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 知鱼之乐全矣!
……
品读课文
以子辩题之: 矛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
桥
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
悠闲自得 这
你
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
怎么
怎么
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
固然
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本来
完全,完备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 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 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 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2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061587f50e2524de4187e20.png)
三千里,抟( 盘旋飞翔 )扶摇( 旋风 )而上者九万里,去
以六月息( 气息,这里指风山野)者中也的。雾”气野,马
(奔腾如野马
)也,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这至样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
)则已矣。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_这__只__鹏__鸟__啊__,__海__水__运__动__时__将__要__飞__到__南__海__去__。___________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_白__鱼__在__河__水__中__游__得__多__么__悠__闲__自__得__,__这__是__鱼__的__快__乐__啊__。_______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__你__本__来__就__不__是__鱼__,__你__不__知__道__鱼__的__快__乐__,__是__完__全__可__以__肯__定____ __的__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掌握《北冥有鱼》的中心思想: 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把思
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 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 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 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3.整体把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惠子围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__野__中__的__雾__气__,__空__气__中__的__尘__埃__,__都__是__生__物__用__气__息__吹__拂__的__结__果__。
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部编版)
![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331630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4.png)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助词,的
其翼若垂天之云。
助词,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
主谓,消独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主谓,消独
而: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怒而飞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表顺承 表修饰 表因果 表修饰
诵读品味
再次诵读文章,说说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每层诵读时应该 怎样读出文章妙处。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野马:空气中的雾气。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
冥息 吹 苍:::苍通假有吹:“生拂 深溟”命。 蓝,指的。海东色深西黑呼。“吸北所冥之”产:,主生北鲲谓海:的之。传间下说气取文中消息“的句南大。子冥鱼独埃果”。立,,。性指。都天南海是色。生湛传说物蓝北用,海气是无边息它无相真际,吹正水拂的深而的颜黑色结。
垂:同“陲”,边际。
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
海运:海动。 徙:迁移。
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 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 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
再读课文,读懂文意
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
息者也。”
冥志:怪通假:“记溟”载,指怪海异色深的黑事。“物北。冥”志,,北鲲海:记。传下说载文中。“的南大冥鱼”。,南指南海海是。传个说天北海然无形边成无际的,大水深水而池黑。。
其正色邪:其,表推测。正色,真正 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
的颜色。邪,同“耶”,疑问语气词。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共27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832dd8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10.png)
6.《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为什么坚持认为鱼是快乐的?
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乐”是理所当然的事。
固
于
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
(副词,固然。)
(副词,本来。)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到。)
(介词,在。)
一词多义
之
是鱼之乐也我知之濠上也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鱼之乐”这件事。)
倒装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文言句式
3.在这场辩论中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其机智灵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4.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思想?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短文中的“鱼之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惠子偏重于知识性的判断。论辩言语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持寻根究底的态度,求实而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
比较阅读Βιβλιοθήκη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不无启发。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乐”是理所当然的事。
固
于
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
(副词,固然。)
(副词,本来。)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到。)
(介词,在。)
一词多义
之
是鱼之乐也我知之濠上也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鱼之乐”这件事。)
倒装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文言句式
3.在这场辩论中庄子是如何化解惠子的发难的?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而惠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其机智灵活的形象跃然纸上。
4.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思想?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短文中的“鱼之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惠子偏重于知识性的判断。论辩言语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持寻根究底的态度,求实而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
比较阅读Βιβλιοθήκη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游于濠梁之上
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共26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共26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4fcaa4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3.png)
循其本: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 安:怎么,如何,哪里 云:代词,如此、这样 者:句末语气词? 既:语气词,引出原因,解释? 已:已经 之:代词,指“鱼之乐”这件事 而:表顺承,就、接着、不译
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 你哪里知道鱼 快乐’这样的话,既然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 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
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庄子》善
用寓言和比喻,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
说得通俗易懂。此外,这部著作想象
奇幻,构思巧妙,具有浪漫主义的艺
术风格。
《北冥有鱼》
一、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 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 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 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 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
二、结合注释,读通文意
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语境疏通文意。 时间:15分钟 (5分钟独学,5分钟讨论,5分钟记忆、背 诵)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 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 翼若垂天之云。
冥:北海。冥,同“溟”,海。 鲲:大鱼名 之:取独,不译 大:形容词作名词,体积巨大 而:连词,表承接 之:结构助词,的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而:连词,表修饰 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安:疑问代词,怎么,如何,哪里 之:结构助词,的 矣:句末语气词,陈述语气 固:固然,本来 之:取独,不译 全:完全,完备
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 你哪里知道鱼 快乐’这样的话,既然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 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
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庄子》善
用寓言和比喻,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
说得通俗易懂。此外,这部著作想象
奇幻,构思巧妙,具有浪漫主义的艺
术风格。
《北冥有鱼》
一、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 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 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 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 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
二、结合注释,读通文意
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语境疏通文意。 时间:15分钟 (5分钟独学,5分钟讨论,5分钟记忆、背 诵)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 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 翼若垂天之云。
冥:北海。冥,同“溟”,海。 鲲:大鱼名 之:取独,不译 大:形容词作名词,体积巨大 而:连词,表承接 之:结构助词,的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而:连词,表修饰 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安:疑问代词,怎么,如何,哪里 之:结构助词,的 矣:句末语气词,陈述语气 固:固然,本来 之:取独,不译 全:完全,完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共5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共5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a2fb0a9aeaad1f347933f46.png)
翻译
这只鸟,海水运动时就将迁往南海。南海是一 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 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 的大海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 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 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 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古今异义
子非我 古义:对男子的尊称;今义:儿子。 安知鱼之乐 古义:怎么;今义:安定,安全。 子固非鱼也 古义:本来;今义:结实,牢固。
一词多义
固不知子矣 固
子固非鱼也
(副词,固然) (副词,本来)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到)
于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介词,在)
是鱼之乐也 之 我知之濠上也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鱼之乐”这件事)
志存高远
去以六月息者也
善借长风
品读课文
3、大鹏形体硕大,变化神奇,奋飞时气势壮美。 它飞往南冥,需要什么条件?野马、尘埃在空中 浮游,需要什么条件?
大鹏需要“海运”(六月息);野马、尘埃 需要“以息相吹”。
品读课文
4、“野马”“尘埃”借助什么运动?庄子为什么 要写它们的运动?
“野马”、“尘埃”借助气息运动。 这是在解释大鹏为什么要借助大风的力量飞往 九万里的高空,并飞向南海。细微如“野马”“尘 埃”尚且需要生物的气息吹动,又何况背部有几千 里之大的鹏鸟呢?
解读课文
天然形成
迁移。
的水池。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记载怪异的事 物。志,记载。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
击水,拍打水面。 盘旋飞翔。 旋风。
冥也,水击三千里,抟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
《庄子》二则课件PPT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庄子》二则课件PPT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5280139b89680202d825ba.png)
其翼若垂天之云/此中人语云
(3)其翼若垂天之云___悬__挂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9)其正色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野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笔法轻松,充满机智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
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 语文要素 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
之乐”的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用轻松、闲适 的笔调描述辩论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 生活中的诗意。
2. 整体感知
安知鱼之乐 安知我不知
反唇相讥 偷换概念
名知师识导思维练导图
北冥有鱼
一、字词解释题 (3)安知我不知鱼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位视名利如敝屣,一位却汲汲于富贵;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此外,还要注意欣赏并初步学习古人论事说理和描写的技巧。
/志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A. 去以六月息者也/一狼径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大鹏”“野马”“尘埃”都展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想象雄奇瑰丽。
(3)其翼若垂天之云___悬__挂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9)其正色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野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笔法轻松,充满机智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
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 语文要素 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
之乐”的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用轻松、闲适 的笔调描述辩论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 生活中的诗意。
2. 整体感知
安知鱼之乐 安知我不知
反唇相讥 偷换概念
名知师识导思维练导图
北冥有鱼
一、字词解释题 (3)安知我不知鱼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位视名利如敝屣,一位却汲汲于富贵;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此外,还要注意欣赏并初步学习古人论事说理和描写的技巧。
/志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A. 去以六月息者也/一狼径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大鹏”“野马”“尘埃”都展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想象雄奇瑰丽。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共20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8f6887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8.png)
当堂检测
3.对文中庄子、惠子的认识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 讨。 B.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发挥 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C.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在辩论中让庄子无言以对。 D.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时, 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 月的大风离开。”像野马奔腾一样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 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鹏鸟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课堂总结
学习目标回顾: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掌握文章层次与内容,分析“鹏”的形象 3.探究庄子与惠子的论辩技巧,理解文章深层内涵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当堂检测
1.下列子中标蓝“之”的意思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例句: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A.鹏之徙于南冥也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子之不知鱼之乐 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自主学习
北冥有鱼
大鱼名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北海。冥同“溟”,海 用力鼓动翅膀
海水运动 迁徙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
天然形成的水池
悬挂在天空的云。垂,悬挂
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北海里有一种大鱼,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变化为 鸟,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 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 海去了。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ppt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50491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b.png)
作业
1、天灾与人祸哪个更可怕
2、学习过程中能否网络查题
3、人工教学好还是电脑教学好
4、奋斗和机遇哪个更重要
正方:一至六组
反方:七至十二组
迁移拓思
古代有位公主,不仅姿容绝世,而且品质高尚。许多王孙 公子纷纷前来向她求婚。但是公主她自己并没有择婚的自
由,她的亡父在遗嘱里规定要猜匣为婚。公主有三只匣子,
返回
特殊句式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是鱼之乐也 3、我知之濠上也
返回
翻译语句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返回
翻译语句 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 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返回
问题导思
1、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辩论? 庄子是怎样赢了这场辩论的?
在这三只匣子里只有一只匣子里放着戒指,谁猜中公主就
嫁给他。
金匣子上写着:“戒指不在此匣子里”
银匣子上写着:“戒指在金匣子中”
铅匣子上写着:“戒指不在此匣中”
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话。求婚者应选择哪一个匣子呢?
有一天,苏轼和佛印一起泛舟湖上,一边看风景一边喝酒 吃肉,十分快哉。两人说笑间,苏轼突然看到岸边有一条 狗在啃骨头,于是灵机一动,给佛印出了个上联“狗啃河 上骨”,这个上联一语双关,其实是“狗啃和尚骨”,佛 印听了却不答话,寻思了片刻,将手中的扇子扔进了河里, 这扇子是苏轼送给他的,上面还有坡仙提的诗,苏轼愣了 片刻后哈哈大笑,原来,佛印已经用行动做出了回答“水 流东坡诗(尸)”。
文言知识检测
1
2
4
5
3 6
跳转
重点字词 (1)是鱼之乐也。 (2)汝安知鱼乐。 (3)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4)请循其本。
21 《庄子》二则 课件(共36张PPT)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21 《庄子》二则 课件(共36张PPT)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ba6c95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e.png)
预学检测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濠梁( háo ) 鲦鱼( tiáo )
xún其本( 循 )
2.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只标一处)。 (1)庄 子 与 惠 子/游 于 濠 梁 之 上 。 (2)安 知/鱼 之 乐 ? (3)我 知 之/濠 上 也 。
学习引导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围绕着 “_鱼__之__乐__”而展开的辩论,表 现了庄子的__机__智__和__巧__妙__的 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 “_而__万__物__与__我_为__一__”的思想。
当堂检测
2.文中庄子和惠子围绕什么辩题展开了辩论?他们的观点和论据各是什么? 辩题:庄子能否知道“鱼乐”。 庄子的观点:我知道鱼很快乐。 庄子的论据一: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的论据二: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时,说明你已经知道我
知道鱼儿快乐,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的快乐的。 惠子的观点: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的论据: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也
(3)《齐谐》者,志怪者也。 怪:形__容__词__作__名__词__,__怪__异__的__事__物__。__
预学检测
4.解释句中古今异义的词。 (1)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__流__动__的__雾__气_______ (2)天池也。
古义:天__然__形__成__的__大__水__池___ (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课堂总结
惠子 力辩、求真、拘谨
庄子与惠 子游于濠
梁之上
庄子
巧辩、尚美、超然
天人合一
当堂检测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认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5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5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ddd1bb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1.png)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言积累
【古今异义】
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 今义:高山湖泊名) 安(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 子(古义:对人的尊称 今义:孩子,儿子)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言积累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海水运动
天然形成的水池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
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 怪异事情的书。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疏通文义
山野中农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 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表示选择
这样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 而运动。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一词多义】
其正色耶:连词,表示选择 其
不知其几千里也:代词,代鲲
怒而飞:副词,大约 而
其远而无所至极耶:连词,表承接
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 以
生物之以息相吹:用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深入探究——文言积累
【词类活用】 北冥有鱼(同“溟”,海)
其正色邪(同“耶”语气词,呢、吗)
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 《庄子》二则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 《庄子》二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14932c8bd63186bdebbcbe.png)
第22课 《礼记》二则
二、内容了解。
课内文言文 阅读
1.内容了解〔填空〕简答题。 〔1〕出自本课的成语: 鹏程万里 ——比喻前程远大。
扶摇而上 ——描画位置、名声、价值等迅速
往上升。比喻仕途得意。
〔2〕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
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笼统的句子是: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野. 马. 也,尘埃也。
〔野马,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
不是家养的马。〕
3.抟扶. 摇. 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古义:旋风;今义:盘旋而上,腾飞。〕
4.安. 知鱼之乐
〔安:古义:怎样。今义:平安。〕
第22课 《礼记》二则
知识归纳
【构造梳理】
鹏鸟奋飞 凭仗 海运风力
北冥有鱼
万物有所恃
一、词语了解、句子翻译。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并翻译全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
〔 悠闲自得 〕 ,是. 〔 这 〕鱼之乐也。〞惠子曰:
“子. 〔 他 〕非鱼,安. 〔 怎样 〕知鱼之乐?〞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
①〔固然 〕不知子矣;子. 固②本〔来 〕非鱼也,子之
第22课 《礼记》二则
课内文言文 阅读
〔3〕这一场争辩中的庄子与惠子,他欣赏的是谁?为什
么? __欣__赏__庄___子__,__由__于__庄___子__能__以__愉___快__的__心__境___,__对__待__周___围__的__事__物__,__ __追__求__天___人__合__一__,__推___崇__自__然__,___机__智__善__辩___。__欣__赏__惠___子__,__由__于____ __惠__子__机___智__好__辩__,__擅___长__抓__住__对___方__的__破__绽___之__处__,__对___于__事__物__有____ __着__寻__根___问__底__的__认__知___态__度__。__也___可__以__同__欣___赏__两__位__,___理__由__综__合____ __以__上__所___述__即__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共25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 第21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课件(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55e123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15.png)
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 它依然有所待的句是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8.可以概况出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两个成语的句子是: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9.写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句子是: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9.作者举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 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0.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 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 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 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运而无所至级邪。 11.《北冥有鱼》中,作者的想象雄奇瑰丽,前三句以 顶真 的形式(修辞)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严密,读起来语气 连绵,音律流畅。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
苍苍:湛蓝 其:表示选择 是:这样
色: 颜色 极: 尽头 已: 罢了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 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 样罢了。
第三层: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 地浑茫的感慨。
5.作者说大鹏视下如同人视苍穹意在说明什么?
大鹏在几万里高空俯瞰地面,也如同 地面上的人仰望高空,只见莽莽苍苍, 难辨其“正色”。作者这样写意在突 出大鹏飞翔高度之高,也表明人与大 鹏的视力都有限。
“逍遥游”的含义是无依无靠,无所羁绊,悠然自得, 自由自在。在本文中,作者借大鹏乘风翱翔,雾气、尘埃等 漂浮的现象,说明万物皆有所侍;而人的精神,是应该绝对 自由的,表达了作者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击抟 三千里 九万里
传神、生动地勾勒出大鹏拍 击水面、乘风而上的情形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9.写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句子是: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9.作者举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 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0.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 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 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 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运而无所至级邪。 11.《北冥有鱼》中,作者的想象雄奇瑰丽,前三句以 顶真 的形式(修辞)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严密,读起来语气 连绵,音律流畅。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
苍苍:湛蓝 其:表示选择 是:这样
色: 颜色 极: 尽头 已: 罢了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 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 样罢了。
第三层: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 地浑茫的感慨。
5.作者说大鹏视下如同人视苍穹意在说明什么?
大鹏在几万里高空俯瞰地面,也如同 地面上的人仰望高空,只见莽莽苍苍, 难辨其“正色”。作者这样写意在突 出大鹏飞翔高度之高,也表明人与大 鹏的视力都有限。
“逍遥游”的含义是无依无靠,无所羁绊,悠然自得, 自由自在。在本文中,作者借大鹏乘风翱翔,雾气、尘埃等 漂浮的现象,说明万物皆有所侍;而人的精神,是应该绝对 自由的,表达了作者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击抟 三千里 九万里
传神、生动地勾勒出大鹏拍 击水面、乘风而上的情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 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
状元成才路
想象高空俯视情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1.“天之苍苍……亦若是则已 矣。”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意思是鹏鸟飞在天空看地面,和 人们仰视天空看到的是一样的, 都不能看到“正色”,人和大鹏 对“正色”的认识,都“有所
疏通文意
山野的雾气
气息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
深蓝色 本色
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表选择
因此
往下看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
尽头
代大鹏
亦若是则已矣。
罢了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 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 拂的结果。天色湛蓝,这 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 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 头呢?大鹏在天空往下看, 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 一样罢了。
1、庄子与惠子辩论的问题是什么?双方的观点各 是什么?
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5)庄子凭借丰富的想象力给我们描绘鹏鸟和野雾、尘埃的 活动情况,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任何事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鹏鸟奋飞必须凭借“海 运”和风力,野雾、尘埃要靠气息的吹拂。正因为如此,任何事 物都会受到局限。人无法看清天真正的颜色,鹏鸟也看不到地 上的真正情景。
学习文言文,要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这样才能赋予经典 以时代意义。请以“鲲鹏是否达到真正的逍遥”为话题, 谈谈你对自由的认知。(注:“逍遥”意思是没有什么约束, 自由自在)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反问句:庄子避开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取反 状元成才路
问的方法回答,以“状元成非才路 我”者“不知我”,推论“不知 状元成才路
我”者不知“我知鱼”,据理力争,足见他的机智。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 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 之乐,全矣!”庄子曰:“请 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21 《庄子》二则
R·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 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整体把握课文大意。(重点)
2. 体味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 的道理。(难点)
3. 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恃的绝对 自由的精神境界。(难点)
作者简介
状元成才路
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宋国
海
它的
表顺接
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
成为
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
振奋
好像 悬挂
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 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 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为 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 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 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 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 空的云。
文意疏通
就
艺术特色
1.巧借寓言,富有哲理。
庄子运用大鹏南飞凭借风的力量的故事,讲 述了大鹏飞翔受到了风的限制,还是有所依赖的, 所以大鹏还是有所待,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说理形象,寓意深远。
2.对比鲜明,道理明确。
那些山野中的游气(“野马”)、飞尘(“尘 埃”),空中的活动之物(“生物”),皆由风相 吹而动。与鲲、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比,它们实在是太渺小了, 但它们要能够动起来,依然要有所凭借,即有 所“待”。显然,它们也没有达到逍遥。
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为”,幻想一种“天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
作品简介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子》一书,据 《汉书·艺文志》记载有52篇,现在仅 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庄 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文章 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 论文。《庄子》的散文辛辣、幽默、形 象、生动,富有趣味性以及艺术魅力。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
悠闲自在
这是
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
乐啊。”惠施说:“你
怎么
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
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
快乐?”庄子说:“你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 知道鱼的快乐?”
疏通文意
固然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的思想家、哲
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状派元成才路 的
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 状元成才路
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状元成才路
他的主要思想是“天状元成才路道无为”,认为一切
状元成才路
恃”,都受到距离状的元成才路限制,不能 达到真正的逍遥之境。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研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庄子是怎样描写这只鹏鸟的呢?请从文中勾画出描写“鹏 ”特点的语句并概括大鹏的特点。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指出了鲲鹏所居之地为“北冥”, 即北海,旷远而神秘的地方让鹏鸟也带上了神秘的色彩。
2.本文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 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
介绍鲲鹏形体
什么联系?
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 大风。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 力才能活动,从而说明了“逍遥” 要有所依凭。
引用:表明这种情形真实可信。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 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 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 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 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 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 以息相吹也。
主旨归纳
作者这篇文章借鲲鹏的寓言想要说明什么道理? 鲲鹏御风而行,状似逍遥,其实还
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说明任何事物的 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 动都是有所凭借。
主要观点:人应当参透功名利禄、权 势地位的作用力,打破其束缚,使精神 活动臻至优游自在,无牵无挂的境界。
结构梳理
介绍鲲鹏形体
北冥有鱼 仰视鲲鹏飞南冥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
这
海水运动
打算
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
天然大池
记载
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
盘旋飞翔
旋风
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
离开 凭借 风
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 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 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 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 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 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 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 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 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 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 风。”
字词学习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鲲( kūn )
·
南冥(mínɡ )
·
徙( xǐ )
·
状元成才路
濠梁( háo )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抟(tuán )
·
鲦鱼( ) tiáo 状元成才路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北冥有鱼
1.文意疏通
叫做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
文体简介
文体知识——寓言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 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 质。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 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 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 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早在我 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 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希 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 的《克雷洛夫寓言》。
第一则选自《庄子集释》,自晋人郭象以来,众 家莫不把它的篇旨看作是论“逍遥”,并且以“逍遥 游”作为庄子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这一点几乎没有 异议,但在关于何为“逍遥”,怎样才能“逍遥”的 问题上,出现了种种分歧,从而影响到对该篇思想意 义及有关问题的正确理解。
第二则,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 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对惠子的批评,庄 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 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固然 有距离,在学术观念上也很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 却是庄子生平唯一的契友。
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文中说:“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海运” 即海动,海动必有大风;“扶摇”是旋风,而“六月息”就 是六月的大风。这些都说明没有风,大鹏就无法翱翔,就 谈不上逍遥。所以说课文中鲲鹏并没有达到庄子所追求 的逍遥游的境界,因为鲲鹏的行为还处于有所凭借的状 态。与其苦苦追求这种不可实现的“自由”,不如顺应 自然,在内在境界里追求超然物外的自由状态。
仰视鲲鹏飞南冥
1.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 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 描写了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 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 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 术感染力。“击”“抟”生动传 神,令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野马”“尘埃”的运动靠的
是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必须依靠 气息。说明万物均“有所恃”,世 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 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大鹏、 野马、尘埃看似逍遥,其实并未达 到真正的逍遥。
惠子采用逻辑推理,首先承认不是庄子,故不知道 庄子,然后照此推理,庄子不是鱼,因此也不知鱼之乐。